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大天后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大天后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大天后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大天后宮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騎過臺博館前面的的銅牛嗎?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 台灣博物館前方的館前路 1969 vs 2015 上圖由 Clarence Spohn 拍攝於1969年,當時他站在台灣博物館北側入口階梯上,往北望向館前路另一端的台北車站。 下圖由張哲生於2015年12月22日在同地拍攝。對照之下,可以...

 同時也有2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沈詠璇skybgir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ingpong#hyuna#kpop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kybgirl/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沈詠璇%20神勇璇 🖤TikTok: https://www.t...

台北大天后宮 在 鯤腹腳史蹟-張鎧臣de台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8:21:22

2021/08/08 (因為遲遲等不到高解析度的合照😂,所以就直接發布了吧,好像也不會說太模糊🤷🏻‍♂️,也過了一個月了w) 與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Munic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合作夏季學程的、立基於台北及柏林的新興建築工作室,計畫讓其學生針對台灣與之...

台北大天后宮 在 遇fun胃♥抽獎中♥台北美食•台中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1:34:31

🐷西門町人氣平價美食 [#台北 #西門麵店] 美味 😋😋😋😋 價錢 💰💰💰 Cp 🌟🌟🌟🌟 - 今天是復古小吃系列 超過一甲子的老字號小吃🍴 在西門町天后宮附近24小時營業!! 以前看完電影肚子餓都會被他的香味吸引😝 裝潢帶有復古風牆上貼著懷舊電影海報📽 (完全是爸媽年代的回憶) - ♡ 銷魂豬腳...

  • 台北大天后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5 08:34:18
    有 626 人按讚


    你騎過臺博館前面的的銅牛嗎?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

    台灣博物館前方的館前路 1969 vs 2015

    上圖由 Clarence Spohn 拍攝於1969年,當時他站在台灣博物館北側入口階梯上,往北望向館前路另一端的台北車站。

    下圖由張哲生於2015年12月22日在同地拍攝。對照之下,可以看到台灣博物館的襄陽街側大門兩旁的兩頭銅牛之方位,已經從1969年的一起望向博物館,轉變成了現在的對望姿態。

    博物館北側廣場上的這對銅牛原為日治時期劍潭山「臺灣神社」之遺物,於1949年被移置至現地。這兩尊銅牛看似一樣,實則是不同時間因不同原因由不同材質所鑄造。

    東側(近臺大醫院)由紅銅鑄造的銅牛(兩隻牛角間的距離較長,眼珠子上緣為單眼皮),係於1935年由日本北海道的佛教團體「弘安海」為紀念在「箱館戰爭」中犧牲的兵士,所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

    西側(近騰雲號火車頭)由青銅鑄造的銅牛(兩隻牛角間的距離較短,眼珠子上緣為雙眼皮),則是在1937年由日本在台商人川本澤一為紀念其參加的南洋視察團順利完成,所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

    原本兩頭銅牛都面向博物館,後來館方發現銅牛的方向不妥,疑似沖煞館員,經過一番研究後,最後決定將銅牛轉換方位,變成了現在兩頭銅牛對看的模樣。

    上圖遠方的第三代台北車站也早在1986年3月,因應台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啟動而拆除,當時有先在舊站西側建了臨時車站,並在舊站東側不遠處興建第四代台北車站,並於1989年9月2日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而啟用。

    1899年,台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前身)成立。1908年10月24日,位於彩票局大樓(地點在今台北市寶慶路與博愛路口,1908至1915年作為博物館,1915年11月1日因新公園內的新館啟用而成為博物館分館,1917年3月15日廢止博物館分館,改為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毀於二戰末期)裡的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簡稱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

    而目前位於台北市襄陽路與館前路口的國立台灣博物館,則是建於1913年,當年台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民間募得256,101日圓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於原台北大天后宮舊址(1912年因颱風嚴重受損而拆除,位於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北側),台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文藝復興時期後期的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1913年4月1日動工,並於1915年完工。

    1915年8月20日,搬遷至新公園內的「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開館。戰後,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台灣省博物館,隸屬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再更名為台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台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更名為國立台灣博物館。

