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秋老虎發威 #去哪兒 #避暑勝地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

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 在 魏華萱 Andre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16:44:11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人開墾引水的工法與智慧! 參加總裁帶...

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 在 淳 Chu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0 21:18:28

#台北市立美術館  「接近—賴志盛」 是藝想迴廊全新年度計畫✨ 可眺望北美館的挑高大廳 同時想像自己在池畔巡遊💙  說真的有懼高症的我 站在那邊真的是滿害怕的🤣 完全不敢再跨出去一步👣 可看第二張影片真的很嚇人😵  其實對面還有一區可以看 但真的太害怕就沒有再過去拍了😂 推...

  • 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2 18:30:46
    有 5,163 人按讚

    #秋老虎發威 #去哪兒 #避暑勝地

    即將邁入秋季,炎熱的感覺絲毫沒有退散,要在台北尋找一處避暑勝地,首選就是內雙溪的古圳與古道了!

    總裁這次帶我們探索三條古圳(登峰圳、坪頂新圳、坪頂古圳)、兩條步道(坪頂古圳步道、大崎頭步道)、兩條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走訪縱橫交錯的健行路線,可以了解古人開墾引水的工法與智慧!

    參加總裁帶路的健行團,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沿途會認識許多與常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地質特色、歷史背景與生態環境,簡直是一本會移動的百科全書啊!😆為了讓團員們記住當天的解說內容,行前特地發給大家幾頁自己製作的健行筆記,裡頭有近百種常見的植物名稱(水冬瓜、倒地蜈蚣、狗矸菜、野薑花、合果芋、糙莖菝契、雞屎樹、山蘇、紅樓花⋯等)、健行路線、以及途中會經過的景點與地理特色,都幫團員記錄下來,回到家可以複習,實在非常用心!👏

    集合出發地是車友們十分熟悉的聖人瀑布附近的溪和宮,再往上走一小段會看到至善路三段370巷(往大崎頭古道、平等里) & 至善路三段371巷的路牌(往鵝尾山),我們往370巷前行,開始這趟沁涼的古圳與古道探索之旅!

    「小橋流水人家」是映入眼簾的風景,正如元曲作家馬致遠的作品「天淨沙·秋思」的意境,當旅人行經於此,見到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想起遠方家鄉,暫時洗滌了心靈的疲憊,帶有秋意的惆悵之情!

    越過田尾仔橋,便是綠意盎然的坪頂古圳步道,右邊是一般遊客常走的階梯步道,但總裁帶我們走左邊的水管路,由此可以看出從清朝至今,平等里的居民還是仰賴山中的溪水生活,沿著水路往上切,首先來到1909年(日治時期~明治42年)建造的「登峰圳」,全長7公里,鑿山洞約400公尺,雖然已超過100年歷史,卻是這裡最年輕的古圳,往左走一小段路,可以走到隧道口再原路折返,沿著步道繼續拾級而上,會來到第二條古圳「坪頂新圳」,建於1849年(清朝~道光29年),全長4公里,鑿山洞約300公尺,向左走也是可以來到隧道口,向右走則是會來到取水口,簡單來說,坪頂古圳步道串連了三條古圳,從地圖來看就像三橫一豎的「王」字,繼續往上走會來到第三條,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坪頂古圳」,建於1835年(清朝~道光15年),全長3公里,鑿山洞約60公尺,以上三條百年古圳的圳溝都有經過整建,可惜的是,原本以石頭堆砌的圳溝,部分改由水泥砌建,反而讓魚蝦蟹類無法躲藏,而坪頂新圳隧道口附近的圳溝,因為旁邊是陡峭的山坡,特地設立一整排的鐵欄杆,雖然是為了遊客安全,卻破壞原本的自然美感,曾經引發反彈聲浪,還好只有這一小段啊!我們觀察到石頭堆砌的圳溝,才可以看到豐富的魚蝦蟹類,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古人智慧值得學習!

