[爆卦]台北車庫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車庫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車庫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車庫評價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評審團主席史派克李提前爆雷的烏龍中,坎城影展迎來史上第二位女性金棕櫚得主。 法國女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生涯第二部劇情長片《鈦》,在名導雲集的坎城影展摘下最高榮譽金棕櫚。這是繼 1993 年珍康萍《鋼琴師與她的情人》之後,相隔 28 年再度有女性導演抱回此獎,在坎城影展至今 80 餘年的悠悠歷史中...

  • 台北車庫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8 10:00:45
    有 723 人按讚

    在評審團主席史派克李提前爆雷的烏龍中,坎城影展迎來史上第二位女性金棕櫚得主。
     
    法國女導演茱莉亞迪古何諾生涯第二部劇情長片《鈦》,在名導雲集的坎城影展摘下最高榮譽金棕櫚。這是繼 1993 年珍康萍《鋼琴師與她的情人》之後,相隔 28 年再度有女性導演抱回此獎,在坎城影展至今 80 餘年的悠悠歷史中,難能可貴地寫下唯二紀錄。
     
    影史第二位女性導演拿下金棕櫚,這件事情遭各界熱議,然而茱莉亞迪古何諾在頒獎前幾日,與外媒《IndieWire》就有談到「性別」議題,她表示:「我不認為『性別』能定義我們。然而,這還不是社會所能理解的事情,所以它成為一個話題。作為一個女人,我根本不希望透過性別來定義我,人們總說我是女導演,其實有點煩,因為我是一個人,我是導演,我拍電影是因為我是我,而不是因為我是女人。我就是我。」
     
    關注台灣影展的觀眾應該對茱莉亞迪古何諾不陌生,2017 年金馬奇幻影展的「Surprise Film」就是茱莉亞迪古何諾的首部劇情長片《肉獄》。至於《肉獄》則是在 2016 年坎城影展影評人週舉行世界首映,最終拿下費比西獎。順道一提,茱莉亞迪古何諾是坎城一手栽培的法國導演,首部短片《Junior》就是在坎城影展亮相。
     
    雖然《鈦》獲得以史派克李為首的評審團青睞,但在《銀幕雜誌Screen Daily》每日更新的國際影評「場刊分數」,《衛報》、《正片》、《自由報》、《電訊報》等 10 間媒體的影評人僅給出均分 1.6,在主競賽 24 部作品中落在第 20 名位置,居於後段班。不過,坎城場刊僅是 10 位影評人的口味,《鈦》在坎城影展還是陸續傳出相關的正面反饋。
     
    評價兩極的《鈦》由坎城影帝文森林頓、Agathe Rousselle、Garance Marillier 等人主演,【光年映畫 Light Year Images】在台發行。
     
    象徵第二大獎的「評審團大獎」(Grand Prix),以及「評審團獎」(Jury Prize)則雙雙出現共享榮譽的結果。
     
    「評審團大獎」頒給伊朗名導阿斯哈法哈蒂的《我不是英雄》(A Hero,暫譯)以及芬蘭導演 Juho Kuosmanen 的《Compartment No. 6》。
     
    阿斯哈法哈蒂曾憑藉《分居風暴》和《新居風暴》兩度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國際電影前身),生涯則以《咎愛》、《新居風暴》、《人盡皆知》和《我不是英雄》四度闖入坎城主競賽,其中《咎愛》獲得最佳女主角以及賽外的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新居風暴》獲得最佳劇本,再來就是今年《我不是英雄》收下評審團大獎。《我不是英雄》也獲得各大外媒讚譽,稱是「《分居風暴》以來最好的作品」,此片由【GaragePlay 車庫娛樂】在台發行。
     
    至於 Juho Kuosmanen 除了今年帶回評審團大獎之外,2008 年生涯首部短片《Kestomerkitsijät》也在坎城亮相,2016 年的劇情長片《我生命中最快樂的一天》則抱回「一種注目」單元的最佳影片。
     
    「評審團獎」頒給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匹的《Ahed’s Knee》,以及泰國名導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的《Memoria》。
     
    那達夫拉匹上一部作品《出走巴黎》才於 2019 年擒下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今年再度於坎城獲獎,成為近年國際影壇最亮眼的以色列導演之一。而那達夫拉匹曾於 2015 年以《吾愛吾詩》抱走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的最佳影片,與台灣結下些許緣分。
     
    至於阿比查邦的歷年作品則深得坎城厚愛,除了今年的《Memoria》,2002 年生涯第二部劇情長片《極樂森林》 就在坎城「一種注目」單元拿下首獎;2004 年的《熱帶幻夢》首度闖入坎城主競賽,受到以昆汀塔倫提諾為首的評審團青睞(蒂妲史雲頓也是評審),將評審團獎頒予阿比查邦; 2011 年憑藉《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成為首位摘下金棕櫚的泰國影人; 2015 年的《華麗之墓》則進入「一種注目」單元。有趣的是,阿比查邦至今的兩座坎城評審團獎,都與蒂妲史雲頓有關。
     
