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中房間門安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中房間門安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中房間門安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中房間門安裝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父親節 - 去年十月,老爸過世了 但其實從四年多前,我們就已經在對彼此道別 小時候家裡經營瓦斯行,老爸從早上八點忙到晚上八點半,平常騎著野狼或是開著小藍貨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穿著最便宜的綠藍塑膠拖鞋在許多沒電梯的老公寓上上下下。 我則偶爾會搭著他的貨車一起去送瓦斯或是到客戶家安裝熱水器瓦斯爐...

台中房間門安裝 在 跟著有其甜FollowThroughTheForc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1:18:53

父親節[下篇] 後來的日子,高職畢業大學唸了夜校,白天上班晚上去學校,一整天幾乎都在外面,回家就是休息,一開始對米菇也是偶爾才帶出去散步,老爸有時會遛她或是放她在我們家門外自由行動,她大多都會在對面機車行鬼混,因為機車行老闆會餵她吃東西,然後看到我放學或下班就會奔過來找我,我也漸漸習慣每天晚上帶她...

  • 台中房間門安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9 00:25:16
    有 1,376 人按讚

    父親節 -

    去年十月,老爸過世了

    但其實從四年多前,我們就已經在對彼此道別

    小時候家裡經營瓦斯行,老爸從早上八點忙到晚上八點半,平常騎著野狼或是開著小藍貨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穿著最便宜的綠藍塑膠拖鞋在許多沒電梯的老公寓上上下下。

    我則偶爾會搭著他的貨車一起去送瓦斯或是到客戶家安裝熱水器瓦斯爐及燈具,那輛送瓦斯的貨車開了很久所以音響喇叭設備就顯得非常老舊,我們在路途中聽著沙啞的廣播,偶爾放著舞曲大帝國的錄音帶。

    在陪伴他工作的過程中,尤其像是安裝燈具或熱水器花費的時間較長,我就得在客戶家的廚房或陽台自得其樂,有時客人也會請我們喝飲料或吃飯,我玩累了就睡在熱水器的紙箱裡,保麗龍當枕頭,蓋上紙箱就能睡很好,老爸安裝完了叫我起床還會發脾氣。

    因為這份職業,他其實沒什麼時間能陪伴,所以大部分是用買玩具來填充陪伴我的時間,小時候我真的超級多玩具,基本上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小學之前上下學都是老爸接送,那時候很戀家,我時常很不喜歡去學校,但只要上學前去超商外扭一顆扭蛋,就能在學校玩得很開心,
    他有時候會因為工作太忙導致我時常會成為在學校的最後一位學生,然後自己在校園內亂晃,等到他來的時候跟我道歉來晚了但我一樣會很不爽,小學時期真的很任性。

    很喜歡那時的夏天,因為放學回家的路上他都會載我去買思樂冰,然後配個大亨堡。

    _
    國中時期我進入了將近兩年的黑暗期,差不多一年級下學期時出了一場小車禍,輕微擦傷的那種,因為這樣那段時間去保健室休息很容易,時常會去保健室睡覺不想上課,久而久之和同學關係就越來越遠,加上班上有個女惡霸,放學時常去公園喬事跟混堂口那種,因為她的惡言相向,班上同學變得更不會跟與我相處,人在最脆弱的時候,如果環境又剛好遇到一個充滿惡意的人,你真的會被推得很邊緣。

    就這樣那段日子裡,上午上課我就在教室或保健室睡覺,完全自我封閉和同學隔開,因為每天來學校時書桌都是移位的,桌上的透明塑膠墊也都在地上充滿鞋印,午餐時間就躲到校門口警衛室旁的倉庫自己吃午餐,那時會請老爸送自己想要吃的午餐,但這要求的背後是想要見到他,然後帶我回家,不過實際就僅此在拿到他送來的午餐,他會問我今天在學校好嗎,我都回答很好,然後到倉庫吃午餐偶爾一邊哭。

    後期我的狀況更惡化,完全不想待在教室,保健室如果不願意讓我躲,就會打給家人說我身體不舒服,但久而久之父母都覺得我只是不想去學校,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他們的不解與厭煩,之後就會騙班導說老爸下午會來載我,班導會開張離校單,然後我就會躲在校內的某一間廁所等待放學時間在回家。

    那段日子的內心很矛盾,因為在當下的世界裡,沒有人能真正了解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每一天唯一期待的,就是中午看到老爸在校門口等我。

    後來那位女惡霸轉學,我們同時也開始實行分班制,我的狀況才好了許多。

    高中後的日子很日常,讀了私立的職校,每天在學校睡覺等放學,交交女朋友,週末假日去餐廳打工,回到家跟家人打個招呼就回房度過,高三那年打工下班時遇到米菇

    _
    當時白天上課晚上在星巴克打工,某天下班跟同事們在戶外的機車停車場聊天,因為當時是夜間下班潮,停車場很多人,後來聽到背後有一陣騷動,仔細看才注意到有隻跛腳的黑狗,在試圖爬上別人的機車踏墊,看她的行為就很像浪浪,後來一路被趕著趕著,她就跛腳到我們這來,同事們互相詢問誰家可以養狗,最後問到我說:「欸你家不是很多隻貓嗎,不差一隻狗吧?」

    當時我們家有63隻貓,在國中時本來只有兩隻;但因為家裡是店面的關係,會放些飼料在門口餵浪貓,養過貓的朋友會知道,貓都會休揪互相傳遞誰家有好料的訊息,久而久之貓就來的越來越多,我們也開始將親人的貓收養進來照顧,結紮後在放上貓咪社團送養,當時還不知道這件事就是所謂的''中途之家'',存粹只是家人都喜歡貓然後照顧他們。

    回到停車場,當下我超級尷尬,因為這件事不是我一人能決定,但內心的自己也不捨這隻狗勾,所以我先在停車場等待到最後,等到人全都散去了,確定沒有人帶她走,才做下一步的決定,最後的確沒有人帶她,我趴在機車上半思考半發呆,還是撥了電話回家,電話是老爸接的,我跟他簡單說了情況,他說他要跟老媽討論一下,五分鐘後電話回撥

    老爸說著:「把她帶回來吧」

    這是我們一家跟米菇的初識

    ——————————————————————

    後來的日子,高職畢業大學唸了夜校,白天上班晚上去學校,一整天幾乎都在外面,回家就是休息,一開始對米菇也是偶爾才帶出去散步,老爸有時會遛她或是放她在我們家門外自由行動,她大多都會在對面機車行鬼混,因為機車行老闆會餵她吃東西,然後看到我放學或下班就會奔過來找我,我也漸漸習慣每天晚上帶她出門散步,讓她跟公園的其他狗勾社交玩耍。

    大學讀到二年級上學期就決定休學,因為不想背負學貸加上學校太廢,那段時間家裡變動也很大,父母的關係不穩,後來決定簽字離婚,我也支持他們那麼做,對彼此都好,休學後沒多久,決定提前入伍,反正遲早要還。

    我的兵役扣掉學校軍訓大概剩11個月,那時自願加入傘兵單位,扣掉三個月在屏東的傘訓,以及後來單位任務的分發,待了高雄、嘉義、谷關,到快退伍的三個月才回到桃園,當兵期間一個月或幾個星期才回桃園,米菇那時請老媽照顧,但因為她沒有力氣去遛她,所以我不在的日子她只能在我房間度過,還好當時的房間有陽台,可以看看風景。

    只是每一次我回家就得整理一次房間,年輕的狗精力非常旺盛,他們需要活動,如果無法好好活動,就是啃咬東西來抒發壓力,那時我不懂,只覺得放假回來就想好好休息,她為什麼要鬧事,所以對她充滿了責備。
    責備完打掃好後,在騎著機車帶她出去玩,那時週末回家大部分的活動就是這樣,整整兩天都會帶她出門,然後回營後在想著放假要帶她去哪。

    當兵期間同袍都會問彼此退伍後要做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跟想法,但我就比較奇怪,從頭到尾的答案都是:環島

    在過去曾經環過兩次島,第一次騎機車出發最後坐救護車回來,因為在山上騎到睡著自摔。
    第二次跟兩天朋友走路搭便車,但好的旅伴比好的伴侶還難找,我們走不到一半就各自散了,接著我也收到提早入伍的兵單。

    想完成環島的目標,加上每次回家看到米菇都只在小小的房間度過,我萌生了帶她ㄧ起出發的念頭,讓她和我一起看看這塊土地的每一個地方。
    _

    退伍後工作了半年多,本來是想存錢但結果還是沒存到,做了安裝洗衣機冰箱的工作以及到花蓮還沒營業的民宿養馬,養馬的經歷也算我和米菇相依為命的開始,當時我們是從中壢一路搭便車到花蓮的,算是一個正式環島前的小練習。

    _

    開始旅行的第三個月,我們那時在台中,老爸第一次來看我們,當時我們睡在朋友家客廳的雙人沙發上,沙發上面還有一些被朋友家狗啃爆的痕跡,老爸看了我們休息的環境第一句話就說:「你要不要先回家休息一下?」