    經過三條百年古圳之後,會來到步道的最高點「清風亭」,涼亭旁有三條步道,一邊可通往平等里(平菁街95巷),另一邊是大崎頭步道,以及另一側沒標示的山徑(會看到榕樹上的藍天登山隊指示牌),可通往四條古道(瑪礁古道、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內雙溪古道),總裁這次帶我們走林相茂密的瑪礁古道,這條路線可以通往內寮古道、竹篙嶺古道(可走到擎天崗,屬於魚路古道南支線,是早期先民扛轎迎娶,以及運送硫磺、漁獲、茶葉、藍染⋯等物資的路線),而我們選擇從瑪礁古道下切至內雙溪古道,最後回到坪頂古圳的取水口,沿途綠意盎然,又能聽到潺潺流水聲,是山友的玩水秘境,坪頂古圳取水口這段保留了清朝時期的建築工法,彷彿走入時光隧道!

    沿著坪頂古圳再度走回清風亭,即將進入此趟健行的尾聲,回程我們走大崎頭步道,這條路線其中一條小徑可以通往海拔510公尺的鵝尾山,那裡有一個圖根點基石,途中有居民開墾的梯田,這時正好遇到金針花盛開,搭配遠方的大屯山景與藍天,就像一幅愜意的自然風景畫,美不勝收!再走回大崎頭步道,會經過一大片保存相當完整的梯田與幾處民宅,大崎頭的梯田風光可說是台北市數一數二的美,水梯田佈滿了水生植物「滿江紅」,彷彿大地的調色盤🎨,遠觀又像巨人的階梯,十分壯觀!

    走完一公里的大崎頭古道,會再回到至善路三段370巷 ,也就是剛開始出發的路徑,這樣環狀一圈走下來,因為沿途有總裁精彩生動的導覽解說,大約花了五小時,非常輕鬆自在的健行路線,又十分消暑!

    想參加總裁帶路嗎?去哪兒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xEZqbV

    集合時間:9/29(三)上午08:00
    集合地點:溪和宮對面的公車站
    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或可於士林捷運站搭乘小18公車(坪頂古圳步道口下車)
    路線:溪和宮~坪頂古圳親山步道登山口~坪頂古圳~溪和宮
    高度爬升:271M
    走讀時間:約5-6小時
    午餐:自理
    人數限制:6人成團(歡迎揪好友一起來走讀,最多12人)
    費用:$600(包含領隊解說/300萬旅遊責任險)

    PS:健行全程配戴口罩,在空曠處拍照時才將口罩拿下來喔!

    #古道
    #古圳
    #內雙溪
    #至善路
    #陽明山
    #平等里
    #清風亭
    #登峰圳
    #聖人瀑布
    #坪頂新圳
    #坪頂古圳
    #瑪礁古道
    #內雙溪古道

  • 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07:50:03
    有 1,517 人按讚

    【新臺北車站落成啟用】 #鐵路地下化
       
    1989年9月1日,新一代的臺北車站終於正式啟用,此為自日治時期以來的第四代車站,也是十四項建設中「臺北鐵路地下化」與「臺北捷運」的中心。
      
    新臺北車站由知名建築師沈祖海、陳其寬、郭茂林共同完成設計,主體仿閩南式傳統建築,屋頂採用單檐廡殿頂,中央設有天井。它的落成不僅代表將繼續肩負交通樞紐的重任,同時也揭開了西區更新翻轉的序幕。
     
    #你對它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小編感覺是座超級大迷宮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89/8/31
    攝影:本報記者
    圖說:寬敞、壯觀的新台北車站,配合落成啟用,這座外觀融合了中國古典與現代感的宏偉建築物,每天可以提供廿萬人次旅客進出,不但是銜接捷運系統、鐵路與公車的綜合運輸中心,將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歷史新聞
         
