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北田徑場a門怎麼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田徑場a門怎麼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田徑場a門怎麼走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蝦嫂 Stephani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馬訓練的目標終究是好好跑個全馬,不是成為短距離間歇王,不是嗎?」 有時我會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跑者對於練間歇有這麼強的執念? 提升 5000 公尺速度? 練間歇。 提升十公里路跑成績? 練間歇。 目標全馬破四? 還是練間歇。 我還記得去年回了台灣一趟,趁著空檔在平日晚上走訪了幾個校...
台北田徑場a門怎麼走 在 蝦嫂 Stephani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馬訓練的目標終究是好好跑個全馬,不是成為短距離間歇王,不是嗎?」
有時我會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跑者對於練間歇有這麼強的執念?
提升 5000 公尺速度? 練間歇。
提升十公里路跑成績? 練間歇。
目標全馬破四? 還是練間歇。
我還記得去年回了台灣一趟,趁著空檔在平日晚上走訪了幾個校園。第一個去的是中興大學的田徑場,當時操場上有一群很快的人,正在操著 200 公尺間歇 20 趟,每趟配速大概是 33-35 秒。隔天去了逢甲大學操場,場上在跑 400 公尺間歇,大約是 80 秒。再隔兩天到了台北的師大操場...你猜的沒錯,還是在跑間歇。
當然我知道這三天遇到的並不是同一組人,而我看到的也只是他們練習的片面。但其中一天我自己下去跟他們跑了幾趟,才發現這群人真的是咬了牙在幹。
舉例來說,400 公尺跑到 80 秒,以我的理解已經是全馬 245 左右的課表了,即使是我來跑也一點都不輕鬆。然而同跑的五六個人之中,可能只有一兩個是全馬 Sub3 水平,其他人每跑一趟都是拼命,最後可能到課表的一半就扛不住,要嘛降速、不然就直接跳車。
我們都知道 200 或 400 公尺這類型的短間歇,目的是提高最大攝氧 (VO2Max). 最大攝氧量指的是在激烈運動時,細胞所能消耗的最高氧氣量。一個人擁有更高的 VO2Max, 就被視為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氧氣,因此也常常被當成一個人心肺強度的指標。
但同時也請記得一件事,最大攝氧並不是馬拉松、特別是全程馬拉松所需要關注的唯一。其他包含乳酸門檻 (Lactate Threshold) 、跑步經濟性 (Running Economy) ,甚至是你的軀幹及雙腿的肌肉力量強度等等,也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意即你即使短距離跑得再快,跑不完全程也是白搭。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等等,跑個步而已,怎麼這麼複雜?不過實際上,市面上常見的週期化訓練課表,舉凡 Hudson, Hansons, Daniels, Hal Higdon 都包含了這些項目的訓練內容。只要好好訓練、不要偏廢,最終你就可以獲得一個全面性、適合進行全馬比賽的身體。
至於更深入的強弱項分析及專項訓練,等時間到了 (意謂,你成績提升不上去了...) 你自然會去學,或者請教教練。
---
今天會這麼有感而發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有一位跑友私訊問我,他先前完成過一場全馬 (關門前跑完)、另外一場 DNF. 下半年開始訓練卻傷停三個月,目前重新開始跟全馬 Sub4 的課表,可是沒辦法達到每週的里程要求。例如目標 40 公里、他只能跑 30,要怎麼樣才能慢慢增加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我第一句話就是讓他別跟課表了。他有點不是滋味,問說:「那能不能改成一個月做一次速度訓練?」
Q&A 的第一題我就直接寫了:至少有每週 26 英里 (42 公里) 的平均里程再嘗試,這個沒得商量。原因先前也說過,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一週內,行有餘力地累積一個全馬的距離,那練課表風險就很高。
這代表你無論是心肺能力或者肌肉,都還不足以支撐你跑 42 公里這麼長的距離。而在肌耐力欠缺的前提下,不去提升這些基本能力和跑步經濟性,卻有樣學樣跑 400 間歇,作用非常小(*註)。
更白話一點,就是如果你比賽連 42 公里都跑不完,那 400 公尺跑很快可以幹嘛?
