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北市幼兒園申訴管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幼兒園申訴管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幼兒園申訴管道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幼兒接連受暴,處理制度漏洞百出;週全的處理機制,才能遏止暴力再犯!」 今年 1 月,我接到了多位台北某公立幼兒園家長的陳情,園內的老師疑似有不當對待的情形,因此我便建議家長們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正式通報,並聯繫台北市議員 林亮君 、呱吉 邱威傑 辦公室,協助緊盯北市教育局是否落實幼兒園疑似不當對...
台北市幼兒園申訴管道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幼兒接連受暴,處理制度漏洞百出;週全的處理機制,才能遏止暴力再犯!」
今年 1 月,我接到了多位台北某公立幼兒園家長的陳情,園內的老師疑似有不當對待的情形,因此我便建議家長們向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正式通報,並聯繫台北市議員 林亮君 、呱吉 邱威傑 辦公室,協助緊盯北市教育局是否落實幼兒園疑似不當對待案件的調查程序。
然而,我們卻看到許多調查程序上的問題,而且,這樣漏洞百出的處理制度其實已存在許久,今天上午,我便與 人本教育基金會、林亮君議員、邱威傑議員、陳情家長等,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必須儘速周全相關機制,才能遏止未來更多這樣的憾事發生!
🔴 調查小組獨立性不足,園方竟然能夠球員兼裁判?
雖然教育局在接獲通報後的確啟動了調查程序,並組成調查小組,但是,在調查過程中,卻並非由調查小組全權進行調查,甚至還讓該幼兒園參與調查事務,不免令人有球員兼裁判的質疑!
例如,將訪談地點設在事發園所,或是園方以具名方式要求家長回覆訪談意願調查表,使得目睹事件發生兒童的家長,因為畏懼遭到事後報復,不敢出面參與訪談,而在訪談進行的當下,甚至有老師、校方擔任工作人員,就坐在旁聽席聽家長們陳述。
其實,我去年在質詢時已要求教育部,應訂定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處理流程與程序,教育部也確實在今年公告相關的注意事項,不過,該規範雖有明定調查過程的流程,例如:應組成調查小組、小組成員應為具有相關專業知能之專家學者,但從此次案件調查過程中的種種疏漏,恐怕仍有不足。
針對調查小組的問題,我會持續爭取,要求未來在處理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調查時,應比照《性別平等教育法》,由理應作為第三方公正單位的調查小組全權進行調查程序!
🔴 調查小組遴選機制不明,調查委員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能嗎?
此次的調查小組遴選了 5 位外部委員,但我們並不清楚這些調查委員的遴選機制為何?我們想問,教育局是否有明列專家名單進行遴選?若有名單,這些名單內的專家是否都有足夠專業知能足以讓當事兒童、其他目睹事件發生的兒童,能夠安心陳述呢?
其實,台灣目前在兒童表意權的實踐上仍有待加強,尤其在涉及兒童權益的調查程序上,更為明顯!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夠更重視兒童表意權,在涉及兒童權益的程序時,也應該要讓孩子有充分表示意見的權利,並且應該有相對應的機制,協助兒童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
因此,我們呼籲教育部,有義務確保全數調查委員都具備與幼兒心理知能,或其他可協助幼兒表達意見的專業知能,並且,也應該比照《教育部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調查專業人員培訓及調查專業人才庫建置要點》,來建置調查的專業人才庫!
🔴 調查報告不提供給家長,讓家長申覆無門?