    【1989-09-01/民生報/01版/焦點新聞】
        
    大台北區 交通運輸樞紐 大功告成
    新站今天啟用 地鐵明天通車
    「市區盲腸」割掉了‧西門將見「第二春」
          
    【本報訊/記者胡明揚】在社會大眾的期盼下,施工六年耗資新台幣一七七億元的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終於在今天完工通車,從明天清晨六時起,台鐵列車在萬華─華山間完全轉入地下,沿線十三處設有平交道的「交通盲腸」割除後,不但交通順暢,西門鬧區的「第二春」也指日可待。
    此外,寬敞、壯觀的新台北車站,今天也配合落成啟用,這座外觀融合了中國古典與現代感的宏偉建築物,未來每天可以提供廿萬人次旅客進出,不但是銜接捷運系統、鐵路與公車的綜合運輸中心,也將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台北新站樓高六層,地下四層,車站面積為一萬七千平方公尺,一樓售票大廳面積四千六百坪,地上二樓為商店街、三至六樓為台鐵員工辦公室。地下一樓為候車大廳與穿堂走道,地下二樓為台鐵月台軌道,地下三、四層預留為未來捷運系統紅線(淡水─新店)月台車站。此外,站內並設有汽機車停車場。
    由於站區空間廣闊,設施繁多,民眾初次進入可能搞不清楚方向,鐵路局建議民眾提早出門,最簡單的辨識方式,是進站乘車者遵循藍色指標指示,下車離站者按黃色指標行進。
     
    【1989-09-01/聯合報/14版/台北市民生活】
     
    邁向新紀元 新站開啟新台北
    立體空間 遠景無限
     
    【記者沈蓉華╱台北報導】交通部長張建邦昨天指出,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工程及台北新站完工啟用,將開啟台北市區發展的新紀元。
    曾任台北市議會議長的張建邦,在台北新站啟用前夕,對台北市區發展遠景充滿信心。
    張建邦表示,鐵路地下化及台北新站啟用,是改善台北市交通系統的開始而非結束,鐵路地下化東延及西延工程將次第展開,北市興建捷運系統、市區快速道路網,開發台北車站地區及中華路地下街等重大建設,將使台北都市發展由平面走向立體。
    他指出,近年來台北市東區快速發展,西區逐漸沒落,但台北新站完成後,中華路地下街及捷運系統藍線聯合開發計畫,當可帶動鄰近商業活動,開創西區發展的新契機。
    他說,台北東區交通擁擠環境髒亂,已嚴重降低當地居民生活品質,台北市政府決定配合捷運藍線場站興建,在東區也建設地下街,東西兩大地下街的開發,將形成兩個發展核心。
    張建邦表示,交通部將全力協助台北市運輸系統在未來十年內脫胎換骨,及早渡過台北交通「黑暗時期」。

  • 台北市建築線指示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7 22:26:24
    有 2,485 人按讚

    謝謝網友許難眠分享他在1995年6月27日拍到的「圓山大飯店」失火景象。當日上午11時左右,位於臺北劍潭山,1973年10月10日開幕的中國宮殿式建築「圓山大飯店」,因為屋頂會議廳施工不慎引發火災,火勢延燒3個小時才被撲滅,導致10樓至12樓幾乎全毀,幸好當時這三個樓層均無住客,不過陳設其中的許多珍貴古董(包括掛在總統套房的黃君璧山水畫)均付之一炬,造成難以彌補的文化損失;之後圓山大飯店進行全面性的整修,直至1998年竣工才於當年6月23日重新開幕。

    下面是當時新聞媒體的幾篇相關報導。

    第一篇:1995年6月27日《聯合晚報》第1版

    台北圓山飯店大火
    總統套房付之一炬 屋頂幾乎全被燒光
    疑施工不慎肇禍 風大溫高助長火勢
    已有3人受傷 下午一時前仍未控制

    【記者孔令琪、劉開元、江元慶/台北報導】常有重要外賓住宿及被政府指定舉辦國宴的圓山飯店,上午突然發生大火,大火是從上午10時59分許開始,由飯店12樓頂樓西北角屋頂換修工程處開始延燒。由於上午的風勢極大,氣溫又十分高,加上圓山飯店起火點達80公尺高,搶救困難,到下午一時為止,火勢都還未能完全控制,連遠在台北火車站附近的民眾都可以看到圓山飯店屋頂冒出的濃煙。空中警察隊也已在中午12時15分派出直升機支援。據了解,圓山大飯店十二樓的「總統套房」已經付之一炬。 中午為止,已知有一名在屋頂施工的工人張慶珍及兩名消防隊員受傷。據警方初步研判,火警可能是電焊工在焊燒鐵條施工時冒出火花濺及油布,引起瞬間燃燒。

