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萬的網紅黃珊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年的一開始,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就被CNN風尚版評選為最令人期待、也最顛覆性的建築,更同步登上英國衛報的2021全球藝文亮點! 台北,是一座有勇氣航向未知世界的城市,所以在各個層面上,台北一直以來都是求新求變,訴求突破,但也因此我們經常在勇於嘗試的時候遭遇到許多困難及挑戰。 北藝就是一個很經...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 在 ? Peiy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0:35:34

20200129 太喜歡史博南科館的建築而去查建築師姚仁喜(相見恨晚) . 建築理念給有興趣的自己查(也很讚😎) 來講我看到的外觀,距離2個月了我這小腦袋瓜還打的出來算是品質保證! 一開始看它方方正正的灰牆漂亮但沒吸引太多注意,買票進去看展後,越走注意力越從古物移到路徑及窗外窗內,全程幾乎是無障礙空...

  •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 在 黃珊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4 18:32:58
    有 2,232 人按讚

    2021年的一開始,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就被CNN風尚版評選為最令人期待、也最顛覆性的建築,更同步登上英國衛報的2021全球藝文亮點!

    台北,是一座有勇氣航向未知世界的城市,所以在各個層面上,台北一直以來都是求新求變,訴求突破,但也因此我們經常在勇於嘗試的時候遭遇到許多困難及挑戰。

    北藝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在8年前動工,顛覆常規的設計使它在結構、型態及室內設計上,都不同於過往的表演廳,北藝包含「1,500席的大劇院、800席的球型及多邊形劇場」,但如果要「超大型演出」又能將所有劇場「組合」成2,500多席的「超級大劇場」。

    但也因為這些創新設計,讓我們興建上遭遇到許多技術及財力上的困難,歷經兩任市長仍在推動這項艱鉅的任務,但我們有把握 #在2022年之前順利竣工 ,讓藝文產業更進一步。

    不同於一般建築先設計外形再做室內規劃,這座劇院的設計理念是「從內涵長出外型」,就如同許多藝術一樣是「由內而外」,北藝的設計理念是「先規劃劇場效果,再決定外型」。

    例如大圓球劇場,任何一個觀眾座都跟舞台等距,觀賞跟互動的體驗絕對會與眾不同,同時也更崇尚原始,不會有多餘的裝潢,我認為這些大膽的設計也是我們能夠榮登CNN的主因!

    我們會努力讓北藝在2022年台北藝術節間盛大開幕,讓各種新型態的藝文表演在北藝「持續發生」!

  •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0 16:26:57
    有 458 人按讚

    2020年8月9日,臺北市劍潭路與文林路口,蓋了8年,外牆工程終於完工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張哲生 攝)

    在2016年11月因營造廠商倒閉,導致完成度僅73%就停工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在歷經兩次流標後,將標案分成兩標發包,第一標外牆工程總算在2017年7月重新發包,由雙喜營造公司得標,於同年8月9日恢復開工,預計在2019年1月4日完工,至於第二標的內裝工程部門,目前仍在研擬招商文件,因此,北藝中心的整體完工時間尚無法確定。

    台北藝術中心位在台北捷運劍潭站對面,球狀的外型十分特別,其工程總預算從2009年規劃初期的38億元,到發包後第三度追加預算,已暴增至60億元,最初預定2015年完工,但工期卻一延再延,結果承包商理成營造突然在2016年11月10日宣告倒閉,令北藝中心頓時成為燙手山芋。

    之後,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將未完成部份重新備標發包,卻於2017年3月21日及4月21日兩度流標,直到考量颱風季節及防汛期影響,將標案拆成內、外兩標工程,才讓第一標外牆工程於同年7月13日完成重新發包,並緊接著在7月28日簽約、8月9日開工,預計在2019年1月4日完工。

    台北捷運工程局表示,北藝中心接續工程第一標由捷運局東工處負責發包及工程管理,包括外牆帷幕(含波浪型玻璃)、防水、圬工及需配合外牆施作部份的機電工程,將要求監造建築師及雙喜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做好施工管理,如期如質順利完成工程,第二標則由工務局接手,包含機電、水電、空調等。至於外牆部分,因為外牆、天花板都尚未裝設鋁板,又得配合北藝中心的特殊外型,讓鋁板有幅度,作工較細,生產所需時間較長,預估於2019年1月完工。

    《認識北藝中心》

    對於士林夜市,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食與購物。總是扮演著觀光景點的士林夜市,即將呈現新的樣貌,前進藝術文化領域。

    為了替台北的藝術領域投入新活水,台北市政府投入新台幣60億元(註:2013年5月,台北市文化局以變更設計為由,追加6.2億元預算,使得台北藝術中心總工程預算,從2009年規劃初期的38億元,到發包後第三度追加預算,工程費已暴增至60億元。)在士林夜市興建台北藝術中心;經過嚴格評選,由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與奧雷‧舍人(Ole Scheeren)所率領的大都會建築師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OMA),與姚仁喜建築師所主持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共同為這次的設計操刀。

    開工時的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未來「台北藝術中心」將成為台北的新地標,與鄰近的科學館、天文館、圓山飯店、故宮等地,連結成一個文化軸線。

    建築基地位在捷運劍潭站對面,鄰近士林夜市,占地約兩公頃左右,設計理念致力於無痕融合士林夜市的常民文化及藝術中心的精緻文化,為了在「台北藝術中心」裡呈現士林地區龐大的能量,因此將建物部份設計得十分緊湊,留出較大比例的公共空間,讓原本存在的地區活動不受影響依然進行。

