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榕樹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榕樹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榕樹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榕樹葉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秋老虎發威 #去哪兒 #避暑勝地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90的網紅SEVEN ,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alking Video】30分鐘帶你走完 拱北殿+後山步道全程! 正殿→八仙洞→後山步道→望月亭→萬壽亭→川流亭→仙丹亭→雙拱橋→飛鳳亭→正見殿。 拱北殿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三段88號 google Map:https://goo.gl/maps/PXUt1wvPhDVPt5V39 拱北...

台北榕樹葉 在 魏華萱 Andre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5 16:44:11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人開墾引水的工法與智慧! 參加總裁帶...

台北榕樹葉 在 台北陰廟故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34:18

# 濱江市場旁的福義宮​ ​ 在家閒到發慌的日子,不如先看一則台北陰廟故事壓壓驚吧。​ ​ 吃完上引水產走出台北魚市,順著龍江路384巷而行,穿過巷口的濱江市場,在你發覺市場四溢的朝氣漸淡而住宅區的恬靜愈發濃的同時,你會發現福義宮正好佇在你身邊。祂夾在兩棟步登公寓之間,廟地狹長但不侷促,就好像這塊地...

  • 台北榕樹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2 18:30:46
    有 5,163 人按讚

    #秋老虎發威 #去哪兒 #避暑勝地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人開墾引水的工法與智慧!

    參加總裁帶路的健行團,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沿途會認識許多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地質特色、歷史背景與生態環境,簡直是一本會移動的百科全書啊!😆為了讓團員們記住當天的解說內容,行前特地發給大家幾頁自己製作的健行筆記,裡頭有近百種常見的植物名稱(水冬瓜、倒地蜈蚣、狗矸菜、野薑花、合果芋、糙莖菝契、雞屎樹、山蘇、紅樓花⋯等)、健行路線、以及途中會經過的景點與地理特色,都幫團員記錄下來,回到家可以複習,實在非常用心!👏

    集合出發地是車友們十分熟悉的聖人瀑布附近的溪和宮,再往上走一小段會看到至善路三段370巷(往大崎頭古道、平等里) & 至善路三段371巷的路牌(往鵝尾山),我們往370巷前行,開始這趟沁涼的古圳與古道探索之旅!

    「小橋流水人家」是映入眼簾的風景,正如元曲作家馬致遠的作品「天淨沙·秋思」的意境,當旅人行經於此,見到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想起遠方家鄉,暫時洗滌了心靈的疲憊,帶有秋意的惆悵之情!

    越過田尾仔橋,便是綠意盎然的坪頂古圳步道,右邊是一般遊客常走的階梯步道,但總裁帶我們走左邊的水管路,由此可以看出從清朝至今,平等里的居民還是仰賴山中的溪水生活,沿著水路往上切,首先來到1909年(日治時期~明治42年)建造的「登峰圳」,全長7公里,鑿山洞約400公尺,雖然已超過100年歷史,卻是這裡最年輕的古圳,往左走一小段路,可以走到隧道口再原路折返,沿著步道繼續拾級而上,會來到第二條古圳「坪頂新圳」,建於1849年(清朝~道光29年),全長4公里,鑿山洞約300公尺,向左走也是可以來到隧道口,向右走則是會來到取水口,簡單來說,坪頂古圳步道串連了三條古圳,從地圖來看就像三橫一豎的「王」字,繼續往上走會來到第三條,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坪頂古圳」,建於1835年(清朝~道光15年),全長3公里,鑿山洞約60公尺,以上三條百年古圳的圳溝都有經過整建,可惜的是,原本以石頭堆砌的圳溝,部分改由水泥砌建,反而讓魚蝦蟹類無法躲藏,而坪頂新圳隧道口附近的圳溝,因為旁邊是陡峭的山坡,特地設立一整排的鐵欄杆,雖然是為了遊客安全,卻破壞原本的自然美感,曾經引發反彈聲浪,還好只有這一小段啊!我們觀察到石頭堆砌的圳溝,才可以看到豐富的魚蝦蟹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古人智慧值得學習!

