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市地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市地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地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地圖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政變後的寧靜夏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65年萬華新店鐵路拆除】#你知道萬華新店鐵路嗎 #我要給我媽看這張 55年前新店人要到台北,得坐火車先到萬華才能抵達台北,這條在1921年因採煤而興建的鐵路,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 當時景美火車站就設在羅斯福路六段上,現在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Jonsty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jonstyle/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onstyle69/ 👉 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179029942 ✦ 全部遊戲 ➔ https:...

  • 台北市地圖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3 09:56:57
    有 20 人按讚


    【1965年萬華新店鐵路拆除】#你知道萬華新店鐵路嗎 #我要給我媽看這張
    55年前新店人要到台北,得坐火車先到萬華才能抵達台北,這條在1921年因採煤而興建的鐵路,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

    當時景美火車站就設在羅斯福路六段上,現在的車前路即因位置正對車站而得名。後來萬華新店線被中和支線取代了煤礦運送任務,在1965年拆除,一起來回顧。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
    日期:1965-03-26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明輝

    #從新店去台北要坐火車至萬華
    #你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景美
    #老台北鐵路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節錄

    【1996-01-08/聯合報/20版】

    景美心鄉土情 輕唱思想起
    老照片回顧 述說來時路 祖師廟文物 發思古幽情 社區同樂會 歡度星期天

    【記者張仁豪報導】數十年來,舊名「景尾」的景美地區變化極大。昨天在當地最古老的寺廟-萬慶祖師廟內,文山區景慶社區發展協會、景慶里展出有數十年歷史的黑白老照月,就提供了生動的說明。

    昨天冬陽高照,景慶社區在景美萬慶街祖師廟廣場及鄰近街道上,所舉辦的「景美心,鄉土情,鄰里愛」社區活動,有不少社區男女老少參加。其中景美五十年回顧展頗具鄉土特色與意義,這些由八十多歲老醫生張傳生等人提供的五十張老相片,最古老的是一九○八年的老街景,還有景文街以往存在的公圳灌溉水道、景美老火車站、祖師廟舊觀,引來圍觀民眾的興趣及追憶。

    照片展也介紹景美地名由來,恐怕年輕一代都已不太知道。原來瑠公圳由新店經景美至公館一帶,當時以木製或竹製的梘運水,而大坪林是梘頭,景美位於梘尾,清朝地名即是梘尾,日據時代很少用這個字,改稱景尾(境尾)。光復後,景美由深坑鄉分出,自立成鎮,才改名為景美。一名剛退休老台電人表示,以往景美對外交通都靠新店至萬華的小火車(被稱為七分車),由汀州路、公館,經羅斯福路五段至新店,數十年前鐵路旁盡是農田。

    【1998-07-20/聯合報/39版/鄉情】

    台鐵新店支線,此情早已成追憶

    遊碧潭 搭火車

    【吳昭明】搭火車,遊碧潭,對年輕一輩來說,恐怕連聽都沒聽過。翻開四○年代台北市地圖,會發現西南隅有一條鐵路從萬華分歧,這便是早已走入歷史的台鐵新店支線。

    甲午戰後,日本初嚐資本主義甜頭,私營鐵道應時而生,這股投機熱潮順勢吹向殖民地台灣。明治二十九年(光緒二十二年),東京資本家多人合夥籌設台北鐵道株式會社,計畫興築台北到新店及淡水兩條鐵路。新店線雖於明治三十年完成測量,卻因股份募集困難而宣告流產。不久,日本政府將鐵道收歸官營。明治三十九年,曾有自台北經新店、烏來而至宜蘭、蘇澳,興建支線之議,翌年測量完成,發現路線深入蕃地,施工困難,遂而改繞自八堵起,即今宜蘭線,新店鐵路第二次落空。民國八年,台北煤礦採挖豐富,基於運輸需求,鐵路再度開放私營,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捲土重來,於民國十年興築萬華至新店鐵路,同年三月二十四日試車,四月十七日營運。