    我當下是直接拒絕

    _

    米菇因為腫瘤手術我們又在台中待了好一段時間等傷口復原,那時因為報告書說是惡性腫瘤且只剩兩年可活,我也決然的將旅行時間拉到沒有期限,不再回到桃園過著重複沒意義等待死亡的日子。

    台中之後老爸也有來花蓮找過我們,那時是他來找我們出的最後一趟遠門,接著他就在一個冬天感冒,後來嚴重到住院昏迷,有救回來但從此之後身體就漸漸每況愈下,很感恩在他身邊的阿姨一路來對他的細心照顧,所以這一路來我的確也不太需要勞心這件事,加上老爸也不打算將這個責任加諸到我身上,這三年多來我和米菇在北部的時間比較長,有空就會去桃園看看他,大部分就是問候彼此的情況,以及他的身體已經不太行,如果掛掉就辦最簡單的然後燒燒掉就好。

    他在我學生時期就提過以後的後事辦最簡單的就好,不要浪費錢用那些東西,都只是做給活人看的。

    前年他本來要換心臟,結果等到的那天被通知得了骨癌,所以無法更換,他那段時間抑鬱了好一陣子,但過幾個月後就坦然接受了,跟他見面聊天也感覺的出他在等日子,進了幾次加護病房,一次要求我簽放棄急救,他不想插管。

    進入化療階段時,只有在剛做完化療那天身心靈很脆弱,但後幾天說話的精神就會變得比較好,打電話回去聽起來也都不錯,去年中秋節我臨時決定回阿公家看老人家,剛好遇到老爸也在那吃飯,殊不知那就是我們的最後一面。

    他在十月過世,當時我本來在高雄,正要回恆春去考自由潛水的證照。

    收到消息後當天下午搭高鐵趕回桃園,老爸已經在冰庫裡,當下的心情很平靜,覺得終於到了這一天,只是提前的有點快,因為本來化療過程都算有控制住,他那天是吃完早餐睡回籠覺在睡後近一小時喘不過氣,心臟衰竭停止在阿姨懷裡去世的。

    喪禮主要是阿姨及阿公在處理,我負責人到場即可,過程之後再分享,當天從桃園騎車回台北,在路途中大哭了一場。

    _

    人的一生的確不知道在何時會結束,或許你見到的人下一刻就消失在這世上,也或許你們就是最後一面。

    我很感謝家人讓我從小就能自己決定很多事,當我提出選擇及安排時,他們都說你自己決定好就好。

    以及感謝當時老爸的那一句:「把她帶回來吧」

    從遇見米菇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的確變得很不一樣。

    寫完上面那一段,我居然開始淚流不止,或許同時是在處理跟老爸別離的情緒。

    我感恩這一切,感恩家人讓我決定自己的一生,感恩在這路途中所相遇的每一個人。

    因為你們而造就了今天的我

    感恩米菇引領我與你們相遇

    本來想在父親節寫篇簡單的紀念文,結果就變得落落長,謝謝你們讀完這些文字。

    也祝福大家父親節快樂。

    -

    照片是之前老爸還健康時載我們去宜蘭搭便車時拍的。

    #父親節
    #別離
    #跟著有其甜 🐾
    #米菇 🍄
    #FollowThroughTheForce
    #Migu

  • 台中房間門安裝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8 17:17:29
    有 0 人按讚

    佈署 IoT Edge 和霧運算技術以開發智慧建築服務

    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3S MARKET》這篇報導把物聯網的架構與實作,描寫的非常詳細,雖然在建築的細節上描述不多,但報導中也提及這是個實際驗證,可適用在很多的場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看得懂?當然,連這篇都看不懂的人,就別說他真正了解物聯網、Edge 與 Cloud。

    事實上這篇報導的描述不難了解,真正物聯網與邊緣運算的挑戰,是在實作。實作真正面臨的,是這些數據處理、融合、分析上的完整度,還有 —— 找到實作的場景!

    摘要

    基於 SoC 架構的嵌入式系統的進步,使許多商業設備的開發變得足夠強大,足以運行操作系統和複雜的算法。這些設備整合了一組具有連通性、運算能力和成本降低的不同感測器。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IoT)的潛力不斷增加,並帶來了其他發展可能性:「事物」現在可以增加數據源附近的運算量;因此,可以在本地系統上,佈署不同的物聯網服務。

    這種範例稱為「邊緣運算」,它整合了物聯網技術和雲端運算系統。邊緣運算可以減少感測器與中央數據中心之間,所需的通信頻寬。此方法需要管理感測器、執行器、嵌入式設備,和可能不連續連接到網路的其他資源(例如智慧手機)。這種趨勢對於智慧建築設計非常有吸引力,在智慧建築設計中,必須整合不同的子系統(能源、氣候控制、安全性、舒適性、使用者服務、維護和營運成本)以開發智慧設施。在這項工作中,分析和提出了一種基於邊緣運算範例的智慧服務設計方法。

    這種新穎的方法,克服了現有設計中與服務的互操作性,和可伸縮性有關的一些缺點。描述了基於嵌入式設備的實驗架構。能源管理、安全系統、氣候控制和資訊服務,是實施新智慧設施的子系統。

    1. 簡介

    建築自動化系統使用開放式通信標準和介面,可以整合多種不同的建築控制規則,例如供暖、通風、空調、照明和百葉窗、安全功能和設備。但是,現有建築物通常不具有這些系統。

    通常,每種安裝類型都提供特定的服務:供暖通風和空調(HVAC)控制氣候服務,攝影機和感測器提供安全服務等。僅當設計能源管理系統時,不同的子系統相關,但僅透過以下方式,連接建築物的能源管理系統。能源管理服務,集中在專用軟體中。

    對於使用者和維護技術人員來說,提供不同服務的不同製造商,發現很難整合新的服務和功能。自動化建築將用於控制和數據採集的軟體,與工業協議和介面整合在一起。此外,將新服務整合到這種解決方案中並不容易,這取決於已安裝軟體的開發。

    這些工業發展還為能源管理,提供了雲端連接解決方案和智慧服務。這些服務,也在集中式電腦系統中開發。數據被傳輸到這些系統或雲端進行分析。本文提出使用佈署在物聯網(IoT)技術中的邊緣和霧運算範例,主要有兩個目的:

    A. 在自動化和非自動化建築物中,促進新的智慧和可互操作服務的整合(整合)。

    B. 允許在建築物的所有子系統之間,分配智慧服務(互操作性)。

    透過該建議,可以促進建築物子系統之間的關係。它還促進創建新的智慧服務(例如,新的分佈式智慧控制算法;使用電源管理捕獲的數據,來檢測人類活動;捕獲設備連接的模式辨識,運算可再生電力預測,在安全服務中使用電力數據等)。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設計了一個中間軟體的體系結構,該體系結構具有兩個主要層,這些層基於嵌入式設備、IoT 通信協議和硬體支援,來開發人工智慧算法(圖1)。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建築物的設施中添加了兩個概念等級:邊緣節點和霧節點。每個等級都有不同種類的設備和功能。我們佈署並實現了基於層的中間軟體的體系結構,以對模式進行實驗。

    本文的組織結構如下:第 2 節回顧了智慧建築技術,建築物中的 IoT 佈署以及邊緣運算範例。第 3 節提出了一種在建築物(自動與否)中佈署邊緣和霧運算範例的方法。第 4 節介紹了進行的實驗。最後,第 5 節介紹了結論和未來的工作。

    2. 相關工作

    本節介紹與這項工作相關的主要研究領域。首先,我們在分析雲端運算層之後,回顧了基於邊緣運算範例的資源和服務供應。最後,我們研究了實現智慧建築的技術,並在最後的小節中,總結了先前研究的貢獻。

    2.1. 邊緣運算資源和服務供應

    最近,網路在兩端被標記為「邊緣」和「核心」,以查明處理發生的位置。邊緣端靠近數據源和使用者,核心端由雲端伺服器組成。透過這種方式,邊緣運算範例將運算推送到 IoT 網路的邊緣,以減少數據處理延遲,和發送到雲端的數據數量。基於雲端的後端,可以處理對時間不太敏感,或源設備本身不需要結果的處理請求(例如,物聯網網路狀態下的大數據分析)。

    在邊緣運算資源供應方面,正在進行的 Horizo​​n 2020 RECAP 項目,提出了一種整合的雲端 - 邊緣 - 霧端架構,目的在解決應用放置、基礎架構管理和容量供應。雲端/邊緣基礎架構監控功能豐富了應用,基礎架構和工作負載模型,這些模型又被回饋到優化系統中,該系統可以協調應用並持續配置基礎架構。

    徐等人進行的研究。 提出了一種用於邊緣運算的實用感知資源分配方法,稱為 Zenith。借助 Zenith,服務提供商可以與邊緣基礎設施提供商,建立資源共享合同,從而允許延遲感知資源調配算法,以滿足其延遲需求的方式,來調度邊緣任務。

