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市低收入戶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市低收入戶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低收入戶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低收入戶數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編快報!雨揚愛心待用米❤️傳播愛到各鄰里】善心續力~撐舟抗疫!農曆七月吉祥月~小編要跟大家分享雨揚慈善基金會的善行!!給大家滿滿正能量✨請分享文章把愛傳出去~ 「雨揚慈善基金會」創辦人雨揚老師及總經理,執行長~ 因體恤弱勢朋友在尋找待用餐(指善心人士提前支付了一份餐點的價錢,讓有需要者可以前往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2的網紅鄭麗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2.0607 鄭麗君質詢李鴻源: 1. 即便奢侈稅有墊高房價之虞,但民眾為了居住成家需要,需要買房或租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為何公告辦法時程一再跳票? →5月初營建署長葉世文出面滅火,表示5月底公告不是問題,沒想到承諾又跳票,記者再次去電營建署詢問確切時間表,署長竟然表示自己正...

台北市低收入戶數 在 曾俊傑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16:14:53

社政部門質詢 高雄市原本就就業不易,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行業都停業,更加衝擊高雄市就業市場,市議員曾俊傑今天(4日)質詢要求市府要提出因應對策,不能只有長期目標,也要有解決短期困境的計畫。 曾俊傑議員表示,高雄市長陳其邁提出高雄4大優先,分別是「產業轉型、增加就業、重大交通建設及解決空污」...

  • 台北市低收入戶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0:00:12
    有 1,184 人按讚

    【小編快報!雨揚愛心待用米❤️傳播愛到各鄰里】善心續力~撐舟抗疫!農曆七月吉祥月~小編要跟大家分享雨揚慈善基金會的善行!!給大家滿滿正能量✨請分享文章把愛傳出去~
    「雨揚慈善基金會」創辦人雨揚老師及總經理,執行長~
    因體恤弱勢朋友在尋找待用餐(指善心人士提前支付了一份餐點的價錢,讓有需要者可以前往享用)上的不便與辛勞,
    因此特別將待用餐升級為待用米,
    並聯合廠商力量以及雨揚團隊,
    一同驅車前往贈送~
    把熱騰騰的愛心米,
    親送到所需的朋友手中!!
    讓這群朋友得以三餐安飽,
    生活安穩~更安心抗疫💪

    從上周開始~
    陸陸續續捐贈1072公斤「愛心待用米」,
    至雙北市低收入戶數較多的十七處里長,
    昨天終於完成了所有的捐贈👏👏👏
    雖然過程辛勞還逢暴雨,
    但同仁們都很開心能參與做善事~

    雨揚老師也表示:「在嚴峻的疫情期間,
    希望能以我的微薄之力,
    將這些愛心待用米送到需要的朋友手中,
    但願他們不再為三餐苦惱,
    並能感受到『安飽、安穩、安心』。」
    希望能幫助道生活艱困的朋友,
    不再受到飢餓之苦。
    在疫情狀況下大家能互助~
    撐舟一起渡過這段時光!!
    請大家多多分享文章,
    一起把愛傳出去💕
    ~小編分享

    🔸新頭殼報導
    https://newtalk.tw/news/view/amp/2021-08-17/621894
    🔸三立新聞網
    https://star.setn.com/news/983676
    🔸Hinet
    https://times.hinet.net/news/23460760
    🔸MSN娛樂
    https://bit.ly/3z3helC
    🔸Yahoo
    https://bit.ly/3iTMZYs

    👉台北市雨揚慈善基金會
    🍀 http://www.rswf.org.tw/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60號12樓之1
    🔸電話:(02)2711-4888
    🔸傳真:(02)2740-5989
    🙏雨揚慈善基金會youtube影片:
    https://goo.gl/EpFdm9
    🙏線上捐款連結:
    https://pse.is/wcx6s

  • 台北市低收入戶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0 22:11:41
    有 572 人按讚

