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志光在家補課第二平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志光在家補課第二平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志光在家補課第二平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志光在家補課第二平台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240例本土病例,本土案例已超過境外移入,另新增2起死亡個案;320名基層醫師投入社區篩檢,保全醫療量能;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明起停課,改線上學習至28日】 台灣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自上週六(5月15日)確診個案破百例之後,各地陸續加開篩檢站,希望盡快...

  • 台北志光在家補課第二平台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8 19:38:30
    有 1,669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240例本土病例,本土案例已超過境外移入,另新增2起死亡個案;320名基層醫師投入社區篩檢,保全醫療量能;教育部:全國各級學校明起停課,改線上學習至28日】

    台灣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自上週六(5月15日)確診個案破百例之後,各地陸續加開篩檢站,希望盡快抓出社區確診個案。今日則新增245例案例,其中240例本土案例、5例境外移入,其中萬華茶藝館相關佔了88例、具萬華活動史者67例、獅子會2例、南部進香團2例、宜蘭遊藝場1例,其他疫調中、還沒找出群聚相關的個案共80例。

    今日也新增了2起死亡個案,分別是亞東醫院院內群聚的一名年長者,以及一名萬華確診婦人,在家等待入院時過世。

    近日本土案例大量增加,今日本土案例累積數有1,121例,超過境外移入的1,08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現在社區流行階段,擴大設立篩檢站是這段期間的目標,將會從雙北大範圍往外擴點。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穆寬今表示,耳鼻喉科共有320名基層醫師,願意投入第一線協助。

    此外,教育部也宣布,明(19)日起全國各級學校停課,大專校院及高中以下學校改採線上教學,家長也可以比照相關規定申請防疫照顧假。

    ■疫情發展:保全醫院是重要目標,指揮中心呼籲輕症者勿前往醫學中心,將資源留給重症患者

    今日新增的240例本土個案,其中112例男性、128例女性,年齡介在未滿5歲到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5日~17日之間。雙北確診人數依然最多,分別是新北市106例(中和區33例最多)、台北市102例(萬華區48例最多)、桃園市12例、彰化縣10例、基隆市、高雄市各3例、新竹縣2例、新竹市、雲林縣各1例。(見今日全台新增病例圖)

    陳時中表示,今日的確診個案數雖然較昨日下降,但單日的確診數浮動並不代表疫情有明顯變化,不會太樂觀看待。他指出,單看萬華這幾天的快篩陽性率狀況,「第一天陽性率11%、第二天9.7%、第三天10%,昨天則是7.9%,但篩檢的人數並沒有下降,確診人數也從前日的245人,下降到昨日95人,初步觀察萬華地區的確診者慢慢變少,但還無法確定疫情往下降。」

    針對疫情現況,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志榮表示,目前已開始社區傳播,但民眾開始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就能夠慢慢阻斷傳播鏈。但他認為,因為社區現在大爆發,疫調也無法做到詳細,加上有一定比例的無症狀感染者,因此肯定會有確診者沒被找到,「接下來疫情若趨緩,大家還是要有心理準備,很難回到以前那樣承平時期,日後還是會持續每天都有本土個案發生,大家還是要維持警戒,做好防疫。」

    陳時中說,目前抗疫的目標是要將已經確診的病患,趕快從社區找出來,就不會再造成傳染。而此時確診的病人大量增加,保全醫院是最重要的任務,醫院不只要照顧確診病患,還有其他的病人,將醫療量能用在需要的重症患者上,才能讓致死率降低,「將量能用在輕症,是得不償失的事情,」陳時中說。

    ■近千名病患考驗全台防疫量能

    這波疫情從社區爆發以來迅速增加近千名的本土病例,嚴重考驗這一年以來準備的防疫量能,根據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全台負壓隔離病床共658床,目前空床數剩下241床,分別是台北區47床、北區15床、中區33床、南區54床、高屏區65床及東區27床。(見全台負壓病床圖)

    羅一鈞表示,目前的空床不代表不讓病患使用,而是要預留給嚴重度較高、需要做呼吸治療的病患,因此每一床都會由各區指揮官、衛生單位做調整。目前針對確診病患,已有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集中檢疫所,來進行病患嚴重度的分類,若輕症、無症狀,還是會盡量安置在集中檢疫所。