    邊緣節點資源管理(簡稱 ENORM),是管理邊緣/霧節點資源的框架,可透過監控應用需求,來自動擴展邊緣節點。可以透過靜態優先等級分配,來確定特定應用的優先等級。供應和自動縮放機制,是基於線性搜索的相對簡單的實現。

    當源本身是可行動的時,邊緣雲範例也是可行的。 Chen 等人研究了行動設備向邊緣節點(特別是在無線電接入網路邊緣)的智慧運算分流。在這項工作中,作者提供了任務卸載算法,將分佈式運算卸載決策表述,為多使用者運算卸載功能。在同一項工作中,Wang 等人研究了聯合協調卸載任務,到多個邊緣節點的問題,並提出在邊緣等級引入及准入控制,以及兩階段調度方法,與傳統的最近邊緣選擇方法相比,改進了卸載性能。

    2.2. 雲端運算服務配置

    就社會和行業採用資訊技術而言,雲端運算範例是最具創新性的策略之一。提供的優勢提高了效率,並降低了成本,同時提供了可透過 Internet,普遍存取訪問的按需 IT 資源和服務。

    當前,雲端運算服務種類繁多,甚至如何提供,這是一個受到廣泛研究的主題,正在提出許多的方案。甚至有評論總結了雲端運算範例的相關研究。

    本小節介紹了有關以下問題的先前工作,這些問題與本手稿的主題有關:(i)安全性; (ii)服務品質(QoS); (iii)提供邊緣服務。

    (i)安全是雲端運算中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雲端服務位於應用環境之外,並且超出了防火牆的保護範圍,因此,需要附加的安全層。另外,邊緣和霧運算應用的行動性和異構性,使得難以定義單個過程。因此,需要一種分佈式安全策略。

    此外,必須有一個標準化的環境,才能正確解決此問題,並指定霧運算和邊緣設備,如何相互協作。網路邊緣上的多個霧節點之間的敏感數據通信,需要資源受限的事物的輕量級解決方案。另一個與安全性相關的問題是數據位置。在雲端中運行數據分析是很常見的。因此,關於數據安全或隱私的公有雲與私有雲的爭論就出現了。

    (ii)分配給雲端應用的資源,通常是根據合同規定的服務水準協議(SLA)所設置的。但是,實際上,由於偶爾執行大量事務,而導致分配的基礎結構飽和,可能會出現瓶頸。為了解決此問題,可以在資源可用時,動態擴展雲端基礎架構。當前,最具創新性的趨勢,目的在建構自動 SLA 合同合規系統。在 Faniyi 和 Bahsoon,以及 Singh 和 Chana 進行的研究中,可以找到與品質服務管理相關建議的詳盡綜述。考慮到這一點,提出了幾種策略來預測,應用的資源需求和 QoS 的要求。最近的工作試圖將安全性和 QoS 問題結合起來,以提供全面的性能指標。

    (iii)最後,濫用雲端服務,是該領域的另一個問題。物聯網環境是霧和邊緣設備不斷加入或離開,動態的執行前後關聯。因此必須在網路邊緣提供彈性的服務。為此,在網路的可用設備之間,共享應用工作負載,可以為高階運算應用提供靈活性。提出了可靠的服務供應方法,來為系統提供更高的彈性,並提供靈活和優化的雲端服務。

    在本主題中,將雲端框架和中間軟體技術,設置為與雲端層,以及具有不同介面操作系統,和體系結構的設備之間,進行通信的平台。

    2.3. 物聯網在建築服務工程中

    物聯網開發為在建築物上,開發數位服務提供了新資源。建築物中常見的物聯網應用,包括節能的過程環節、維護改進、雜務自動化和增強安全性。由於全球變暖,建築物的節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物聯網技術引入智慧建築,不僅可以減少本地溫室氣體排放,還可以將減少溫室效應擴大到更大的領域。目前,物聯網還被用於建築領域,以協助設施管理。物聯網使營運系統能夠提供更準確和更有用的資訊,從而改善營運,並為房客租戶提供最佳體驗。有基於物聯網的建議,這些建議顯示建築系統,如何與雲端進行通信,並分析所獲取的數據,以開發新的業務見解,從而能夠推動真正的增值和更高的績效。

    實驗研究顯示,物聯網平台不僅可以改善,工業能源管理系統中實體的互連性,而且可以降低工業設施的能源成本。 FacilitiesNet 表示,建築物聯網(BIoT)正在推動我們獲取資訊,彼此互動和做出決策的方式發生重大轉變。BIoT 不僅與連接性或設備數量有關,而且還與交付實際和相關結果有關。當前,有很多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家庭應用的例子。

    然而,智慧設備或「物」,僅僅是連接到網路的設備或嵌入式系統。增值來自設計協調系統,和提供智慧服務,以提供實際收益的能力。這些特徵基本上,取決於對不同類型連接事物的異質性,及其互操作性的管理,並取決於數據處理提供的情報潛力。

    Tolga 和 Esra 進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就智慧家庭系統中的軟體和硬體而言,物聯網技術尚未變得穩定。原因之一,有可能是物聯網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McEIhannon 所撰寫有關物聯網應用的邊緣雲和邊緣運算的未來,其評論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這篇評論提到概念和發展,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從學術和行業的角度來看,許多挑戰都需要解決。

    物聯網帶來了新的機會,但許多企業仍在尋求了解和分析,其將如何影響,並與現有的 IT 結構和管理策略整合。為此,必須創建專門的使用模式和技術,來彌合這一差距。

    2.4. 發現

    以下結論闡明了這項研究建議的新穎之處:

    雲端運算作為「實用」的一般概念,非常適合智慧家庭應用的常規需求。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將所有運算都移到雲端中,是不切實際的。

    邊緣計算作為一種計算範例而出現,可以在物聯網設備生成的數據附近執行計算。這種範例可能有助於滿足最新應用的安全性和 QoS 的要求。

    當前,控制子系統的高級建築設施,通常使用 Internet、IoT 協議和 Web 服務。專有系統是使用標準的 Internet 通信協議設計的,用於管制和監控。先前的工作顯示,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Web 介面和工業控制模式,用於氣候控制、電源管理或安全性的控制系統,使用不同的監視和控制技術。監控應用分析,得自監控和數據採集系統中的這些子系統。對於不同的子系統,有不同的解決方案。考慮到上述情況,本工作中提出的模式,引入了以下新穎元素:

    A. 介紹了一種分層架構(整合了邊緣和霧端等級),以及提供子系統之間互操作性,以及在建築物控制中開發智慧服務的方法,該方法使用了邊緣和霧端範例,這些範例將 IoT 協議整合在一起,並在本地 Intranet 中操作 AI 技術,讓雲端服務的通信層,完善了該層的架構。

    B. 介紹了一種基於使用者為中心的方法,用於在互操作性需求下設計、驗證和改進新服務。

    C. 該提案允許使用可以在已建的建築物中,實施的非專有硬體和軟體系統。

    3. 計算模式設計

    建築物中的設施子系統分為有照明、氣候、能源、安全、警報、電梯等。在自動化建築中,這些子系統由專門的控制技術控制和監控。在非自動化建築物中,不存在這些服務,並且子系統透過電子和電氣方式進行控制。在這兩種情況下,所有子系統都為建築營運,提供必要的服務。

    從邏輯上講,每個子系統都在其場景中起作用,並且不能與其他子系統互操作。嵌入式電子控制器和連接的不同感測器,可以使每個子系統自動化。這些服務都是基於直接反應性控制規則。除了嵌入式控制系統和感測器之外,通信技術(基於 Internet 協議)和新的行動設備還為開發管制、監控和數據訪問服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智慧型動設備上開發,並連接到 Web 伺服器的人機介面和專用應用,是近年來已實現的服務的範例。每個子系統中的專家(氣候、安全性、電源等),都具有可以轉換為專家規則的知識。這些規則被轉換為用於管理、維護、控制、優化和其他活動的控制算法。這些規則是可以,在可程式設備上編程和實現的。但是,它們是靜態的,不會在出現新情況時發生變化,並且不能互操作,也無法適應每個安裝的特性。

    例如,氣候或安全專家決定,如何使用標準啟動條件,來配置每個子系統。每個控制規則僅在一個子系統(此範例中為氣候或安全性)中工作,因此,這些子系統之間沒有互操作性。考慮到這種情況,提出的模式有助於並允許,基於不同子系統的互操作性,來整合新的數位服務,並將人工智慧(AI)技術的新服務,引入當前設施。

    例如,諸如電梯控制的設施,可以用於安全服務或建築能源管理服務。氣候控制設施,可以與安全子系統整合在一起。整合到模式中的天氣預報軟體系統,可以由能源管理服務,或建築物空調服務使用。

    目的是讓每個子系統中的專家,參與設計整合服務,並將所有子系統轉換為可互操作的系統。該模式會開發自動規則,並允許在考慮安裝行為本身的情況下進行決策。該模式基於一個過程,該過程包括四個開發階段(圖2)和分為不同級別的硬體 - 軟體體系結構(圖3)。該體系結構的主要等級,是邊緣等級和霧等級。這兩個層次介紹了在建築物中,應用物聯網技術的新穎性。下面介紹了模式的各個階段(分析、設計、實施和啟動)。

