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計畫 #東奧 奏效❓ 奪牌獎金灑幣加碼 ❗️
石明謹》沒有不奪牌的選手,就沒有頂尖運動員
.
台灣隊在 #東京奧運 創下史上最佳成績,在賽場上讓大家共同屏息、一起感動,楊勇緯、戴資穎、郭婞淳、麟洋配、李智凱......,諸多奪牌選手,也成為全民注目的運動明星。
.
東奧選手陸續回國,許多縣市政...
🥇黃金計畫 #東奧 奏效❓ 奪牌獎金灑幣加碼 ❗️
石明謹》沒有不奪牌的選手,就沒有頂尖運動員
.
台灣隊在 #東京奧運 創下史上最佳成績,在賽場上讓大家共同屏息、一起感動,楊勇緯、戴資穎、郭婞淳、麟洋配、李智凱......,諸多奪牌選手,也成為全民注目的運動明星。
.
東奧選手陸續回國,許多縣市政府、企業家紛紛加碼獎金鼓勵選手;也有人認為,好成績顯示體育署從 2018 年開始投入 3 年 12 億,重點栽培菁英選手的 #黃金計畫,終於開花結果。
.
這是否為台灣體育帶來新的希望?知名球評 #石明謹 來到節目中分析,指出運動產業的養成無法單憑菁英培訓,更應該看到獎牌之外的運動員,才能走得更遠。
.
.
.
石明謹:
.
我們必須知道:所有黃金計畫裡面的選手,都是從不黃金開始的。
.
沒有人從小學五年級,就知道 20 年後會拿到奧運金牌,運動員絕對不是這樣子。所以我們應該看見的是整體運動的「#金字塔」──金字塔沒有底部,即便有頂尖選手,也是會垮掉的。
.
金字塔最上面,當然是頂尖、可以拿奧運獎牌的運動員。接下來有一群可能有奧運資格,或是在邊緣的競技運動員。下面還有很廣大的國內運動員。再來則是全民的運動人口,大家都可以去參與。這樣才是金字塔。
.
如果你只關注前面最頂尖的,雖然這些人奪牌了,我們會很高興,可是黃金計畫只有 38 個人,那麼那些沒有奪牌的選手,或是經過長久努力,在取得奧運資格邊緣的選手,誰來支援他們之前的訓練?沒有支援的時候,這些人是怎麼站上這個選手的位置?
.
你去想想就知道──就算是戴資穎,她也沒有從小就什麼黃金計畫,她也必須靠自己和其他資源。所以對每一個階層的幫助,都應該做得足夠,而不是只聚焦在頂尖運動員身上。
.
四年前里約奧運結束時,我就呼籲過:台灣人不應只把目光投向奪牌選手,因為沒有這些不奪牌的選手,奪牌選手是不會出現的。沒有教練、沒有防護員,甚至沒有對手,你怎麼可能成為頂尖運動員?
.
我最怕的是台灣將奪牌視為唯一目標,然後還進行「軍備競賽」:我每個縣市加發獎金三百萬、五百萬,另外一個縣市要不要發六百萬、七百萬?給予選手鼓勵本身並沒有錯,但是,當你把很多資源放在這些已經得獎的人身上,一直疊加他的獎金,這種資源運用方式就如同放煙火,只是曇花一現。
.
如果我們陷入獎牌的迷思,無法打破只資助頂尖運動員的想法,一時的成績其實都只是假象。#戴資穎 今年 27 歲,假設她真的打完巴黎奧運,31 歲退休好了──那麼現在台灣 20 到 24 歲的選手,有沒有人可以接戴資穎的班?其他運動也是一樣。
.
過去台灣有很好的運動,像是撞球、保齡球。我記得我唸中學的時候,有一陣子你在台北市隨便開車撞到一棟建築物,就是保齡球館。可是現在呢?台灣也曾經出一整批的撞球好手,甚至新加坡、中國都來挖腳。可是現在呢?都不見了。
.
如果在每一個運動都用這種曇花一現的方式,長遠來講是有害的。我們必須去考慮,在金字塔的每一個階層當中,怎樣去推動它的產業,怎樣讓資源分配均衡茁壯──頂尖的黃金計畫很好,那接下來你第二層的「白銀」計畫呢?第三層的「青銅」計畫呢?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的「木頭」計畫呢?
.
