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市性平人才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市性平人才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性平人才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性平人才庫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幼兒接連受暴,處理制度漏洞百出;週全的處理機制,才能遏止暴力再犯!」 今年 1 月,我接到了多位台北某公立幼兒園家長的陳情,園內的老師疑似有不當對待的情形,因此我便建議家長們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正式通報,並聯繫台北市議員 林亮君 、呱吉 邱威傑 辦公室,協助緊盯北市教育局是否落實幼兒園疑似不當對...

  • 台北市性平人才庫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5 16:23:01
    有 611 人按讚

    「幼兒接連受暴,處理制度漏洞百出;週全的處理機制,才能遏止暴力再犯!」
     
    今年 1 月,我接到了多位台北某公立幼兒園家長的陳情,園內的老師疑似有不當對待的情形,因此我便建議家長們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正式通報,並聯繫台北市議員 林亮君 、呱吉 邱威傑 辦公室,協助緊盯北市教育局是否落實幼兒園疑似不當對待案件的調查程序。
     
    然而,我們卻看到許多調查程序上的問題,而且,這樣漏洞百出的處理制度其實已存在許久,今天上午,我便與 人本教育基金會、林亮君議員、邱威傑議員、陳情家長等,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必須儘速周全相關機制,才能遏止未來更多這樣的憾事發生!
     
     
    🔴 調查小組獨立性不足,園方竟然能夠球員兼裁判?
     
    雖然教育局在接獲通報後的確啟動了調查程序,並組成調查小組,但是,在調查過程中,卻並非由調查小組全權進行調查,甚至還讓該幼兒園參與調查事務,不免令人有球員兼裁判的質疑!

    例如,將訪談地點設在事發園所,或是園方以具名方式要求家長回覆訪談意願調查表,使得目睹事件發生兒童的家長,因為畏懼遭到事後報復,不敢出面參與訪談,而在訪談進行的當下,甚至有老師、校方擔任工作人員,就坐在旁聽席聽家長們陳述。
     
    其實,我去年在質詢時已要求教育部,應訂定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處理流程與程序,教育部也確實在今年公告相關的注意事項,不過,該規範雖有明定調查過程的流程,例如:應組成調查小組、小組成員應為具有相關專業知能之專家學者,但從此次案件調查過程中的種種疏漏,恐怕仍有不足。
     
    針對調查小組的問題,我會持續爭取,要求未來在處理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調查時,應比照《性別平等教育法》,由理應作為第三方公正單位的調查小組全權進行調查程序!

    🔴 調查小組遴選機制不明,調查委員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能嗎?
     
    此次的調查小組遴選了 5 位外部委員,但我們並不清楚這些調查委員的遴選機制為何?我們想問,教育局是否有明列專家名單進行遴選?若有名單,這些名單內的專家是否都有足夠專業知能足以讓當事兒童、其他目睹事件發生的兒童,能夠安心陳述呢?
     
    其實,台灣目前在兒童表意權的實踐上仍有待加強,尤其在涉及兒童權益的調查程序上,更為明顯!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夠更重視兒童表意權,在涉及兒童權益的程序時,也應該要讓孩子有充分表示意見的權利,並且應該有相對應的機制,協助兒童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
     
    因此,我們呼籲教育部,有義務確保全數調查委員都具備與幼兒心理知能,或其他可協助幼兒表達意見的專業知能,並且,也應該比照《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專業人員培訓及調查專業人才庫建置要點》,來建置調查的專業人才庫!
     
    🔴 調查報告不提供給家長,讓家長申覆無門?
     
    在此案調查完畢後,社會局認定 A 家長所在班級的 2 位老師,確有管教方式不妥、有不當情緒,但僅以行政指導輔導即可;B 家長所在班級的老師,則因證據不足,認定無不當對待情形。
     
    然而,對於這樣的結果,家長就只拿到一張說明案件結果的公文。老師有哪些行為,經過調查後屬實?老師有那些管教方式不妥?不當情緒又是發生什麼事?這些家長通通都不知道,想和教育局索取調查報告,卻被以「有個資疑慮」,而拒絕提供,對於調查結果和局的認定,也沒有申復管道可以救濟。
     
    在今年 5 月公告的《處理教保服務機構疑似不當對待幼兒案件注意事項》中,雖然規範「須將調查結果通知相關幼兒的家長」,但是,只提供調查結果,難以讓家長得知認定不當對待案件成立與否的原因、調查委員審酌證據採納的理由等,恐怕將導致調查報告難以讓受害家長信服。
     
    因此,我們要求教育部針對教保不當管教案件,應持續修正相關幼照法、教保人員服務條例及相關注意事項,並比照《性平法》調查程序,調查會議必須以正式書面通知,並且明定調查結果必須以書面附調查報告予申訴人,並提供申覆管道。

    🔴 調查過程進行中,園方製造家長對立?