    .分析:在此階段確定了不同的專家使用者(氣候、安全、電力、水、能源、管理人員,以及資訊和通信技術(ICT)技術人員)。諮詢專家使用者,以指定需要控制的主要過程。資訊通信技術專家作為整合環節,參與了這一過程。第一種方法產生了設計控制規則,和潛在服務所需的事物(對象)。在此階段,使用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方法,並捕獲子系統的需求。

    .設計:我們提出了一個三層架構(邊緣、霧端和雲端),如圖 3 所示。

    .實施和數據分析:在此階段中已安裝和整合了子系統。服務基於每個子系統中的規則,分析事物(對象)生成的數據,以設計基於機器學習的服務。

    .啟動:最初,在每個子系統的監督下制訂專家規則。然後,使用回饋過程安裝規則。最後,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可以推斷出自動的和經過調整的規則。

    3.1. 分析與設計

    專家使用者對此過程,進行不同的審查。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技術,用於設計整合流程。目的是獲得所需的所有事物(對象),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潛在的服務。一旦指定了事物(對象)和服務,就必須關聯通信協議和控制技術。選擇了物聯網協議和嵌入式控制器;提出了人機介面;指定了邊緣層和霧層及其功能;分析專家規則和智慧服務。最後,提出了維護和操作方法。所有這些任務在專家技術人員,和資訊技術專家之間共享。

    結果是事物的定義,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與邊緣和霧層的交互作用。該過程中代表了建築物的所有子系統,數據感測器、執行器、控制器、規則和過程經過設計,可以整合所有子系統。數據集、對象和設備,由物聯網概念表示。事物由具有狀態和配置數據的實體,和前後關聯組成。事物數據位於霧和邊緣節點中,儲存的不同配置中的關聯性。

    事物以數據向量表示:[ID、類型、節點、前後關聯情境]。

    – ID是辨識碼。

    – 類型可以是感測器、執行器、變量、過程、設備、介面、數據儲存,或可以在 IoT 生態系統中寫入、處理、通信、儲存或讀取數據的任何對象。

    – 節點指定建築物子系統、功能描述、層類型(邊緣、霧端、通信或雲端)、IoT 協議和時程存取訪問。

    – 前後關聯表示在 IoT 生態系統中,用於發布或讀取數據的時間、日期、位置,與其他事物的關係、狀態和訪問頻率。

    表 1 是由事物([ID、類型、節點])。所有事物都可以訪問配置文件(CF),以了解如何使用可用數據,以及如何使用適當的訪問權限配置新數據。前後關聯數據位於內建記憶體,或是靜態儲存。使用定義的事物,設計不同的控制規則。這些控制規則是分佈在連接到網路的不同嵌入式系統中,控制過程的一部分。事物表示佈署在安裝的不同子系統中,所有的可用資源。在此等級上,設計師對所有事物進行分析、指定和關聯。基本控制算法是使用此資訊實現的。配置關聯性允許層和設備之間,所有事物的互操作性。

    在此階段的另一級設計,必須提出物聯網管理中,使用的節點要求和規範。設計的流程和服務,將在邊緣或模糊節點中實施。必須指定每個節點,以確定其內部功能、通信及其服務。在獲取數據的地方,開發了智慧和處理能力。邊緣和霧層的節點,位於數據感測器、執行器和控制器附近。本文提出的方法,使用具有兩個功能的兩層(邊緣和霧端)。每一層都可以佈署互連節點的網路,以促進互操作性。

    邊緣和霧層的功能是:

    邊緣層功能:在連接感測器/執行器的嵌入式設備上,開發的控制軟體。某些 AI 算法可以安裝在邊緣節點上。中央處理器(CPU)和計算資源有限。安裝了通信介面,以允許在本地網路中進行整合。

    霧層功能:局域網級別的通信、AI 範例、儲存、配置關聯性和監控活動。霧節點透過處理、通信和儲存,來處理 IoT 的Gateway、伺服器設備,或其他設備中的數據。在此等級實施本地、全球的整合服務。利用這些節點的硬體、軟體和通信功能,開發了基於機器學習範例的算法。霧層設備還可以在很少單位的設施或服務中,執行邊緣節點功能。

    透過這兩個等級,可以優化建築設施,以獲得不同子系統之間的整合和互操作性。

    表 1 顯示了每件事與關聯性配置,和節點規範的關係。節點標識其所屬的子系統(控制、能源、氣候等),層(霧端、邊緣、通信和雲端)及其執行的功能。

    3.2. 架構設計

    在分析和設計階段,獲得對象(事物)及其關係。規範和要求用於實現每個層。實施取決於提供所需功能的設計,和現有技術(硬體、通信和軟體)。在此階段,開發了一種適合現有設施的體系結構。物聯網協議提供互操作性,而 AI 範例則提供了適應性和優化性。邊緣運算節點用於控制設備,霧運算節點安裝在本地網路節點上。這些等級為配置、安裝和運行新流程,提供了強大的資源。

    物聯網協議,傳達所有子系統數據。每個子系統由對象/事物(虛擬等級)組成,安裝為可連接的感測器/執行器/控制器設備(硬體等級)。

    物聯網通信中,針對建築場景建立的要求是:標準協議、低功耗、易於存取訪問和維護、支援整合新模組,非專有硬體或軟體,以及低成本設備。

    MQTT 協議,是目的在用於提供整合和互操作性資源,異構通信場景的主要物聯網協議之一。該協議被提議作為感測器、執行器、控制器、通信設備,和子系統之間的通信範例。

    MQTT 協議的一些主要功能,在不同的著作中有所顯示,這使其特別適合於這項研究。他們之中有一些是:

    .它是針對資源受限的場景開發的發布 - 訂閱消息協議。

    .它具有低頻寬要求。

    .這是一個非常節能的協議。

    .編程資源非常簡單,使其特別適合於嵌入式設備。

    .具有三個 QoS 等級,它提供了可靠和安全的通信。

    MQTT 開發了無所不在的網路,該網路支持 n-m 節點通信模式。任何節點都可以查詢其他節點,並對其進行查詢。在這些情況下,任何節點都可以充當基地台的角色,能夠將其資訊傳輸到遠端處理位置。無處不在的感測器網路(USN)中的節點,可以處理本地數據。如果使用 Gateway,則它們具有全局可訪問性;他們可以提供擴展服務。

    節點(邊緣或霧),可以具有本地和全局存取訪問權限。這些設施具有不同的可能性和益處。本地數據處理,對於基本過程控制是必需的,而全局處理則可用於模式檢測和資訊生成。從這個意義上講,擬議的平台使用了組合功能:連接到 IoT 雲端服務,本地網路區域上不同的 USN。在這種情況下,運算層(邊緣或模糊等級)將用作控制流程和雲端服務之間的介面。該層可以在與雲端進行通信之前,進行處理數據。

    實現邊緣和霧端運算節點需要執行三個操作:

    .連接和通信服務:所有設備必須在同一網路中,並且可以互操作。所有感測器和執行器都可用於開發服務。此活動的一個示例,是在 Internet 上遠端讀取建築物的電源參數、環境條件和開放的天氣預報數據。此活動中應實現其他功能,例如連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

    .嵌入式設備(邊緣運算層)中的控制算法和數據處理:在此活動中,這些設備中實現的基本控制規則和數據分析服務,可以開發新功能。此階段可以應用於數據過濾、運算氣候數據或分析功耗、直接反應控製,或使用模式辨識技術檢測事件。

    .Gateway 節點(霧運算層)上的高階服務:此等級使用和管理 AI 範例,和 IoT 通信協議。霧運算節點對數據執行智慧分析,對其進行儲存,過濾並將其傳遞到不同等級,以糾正較低級別的新控制措施,或者生成雲端中服務感興趣的資訊。此階段的應用示例,包括分析新模式、預測用水量,或功耗、智慧檢測和其他預測服務。

    3.3. 測試與回饋

    在測試階段使用標準方法,邊緣和霧層提供不同的功能。提出了針對不同子系統的機器學習模式,並且可以將其安裝在邊緣或霧節點上。必須執行以下操作,來測試機器學習應用:

    A. 定義和捕獲數據集:必須辨識、捕獲和儲存主要變量。在不同的建築子系統中,過程數據集是由連接到邊緣層的感測器捕獲的數據。使用通信協議監控和儲存數據集。一個案例是電表,該電表在配電盤中連接到嵌入式設備(邊緣節點),該嵌入式設備傳送電力數據,以在霧節點設備中儲存和處理。

    B. 訓練數據集和形式辨識模式。先前數據集的一個子集,用於訓練不同的模式。評估針對從未用於訓練的數據測試模式,此過程的結果已由專家使用者驗證。目的是獲得一組代表性的結果,以了解模式在現實世界中的表現。

    C. 實際場景中的驗證:必須在邊緣和霧節點上,實施新的服務和控制算法。這些模式具有用於分析數據,實施特定模式,並使用結果開發最佳參數的算法。在此階段,可以修改或進行改善模式。

    D. 用統計術語和模式演變,得出測試結果:基於 AI 算法的模式而將產生近似值,而不是精確的結果。分析應用結果以確定置信度,並允許模式演化。該活動支持開發新的 AI 服務,或對已實現的算法進行修改。有監督的自動更改,是維護和改進系統的過程。此階段的過程,包括所有模式層。

