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中慈濟醫院病房介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中慈濟醫院病房介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中慈濟醫院病房介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中慈濟醫院病房介紹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307的網紅李基銘的影音頻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

  • 台中慈濟醫院病房介紹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30 19:00:52
    有 15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生。
      
      「我只希望,他沒有痛苦的離開……。」
      多數人希望自己善終,卻不放心讓家人好走?
      其實,我們可以有更慈悲的選擇!

      ──原來「生心靈」的平安,才是病人和家人共同期待的善終。──
      
      ➤生安|安穩生活,重拾力量
      面對末期疾病,有時不只是身體病痛折磨,更受苦的是過往生命經驗的種種缺憾或裂痕,隨之接踵而來,面對孤單生命,社工師陪伴一起重拾力量。
      
      ➤心安|安頓情緒,停止折磨
      關於死亡的逼近,社工師陪伴病人面對死亡的焦慮,預防無意義感的自殺,也同理照顧者的壓力,停止對自己及對家屬的折磨。
      
      ➤靈安|安靜沈著,轉念昇華
      透過促成心願圓滿,利他生命價值的展現,這一世旅程的結束,轉變為永恆存在的祝福,自己也可以成為靈性安定的助力。
      
      「善終」的積極意義,或許應該是──好好活著、心存善念、身行好事。
      
      〈四道人生,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病房裡,除了滿頭白髮的湯伯外,還有一位很積極、很焦慮的女兒……。
      服務湯伯的一年三個多月裡,我走進了湯伯家的糾結纏縛,也看見了兩代的情緒衝撞。
      
      〈終止無效醫療,撤除維生醫療〉
      兩位白髮蒼蒼老人佝僂的身軀,在病人耳邊呼喚的場景,內心不免揪了起來。
      我的出現,代表著醫療團隊期盼我介入關心這個家庭,只是任務有點沈重,我必須告訴兩位徬徨無助的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可能無法再好轉了……。
      
      〈阿彥的願望〉
      腫瘤壓迫頸椎,下半身無力已經持續一年多,終日只能躺床看著天花板。
      他不怨天尤人,甚至主動提及捐贈器官,想對社會有些貢獻,只是這些想法,都還沒有跟媽媽及家人商量……。
      
      〈拿生氣懲罰自己的阿雅〉
      「你們這樣為難我,讓我的病情加重,我死也不原諒你們!」因為夜診批價時間太久,導致阿雅情緒大爆炸。
      心想:「她是我很不喜歡接的那種個案……。」這個不喜歡的病人,竟讓我陪了超過兩年!
      
      〈十歲小太陽〉
      「診斷腦幹受損、呼吸慢性衰竭。」聽著醫師專業描述的病情,我沒有孩子病情的輪廓,接了任務才明白,跟著孩子、家屬與團隊,走了一趟生命學習旅程。

      因此,我暗自稱這位十歲小男生──小太陽。
      
      〈愛過很多人,卻忘了愛自己的武哥〉
      武歌跳樓送急診的第一天,病房就通知我了,心情很複雜,之前一直擔心而且也努力預防的事,現在真發生了
      「就讓我這樣一個人吧!」一派無所謂的態度,不希望去找他的家人。
      
      〈你盡力了,也讓我盡最後一份力!〉
      「真對不起,因為你發現得太晚,我救不了你……。」主治醫師看到病人這麼勇敢,如此勇於面對生命,可是身為醫師卻無法再為他多做些什麼。
      
      「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這時候反而換病人安慰起醫師。
      經歷過許多生死現場的我,看著眼前這幕,也為之動容。
      
      人間安寧.陪愛無悔,
      更多社工師陪伴現場的暖心故事,都在慈悲善終。
          
    作者簡介:林怡嘉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東部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社工師
      財團法人自閉症基金會社工員
        ◎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作者簡介:吳宛育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高專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優秀獎章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 台中慈濟醫院病房介紹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29 13:15:32
    有 20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生。
      
      「我只希望,他沒有痛苦的離開……。」
      多數人希望自己善終,卻不放心讓家人好走?
      其實,我們可以有更慈悲的選擇!