    除了病床數,檢驗量能也大大緊繃。指揮中心提供數據,現階段全台單日的檢測量能
    為一天27,682件,但這波疫情以前是一天16,291件,增加約1.7倍。

    確診個案在一夕之間大爆量,且延續至今第4天,每日都有百名民眾確診。不止醫療量能受到考驗,各地方政府防疫措施也得有別於去年,要在極短時間做出應變。

    一名官員透露,北市率先設立快篩站,運送的方式也在變化中快速摸索。他指出,北市第一天快篩時,無法預料會有10%的快篩陽性率,衛生局也因為擔心會有偽陰性感染給偽陽性的個案,因此決定採高規格,一車載一人,「光是一天就載送60多趟病人,原本只有2個救護分隊輪流載送,當天一晚上就擴及4個分隊協助,」今日北市也宣布成立專屬運輸車隊來強化運送效能。

    而新北市防疫專責分隊的救護能量也非常吃緊,新北市消防局指出,從疫情在社區爆發以來,專責載運有相關疑似病例的「防疫車」從8輛緊急增加到24輛,平均每天載送疑似病例從平均5件左右,上升到每天將近百件,加上篩檢站快篩出陽性的民眾,迅速增加載運的負荷量,新北市目前也正協調規劃其他運送方式,以免壓縮到其他正常救護能量。

    ■今2起死亡個案,一人為亞東醫院病患、一萬華婦人確診在家等待送醫時過世

    今日也傳來不幸的消息,有2名確診病患死亡。一人是昨(17)日傳出亞東醫院院內感染的其中一名病患,住在指標個案的隔壁床。亞東醫院表示,個案是一名86歲男性,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重病史,也有固定服藥,但長期臥床,身上有氣切管路,鼻胃管與尿管長期使用。因為肺炎併發肺纖維化急性惡化、尿道感染,在4月26日到亞東醫院急診就醫,並於隔天住院,當時檢驗為陰性。

    這名個案在5月15日第一次採檢陰性、16日二採確診、17日轉入負壓隔離病房,下午不幸病逝。由於他有多重疾病、病情複雜、年紀大,家屬有簽署不急救同意書。

    除了死亡個案外,今日亞東醫院更增加2名醫護確診,目前院內感染已達11人,亞東醫院將於明日再進行醫護採檢。除了醫院已將門診降載、住院病人只出不進等措施外,今日再暫停夜間門診至5月31日。

    此外,陳時中表示,今天也有一名60多歲在萬華上班的婦人過世,她在5月10日發燒、14日就醫採檢、17日倒臥家中,送醫急救無效過世。這名婦人是在哪家醫院採檢陳時中未證實,相關細節尚不清楚。台北市長柯文哲則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的快篩站都是快篩、病毒核酸PCR同時進行,PCR部分從篩檢到結果出爐需要一段時間,因此會請民眾返家等待結果,市府也因此在今天提出團隊來快速輸送快篩陽性的民眾。

    ■仁惠醫院爆院內感染,高雄市停止室內5人以上聚會、擴大關閉8大類場所

    高雄市鳳山區仁惠醫院一名60多歲行政人員昨(17)日確診(Ct值21),醫院連夜進行清空,衛生局一早也對周遭地區進行消毒。高雄市市長陳其邁今早表示,醫院緊急匡列303人,第一圈匡列的94人(醫護、病患)中,已有1名護理師快篩呈陽性,第二圈43人(廠商、陪病家屬)今日採檢。目前將55名工作人員列為居家隔離,預計醫院最快6月上旬才能重新啟用。

    陳其邁表示,該行政人員5月8日曾到萬華,當日搭高鐵返回高雄, 5月10日就已出現喉嚨痛症狀, 兩度到診所就醫時都未誠實告知萬華旅遊史,直到送醫急診才告知。對此,陳其邁表示會追究到底,該開罰就會開罰。而確診護理師疑似是在院內進行體檢時,跟行政人員站前後排導致感染。

    針對仁惠醫院感染事件,高雄市防疫加嚴。陳其邁宣布,今日起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和社交聚會。擴大關閉8類場所,包含電影院、表演廳、圖書館、社區大學、遊樂園、游泳池等皆關閉至5月28日;寺廟、宮廟及教會等其它類似場所至6月8日暫時不能進入。

