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中市公車路網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中市公車路網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中市公車路網圖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410的網紅周永鴻 台中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黃公車「黃10路」7/20正式上路! 往返於大富路一段325巷口及潭子車站的小黃公車「黃10路」將於7/20開始服務潭子與神岡的鄉親囉! 應該很多民眾不清楚小黃公車是什麼以及它的服務項目,就讓永鴻來向大家說明!小黃公車其實就是公車的一種,只是外型是計程車,至於為什麼有些路段是由小黃公車來提供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
台中市公車路網圖 在 周永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4 04:32:14
今天除了是聖誕節,也同時是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十周年。 十年,上一個十年,大台中與台中市決議合併,回首過往看著現在,縣與市的差距仍在,盧市長接受採訪後表示台中市正在改變,細數自己上任後帶來的改變,不論是捷運綠線、東區大智路打通及興建中的台中巨蛋、水湳國際會展中心、台中綠美圖等,先不論這些政績是否...
-
台中市公車路網圖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6-23 09:41:23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公車優化往往是狗吠火車,因為實際使用的人不多,資源也很難投注進去,再加上搭車的人都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也較少受到市府的重視。不過我相信只要有議員不斷去監督、提出建言,還是可以看見改變的機會。因次在定期會單位業務質詢,時代力量黨團提出六大改善方向,也很高興獲得交通處和警察局的正面回應。
🚌 推行幹線公車,加密班次。
根據市府委託顧問公司的調查,民眾不搭乘公車的主因,除了習慣開(騎)比例最高外,其次就是公車班次無法配合或公車班次太少。新竹公車只有藍1區在尖峰時間5至10分鐘有一班車外,其餘尖峰時間都要等15到30分鐘,甚至有些路線在尖峰的班距長達一至兩小時,跟私人運具比起來根本沒有競爭力!
印象很深,十多年前,台中市的公車服務也是為人所詬病,但是歷經兩階段的高潛力公車(20米道路幹線公車,尖峰班距10分鐘)、兩階段的捷運先導快捷公車,才逐漸培養出搭乘公車的人口,爭取到蓋捷運的機會。
市府要推輕軌建設,但是究竟要如何培養民眾搭公車習慣?未來是否考慮增加班次、縮短班距,增加公車的競爭力?
交通處長承諾市府會做運量上做檢討,依據需求比較高的路線去強化,然後慢慢地去培養。同時市府已經有著手進行輕軌先導公車的規劃,希望能夠藉此向中央爭取經費,換新車、增加班次。
🚌 試辦小黃公車,讓偏遠社區也能享有公共運輸服務。
新竹市過去這兩年總共裁撤了10條營運不佳的公車路線,導致離市區較遠的地方變成沒有公車服務。我們希望市府能夠在香山區試辦 DRTS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透過預約式的小巴或計程車讓有需求但是撐不起一條公車路線的社區,也能夠享有公共運輸的服務。
處長表示,這個想法很好,針對需求反應式公車,市府已經有初步的規劃,預計會有浸水線和香村線,只要中央的相關計畫一出來,就會立即申請。
🚌 試行假日觀光公車,串聯各大景點,創造需求,培養搭車習慣。
近年來有好幾個打卡景點陸續在香山區出現,像是青青草原、風情海岸豎琴橋等等,但是都沒有任何公車路線會經過。民眾如果要從南寮到青青草原,只能夠開車或騎車,如果搭乘公車要先搭到火車站再轉乘苗栗客運,最後還要走20幾分鐘才會到達,這對於外地搭火車來的觀光客或是帶小孩的媽媽都相當不方便。
我們舉台南市台灣好行的88安平線與99台江線觀光公車為例,這兩條路線幾乎繞遍台南的各大名勝古蹟,讓外來的觀光客能夠輕鬆搭公車由台南,乘車票價比照市區公車且台南人搭乘免費。
處長也認為假日觀光公車值得嘗試,剛好目前有兩條公車路線假日運量不足,準備來調整,希望能努力盡快來促成假日的一個特別班次,來滿足觀光需求,也透過這些景點讓公車運量能夠提高,相輔相成。
🚌 改善火車站前乘車環境,設置雙語轉乘地圖。
現在新竹火車站前搭公車的地點多達10處,非常凌亂,有在民族路、有在中正路、中華路也有,但在火車站內並沒有提供轉乘地圖,沿路上也沒有任何標示。當然我們知道站前的路幅有限,很難將乘車地點統一在同一個地方,但短期間應該要仿照台北市的各大車站和捷運站設置轉乘地圖,讓民眾清楚搭乘相關大眾運輸的資訊。