    建議對使用邊緣和霧,任何的安裝進行這些活動。如前所述,該模式既可以安裝在既有舊的建築物中,也可以安裝在新建築物中。對於新建築設計,基於建議模式的安裝更易於整合。此外,可以提供的服務的潛力,也使其對於既有建築物具有吸引力。

    4.在建築子系統中,實施智慧服務

    該模式在預先存在的住宅建築物上,進行了測試。設計和實施電源管理、管制和監控服務。物聯網協議(MQTT 和 HTTP)和 ML 範例,用於建議的層體系結構。基於 KNN 的機器學習方法,和樹決策算法用於管理功耗(家用電器),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風能和太陽能)。使用房屋中的霧節點,在雲端平台上實現監控和統計數據。該節點連接到控制可再生,和家用電器子系統的不同邊緣節點。

    在圖 6 中,邊緣節點,整合在先前安裝的可再生子系統中。透過邊緣層上的這種新設備、電源管理、安全控制和操作流程得以整合,並且可以與其他子系統互操作。可以設計新的智慧服務。邊緣節點將數據傳輸到霧節點 Gateway,該 Gateway 管理功耗和發電,並控製家用電器。該節點中的輸入,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數據。輸出控件是 ON-OFF 開關,用於優化發電、安全性和操作。

    4.1. 分析與設計

    分析了住宅建築,以設計電源管理,安全和控制服務。 在第一種方法中,所需的主要事物(對象),它們之間的關係和不同的服務,如表 2 所示。

    4.2. 執行

    分析房屋中的建築子系統,以整合這個執行模式層:邊緣控制、霧服務,與雲端的通信和雲端服務。 選擇了本實驗工作中使用的感測器、執行器和控制過程(事物)。 表 3 列出了使用的嵌入式設備。

    家庭服務中的控制過程,需要反應時間和互操作性。人機介面、數據存取訪問和分析服務,是本地和雲端運算上的服務。上面提到的兩個需求,都使用不同的協議處理:控制/通信上的 MQTT,和雲端服務上的 HTTP(RESTful API)是用於整合,並使所有子系統互操作的 IoT 協議。在提出的該層模式中,還使用 MQTT 協議、控制、數據處理,以及使用 RESTful 協議,到雲端的數據通信,來開發機器對機器(M2M)應用。

    MQTT 使用開放的消息協議,該協議可以將遙測樣式的數據(即在遠端位置收集的測量結果),以消息的形式,從設備和感測器,沿著不可靠或受約束的網路傳輸,到伺服器(BROKER)。消息是簡單、緊湊的二進制數據包,有效載荷(壓縮的標頭,比超連結傳輸協議(HTTP)少得多的詳細資訊),並且非常適合推送簡單的消息傳遞方案,例如溫度更新或移動通知。例如,消息也可以很好地用於,將受約束的或更小的設備,和感測器連接到 Web 服務。

    MQTT 通信協議,使所有對象可以互操作。透過此協議實現的發布者和訂閱者模式,可以互連所有設備和事物。該通信層由安裝在霧節點上的代理設備管理。不同的發布者和訂閱者,在不同的節點上實現。安裝了一個 Gateway 設備(霧節點)和兩個嵌入式控制器(邊緣節點),來控製家用電器和電源管理。事物和流程佈署在所有節點上。

    邊緣節點控制子系統,霧節點根據決策樹,以及專家定義的規則,實現 AI 範例。霧設備將數據傳輸到雲端平台,以開發儀表板螢幕,來監看子系統的狀態。

    可以開發新的雲端平台服務:事件檢測、機器學習處理、統計分析等。專家使用者設計基本的控制算法。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之後,將根據專家系統的結果,對這些算法進行調整和修改。在這項工作中,目標是在不損失生產力的情況下優化資源(控制和能源)。在邊緣或霧節點中,執行不同的控製過程;分類過程和決策樹在霧節點中實現。算法以 Python 語言實現。此語言的開源庫用於不同的應用。

    4.3. 佈署與測試

    對於現有建築物,邊緣節點交錯插入已安裝的控制器、配電板,以及感測器和執行器中。如果在分析階段指定了新的東西(電錶、氣候和控制器),則會安裝一些新的感測器/執行器。這項工作中佈署的邊緣節點具有以下優點:

    .請勿干擾先前的安裝操作。

    .他們使用新的專家規則和自動規則,引入新控件。

    .他們測試和重新配置,在分析、學習和測試驗證中,設計更新的專家規則。


    圖 7. 佈署在配電盤中的節點。 使用 IoT 協議通信,在不同節點中開發數據捕獲、控制算法、數據分析、儲存和通信服務

    在電力管理過程中,專家使用者根據電力消耗、發電量、消耗負荷曲線、氣候數據和氣候預測數據,對具有選定流程的時間表,進行可程式處理。邊緣節點捕獲數據,並將其發送到霧節點。

    霧節點處理室內和室外環境的日記數據,以及天氣狀況。霧節點還可以捕獲其他感測器數據。對房屋中的這些數據消耗和生成方式,進行檢測和分類。消費和發電結果,作為數據添加,以便與儲存的數據一起進行分析。可以使用機器學習方法開發,作為家用電器或人類活動檢測的智慧服務(圖8)。

    4.3.1. 機器學習:數據捕獲過程(邊緣節點)和家用電器分類(霧節點)

    連接在主配電盤中的電表,用於捕獲數據,並使用標準的 K 近似值,最近鄰(KNN)分類算法,來開發形式辨識模式。 KNN 是機器學習系統中最常見的方法之一。電表捕獲電流;如果連接了新的家用電器,則電流數據會更改。不同的家用電器具有不同的變化等級。

    用於辨識家用電器的不同模式的主要變量,是連接時的電流水準差異。數據捕獲過程流程圖(圖9),顯示了在邊緣節點中實現的算法,以捕獲預處理並傳遞電力數據。

    在此過程中,監督階段使用訓練數據集。接下來,真實場景中的驗證,將測試分類模式。家用分類設備將用於不同的服務:人類活動的辨識、負載控制、可再生能源管理、空調、安全性等。在訓練階段,已捕獲了不同的家用電器開機,以獲得一組形式。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矩心向量,將用於分類過程中的檢測。如上面所示的算法所示,分類器處理將產生連接時的電流數據作為輸入。KNN 分類過程流程圖(圖10)描述了 KNN 方法,它在霧節點中實現。

    4.3.2. 可再生電源管理。控制電力自耗的決策樹

    每個建築物都有不同的需求曲線,以及在接入電網方面的特定情況。為此,整合和可互操作的設施,可以實施適用於每種情況的不同解決方案,從而提供對太陽風資源的最佳管理,優化電源效率,簡化管理流程,並實現最高的成本節省。當可再生能源超過消耗的能源時,在使用 AC 耦合到電網的設施中,會出現問題。

    在實驗工作中,太陽能在一天的中央時段的能量,大於所消耗的能量(圖11)。但是,在分析了消耗曲線之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連接負載,以避免注入電網。可以透過設計一種算法,來滿足這一要求,該算法可以預測,何時發生此事件,以自動連接不同的負載。利用所有感測器和執行器的整合,和互操作通信,已經開發了在不同節點中,所實現的算法(圖12)。

    13. 在電源管理子系統上開發的決策樹。 它由專業使用者設計,並整合在邊緣節點上。該決策樹的目的,在優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4.3.3. 基於 Edge 和 Fog 節點的 Control Home

    圖 14 顯示了安裝在住宅房間中的邊緣節點。 該節點可以控制四個設備(設備),並捕獲感測器數據(功耗、發電量、溫度、濕度等)。該設備可以使用 MQTT 協議進行通信。該協議允許設備之間,進行其他類型的通信:智慧手機、新邊緣節點等。圖 7 和圖 14 顯示了可以在其他建築物中,佈署的標準實現。在所有系統中,都有配電板,這些配電盤佈署了霧節點和邊緣節點,如圖所示。

    4.3.4. 使用物聯網協議的雲端服務

    雲端服務可以監控,透過霧節點或人機介面(HMI)訪問的數據。 IoT 協議(MQTT)從任何已連接 Internet 的設備推送數據。事件檢測、儲存統計分析等其他服務,完善了該資源的功能。提供類似服務的不同平台,顯示了商用物聯網技術的狀態:Amazon IoT、Microsoft Azure、Ubidots 和 Thingspeak,是提供 IoT 平台的公司一些案例。提供了資源以及客戶端,和 IoT 平台之間的應用程式介面(API)通信,以便可以使用它們。