    ■全國各級學校19日起全面停課,改線上學習至28日

    由於疫情嚴峻降低群聚感染風險,陳時中表示,截至昨天,共有28例本土案例為學生,分別是大專校院7人、高中4人、國中6人、國小7人和幼兒園4人。

    為了維護師生健康,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從明(19)日起至28日止,全國各級學校,包括兒童照顧中心與補習班,全部停課,各級學校改採居家線上學習。教職員工以到校為原則、暑假不再補課的前提進行課程,課程的規畫與評量方式以彈性多元處理,從寬來認定,務必以防疫為優先。至於有些無人照顧、不得不到校的學生,仍可以到校上課與用餐,弱勢學生則改以發餐券、餐盒等,確保用餐不中斷。

    潘文忠表示,家中有12歲以下學童或身心障礙的子女,家長可以請防疫照顧假,若家長真的無法在家照顧,也可以送到學校,在學校人數大幅減少情況下,可以確保防疫效果,至於今天雙北實施在家線上課程後,台北市教育局開發的線上學習系統「酷課雲」當機等問題,也已經緊急調高頻寬,並提供無需帳號登入的線上學習資源「因材網數位學習資源」(https://bit.ly/3eUg6c4),分科安排近幾週課程單元。

    關於今天的線上學習系統「酷課雲」塞車,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台北市中小學就有33萬人確實是很大挑戰,目前已經擴充頻寬並採取分區分流上線,此外有載具需求的學生則由學校借用電腦、網路需求的學生則是提供短期租約的SIM卡,並持續優化系統,讓學習課程不中斷,原則上也不會再補課。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指揮中心宣布前完全不知情,也是看到直播才得知停課訊息,未來停課剛開始一定會出現各種問題包括線上學習、與孩子互動以及網路設備等,建議給予學校與老師更多彈性調整空間,並以防疫為優先。

    至於雙北的學校教職員,侯俊良指出,由於三級警戒區屬於疫情熱區,雙北市府建議沒事不要外出,應給予學校彈性,如果教師可以在家線上教學或居家辦公,不見得一定要到校;此外,呼籲防疫同島一命,對於被標記、匡列或隔離的師生不該被歧視或霸凌。

    ■北市醫院成立專責病房,專屬運輸車隊運送陽性者、輕症者送防疫旅館

    台北市市長柯文哲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為了維持醫院量能,防疫戰略需要重新調整。從醫學數據來看,COVID-19確診案例只有20%會喘、需要住院,僅4%會進到加護病房甚至需要插管。快篩或PCR確診者不用馬上進醫院或是負壓病房,可先收容觀察,除非轉重症才送醫院,或是入院治療10天後病情穩定,即便還有傳染力,仍可轉出送到防疫旅館,現在也已經徵用多間防疫旅館收治陽性患者,「保留醫院做最有效率使用......這個戰略才是保存最多勝面」。

    柯文哲指出,台北市今日公布4項新措施:

    一、台北市所有大型醫院必須提供專責病床或人力。醫院可成立院內專責病房,將床數交出來供調度,不然就提供一定比例的醫護人力供調度,去檢疫所或是防疫旅館服務。現在住進防疫旅館的很多是快篩陽性者,會進駐一定比例的醫護人員,不會讓旅館人員承擔第一線責任。

    二、成立專屬運輸車隊,負責運送快篩、PCR陽性病患。目前有8輛救護車,每車可載送1到3人;消防局2輛巴士各可載送19人;另徵調民營巴士10輛,各可載送21人,並統一由消防局調度。

    三、可以居家辦公就居家辦公,再視情況異地辦公,相關部分由人事處處理。

    四、台北市疫苗進行管制調度,給防疫有關人員優先施打。

    ■北市快篩站陽性率從11%降至4.7% 柯文哲稱「好消息」

    疫情雖嚴峻,但柯文哲仍稱「有好消息」。台北市快篩站陽性率5月14日是11%;15日 9.7%;16日10%;17日 7.9%,而今(18)天截至記者會下午3點,只有4.7%。柯文哲認為,數字下降代表只要民眾都停止活動,疫情仍可控制,並再次呼籲全台灣國民要靠國民素質來打贏這場防疫戰爭。