    另外,把「總統競選辦公室」設在圓山大飯店六樓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今天上午也在圓山飯店內和同僚商討競選策略,上午他得知飯店起火後,隨即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離開飯店,同行者還有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他們都未受到火勢傷害。許信良離開飯店時,心有餘悸的說:「幸好競選總部設在六樓。」 據警方初步推斷,今天的大火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圓山飯店頂樓屋頂進行換修工程時,不慎引起火災。火勢發生時,只在屋頂西北角延燒,但由於風勢過大,不到半小時,整個飯店屋頂都已陷入一片火海。而飯店內也不時傳出陣陣爆炸聲,屋頂的琉璃瓦也已被大火燒得通紅。由於火勢實在太大,消防大隊雖然出動104輛消防車、救護車、雲梯車,並動員400多名消防人員進行灌救,但仍無法控制火勢。軍方也派出一百多名憲兵加入搶救行列。 消防大隊已決定,要把火勢控制在飯店十樓,因此,消防隊全力朝飯店十樓加強水柱灌救,希望能降低溫度。不過,到中午12時30分許,火勢已經延燒到十樓,熊熊的火舌不斷從十樓的窗口中冒出。

    消防大隊上午曾出動雲梯車噴水,不過,一方面因為起火點過高,再加上風勢、火勢過大,水壓又不足,因此,雲梯車無法貼近起火點噴水,而噴出的水柱又被大風吹成弧型,無法形成水線壓制火勢,更增加搶救困難。

    12時25分,消防大隊派出二十餘名消防隊員衝入十二樓的火場搶救,並搜索有無被困在飯店中的人員。

    第二篇:1995年6月27日《聯合晚報》第3版

    圓山飯店大火 雲梯搆不到
    陳水扁趕到現場指示全力救災
    消防分隊長被屋瓦砸傷
    圓山飯店逐層疏散房客

    【記者孔令琪、江元慶、劉開元 秦富珍/台北報導】消防署長王一飛中午趕到圓山飯店火場時,不禁望火興嘆。王一飛說,目前國內並沒有空中消防隊,因此,對於大樓起火,根本沒有辦法施救。他希望在未來三年內,消防署能成立空中消防隊,同時,各大樓也要完成自動灑水滅火設備。

    王一飛說,目前消防署所有雲梯車中,最高的高度只有65公尺,但以圓山飯店來說,起火點就高達80公尺,雲梯車根本沒有辦法灌救。 甚少在火警中出動的空中警察隊,今天中午12時15分也派出一架直升機前往圓山飯店火場監控整個火勢,並不斷以無線電和地面搶救人員連絡,指引消防人員救火方向。警方雖曾考慮使用滅火彈,但顧慮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爆裂,因此最後並沒有使用。

    飯店內的工作人員和住宿旅客,都在引導人員的指引下離開飯店,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重大傷亡事件傳出,但台北市警大同消防分隊長廖大雅在火場被掉落的屋瓦砸傷,已送醫急救。

    至12時40分許,圓山飯店屋頂的部分屋瓦,已不堪過度燃燒,而碎裂成大小不同的塊狀,紛紛掉落地面,險象環生。消防大隊人員發現飯店10樓以上的外牆,被施工的鷹架包圍,搶救人員也擔心火勢過猛,會使得鷹架倒塌,正研究要如何撤除這些鷹架。

    12時45分,救災人員已經放棄10樓,而把阻火線向下撤到九樓。消防大隊不斷往九樓地板、天花板灑水,希望火勢不要再往下蔓延。 據了解,疑似引起火災的頂樓修復工程,是二個月前開始施工,原本預訂在10月月15日完工,不過,今天發生火災後,應該已經無法完工。