    園方在家長反映後,不僅沒有依法進行通報、組成調查小組,反而還召集幼兒園志工團的志工家長,表示「最近和某些家長誤會,需要正向相挺一下學校」,造成相信園方的家長群起攻擊陳情家長。這個情形其實並不少見,我們在多起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處理過程中,都常常會看到園方使用類似的分化手法,給予陳情家長莫大的壓力。
     
    若比對《性別平等教育法》,該法規範校方應有保密義務,且規定校方於組成性平委員會調查的期間,只能視情況就相關事項、處理方式及原則予以說明,等事件處理完成後,也要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後,才能就事件有無、樣態及處理方式予以公布,如此一來,才能遏止園方於調查程序進行中給予陳情家長壓力。
     
    對此,我們也要求教育部應修正相關法律及相關辦法,比照《性別平等教育法》,完善機構於調查小組在調查程序中的保密義務!
     
     
    在去年3月底時,我們已提出《幼照法》修正,不過,後續我們也會針對前面提及的程序面問題,繼續提出《幼照法》、《兒少權法》的修正!
     
    此外,教育部目前也正在擬具相關條文修正草案,對此,我們仍要再次呼籲,希望教育部能按照規畫期程,盡快將法案送至立法院;也要強烈呼籲衛環委員會與教文委員會,儘速排審相關法案,才能讓我們透過修法,將以上種種問題,從根本改善!

  • 台北市性平人才庫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4 20:52:46
    有 1,698 人按讚

    【為何中國黨派出的市長候選人都是這等貨色?】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被民意唾棄的「被罷免人」韓國瑜,今晚將回到高雄,推薦李眉蓁為他的繼任人選。


    很多高雄人都很好奇,為何中國黨在高雄,只剩下這樣的貨色能競選市長?


    言必稱庶民的韓國瑜,當然不是「菁英」,但頂多是「墅民、土豪」,而不是「庶民」,他象徵了黃復興黨部與數股非主流利益的合流。然而在中國黨打倒在高雄執政二十年的民進黨,爽的要死的時候,背後顯示出來的警訊,卻是中國黨人才培養系統的徹底崩潰。因而在韓國瑜被罷免後,只能推出學歷造假,連話都講不清楚的二流派系政二代李眉蓁。


    全台第二大黨,把高雄人藐視到這種程度,恐怕連在地的一些中國黨支持者都不一定能接受。


    這篇文章又是一篇長文,但若你是「解嚴後」一代,我們邀請你花點時間,了解中國黨是怎樣在高雄政治佈局,怎樣培養地方到中央的行政人才,卻佈局佈到全盤敗退,連在地市長的人選都派不出來;又是怎樣不得先用叛將,再被一個養出大批親衛軍的黃復興鐵藍+雲林土豪挾持的?


    #省轄市時代的派系政治

    這個故事當然很長,最關鍵的那年,還是1979年。


    當年7月1日,高雄升格院轄市,資源變多同時,其實很重要的就是「#再也不用選高雄市長了」,每一屆市長,從此都會由中國國民黨直接指派,在選舉制度改變前永無政黨輪替可能。這招,在台北升格時中國黨已經嚐過甜頭。中國黨在台北市長的選戰中,先是意外輸給黨外的高玉樹,好不容易做票贏回來,卻又被美國警告首都市長作票試試看而再輸。在台北升格後,終於可以無後顧之憂,任意的安插自己人。


    在1979年以前,高雄市長大致上是派系輪替的格局,由於高雄是1920年代後才快速成長的移民城市,因此在早期,高雄的地方政治由外縣市移民基於同鄉情誼產生的派系維繫,大致分為澎湖派、台南派,和本地政治家族三大勢力。