    新北市昨天在聯合醫院板橋院區外開設首個快篩站,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今日指出,昨日共篩檢198人,有10人陽性,其餘188人陰性。陽性率約5%,「(陽性率)仍有點高。」

    新北市今日新增106例本土,中和區新增33例最多、板橋區新增26例,因應中和疫情升溫,預定5月20日會在鄰近中和的地方增設第二個社區篩檢站。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目前雖仍為三級警戒,但已視同「準四級」,將擴增新北市檢疫隔離關懷中心人力,並動員1,200人力進行稽查,不戴口罩者直接開罰。

    ■外送員染疫,工會呼籲強制統一無接觸送餐

    全台居家防疫,外送量大增,外送員也出現確診案例。

    台中市昨日新增3案例,其中一例(案1591)男性足跡皆集中在自助餐和豆漿店,疫調後才坦承是鄰店便當店的外送員,因疫調不誠實遭到台中市府開罰30萬元。今日則有外送平台外送員疑似在母親節時接觸到帶原者,家中已有4人確診,該外送員初步檢測雖為陰性,但日前皆有在樹林地區送餐,外送平台已通知該外送員不得上線外送。

    全國外送員產業工會籌備會今日發出聲明指出,呼籲政府協助外送員進行定期篩檢、並優先施打疫苗;要求外送平台強制關閉一般配送方式,僅開放無接觸配送,於頁面明顯處載明,以及協助調配外送員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

    針對客戶和商家,外送員工會也呼籲,公寓住家配送僅至一樓門口,放置顯眼位置;公司行號、學校機關僅配送至一樓服務台或警衛室,並對內公告;商家應強勢落實實聯制,並將餐點、貨物放置特定區域標示單號,減少外送員接觸機會。(文/陳潔、林雨佑、嚴文廷 ;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戴淨妍;攝影/余志偉、楊子磊、陳曉威)

    #延伸閱讀
    【守住醫院、才能守住更多人:雙北疫情外溢全台,社區聯防如何儘速補位】https://bit.ly/3uZVaWG
    【清院不封院、防疫更細緻,從SARS到COVID-19,和平醫院為何仍是台灣疫情關鍵槓桿?】https://bit.ly/3uQGgC8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社區篩檢站 #集中檢疫所 #死亡個案 #院內感染 #外送員 #亞東醫院 #仁惠醫院 #快篩 #停課 #遠距上課

  • 台北志光在家補課第二平台 在 SandeeChan.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1 19:03:00
    有 3,342 人按讚

    「你豈止偶像歌手」

    / 馬世芳

    陳珊妮所有舊作終於上了數位平台,新生代的聽眾可以一口氣補課了。那裡面,也有我的青春血汗啊。

    第一次聽到陳珊妮的歌是1994年,那年她24歲,我23歲。總統是李登輝,台北捷運還沒通車,我們經歷了第一次台北市長直選,兩年後才將首次總統直選。那一年,台灣最暢銷的專輯是劉德華的《忘情水》和巫啟賢的《太傻》。

    我坐在左營一輛軍車裡,聽到收音機播「茫然」,那個新人狠狠唱著「時間零零落落 / 事情繁繁瑣瑣 / 日子該怎麼過 / 到底想要什麼......」我如雷轟頂,從此成為粉絲。

    後來只要她有演出,我都排除萬難到場,所以有幸親聆了許多只存在了一夜的版本,和從來沒有錄成唱片的歌。那是如今後生們google不到的,僅僅留在九十年代空氣裡絲絲縷縷的記憶痕跡。

    在天后天王輩出、專輯動輒百萬銷量的九十年代,珊妮是歌壇邊緣人,一個模樣怪怪、MV怪怪、歌也怪怪的小歌星。那樣也好,我們一小小撮聽眾遂能心安理得把她當成一則共享的祕密。

    第一次看她pub演出,大概是1995年,看客不多,珊妮穿一件印著超人logo的T恤,一副中二少女的造型。後來最常看她是在「女巫店」,再過幾年才有了小河岸。我曾衝過一場新公園音樂台「友善的狗」旗下歌手的拼盤演出,還是歌手的李李仁發行首張專輯, 一面唱一面向台下扔贈品海報,底下女孩們搶成一團。珊妮接著上台唱〈忽略〉:「偉大的愛情像納不完的稅 / 誰想滿足誰的嘴」,大家怔怔地看,不知道拿她怎麼辦才好。