在此案調查完畢後,社會局認定 A 家長所在班級的 2 位老師,確有管教方式不妥、有不當情緒,但僅以行政指導輔導即可;B 家長所在班級的老師,則因證據不足,認定無不當對待情形。
然而,對於這樣的結果,家長就只拿到一張說明案件結果的公文。老師有哪些行為,經過調查後屬實?老師有那些管教方式不妥?不當情緒又是發生什麼事?這些家長通通都不知道,想和教育局索取調查報告,卻被以「有個資疑慮」,而拒絕提供,對於調查結果和局的認定,也沒有申復管道可以救濟。
在今年 5 月公告的《處理教保服務機構疑似不當對待幼兒案件注意事項》中,雖然規範「須將調查結果通知相關幼兒的家長」,但是,只提供調查結果,難以讓家長得知認定不當對待案件成立與否的原因、調查委員審酌證據採納的理由等,恐怕將導致調查報告難以讓受害家長信服。
因此,我們要求教育部針對教保不當管教案件,應持續修正相關幼照法、教保人員服務條例及相關注意事項,並比照《性平法》調查程序,調查會議必須以正式書面通知,並且明定調查結果必須以書面附調查報告予申訴人,並提供申覆管道。
🔴 調查過程進行中,園方製造家長對立?
園方在家長反映後,不僅沒有依法進行通報、組成調查小組,反而還召集幼兒園志工團的志工家長,表示「最近和某些家長誤會,需要正向相挺一下學校」,造成相信園方的家長群起攻擊陳情家長。這個情形其實並不少見,我們在多起幼兒園不當對待案件的處理過程中,都常常會看到園方使用類似的分化手法,給予陳情家長莫大的壓力。
若比對《性別平等教育法》,該法規範校方應有保密義務,且規定校方於組成性平委員會調查的期間,只能視情況就相關事項、處理方式及原則予以說明,等事件處理完成後,也要經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後,才能就事件有無、樣態及處理方式予以公布,如此一來,才能遏止園方於調查程序進行中給予陳情家長壓力。
對此,我們也要求教育部應修正相關法律及相關辦法,比照《性別平等教育法》,完善機構於調查小組在調查程序中的保密義務!
在去年3月底時,我們已提出《幼照法》修正,不過,後續我們也會針對前面提及的程序面問題,繼續提出《幼照法》、《兒少權法》的修正!
此外,教育部目前也正在擬具相關條文修正草案,對此,我們仍要再次呼籲,希望教育部能按照規畫期程,盡快將法案送至立法院;也要強烈呼籲衛環委員會與教文委員會,儘速排審相關法案,才能讓我們透過修法,將以上種種問題,從根本改善!
台北市幼兒園申訴管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土疫情延燒至今已近兩個月,這段時間我與團隊協助民眾處理了非常多防疫相關案件,也向政府爭取許多權益,分類如下:
🔶 確診者協助
▸ 協助居家隔離多日的確診者取得隔離通知單。
▸ 要求衛生局確實協助確診個案將足跡上傳至「台灣社交距離APP」。
▸ 釐清衛生局疫調確診者實聯制之落實情形。
▸ 協助確認確診者隔離日到期後之解列程序。
.
🔶 第一線人員相關權益爭取
▸ 要求市府為接種COVID-19疫苗的一線醫護人員投保公費疫苗險。
▸ 要求市府將警消、里長、里幹事及社區藥師等一線防疫人員,納入疫苗施打順位。
▸ 疫情嚴峻時期,要求市府全面調度重症資源,協助第一線醫護人員。
▸ 要求衛生局發送防護工具於地方執行防疫巡查、宣達、接觸潛在感染者的前線人員。
▸ 爭取市府保障疫情間所有第一線工作之高危險族群的臨時居住權益。
▸ 要求市府加碼COVID-19疫苗接種工作津貼,並確保補貼到基層醫事人員。
▸ 協助一線人員釐清醫院內部感染數與病房業務配備標準等資訊。
.
🔶 北市防疫措施監督
▸ 要求衛生局盡速擬定「熱點殲滅」標準作業流程。
▸ 要求市府針對有群聚風險的轄管場域,確實督促、輔導造冊。
▸ 要求市府恢復公布疫調足跡,並同時提供多國語言版本。
▸ 要求市長在每日記者會說明足跡與個案情形,供市民自我檢視。
▸ 爭取市府動支「災害準備金」,補助聯合醫院添購重要防疫設備。
.