這些決定了體育是不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為什麼先進國家不用推黃金計畫?因為它的運動金字塔已經很完整了,擁有頂尖的職業選手,以及廣大的基層,就像美國小孩幾乎都會兩、三項運動。英國奧運選手並沒有奪牌獎金,因為他已經是職業選手,追求奧運是自我挑戰與榮耀,有或沒有獎金並不是重點。
.
所以除了黃金計畫,接下來的層面以及周邊:防護員、教練甚至是對手,這些人如果沒有人照顧,頂尖的運動員,不會永遠站在頂尖的。
#影音連結在首頁
台北市全民運獎金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金計畫 #東奧 奏效❓ 奪牌獎金灑幣加碼 ❗️
石明謹》沒有不奪牌的選手,就沒有頂尖運動員
.
台灣隊在 #東京奧運 創下史上最佳成績,在賽場上讓大家共同屏息、一起感動,楊勇緯、戴資穎、郭婞淳、麟洋配、李智凱......,諸多奪牌選手,也成為全民注目的運動明星。
.
東奧選手陸續回國,許多縣市政府、企業家紛紛加碼獎金鼓勵選手;也有人認為,好成績顯示體育署從 2018 年開始投入 3 年 12 億,重點栽培菁英選手的 #黃金計畫,終於開花結果。
.
這是否為台灣體育帶來新的希望?知名球評 #石明謹 來到節目中分析,指出運動產業的養成無法單憑菁英培訓,更應該看到獎牌之外的運動員,才能走得更遠。
.
.
.
石明謹:
.
我們必須知道:所有黃金計畫裡面的選手,都是從不黃金開始的。
.
沒有人從小學五年級,就知道 20 年後會拿到奧運金牌,運動員絕對不是這樣子。所以我們應該看見的是整體運動的「#金字塔」──金字塔沒有底部,即便有頂尖選手,也是會垮掉的。
.
金字塔最上面,當然是頂尖、可以拿奧運獎牌的運動員。接下來有一群可能有奧運資格,或是在邊緣的競技運動員。下面還有很廣大的國內運動員。再來則是全民的運動人口,大家都可以去參與。這樣才是金字塔。
.
如果你只關注前面最頂尖的,雖然這些人奪牌了,我們會很高興,可是黃金計畫只有 38 個人,那麼那些沒有奪牌的選手,或是經過長久努力,在取得奧運資格邊緣的選手,誰來支援他們之前的訓練?沒有支援的時候,這些人是怎麼站上這個選手的位置?
.
你去想想就知道──就算是戴資穎,她也沒有從小就什麼黃金計畫,她也必須靠自己和其他資源。所以對每一個階層的幫助,都應該做得足夠,而不是只聚焦在頂尖運動員身上。
.
四年前里約奧運結束時,我就呼籲過:台灣人不應只把目光投向奪牌選手,因為沒有這些不奪牌的選手,奪牌選手是不會出現的。沒有教練、沒有防護員,甚至沒有對手,你怎麼可能成為頂尖運動員?
.
我最怕的是台灣將奪牌視為唯一目標,然後還進行「軍備競賽」:我每個縣市加發獎金三百萬、五百萬,另外一個縣市要不要發六百萬、七百萬?給予選手鼓勵本身並沒有錯,但是,當你把很多資源放在這些已經得獎的人身上,一直疊加他的獎金,這種資源運用方式就如同放煙火,只是曇花一現。
.
如果我們陷入獎牌的迷思,無法打破只資助頂尖運動員的想法,一時的成績其實都只是假象。#戴資穎 今年 27 歲,假設她真的打完巴黎奧運,31 歲退休好了──那麼現在台灣 20 到 24 歲的選手,有沒有人可以接戴資穎的班?其他運動也是一樣。
.
過去台灣有很好的運動,像是撞球、保齡球。我記得我唸中學的時候,有一陣子你在台北市隨便開車撞到一棟建築物,就是保齡球館。可是現在呢?台灣也曾經出一整批的撞球好手,甚至新加坡、中國都來挖腳。可是現在呢?都不見了。
.
如果在每一個運動都用這種曇花一現的方式,長遠來講是有害的。我們必須去考慮,在金字塔的每一個階層當中,怎樣去推動它的產業,怎樣讓資源分配均衡茁壯──頂尖的黃金計畫很好,那接下來你第二層的「白銀」計畫呢?第三層的「青銅」計畫呢?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的「木頭」計畫呢?
.