    她在第二張專輯《乘噴射機離去》(1995)把夏宇的九百字長詩譜成連唸帶唱的八分鐘長曲,我看過好幾次這首歌的實況,每次編曲都推倒重來,最近一次是今年在高雄衛武營,只用一把木吉他伴奏,仍然酣暢淋漓。她從不需要提詞機,一個字都不會唱漏。第三張專輯《四季末的唱遊》(1996)是我心目中台灣最最暢快過癮的女聲搖滾專輯,在我屈指可數的KTV經驗裡最難忘的一次便是點了〈抽煙〉和當時女友後來的妻一起嘶吼著唱「你~~抽完最後一支煙 / 喔喔我~~流一條黑色的眼淚黑色的眼淚黑色的眼淚......」。

    1997年「女巫店」創辦才第二年,史無前例讓珊妮包下連續兩個月、每週兩個晚上讓她演出新歌,最後從這批幾十小時的錄音選出最好的版本,輯錄成現場專輯《當壞人還沒變壞的晚上在女巫店》。這是中文流行樂史空前絕後的企劃,竟敢以現場實況發表整張全新作品。開場曲〈不做夢〉唱著「這是整個世紀最淒涼的青春 / 只愛無關痛癢的憂傷情歌 / 不做夢」,我一聽眼淚就掉下來──當時我們都還很年輕,卻都很有世紀末繁華落盡的蒼涼之歎哪。

    很長一段時間,〈不做夢〉是我衷心最最私愛的歌。我看過好幾個風格殊異的現場版〈不做夢〉,最記得一次小河岸她和吉他手徐千秀同台,珊妮舉著一只「大聲公」擴音器唱,秀秀把吉他噪音催到天崩地裂,那是足堪粉碎一切悲壯妄想的末日景象,但願我那天帶了錄音機,可惜沒有。沒趕上那年頭的聽眾,可以聽聽2004台北紅樓劇場《美中毒極限定演唱會》專輯的實況版:從冷冽壓抑到轟然炸裂,電音節奏重擊在心坎,那是直直奔向世界荒涼盡頭的史詩。

    1999年《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是她出道以來風格轉向成熟,製作愈趨細膩的一次大躍進,我記得初聽〈來不及〉那種被緩緩拽進北冰洋海底的感覺,那是最溫柔也最揪心的悼亡之歌。〈夏雪〉她和黃中岳一把木吉他的對唱,也是靈光充滿。〈美麗的女生〉、〈ㄐㄧㄢ視〉、〈肥胖者的悲哀〉則不妨和〈聽美人魚唱歌〉、〈最後一班公車〉、〈地球上的女人〉、〈天冷怕黑〉一起列入她的「女性視角歌單」,在「慘情歌」氾濫、女性歌者「人設」經常被定位成「怨婦」的九十年代,這些歌寫出了非常不一樣的女生故事。

    當時我以為《我從來不是幽默的女生》已經夠厲害了,不過短短一年,她和吉他手徐千秀、香港音樂組合Minimal、鼓手肥仔明合作的《完美的呻吟》,竟又完成了一次跨度更大、距離更遠的飛行,簡直脫胎換骨,一舉站上了台灣創作樂壇睥睨群雄的顛峰。儘管銷售依然冷清,金曲提名依然無緣。在我心目中,這張專輯和同年王菲《寓言》、巴奈《泥娃娃》並列中文世界女性創作歌手的曠世鉅作。

    你看二十年前她竟已經寫了「隨時開放的性慾 / 內衣不懷好意偷了別人的情......也不算什麼嚴重的病 / 讓我痛快為你呻吟」──女性歌者寫身體慾望,銳利辯證的思維和縱橫恣肆的氣場,放眼中文世界,至今不見替人。

    21世紀初,我竟從一介樂迷,變成了珊妮的發行商和事業夥伴。那幾年我和朋友弄音樂網站,經營BBS社群,辦CD團購生意,自創獨立品牌。我們合作了兩張限量版實況《貳零零壹現場作品》、《貳零零參現場作品》,她親自繪製封面、手寫內頁歌詞,算是回報樂迷的紀念品。後來我們發行了兩張「拜金小姐」專輯,並且出版了《後來,我們都哭了》──她以這張專輯拿下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兩項大獎,「拜金小姐」也在2006年拿下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對一個小小的獨立廠牌來說,這樣的成績,算是很不賴了。