    今天工務部門質詢,我在大巨蛋施工日誌質詢上面花比較長時間,沒能好好把經濟弱勢的居住正義說清楚,在這裡大家談談。
    ⠀⠀
    【#租金補貼與經濟弱勢的距離】
    ⠀⠀
    租金補貼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協助經濟弱勢減輕居住的壓力,而其中已經被台北市政府認定為符合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資格的人,應該就是我們首要幫助的對象。但是從數據上來看,不同行政區的中低收入戶和低收入戶獲得租金補貼的比例有相當大的落差,12區裡頭有8區的比例根本還不到50%。
    ⠀⠀
    為什麼經濟弱勢的家戶,沒有獲得租金補貼呢?
    ⠀⠀
    從社會局的訪查中,先排除掉資格不符及租屋處不合法的狀況,中低收入戶及低收入戶沒有獲得租金補貼的主要三大原因是:
    1. 房東不願意報稅 32%
    2. 民眾認為申請流程繁複 17%
    3. 不知道有租金補貼 12%
    ⠀⠀
    其中流程繁複、不知道租金補貼,這兩點完完全全就是政府單位應該負起的責任。都發局必須簡化行政程序、加強宣傳,也可以藉由社會局的定期訪視,提供租金補貼的相關資訊給經濟弱勢家戶。
    ⠀⠀
    而沒有獲得租金補貼的最大宗的原因:#房東不願意報稅。
    這不是只有經濟弱勢戶有感,更是廣大租屋族的痛。也因如此,租屋市場價格亂象叢生。
    ⠀⠀
    我向地政局調資料後發現,截至去年底為止,台北市租金實價登錄有掌握的戶數總共有9,878筆資料,對照市府主計處統計北市租賃戶數有109,672戶,也就是實價登錄的比例不到10%,有超過九成的租屋市場處於不透明之中。
    ⠀⠀
    此外,在實價登錄的9,878筆資料中,全部都是仲介業者依照「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24-1條在租屋成交後將契約送交地方主管機關登錄。然而,房東自主實價登錄申報的資料數是0。
    ⠀⠀
    台北市租屋市場可以說完全是黑市。
    ⠀⠀
    回到本市的經濟弱勢族群,這些人在資訊取得成本相對高、管道較少的狀況下,再加上怕房東因為要報稅而漲房租,因此放棄申請租金補貼的權利。好的政策,要有好的宣導、便民的程序,加上政府的魄力。
    ⠀⠀
    也透過這篇,幫忙宣傳租金補貼政策,提醒符合資格的朋友,可以到租金補貼網站查詢申請程序,一般戶也有租金補貼,相關的收入條件也可以在該網站查詢,我把連結放在留言。
    ⠀⠀
    我不是市府員工,我喊得再大聲也只有網路上的朋友們看到租金補貼資訊。擁有行政資源的主管機關都發局、社會局都應該要積極動起來,研議策進作為,讓租金補貼與經濟弱勢沒有距離。

    #政策文聽說比較少人看
    #看完按個讚有機會的話留個言我會很感動
    #認同的話再麻煩分享一下🥺

  • 台北市低收入戶數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5 20:24:02
    有 744 人按讚

    【不希望社宅都住窮人? 柯市長不是失言而是政策錯誤】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台北市政府推出月租費高達4萬500元的明倫社會住宅,引發質疑,台北市長柯文哲受訪時表示「#不希望社宅都住窮人」,針對明倫社宅租金顯著較貴,則說「#不希望社宅變抽樂透」都一再引起爭議,並被拿來跟過去「社宅不能超過3萬」、「社宅租金2萬多有夠貴」等言論對比。對此,柯文哲當然認為自己被「黑柯產業鍊」斷章取義,表示要達成「混居、共榮、穩定房價」。


    社宅的目標是「混居」沒錯,但柯文哲的了解是為「一個社區裡面一定要確保有收入高的人進來住,避免都是窮人」這樣正確嗎?


    #先進國家如何達到混居?