    經過三條百年古圳之後,會來到步道的最高點「清風亭」,涼亭旁有三條步道,一邊可通往平等里(平菁街95巷),另一邊是大崎頭步道,以及另一側沒標示的山徑(會看到榕樹上的藍天登山隊指示牌),可通往四條古道(瑪礁古道、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內雙溪古道),總裁這次帶我們走林相茂密的瑪礁古道,這條路線可以通往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可走到擎天崗,屬於魚路古道南支線,是早期先民扛轎迎娶,以及運送硫磺、漁獲、茶葉、藍染⋯等物資的路線),而我們選擇從瑪礁古道下切至內雙溪古道,最後回到坪頂古圳的取水口,沿途綠意盎然,又能聽到潺潺流水聲,是山友的玩水秘境,坪頂古圳取水口這段保留了清朝時期的建築工法,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沿著坪頂古圳再度走回清風亭,即將進入此趟健行的尾聲,回程我們走大崎頭步道,這條路線其中一條小徑可以通往海拔510公尺的鵝尾山,那裡有一個圖根點基石,途中有居民開墾的梯田,這時正好遇到金針花盛開,搭配遠方的大屯山景與藍天,就像一幅愜意的自然風景畫,美不勝收!再走回大崎頭步道,會經過一大片保存相當完整的梯田與幾處民宅,大崎頭的梯田風光可說是台北市數一數二的美,水梯田佈滿了水生植物「滿江紅」,彷彿大地的調色盤🎨,遠觀又像巨人的階梯,十分壯觀!

    走完一公里的大崎頭古道,會再回到至善路三段370巷 ,也就是剛開始出發的路徑,這樣環狀一圈走下來,因為沿途有總裁精彩生動的導覽解說,大約花了五小時,非常輕鬆自在的健行路線,又十分消暑!

    想參加總裁帶路嗎?去哪兒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xEZqbV

    集合時間:9/29(三)上午08:00
    集合地點:溪和宮對面的公車站
    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或可於士林捷運站搭乘小18公車(坪頂古圳步道口下車)
    路線:溪和宮~坪頂古圳親山步道登山口~坪頂古圳~溪和宮
    高度爬升:271M
    走讀時間:約5-6小時
    午餐:自理
    人數限制:6人成團(歡迎揪好友一起來走讀,最多12人)
    費用:$600(包含領隊解說/300萬旅遊責任險)

    PS:健行全程配戴口罩,在空曠處拍照時才將口罩拿下來喔!

    #古道
    #古圳
    #內雙溪
    #至善路
    #陽明山
    #平等里
    #清風亭
    #登峰圳
    #聖人瀑布
    #坪頂新圳
    #坪頂古圳
    #瑪礁古道
    #內雙溪古道

  • 台北榕樹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5 18:43:30
    有 964 人按讚

    大台北小吃懷舊瞎聊,今天想跟大家談談「豬腳」,大致上台灣小吃的豬腳分為「紅燒」和「白湯」兩種。小時候只吃紅燒、不敢喝白煮的豬腳湯,長大後卻對豬腳湯情有獨鐘,可惜越來越少見,好喝的更是少之又少。

    今天咱們暫且不聊「紅燒」我最愛的是老牌張這檔事。聊聊,基隆人本該無限支持「紀家」或是「林家」,卻偏偏鐘愛大稻埕慈聖宮的「許仔」。我愛許仔主要來自於可以續碗的湯頭鮮美;再則豬腳沾上辣椒醬油、麵線拌上蒜泥。若然,端到廟前、榕樹下享用,誰說不是台灣小吃最美好的畫面。

    最好這時飄下一葉「榕樹葉」。

    順便聊一下的是,大稻程慈聖宮,幾乎是有外國朋友來找我,我一定帶去的第一站,因為我覺得這裡最足以代表台北小吃的文化;一整排的攤家,隨意叫不同店家的美食,往廟前、榕樹下的鐵桌一擺,圓板凳一坐,就是台北讓人久久無法忘懷的美好。

    之於台北小吃最精彩的一段記憶。

    對了,去許仔,記得點「中段」。哦哦哦,記得順便叫一盤葉家肉粥的炸豬肝。
    除了基隆紀家、林家(前陣子結束營業)、許仔,你覺得那家的白煮豬腳湯最棒呢?