    那幾張專輯都貫注了我的心血:我們想用最高的規格,把最好的音樂用最正確的方式送到最該聽到的人面前。我們邀請當時還是設計新銳的聶永真、羅文岑、林小乙做裝幀,找了印刷廠不少麻煩,不惜工本做出了和音樂內容相互輝映的實品。現在重聽,那些歌都頂住了時光的淘洗,益發光彩奪目。然而它們也會召喚出一種僅屬於我個人的,隱隱作痛的記憶:那時我很清楚,經手的音樂都是最美麗的第一流的作品,然而日以繼夜陷身在帳務、進出退貨、貸款、通路、物流、折扣、人事、倉儲、租金、媒體公關......這些我無一擅長的事務裡,結果是無窮無盡的自我剝削的痛苦。

    那段搞獨立廠牌的經歷,讓我痛切覺悟:自己實在不是個生意人的料。後來我把公司收掉,花了好幾年處理善後,並且告訴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努力打零工吧,盡量做比較有把握、比較能發揮個人長處的工作。這個原則,我謹守至今。

    但我並不後悔當年做了這幾張專輯。珊妮讓我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工作狂:她永遠不滿足於既有條件,從不輕易妥協,不斷用最嚴格的標準檢視一切細節。一旦確定自己目標正確,她便能徹底無視他人眼光,那是令人膽寒的意志力。我所認識的創作人之中,沒有誰比她紀律嚴明,比她更願意學習,比她更不怕麻煩與痛苦。

    不消說,和她共事亦不免痛苦,但你完全沒辦法對她生氣,因為她對待自己比誰都嚴厲。

    當年珊妮做的很多事情知音寥寥,現在回頭看,新生代會驚歎她竟能走得這麼前面。然而,她早就move on到更遠更遠的前方,沒時間顧盼自雄、懷舊感慨。她之所以記不得很多當年自己創造的事蹟,原因大抵如此。

    許多千禧年方纔出生的樂迷熱烈愛上她近年那些野心仍大,仍然未必容易咀嚼的歌。或許這位前輩歌手唱出了他們說不出也想不清的這個世代的核心狀態,或許我們的時代終於慢慢追趕上她了。

    再過幾十年,我們都不在地球上了。後人聽到這些歌,會雙眼一亮,眼眶一熱,脫口問一句:「這是什麼?」

    那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裡面寫滿了才華、紀律和不為人知的痛苦。然而,人間最美的不朽的物事,絕少不是用才華、紀律和無窮的痛苦換來的。

    我何其榮幸,能夠參與這最美的不朽的小小的一部分。

    __
    #趁記憶消失之前

    📀全專輯/單曲數位上架中: https://orcd.co/sandeechan

  • 台北志光在家補課第二平台 在 王伯達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09-07 08:08:55
    有 125 人按讚


    /李淳:

    我面對一群非常多元的聽眾,過去從未有這樣的機會,來談我最不喜歡談的議題:服務貿易。

    六月前都在談WTO,但之後好像變成服貿專家。過去兩年多談判過程中我和同事有參與,主要是對於協議裡的文本,也就是二十四條的條文,可能大家很少會注意到。

    服貿非常複雜、是技術性文件,但是非沒有那麼複雜,就是涉及到兩岸,今天有人找我談:兩岸政治協議是否需要立法規範,我反問他:什麼叫做政治協議?服貿當然也是。所有涉及兩岸的幾乎都是政治協議。

    介紹一下我的中心,各位對經貿議題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找到我們網頁,有一個WTO電子報,關於國際經貿,過去十年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再看服貿前,要跳開來,他基本上是個FTA,如果今天跟美國簽,內容完全一樣各位可能不會有興趣,我們剛跟紐西蘭簽,開放程度遠超,各位知道嗎?