    警政署長顏世錫、消防署長王一飛、台北市長陳水扁、市警局局長黃丁燦、消防大隊長陳發身中午都陸續趕抵火場,指揮救災行動。

    圓山大飯店客房部主任陳璇中午表示,火災發生後他們動用全部員工逐樓逐層逐房疏散房客,結果共有130多人完全疏散離開,他保證無人受傷。

    中午12時5分許,有一位女房客向救災人員表示,她的朋友仍留在飯店內,警方與圓山大飯店成立指揮小組,再度逐樓逐房敲破房門及玻璃搜救,但並未發現有任何房客。

    【記者田炎欣╱台北報導】圓山總統套房在這次大火中全部燒毀,不僅是圓山飯店的損失,由於圓山飯店總統套房有甚多訪華的外國元首任過,這也是我國整個「外交歷史」的損失。

    一般的大飯店都會設有「總統套房」,代表著該飯店的「地位」,雖然大多數「備而不用」,卻有象徵等級意義。

    第三篇:1995年6月28日《聯合報》第1版

    台北圓山飯店大火
    樓頂三層燒毀四人受傷 疑為裝修電焊引燃巨災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台北市重要地標的圓山飯店,昨天上午近十一時發生大火,火勢自整建中的十二樓頂燒起,並在強勁的西南風助勢下,延燒至十樓,將極具歷史及文化特色的十二樓會議大廳及總統套房燒毀,並燒毀十一樓及十樓的宴會廳、套房。警方出動八十多輛消防車全力灌救,歷經三小時十分後才完全樸滅火勢,所幸只有三名消防隊員和一名工人受傷。

    大火的起因,警方勘查火場後初步認為,起火點在飯店十二樓西側樓頂的龍頭飛簷下方,可能是裝修頂樓工程的工人在使用電焊時,不慎引燃新鋪的防水柏油紙及油毛氈,而引發火災。

    起火時,正有鐵工張慶珍、高世宗、游林達等三人在現場附近用乙炔切割鐵板及焊接鐵絲網,轄區台北市警中山分局懷疑他們施工不慎引起大火,決定先將他們三人列為嫌疑人調查,並將再追查其他可能的涉案人員。

    警方說,昨天被燒毀的十二樓,設有總統套房、會議大廳。其中總統套房內裝潢古典豪華,布置有很多骨董和名人墨寶,是二十多年來訪華的外國元首、貴賓最愛的休憩地。而會議大廳也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經常作為接待各國貴賓及舉行國際會議的場所。十一樓則有兩個會議及宴會廳、十樓東半部是套房,西半部是夜總會、酒吧和廚房。

    火警發生時,十二樓總統套房和十樓的套房都沒有住客;住在其他樓層的一百三十多名中外旅客,經飯店人員緊急疏散,都安然無恙。

    由於起火的樓頂外正在裝修,布滿了防水油毛氈及柏油紙,再加上強勁的西南風助勢,火勢初起就相當猛烈,並迅速從十二樓往下蔓延到十樓,一時汙黑的濃煙沖天,十多公里內都可以看見。許多開車行經周邊地區的民眾,圍在中山北路、承德路、北安路、民族東、西路等處觀看大火,使得附近交通嚴重壅塞,直到傍晚才紓解。

    消防大隊出動八十八輛消防車及救護車和三百三十六人前往灌救,採取「內外夾攻」的策略,除了用雲梯車自外面向樓頂噴水外,還從飯店內部布水線到火場灌救,不過,由於現場都是易燃物,外面風勢又大,雲梯車噴出的水柱,經常被強風吹歪,致消防人員遲遲無法控制火勢。

    台北市消防大隊人員雖然曾向空軍總部申請直升機支援救火,但經半小時聯繫,空軍方面表示無力支援救火。消大改向空中警察隊申請支援,但空警也無救火設備,只能派直升機載觀測人員到現場,協助觀察火勢,提供救火方向。大火燒了三個多小時,於下午二時十一分才完全撲滅。