    全程十點四公里,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平均站距不到一公里。

    萬華起站才五百公尺就來到了崛江,是全線唯一僅辦貨運不辦客運的一站,因列車不停靠,旅客通常不知這兒還有個車站。

    和平,是個簡易站,約在今汀州路南海路口。日據時附近有一軍用馬場,稱馬場町站,光復後原擬改名崁頂(該處地名),因與屏東線崁頂同名,後以近和平西路二段而改為和平。

    再過一點五公里來到螢橋,就在今汀州路廈門街口(現址路幅寬廣,隱約可見昔日站場用地)。附近有許多公務員以火車為代步工具,也因此,該站旅客算是比較多的。古亭,是個即沒站房又無人員賣票的招呼站,約今汀州路金門街口。日據時期,旅客上車後均會找車長補票,然後拿「補助切符」;台鐵接收後,旅客一上車,便和車長大玩捉迷藏的遊戲。

    水源地,因近自來水廠水源所在地,故名。站址在今羅斯福路四段校園書局旁的二十四巷與汀州路口。台大學生是該站最捧場的乘客,上下午尖峰時段,是全線少數比較有人氣的站。

    公館,離水源地僅六百公尺,以今天兩地公車站牌來看,亦為前後相鄰站,列車才剛啟動,還未全力衝刺就要減速進站了。

    一點三公里後來到萬隆,這兒的景觀可說是青山綠野入眸來。原名「十五份」的萬隆站,源自先民十五人合力出資開墾的聚落,雖於民國四十四年改名,取其萬事興隆之意,但這個車站卻似乎興隆不起來,自始至終,它只不過是個簡易站而已。

    不久來到全線的中途大站景美。位於今北新路原公路局景美舊有站房旁(公路局站房仍在,但也已成廢墟)。景美有條「車前路」,便是告訴外地人景美火車站就在這兒。昔日站前廣場,如今雖已成了停車場,但仍可看出大站的氣勢。這個三等客貨運站,每逢仙公廟朝聖旺季,火車經常會加掛車廂;而附近一年有十萬公噸的煤炭也多由該站輸送。

    大坪林與七張,都是只辦客運不辦貨運的簡易站。大坪林,位居新店溪與景美溪間,屬河階高台地形,遂以「大坪」冠之,且昔日茂林密鬱,故名。七張,則取其先民七人墾地,各持犁一張(一犁表五甲地)之意。

    為了輸運遊客,台鐵接收初期還曾加開台北直達新店的汽油車,早午晚各一趟,沿途僅停靠萬華、螢橋、公館、景美。由於這條支線自萬華分岔往東南行,恰與台北過來的縱貫線呈一銳角,為方便列車折返,台北往返新店的車,都用兩端皆有駕駛座的汽油車,這與此線平時由萬華起站,以蒸汽火車頭來拖運的情況不同。

    新店線是台鐵唯一曾經採用牌券閉塞的支線。鐵路「辦理閉塞」,是指閉塞路段只容一列攜帶路牌的班車行駛,以確保安全。路牌可說是開啟閉塞系統的鑰匙。日據時期車班少、行車單純,所以採牌券閉塞。台鐵接手後,因班次增加,於民國四十五年改為電氣路牌閉塞。此種閉塞方式,在列車誤點時,可適時變更會車起點,比牌券閉塞更具效率。

    四十七年,為了方便旅客,首次推出「劃一票價」,無論遠近,一律一元(公路局要四元),這個類似今天松山到板橋一律十八元的「區段票」,沒想到,四十年前新店線就率先實施了。

    然而,鐵路終究不敵公路,火車全程要四十分鐘,汽車只有一半時間,搶走不少客源。民國四十九年,公路局為拓寬公館至新店間公路,與台鐵協商鐵路遷移事宜;消息傳到煤業老闆耳中,心急如焚,陳情暫緩拆除,最後決定先建板橋至南勢角的中和支線,取代新店線,解決運煤需求後再拆。民國五十四年中和線通車,同年三月二十四日晚間十點四十五分,新店站開出最後一班普通車,二十五日下午三點三十五分又開出最後一班貨車後,新店鐵路結束了它四十五年的生命。沒有任何懷舊活動,這條鐵路晚景竟是這般淒涼。

  • 台北市地圖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2 13:09:00
    有 2,210 人按讚

    【1965年萬華新店鐵路拆除】#你知道萬華新店鐵路嗎 #我要給我媽看這張
    55年前新店人要到台北,得坐火車先到萬華才能抵達台北,這條在1921年因採煤而興建的鐵路,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

    當時景美火車站就設在羅斯福路六段上,現在的車前路即因位置正對車站而得名。後來萬華新店線被中和支線取代了煤礦運送任務,在1965年拆除,一起來回顧。

    圖說:萬華新店鐵路,廿六日拆除情形
    日期:1965-03-26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明輝