    用於設計儀表板監控和管制的 HMI 資源,是這些平台上的主要實用功能之一。霧節點使用雲端 API 傳達數據和資訊,可以實施其他控制服務。在這些雲端平台上,預先建構了用於監控數據的儀表板設計。使用 API​​ 實用功能,霧節點中的過程處理,會將數據發送到每個儀表板。API 文件指定了在設備、IoT 平台和 Mobile-Alerts Cloud 之間,交換數據的結構,以及用於加速項目的代碼案例和形成資料庫。

    圖 15 顯示了在 Ubidots 雲平台上,設計的儀表板。Ubidots是本實驗工作中使用的物聯網平台。該模式可以在實現這些協議的層,和平台中使用不同的標準協議。圖 16 顯示了在雲端平台中,IF 變量 THEN 動作的事件配置。大多數物聯網平台,都提供此功能。

    5. 結論

    為了設計物聯網系統,越來越多地提出邊緣霧模式。但是,每個範例都提供特定應用領域的解決方案。不同子系統之間的整合和互操作性,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並提供更好的服務。這項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提出一種基於邊緣層和霧層,兩層體系結構的運算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透過這兩層,可以基於使用邊緣或霧節點中,嵌入式的設備捕獲數據所產生的新型有用資訊,來設計和開發新服務。這些節點使用雲端平台和 IoT 協議(例如 MQTT)。

    MQTT 是作為不同層(霧 – 邊緣 – 雲)之間提出的通信協議,並進行實驗的。雲端平台用於開發儀表板的面板資訊和 Internet 上的新服務,例如控制、儲存和通信事件。該平台可用於透過 API,交付不同的服務。

    該模式可以在現有建築物和新建築物中,開發這些服務。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每個子系統中的專家和專業人員,參與新服務的設計。

    為了測試該模式的功能,並顯示如何在實際設施中,實現該模式,在住宅中進行了一項實驗性工作。在此霧和邊緣節點前後關聯中,描述了實現的幾個範例。開發了模式辨識和決策樹方法,以展示人工智慧在設計 IoT 解決方案中的潛力。已安裝服務的結果顯示,邊緣和霧節點佈署,產生了預期中整合和互操作性的好處。

    提出的工作演示了,如何將邊緣和霧範例,整合到可以增強其優勢的新架構中,從而擴展了應用領域。該體系結構的主要科學貢獻,是整合、技術的互操作性,及其為開發 AI 服務提供的設施的範例。所有這些改進,都在已開發的實驗的不同示例中顯示。具體的優化和改進,將在以後的工作中進行。此外,使用機器學習平台,和 AI 範例的新控制規則,將確保可以創建和改進新的智慧服務。

    附圖:圖1.自動建構子系統和資訊技術環境。
    圖2.基於使用者為中心關係的模式。
    圖3.通信架構。 每個等級都有不同的功能。 提出了兩個通信等級:IoT(使用消息隊列遙測傳輸(MQTT))和 Web(使用代表性狀態傳輸(REST)協議)。這些協議的層,涵蓋了已建立的整合和互操作性要求。
    圖4. 在建築物的現有設施上實施的邊緣霧架構示例:邊緣節點是較低的層次,必須與安裝的設備進行新連接。互連所有子系統的霧節點,是透過整合連接到邊緣節點的新設備來實現的。邊緣和霧節點,可以佈署在所有建築物子系統中。
    圖5. 住宅建築中的第一個實驗工作。
    圖6. 整合在先前安裝的可再生子系統中,邊緣節點的示例。 該節點可以使用新算法控制 ON-OFF 開關,以管理發電過程,以及通信和監控電源數據。
    表1.事物示例描述。寫入 ID、類型和節點數據,以配置 XML 文件。配置關聯性儲存在霧節點中。
    表 2. 實驗工作中的分析和設計要求。
    表 3. 實驗室內使用的嵌入式設備。
    圖 7 顯示了分佈在配電板上的節點(邊緣和霧狀)。在此節點中,設計並安裝了功率計、ON-OFF 開關控件和 AI 服務。
    圖 8. 佈署的智慧電源功能。在霧節點中實施的分類過程,可用於檢測電連接和人類活動。可以使用 IoT 通信實現其他服務
    圖9. 邊緣節點中捕獲,並預處理的用電量數據;MQTT 協議用於通信數據。另外,其他節點可以使用捕獲的數據,來提供其他智慧服務,佈署了整合和互操作性。
    圖10. 分類過程。處理捕獲的電數據以檢測家用電器連接。可以使用 IoT 協議整合,來設計其他智慧服務。
    圖11. 該圖顯示了實驗工作中的消耗和生產數據。 在自儲存的電力自備設施中,沒有儲存並且沒有注入電網,所產生的能量必須即時使用,並且不得超過所消耗的能量。 能源經理必須預測此事件,並提前連接電荷。
    圖 12. 用電自耗設施中的可再生電源管理。
    圖 13 是在電源管理子系統中,開發的算法的示例。 可以在邊緣節點上安裝此過程。該節點獲取氣候數據預測,並預測系統是否可以在不儲存的情況下,使用可再生能源。
    圖14. 佈署的邊緣節點。該節點可以使用新算法,控制 ON-OFF 開關,並可以在每個房間或建築物中,通信和監控感測器數據。
    圖 15. 在雲平台上配置的儀表板。顯示了風力發電數據和預測風力。
    圖 16. 在雲端平台上配置事件的儀表板:IF 事件 THEN 動作。 該服務顯示了,如何使用雲端訪問來控制設施。與霧節點的 Internet 通信,可以控制建築物中的不同子系統,並使用電子郵件,SMS 或其他 Internet 服務來通報事件。

    資料來源:https://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21/02/iot-edge.html?m=1&fbclid=IwAR0uijX5WdNrfzmGjVsakFGaEsWivPgyH1zumxVr7fwvvgqtdFFTI6jJXS8

  • 台中房間門安裝 在 Mio's Stud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3 08:35:34
    有 286 人按讚

    #嘔心瀝血的長文 #無業配
    #異位性皮膚炎 #異膚寶寶

    這篇的主題.....我想要分享很久了😂
    今天終於有機會、也有資格打完文章了

    宋寶經歷了將近一年
    台北往返台中的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
    竟然已經是個「準畢業生了」 🎉
    超級開心~~~!

    今天回診醫生說:「他看醫生好配合呀!而且⋯現在皮膚很光滑了呢!」

    兩位在旁認真跟診的實習醫生,也肯定的點點頭。
    還以為這次用藥時間,要從12天拉長到15天一次

    沒想到醫生卻說:
    「 #接下來就不需要再擦藥囉⋯⋯ 」

    一個讓我出乎意料、驚喜的宣判,就這樣在我腦海迴盪著⋯⋯⋯

    (醫生開始交代如何做保養跟復發處理辦法)

    聽到宋寶已經可以不用用藥、等於是個「準畢業生」時,表面上鎮定的配合醫生的說明,⋯⋯其實內心非常非常激動⋯‼️是感動的很想哭😭😭
    (甚至打字的現在,情緒還是很滿)

    從出生到現在一歲半的過程,跟異膚奮鬥的過程,彷彿昨日般而已⋯⋯怎麼一下子,孩子的皮膚竟然就好了、穩定了😭😭❤️

    我不可置信般的聽著這個喜訊!🎉

    - - - - - -

    從宋寶滿月後,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就越來越明顯;但初為人母的我,反應慢了一拍,一直到他四個月才意識到需要看醫生治療。

    那時候,我怪自己是不是太常帶他出門?怪是不是自己沒有勤奮擦乳液才會這樣?怪自己如果早點發現是不是就不會變嚴重了?母愛伴隨而來的自我檢討跟內疚圍繞著我

    但自我糾結是無法改變過去事實的,我立馬跟已經是「異膚家長學姊」的親姐姐求救。

    於是,我跟著我姐的步伐,帶孩子先看 #台北長庚的中醫師林胤谷。 每個晚上泡藥澡、濕敷、包藥,白天還要擦瓶瓶罐罐⋯注意濕度、除塵蟎、勤換床單、跟長輩不停溝通關於冷氣溫度還有空氣濕度的事情😂(異膚寶寶非常不能熱到喔),光是晚上濕敷包藥就要花上一個小時,擦那些瓶瓶罐罐更是油油膩膩(沾到的衣物還很難清洗)。這中間還要經歷產後的低潮、工作的壓力、夫妻間面對新生命的相處磨合⋯⋯種種一切,回想起來非常的不容易!