    再順便問一下,慈聖宮你最愛的是那一攤?

    同樣的,這篇文章也是2012年拍的寫的,當然拍的、寫的都同樣慘不忍賭....

  • 台北榕樹葉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3 15:49:08
    有 46 人按讚

    阿母的買菜之路:核電陰影下的金山小鎮(06/26/2021 獨立評論@天下雜誌)

    這是穿過金山市區的中山路,跟「舊街仔」(金包里街)平行,阿母都叫它「新大路」。

    右邊這家「飛燕」,是阿母常去的美容院,老闆阿燕仔一直勸她不要染髮,說常染髮對身體不好,而且年紀大了,有白頭髮也是很自然、很好看的。直到兩年前,滿80歲的阿母總算聽進去了。

    左邊是我的母校金山國小,創立於1898年,現在的校舍是2009年完成改建的。念小學時,中山路這側是下操場,隔著金包里街(中正路到文化一路那段)有排椰子樹,爬上中間的大階梯才進入校門。很久以前,曾經夢見椰子樹突然全部被砍光光,我很生氣,衝進校園大聲哭喊:「怎麼可以把人家的椰子樹砍掉啦!」還好,母校改建之後椰子樹都在,上操場的兩棵大榕樹也在,只是看起來變小了。

    金山國小對面是農會銀行,不識字的阿母很信任裡面的行員,存提款時都是他們幫忙寫單子的。往前走幾步的十字路口有金農超市、區公所和公共大巴小巴候車處,金山對外主要交通道路──基金、陽金和淡金公路──在此會合,是小鎮的交通樞紐。

    再往前走一小段,就到了傳統市場,是北海岸農特產集中地之一,阿母一輩子都在那裡買菜,很多萬里、石門的鄉親也是。年紀大了,她的步伐越來越慢,但每次上街總是能拖回一大籃生鮮食品,有時忘了把東西留在某處,攤販老友都會代為保管,等她去拿。

    以市場為中心,店家和小吃攤就分布在中山路上,有屹立不搖的,也有常更換的。2019年7月,市場斜對面開了一家寵物手作鮮食店,裝潢布置看起來很療癒,店員說,金山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最常服務喵星人,生意還不錯。

    這樣一條普普通通的街道,配上五花八門的招牌,就跟台灣很多鄉鎮的主要道路一樣,䆀媠仔䆀媠。家在金山,這是阿母日常的買菜之路,也是全世界我最常走、最熟悉的一條街道。

    作者:江櫻梅/金山高中退休教師

    不料,今年5月台灣本土疫情嚴峻,雙北進入三級警戒後,「飛燕」就開始歇業,阿母也一個多月沒出門買菜了。看不見的病毒令人恐懼,她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每天都悶悶不樂。近日我出門採買或放封時,看到路上的行人、商店的員工,人人都戴上口罩,少數也加了護目鏡,連在自家院子清洗摩托車、蹲在門口和鄰居聊天的鄉親,都把口罩戴好戴滿。盛夏6月,藍天白雲,植物茂盛,蟬鳴唧唧,路上人煙稀少,學校裡沒有學生,彷彿末世感的不安,油然而生。

    那天,站在「飛燕」店門口,望著熟悉的街道,好像可以稍微體會那麼一點點福島核災災民的處境,他們或者永遠無法返鄉,或者返鄉之後要與看不見的輻射共處。

    這樣一個小鎮,卻活在核電的陰影下

    從這條中山路看過去的山丘,地理位置不在金山,而是萬里,緊臨著大鵬國小。翻過山那邊的古地名叫八斗仔,是1867年淡北大地震引發海嘯的重災區之一;百餘年後,政府把核二廠蓋在那裡,距離穿過金山平原的山腳斷層,只約5公里。無法想像,北海岸若發生嚴重核災,我們還能在這山海之鄉安居嗎?對大台北地區的衝擊,是台灣能承受的嗎?

