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中農地違建檢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中農地違建檢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中農地違建檢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中農地違建檢舉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地球公民基金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作出解釋,政府若查到新增違建卻不拆,就可能構成圖利罪! 農地違章工廠,就是在不對的地方從事不對的生產。尤其持續新蓋的新增建,更是知法犯法,依照規定,所有新增建的農地違建,都應該要「即報即拆」,但常常沒有辦法如期發生,使得這些違建還可以持續的使用,造成土地破碎,以及公安與污染的風險...

  • 台中農地違建檢舉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17:30:04
    有 1,254 人按讚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作出解釋,政府若查到新增違建卻不拆,就可能構成圖利罪!

    農地違章工廠,就是在不對的地方從事不對的生產。尤其持續新蓋的新增建,更是知法犯法,依照規定,所有新增建的農地違建,都應該要「即報即拆」,但常常沒有辦法如期發生,使得這些違建還可以持續的使用,造成土地破碎,以及公安與污染的風險。

    而檢舉後,面對政府「我有在處理」卻遲遲等不到拆除,這樣的狀況,著實讓人感到無力。

    近日台北市一起違章檢舉案件,負責查處的建管單位小隊長,被控圖利業者。圖利是否成立?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近日作出裁定,公務員如果沒有立即的拆除發現的新增違建,即構成貪污罪中圖利罪的條件。新增違建的定義隨各縣市違章建除自治規則的定義而異,如台北市1995年之後增建屬新違建,台中市則是2011年。

    明明知道該違建還在而且還可以用,且沒有相對應的重要公益(如社會安全、居住權),等於是間接讓違法者還能夠以違法的方式獲得利益。以原案件來看,就是該違建明顯是作為營利使用,完全沒有公益可言。因此法官們才認定此種違建不拆,構成圖利罪的要件。

    雖然目前還沒有以這個解釋做出判決,但未來我們對於新增建違章工廠,又多了一項武器。

    公務員不拆,有時是受限於預算不足。我們認為民意代表們其實比這些公務員更有責任!
    九月各縣市議會即將開議,也恰是民意代表審核年度預算的時候。民意代表應主動保留甚至增加違章拆除代執行預算,讓違法建物不會持續冒出,讓基層公務員不會陷入違法的困境!
    -
    📰延伸閱讀|
    最高法院說明新聞稿👉 https://bit.ly/38XN8nT

  • 台中農地違建檢舉 在 吳韋達 彰化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07 20:11:01
    有 211 人按讚

    【農地污染源頭不解決,環保整治治不停】​

    #20201225臨時會質詢​

    韋達於去年臨時會中,持續對農地違建進行質詢,從食安、消防角度來凸顯農地違建問題,彰化農地違章工廠佔地面積、農地污染面積、檢舉新建農地工廠數量、經濟部交辦未處理數量,都是全台第一,但編列違章拆除的預算則是倒數第一。​

    去年12/16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向彰化縣政府陳情農地違建問題,但相關局處皆不願出面回應,在會後的回應更逃避農地違建問題核心。​

    農委會公布2019年彰化縣農地違建面積為全台第一,#建設處 在回應上卻將所有「新增違章建築」數量列入,使違章件數高達每萬人3.1件,僅低於雲林、台中的5.5件及20.1件。然而縣政府不正視問題,只於其他縣市比較?甚至模糊焦點將所有的違章建築列入農地違章數據,根本混淆視聽,逃避解決問題的責任。​

    #經濟暨綠能發展處 認為環保團體的檢舉有八成都是不實檢舉,因農地違建若無加工事實,就以不拆除處理,這樣的回覆態度明顯,並不打算處理新增違建,為農地違建止血,此外有關經濟部要求彰化縣優先勘查122家農地工廠,卻還有高達三成41家未勘查,即便是經綠處解釋是因為中央資料無即時更新,但未勘查中包含大門深鎖,但大門深鎖的件數遠高於高雄五家,如何向縣民交代?​

    #環保局 回應上,則以「整治面積」來回應彰化縣農地污染面積335公頃全台第一的事實,然而彰化縣污染農地面積佔全台74.26%且二次列管汙染件數高達140多處,農地污染源頭不解決,整治面積再大也效果也不彰,汙染情形還是不斷發生。

  • 台中農地違建檢舉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16:07:25
    有 1,098 人按讚

    工輔法上路,違章工廠仍猖獗

    中秋連假前,台中烏日紙器違章工廠驚傳火警、去年大雅違章工廠大火造成消防員殉職。
    違章工廠工安事故一再上演,工輔法形同虛設。

    《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至今已一年,但是各縣市經發單位(經濟發展局、產業發展處等)卻未依中央法規與時俱進。
    各縣市未自訂「未登記工廠裁量基準」,地方法規與中央2019年新制嚴重脫節。
    新北、南投繼續採用2018年通過之基準;彰化、屏東等地竟仍維持2010年的版本。

    當初經濟部宣稱將「全面納管」非法農地工廠,並在20年內輔導轉型,新建農地可立即斷水斷電及拆除。
    地球公民基金會批評,經濟部至今都未公開清查數據,讓地方政府「找理由」無從執法,
    半年來向各縣市政府檢舉的逾150件違章工廠案件,幾乎都未曾獲得正面回應,只有台中市協調自拆1家。
    9月份多次向桃園市政府發信、致電舉報,9/7業者將農地鋪上水泥,9/30發現材料鋼筋備好,中秋連假已建成"既存違建",在這過程都未收到桃園市政府回音。

    許多案件沒有處分下文,除了「找不到廠主、擇期再稽查」之外,更有地方政府不同局處在違章工廠管理上權責不清、互踢皮球。
    地方政府人力有限,違規稽查多擇期再查,法規政策形同虛設,更增加農地公安危機成為未爆彈的風險。

    麗文已送出書面質詢,要求行政院公開執行資料、積極督導地方政府採用新制法規,並確立實質輔導方向協助業者配合法規建設。
    唯有確實執法,才能創造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雙贏的局面。

    #工輔法
    #轉型
    #農地工廠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