(*註: 其實對於姿勢的矯正、以及讓身體及中樞神經習慣「輕快跑」還是有點益處,不過這不該是這階段的訓練主軸。)
你要專注的,就是腳踏實地的提升自己的基本能力。很多課表包含 Hansons 都有給只求完賽者 (Just-to-finish) 的內容。如果你真的毫無經驗,那應該由這種開始,尤其在這種情況下,初學者 (Beginner) 的課表對你都算要求太高。
以下是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Just-to-finish 的課表範例,詳細說明請自行買書。
初期
週一:5 公里
週二:7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7 公里
週五:7 公里
週六:7 公里
週日:10 公里
後期
週一:8 公里
週二:8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8 公里
週五:10 公里
週六:8 公里
週日:24 公里
你可以看到並沒有什麼速度訓練內容,因為你不需要;也沒有特別配速要求,只要你能達到這個距離就可以了。比賽你大概不會跑得很快,但至少能確保你能平平安安上起跑線、健健康康回家。
有人會問:「那我每週跑不到 42 公里,是不是就不要跑全馬了?」...其實我內心的小惡魔正在瘋狂點頭,不過你會這麼問,大概就還是想跑。
我的建議是:做好跑走結合的打算(例如跑 10 分鐘、走 2 分鐘)、確實依照策略補給,盡量延遲撞牆期的出現。真的不行,也千萬不要過度勉強自己。
那你大概可以 Survive (活過) 一場全馬,即使過程會充滿了咒罵。賽後,運氣好的會痠痛一兩個禮拜、不好的可能要跑復健科。不過,這都是個人選擇,你決定好了就好。
---
這篇文的對象其實涵蓋了不同程度的跑者,這是就我所觀察,普存於台灣市民跑者訓練的現象。(專業跑者我不清楚,也不敢說)我完全能夠理解短間歇練起來真的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也是提升最大攝氧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但是在你搞清楚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以前,小心不要把力氣用錯了方向。當你手邊就有電蚊拍,那就不要拿來福槍去打蚊子。
全馬訓練的目標終究是好好跑個全馬,不是成為短距離間歇王,不是嗎?
台北田徑場a門怎麼走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時我會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跑者對於練間歇有這麼強的執念?
提升 5000 公尺速度? 練間歇。
提升十公里路跑成績? 練間歇。
目標全馬破四? 還是練間歇。
我還記得去年回了台灣一趟,趁著空檔在平日晚上走訪了幾個校園。第一個去的是中興大學的田徑場,當時操場上有一群很快的人,正在操著 200 公尺間歇 20 趟,每趟配速大概是 33-35 秒。隔天去了逢甲大學操場,場上在跑 400 公尺間歇,大約是 80 秒。再隔兩天到了台北的師大操場...你猜的沒錯,還是在跑間歇。
當然我知道這三天遇到的並不是同一組人,而我看到的也只是他們練習的片面。但其中一天我自己下去跟他們跑了幾趟,才發現這群人真的是咬了牙在幹。
舉例來說,400 公尺跑到 80 秒,以我的理解已經是全馬 245 左右的課表了,即使是我來跑也一點都不輕鬆。然而同跑的五六個人之中,可能只有一兩個是全馬 Sub3 水平,其他人每跑一趟都是拼命,最後可能到課表的一半就扛不住,要嘛降速、不然就直接跳車。
我們都知道 200 或 400 公尺這類型的短間歇,目的是提高最大攝氧 (VO2Max). 最大攝氧量指的是在激烈運動時,細胞所能消耗的最高氧氣量。一個人擁有更高的 VO2Max, 就被視為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氧氣,因此也常常被當成一個人心肺強度的指標。
但同時也請記得一件事,最大攝氧並不是馬拉松、特別是全程馬拉松所需要關注的唯一。其他包含乳酸門檻 (Lactate Threshold) 、跑步經濟性 (Running Economy) ,甚至是你的軀幹及雙腿的肌肉力量強度等等,也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意即你即使短距離跑得再快,跑不完全程也是白搭。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等等,跑個步而已,怎麼這麼複雜?不過實際上,市面上常見的週期化訓練課表,舉凡 Hudson, Hansons, Daniels, Hal Higdon 都包含了這些項目的訓練內容。只要好好訓練、不要偏廢,最終你就可以獲得一個全面性、適合進行全馬比賽的身體。