    在實施地方自治後,第一、二任市長謝掙強是澎湖派,第三任市長陳武璋是台南派,但在陳武璋任內,由於十全路開闢工程、愛河原木浸泡等案圖利岳父,而被議員巫義德發動高雄史上的第一次市長罷免,但中國黨動用國家機器,硬是透過威脅利誘,讓已經連署罷免的市民紛紛放棄,巫義德也被列為重點觀察名單,但他仍然繼續爭取「真普選」(國會改選)而被警備總部以「中(華民)國版國安法」逮捕,判處十年徒刑,顯示雖有選舉,但沒有人民表達政治理念的空間。


    然而,中國黨也發現陳武璋的施政引發眾怒,因而第四任市長提名本地派的陳啟川參選,並連任到第五屆。陳啟川家族實力、名望都足夠,震得住各方,但在他卸任時,中國黨因再次提名過了風頭的台南派陳武璋,引發認為應「派系輪替」的澎湖派不滿,導致中國黨分裂,雖然在選戰過程,中國黨不斷打壓政敵,黨外的楊金虎(也是台南出身)仍意外當選第六屆市長,成為第一位非中國黨籍市長,亦是戰後學歷最高(台大醫科,日本醫科大、南洋大學博士)的市長。


    不過,楊金虎並非堅持民主改革的堅定反對派,在中國黨統治的環境下,也受到「中央」種種政治干擾,不得不妥協求生,在任內將壽山和愛河改名「萬壽山」與「仁愛河」來諂媚蔣介石,但又涉及市府顧問洪劍鋒「賣官鬻爵」案,詳情如何雖不得而知,但結果就是楊金虎一屆任期結束就被收押,官司纏訟17年,至死都未定案。


    1973年,中國黨提名本地出身,政商雙棲的前市議會議長王玉雲競選,擊敗已退黨的「澎湖派」謝掙強成為第七屆市長,這顯示了兩點:


    一、派系與中國黨的結合大抵只出於利益,而若得到黨的加持,一對一廝殺大致都能獲勝。
    二、到了1970年代後,高雄成為人口近百萬的工商大城,早期同鄉移民的「人親土親」影響力漸漸減弱,地方的家族取而成為政壇要角。


    有趣的是,王玉雲原本僅小學(公學校)畢業就出社會發展,但擔任議長後,竟然取得「日本產能短大工商管理系」學位,引起對手謝掙強質疑。謝掙強敗選後還一狀將王玉雲告上法院,控告偽造文書(學歷),並向庭上表示,如果王玉雲能從頭到尾把26個英文字母寫完,他就不姓謝,改姓王。當然,在當時的環境下,揭發中國黨籍的政治人物偽造學歷還是不了了之,眉蓁若活在當時可能會很羨慕吧!


    #官派時期

    在王玉雲連任第八屆高雄市長就任期間,高雄升格直轄市,「高雄市長」這個職缺在升格後,與台灣省長、台北市長並列,成為層級最高的地方行政首長職位。由於中央部會官僚和行政首長政務性質仍有不小差異,因此當時黨國想培養的重點對象,大多要經歷「院級地方首長」歷練。但對中國黨來說,高雄在他們眼中最低下,因此也成為一個「入門級」職務。


    在高雄升格院轄市之前,中國國民黨的選舉要擺平各方不同的派系勢力,還要抗衡黨外逆襲,升格之後就沒這種煩惱,因而王玉雲當完任期後,中國黨不再讓地方派系出任市長,在院轄市官派時期,前後共指派四位市長,分別是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和吳敦義接掌高雄,其中楊金欉和許水德卸任便升任台北市長。以下我們就簡單介紹為何是這四位。


    楊金欉是「台電幫」出身,典型的「技術官僚」,他能獲派素無淵源的高雄市,是因為擔任行政院長的老長官孫運璿力挺。楊金欉剛進台電時,被派到水力發電廠,就曾讓前來孫運璿留下好印象。因在台電表現優異並曾赴沙烏地阿拉伯擔任技術團團長,1978年在台電協理任內被拔擢擔任台灣省建設廳長,又以黑馬之姿出任高雄市長。但僅做不到一年就「升任」台北市長,是史上任期最短高雄市長,看來只是來高雄過水,但孫運璿中風後,楊金欉身體亦有狀況,政治道路最高止於台北市長。


    接下來三位,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則是延續蔣經國「催台青」風潮下,逐漸成為中國黨主流的「本土藍」地方政治菁英。