      ──原來「生心靈」的平安,才是病人和家人共同期待的善終。──
      
      ➤生安|安穩生活,重拾力量
      面對末期疾病,有時不只是身體病痛折磨,更受苦的是過往生命經驗的種種缺憾或裂痕,隨之接踵而來,面對孤單生命,社工師陪伴一起重拾力量。
      
      ➤心安|安頓情緒,停止折磨
      關於死亡的逼近,社工師陪伴病人面對死亡的焦慮,預防無意義感的自殺,也同理照顧者的壓力,停止對自己及對家屬的折磨。
      
      ➤靈安|安靜沈著,轉念昇華
      透過促成心願圓滿,利他生命價值的展現,這一世旅程的結束,轉變為永恆存在的祝福,自己也可以成為靈性安定的助力。
      
      「善終」的積極意義,或許應該是──好好活著、心存善念、身行好事。
      
      〈四道人生,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病房裡,除了滿頭白髮的湯伯外,還有一位很積極、很焦慮的女兒……。
      服務湯伯的一年三個多月裡,我走進了湯伯家的糾結纏縛,也看見了兩代的情緒衝撞。
      
      〈終止無效醫療,撤除維生醫療〉
      兩位白髮蒼蒼老人佝僂的身軀,在病人耳邊呼喚的場景,內心不免揪了起來。
      我的出現,代表著醫療團隊期盼我介入關心這個家庭,只是任務有點沈重,我必須告訴兩位徬徨無助的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可能無法再好轉了……。
      
      〈阿彥的願望〉
      腫瘤壓迫頸椎,下半身無力已經持續一年多,終日只能躺床看著天花板。
      他不怨天尤人,甚至主動提及捐贈器官,想對社會有些貢獻,只是這些想法,都還沒有跟媽媽及家人商量……。
      
      〈拿生氣懲罰自己的阿雅〉
      「你們這樣為難我,讓我的病情加重,我死也不原諒你們!」因為夜診批價時間太久,導致阿雅情緒大爆炸。
      心想:「她是我很不喜歡接的那種個案……。」這個不喜歡的病人,竟讓我陪了超過兩年!
      
      〈十歲小太陽〉
      「診斷腦幹受損、呼吸慢性衰竭。」聽著醫師專業描述的病情,我沒有孩子病情的輪廓,接了任務才明白,跟著孩子、家屬與團隊,走了一趟生命學習旅程。

      因此,我暗自稱這位十歲小男生──小太陽。
      
      〈愛過很多人,卻忘了愛自己的武哥〉
      武歌跳樓送急診的第一天,病房就通知我了,心情很複雜,之前一直擔心而且也努力預防的事,現在真發生了
      「就讓我這樣一個人吧!」一派無所謂的態度,不希望去找他的家人。
      
      〈你盡力了,也讓我盡最後一份力!〉
      「真對不起,因為你發現得太晚,我救不了你……。」主治醫師看到病人這麼勇敢,如此勇於面對生命,可是身為醫師卻無法再為他多做些什麼。
      
      「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這時候反而換病人安慰起醫師。
      經歷過許多生死現場的我,看著眼前這幕,也為之動容。
      
      人間安寧.陪愛無悔,
      更多社工師陪伴現場的暖心故事,都在慈悲善終。
          
    作者簡介:林怡嘉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東部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社工師
      財團法人自閉症基金會社工員
        ◎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作者簡介:吳宛育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高專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優秀獎章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 台中慈濟醫院病房介紹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10-27 08:08:50
    有 423 人按讚


    今天的醫療保健單元,邀請台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黃軒先生來到空中,為各位朋友分享作品:《因為愛,讓他好好走:一位重症醫學主任醫師的善終叮嚀》/ 黃軒 / 寶瓶文化

    ◎書籍介紹
    「當我急救時,那壓下去的病人肋骨斷裂聲,也是我心碎的聲音。」這是黃軒醫師15年來在加護病房,治療急重症病患的椎心心情。他在死神面前奮力拚搏,哪怕僅有一絲希望;他也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忍痛放下急救的手,讓病人有尊嚴、舒適的離開,因為他更想保護病人的善終權益。
    台灣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的病患中,只有5%的人能真正善終。當無論如何都要救到底時,那是愛嗎?當留下摯愛的家人,卻延長他們的痛苦,那是愛嗎?曾經陪伴1000多位臨終病患的黃醫師認為,除了簽署不急救意願書(DNR)之外,更關鍵與刻不容緩的,是讓我們從家庭、學校、社會開始,一點一滴地學習面對死亡,並了解醫療有其極限。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避免「從家人身上練習面對與處理死亡」這樣總是令人備感疼痛與遺憾至極的事。善終,不只是為摯愛的家人,更是為了自己。