    看了四個月的中醫後,皮膚有改善些許;那時候宋寶也差不多八個月大了,覺得他已經比較大了、有足夠的條件去看西醫時,再轉看 #台中中山醫院的賴柏如醫生。

    就這樣,展開了我們「台北-台中」的看病治療之旅。

    才剛看完用藥的第一週、原來那些中醫還沒看好的紅疹立馬消失外,皮膚也從粗糙變的光滑亮亮的‼️(異膚寶寶皮膚要像一般嬰兒般柔嫩是多麼困難的事)

    不僅長輩對賴醫師的治療方法信心大增(異膚家長都能夠懂,來自長輩的壓力跟支持絕對也是痊癒速度的關鍵),媽媽我看到孩子皮膚變得「正常」,就好開心了啊!🔆

    從ㄧ開始泡藥澡+天天擦藥,到第二個月回診的時候,變成做一休一;第三次回診的時候,再拉長成三天用一次藥⋯⋯就這樣,在醫生的專業判斷下,一次次回診時,醫生都會拉長寶寶皮膚對藥物的依賴和控制。
    這個月回診前,宋寶已經拉長到12天擦一次藥就可以了。👏🏻

    嬰兒時期,因為過敏,宋寶眼睛常常泡泡腫腫的,皮膚也這邊紅、那邊紅;甚至,今年五月時還經歷過流膿、流湯過的爛膚時期!😱 #異膚的治療絕對需要耐心跟信心,皮膚的狀況會起起伏伏,但只要用心照顧、配合醫生指示,孩子的皮膚會越來越穩定的喔❗️(給你們信心喊話💪🏻)

    我看著宋寶眼睛越來越明亮、越來越大,不再那麼容易因為ㄧ過敏就變瞇瞇眼,知道他的免疫力在上升;我看著宋寶皮膚變得滑嫩,不再是那個動不動就脫皮、脫屑的可憐孩子,知道他正在慢慢進步!

    直到今天,醫生看了他的皮膚狀況後,直接宣告「不用再固定擦藥!」接下來回診只要觀察就好了⋯⋯
    這個「從台北跑去台中看醫生」整整一年的看病過程,全都值得了啊!

    身為父母,孩子沒有病痛的笑容,是最喜悅的事情了!❤️

    真的很感謝當時幫我想辦法掛號到的親姐、把加掛名額讓給我的姐夫、感謝老公每次都開車來回一起陪孩子看病、感謝家人配合用藥跟照顧⋯沒有你們幫忙,就沒有現在的快樂寶寶🥺🥺🥺

    當然⋯⋯最最感謝的,就是是非常非常有醫德的賴醫師!👍🏻 大大推薦啊💯
    (不用我推薦,他本來的診已經爆了)

    即使每次看診人數都超多,在這樣繁忙跟高壓的環境下,問診和說明時,都沒有一絲不耐煩!依然非常負責任跟有耐心的跟每個病患做說明和交代如何用藥!🥺🥺🥺
    真的很感謝、也很佩服醫生的用心🙏

    其實看病這事,講求緣分
    我沒有特別追求名醫,但追求「在乎病患」的醫生
    無論在哪邊、用什麼方法
    只要能看好你的孩子的,就是好醫生‼️

    現在很多醫生都轉作醫美了,這年頭還願意專攻皮膚病狀治療的醫生不多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遇到有心、有醫德的皮膚科專家更是難得!
    不推薦不分享,真的對不起自己對不起醫生啊~~~🙌🏻

    加上三不五時就蠻多人會私訊問我關於看醫生的事情
    以下就ㄧ次整理幾個資訊
    給有需要參考的媽媽
    希望你們的寶寶也健健康康,有漂亮強壯的皮膚喔!🤝

    🔴Q. 怎麼選擇醫生的?他們很厲害嗎?

    我都是跟著我姐的步伐。他做了很多功課,也看過台大跟其他人家說的名醫,結果都沒有辦法治療好她女兒的皮膚。這兩個醫生的名單,是我姐女兒親身實驗後精華出來的,的確也是媽媽社團很多人推薦的醫生。

    中醫~台北長庚 林胤谷
    西醫~台中中山 賴柏如

    🔴Q. 為什麼要看中醫?後來為什麼又改看西醫?

    單純是因為我那時候看了ㄧ些「類固醇戒斷」的文章後,就蠻抗拒寶寶小就用西藥,也很擔心如果無法抑制下來,假設哪天會爆發會變得更嚴重而不可收拾....所以選擇在新生兒時期,先用比較溫和的中藥試試看。
    後來改看西醫,基本上也是跟著我姐的步伐,覺得中醫看的成效也差不多了,希望加速跟提升效果,就改看西醫(加上我覺得小孩已經脫離新生兒時期,皮膚有比之前好ㄧ咪咪)

    🔴Q.兩位醫生怎麼治療?

    其實我覺得他們的「治療邏輯」是差不多的!
    外面醫生就是「有病就擦藥」,治標不治本~而他們比較有一套自己的用藥時程跟安排
    目的都是在「逐漸減少皮膚對藥物的依賴」,以及循序漸進的「養皮膚」,讓皮膚逐漸有「自我修護的能力」,就會降低過敏發作的機率

    兩位都需要「泡藥澡」+「擦外用藥」+「濕敷」,只是ㄧ個是用中藥、ㄧ個用西藥而已!
    當然,要看醫生對專業的判斷,每個人的療程都是不ㄧ樣的喔!不要自己亂用藥喔!
    (宋寶看中醫時要濕敷包藥,看西醫就不用,但我知道有些看賴醫師好像也要包藥)

    🔴Q.療程會多久?

    療程要看人,有人快有人慢,久的好幾年,就是當維護或是觀察吧!
    宋寶的中醫,平均兩到四周回診ㄧ次,總共看了四個月
    西醫第一次ㄧ個月回診,第二次隔兩個月再回診,第三個月三個月後再回診...以此類推,大概ㄧ年就穩定下來,很幸運!

    🔴Q.看病貴嗎?你花多少錢呢?

    中醫每次去都是三千五千起跳,加上還要買特殊品牌的繃帶,加總起來也是幾萬塊喔
    西醫沒有超過兩千,西醫平均ㄧ次才ㄧ千內吧!除了藥膏沒有用其他的輔具
    (看你拿的藥劑量,像今天看診才花ㄧ百五~~~有史以來最低!)

    🔴Q.看完林醫師再看賴醫師,有反撲嗎?

    我想這個是看林醫師的媽咪們最擔心的事情了吧!
    「反撲」 ~大概意思是看完中醫後再看西醫,會讓體內的毒素大爆發,下次病發變得更嚴重,ㄧ去不復返之類的意思

    在宋寶的這個案例中,完全沒有反撲!❌
    反而是很順利的變更好了!🥳🥳
    從中醫轉西醫的短短ㄧ週,皮膚完全變了另外ㄧ個人,我很驚訝!😍
    之後皮膚比較不穩定時,也沒有到像社團分享的那種反撲
    (只有中間五月有ㄧ次他的腳我沒有及時處理,那時候變成流膿)

    所以擔心會反撲的媽咪~宋寶的案例可以給你們信心喔😊
    (不過要不要換西醫,請還是要自己判斷跟決定喔)

    🔴Q.台北跑台中不累嗎?有沒有推薦其他的醫生?

    台灣真的交通很便利,台北台中其實很方便也很近,加上我跟先生自由業,時間安排比上班族容易,就算是ㄧ日往返,只要小孩會好,我就願意去!
    有兩次,我就直接安排兩天ㄧ夜,當作小旅行,減少舟車勞頓的辛苦,也當作跟孩子旅行的回憶。
    印象中台北新光醫院也有醫生的治療方式很像,但我沒去看過也忘了名字,抱歉~~大家可以善用估狗大神🙏

    🔴Q.兩位醫生還掛得到號碼嗎?

    林醫師~如果可以的話,建議醫生看診日的「平日下午四點」就可以現場去加掛,通常這樣都會看得到喔!如果到了晚上六點後才去,可能就會等很久又掛不到~

    賴醫生~我是去年9月決定要改看賴醫生,那時候上網查,發現到12月都滿!甚至隔年1月也完全掛不進去~也就是三四個月內都不可能看到醫生!!😭
    而且有開放特定時間統一預約後面的日期掛號,我心想....應該沒機會了吧!後來是因為我姊姊跟姐夫有幫我拿到加掛單,才有辦法在十一月底時看到賴醫師!(感恩的心💕)

    🔴Q.求能掛到賴醫師診的方法?