    此外,畫面左側路口轉角處沒有改變的建築是「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位於襄陽路與館前路口西北隅,就在勸業銀行舊廈的隔壁,目前屬於台灣土地銀行所有;三井株式會社為日本在台殖民統治期間,所刻意培養的日本國內財團。

    晚清時,在台灣的外商以歐美的五大洋行為主,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積極壟斷經濟利益,並引進日本財 團,以取代歐美洋行的在台利益。明治32年(1899年)實施樟腦專賣制度,採樟製腦的業務委由日商三井株式會社 經營,再由專賣局收購。當時台灣進口鴉片只限日商「三井物產」及英商「Samuel商會」,大正元年(1912年)起,也 改由三井物產獨佔,三井株式會社成為日據時期日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

    當時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總部就是設於館前路。台灣總督府博物館前的這條大道,金融及保險株式會社雲集,可說是 一條金融街。這棟舊廈約建於大正9年(1920年),樓高三層,轉角有尖塔,屬於文藝復興建築之樣式。後來曾在昭和年間的1940年代因樑柱腐蝕而改建成今日的面貌;造型較簡潔,立面有水平窗框,轉角及兩端的的山牆較高,有突起的直線小柱做為裝飾,這是當時世界流行的建築風格,當時大樓內已裝設電梯,是相當現代化的建築。

    2000年7月,「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厦」經公告指定為為直轄市定古蹟。

  • 台北大天后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4-26 23:14:51
    有 293 人按讚


    2018年4月24日,臺北市衡陽路2號(懷寧街口),整修中的「老牌公園號酸梅湯」店舖與一堆拒馬。(張哲生攝)

    「公園號酸梅湯」最早是在臺北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前身)裡營業、需要躲警察的攤販,在1962年才有目前的店面。

    1905年10月,台灣總督府執行台北市全市街之市區改正,而原本位於公園號酸梅對面(今衡陽路1號)的「三葉莊旅社」所在之建築正是當時在台灣總督府擔任土木課技師的野村一郎所主導推動的市區改正街屋之一,於1912年春天竣工。可惜的是,在1990年2月,正當眾人熱烈討論如何保存三葉莊這棟精緻的歷史建築時,一夕之間,竟被建商拆除殆盡了!

    坐落在三葉莊旅社東側的「新公園」完工於1908年,是台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取名為「新公園」乃為了有別於台北市第一個大型公園「圓山公園」(1897年落成)。1912年,台灣總督府執行之「市區改正」,將位於新公園內,曾在1911年遭遇強烈颱風侵襲倒塌而無法修復的台北大天后宮(1888年落成)完全拆除,並於台北大天后宮原址北側興建「兒玉後藤紀念館」(全名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此紀念館為當時台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而向民間募款所籌建,於1915年完工,戰後更名為台灣省博物館,後因台灣省政府虛級化,於1999年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昔日在新公園西側的懷寧街曾經有眾多臨時路邊攤販沿著公園邊緣匯集,販賣各式小吃與飲品,其中以「公園號酸梅湯」最為著名,與之齊名的則是位於懷寧街與衡陽路口「三葉莊旅社」的「三葉莊冰淇淋」;公園號酸梅湯後來搬入三葉莊旅社對面的店面(衡陽路2號),並持續營業至今,至於三葉莊冰淇淋則早已隨著旅社的停業與拆除而消失。

    分享一篇由城市觀察家李清志在90年代所寫的《衡陽路上的悲情旅店三葉莊的記憶》:

    中學時期每天晚上補習下課後,總要走到衡陽路搭公車回家,在新公園側門口,可以看見兩棟典雅又富人性的建築,各自站立在衡陽路轉角兩側街口;其中一棟被塗抹著橘黃色的油漆,大大的招牌寫著「公園號」三個字,附近穿著尊貴綠衣的第一女高學生,常常在此買酸梅湯喝;而早年二樓上的「田園」西餐廳,聽說是當時臺北城中少數播放古典音樂的西餐廳,許多文人雅士都喜歡在此聚會寫稿,孫越曾經主演的同志電影「孽子」便曾以此地作為拍攝的場景。