    核二廠的兩個反應爐先後於1981、1983年開始運轉,40年的執照使用,期限是2021年12月和2023年3月。福島核災之後,我和很多鄉親一樣,才瞭解到核電的真相,認識到核電的危險,但我們也知道國家能源發展的進程,在老舊核電廠倒數計日之時,只能祈禱它們安全下莊。

    然而,一想到核二廠近幾年的紀錄:一號機發生過「爐心襯板龜裂」、「錨定螺栓嚴重毀損」和「核燃料棒破損」等事故,二號機的「發電箱避雷器」爆炸過,也曾因「中子偵測系統」調校不當引發急停,就令人不安。結果,核二廠一號機要提前停止運轉了,並不是因為聽到我們的心聲,而是由於用過燃料池貯存容量不足,反應爐內核燃料無法退出更換,不得不於今年6月下旬提前停機。

    這是台電長期輕忽核廢料問題的後果。但擁核人士仍跳出來為核電護航,說在這種用電吃緊的時候,怎麼可以讓核二廠一號爐提前停機,還說要讓老舊核電廠延役、要重啟核四,甚至還要蓋新的反應爐。他們說,沒有核電就會缺電;他們還說,核電廠很安全,萬一發生嚴重意外,有「斷然處置」啊!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核電廠都是很安全的。

    福島人的血淚經驗

    核電廠真的很安全嗎?福島縣雙葉町的前町長井戶川克隆也曾深信不疑。東日本大地震發生那天,他剛從福島縣政府拿了申請書,想要申請再多蓋兩座反應爐,可以為家鄉爭取更多回饋金和建設。

    當時,他離核電廠僅三公里,就跟金山國小、金山區公所到核二廠的距離差不多。地震引起海嘯,接著發生嚴重核災,在資訊被蒙蔽之下,他帶著町民倉皇避難,大家只帶著簡便的東西,毛小孩被留在家裡,因為以為很快就能回家。井戶川說:「後來我才知道,我們500年內都別想回到雙葉町。」

    雙葉町曾是他安居樂業的所在,一定有那麼一條街道是他最常走、最熟悉的,但是,他再也無法回故鄉了。核災發生之後,他後悔自責,他心有不甘,因此,餘生想讓更多人知道核電真相。

    於是,井戶川克隆接受邀請來到台北,出席「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也曾到北海岸交流。2014年3月5日首次見面時,金山國小的郭照燕老師問他,萬一上課時發生嚴重核災,該如何進行疏散來保護小朋友?知道學校和核電廠的相對位置以及交通路線後,他搖搖頭說:「很難。預防萬一,你們現在就應該遷校。」但,學校要遷到哪裡呢?

    2019年6月14日,「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舉行記者會,井戶川克隆因病無法親自來台,便透過錄影告訴大家,核電廠是個巨大的謊言結構,一方面以電力不足來恐嚇民眾,另一方面以回饋金來「餵養人類的飢餓」。他說:「福島核災絕對不是虛驚一場,我要告訴敬愛的台灣人,核災嚴重傷害了福島,核電廠破壞了整個地球。」他還說:「核災不只是破壞土地,破壞我們原本的生活方式,破壞成千上萬個家庭,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破壞我們的工作,破壞我們的故鄉,也破壞了每個日本人民。」

    只是煮一壺水,居然要用到保管十萬年的技術

    井戶川克隆所訴說的核電真相,您聽到了嗎?