    建築由三個舞台靈活組合,可各自獨立,也可互相聯繫,OMA建築事務所提出這設計為「劇場魔術方塊」,透過緊湊的設計,讓建築達到靈活機動的功能。

    台北藝術中心包含一個1500席的大劇院,與兩個800席的中劇院,建築體呈現四個「正面」,大劇院和多形式中劇場出現在南面和北面;承德路的街面則是四個高塔(升降機及建築物設備後場),與現存的街景呼應;而球形的鏡框式中劇院則朝向捷運站及遠山,突出於建築物如同懸浮的星體,從遠方即可辨識。

    設計的巧思在於三個舞台可以獨立使用或互相聯繫,可容納1500席的大劇院與中劇院在同一平面,因此只要將兩面牆撤下,立刻擴增為超大型劇場,此設計不但創造了三個能獨立運作的劇院,更保留了將劇院整合運用、轉換表演場景模式與空間使用的自由度。

    台北藝術中心具備良好的區位、便利的交通,與觀光潮流等優勢,與鄰近觀光商業潮流結合,提供專業的劇場設備,給國內、外表演團體進行長期的創作演出;在文化藝術與旅遊產業的潮流下,與亞洲各主要城市形成完整的表演區域市場,並帶動周邊環境的成長與改善,進而彰顯台北市文化新形象及提昇城市競爭力。

    台北藝術中心建造工程於2012年2月16日動工,2014年8月27日上樑;原預定2015年底落成啟用,孰料工程進度嚴重落後,直到2016年11月,主體工程仍落後25%。沒想到,擁有36年歷史的承包商理成營造公司,突然於2016年11月10日宣布因周轉不靈而倒閉,並要向法院聲請破產。

    於是,斥資新台幣60億元的台北市藝術中心,不但完工日期一延再延,最後竟因承包商倒閉,而自2016年11月11日起停工。2017年8月9日復工後,預計在2019年1月4日完成第一期的外觀工程。

    2014年發表的北藝中心說明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10152048942989531/

  •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理念 在 陳姝里 / Chu-li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30 12:05:39
    有 326 人按讚

    進入暑假的第二天,不用怕塞車趕七點出門,但馬上恢復每天早上八點到工作室報到的生活,做早餐-煮咖啡-剷貓屎-上工。

    雖然還有許多工作正在進行中,但也慢慢恢復閱讀的習慣。教書這一年有點忙亂,書少看了些,但書沒有少買(還有謝謝朋友和出版社送的書),累積了好多想看的書,期待炎炎暑假可以靜心閱讀。

    去年完成了《 2020台北國際書展》的主視覺插畫,平面設計由設計師宋政傑完成,原本每年過年必定朝聖的書展,今年因為疫情第一次停辦,改為線上書展——

    https://tibeonline.tw
    (線上書展到今天!但我想網站會持續存在吧?)

    其中我最喜歡《閱讀沙龍 Online》這部分,有很多精彩的訪談
    https://tibeonline.tw/?page_id=2416

    今年書展的主題是「閱讀新風景」,主題國為韓國。關於閱讀究竟帶來什麼,看見什麼風景?其實我有過很多想像,但最後以留白來象徵無限。當初的設計理念是這樣寫的:

    「人類很小,但是透過閱讀,我們可以看見無限;人的步伐很短,但是透過閱讀,我們可以到達世界上所有的角落,看見無盡的風景。

    第一幕:閱讀為我們打開門,向外拓展一段未知的旅程。
    第二幕:閱讀中猶如旅途中,路上所見皆是風景。
    第三幕:閱讀在闔上書的那一刻,生命起了微妙的變化。

    三個閱讀階段,三組人物,延伸出不同人的閱讀新風景。」

    而最近的晚間,我跟著Patti Smith《 如夢的一年》到了2016年,到了美國西岸,跟著她的經歷和書寫;白天則是一邊趕工作一邊聽她的歌。

    分享幾段很喜歡的:

    1.
    Patti Smith 演出 Bob Dylan 的《 Like a Rolling St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4CtCF9gss
    希望我老了也像她一樣的帥氣

    2.
    Patti Smith 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代表Bob Dylan演出《 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41PHEJHCwU

    3.
    Patti Smith 於2016年上挪威瑞典的Skavlan 脫口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Q4UUWgs2Y&t=892s

    除了談到諾貝爾頒獎典禮的失誤和坦白,也談到自己為人母親的狀態,她說:

    我年輕時並不是一個很有紀律的人,加上我喜歡的事情很多,塗鴉、繪畫、寫作、表演⋯⋯

    我結婚並生了第一個孩子後,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變化——我和我的創作不再是宇宙的中心,孩子才是。

    所以我選擇做一件事——寫作,是可以較為簡單、經濟的完成的事情(孩子出生後的15年間,她沒有公開演出)。我選擇每天早上五點到八點,當我的先生和孩子還在睡時,這是我寫作和閱讀的時間,16年來我虔誠地做著這件事。

    在那段期間,雖然我沒有任何的出版、表演,但是我變得很有紀律,而且我以作家的身份一直在成長,我也更了解我自己,了解我的母親。

    我從來對家庭生活不是太有興趣,我一直想成為一個藝術家,然後我才終於能夠理解我的母親以身為服務生的工作要養育四個小孩有多辛苦,即便我的第一個小孩出生、第二個小孩出生,我沒有朝九晚五的工作,我依然覺得照顧一個家庭要有多大的犧牲和勞力付出。

    經由這個過程,我才了解到「人」(眾人,the people),因為過去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其中之一,你知道的,藝術家們⋯⋯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感受的是另一種「犧牲」,為工作犧牲⋯⋯但我必須改變那樣的想法⋯⋯

    多年前看完《 只是孩子》時我決定一些事,今年的我看了她的新書、她的訪談,又再次決定了一些事。

    謝謝書、謝謝搖滾樂(和其他音樂)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