這些決定了體育是不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為什麼先進國家不用推黃金計畫?因為它的運動金字塔已經很完整了,擁有頂尖的職業選手,以及廣大的基層,就像美國小孩幾乎都會兩、三項運動。英國奧運選手並沒有奪牌獎金,因為他已經是職業選手,追求奧運是自我挑戰與榮耀,有或沒有獎金並不是重點。
.
所以除了黃金計畫,接下來的層面以及周邊:防護員、教練甚至是對手,這些人如果沒有人照顧,頂尖的運動員,不會永遠站在頂尖的。
台北市全民運獎金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聞標題很奇怪,原文沒有拒打兩個字,反倒是剛剛更新動態說被片面停發疫苗...
[新聞] 醫轟:陳時中打算賴帳!1決策致診所「現金收入歸零」即起拒打疫苗 https://disp.cc/b/163-dRzk |【臉書原文】『風尖浪頭之下,要跟預約本診所施打新冠疫苗的朋友們說聲抱歉了
本診所從第一針開始就有收掛號費。底氣何在?就是因為我們有正式的合約書,有金額,有官印,心安理得,沒有所謂兩邊拿錢這檔事。如果一邊收錢一邊拿補貼,或是報健保早就大爆炸了好嗎!
這份合約書,大致看來,其實就是每年的公費流感疫苗合約書修改一下吧,每年的流感疫苗就是這樣子收費,一針補助一百元,然後各院所收取掛號費用。我們本是這樣想,疾管署、衛生局、衛生所哪一個不是這樣子想的呢?畢竟我們診所開多久,公費流感疫苗合約就簽了多久。行之有年,大家行禮如儀。
哪知KP嘴賤說北市民免付掛號費,藍委跟進吵兩天,6/7蔡英文及指揮中心就宣布全國免(不能收)掛號費。但是錢呢?疾管署從來沒有這種想法,陳時中說的40億是原本一針一百的預算啊!哪有那麼多預算去補掛號費呢?今天7/21結果揭曉,陳時中打算賴帳(就算有立法院的決議文),只有原本的接種疫苗處置費,其他沒有了。除非打的量很多,才有獎勵。
打這個新冠肺炎疫苗的流程其實比一般疫苗來的複雜,成本也是高上一些。流感疫苗大家都很熟悉,一劑一個針筒,檢查一下就可以打,打完就可以回家。新冠疫苗都是緊急授權的新疫苗,顧慮較多,所以接種前要填一堆資料,下診前也要逐筆核對再上傳。這些疫苗是10人或14人份一瓶的,要一支一支慢慢抽,還要換新的針頭,因為抽藥之後,原本的針頭會鈍化。此外,若是用1CC的針筒抽取,是可以多抽一點殘劑的,讓更多民眾先打到疫苗,而這些都是本診所的存貨,政府超前部署的只有3cc,是抽不到殘劑的。更別說暴增的醫療廢棄物(針頭針筒)還要加錢清運。
打完這新冠疫苗需要留院觀察至少15分鐘,狹小的候診間能停留的人數本來就不能太多,有時還會讓原本有就醫需求的小朋友望而卻步。某些縣市甚至要求打疫苗的時候不能接受一般的病患,這些也是為國為民的成本。
依照合約,我收取合理的掛號費用(與過往相同),我們主動聯繫施打對象(市話打手機,貴),認真抽取殘劑,有人爽約要在時限內找人遞補以免浪費。成本較高就算了,疫情趕快結束才是你我衷心期盼的事。但是,只因要與政治對手抗衡,卻被免費了!當初江子翠疫情爆發時,我沒有一日休診,但是我們的專業服務卻被當成請客的東西,沒有絲毫尊重,還要幫政府買單。
我一向覺得診所不是快打站,診所應該以質取勝不應衝量。離家不遠,時間方便,不會群聚,甚至假日都有服務。我詳細問診,還會耐心回應問題與衛教,只用最好的針具施打,隔日還會詢問是否有副作用。雖然這些都是我覺得我應該我想做的,但是我希望有人看得到。今日政府可以隨口說說就讓人收入歸零,增加的成本卻要同島一命、共體時艱。明天會降臨到誰身上,真的讓人不寒而慄。
#以下是髒話,#ptt的小朋友要認真看。
幫陳時中打疫苗若不能收掛號費,代表這陣子的現金收入是「零」。所有的成本每天都在燃燒,但是增加的人力加班費、電話費更甚以往。指揮中心要求的衝量獎金,如果遇到疫苗不足,遇到颱風延誤,就是鏡花水月,看得到拿不到。至於一針一百的接種費何時會拿到呢?據說是三個月後,甚至明年才會結算。你們有多少現金可以繼續付薪水、房租、耗材,健保的業務因為滿滿的疫苗需求而被排擠,然後需要撐一季以上。這不是佛心,這是深淵。』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6542081565817911&id=275488155810648
#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台北市全民運獎金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11例本土個案、26例死亡;政院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大學指考20年來首度延期到7月底;苗栗電子廠群聚達265名,勞動部今頒布「移工指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公布新增211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及3例境外移入,另今天新增26例死亡。陳時中指出因校正數已解決,今天起不再公布校正回歸數量。