    新北市長侯友宜應該聽到了吧!2019年8月22日,趁著出席消防局的記者會時,他特別詢問:「如果發生核能事故,我們有沒有能力處理?」消防局長黃德清回答:「這真的非常困難。」接著,市長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防災救災的能力到那裡?核廢料怎麼處理?如果這些問題都不能解決,加上燃料棒已經有一半運回去,重啟核四就是一個假議題!」在擁核勢力強力反撲之際,至少還有一個願意面對真相的新北市長!作為金山人,我感謝侯友宜市長。

    2018年11月,在北海岸宣傳第16案擁核公投要投「不同意」時,接觸到一些立場不同的鄉親,其中有人擔心會缺電,有人顧慮回饋金或工作機會,有人覺得核災應該不會發生,還有人以為福島都沒事了。唉!如同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所言,不只核電廠除役是個大工程,整個社會的除役也是。

    其實,10年過後,福島尚未脫離核災的威脅。一袋又一袋的輻射汙土,其中很多還「暫時」放置於居民住家附近;核電廠裡1,000多個巨大的貯存槽,累計約有125萬噸輻射汙水,還在持續增加中。今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兩年後(2023年)要將這些核汙水稀釋後排入海洋,不但遭到福島漁民、日本民眾強烈反彈,也引起全球高度關注。福島縣縣民所發起的國際連署,得到24個國家的311個團體共同響應,7萬多人簽了請願書,一致反對日本政府把輻射汙水排入太平洋。

    一般核電廠產生的廢水,通常不會直接與燃料芯接觸,但福島核災產生的汙水,不只含氚,還有幾十種不同的放射性物質,與正常核電廠的產物不可同日而語。日本政府聲稱,那些輻射汙水會先經過「多核種處理系統」處理,不會殘留其他放射性污染物,只會將含氚的廢水排入海洋。這是實情嗎?

    我不禁想起反核先輩范正堂先生的發現。1993年7月31日,范正堂在核二廠出水口附近,首次發現大量變形的花身雞魚,「背部隆起或體側彎曲,以X光檢視骨骼型態,脊椎形狀呈現波浪狀,單彎、雙彎,甚至三彎」,看起來像是早年黃俊雄布袋戲裡的駝背怪客「秘雕」,因此命名為「秘雕魚」。

    這些畸形魚大都分布在核二廠出水口一帶,那裡每天都排放出約800萬噸攝氏40度的廢熱水。很明顯地,秘雕魚與環境因子有關,究竟是水溫過高、化學物質,還是人工輻射所致?台電委託專家調查,最後以「都是水溫惹的禍」結案,並加長出水口堤防來改善水溫的影響。不過,根據原能會網站的「放射性物質排放報告」,核電廠的確會排放放射性氣體、液體,據說都遠低於法規限值,安全無虞。

    而最令人擔心的,是用過的高階核廢料。至今年3月底,核二廠累計有9,492束,目前都「暫時」放在圍阻體旁的水池中,每束約10x10根燃料棒,其中有幾根是水棒,用來排水降溫(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燃料池當時共有4,546根燃料棒)。高階核廢料的永久處置需要十萬、百萬年,對台灣來說,選址、興建、保存材質與方式都是問題,而且目前全球還沒有任何一座成功啟用的高核廢場址。

    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某個小孩說:「只是煮一壺水,居然要用到保管十萬年的技術,核電實在太不經濟了!」這真是直指核心的洞見。核電既麻煩又不經濟,也違反世代正義,我們怎能讓核四重啟?

    核一廠已進入漫長的除役之路,目前困難重重,核二廠也將面臨同樣的挑戰。此時此刻,祈願台灣早日戰勝新冠病毒的威脅,北海岸這兩座核電廠未來也都能順利除役。

    不管立場為何,親愛的台灣人,請好好看一看我們的家鄉吧!您成長、棲居的所在,也有一條最常走的上學之路、買菜之路嗎?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1056

  • 台北榕樹葉 在 SEV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1-25 11:27:58

    【Walking Video】30分鐘帶你走完 拱北殿+後山步道全程! 正殿→八仙洞→後山步道→望月亭→萬壽亭→川流亭→仙丹亭→雙拱橋→飛鳳亭→正見殿。
    拱北殿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三段88號
    google Map:https://goo.gl/maps/PXUt1wvPhDVPt5V39