    在1970年代,中國黨政權在長期堅持僵化與脫離現實的外交政策下,最終走進死巷,退出聯合國,也和美國漸行漸遠。當時蔣介石的生命已如風中殘燭,稍微務實一點的中國黨人也都知道「反攻大陸」無望,自己的命運和他們佔領的這個島嶼再也分不開,於是實際領導人蔣經國,在1973年掌握大權後,一面繼續鎮壓反對運動,一面把把中國黨加入本土化的成分,推動了「催台青」政策,提拔台灣籍的官僚進入政府較高層位置,讓台灣菁英有支持政府的誘因。


    在蔣經國統治下,台灣人能做到最大的實權行政長官職位是「台灣省長」,而在內閣裡面只能做到「內政部長」,而與外交、國防無緣。這隱含著你們台灣人跟英國統治下的印度、馬來人一樣,地方可以給你們族人「自治」,提拔你進中央政府已經是極大恩惠,但我們「中華民國」的法統還不能直接給你。至於打破這點的人叫李登輝,其政治手腕實在無人能及。


    1931年生的許水德,教育界出身,歷任高雄市、屏東縣、台灣省教育,社會等公職,在王玉雲任內擔任市府秘書長,自創「水車哲學」,認為現實與理想要兼顧,屬於處事圓融之官僚,卸任後出任台北市長。


    1936年生的蘇南成,曾退出中國黨,在1977年參選台南市長當選,其貼近民眾,舉辦活動,大興土木的風格,已是嫻熟於選舉的一號人物,當選後被蔣經國再度「收編」回到中國黨,於1985年空降高雄,任期中和地方家族派系為主的議會頗多摩擦,在1990年卸任後轉任國策顧問,侯任國大代表與議長。


    接下來這位,大家就很熟悉了,他是年輕許多,1948年出生的吳敦義。


    台大畢業,由中國時報記者從政,歷任台北市議員,南投縣長,當時是中國黨培養的新生代政治人物,成為末代官派市長,他和議會的關係稍微圓融,也順利當選第一屆民選市長,然而,吳敦義任內市政格局突破不大,無法解決市民關切的交通、環境等議題,而在1998年敗選。


    吳敦義在1998年的敗選,以及接下來2000年中國黨失去政權,李登輝被趕出黨內,讓中國國民黨地方的發展,從此走上另一條道路。


    最大的直接影響,就是中國黨差不多忘了有高雄這個地方。


    #後李時代的地方崩潰

    在後李登輝時代的中國黨,黨內保守勢力復辟,排擠所謂本土藍,先是造成一波親李登輝人士出走,仍有強大勢力的黃復興黨部等死硬組織,從此對「台籍人士」充滿戒心,並將中國黨路線帶向極端化,在李登輝之後,20年間,竟然沒有所謂「本省人」再度代表中國黨參選總統!


    當「高雄市長」不再是個可以培養領導人的方便空缺,而天龍人也不願意「下」高雄深蹲打辛苦選戰,中國國民黨在吳敦義的副市長黃俊英兩戰皆墨後,只能再次由派系中擇人出戰高雄市長。


    然而,在長期地方勢力缺乏向上發展機會的狀況下,地方派系以佔領議會,鞏固地盤為優先,在高雄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幾大家族紛紛跨足地產、金融等多元產業,形成政商複合集團,既然中國黨殖民體系不容許本土派進入層峰,那對政二代而言,守護家族的地方利益,就比起政治上的專業更加重要。


    再者,由於中國黨既失去地方執政權,又不願意從頭培養專業素人參政,在沒有一套世代交替的遊戲規則下,地方黨部放任小諸侯政治分贓,割據一方,卻又沒有一個明顯霸主。在金權政治影響下,2002朱安雄議長賄選案中,許多家族雖被牽連其中,包含李眉蓁父親在內,但都隨即派出妻子兒女出馬競選,更令年輕一代選民感到厭惡。


    因此,當中國黨要從地方政治人物中挑選市長候選人,不是自己有案底、就是家族或樁腳涉案,就算我們看本人就好,這些地方議員的學經歷或談吐,大多一看就是靠爸才有辦法從政的。