由於全國疫情並未趨緩,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召開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後,即宣布再延長全國的三級警戒管制兩週至6月28日,全國各級學校也配合停止到校上課至暑假;另外影響全國4萬名考生的指考,也首度延期到7月28日至7月30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下午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再度強調三級相關防疫作為、嚴守社區防線,包括外出全程佩戴口罩,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之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及社交聚會,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餐飲一律外帶等。
另外苗栗電子廠群聚案擴大延燒,其中三間電子廠至今已累計265名外籍移工跟本土員工確診,晚間再傳第四間電子廠出現6名移工確診。勞動部今天頒布新增的「移工指引」,包含只要廠區有1名員工確診,就要匡列職場密切接觸者並實施居家隔離,若有不同廠區,實施分艙分流,各廠區的人員不得相互移動。
■新增211例本土個案、26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11例本土病例,為106例男性、10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21日至6月6日。個案分布地區以新北市8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60例,苗栗縣45例,彰化縣8例,新竹市、桃園市、澎湖縣及基隆市各3例,宜蘭縣、嘉義縣、屏東縣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69例中,64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有萬華區活動史,4例關聯不明。
另外今日新增26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20位、女性6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至6月2日,確診日介於5月12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5月31日至6月6日。新增26例死亡個案中,有9例的症狀仍為「調查中」。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這部分是因為病例還沒有調到,或是疫調人員打電話詢問家屬卻沒有接聽或沒有進一步說明,才會列為調查中。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28,學校停止到校至7/2、指考20年來首度延期
早上行政院召開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後,宣布三期警戒再延兩週至6月28日,學校也停止上課到7月2日,影響全國考生的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更是20年來首度延期。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全國各級學校已經有430位學生確診,為了避免群聚風險,全國各級學校、公私立學園、兒童課照中心及補習班停止到校上課、前往的日期,同步延長至7月2日,等同直接停止到校至暑假。至於沒有暑假的私立、非營利幼兒園部分,屆時將會視疫情再決定是否再延長。
潘文忠說,除了全國學校延長停止到校外,大學指考也從原本的7月3日至5日,延期至7月28日至7月30日,因4萬多名學生要考指考,將會以最高防疫規格進行,包括每間試場人數調降至20人、確保考生間距達1.5公尺以上、試務人員優先施打疫苗,另原訂今年7月底舉行的111年學測試辦考試則取消,大考中心將另外提供紙本練習卷。至於7月底若疫情未趨緩,是否會再度延期?潘文忠說:「希望疫情能平緩,以這樣(防疫)規模希望能順利完成考試。」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接受《報導者》訪問時指出,大學指考從2002年舉辦以來,今年延期是開辦以來第一次;由於7月底正值颱風季,目前規劃若考試遇到颱風須需延期,會在一週內舉辦補考。
■蔡英文籲端午減少移動,台南鼓勵市民通報返鄉者篩檢、指揮中心不反對
端午節連假將至,總統蔡英文今日下午發表全國談話指出,到昨天為止,包括高鐵、台鐵和國道客運,端午連假期間共賣出10萬張票,經過各種宣導後,仍有8.5萬張票。她表示,今年對國人最重要的請託就是留在原地不要移動,「端午節明年還有,若因為跨區移動造成大爆發,家鄉、家人會陷入險境。」