    拱北殿的由來及草創時期
    本殿在現址開基建廟前,奉祀孚佑帝君呂仙祖於三秀山下的「北港鸞堂」。
    清朝光緒27年(西元1901年、民前11年),水返腳(今汐止區)北港地區徐介卿、廖新田,蘇四川等居民,聽說木柵仙公廟(今指南宮)香火鼎盛,奉祀的孚佑帝君十分靈驗,於是,共議前往祈求仙公祖恩准分火回鄉,供奉於蘇火旺茶館內(今烘內派出所附近),名為「北港鸞堂」。在仙公祖慈悲濟世神蹟感召下,信徒日眾,成為水返腳及北港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之一。

    五年後,有一天在堂內扶乩時,童乩突然跳上神桌,奮力捶打桌面至穿鑿成洞,隨說:「神昆由 柳星君降乩,指點在三秀山建廟,以廣被恩澤、福佑蒼生」。信徒蘇慶月、蘇文真及蘇四川等乃虔誠捐獻土地,經於光緒三十二年歲次丙午二月初四午時三刻,恭請孚佑帝君飛鸞降筆擇地破土開工建廟。

    當時,雖有北港地區村民齊來鑿石開基、伐木運土,信徒們亦盡力捐輸金錢物資,但因草創之初,蓽路藍縷,入不敷出,經營困頓。倖得當時本殿第一任主持陳恭先生(泉州安溪縣人、法號優婆塞普頌)刻苦經營,白天進入礦坑工作,貼補開支不足,夜間汲汲於法務建制。眾心一志,終於三秀山上,創建完成一座台式木造拱北殿。

    民國60年代迄今的第五次環境整建
    民國55年全殿重建任務完成後,常務董事蘇勝雄先生未敢稍歇,即率其現任總幹事蘇百福先生,著手規劃整建神殿四周林域。於是,鑿石開路、駁坎護堤,開山闢徑、砌石成階,跨壑成橋、涼亭星布,工程之細微及用心之良苦,不亞於重建工程。

    經過數十年的汲汲經營,今日的拱北殿,殿前有寬廣停車場及兒童遊樂場,後山有登山步道及景觀涼亭,四周花木扶疏、老樹參天,空氣清新、香氣四溢。本殿多年培育的花木有桂花、茶花、櫻花、含笑花 杜鵑、紅丹、楓樹、樟樹、榕樹等,依時令節序而有不同的自然景觀。清淨自然、樸實親切,不但是參香賞景、陶冶心性的好地方,更是修持呂祖丹法的人間仙境。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SEVEN.Mr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EVEN.KING.mr
    ★WebSite★ http://www.DanceSoul.com.tw

    #全程走完 #拱北殿 #汐止 #北部 #一日遊 #景點 #步道 #秘境 #GOPRO

  • 台北榕樹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1-31 11:03:39

    單元主題:玉山上的童軍
     
    黃成健​團長,任職於中央氣象局玉山氣象站的主任,算是中華民國最高的行政單位
     
    玉山氣象站海拔3858公尺,常年平均溫度4.2度,夏天平均溫度7.8度,冬天平均溫度0度以下
     
    成健團長在這任職已屆五年,大學主修大氣科學的他,畢業後考上中央氣象局,
    後來調任玉山氣象站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溫度、風、降雨、雲量、天空狀況等料收集與調查,
    資料收集後傳給中央氣象局,做為研究與天氣預報之用途。
     
    在這次的訪談中,成健團長與我們分享很多在玉山上的奇特經驗
     
    他說:在高山上看到的天氣變化角度和平地不同,
    在平地看到的是雲的底部和側面,但在山上看到的常常是雲的頂部,
    氣流水氣和山的交互作用,會產生很多的天氣樣態,很多景色在平地都看不到的。
     
    他曾經在玉山北峰看過高雄的摩天大樓,晚上義大世界的摩天輪燈光變化,
    也看過在台灣海峽行走的輪船...
     