    #從新店去台北要坐火車至萬華
    #你可能沒有見過這樣的景美
    #老台北鐵路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節錄

    【1996-01-08/聯合報/20版】

    景美心鄉土情 輕唱思想起
    老照片回顧 述說來時路 祖師廟文物 發思古幽情 社區同樂會 歡度星期天

    【記者張仁豪報導】數十年來,舊名「景尾」的景美地區變化極大。昨天在當地最古老的寺廟-萬慶祖師廟內,文山區景慶社區發展協會、景慶里展出有數十年歷史的黑白老照月,就提供了生動的說明。

    昨天冬陽高照,景慶社區在景美萬慶街祖師廟廣場及鄰近街道上,所舉辦的「景美心,鄉土情,鄰里愛」社區活動,有不少社區男女老少參加。其中景美五十年回顧展頗具鄉土特色與意義,這些由八十多歲老醫生張傳生等人提供的五十張老相片,最古老的是一九○八年的老街景,還有景文街以往存在的公圳灌溉水道、景美老火車站、祖師廟舊觀,引來圍觀民眾的興趣及追憶。

    照片展也介紹景美地名由來,恐怕年輕一代都已不太知道。原來瑠公圳由新店經景美至公館一帶,當時以木製或竹製的梘運水,而大坪林是梘頭,景美位於梘尾,清朝地名即是梘尾,日據時代很少用這個字,改稱景尾(境尾)。光復後,景美由深坑鄉分出,自立成鎮,才改名為景美。一名剛退休老台電人表示,以往景美對外交通都靠新店至萬華的小火車(被稱為七分車),由汀州路、公館,經羅斯福路五段至新店,數十年前鐵路旁盡是農田。

    【1998-07-20/聯合報/39版/鄉情】

    台鐵新店支線,此情早已成追憶

    遊碧潭 搭火車

    【吳昭明】搭火車,遊碧潭,對年輕一輩來說,恐怕連聽都沒聽過。翻開四○年代台北市地圖,會發現西南隅有一條鐵路從萬華分歧,這便是早已走入歷史的台鐵新店支線。

    甲午戰後,日本初嚐資本主義甜頭,私營鐵道應時而生,這股投機熱潮順勢吹向殖民地台灣。明治二十九年(光緒二十二年),東京資本家多人合夥籌設台北鐵道株式會社,計畫興築台北到新店及淡水兩條鐵路。新店線雖於明治三十年完成測量,卻因股份募集困難而宣告流產。不久,日本政府將鐵道收歸官營。明治三十九年,曾有自台北經新店、烏來而至宜蘭、蘇澳,興建支線之議,翌年測量完成,發現路線深入蕃地,施工困難,遂而改繞自八堵起,即今宜蘭線,新店鐵路第二次落空。民國八年,台北煤礦採挖豐富,基於運輸需求,鐵路再度開放私營,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捲土重來,於民國十年興築萬華至新店鐵路,同年三月二十四日試車,四月十七日營運。

    全程十點四公里,沿途設崛江、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萬隆、景美、大坪林、七張、新店等十一站,平均站距不到一公里。

    萬華起站才五百公尺就來到了崛江,是全線唯一僅辦貨運不辦客運的一站,因列車不停靠,旅客通常不知這兒還有個車站。

    和平,是個簡易站,約在今汀州路南海路口。日據時附近有一軍用馬場,稱馬場町站,光復後原擬改名崁頂(該處地名),因與屏東線崁頂同名,後以近和平西路二段而改為和平。

    再過一點五公里來到螢橋,就在今汀州路廈門街口(現址路幅寬廣,隱約可見昔日站場用地)。附近有許多公務員以火車為代步工具,也因此,該站旅客算是比較多的。古亭,是個即沒站房又無人員賣票的招呼站,約今汀州路金門街口。日據時期,旅客上車後均會找車長補票,然後拿「補助切符」;台鐵接收後,旅客一上車,便和車長大玩捉迷藏的遊戲。