🔶 疫苗接種問題處理與權益爭取
▸ 本土疫情延燒初期,解決民眾自費疫苗相關疑惑。
▸ 建議市府安排孕婦施打疫苗時,以莫德納為優先。
▸ 要求市府改善長者接種疫苗配套措施,提出完整交通配套、放寬到宅施打資格,並建立單一諮詢窗口,同時亦呼籲開放大型場館安排就近施打。
▸ 協助反應、處理長者疫苗施打時民眾所遇相關問題。
▸ 協助民眾讓市府加開文山區預約疫苗電話熱線。
.
🔶 紓困釋疑及爭取
▸ 要求市府研擬藝文紓困,並提供場館減租。
▸ 爭取計時人員及公車司機紓困方案。
▸ 要求產發局針對今年 4 月後設立的新創事業研擬紓困計畫。
▸ 爭取產發局確保新創基地落實減租。
▸ 此疫情期間解決許多民眾對於紓困補助之申請疑惑,給予相對應協助。
.
🔶 疫情間勞動問題協助
▸ 協助許多民眾釐清疫情期間所遇疫情請假與分流上班之問題,並後續協助。
▸ 要求勞動局加強宣導各類防疫假別之規範與相關勞動權益,暢通申訴管道。
.
🔶 地方基層相關協助
▸ 建議市府提供確診資訊、足跡數量資訊給里長,讓里長能掌握資訊做好防疫。
▸ 要求市府提供地方足夠之防疫物資。
▸ 要求市府在確診者居家週遭確實進行消毒。
▸ 要求市府允許里長將必要辦公機具帶回家以進行遠距辦公作業。
▸ 協助民眾釐清疫調疑惑。
.
🔶 地方市場相關協助
▸ 爭取提高市場補貼與相關計畫修正。
▸ 要求市府盡速將市場及周邊延伸易群聚區域做分流指導原則。
▸ 要求市府確實掌握市場相關足跡與匡列資訊,並將訊息通報市場自治會。
▸ 要求市場處盡快擬定夜市管制細部指引。
▸ 要求市場處擬定、公告分流採買機制,訂出明確防疫指引,協助攤商使用線上外送平台等服務。
▸ 要求市政府對於市場防疫之人力與額溫槍等費用,研議輔助辦法。
▸ 協助大安、文山區多處市場解決防疫期間實聯制、群聚與清消等問題。
.
🔶 教育、托育相關事宜
▸ 要求教育局落實查核幼兒園、托育機構相關收費問題,勿讓家長全數承擔因疫情停課所生之風險。
▸ 要求北市教育局積極落實教育部相關遠距教學規定,以減輕教師遠端授課負擔。
▸ 要求市府確保校園遠距辦公期間,有需求的學童、老師與家長仍可使用安心服務;▸ 並要求重新擬定、發布安心文宣,並確實宣傳安心服務資源。
▸ 協助大學生處理遠距教學、宿舍迫遷等相關問題。
.
🔶 疫情期間心理諮商線上方案
▸ 疫情期間,通訊心理諮商服務量能有提高之迫切需求,要求衛生局儘速修正北市相關作業審查及基準,提供修改指引、建立輔導措施,加速核准作業、確保申請流程暢通。
.
目前台北市議會已休會,但我會持續監督市政!
其他未涵蓋之處,我也會繼續向政府爭取、繼續為大家服務!
若有任何需要協助的地方,請填寫陳情表單: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或來電諮詢 02-87808351 !
.
微解封之下,大家仍不能放鬆,我們一起挺過去!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yingmeng.pros.is/report2020fw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台北市幼兒園申訴管道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本該承接住這些弱勢孩子的育幼院,怎麼會淪為另一個惡夢?