    對手不是中國時,大家不是很在意,出版醫療被賣得更多,大家也不是很在意;紐西蘭可以在台灣開兩間可以營利的外僑學校,可是我們不擔心,因為他們不會講中文?可是他們花錢也可以請到會中文的老師啊。

    服貿很多爭議不是協議本身的問題,而是大前提價值觀的問題,包括兩岸經貿整合是否代表未來統一?大家沒講破,但實際上就是這個問題,服貿背後的商品整合是不可避免的,我也不喜歡政治統一,但這是否必然相等?我覺得要畫一個很大的問號。很多人把政治統一的厭惡反映到兩岸經貿整合上。

    能否區分來看?這是第一要問自己的。我有信心,台商在中國經商越久,越認識中國,就越不喜歡中國,陸生來台,越認識,就越喜歡台灣——我們很怕陸生來台,怕他們搶我們工作,但跟大家經驗相反,他們非常喜歡,人就是喜歡自由開放。第二是整體跟個體問題,視野很多,有時候是從社會角度,有時則是個別人,在判斷時,從哪個視野?從台灣上下世代?還是個人職業?還是喜惡中國?整體長期?或者個人短期?

    比較可能的,公共政策當然是整體考量同時咬兼顧個人不可受到太大損害,這大概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第三個,到底要不要對中國開放?會不會被侵略?步開放到底是利是弊?全世界都期待台灣不同意,香港要、韓國要、美國要,台灣要如何自處?

    第四個,服貿對台灣的利弊,要回到上面三個價值判斷;台灣有太多資訊,有些正確有些則否。今天目的就是要給大家一些資訊,真假對錯要請大家判斷。

    還有一個很重要:政府到底可否信任?承諾能否兌現?如果我們不相信政府,很多承諾都打很大的折扣,這可能就是弊大於利,最近我越來越不信任,公務員不敢出賣台灣,但他們可能受到領導人的一些影響......

    我透過一些不正確資訊的釐清讓大家看看服貿。服貿是FTA無用置疑,兩岸自由貿易協定,互相開放,讓市場決定誰贏誰輸,不要因為規則限制而扭曲市場競爭。奇異果關稅多少錢?百分之二十,農委會說要藉此保護本土農業,如果沒有關稅就是消費者決定,有就是政府決定。

    FTA就是要讓消費者決定,而非政府決定。

    第二個,服貿會讓財團才獲利,個體很難?確實沒錯,當然是有能力出口的廠商才會受益,FTA本質如此,並不是社會救助,他是為了擴大我們贏者圈的戰果,讓已經去的安心、還沒去的更容易。

    社會上的事環環相扣,老闆要賺錢才可以加薪水,很多產業也確實有回來投資。

    第三個FTA不是要雙方都脫光衣服,美國是最高自由化標準,但全世界沒有人是完全按照美國標準,是在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項目達成承諾,它是經貿協定,不會把中國變成美國。

    中國執政就是槍桿子和印刷機,我門當然可以跟它說教,但不是透過服貿協議,可以透過陸生、偶像劇,但不是服貿協議。

    任何協議必須要基於三個:條文承諾、經濟規模、自由環境,必須要對等。但真的夠完全符合嗎?要論經濟規模,美歐是我們最大的貿易對象,我們能簽嗎?

    所有限制環境就會有黑市,高風險就代表高利潤,像是越南,從經商角度,我們真的要評斷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由經營者判斷還是政府?FTA就是要給一個盡可能公平的環境,但並不是保證毫無風險或者必定賺錢。

    ECFA第四條第二款:雙方合理公平對待雙方業者不可以差別待遇,(國民待遇原則),但不適用於現有不符合待遇,但未來需減少或逐步消除。

    這條是誰想要的?有些學者說中國想藉此保留潛規則,但實際上是我們打破頭也要寫下來的,譬如營造廠,全世界都可以獨資,但中國只能持股百分之十二,第二類電信全世界都可以獨資,但中國百分之五十。

    中國很厲害,是穿了西裝的流氓,表面上全部符合,但實際上開大門關小門,很多刁難,台灣是穿了西裝的紳士,這是優點,但碰到對岸就吃虧。

    台灣要學的不是簽不簽協議,而是要怎麼變成穿了西裝的流氓。這就是我為什麼不喜歡,因為碰到流氓就要想很多流氓措施,藉此預防。

    大家無聊時,或者要交報告,可以參考一下條文內容。

    日本捐助東協一個智庫ERIA,五月評估東協跟中國服務業開放程度,中國開放程度:通訊服務業0等等......。

    中國很努力開放達到五十分,但台灣已經八十分,應該要叫他們努力,但FTA從不是兩方坦誠相見,中國在東協大部分沒有任何開放,這只是裝飾性、假的協議,他們只關心貨品,但我們的非常不稀鬆平常,他們從來沒有那麼開放,他們是在讓利!