    昨天共有三名消防隊員及一名鐵工受傷。其中台北市消防大隊大同分隊長廖大雅被掉落的瓦片砸裂額頭,另二名消警陳竹林、謝宗智分別被燒傷及割傷,經送馬偕醫院急救後已無大礙;鐵工張慶珍則在幫忙救火時,被水管接頭撞傷臉。

    第四篇:1995年6月28日《經濟日報》第3版

    台北 圓山飯店大火 頂樓三層全毀
    電焊工人修繕屋頂不慎肇禍
    三人受傷 財物損失仍在估算

    【記者林維娟報導】台灣圓山飯店昨(27)日發生大火,飯店10樓至12樓幾乎全毀,三位人員受傷,財物損失正在清理估算中。

    圓山飯店歷史悠久,57年被財星雜誌選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曾是亞洲最大的飯店。

    圓山飯店大火後,只剩下金龍、麒麟兩廳106間住房及一個餐廳對外營業,全面恢復營業的日期無法預料。原本外交部安排住宿圓山飯店的國賓已緊急轉往福華、來來飯店,喜宴、餐飲訂席則轉往就在圓山飯店旁邊的台灣省敦睦聯誼會。

    圓山飯店副理李坤章表示,圓山飯店於41年成立,62年改建成新廈後營業至今20多年,許多設備必須更新,因此編列了一億多元翻修飯店屋頂。承包商昨天在屋頂做防水處理、鋪油毛氈。消防隊人員說,昨天上午10時59分,工人在電焊時不慎引起火災,由於使用易燃的材質,加上風勢助燃,大火延燒約三小時,消防大隊於下午2時7分控制火勢,2時11分撲滅大火,但已造成三個樓層幾乎全毀,以及位於12樓的總統套房、大會廳所有設備付之一炬。

    飯店客房部主任陳璇表示,客房部所有旅客都安全撤離,由於昨天住房率約四成,房客估計約有三百多人,火警後已在飯店服務人員的引導下迅速逃離現場。飯店並將客人安排到旁邊的台灣省敦睦聯誼會用餐,如果有客人提出財物損失(泡水或不見)的要求,飯店將給予補償;設於六樓的民進黨籍許信良競選總統辦公室未受到波及。

    李坤章說,飯店已投保火險十億元,由中央、台灣產物、中國航聯等保險公司聯合承保,所以估計飯店因火災損失的財物不大,不過由於飯店的陳設頗多名貴的骨董、圖畫及磁器,價值不菲,多年收藏付之一炬,將是飯店難以彌補的損失,例如掛於總統套房內的黃君璧山水畫已經燬損。由於起火的原因為承包商所引起,圓山飯店還可依約要求承造商賠償相關財務損失。

    目前原本計劃近期內住宿圓山飯店的客人,外交部預訂的國賓已多遷往福華、來來飯店,許多日本客人則轉往晶華、西華或遠東、凱悅;餐飲生意則臨時由台灣省敦睦聯誼會承接,部分則轉往附近的餐廳或飯店;不願轉移的客人,可以在不受火災影響的金龍廳、麒麟廳住宿或用餐。

    第五篇:1995年6月28日《民生報》第18版

    大火之前 已有數次零星小火
    施工中未能注意消防安全 致釀巨禍

    【記者鄭朝陽報導】圓山飯店員工指出,昨天的大火並非偶然,日前在屋頂琉璃瓦的修建工程中,就曾發生幾次零星小火,幸好施工人員及時發現立即撲滅,沒想到昨天卻釀成大禍。

    飯店員工表示,今年二月十五日展開的十一、十二樓屋頂琉璃瓦整修工程,是將使用二十餘年的琉璃瓦全部換新,由於逐漸逼近七、八月的颱風季節,加上最近天氣十分炎熱,工人有趕工的壓力,時間愈趕,施工就愈容易疏忽,日前就曾因為電銲固定琉璃瓦下的鋼架,造成零星的小火災,但因火勢不大,立即由施工人員撲滅。