    另一棟與「公園號」面對面的古典建築是「三葉莊」旅社,這棟建築的立面雕飾設計比起「公園號」更為繁複精巧,特別是紅磚與洗石子材質之間的搭配,更顯出設計者的功力。大學時期唸的是建築系,我的畢業設計作品地點正好選在衡陽路上,因此對衡陽路的建築情有獨鍾。我曾經爬上對街大樓水塔頂端,觀察「公園號」及「三葉莊」的屋頂構造設計,對於「三葉莊」的角樓設計感到十分有興趣,因此拍了許多照片,這張「三葉莊」的立面照片便是在一九八六年間所拍攝的。

    一九九○年我與吳光庭、丁榮生、林芳怡等人共同參與雜誌的編輯;那一年臺北城的古老建築似乎處於風雨飄搖的景況中,臺大醫學院演講廳、土地銀行、曹洞宗別院等建築都傳出即將被拆除的惡耗。我們除了在媒體上撰文力爭保存之外,也有許多古蹟保存組織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努力。當大家的焦點都放在幾座公家古老建築的保存工作之際,位於衡陽路口的「三葉莊」旅店竟然被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在一夜之間拆除,夷為平地,令所有關心臺北城歷史文物的朋友們大為驚愕!原來現代都市人在面對古蹟保存與經濟利益的發展衝突中,竟然是如此地暴力與毫無溝通之餘地,這種以暴力對待歷史性建築的手法,在九○年代又重演了無數次證明祖先的文化遺產與房地產投資暴利比較之下,在市民心目中是何等地微不足道。

    當時為了刊登「三葉莊」被拆毀的新聞,編輯總監鄭林鍾先生特別將我那張多年前拍攝,已經發霉的幻燈片找來,用手工細細地在自來水龍頭下搓洗,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將這張珍貴的幻燈片洗乾淨,並且趕緊拿去複製了十幾張,以利將來保存。建築物雖然已消失,但是照片卻可以喚起許多臺北人心靈記憶中美好的過往。

    我母親看了照片突然想起過去似地,說著她年輕時經常和朋友們到「三葉莊」樓下咖啡座吃冰淇淋的故事,似乎這棟建築中留存著許多臺北人個人與群體的記憶與生命體驗;如今建築物拆毀了,事實上也拆毀了許多人曾經對這座城市所留下的美好回憶。

    九○年代的臺北城是個劇變的年代,許多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經常一夜之間便消失了;這些事物的消失其實也正代表著九○年代臺北城社會情勢的變貌以及市民意識形態的改變,「消失的臺北城」系列專欄企圖以圖片和文字去解讀臺北城這些變化中,背後所隱藏的種種訊息與情感。

  • 台北大天后宮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9-07 10:30:00
    有 91 人按讚

    #冷宣傳

    你可能知道,今日鄰近總統府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在日治時期時原名為「新公園」。

    你可能也知道,落成於明治 41 年(1908)的這座公園,因為興建時間晚於明治 30 年(1897) 年的圓山公園,而得名「新公園」。

    但你未必知道,在清治時期,二二八公園大部分園地,其實原來是臺灣巡撫劉銘傳所興建,代表清朝官方的「台北大天后宮」之廟地。

    大天后宮興建後,曾是台北城內最重要的信仰中心,但在進入日治時期後,不少廟地被徵收做為官府廳舍之用,1911 年時遇上了颱風侵襲,導致天后宮建築嚴重損壞無法修復,隔年被拆除,成了今天我們熟悉的新公園。

    不過,當時拆廟後剩下的礎石、石珠等遺構,就散落在公園一角。如果不仔細看解說牌,大部份的人可能還以為是休息用的椅子吧!

    想知道更多關於消失的台北城與留下來的痕跡嗎?

    下週三(9/13)晚間19:00 ,在松山文化園區內的閱樂書店,有一場玉山社出版公司X書店裡的影像詩X奇異果文創合辦,並由台灣史教授戴寶村與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的邱翊一場對談,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們前往參加唷!

    入場費:150元(含自助飲品)

    活動詳情可見:
    消失的台北城與留下來的痕跡:【島讀x玉山社】(島上生活系列之2)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63530364080048

    #活動單位好長啊
    #想必收穫滿滿呢
    #啊哈哈哈哈哈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