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中市社會局兒少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中市社會局兒少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中市社會局兒少科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877的網紅賴佳微,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科技的進步早已改變現在孩童的生活型態,而同樣的犯案基礎與心態,也只不過是隨著科技變化成另一種形式的犯案技巧。 沒有人能夠24小時盯著自己的小寶貝,能做的是從孩子還未上學前,社會就即予父母系統性的引導教學,上學後學校就開始教育對身體和心理距離的尊重,幽默和惡意中傷玩笑的差異,霸凌完整的通報與治療系統...
台中市社會局兒少科 在 賴佳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技的進步早已改變現在孩童的生活型態,而同樣的犯案基礎與心態,也只不過是隨著科技變化成另一種形式的犯案技巧。
沒有人能夠24小時盯著自己的小寶貝,能做的是從孩子還未上學前,社會就即予父母系統性的引導教學,上學後學校就開始教育對身體和心理距離的尊重,幽默和惡意中傷玩笑的差異,霸凌完整的通報與治療系統,以及父母的再進修研習。
這些至少橫跨教育局、社會局、衛生局三個局處,但卻是地方政府就可以自己規劃執行的政策,孩子的未來不能等,但是終歸要看地方首長對城市的藍圖規劃著重在哪些領域了。
#台中市議員 #賴佳微 #兒少保護 #兒少網路教育 #父母研習 #地方政府 #台中市 #政策方針
https://i.win.org.tw/
#網路陷阱 #風險 #安全
台中市社會局兒少科 在 鄭功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兒少權益請命 阿進憂心未成年孕母通報黑數
.
昨天警消環衛委員會第二天業務質詢,阿進特別巧扮成婦產科醫生,目的是為了台中每年近3000位未成年孕母的特殊境遇請命。
.
❓❗️你知道嗎 ?
根據國民健康署出生通報系統顯示,近三年每年在臺中市醫療院所,生產的未成年孕母人數,皆超過300人,但一經比對,在社會局的未成年小爸媽通報數,卻都只有百餘人。
.
每年有將近六成的未成年孕母未被納入社會局的社會安全網絡資源,而其中黑數有多少,更不得而知。但這些小爸爸、小媽媽本身就是應被照護者,後續更會發生經濟、就學等各種問題,若政府不適當給與協助,怕會造成衍伸出更多治安問題。
.
上個月,阿進接獲開業 20餘年的婦產科醫師陳情,他們收到臺中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來函,醫師被指控未依法於時限內進行通報,並將裁處三萬元的罰緩。但醫師並不知道為何自己莫名犯了罪?
.
❓❗️為何會發生 ?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只以一紙公文通知台中市的醫師公會及大醫院「兒少權益保障法需要通報」這件事。相信還有許多基層診所根本還不知道這件事。
.
阿進認為應該「比照便利商店禁止吸菸的宣導強度」,確實知會所有基層診所,避免未成年兒少的權益被犧牲,建議應早日催生跨局處的整合平台,減少黑數問題。
台中市社會局兒少科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理師:年幼受虐,未來恐造成永久性創傷!】
台中市3歲男童長期遭親生父母虐待,以衣架毆打,氣球繩綑綁手腕至流血,洗澡時遭蓮蓬頭毆打、頭撞洗手台等,去年11月被送醫已無心跳,台中地檢署依凌虐幼童致死等罪,起訴男童父母。檢察官感嘆「當男童終於獲得醫師治療機會時,已成為冰冷遺體」。
(資料來源:【註1】)
近年兒少遭受照顧者不當管教或身心虐待事件頻傳,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家防中心統計發現,去年台南市家庭內兒少保護案件通報案件共1628件,其中有將近9成的施虐者是直系親屬,包含父母或祖父母;其中:
■ 5成1的施虐者: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
■ 3成5的施虐者:具負向情緒行為特質
■ 3成1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凸顯親職教育需有效強化,才能預防兒少虐待事件的發生。(資料來源:【註2】)
■兒童虐待,明顯與一般管教不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 - 周庭筠 臨床心理師」指出:兒童虐待,明顯與一般管教不同。它是大人有意對兒童進行重複、持續性的傷害,包含身體虐待(毆打、燙傷、摔推等)、性虐待(亂倫、猥褻、強暴等)、精神虐待(冷漠、恐嚇、批評、藐視和威脅等)、嚴重疏忽(未能適當照顧兒童飲食、營養、健康、教育等)以及遺棄。
■小小孩無法自行求救,發現時大多已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