    這名員工坦言,飯店本身有管理組織,對於屋頂整建工程的施工安全不過問,對這些零星小火的現象也沒有加以督導;至於承包商,也沒有特別注意施工的消防安全,要求施工人員隨身攜帶滅火器具,或將保麗龍、紙板、帆布等易燃物品另外放置,隔絕火源,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才造成這場無情的大火。

    根據施工人員指出,圓山飯店的屋頂是以鋼架搭建成斜屋頂狀,鋼架上方覆蓋水泥及木板,琉璃瓦就固定在木板上方,昨天的火勢持續數小時,除了風助火勢以外,屋頂兩側以紅槐、櫸木等上等木材搭建的飛簷,也因為燃燒速度快、持續力久,使得火勢一直無法有效控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工程組長周智中指出,國內正面對兩種難以對付的火災威脅,一是高層建築的大火,另一是施工中的火災。依照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規定,營建工地等作業場所都有施工作業準則要求每二至三百平方公尺的範圍內,必須有幾具滅火器,作業機具與木板、保麗龍等易燃物品也有一定的放置規定,這類屬於施工安全衛生的要求,國內至今尚無規範可供施工者遵循。

    周智中表示,施工中火災經常是因電銲所引起,高雄長谷世貿大樓就是國內第一個因此失火的高層大樓,建研所的五年防火計畫中,已針對這項需求著手訂定規範,他建議營造業者應重視施工中火災的破壞力,及早教育營造工人做好防火的準備。

    第六篇:1995年6月28日《聯合晚報》第3版

    員工看她起高樓,看她樓燒了
    時代在變,奈何她未變
    但近千位員工奮力投入復建工作
    期待鳳凰浴火重生。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圓山飯店成立已經43年,在華麗輝煌的的中式傳統外表下,據員工指出,圓山內部其實有著更傳統的管理文化,也就是「威權」,早年在蔣夫人和孔二小姐還全權管理圓山時,飯店裡就瀰漫著一股「宮廷」氣息,負責執行的中層主管,重要的工作不是飯店的管理和營運,而是全力配合「主子」,打點「主子」對飯店的各種意見和要求,誰的「配合度」高,誰就可以得寵,在飯店裡呼風喚雨。

    對於那個時代,圓山還有過很多傳言,包括圓山的員工要定期到官邸服務、員工要報告最近在圓山看到的各種政壇動態、圓山的「官邸派」和「非官邸派」人馬(指經國先生用的人)彼此較勁、員工宿舍和餐廳有如豬舍⋯⋯等等。圓山一些資深員工直到現在提起這些事情,還忍不住喟嘆,「簡直就像電影裡的清宮殘夢」。

    隨著台灣政治生態的改變,雖然當年那些特殊的決策階層已漸漸淡出圓山,然而在員工眼裡,威權的管理傳統卻仍如圓山四十年不變的雕樑畫棟,成了揮不去的夢魘。圓山工會指出,圓山的中高層主管,還是「當年那些人」,迄今都已高齡七、八十歲,而且在內部管理上,還是不改當年,言必稱「總經理」(指孔二小姐)或「老夫人」,前年圓山工會與資方發生勞資爭議時,還曾有女服務生出面控訴某部門一位80歲的「總管」,多年來要求她們為他洗衣、燒飯,甚至捶腿按摩。

    對圓山五百多位工會會員而言,他們最渴望的莫過於管理階層換血,以企業化的方式重新整頓、經營這個他們又愛又痛的「宮殿」。但工會表示,從七年前工會成立至今,員工一次次發出改革呼聲都得不到具體回應,某些高齡又高層的主管,到現在還不肯出來給員工一點希望。

    不論圓山未來如何,圓山的925位員工,從昨天下午起,已全力投入瓦爍殘垣,準備重新整頓圓山,誠如一位工會幹部所言「不管未來怎麼樣,只要圓山飯店還營業一天,我們就得讓它漂漂亮亮的開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