    在2010年黃昭順慘敗,首次落居第三後,中國國民黨迫於無奈,只能在2014年啟用叛將楊秋興出戰。可以看出,在韓國瑜出現之前,中國黨地方人才庫已經山窮水盡。


    #中國黨引狼入室

    韓國瑜的背景特別之處,是作為黃復興鐵桿深藍出身,但又娶了雲林地方砂石派系的女兒,成為中國黨「外省權貴」和「本省派系」的匯流,因而能調動許多高雄境外資源參與選戰。


    但在韓國瑜靠著矇混詐騙的風格獲勝後,沈溺在勝選中的中國國瑜黨,不知耕耘地方,治理能力一塌糊塗,把高雄當墊腳石落跑,惹惱93萬高雄人,進而將他罷免成功。


    韓國瑜任內,其實也沒有培養任何人才,一幫挺韓市議員在議會荒腔走板的護航,一下唱歌,一下追蹤器,當主子被罷免後,要從這其中挑人出戰,還真是不容易的任務。


    因此,我們就看到李眉蓁,一個二流政治家族,講話講不清楚,比韓國瑜還草包的地方政客,竟然雀屏中選。在短短一個多月的選戰中,鬧出申辦已經截止的亞運與世大運,用抖音拍片侵權,發明丹丹沒有的食物,論文整本抄襲還不誠懇道歉,主張全民種甘蔗釀蘭姆酒,全市引海水沖馬桶.......除了給予市民一些樂趣外,只是讓中國黨難堪而已。


    中國黨在高雄提名這些人選,等於在羞辱全部高雄市民。


    事實證明,中國國民黨永遠沒有下限,而且從來都輸得不夠慘。明天再一次出門投票教訓中國黨,讓他們連陳其邁的1/3票數都拿不到,早早瓦解進入墳墓,才是唯一正途。

  • 台北市性平人才庫 在 兩個太陽的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1 05:35:48
    有 67 人按讚


    圖文引自 蕪菁雜誌

    國民黨上演了一場「佔領立院」的鬧劇,民眾黨和時代力量也在網路上猛敲邊鼓,為的只有一個人:陳菊。
      
    國民黨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鬧劇,我已經懶得去理睬他們。唯一令人難過不捨的,是花媽,在扛起「末代監察院長」的苦差使的同時,還要被這些政治小丑們明槍暗箭、狠狠地戳上幾刀。
      
    如果要為陳菊的政治人生,寫一句考語,我想來想去,只有一句話:
      
    #扛重擔的人
      
    是的,就這簡單的五個字,是我對她的最高致敬。
      
      
    🔹 勘破生死,牽掛台灣
      
    四十多年前,在黨外活動風起雲湧的年代裡,陳菊不是鋒頭最健的,也不是文采最好的,卻是居間連絡、做最多實際後勤補給工作的人。她把台灣政治犯的名單,和蔣經國最討厭的自由派知識份子的文稿,用各種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偷渡給海外人士,讓海外媒體知道,原來台灣正上演白色恐怖。在叛亂罪唯一死刑的年代裡,她勘破生死,是這麼寫的:「面對可能的審判,無畏無懼,唯一牽掛的只有台灣的未來。」
      
    直到最近,《蔣經國日記》被史丹佛大學公諸於世,陳菊才驚訝地發現,她這個「黨外跑腿的小妹」,早就被蔣經國盯上,不只一次在私人日記裡點名做記號。
      
      
    🔹 從體制外走入體制內
      
    解嚴以後,陳菊從社運界走入體制內。在高雄市長的位置上,陳菊面對的是極度不友善的中央政府。重大建設計畫被惡意拖延,而該給的經費常被苛扣。我還記得,2009高雄世運與台北聽運先後舉辦;當時馬政府是怎麼凍結主場館的預算、暗示各家媒體杯葛高雄世運。然而,不管馬英九政府怎樣地給高雄穿小鞋,陳菊始終平常心面對,該爭取的爭取,該合作的合作,在最不友善的政治環境裡,做最多的事情。
      
    2008長昌敗選後,民進黨陷入了谷底。當時民進黨唯一能夠維繫執政能量、培養幹練官僚人才的,只有陳菊治下的高雄市府。當時陳菊登用的年輕僚屬們,包括邱志偉、劉世芳、李昆澤、賴瑞隆等,現在都成了獨當一面的區域立委。在市府人才庫的全盛時期,「高雄經驗」甚至外銷到了台北。柯文哲以政治素人之姿當選台北市長,第一個任期裡,甚至向陳菊「借將」五、六個局處首長。
      
    可惜柯文哲並不是一個度量恢宏的人,或許是過強的控制慾與權力慾,他與第一個任期的幕僚們,幾乎全都不歡而散。柯文哲由敬生恨,開始事事針對陳菊,到了無理取鬧的程度。但陳菊始終不為所動,她從未公開對柯文哲惡言相向,實在被媒體逼問到急了,才淡淡地說一句:「我不解為什麼柯文哲一提到我就火大。我的生命跟他沒有交集、也沒有往來,就是尊重」。
      