周庭筠心理師說,施虐者通常會有些特質或環境狀況,例如:情緒控管不佳、生活壓力大(經濟困難、施虐、婚姻失調)、小時候亦為受虐兒童,或是相信身體處罰是正當的教養方式等;這些個人與環境的因素,讓他們面對孩子時,選擇採取了虐待和傷害的方式。
但遺憾的是,這卻使得兒童心中產生了自我懷疑與嚴重創傷,並對自己、他人、環境缺乏自信和退縮。其實,這樣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往往無法求救,都是等到受虐被發現或通報時,但大多已長期處於極大的生理與心理創傷中。
受虐的孩子除了身體的傷害,心理上也容易出現嚴重的情緒困擾與創傷反應:
1.出現焦慮、恐懼、冷漠、罪惡感、內咎、混亂等情緒。
2.有退縮、壓抑、依賴、逆來順受、酗酒與服用藥物以及反覆不定等行為。
3.產生過於悲觀、低自尊、自責、自傷、自暴自棄等想法。
4.可能引發精神恍惚、焦慮症等心理疾病。
5.出現對於施虐者的依戀與認同。
(資料來源:【註3】)
■【兒童期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美國在1990由一位內科醫師Felitti在進行肥胖研究時,發現童年早期不良經驗(例如:身體虐待、心理虐待、性虐待)與成年期的各種身心狀況有關連,例如:飲酒、藥癮、肥胖症、高血壓、憂鬱症、自殺傾向、性傳染病、癌症或是心血管等疾病(Dube, Anda, Felitti,2001)。
Karevold, Røysamb, Ystrom & Mathiesen等人(2009)在為期11年的長期縱貫性研究也發現,長期暴露在不利環境下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容易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且兒童早期負向經驗與成年期的精神疾病也有關聯(Widom,2000)。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可以知道童年負向經驗對於個人成長中的身心發展、腦心智功能、行為表現都有長遠的影響,因此若是能在早期給予受虐兒童生理、心理、社會協助,運用大腦本身的神經可塑性進行大腦功能的復原,則有助於改善受虐兒童未來的生活樣貌。(資料來源:【註4】)
【Reference】
Dube, S. R., Anda, R.F., Felitti, V. J., Chapman, D. P., Williamson, D. F.,
& Giles, W. H. (2001). Childhood abuse, household dysfunction, and
the risk of attempted suicide throughout the life span findings from the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 JAMA, 286 (24), 3089-3096.
Karevold, E., Røysamb, E., Ystrom, E., & Mathiesen, K. S., (2009).
Predictors and pathways from infancy to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arly adolescenc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 (4),1051.
Widom, C. S. (2000). Childhood victimization: Early adversity,
laterpsychopathology.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Journal, 242, 3-9.
1. 來源
➤➤資料
∎【註1】:
2020/04/23 -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衣架毆打氣球繩綑綁雙手 3歲童遭親生父母虐死」:https://bit.ly/2DE2uC8
∎【註2】:
2020/08/11 - 中時新聞網 - 「南市去年1628件兒少通報案 9成施虐者是直系親屬」:https://bit.ly/3bAuaUN
∎【註3】:
嬰兒與母親 懷孕生產育兒情報 「2歲男童被父母虐打致死!心理師:年幼受虐,未來恐造成永久性創傷!」:https://bit.ly/2QZSjuP
∎【註4】: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出版品「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https://bit.ly/2QZ9xIr
➤➤照片
∎ Pexels免費圖庫相片
(哭泣男孩-圖片)(Pexels)攝影師Kat Jayne:https://bit.ly/2GyzHjn
(哭泣男孩-圖片)(Pexels)連結:https://bit.ly/322egQ7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兒虐 #兒童虐待 #兒童期負面經驗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