    我們要先了解,「混居」的目標,來自對失敗經驗的學習。二戰後許多歐美國家大量興建社會住宅,但採取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形式,興建整片的低建蔽率整齊劃一公寓,如美國的Pruitt-Igoe、荷蘭的Bijlmermeer等地,但住宅缺乏多樣性,無法吸引人們前來此地居住,受薪階級外流,空屋被犯罪集團佔領,反而深化各階層在社會和都市空間的隔離。


    因此,後來各國都作出調整,以荷蘭來說,社會住宅平均分配在城市各區,與公共設施結合,也追求良好品質與設計,成為城市中吸引人的一環。這是「都市設計」上的混居,讓社會住宅散佈而非集中,城市精華區也會有社會住宅。


    而在「建築設計上」,荷蘭則採「租賃與擁有混居」的「多樣性住宅」方案,如阿姆斯特丹新開發區規定開發者必須落實40%社會住宅、40%市場出租,20%市場出售之比率,社宅的補助由公部門給予。


    紐約則透過有條件容積獎勵,是誘導建商把「社宅」加入到「豪宅」裡面換取容積,使得高級地段也會出現社會住宅。近年更修改為「強制包容性區域劃分」強迫豪宅開發商也要釋出社宅且不得歧視。


    韓國則結合都市更新,明訂再開發(都市更新)事業政府核發的容積獎勵中,必須提供17%容積興建社會住宅,首爾市更提高至20%,並優先安置再開發前的弱勢住民。另外,則是鼓勵小基地更新,在成熟市區內加入單棟戶數少的社會住宅。


    以上這些案例,都是讓弱勢有可能入住良好地段與社區,而不是把社宅抬價,確保「中產階級」也入住社宅來達到混居。


    #柯文哲的政策理解哪裡有問題?

    1. #搞錯混居意義
    台灣近年的社宅政策,比起國宅或合宜宅時代,更趨向分散式、多區域的開發,也著重周邊交通服務可及性,已做到「混居」的第一步。而在入住資格方面,則是規定至少30%經濟與社會弱勢戶,剩餘至多70%仍可出租給所得未超過中位數的一般民眾。意思是,台北的社宅就算只規劃較小坪數,每戶收入不到158萬的準中產階級也可以申請社宅,不會有「都是窮人」的問題。


    我們從台北其他三房社宅也有只要2萬多元的,以及柯文哲「不希望抽樂透」的說法,就知道北市府試圖「以價制量」,就是要讓出得起每個月4萬的家庭入住,而不是讓一群每個月只出得起2萬多的家庭抽籤,以便確保入住者是中產階級,強行達到市長理想中的「混居」。 混居的意義本來應該是「避免被貼弱勢住宅標籤」,包含良好的社區品質、較寬的申請範圍(0-158萬)等等,使社會住宅與一般住宅沒有區別,在人們心中沒有偏見與排擠,但柯文哲把混居狹隘的理解為「收入較高的人一定要有某個比率」,「本來就有可能有中產來租」還不夠,還要透過漲價確保這點,這是其政策第一個詭異之處。


    2. #公共資源排擠相對低收入者
    另外,歐美日韓都是透過「誘因」讓新開發區域或一般建案也加入社宅供應,讓「經濟窮人」也能入住良好地段,而不是刻意拉高社宅門檻,用4萬多的租金來過濾租戶。如果柯市長很堅持確保社區一定要有高收入者,那應該透過政策「恩威並施」讓北市建商提供一定戶數社宅(例如南鐵安置宅就是台南豪宅建商所蓋,安置戶和一般戶外觀一樣),而不是調高既有社宅租金排擠弱勢,這是第二個詭異之處。


    3.#重新貼標籤
    最後,社宅的意義,在於提供弱勢者居住權益,並結合公共設施服務,去除標籤化,讓他們在社會上有公平立足點,能享受城市發展的外溢效應。有一天,居住在這裡的弱勢居民,或許因為更好的環境、市區的資源,而更能有翻身的機會。雖然是「經濟窮」,但「發展潛力無窮」,這才是城市蓋社宅的意義。市長帶頭把住社宅的住民再貼上窮人標籤,甚至貼到收入不低但剛好抽中的青年頭上,這就完全失格了,這是柯市府第三個詭異之處。


    過去北市府在林洲民局長許多人才負責下,致力提升社宅品質,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當這些優秀人才紛紛離開,市長又對政策理解錯誤,那就可惜了原本利益良善的本意了。


    當然,回到高雄,我們也希望主事者能重視社宅「#人窮但潛力無窮」之意義,興建更多社宅,透過軌道運輸、長照公托、創業基地等公共資源的結合,讓入住社宅的弱勢、青年族群更能過好日!