至於更深入的強弱項分析及專項訓練,等時間到了 (意謂,你成績提升不上去了...) 你自然會去學,或者請教教練。
---
今天會這麼有感而發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有一位跑友私訊問我,他先前完成過一場全馬 (關門前跑完)、另外一場 DNF. 下半年開始訓練卻傷停三個月,目前重新開始跟全馬 Sub4 的課表,可是沒辦法達到每週的里程要求。例如目標 40 公里、他只能跑 30,要怎麼樣才能慢慢增加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我第一句話就是讓他別跟課表了。他有點不是滋味,問說:「那能不能改成一個月做一次速度訓練?」
Q&A 的第一題我就直接寫了:至少有每週 26 英里 (42 公里) 的平均里程再嘗試,這個沒得商量。原因先前也說過,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一週內,行有餘力地累積一個全馬的距離,那練課表風險就很高。
這代表你無論是心肺能力或者肌肉,都還不足以支撐你跑 42 公里這麼長的距離。而在肌耐力欠缺的前提下,不去提升這些基本能力和跑步經濟性,卻有樣學樣跑 400 間歇,作用非常小(*註)。
更白話一點,就是如果你比賽連 42 公里都跑不完,那 400 公尺跑很快可以幹嘛?
(*註: 其實對於姿勢的矯正、以及讓身體及中樞神經習慣「輕快跑」還是有點益處,不過這不該是這階段的訓練主軸。)
你要專注的,就是腳踏實地的提升自己的基本能力。很多課表包含 Hansons 都有給只求完賽者 (Just-to-finish) 的內容。如果你真的毫無經驗,那應該由這種開始,尤其在這種情況下,初學者 (Beginner) 的課表對你都算要求太高。
以下是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Just-to-finish 的課表範例,詳細說明請自行買書。
初期
週一:5 公里
週二:7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7 公里
週五:7 公里
週六:7 公里
週日:10 公里
後期
週一:8 公里
週二:8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8 公里
週五:10 公里
週六:8 公里
週日:24 公里
你可以看到並沒有什麼速度訓練內容,因為你不需要;也沒有特別配速要求,只要你能達到這個距離就可以了。比賽你大概不會跑得很快,但至少能確保你能平平安安上起跑線、健健康康回家。
有人會問:「那我每週跑不到 42 公里,是不是就不要跑全馬了?」...其實我內心的小惡魔正在瘋狂點頭,不過你會這麼問,大概就還是想跑。
我的建議是:做好跑走結合的打算(例如跑 10 分鐘、走 2 分鐘)、確實依照策略補給,盡量延遲撞牆期的出現。真的不行,也千萬不要過度勉強自己。
那你大概可以 Survive (活過) 一場全馬,即使過程會充滿了咒罵。賽後,運氣好的會痠痛一兩個禮拜、不好的可能要跑復健科。不過,這都是個人選擇,你決定好了就好。
---
這篇文的對象其實涵蓋了不同程度的跑者,這是就我所觀察,普存於台灣市民跑者訓練的現象。(專業跑者我不清楚,也不敢說)我完全能夠理解短間歇練起來真的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也是提升最大攝氧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但是在你搞清楚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以前,小心不要把力氣用錯了方向。當你手邊就有電蚊拍,那就不要拿來福槍去打蚊子。
全馬訓練的目標終究是好好跑個全馬,不是成為短距離間歇王,不是嗎?
台北田徑場a門怎麼走 在 戴資穎/ Tai Tzu Y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年2月4日,邀請大家一起進場看足球,我們的愛心動起來!
^^page admin
2018年2月4日,台北田徑場
台灣運彩盃國際女子慈善足球邀請賽,全力開催!!!
Q:請問這次邀請的外隊是那一支隊伍?
A:本次邀請到的球隊是日本MYNAVI仙台七夕女子隊,2017年奪下日本女子甲級足球聯賽(撫子聯賽)第四名,由前日本國腳越後和男監督執教,陣中有万屋美穂、市瀬菜々、櫨まどか等多名日本國腳,實力堅強,日本曾經在2011年奪下女子世界盃冠軍,日本女足實力就不用再多加介紹了吧!
