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市最低生活費2022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市最低生活費2022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最低生活費2022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最低生活費2022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林欽榮Charles Li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居住正義論壇 第一場住宅政策聚焦「雙老」居住問題對策】 今(12)日上午出席由市府都發局、社會局、地政局與財政局及稅捐處合辦之【居住正義論壇】,我並主持第一場【以包租代管換租公共住宅,提供高齡照顧,運用民間資源】主題討論。 柯文哲市長致詞時表示,居住正義是一個跨局處、區域、階層的課題,...

  • 台北市最低生活費2022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9-12 13:17:19
    有 99 人按讚


    【居住正義論壇 第一場住宅政策聚焦「雙老」居住問題對策】

    今(12)日上午出席由市府都發局、社會局、地政局與財政局及稅捐處合辦之【居住正義論壇】,我並主持第一場【以包租代管換租公共住宅,提供高齡照顧,運用民間資源】主題討論。

    柯文哲市長致詞時表示,居住正義是一個跨局處、區域、階層的課題,台北市公共住宅已提出論述,包含4年2萬戶、8年5萬戶的目標,並以只租不賣、實踐居住正義、城市美學、智慧城市以及引入新的社會型態,藉以帶動民間產業與新的住宅建築,尤其是新型態的社會將托嬰、拖老等社福設施設置於公共住宅的低樓層,落實「在地老化」的概念,市府也發現公共住宅為台北市住宅政策之一部分,台北市仍有6萬多戶的空屋,部分尚未投入租屋市場,此外,住宅的稅制(房屋稅與地價稅)是該調升,但不應該漲幅過大,因此,責成市府團隊提出政策方向,舉辦此論壇,提供產官學界公開研討平臺。

    論壇分為住宅政策、社福補貼、健全房市與稅制改革四大主題進行討論,第一場【住宅政策】由都發局林洲民局長擔任引言人,邀請內政部花敬群政務次長、新北市府城鄉發展局邱敬斌局長、圓境生態綠能公司陳光雄董事長、臺北醫學大學林建煌副校長、崔媽媽基金會呂秉怡執行長、合作金庫銀行個人金融部陳寬祺協理及北市府社會局張美美副局長等產官學界專業人士共同就市府都發局提出【以包租代管換租公共住宅,提供高齡照顧,運用民間資源】策略與談交換意見。

    台北市公共住宅不僅只在於量的推進,雖已有2000多戶公宅在建工程中,市府都發局更進一步針對公宅的【社會設計】提出創新的作法。台北市住宅目前面臨【雙老】的局面,亦即許多「老年人」住在不適合高齡者居住的「老公寓」中。台北市屋齡31年以上住宅佔全部住宅戶數一半以上(55%),有高達39萬戶(44.71%)是4、5層樓、沒有電梯的老公寓,對於老年人而言是不適居的環境;同時臺北市的老年人口在2014年已經超過14%,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2022年底也將超過20%,到達高齡化社會。

    如何改善高齡者的居住環境,並且提升對高齡者軟體的照護服務,須要【住宅部門】與【衛福部門】共同合作。衛福部已提出長照2.0計畫,就服務對象與範圍的擴大,就近提供照護服務,但是「在宅老化」這樣的政策目標,更是需要新型態住宅加以對應;再者,內政部刻修訂住宅法,亦將政府包租代管制度納入,給予房東租賃所得與修繕優惠以及導引民間專業租賃服務等,鼓勵民間租屋的釋出。

    此次,市府由過去社會局進行之「以房養老」政策,並因應中央政府政策理念,提出進階版的【智慧化高齡健康宅】,作為【公共住宅6、3、1】之社會實驗(公宅量之60%提供給青年人、30%提供給社會弱勢、10%提供社會實驗)。【智慧化高齡健康宅】的構想是結合智慧化遠距醫療諮詢及遠距照護功能的實驗型計畫,政府配套規劃包(代)租代管其房屋的服務,讓高齡者不適居住的住宅,透過政府提供專業管理服務而能夠有再利用的機會,滿足年青多口家庭的居住需求,並藉由將原有房屋出租之租金收入或參加「以房養老」逆向貸款之所得,用以支付生活費或另租公共住宅租金。

    今日與談人呂秉怡執行長分享目前民間團體進行的「共老家園」及「團體家屋」的計畫,說明婦女及身心障礙朋友亦需要此類轉換住宅服務,並建議市府不應再進行都更一坪換一坪,而應是一間換一間換宅服務,建議市府部分公共住宅(即10%之社會實驗),或能作為附近高齡者因公寓基地限制無法換裝電梯之換屋服務。包(代)租代管之服務將散落於台北市,需要有效管理,不僅只在於成立住宅機關(構),社會局在北市各行政區佈設社會服務據點,由社工人員服務外,民間(NGO)團體亦是重要的一環。

    最後,花敬群政次肯定台北市的作為,除積極的尋找公宅基地,並納入社會需求,融入社區,讓台北市從有捷運的城市,進一步成為有公宅的城市,是帶領台灣的進步城市。台北市的住宅政策不是打房或只是照顧弱勢,也是產業的促進,追求不只是公平而是住宅市場效率的提升。期許台北市從社會住宅、租屋市場的健全化到都市更新的推動,推動居住品質的提升。

    臺北市的住宅政策除了興建結合在地居住、社福、照護及提供開放空間之公共住宅,以建立未來臺北都會居住模式的新理想典範之外,也期望讓民間租屋市場透過政策的引導,打造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的宜居環境,本次主題為政策推動的一個起點,經過各界的意見交流,讓後續市府政策執行更為順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