    事實上,不只史派克李率領的評審團傾心於《Memoria》,《銀幕雜誌Screen Daily》的場刊分數也開出均分 3.4 的高分,僅次於濱口竜介《在車上》的 3.5 分,高居第二(今年亞洲電影在坎城非常強勢)。《Memoria》由【ifilm/傳影互動 】在台發行。
     
    綜觀來看今年的場刊分數,24 部作品之中,僅有 3 部作品均分破 3,除了阿比查邦、濱口竜介之外,還有李歐卡霍的《Annette》,且這三人最終也紛紛獲獎,濱口竜介拿到最佳劇本;李歐卡霍則收下最佳導演。
     
    《Annette》是亞當崔佛、瑪莉詠柯蒂亞主演的音樂愛情電影,擔任今年影展的開幕片,這也是李歐卡霍繼《花都魅影》後,睽違 9 年再度執導劇情長片,便一舉抱走最佳導演。李歐卡霍生涯的劇情長片產量不多,至今僅獨立執導 6 部長片,其中 4 部在坎城競賽,包含首部長片《男孩遇見女孩》(國際影評人週)、《寶拉X》(主競賽)、 《花都魅影》(主競賽)和《Annette》。至於《壞痞子》在柏林影展角逐金熊,《新橋戀人》則未於三大影展競賽。
     
    而日本名導濱口竜介的《在車上》,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中的同名短篇故事,眾家媒體一致稱讚濱口竜介成功將村上春樹的文字影像化。主競賽的劇本獎之外,《在車上》也囊括費比西影評人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是本屆的大贏家之一。
     
    除了坎城獲獎的《在車上》,濱口竜介在今年初也憑藉《偶然與想像》於柏林影展拿下評審團大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黑澤清在威尼斯影展拿下最佳導演的《間諜之妻》,是由濱口竜介和野原位共同執筆的劇本,間接來說,濱口竜介參與的作品連續在威尼斯、柏林、坎城歐洲三大影展有所斬獲,創作能量與收穫的榮譽相當不凡。
     
    《偶然與想像》與《在車上》皆由【東昊 Andrews Film】在台發行,這也是繼《睡著也好醒來也罷》之後,東昊再度發行濱口竜介的新作。
     
    最後,坎城影帝后分別是《Nitram》的卡賴伯蘭里瓊斯,以及《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的蕾娜特萊茵斯薇,我個人也非常期待尤沃金提爾「奧斯陸三部曲」的終章《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此片由【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在台發行。
     
    🏆以下為主競賽單元得獎名單:
     
    金棕櫚:《鈦》,茱莉亞迪古何諾
    評審團大獎(兩部):
    《我不是英雄》,阿斯哈法哈蒂
    《Compartment No. 6》,Juho Kuosmanen
    評審團獎(兩部):
    《Memoria》,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
    《Ahed’s Knee》,那達夫拉匹
    最佳導演:《Annette》 ,李歐卡霍
    最佳劇本:《在車上》,濱口竜介
    最佳男演員:《Nitram》,卡賴伯蘭里瓊斯
    最佳女演員:《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蕾娜特萊茵斯薇
     
    圖片來源:NEON 、Festival de Cannes
    #Cannes2021

  • 台北車庫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9 21:00:01
    有 543 人按讚

    已經數不清去年推薦《伏魔殿》幾次了。非常驚喜這部片目前獲得機會進軍戲院進行商業映演(導演王逸帆的另一部獲得金馬獎提名短片《洞兩洞六》也同時上映)。雖然許多影迷得知是短片,多少會卻步,但我還是要強調,這部作品完全不會輸給近年各位看過的所有台灣電影長片,其原創性與爆發力令人瞠目結舌,保證是你沒看過的電影類型,絕對值得進戲院觀賞。


    以下節錄一些過去我撰文推薦的內容,供各位參考:

    ▅▅▅▅▅▅▅▅▅▅▅▅▅▅▅▅▅▅▅


    「短片《伏魔殿》以描述不願再當乩身的太保逃出伏魔殿,與同為魔君轉世的阿輕大鬧凡間。王逸帆延續了過往對暴力的卡通化呈現,並以紊亂的剪輯與配樂撕裂觀眾的感官。但看似難以釐清與理解的躁狂視聽形式,竟又能與故事內核的輪迴轉世之題巧妙契合。現在的台灣新銳導演,沒幾個人比王逸帆更天才。」