    ◎作者介紹 黃軒
    台中慈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台中慈濟醫院胸腔腫瘤暨肺癌召集人、台中慈濟醫院兼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另外,同時擔任教育部部定講師、胸腔內科專科暨重症醫學專科訓練指導老師、台中中臺科技大學影像醫學暨放射科學系講師、花蓮慈濟大學醫學系講師,以及《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的專欄作家、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光明日報的專欄詩人暨作家。

  • 台中慈濟醫院病房介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1-30 20:00:09

    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生。
      
      「我只希望,他沒有痛苦的離開……。」
      多數人希望自己善終,卻不放心讓家人好走?
      其實,我們可以有更慈悲的選擇!

      ──原來「生心靈」的平安,才是病人和家人共同期待的善終。──
      
      ➤生安|安穩生活,重拾力量
      面對末期疾病,有時不只是身體病痛折磨,更受苦的是過往生命經驗的種種缺憾或裂痕,隨之接踵而來,面對孤單生命,社工師陪伴一起重拾力量。
      
      ➤心安|安頓情緒,停止折磨
      關於死亡的逼近,社工師陪伴病人面對死亡的焦慮,預防無意義感的自殺,也同理照顧者的壓力,停止對自己及對家屬的折磨。
      
      ➤靈安|安靜沈著,轉念昇華
      透過促成心願圓滿,利他生命價值的展現,這一世旅程的結束,轉變為永恆存在的祝福,自己也可以成為靈性安定的助力。
      
      「善終」的積極意義,或許應該是──好好活著、心存善念、身行好事。
      
      〈四道人生,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病房裡,除了滿頭白髮的湯伯外,還有一位很積極、很焦慮的女兒……。
      服務湯伯的一年三個多月裡,我走進了湯伯家的糾結纏縛,也看見了兩代的情緒衝撞。
      
      〈終止無效醫療,撤除維生醫療〉
      兩位白髮蒼蒼老人佝僂的身軀,在病人耳邊呼喚的場景,內心不免揪了起來。
      我的出現,代表著醫療團隊期盼我介入關心這個家庭,只是任務有點沈重,我必須告訴兩位徬徨無助的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可能無法再好轉了……。
      
      〈阿彥的願望〉
      腫瘤壓迫頸椎,下半身無力已經持續一年多,終日只能躺床看著天花板。
      他不怨天尤人,甚至主動提及捐贈器官,想對社會有些貢獻,只是這些想法,都還沒有跟媽媽及家人商量……。
      
      〈拿生氣懲罰自己的阿雅〉
      「你們這樣為難我,讓我的病情加重,我死也不原諒你們!」因為夜診批價時間太久,導致阿雅情緒大爆炸。
      心想:「她是我很不喜歡接的那種個案……。」這個不喜歡的病人,竟讓我陪了超過兩年!
      
      〈十歲小太陽〉
      「診斷腦幹受損、呼吸慢性衰竭。」聽著醫師專業描述的病情,我沒有孩子病情的輪廓,接了任務才明白,跟著孩子、家屬與團隊,走了一趟生命學習旅程。

      因此,我暗自稱這位十歲小男生──小太陽。
      
      〈愛過很多人,卻忘了愛自己的武哥〉
      武歌跳樓送急診的第一天,病房就通知我了,心情很複雜,之前一直擔心而且也努力預防的事,現在真發生了
      「就讓我這樣一個人吧!」一派無所謂的態度,不希望去找他的家人。
      
      〈你盡力了,也讓我盡最後一份力!〉
      「真對不起,因為你發現得太晚,我救不了你……。」主治醫師看到病人這麼勇敢,如此勇於面對生命,可是身為醫師卻無法再為他多做些什麼。
      
      「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這時候反而換病人安慰起醫師。
      經歷過許多生死現場的我,看著眼前這幕,也為之動容。
      
      人間安寧.陪愛無悔,
      更多社工師陪伴現場的暖心故事,都在慈悲善終。
          
    作者簡介:林怡嘉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東部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社工師
      財團法人自閉症基金會社工員
        ◎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作者簡介:吳宛育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高專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優秀獎章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