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北甜不辣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甜不辣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甜不辣差別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75的網紅龍龍媽媽Tiffan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不是業配 #純粹因為太愛所以分享 今天中午到 Hi-Q褐藻生活館X123-1鱻食 午餐,最期待的就是他們家的魚。到別的餐廳吃火鍋,龍龍通常都是只吃牛肉,唯有到了Hi Q,龍龍會拼命吃魚。 小孩味覺敏感,加上龍龍是過敏兒從來就不能亂吃;他非常喜歡Hi Q的魚,我也就經常來Hi Q生活館買冷凍鮮...
台北甜不辣差別 在 阿青的玩樂日記? 台北,台南,台中,高雄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2:21:26
不一樣的甜不辣 叔炸甜不辣媽只賣甜不辣🐟 使用新鮮魚漿做成特製甜不辣 特製甜不辣炸過以後真的酥香夠味 魚香味四溢💯真的會一口接著一口 這裡最有特色是他們口味真的超多 每種口味都讓甜不辣變得更有層次 而且所有的調味粉都是自己研發 難怪整盒甜不辣打開真的很容易秒殺 所以大家買完一盒就會想再買一盒啦😆 *...
台北甜不辣差別 在 日嚐 Daily Eater 台北 桃園 台中 高雄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0:47:46
⠀⠀⠀⠀⠀⠀⠀⠀⠀⠀⠀⠀ 🏠誠贊號 ⠀⠀⠀⠀⠀⠀⠀⠀⠀⠀⠀⠀ 📍去哪吃👉#日嚐吃台北 📍吃什麼👉#日嚐吃麵食 ⠀⠀⠀⠀⠀⠀⠀⠀⠀⠀⠀⠀ 川味嗆麵 💰65 招牌紅油炒手 💰70 甜不辣/豬血糕 💰小菜不定期更換 韓式海鮮炒碼麵 💰130 ⠀⠀⠀⠀⠀⠀⠀⠀⠀⠀⠀⠀ 板橋巷弄間用料實在好店家😍 開幕不到一...
台北甜不辣差別 在 大心日常食錄 x 花蓮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04:16:24
台北萬華 典發仙草冰 - 每次來萬華夜市都會吃甜不辣不過這次太熱了,就來杯仙草冰解渴吧,很好奇這邊為什麼那麼多間賣仙草冰的,大部分都賣10元,只有這間是賣20元,我是沒有喝過10元的啦,不知道味道有何差別🤔 - 當天算比較晚去,仙草冰也所剩無幾,喝起來口感,跟新竹的冬瓜仙草絲一樣是仙草絲耶,吸管也比...
台北甜不辣差別 在 龍龍媽媽Tiffan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不是業配
#純粹因為太愛所以分享
今天中午到 Hi-Q褐藻生活館X123-1鱻食 午餐,最期待的就是他們家的魚。到別的餐廳吃火鍋,龍龍通常都是只吃牛肉,唯有到了Hi Q,龍龍會拼命吃魚。
小孩味覺敏感,加上龍龍是過敏兒從來就不能亂吃;他非常喜歡Hi Q的魚,我也就經常來Hi Q生活館買冷凍鮮魚回家。
Hi-Q中華海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強調『自然、健康』,創辦人之一自1978年即開始從事養殖工作之實務與研發,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與應用技術,並成功運用生物科技發展多項專利產品與配方,而大幅提升各類魚、蝦之養殖成果。
由於全球人口不斷快速成長,但海洋資源卻因污染、濫捕而日漸缺乏。面對活魚海鮮的需求不斷增加所產生的供需失衡,以及一般養殖業者面臨環境污染與病毒之困境,中華海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自行研發成功之專利生物過濾循環系統、水質生物製劑、特殊抗體配方飼料和革命性養殖技術,利用海洋自淨作用,成功連結自然菌態生物鍊,發展出無須換水的生態養殖技術,此為Hi-Q的核心技術 -「免換水室內生態循環養殖技術」。
在養殖的餌料配方中,Hi-Q研發團隊發現,添加「褐藻」對於石斑魚免疫力調節是非常重要的,也由於這樣的發現,使得Hi-Q近年來致力投入褐藻的研究,並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利用產、學合作的研發能量,成功萃取出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開始跨足人類健康產品的領域。
這也難怪Hi Q的魚,每一口都是乾淨鮮甜!!!