    全文連結: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54/4899926
    〈桃園電影節競賽意義何在?別具一格的「台灣獎」入圍作品〉
    ▅▅▅▅▅▅▅▅▅▅▅▅▅▅▅▅▅▅▅



    「作品迴響褒貶不一的王逸帆,今年以長片《逃出立法院》與短片《伏魔殿》兩部作品問鼎金馬獎。之所以獲得兩極評價,主要是因為他的敘事路數堪稱前所未見、特立獨行。前者關於殭屍大鬧立法院,後者是轉世魔君大鬧人間,兩部片都有大量血漿,且剪輯快得令人難以喘息。他的作品顯然不是金馬獎的菜,但中國大陸與香港或許都可以出現《孤味》或《怪胎》,只有台灣能誕生《逃出立法院》與短片《伏魔殿》,它的選材自由、敘事自由、表現自由,你可以不喜歡它,但你不可能看不見它,王逸帆如果未來不打算走進主流敘事,或許還能以Cult導演自居。」


    全文連結: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897
    〈2020金馬獎總評:金馬獎航向何方?〉
    ▅▅▅▅▅▅▅▅▅▅▅▅▅▅▅▅▅▅▅



    「同樣二度提名的王逸帆以《伏魔殿》則是他的才氣集大成之作,以極速的剪輯風格與狂放的手持攝影、超寫實的血腥動作戲為基調,拍出了一部台灣影史前所未見的奇作。


    劇中,魔君轉世的太保與阿輕為了逃避承擔罪孽的命運,展開了追逐與殺戮。過程中鮮血四濺,斷肢橫飛,有些人看了過癮,有些人看了作噁想吐,但既然故事是在如此玄妙的宗教/神怪世界觀之下展開,道德不該作為影片的考量要件,理應客觀看待導演所欲達到的意圖是否有被完整地呈現。


    有許多觀念保守的電影人批評《伏魔殿》太過挑釁與炫技,但我個人只在乎這部作品的情節是否適合在這個體裁之下用使用這個方式來表達。就此來看,這部片的確就是該被這麼拍,而王逸帆做到了最極致。


    《伏魔殿》今年影展運不順,首先在台北電影獎失去角逐最佳短片的機會,後來更被高雄電影節直接排拒在外。雖不知評審考量具體原因,但確實可以想像如此狂野的敘事、鏡頭語言與故事情節,恐怕遠遠超過大多數資深評審的底線。它容易是那種有人極愛、有人極厭惡的作品,而重視討論的評審團制度本來就比較容易產生折衷的結果,像這樣的作品,能入圍已經非常難得,拿獎是難以想像的事。」


    全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953350748100982&id=598582783577802
    〈2020金馬獎總評(劇情短片):新人輩出,生死血戰〉
    ▅▅▅▅▅▅▅▅▅▅▅▅▅▅▅▅▅▅▅



    「賈樟柯曾說過一個自己拜訪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故事。他發現老馬丁手邊有一些年輕人寄給他的作品,他肅然起敬,說他都已經這麼資深,還願意提攜後進。老馬丁卻不以為然,他說自己才要感謝這些新導演,因為他們讓他知道年輕的電影屬於什麼樣的面貌。


    《伏魔殿》就是那個屬於新世代的作品,王逸帆以自己獨特的創作語言,結合台灣民俗傳說,以極速節奏的暴力場面,創造了一個兀自獨立的世界觀。然而,本片國內影展運不順,即便入圍也遭到冷落,這是因為許多評審將它當作異類,我倒希望當評審能跳脫出既定的客觀角度去思索這部電影,因為它很可能代表的將是新世代的電影樣貌。」


    全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094578013978254&id=598582783577802
    〈無影無蹤:2020十大華語片〉

    ▅▅▅▅▅▅▅▅▅▅▅▅▅▅▅▅▅▅▅



    (圖為《伏魔殿》劇照。)
    #伏魔殿 #王逸帆 #金馬獎 鳴人堂 放映週報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 台北車庫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5 23:51:39
    有 4,837 人按讚

    《古典音樂家堅持初心,有多麼難?》

    下一場陳毓襄音樂會:11/13,台北國家音樂廳:陳毓襄長榮交響樂團演奏會11/13,貝多芬第五號協奏曲,Emporor。兩廳院售票。1500-1000元,已經Sold Out,10/2才開始再售票,趕緊搶購!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MMPREI

    從八月中旬之後,台灣音樂會及交響樂團紛紛開季表演。

    而陳毓襄創造了好幾個奇蹟,從台中到台北,票房均Sold Out!尤其台中,一場8/29在歌劇院,國台交與陳毓襄,演奏Rachmaninoff 帕格尼尼狂想曲:一場10/3日歌劇院中劇院也是國台交與陳毓襄布拉姆斯,全部都是Sold Out。現場觀眾爆發式的謝幕掌聲👏👏!這在台灣主要以台北市為古典音樂欣賞者的狀況,特別難得。