    巧克力送來了,裡面有沒有毒藥?要不要吃?等下可以討論。但中國在其它協議中幾乎都沒有開放。

    簡單歸納談判結果:六十四項都是正常化項目,把中國當成正常的WTO會員國,過去是把他們當成智障的會員國,十三年前加入就應該開放的,我們現在才在補課,都是十三年前要開放的./

    【哲學星期五@台北】─「服貿協議與經濟安全」2013 / 09 / 06 (五) 19:30 @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

    2013年的九月,台灣的立法院即將開議,「兩岸服貿協議」即將「逐條審查」,還是會「退回重啟談判」?而開議前,現任總統馬英九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即將對「服貿協議」進行的辯論,對「已簽署」的服貿協議,會帶來任何轉圜的契機?還是上演一場各說各話,然後展開藍綠對決、鞏固各自政治權力的遊戲? 或許這是政治人物習慣的算計與幻覺?

    台灣對中國開放64項(其中可疑的是竟然有27項已開放,此次開放37項),服貿協議不僅涉及了台資在中國佈局,更主要的是,中資產業進來台灣後,是否低估了之後對中小企業的負面衝擊、台灣勞工就業狀況的影響,更遑論「讓利」的別有用心,以及中國以「國家資本」進入台灣時,對小資本規模產業的衝擊,及其引發以商逼政的政治效應。

    民間團體批評服貿協議的黑箱作業,未經事先了解個別產業狀況,直接簽署服貿協議時,目前所進行的事後公聽會所要達到的「溝通」,有何意義?服貿協議是否只是圖利少數財團前進中國,然後犧牲台灣國內弱勢產業的「雙贏」?還是兩岸正進行一場大吃小的經濟兼併,從而加深了兩岸資方對勞方權益的破壞?

    本周【哲學星期五@台北】特別邀請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的李淳博士,將從「經濟安全」來談論,也歡迎關心服貿協議的朋友前來質疑、挑戰。

    【時間】 2013年 09月 06日 (五) 19:30–21:30
    【地點】 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 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
         (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與談】 李 淳│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主辦】 哲學星期五志工團、青平台,慕哲社會企業
    【策劃行政】廖健苡、陳廷豪、沈清楷【海報設計】徐清恬、楊郁婷【開場主持】廖品嵐【錄音】洪崇晏、丁宇徵【摘要】洪崇晏、凃京威【攝影】、梁家瑜、楊依陵、黃謙賢【逐字稿】蕭景文、吳政諭、江博緯【網管】黃昭華【行政協力】李明恩

    【參考資料】
    ●鄭秀玲提三原則 促重啟服貿談判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ug/24/today-fo6.htm
    ●兩岸服貿爭議不休!效益只多萬分之三!
    http://talk.news.pts.org.tw/2013/07/gdp30.html
    ●【哲學星期五@台北】─服貿定,「解●毒」藥?!─ 服貿協議大解讀」 2013 / 07 / 26 (五) 19:30 @ Café Philo(慕哲咖啡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FYJzg_J3v0
    ●陳瑞麟《論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政策爭議》
    http://stm.ym.edu.tw/article/327
    ●「苦勞網」之【兩岸服貿協議】系列評論二
    ─透視「讓利」政策下的兩岸服貿協議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5215
    ●服貿協議 威脅407萬人生計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j…/15/today-fo2-newspic.htm
    ●李淳:配套+溝通 幫服貿鋪紅毯
    http://www.cier.edu.tw/ct.asp?xItem=20176&ctNode=61&mp=1
    ●李淳:服貿協議效益 不能只看GDP
    http://www.cier.edu.tw/ct.asp?xItem=20308&ctNode=61&mp=1
    ●簽假的?近6成服務市場已開放中資進場
    http://newtalk.tw/news/2013/09/04/39832.html
    ●服貿協議的影響威力遠超過投資許可辦法─鄭秀玲http://www.slideshare.net/showling/ss-25916125
    ●服貿之辯 人權條款醫療與照護說清楚
    http://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php…

    【哲學星期五Facebook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
    http://www.5phil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