我的姐姐是乳癌二期患者,乳癌名醫 #江坤俊 醫師是我姐姐的醫生,也是 #HiQ褐亦錠 的代言人;這兩年姐姐在醫生推薦、加上我全力贊助她吃褐亦錠之下,她恢復的非常好,也因此我成了Hi-Q的鐵粉,因為我們都想要乾淨和健康的生活。
因為疫情很久沒去Hi-Q生活館,大部份是網購,今天去午餐順便補貨,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也發現了限量超級好物想推薦給大家。
Hi Q中秋節特別推出限量 #中秋鱻食烤肉9件組 ,有兩種組合,差別只在於主菜,其他都一樣,主菜分別是:
A. 泰式香茅海紅鯛
B. 川味烤魚(火烤兩吃)
我買的是川味烤魚,因為我超級愛吃 #酸菜魚 #水煮魚 這類川辣風味,回到家迫不及待先拆了 #川味魚 和 #柚子胡椒中卷 這兩樣來料理,然後我就整個愛到瘋了,馬上打電話去 Hi-Q生活館加訂5份給我愛吃這味的好友們,因為真的好吃到我要瘋了!
照片中的菜肴完全不需要額外準備配料或調味,打開解凍並來加熱後就是長這樣,味道好的不得了!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季節商品,但我真心希望他們會永遠都有賣這川味烤魚,我是用水煮的都覺得好吃死了,我真的希望這是常態商品。
組合裡其他內容:
📌黑胡椒鱸魚排
📌蒜香烤鹹豬肉
📌美國特選骰子牛
📌金目鱸甜不辣
📌柚子胡椒中卷
📌香料檸檬去骨雞腿排
📌薄鹽鯖魚
📌褐藻魚丸
以上全部加上主餐只要1999元,完全適合全家的料理,只要凍箱夠放,多囤一些一點都不為過。
如果你們家也愛這味,歡迎直接向Hi-Q生活館訂購,我沒有要團,純粹好東西跟好朋友分享喔。
☎️電話:02-2747-0288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四段123-1號1樓
台北甜不辣差別 在 阿君的玩食天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遼寧夜市
https://arjun.tw/blog/post/350974477
台灣道地小吃一條街~無差別亂吃
遼寧夜市必吃美食懶人包
-
台灣夜市何其多,
其中光是大台北地區就有將近二十個夜市,
而今天要介紹的遼寧夜市,
早期因為福聚宮廟會的關係人潮眾多,
現在主要是以餐飲為主的小夜市,
一字牌開,全都是二十年以上的老字號。
它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
它僅僅只有短短的一條街,
但卻藏著最多的道地美食。
走!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珍的好味道 -「珍記甜不辣」
#這是戰爭! -「冰不厭榨」
#越夜越好食的市井美味 -「鵝肉城大排檔」
#飄香近一甲子的好味兒 -「正記麻油腰只」
#冷熱皆宜、老少咸宜- 「客家自製湯圓」
它是一條很值得推薦的夜市,主要是因為重複性很少,加上這邊算是商圈型的夜市,店內有水有電有冰箱,不管是食物還是環境,都是相當乾淨衛生的。
老實說,在遼寧街上隨便吃一間,
基本上眼睛閉著選都不會被雷到,
反而你會愛上這裡,
在細細品嚐這道地的台灣味之時,
不妨可以多跟老闆們聊聊天,
在舉手投足間,
你都可以感受出他們散發出的那些,
那些,
對於自己店的自信、熱情,還有堅持。
👍👍👍👍👍
#遼寧夜市
台北甜不辣差別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防雷提醒 : 今天的貼文很嘮叨、很瑣碎、很流水帳。
上一篇說到“時間巨輪會無差別的輾過",但從技術上來說,時間巨輪不會真的輾死人;大部分的人都是自己凋零的。
回萬華後的我,花了一點時間看看那些被拆除的舊址、緬懷了一下那些不再的店家與記憶裡的某些區塊後,還是沒忘記跑這一趟的初衷---看老媽。
於是我在路口拍完照就直奔回家。
回家後,也真的不趕時間,我也沒設定幾時要回頭份,就是待到她高興為止。
母子倆就坐在店裡面聊天,聊彼此的近況、聊鄰居、聊其他家人;聽她說要去銀行繳錢,我就把鐵門拉下,陪她一路聊到銀行抽號碼牌,然後再一路聊回家。
期間也去鄰居奶奶家聊、到路口雜貨店聊、在認識的鄰居路過時一起聊;餓了,我去南機場夜市買米粉湯、切點豬心,然後給老媽買個想吃的甜不辣。
(其實也不再是夜市了,基本上走紅了以後,天剛亮就有各式早餐,白天也有不同小攤子,然後迎接下午之後更多的人)
但對我來說,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追憶的過程。
過程中看著熟悉的攤位,試著想想那些不熟悉的攤位是幾時來的。
然後遇到認識的攤販主,也得聊一下。
(例如那個甜不辣的攤子,上次坐在老闆娘面前吃,已經是二十幾年前的那個國中時期的我;現在回去看她,就是老了、滄桑了,然後還是很有精神的做著她很熟悉的事情。)
回家後,也是兩個人邊吃邊聊;聊到沒話,就各自吹風看手機,就這樣一直到了傍晚。
「要晚上了,你要吃什麼?我煮。」
面對這樣理所當然的問句,我也是理所當然的想著:“別開玩笑了,我回到南機場夜市,還需要讓媽媽操心想要準備什麼給我嗎?“
我回答:「中午吃得晚,不餓。我睡一下,不然等下開車怕會打瞌睡。」
於是我環胸抱手低頭的睡了將近二十分鐘,但在睡著前,我不只一次聽著她在對往來的鄰居聊到:「我兒子今天放假,專程開車回台北看我……」
我真的覺得她很滿意也很得意。(弄的好像我住國外…?)