    水源地,因近自來水廠水源所在地,故名。站址在今羅斯福路四段校園書局旁的二十四巷與汀州路口。台大學生是該站最捧場的乘客,上下午尖峰時段,是全線少數比較有人氣的站。

    公館,離水源地僅六百公尺,以今天兩地公車站牌來看,亦為前後相鄰站,列車才剛啟動,還未全力衝刺就要減速進站了。

    一點三公里後來到萬隆,這兒的景觀可說是青山綠野入眸來。原名「十五份」的萬隆站,源自先民十五人合力出資開墾的聚落,雖於民國四十四年改名,取其萬事興隆之意,但這個車站卻似乎興隆不起來,自始至終,它只不過是個簡易站而已。

    不久來到全線的中途大站景美。位於今北新路原公路局景美舊有站房旁(公路局站房仍在,但也已成廢墟)。景美有條「車前路」,便是告訴外地人景美火車站就在這兒。昔日站前廣場,如今雖已成了停車場,但仍可看出大站的氣勢。這個三等客貨運站,每逢仙公廟朝聖旺季,火車經常會加掛車廂;而附近一年有十萬公噸的煤炭也多由該站輸送。

    大坪林與七張,都是只辦客運不辦貨運的簡易站。大坪林,位居新店溪與景美溪間,屬河階高台地形,遂以「大坪」冠之,且昔日茂林密鬱,故名。七張,則取其先民七人墾地,各持犁一張(一犁表五甲地)之意。

    為了輸運遊客,台鐵接收初期還曾加開台北直達新店的汽油車,早午晚各一趟,沿途僅停靠萬華、螢橋、公館、景美。由於這條支線自萬華分岔往東南行,恰與台北過來的縱貫線呈一銳角,為方便列車折返,台北往返新店的車,都用兩端皆有駕駛座的汽油車,這與此線平時由萬華起站,以蒸汽火車頭來拖運的情況不同。

    新店線是台鐵唯一曾經採用牌券閉塞的支線。鐵路「辦理閉塞」,是指閉塞路段只容一列攜帶路牌的班車行駛,以確保安全。路牌可說是開啟閉塞系統的鑰匙。日據時期車班少、行車單純,所以採牌券閉塞。台鐵接手後,因班次增加,於民國四十五年改為電氣路牌閉塞。此種閉塞方式,在列車誤點時,可適時變更會車起點,比牌券閉塞更具效率。

    四十七年,為了方便旅客,首次推出「劃一票價」,無論遠近,一律一元(公路局要四元),這個類似今天松山到板橋一律十八元的「區段票」,沒想到,四十年前新店線就率先實施了。

    然而,鐵路終究不敵公路,火車全程要四十分鐘,汽車只有一半時間,搶走不少客源。民國四十九年,公路局為拓寬公館至新店間公路,與台鐵協商鐵路遷移事宜;消息傳到煤業老闆耳中,心急如焚,陳情暫緩拆除,最後決定先建板橋至南勢角的中和支線,取代新店線,解決運煤需求後再拆。民國五十四年中和線通車,同年三月二十四日晚間十點四十五分,新店站開出最後一班普通車,二十五日下午三點三十五分又開出最後一班貨車後,新店鐵路結束了它四十五年的生命。沒有任何懷舊活動,這條鐵路晚景竟是這般淒涼。

  • 台北市地圖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13 17:31:14
    有 206 人按讚

    勘版人物:寧靜執政改變台北地貌的-黃大洲市長

    作者:周書靜

    年輕輩的人,也許對黃大洲這名字有些陌生,他是1990年最後一位官派直轄台北市長,李登輝是他的恩師。

    說起他的生平與事蹟,是滿滿的豐功偉業,相較於現在的政治人物作秀的風向,黃大洲的正直,內斂與謙卑,不用那些官威權勢的外衣,更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一進到黃大洲的辦公室,進入眼簾的是滿滿綠意盎然的理念,這是「中華知識產學合作交流」是他創立的產業。

    退休後他守在自己的園地裡,一手打造他的田園,他出了一本「空中菜園」讓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依然能親自栽種安心蔬果。