    1.有熟人幫你拿到加掛單:
    拿到這張有醫師簽名的黃色小單子~就彷彿拿到通往康莊大道的金鑰匙啊!有了這張就可以排隊加掛~不然是看不到的喔!(因為醫生的看診量已經爆了)
    (也不要為難我、問我可不可以幫拿加掛單喔)

    2.ㄧ大早去排隊,求得當天現場掛號的機會:
    關於這點我比較沒有認真做功課,聽說好像要凌晨五六點就到.....
    網路跟社團有分享,我覺得也可以打電話直接問護理人員會比較正確喔!
    因為聽說好像就算你現場去也有被拒絕的可能

    3.直接掛賴醫師在彰化的門診:
    我姐就是這個方法跟賴醫師搭上線的!
    她超瘋、超偉大!
    因為我姐要帶女兒看的時候,台中的門診也掛不進去。
    他發揮了金牛座的研究功力後,發現彰化門診有機會
    就ㄧ個人背著女兒,從台北新店坐車大包小包前往到位在彰化海邊的醫院(聽他說很偏僻遙遠),到現場排隊掛號,拿到了兩個月之後的門診號碼!
    之後醫生知道他的求醫過程,就很很貼心的主動提出,可以轉診到台中看的提議(感恩的心AGAIN🙏😭)

    - - - - - -

    【 #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保養指南】

    ✅勤擦乳液:
    新生兒時期ㄧ天才擦ㄧ次,後來發現原來這樣是不夠的~
    異膚的特色就是「超乾」,不能用常人的標準來看!
    後來我配合積極治療時,我ㄧ天會擦5次左右的乳液!
    幾乎是每換完尿布就會補擦全身~這樣才叫夠勤快喔!
    平均ㄧ個月至少用掉ㄧ條200ML的才過關喔~~
    (因為他們皮膚真的超乾!異於常人)
    甚至現在他皮膚穩定多了,偶而我會幫他拍ㄧ下天然的玫瑰水補充水分,再上乳液(少許幾次這樣做,非常態)現在一天2-3回乳液~

    ✅選擇無味無添加的乳液:
    其實賴醫生說凡士林(就是美國原廠那個品牌)是最好用最純粹又便宜的滋潤劑!
    怕太過厚重的話,也可以考慮其他比較天然的品牌喔!
    基本上有香味的乳液就可以掰掰~

    宋寶是用醫生推薦的「雅漾舒緩乾癢霜滋潤型」,已經用掉十條以上,請記得買有保障的通路確保品質,我買過MOMO代理進來的的都很正常,但曾經ㄧ次誤買奇摩個人用戶商家賣的的,會有ㄧ個說不出的怪味道。

    ✅濕度維持在55度左右:
    認真開除濕,尤其北部~真的很濕,容易變成細菌還有塵蟎的溫床
    只要下雨,就ㄧ定要開!對容易過敏的人來說,乾爽的環境比較舒服喔!

    ✅空淨機開著:
    說實話,這點我自己比較沒有特別顯著感受,宋寶沒有到那麼嚴重的敏感,所以好像有沒有開我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差異。
    但我姐的女兒有沒有開空淨機,就有明顯的差異!我老公對空氣的清淨度感受也有差異,有開的時候,他說整個人~眼睛跟鼻子會比較舒服。

    關於品牌的選擇:
    我們家客廳放LG大白、房間放coway;我姐則是有四台,分別是海爾(有除甲醛功能)、Honeywell 、安麗、小米(他說小米很無感,不太推薦,其他三台可以,有HEPA的話,效果應該都差不多)

    ✅溫度要恆溫,冷氣必開,暖氣大忌:
    大部分異膚都蠻怕熱又怕冷還怕濕(有夠嬌貴),尤其嬰兒都很怕熱,即使是現在秋冬了,我們家晚上偶而睡覺還是會開上個四個小時冷氣,讓宋寶比較好睡。
    夏天更不用說,只要ㄧ點點熱,立馬蘋果臉,嚴重者,有些人手肘就會開始紅、身體開始癢喔!所以絕對不要讓小孩熱到~會起熱疹+引起其他過敏反應
    去年冬天我白目就開了幾天暖氣,結果⋯⋯宋寶皮膚就發作了😂😂所以媽媽們,忍耐吧!

    ✅隨時保持乾爽跟擦汗:
    如題,最好帶著純水濕紙巾或是小毛巾,勤勞的幫孩子擦掉身上和臉上的汗水和髒污(擦完請記得用乾後上乳液),有助於減少皮膚對外界污染源的接觸機會喔!

    ✅紫外線燈消毒:
    我姐還買了就是月子中心會照的那種紫外線燈,對於殺塵蟎殺菌有用~尤其適合家無日曬無充分陽光的北部人,這個可以有日曬效果(圖片放在留言補充)

    ✅烘衣機:
    因為現在空氣污染都很嚴重,加上換季,可能會有蟲在衣服上產卵😨爬文後,發現最多人推薦惠而浦的烘衣機,據說烘完會有曬完太陽香香的感覺!而且平均下來烘乾一次只要幾塊錢。但是~這一台比較適合家裡後陽台空間夠的人,所以退而求其次,選了也蠻多人推薦的LG的乾衣機,體積跟外型和功能都還不錯,也少了曬衣服的時間、減少衣服放在外頭又二次污染的機會。(如果你們在中南部、又非城市、那麼日曬一定是最好的)

    ✅洗衣精:
    小孩跟大人衣服絕對分開洗,(但沒有用不同的洗衣機),布尿布也是自己ㄧ批ㄧ起洗,所以等於會分三個大藍分裝髒衣物(大人/小孩/布尿布)
    洗衣精也有可能會殘留到衣服,引起寶寶的肌膚過敏;不過宋寶對洗衣精的敏感度沒有很高,但我姐小孩的實驗結果有差,只要不是用專門給小孩的洗,皮膚就容易過敏喔!

    品牌推薦:小孩用nacnac綠色那罐,沒有味道的~從出生用到現在沒有換過。
    大人的我比較沒有固定牌子,有時候也會用小孩的ㄧ起洗,最近則是用歐洲品牌比較天然的皂類下去洗。

    ✅洗水塔管線&安裝濾水器:
    宋寶出生前,我就請專門清理水管的公司把家裏的水管全部清洗過!沒錯~就是連「水管」都要清洗喔!洗出來才發現真的很多髒東西呢,洗過的水管出來的自來水才會乾淨。如果你們家有水塔,那水塔最好ㄧ起清過!

    無論是廁所水龍頭、廚房、洗澡蓮蓬頭,我都有安裝拋棄式濾芯的淨水器,這個也非常建議媽咪們要安裝,你會發現原來自然水那麼髒~~~尤其有泡藥澡的寶寶,用的水有沒有乾淨也許也會是個影響的關鍵喔。

    ✅毛巾跟床單要勤換:
    嬰兒床我用包巾舖著當床單,每天用過ㄧ次就換去洗!
    大人床單ㄧ周換ㄧ次,比較積極時,我自己睡的枕頭套ㄧ週會換兩次!
    擦身體的毛巾(包含大人的)我都擦過ㄧ次立馬就丟去洗,不隔夜的喔!隔夜會滋生細菌~
    洗臉毛巾我都用拋棄式的,大概2天換一條新的

    ✅定期清塵蟎:
    ㄧ週會至少用ㄧIRIS次吸床墊&枕頭&棉被,作為基礎的保養。
    每三個月會請專家來做大清理(我找塵室獵人),把床墊、客廳沙發都吸過。

    ✅天天吸地拖地:
    沒有時間的婦女,可以用掃地機器人吸地。我自己是用DYSON的V8吸地
    拖把的話,我是買品諾的蒸氣拖把,蠻好用的~👍🏻
    他的布面是拋棄式的設計,髒了就可以丟,比傳統拖把拖起來要衛生喔!
    而且蒸汽高溫可以殺菌&去油,用起來更乾淨、安心!

    ✅拒絕不良糖類&飲食的建議:
    攝取過多的醣類比較容易讓身體老化跟比較容易過敏,所以我沒有給宋寶吃糖果(只喝過兩次養樂多,發現太甜後,我就沒有給他喝了)
    平常我是給他吃五穀米或是糙米,還會再添加些許藜麥ㄧ起煮,早上除了有時候會吃水果,澱粉的話則是會有地瓜、水煮蛋,偶而會有吐司或是麵包,少吃加工品,多為原型食物。
    ㄧ歲後,有給他補充吃益生箘&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增加體內好菌。
    母奶沒間斷的喝了八個月左右(前面三四個月是新鮮母奶,後面是保存起來的凍奶),會搭配配方奶,奶粉前面喝啓賦水解,ㄧ歲後喝美強生。

    ✅充分睡眠&保持好心情:
    這點是心理層面的,心理層面跟過敏反應也有很大關係!
    只要壓力大,就容易過敏!這點在我老公身上已經實驗很多次了
    (以前只要我跟他吵架,他那天馬上過敏🤣🤣🤣)

    睡眠上比較無解,畢竟每個小孩需要的睡眠時間都不ㄧ樣,我就是盡量讓他睡,沒事不會叫他起床(但他還是蠻規律地在九點左右會醒來)

    保持小孩好心情部分,我都盡量用正面語言跟他溝通,比較少用大聲斥責跟否定的說話方式,可以的話,每天會讓他出門走走,呼吸新鮮空氣。

    - - - - - -

    這篇真的打得超長的!因為這ㄧ年多,太多媽媽私訊問我異膚的醫生選擇還有日常照顧的事情了~~終於有機會可以ㄧ次整理完給你們!

    如果你能耐著性子看到這⋯⋯⋯
    我相信,ㄧ定是在你的星球上
    有那麼ㄧ個需要用心呵護的玫瑰花在等著你吧:)🌹

    「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毛蟲是我除掉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哀怨,她的吹噓,有時甚至是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小王子》

    祝 所有玫瑰花都茁壯的生長 💕

    Mio 2020.11.12

    Ps,
    1.有需要的直接轉分享,註明出處就好,如果看完有幫助,那就是我打文的目的囉:)
    2.對比照,請容許我只放上局部並打碼
    3.非專業醫療人員,純真實經驗分享,如有謬誤,請包容指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