------------------
跟媽媽道別後,我一如往常的抱了抱她,然後離家往南機場夜市裡走去,天空正飄著雨;在我常進的那個入口處,我停在一個賣油飯的攤子前。
在我印象裡,這個攤子很久了。(可能有四十年)
但在小時候我其實吃的機會不多,因為早上上學時他們還沒開始,下午放學時又已經收攤;所以,我一般沒機會吃。
只能在上學後,又發現在校生病時,才有機會在被接回家的途中,看見他們在營業;但誰會給生病回家的兒子吃油飯?
所以,我吃的機會其實不多,但就是記得他很好吃。
那我上次吃是什麼時候? 好像真的還是國小,因為南機場有這麼多好吃的,我沒理由去吃一個馬上減少我胃納的東西。
但前天,就是想吃點東西墊肚子再上路,所以我反而在油飯的攤子前躊躇了一下子,最後還是選擇買一碗來吃。
小碗的油飯是25元,容量就是我們去吃流水席喜酒的那個小碗而已(其實油飯很貴,先不說糯米本來就貴一點,香菇、肉絲更不是青菜蘿蔔那樣便宜的食材;還別說其中的做工繁複,做起來也累,所以當年我丙級考試抽到油飯的時候,想死的念頭都有了)
我不確定老闆端上來看我是因為我這麼大一個人,然後只吃一小碗(還只吃了三口就吃完了),所以多看了幾眼;但那碗油飯確實就是我記得的那個味道。而或許我也曾吃過比他更好的油飯,但不知為何我記憶裡的油飯就該是這個味道,還沒有被覆蓋過。
接下來,我也就往炸臭豆腐的攤子前進,(這個臭豆腐我有曾經專文介紹過,就是這一則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1920365218186663 )
才進了攤子,我就忙著跟兩旁的攤販聊天,然後又是一陣的近況交換,熱絡到旁邊的客人都忍不住問我為什麼這麼紅,何以大家都要跟我說話?
「欸………他們都是看著我長大的。」,我也只能這樣回答。
在取車的路上,其實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對那些攤商的長輩來說,其實我久久才出現一次,所以我講得所有切身的事,他們九成也會忘記,那既然他們會忘記,為什麼我還要每次見面都講一次?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我其實也不在乎他們不記得,因為我在乎的是我們很熱絡的聊天了,就像我從小到現在一貫的那樣。
對一個長時間住在外地,只是偶爾才會返鄉的遊子來說,這種“原來還有事情是沒有改變"的感覺,是很重要的。
因為時間的巨輪雖然沒輾死我,但也把我身不由己的往前推,我回頭看了看很多事物都已經面目全非了;所以回來看看這些我還是很熟悉的東西,其實讓我有一種“找回自己是誰"的感覺。
至少對我來說,這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當我看到過去的建築與商家都已經不再了,我總會想起過去我在那些商家裡的各種回憶、陳設與氣味。
而當我聽到我媽說「很多鄰居都已經老死或病死了,那個誰誰誰、又是誰誰誰已經不在了……」,我都會想起他們以前有多疼我們這群孩子,又是怎麼樣的一起互動過。
但最要緊的,還是我回去看我媽也讓她看。
大家可能沒有放在心上的是:『跟長輩見面,其實是減法;今天看一眼,其實就少了一眼。』
如果媽媽能活到九十歲,而她今年已經六十,然後你又只有過年才會回去一次,這表示你就只剩下三十次見到她的機會,然後就沒有了,就再也看不到了。
30次是什麼概念?
如果遵循一例一休,那你將可以在一個月內見到你的同事22次。
每次想到這點,我就會有點五味雜陳;想起我偶爾會在臉書上對著某些只在母親節才會貼文感謝的人(他們在不同節日都會有不同感謝文,甚至是復活節)說:「你在臉書上這麼孝順母親,你媽知道嗎?」
如果用同一個標準來反求諸己,我想……我應該有讓她知道吧?
.
.
.
.
====
#有空回去看看
#來與去的時候都抱一抱
#可以雙手空空但盡量多陪多聊
#見面就是減法
#有時候甚至直接被從你的生命中刪除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