    傍晚時,夕陽照射在台灣海峽反射印入眼簾,
    麥寮工業區的油桶,台中港的煙囪,西部平原濁水溪的蜿蜒,
    這些景色也不是在玉山北峰天天可以看到,一切都要天氣條件配合得剛剛好。
     
    就是這些美景和大自然的天氣變化吸引他在山上工作。
     
    成健團長在氣象站的工作,一個月平均工作15天,放假15天,
    每回放假回家,都要從氣象站步行8-10小時,走到塔塔加登山口再搭車回家
    收假上班時,也是一樣的路程,所以體能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訪談中,成健團長也談到家人的支持,還有當初是如何接觸童軍運動的?
     
     
    活動報導:童軍廣播劇體驗營(第1梯)
     
    廣播劇「池塘邊的榕樹下」
    台北市346傳薪開放幼女童軍團:洪揚惠、葉芷辰、邱子芳、洪詩喬
    台北市275大同區民眾服務社幼女童軍團:陳昕伶、徐曼凌、曹愷倫、曹瑀倫
     
    廣播劇「波爾的都市冒險」
    台北市351明湖國小幼童軍團:曾昱庭
    台北市363明湖國小幼女童軍團:羅浩瑜、沈祖榕
    台北市279景美國小幼童軍團:曾翎絜、鄧茹方、吳孟暐、張晏瑄
     
    廣播劇「森林深處的糖果屋」
    台北市168博愛國小幼童軍團:林子傑、林于瀚
    台北市168博愛國小幼女童軍團:鄒雨蓁、蘇立庭
    台北市 14國語實小幼女童軍團:李芷葳、李芷萱、林羽瞳、潘亭杉

  • 台北榕樹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4-08 12:23:47

    本集主題: #陶塑展 黃偉茜 (Weichien Huang)專訪
     
    黃偉茜不可一世的孤獨 讓我們看見陶瓷創作者的驕傲
     
      創作者黃偉茜來自於高雄橋頭,由於橋頭區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維持溫暖怡人的好天氣,如此的地域特色也使得熱帶植物蓬勃發展,生長在此的黃偉茜,自小便喜愛穿梭於榕樹林之間,大自然給予的深刻記憶,也烙印在她日後的創作裡。
     
    對夢想的毅力—不輕易放棄
      從小便響往藝術的黃偉茜,礙於種種的機緣因素,在大學前始終與創作擦身而過。當時黃偉茜就讀於中文系,得知系上有選修輔系的機會,熱愛畫畫的她第一個念頭就想到「美術系」,而申請輔系的名額角逐也是相當地競爭,黃偉茜因此報名了畫室從頭開始學習,也從此奠定了她走向藝術之路的基礎。
     
    與陶土的相遇
      自認與藝術相識甚晚的黃偉茜,十分地珍惜學習藝術的任何機會,「因為對我而言,那是我花了很多力氣、得來不易的夢想。」大學期間修習的多數是平面繪畫,而後黃偉茜考取上嘉義大學視覺藝術應用所時,對於立體創作的學習躍躍欲試,就在當時接觸到視覺藝術應用所所長—廖瑞章老師的陶瓷創作,廖老師作品多以自然物為基礎發展,深深的吸引了黃偉茜的目光—「原來陶瓷可以這麼做啊…。」,也為此與陶土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較於其他的立體媒材,黃偉茜在選擇上其實也經過多方的比較,她認為陶土就像幼時小朋友們捏黏土一樣,能夠簡易的上手、有甚麼想法可以馬上做出來,表現方式也非常多元,依照不同的釉、土、燒窯方式會有各種特有的變化,陶瓷高度的可塑性,也能滿足容易對媒材喜新厭舊的她,「土對我來說很自由,很能呈現出我的想法!」
     