針對端午返鄉潮,台南市市長黃偉哲昨天公布「端午守護台南行動」,返鄉者退票可到區公所申請200元獎金,以及鼓勵市民通報返鄉者前往篩檢,若PCR確診可領獎金10,000元。
此政策遭到外界質疑,台南在地公民團體「台南新芽」發文指,此政策與先前被衛福部撤銷的離島全面篩檢令頗為相似,但因進入台南市範圍的交通管道多元,無法達到強制效果,且台南快篩量能是否足以負擔,都沒有評估;貿然執行不但無法達到家戶聯防效果,反而會變相鼓勵疑似確診者為了獎金集中前往台南,也造成鄰里之間彼此猜忌,呼籲台南市府收回政策。
面對質疑,黃偉哲回應,篩檢是鼓勵性質,就算被通報的返鄉者拒絕快篩,不會強迫也不會處罰。陳時中今日則表示,地方政府篩檢措施若屬於強制性,一定要經指揮中心同意,但若是獎勵鼓勵方式,可根據財政需要去辦理。
■第四間電子廠傳出移工確診,勞動部補貼移工入住防疫旅館隔離
苗栗電子大廠頻傳確診,今晚再傳出第四間電子廠確診,半導體設備廠京鼎今天公告竹南廠有6名外籍員工確診,經初步調查其中1名移工6月5日發燒去醫院快篩陽性,同時採撿PCR後確診,另5位移工則於6月6日在新竹市竹科園區快篩站快篩出陽性後確診,預計將轉往集中檢疫所。據今日苗栗縣政府統計,京元電子群聚案已累計238例確診(外籍移工200 例、本國38例),智邦電子有12例確診(外籍移工10例、本國2例) ,超豐電子則15例確診(外籍移工14 例、本國1例),總數高達265名外籍移工跟本土員工確診。
勞動部次長王安邦表示,目前已經頒布「移工指引」,新增部分包含只要廠區有1名員工確診,就要匡列職場密切接觸者並實施居家隔離,若有不同廠區,實施分艙分流,各廠區的人員不得相互移動;勞動部正在針對50人以上的移工宿舍進行實地訪查,預計週三(9日)完成訪查,總數有1,168家。另外也會加強關懷移工,包括建立關懷中心機制、調派通譯人員進行疫調,以及母語電話關懷確診移工。
王安邦指出,針對移工有需要隔離或降載宿舍容量,而需要移到防疫旅館,勞動部會提供部分補貼。移工1人隔離補助1,000元,若是宿舍的人數降載,例如8人減為4人,則會以房間數來做補助,至於補助金額仍在研擬中。
■苗栗縣禁止全縣移工外出,時力立委:發布權責應屬中央非地方
為因應移工群聚擴大,苗栗縣縣長徐耀昌今日下午在苗栗縣防疫記者會上表示,全縣移工即日起,除了上下班外禁止外出,上下班並由事業單位或仲介單位接送,不能單獨通勤,以免無法掌控行蹤。移工的生活用品採統一採買管理,並要求警方加強社區巡查。
苗栗縣全縣有約2.2萬移工將受到影響,此政策屬於強制性並非鼓勵性質,是否為適合的防疫政策?時代力量立委、律師邱顯智接受《報導者》訪問表示,限制人民移動自由的防疫政策,應屬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下稱紓困條例)》第7條的法律授權,但其賦予得發布法令授權的對象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而不是地方縣市政府。他質疑,日前中央已經到苗栗成立前進指揮所,如果真的需要發布移工禁止外出命令,也應該由前進指揮所來發布才對。
邱顯智也質疑,本國籍勞工也有確診,卻只限制外籍移工外出,顯然有公平性跟防疫成效的問題。他認為,就算有紓困條例第7條的授權,仍需要說明必要限制措施跟想要達成的防疫目標彼此之間有沒有關聯性。
■疫苗施打全列入公費,北市規劃3處大型接種站
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指出,接下來到貨的疫苗都不會開放自費施打,全部納入公費體系,施打順序將在明天定案。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今天下午記者會表示,目前的疫苗都還是優先提供醫療人員施打,未來要擴大到讓民眾施打時,已規劃花博爭艷館、和平籃球館,以及台北體育館等3處大型接種站場地。柯文哲說,這些地點都是北市適合大量民眾接種的場所,目前先準備再看中央給疫苗的速度,做適當部署,「不然東西擺好了,沒有疫苗也是浪費。」
柯文哲表示,目前北市的施打數量,在醫院院所、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都可以負荷,未來若是開放全民接種,接種數量超出這些醫院場所負荷時,才會動用到大型場館,疫苗進來的速度將會決定規劃布置打疫苗的場地,他也希望中央能提供清楚的數字。
(文/林雨佑、嚴文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攝影/余志偉、楊子磊、許𦱀倩)
#延伸閱讀
【「你們、我們」思維的代價:新加坡疫情,為何因移工宿舍感染失控?】https://bit.ly/3iiIFCc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s://bit.ly/3w3jff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苗栗 #群聚感染 #三級警戒 #指考 #疫苗 #端午連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