      
    🔹 「桶箍」
      
    2018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的執政威信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一時之間,大家都在問,2020的總統大選怎麼打?台派執政的香火還能延續下去嗎?甚至,很多人都生出了一股「亡國」的不祥感。
      
    那時間點,是繼2008阿扁下台、長昌敗選以後,民進黨士氣最低的谷底。
      
    2018民進黨大敗、韓國瑜橫空出世。一方面,這固然有國民黨、柯文哲、中共統戰、地方派系等諸多因素在;另一方面,民進黨內部「保守」與「進步」思維的矛盾,則是挫敗的另一個主因。這些矛盾,在蔡賴之爭浮上檯面之際,達到了針鋒相對的最高點。
      
    陳菊這時,勇敢站出來扮演著「桶箍」的角色。她用自己的黨內威信、人格氣度,還有與生俱來的溫暖的說服力,更沒少賣自己的老面子,不斷往返於保守與進步陣營之間,試著團結整個民進黨。她極力說服老一輩獨派,也常常關照年輕人;在蔡英文總統過境訪美的時候,陳菊並沒閒著,而是「脫隊」飛遍美國各大城市,與各地台僑面對面座談,化解彼此的誤會。
      
    最後,蔡賴之爭終於化解,甚至促成了他們搭擋競選,民進黨和所有關心台灣前途的朋友們,終於又團結在一起,再一次用選票守下了台灣。
      
    大家都知道,這背後的第一功勞者,是「桶箍」陳菊。是她柔性的力量,好像一條草繩,把整個台派「箍」在一起、團結起來。然而,你從來不會聽到陳菊自己在吹噓這件事情。
      
      
    🔹 勞苦負重擔的人
      
    陳菊剛卸下了總統府秘書長的職位,卻又出任監察院長。惡意的在野黨,自然膝反射式地大喊「陳菊坐監察院長這個爽缺,一定是酬庸」
      
    可是我知道,陳菊是再一次扛起了重擔。
      
    民進黨主張廢除考監兩院,這是幾十年來一貫的立場。然而,考監兩院的設立,明文記載在我國憲法。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必須帶頭尊重國家的根本大法-即便它是兩蔣時代留下來的陳年貨,也必須透過完整的修憲程序,才能改動一字一句。
      
    蔡英文總統已經在就職演說裡講得很明白,第二個任期裡要啟動修憲工程。然而,從國民黨和其它小黨的態度看來,關於修憲這件事,我們恐怕很難有一個成熟、不幼稚、就事論事的憲政國是會議。
      
    而考監兩院的存廢問題,是爭議的最核心。陳菊在這個時候,接下監察院長的位置,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吃力不討好的重擔。任何想要指桑罵槐、借題發揮的政治小丑,都會以攻擊陳菊為起手式。眾人之口,可以鑠金;花媽年紀也大了,這一波罵戰,真的沒關係嗎?
      
    2018韓國瑜橫空出世,功不可沒的柯文哲和黃國昌,聯手對陳菊人格抹殺,負債三千億和慶富案炒得震天價響。對高雄市政稍有研究的朋友們,都為陳菊不平,覺得明明不是陳菊的問題,為什麼柯文哲和黃國昌老衝著她來?
      
    我那時對於陳菊,有一點很不諒解,就是為什麼陳菊始終不對柯、黃兩人罵將回去?即便她不計較個人名譽,讓柯、黃兩人這樣照三餐抹黑,對陳其邁的選情也有很大影響。
      
    現在回頭看,「海大能容、任謗任怨」,或許不是陳菊的選擇,而根本就是她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是她性格裡最大的優點,或許也是最大的缺陷吧!很多不明究裡的年輕一輩,可能會覺得跟風罵陳菊,是件很時尚很清流的事。
      
    我知道,當做事的人,遠比當清流困難得多。陳菊這輩子走了五十年政治路,有多少生命的威脅、有多少艱鉅的任務,她從來沒有逃避過。
      
    陳菊做了多少事,好多年輕人都放在心底。2019年底,花媽到沙鹿幫3Q助講,一個大大的擁抱,3Q哭得好慘。那是真心的,因為他知道,那個擁抱的背後,是多少年來花媽勞苦負重擔的千鈞的份量。
      
    是的,她是一個扛重擔的人。這五個字,是我對她最高的敬意。
      
    (圖片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