Q:要跟MYNAVI仙台七夕女子隊對決的是那支隊伍呢?
A:台灣木蘭聯賽新科冠、亞軍,台中藍鯨與台北PLAYONE將組成聯軍,再加上其他幾支球隊支援的優秀選手,合組TAIWAN ELEVEN台灣菁英隊,將以準國家隊的實力來跟MYNAVI仙台七夕女子隊一較高下。
Q:我們要到那裡買票呢?
A:本次賽事直接於台北田徑場正門入口,以公益捐贈換取入場門票及精美觀戰手冊一本,只要將捐款投入公益團體募款箱,不限金額,就可以入場觀戰,本次協力合作的公益團體有從事兒童福利的麥當勞叔叔之家慈善基金會、推動身心障礙者權利的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以照護心智障礙者為宗旨的喜憨兒基金會,都是國內知名且極具公信力的慈善團體。
Q:為什麼要採取這樣的方式呢?
A:由於台灣足球發展協會第一次舉辦慈善賽事,恐大家會對金錢流向存有疑慮,因此我們決定不經手善款,請觀眾直接將捐款捐贈給受贈單位,而且比賽會有很多小朋友前來觀賽,讓他們親手把零錢善款投入捐款箱,跟志工大哥哥大姐姐們換取入場門票,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呢!我們也希望將來能跟更多的公益團體合作,讓足球也能負擔起更多社會教育意義。
Q:本次活動的流程如何?幾點開始開放進場呢?
A:2018年2月4日下午兩點,會先由大台北地區知名的足球俱樂部,VIKINGS與LION進行一場青少年表演賽,上下半場各二十五分鐘,代表著台灣足球未來的希望,三點二十分由熱愛足球的搖滾樂團-小護士樂團擔綱演出,演唱熱血組曲,四點整由TAIWAN ELEVEN對決MYNAVI仙台七夕女子隊,中場休息時,電影逆光飛翔主題曲「很靠近海」原作者,來自仙台的日本知名音樂家馬場克樹先生將與八得力樂團現場獻唱,當天下午一點整,大家就可以入場享受一連串的周日下午美好的足球與音樂時光。
Q:本次賽事的贊助廠商有那些呢?
A:截至目前為止,賽事受到許多單位及企業的協助,台灣運彩的基本信念就是推廣運動及公益慈善,跟本項賽事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同意冠名贊助本次賽事,另外還包括了樂桃航空、三德大飯店、小熊出版社、出走文創等企業合作,共同促成,希望大家將來也能夠支持這些願意將資源投入足球運動的企業,創造雙贏。本次球衣由義大利第一運動品牌LOTTO贊助,給予這場頂級的國際女足盛宴最珍貴熱情的支持,以實際行動、力挺台灣足球。
Q:這場比賽能為台灣足球帶來什麼正面效應?
A:這場比賽是MYNAVI仙台七夕女子隊新賽季第一場比賽,是開啟整個賽季的重要暖身活動,日本東北地區的媒體關注不在話下,許多日本全國性媒體也會加以採訪報導,對促進台日交流有很大的幫助。其次,跟日本一流球隊交手,不但是一次難得的學習,表現出色的選手甚至有可能獲得日本球隊的青睞,有出國發展的機會,此外,仙台七夕足球俱樂部也會在這次訪台行程中舉辦教練座談會,與台灣教練面對面分享足球選手的育成心得,如果此次賽事的成效不錯,仙台男子隊甚至其他J聯盟球隊都有望陸續來台進行交流。
Q:我那天剛好有事又住在南部,無法到現場觀戰怎麼辦?
A:不用擔心,這場比賽會由ELEVEN SPORTS現場LIVE轉播,你在家也可以欣賞到台日女子足球選手的精彩演出,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還是希望邀請你直接到現場看球,不但能夠為選手們加油,觀賞各種表演,還能做公益,可說是一舉數得!也請大家幫忙分享比賽的訊息,邀請你跟你的朋友們一起來觀賽,2018年台灣有很多足球盛事,先是有亞洲盃五人制足球賽,接下來還有亞洲盃資格賽對新加坡的主場賽事,當然,2018還有大家矚目的世界盃足球賽,就讓我們用一波又一波的足球賽事來填滿你的2018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