    園地花團錦簇,種滿各式有機蔬菜,小黃瓜、小白菜、番茄、檸檬...,連戰、吳伯雄、黃昆輝,不論藍綠,都吃過他親手種的蔬果。

    暴風雨中仍堅持初衷

    一個曾經在政治界風雲色變的環境,退休後全心的在自己信念中堅持,

    秘書長在旁邊感慨:
    「他不是適合當一個領導人,因為太善良了!」

    第一次聽到善良會得罪人,原來是黃大洲在任職一些地方領導的時候,能省則省,明明這個工程可以收錢、那個標地物可以賺錢,他卻推掉,擋了許多人的財路,還因此被拔除職務,

    黃大洲無奈也感傷,因為對企業有感情,他以為是有好的方向,但沒想到只是利益輸送。這一路的政商風波還因此被恐嚇威脅。

    當記者問他,如果要去你家拍攝可以嗎,「當然沒問題啦,只是我的老婆會嚇到。」

    但黃大洲繼續說:「自己做的正,可以抵擋那些仇敵!」

    在這社會,許多人喜歡吹捧自己,洋洋灑灑介紹自己做過什麼、認識誰,但在黃大洲身上,完全看不見這樣的傲氣。

    面對各種弊案,語調保守,不口出惡言,再訪問到他覺得哪一任市長做得不好,他表示不要去批評別人,那換個方式再問他,哪個市長好,他說不要比較。

    雖然他想做的市政,是沒有人去做的,因為政府看重的都不是他所想的理想,但他也尊重這樣的結果。

    在幕後溫暖的勇士

    黃大洲雖然退休生活但不難看出他的行程依然滿檔,在錄影途中身上的手機也響不停,我們身後還有要排隊探訪的賓客。

    他現在有些重聽,動作也顯得緩慢,但還在為了台北的是市容念在念茲。

    因為台北的市容實在不美觀,林立的雜亂招牌,鐵皮屋,反觀國外的建族,街道的和諧感是落差之大,而且老市長退休後的眼界更寬廣,以不單單只是台灣,而是放眼國際,他現在做最接地氣最幸福的產業,環境的友善。

    秘書長拿了一個只帶子過來我身邊:「你看看,這袋都是黃大洲種的蔬菜,他都會送給我們這些朋友,還有志工!」
    那些蔬菜看起來真是新鮮可口,還送給我們帶回家吃。

    秘書長又繼續笑說:「董事長超節省,吃飯就用這些菜燙一下配個粥,黃大洲能自己做的事不假手他人,但有時候忙,員工去幫他買飯他都會感恩。」

    秘書長帶我們去看辦公室的周圍都有錢放在透明的桶子裡面,她說黃大洲都提醒他們自己去拿,因為他會對那些幫忙的員工不好意思,他是一個很體恤別人的人。

    黃大洲說:「拆遷動工的人,抗爭的人,都不是完工剪綵的人,但沒關係,方向對了不怕難不怕遠。要有前瞻,整體,宏觀。」

    地上失去的高處找回來

    黃大洲不作秀,不利用媒體吹捧自己,他看到我們媒體記者來,推廣的都是沒有利益的分享,他的蔬菜園,他想把健康,環保,對環境生態的好,宣導給民眾。

    任台北市長四年多,他是末代官派市長,八十三年省長和北高市長選舉,揭開重要公職全面民選的序幕,也是明星政治的濫觴。

    他口才不好,古意木訥,不擅面對媒體,欠缺明星魅力,台北市這一仗打得辛苦,在陳水扁和趙少康兩大政治明星的夾擊下落選。

    但是黃大洲的政績,卻在他落選後,隨著時間沉澱,逐漸得到公允的評價。

    曾有人列舉他任內四大重點建設—捷運、大安森林公園,中華路重建和基隆河截彎取直,形容他是「徹底改變台北市地圖、地貌」的市長。掌聲雖然遲到,但終究還是聽到了。

    淡出政壇的黃大洲,現在重回他專長的農業領域,四處演講,推廣安全農業,到對岸傳播台灣農業經驗,環境的污染、食安的危機,是他一直掛念的事。

    「從地面上失去的綠地,我要從高處找回來」,黃大洲慈眉善目中藏著一股堅毅的強韌。

    什麼是政治人物,也許大家認為的敢說、會秀、口才好,鎂光燈的焦點才是政治明星,但我覺得真正值得尊崇的,是這些艱苦卓絕、有修養,默默在戰場上搏鬥,卻不搶風頭的勇士。

    END

    主要政績 :
    規劃施工台北市捷運
    臺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啟用
    大安森林公園完工
    中華商場拆除
    內湖區「垃圾焚化廠能源利用中心」啟用
    天文臺天文科學館動工
    基隆河整治工程金泰段河槽通水啟用
    台北市政大樓啟用

    著作:一座公園的誕生;大安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