    台灣最著名的樂評家焦元溥認為這樣的鋼琴演奏,誰都想一聽再聽的吧?他身旁坐的三位聽眾,上次陳毓襄演奏Paganini Rhapsody全都到場。

    陳毓襄20歲一個女孩拎著皮箱,在莫斯科參加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進入最後入圍一關,23歲得波哥雷里奇鋼琴大賽冠軍,是參賽者中年紀最輕的。她回憶自己的演奏生涯,非常慶幸她的音樂老師不只教導她綱琴,也保護她免於俗世的掌聲,因而迷失了自己,最後喪失一個音樂家最需要的Pure.純真。她13歲時,參加美國青少年組鋼琴大賽得冠軍,17歲再參加全美高中組鋼琴大賽,當時英文的報紙刊登:若陳毓襄再羸得冠軍,她將打破紀錄。

    這個剪報被她的鋼琴老師藏起來,交給她的父母,並且提醒英文不夠好的父母,千萬不要告訴女兒,保護她,遠離這些虛榮。

    她破了紀錄,果然再獲得冠軍。

    但她自己並不知道上報、破紀錄這些事。直到約莫十年後,她在倉庫內翻資料,才意外發現!

    她經常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她的家庭經濟並不特別寬裕,但她從未為了酬勞和他人爭執。因為她認為身為鋼琴家的價值,是榮耀,而非以金錢衡量。有些企業找她選琴,她也「儍儍地」全力以赴,分文不取酬勞,除非對方主動給予。二十八年來吃素,幾乎每日苦練鋼琴6-8小時,上午教導幾名學生,讓自己收入穩定,生活簡單,對於金錢不刻意外求。

    問她:這一路上那麼投入,那麼苦,那麼傑出,而收入及掌聲不到流行音樂歌手的百分之一,又不是白人,不是猶太人,更不是中國文化部支持的鋼琴家,琴藝如此傑出,得到的國際能見度總和某些俄、美、中、日、韓鋼琴家有距離,怨嗎?

    她居然説:我這一生,太精彩了!😄因為她評價自己不是以名利虛榮估算的。

    我看了她的Website 覺得需要加強,尤其應該英、法、德、俄語的介紹都要具備,我表示我們正在成立中的國際音樂家協會可以支持她。她的回答是:不行,這是Benefit myself ,但協會若為她拍攝MTV放在YouTube ,這非她所擅長,她可以接受。

    往前看幾位大師,她也感慨這個行業太殘酷。

    成名的後面可能就是懸崖!

    而到了一定年齡,如果音樂性無法超越,徒存技巧,很快就被年輕的天才取代、無情淘汰。

    上回我廣播訪問她,之後又有一回我們一群人包括焦元溥 、陳毓襄和蔡琴一起吃晚餐聊天兼談未來工作計劃後,她寫了一段文字給我:

    我更覺得要當一位一輩子的演奏家真的是不容易。想到世界上的名鋼琴家怎麼翻到第三波,Horowitz 停了12年,但是翻過去了,他comeback 成功了!

    Arthur Rubinstein 在43歲的時候準備進入第三波,把自己關在車庫裡每天苦練14個小時,也翻過去了。

    美國最有名的鋼琴家Van Cliburn, 1958 年贏了第一屆柴可夫斯基大賽首獎,那正是冷戰時期,他從莫斯科回來後,美國以英雄式的方式迎接他,甚至在紐約把他當成遊街偶像慶祝,而他連續演奏了不到10年,不到過40歲幾乎崩潰,停了好幾年(元溥會比較清楚exactly 幾年),後來也試著要翻到第三波,he made a comeback at the New York Metropolitan Opera, 沒有成功,就沒有再繼續演奏了,好殘酷的一個行業!

    了解殘酷,她也準備挑戰自己。她知道儘管現場掌聲如雷,過了五十歲的她,可能會有一個殘酷的牆,逼她躍過。她以音樂為一生的熱忱理想,咬緊牙根,思考如何超越現在的自己!

    在過度競爭且殘酷的音樂路上,妥協或者不得不包裝自己換得演奏空間,其實是生存,是人性。能超越人性真的以音樂為志業的,太少了。説起來容易,活著做到,太難。

    我們何其有幸,可以有一位如此純真的音樂家。

    陳毓襄下一場音樂會:台北國家音樂廳

    陳毓襄長榮交響樂團演奏會11/13,貝多芬第五號協奏曲,Emporor。兩廳院售票。1500-1000元,已經Sold Out,10/2開始再售票,趕緊搶購!

    https://ticket.com.tw/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N0MMPREI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