「育幼院的生活輔導阿姨,曾經把小朋友從 2 樓拽下樓,重重摔在地上,還對其他忤逆她的院童 #關黑房、#逼吃餿飯、#抄課文到深夜...甚至還會 #性騷擾 青春期的男孩,不僅公然拍攝男童洗燥時的裸體、要求孩子陪睡,甚至還和國中男孩說:『聽說你那裡很大,我想看』。在其淫威之下,孩子活得像奴隸。」
「更惡劣的是,不少善心人士捐贈物資給院童,該中心主任卻將這些物資挪到幼兒園、安親班,以及基金會經營老人安養院使用。就算有政府補助、善心物資,這些 #孩子還是常常吃不飽...」
以上這些情節,不是小說、不是電影,而是昨日被媒體揭發的真實事件。
看著這樣誇張的新聞內容,真的令我相當憤怒、難過;這些孩子應該要被好好接住、好好對待,但少部分惡質的育幼院業者,卻是讓這些孩子又重重地被摔下一次,讓他們的幼小心靈再次蒙上另一層陰影。
事實上,這些安置機構的孩子,大多是因為原生家庭無法給他們適當的照顧,才會由政府協助安置;目前全國約有 120 間兒少機構,其中超過 90 間都是屬於私立的,也承接了絕大多數的安置孩子們,而這些私立機構大多是由社福團體或慈善人士所創立。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私立兒少機構,絕對都是希望能給失家的孩子安全、快樂的環境,讓他們好好成長,提供他們另外一個家。然而,政府卻不一定有給予他們足夠的資源和協助。
此外,當像這樣令人憤怒的新聞事件發生時,我們的政府究竟能不能在第一時間看見,並且儘速介入處理呢?
根據台北市社會局的回應,此案已在去年9月底收到通報,目前已對機構進行行政裁罰,並且將相關不法情事移送司法調查。
不過,我相信這樣的情形並不會是一時的,當我想翻閱過去該機構的評鑑紀錄時,卻發現最近一次 106 年度的台北市兒少安置教養機構評鑑結果中,這間機構竟被評為「#優等」!
這讓人不禁質疑,主管機關在輔導查核、評鑑的時候,究竟有沒有辦法確實了解機構的實際狀況?
先前我早就在質詢中指出,過去曾發生過多次被評為甲等或優等的機構,竟遭踢爆不當對待孩子,而被評為丙丁等的機構,甚至也根本都沒有改善。如果是這樣,那 #評鑑制度究竟有何用處?就連機構的實務工作者們都覺得,評鑑根本只是在繳交紙本作業,甚至無法如實反映孩子們的心聲!
對此,經過我們多次的質詢以及預算提案,社家署已開始著手 #改善目前的評鑑機制,希望能夠改善現有弊病,真正去評鑑機構的經營現況,而不再只是做做表面功夫。
除此之外,最讓我不忍的,是報導中那張孩子親手寫下的「#最討厭阿姨做的事」。
「被阿姨拍裸照」、「被關在小房間」、「其他人吃不下的飯都倒在我碗裡」、「出去吃飯阿姨的錢都是我們付的」、「讓我抄字典抄到半夜」...
這些內容,都是孩子在接受檢察官調查時,親筆寫下的那些阿姨做的過分的事。但是,在過去當他們被這位阿姨欺負時,卻因為不敢違背,而不敢向外求助,即使是院內社工看不下去,向主任反應,卻也都被置之不理。
住在機構裡的是這些孩子們,他們比誰都更清楚裡面發生了什麼事,但是,我們是否有提供他們足夠的發聲管道,讓他們能夠在不受到恐懼的情況下,把真實的聲音傳達出來?
對此,過去我曾兩度在質詢時提醒社家署,這 10 年來,主管機關只收到 6 件外部申訴案例,顯然不合理!目前的兒少安置機構,真的急需一個 #獨立的、#友善孩子的申訴管道,才能有效地讓孩子把真實的聲音傳達出來,打破封閉的環境。
目前本案已由主管機關介入、進入司法程序,然而,事後的處理,往往都已是亡羊補牢,更重要的,應該是往前完善制度,別再讓這些弱勢的孩子,又一次地被重重摔下、掉入另一個地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