    創作中的存在與擴張
      在黃偉茜的作品當中,「大肚人」是一個常見的創作語彙。從她研究所時期便延續至今,大肚人就像是黃偉茜對於人生的演繹,「對我而言,壓抑就像是肚子裡藏了很多東西。」有時候大肚人的肚子會圓圓滾滾的,時而封閉、或是展開,甚至會長出一些東西—「而想法就是從這裡延伸而出!」肚子就像是基底般的,有許多的變化由它而衍生。
     
      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一直是黃偉茜作品中相當關鍵的要素,如「在林中」系列,是她對於高雄橋頭的感受。因熱帶氣候的影響,橋頭的榕樹林一年四季皆欣欣向榮、綠意盎然,當黃偉茜覺得心情憂鬱時,於樹林中漫無目的的散步,總能療癒她的心情。有次她看到一棵枯木,即便樹都禿了,一片葉子沒有,但它的樹枝卻多又茂密的拔地而起,爭相往密林中小小的一片天空伸展,當下給黃偉茜很大的震憾與啟示,而那些樹枝與氣根的纏繞糾結,因此反覆地出現在她的作品當中。
     
      主打作品「不可一世的孤獨」系列,是2014年她去日本陶藝之森駐村時的感受。那是一個地廣人稀,被大片自然環抱的地方,在國外語言不通的時候,長時間的靜默讓黃偉茜更能深刻感受環境:喧囂的蟬鳴、深沉夜晚中悶哼的柴窯、劃破夜空的流星、在遠方路燈下若隱若現的母鹿…,尤其是野生的鹿群,更是讓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與靈力,凌晨兩三點的暗瞑,一隻母鹿帶著小鹿們,方始現身,在極暗極遠的距離下,她還是發現了黃偉茜。遠遠地盯著她,以一種傲然的姿態警告:我們是不怕妳,但妳最好不要再靠近了喔!「第一次,我覺得離異世界那麼近…。」那母鹿就好像自然的使者,孤傲凜然不可欺。而大自然的孤傲,引發了黃偉茜這系列的聯想。
     
      「人生而孤獨。」黃偉茜身為一個創作者,更需要大量面對。一個人在工作室思考、做作品、面對空白,或隻身出國駐村,接觸種種陌生的人事物等。這些孤獨,在侵蝕創作者身心靈的同時,也賦予了她更真誠易感的心性,「在這樣的狀態下,聲音流入了,影像流入了,各種四面八方的細微震動鼓膜,在內心產生共鳴,再化身為作品,以另一種語言與他人交流。」所以,黃偉茜認為:孤獨對創作者而言是必要之惡,既討厭孤獨帶來的寂寞,又需要孤獨帶來的充盈。
     
    創作孤獨,卻豐富
      「吳爾芙曾說女人應該擁有自己的房間,我認為藝術家也是!」創作就是一種刻化自我的歷程,這種「自我」探究到最後會成為共通的「人性」,就好像每一個在孤獨中奮力創作的人一樣,黃偉茜企圖以一種「中立」的方式來敘述孤獨。它不是好,也不是不好,就是一種「狀態」,雖然孤獨讓人感到寂寞,但是從這個狀態中,我們去感受、去擷取,藉由孤獨豐富人生。
     
    黃偉茜-創作中的孤獨,終將成為無可取代的寶物,恆久而燦爛。
     
     
    黃偉茜簡歷:
    200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美術輔系
    2007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畢
     
    個展
    2015 「三五記事」,醉美空間,台南市,台灣
    2014 「這世界」,日本滋賀縣立陶藝之森,信樂,日本
    2013 「三首小詩」,嘉義鐵道一號倉,口舍土也方,嘉義,台灣
    2007 「存在與負擔」,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台灣
    2005 「空間1」,嘉義鐵道藝術村練功房,嘉義,台灣
     
    駐村
    2014 日本滋賀縣信樂陶藝之森駐村
    2011 高雄橋頭糖場白屋駐村
    2006 嘉義鐵道藝術村第五屆駐村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