  • 台北市低收入戶數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2-06-07 16:27:47

    2012.0607 鄭麗君質詢李鴻源:

    1. 即便奢侈稅有墊高房價之虞,但民眾為了居住成家需要,需要買房或租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為何公告辦法時程一再跳票?

    →5月初營建署長葉世文出面滅火,表示5月底公告不是問題,沒想到承諾又跳票,記者再次去電營建署詢問確切時間表,署長竟然表示自己正在午休。

    2. 弱勢青年雖買不起房子,可申請租屋補貼,但申請過程困難重重,從98年中核定戶佔計畫戶數比例數據,購置住宅貸款利息補貼168%,租金補貼卻只有40%,部長知道原因為何嗎?即便房東願意提供證明,大多也會要求租屋族負擔多出來的稅金,這樣對租屋族真的有幫助嗎?兩年後,租屋族能繼續「安心持家」嗎?

    ※98年度辦理情形

    3. 我知道營建署還有另一個「整合住宅補貼資源實施方案」,但是100年度「青年安新成家方案」經費預算有24億7000萬,而「整合住宅補貼資源實施方案」卻只有13億,請問部長,難道剛成家的青年家庭戶數,有比其他種類的家庭戶數多嗎?為何經費分配會如此失衡?(花在青年家庭的經費遠遠高於他兒少婦老殘家庭)

    4. 更何況兩個方案竟然都將40歲以下在外打拼的單身青年排除在外,請問部長,這是不是有單身歧視?

    ※據崔媽媽統計,有高達9成的房東不願意租房子給這些社會弱勢。

    ※未來是否還會繼續蓋合宜住宅? →3月29日委員在內政質詢,李鴻源部長表示政府蓋房子來賣,是不正確的做法。

    ※中央除了制定法規和初五塊地外,在社會住宅的腳色為何?

    →目前規劃的住宅子法,缺少最源頭的「興辦誘因」。

    5. 除了這些可以自己在住屋市場購屋、租屋的民眾可能有經濟壓力困難,需要政府協助外,部長,你知道社會上還有一群弱勢,是根本就無法自行在住屋市場租到房子的,你知道有幾成的房東不願意租房子給老人、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單親家庭等社會弱勢家庭嗎?

    →據崔媽媽統計,有高達9成的房東不願意租房子給這些社會弱勢。

    6. 在法人成立之前,現在的五處社會住宅,主責單位是誰?是誰負責規劃、管理?管理規劃丟給地方,中央只負責出地?

    地方只想如何做出成果,方案內容可以妥協,像台北市郝市長主推青年公營住宅,有風聲說弱勢保障可能只有5%(35戶)(10%:70戶),甚至有可能沒有,完全違反住宅法第三條「應提供至少百分之十以上比例出租予具特殊情形或身分者」,身為中央主關機關該不該處面進行糾正嗎?

    從五都選舉到現在,已經快兩年了,除了這五處連動工都還沒動工的社會住宅基地外,根本就看不到你們有在規畫其他的社會住宅,大家心知肚明,這五處是首批社會住宅,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批社會住宅,你們根本沒有心要推動社會住宅,連弱勢保障比例都可以用「住宅法修正通過在五處規劃之前,所以不在規範內」,這種理由來規避保障弱勢10%。

    所以李部長就是用這種推拖拉的態度在實踐馬英九總的「居住正義」!根本是內政部掛羊頭賣狗肉,社會住宅不正義,何來居住尊嚴?

    →台北市:主力推青年公營住宅,弱勢僅保障5% (或沒有)

    →新北市:以青年為主,透過BOT招標,妥協業者利潤需求,失去社會住宅精神。

    7. 光是弱勢保障比例,地方都可以這樣規避妥協,難道中央推出一個新的政策都不用負全盤規劃之責任?像是制定如社會住宅的運作經費財源、興辦誘因、土地租金租期、融資等相關辦法?在年底住宅法施行前,內政部會部會來研議相關子法?

    →目前都沒有看到,若有在研議,請本周內將研議進度送至本辦公室。

    奢侈稅讓受薪階級,買房好奢侈!青年安心成家一跳再跳,青年好傷心!內政部掛羊頭賣狗肉,社會住宅不正義,何來居住尊嚴?

    內政部缺乏擔當,政策失去保障弱勢居住權益的政策宗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