另外,我們希望轉乘地圖能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因為新竹市移工和新住民的人數不斷增加,國際觀光客也不少。後年新竹市要辦燈會,如果有雙語資訊更能夠吸引到國外的旅客。
處長表示目前在火車站集中的公車路線超過 50 個班次和路線,以現在火車站的腹地的確沒有辦法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有必要提供一個良好設計的地圖,讓來到新竹市的民眾知道搭公車要怎麼搭,去哪邊搭。
他承諾很快會有一個規劃案來設置轉乘地圖,希望在今年內可以實施。雙語服務是非常好的建議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 增加低地坂公車,提供親子友善、無障礙服務。
之前參加身障聯繫會議,有肢體障礙的團體不斷反映新竹市的低地板公車數量太少,常常等不到,甚至有次等了三個小時都還等不到低地板公車。
新竹市低地板公車目前有 13 輛,以目前總共有 72 輛(60輛大巴、12輛小巴)營運的公車來計算,等於低地板只佔18%。其實新竹市低地板公車最多的時候其實有 21 輛,後來又變成 18 輛,到現在只剩 13 輛,愈變愈少,離110年要達到 40 % 的目標愈來愈遠。因此我請處長說明原因,並強烈要求要積極來增加低地板公車數量。
處長表示,低地板公車過去為什麼比較多輛是因為早期有所謂的電動巴士,都是低地板,但是隨著時間遞移,這些電動巴士的電池以及它的相關設備沒有辦法再使用,所以低地板公車實際操作的數量是下降的。
不過處長承諾未來業者買任何新車,都會要求要採用低地板公車。其實六月初,新竹客運會再增加五輛的低地板公車來汰換既有的舊車,所以數量會增加到 18 輛,佔60輛大巴士的三成。另外,公車業者在未來的五年內必須汰換到 18 到 24 輛的老舊公車,這部份都會要求業者要添購低地板公車,盡快達到40%以上的這個目標。
🚌 試辦科技執法,加強取締違停。
市民朋友常常會反映公車停靠站、沿線路段時常被車輛違停,不只影響民眾搭乘,也增加塞車情形,像是火車站前和中正路沿線都很嚴重。
交通部從去年 7 月開始,也加重汽機車在於公車停靠區或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罰款,機車可罰900元、汽車可罰1200元。我好奇過去這兩年警察局總共開出過多少在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的罰單,是否積極來取締路邊違停的車輛。
另外,桃園市從去年開始在常常被違停公車停靠站試辦科技,成效不錯,民眾檢舉違停件數大幅下降,警方開罰單及出勤次數也明顯降低。我也表達希望新竹市能夠在幾個違停熱點盡快來試辦。
警察局長表示,去年一整年取締違停的件數有將近 10 萬件,其中公車停靠站取締就有 1,035 件;今年一至四月,取締違停有 2 萬 8 千多件,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不過公車停靠區的取締有 884 件,比去年度增加。
關於科技執法的部分,警察局已經跟交通處完成規劃,準備在火車站前的臨時停車區來規劃一個違規停車自動偵測的科技執法系統,會積極在跟交通部來爭取預算。明年會再研議在光復路清華大學前面公車停靠區設置相關系統。
#監督市長落實改善公車競選政見
林智堅市長先前提出《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 105 至 107 年要花費 10.8 億元來改善新竹公車路網,但最後只花費 2 億元左右。我要求交通處一定要積極爭取增加市府預算在公車上,這樣改變才會有可能。
時代力量黨團督促市府改善公車的腳步決不會因為質詢完而結束,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是否說到做到,也會跟交通處密切討論未來的相關規劃。
有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才有可能減少私人運具數量,舒緩塞車狀況,並降低交通事故,讓新竹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處長說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位
#搭公車的議員
台中市公車路網圖 在 周永鴻 台中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黃公車「黃10路」7/20正式上路!
往返於大富路一段325巷口及潭子車站的小黃公車「黃10路」將於7/20開始服務潭子與神岡的鄉親囉!
應該很多民眾不清楚小黃公車是什麼以及它的服務項目,就讓永鴻來向大家說明!小黃公車其實就是公車的一種,只是外型是計程車,至於為什麼有些路段是由小黃公車來提供給民眾搭乘,主要是因為某些區里道路較為狹小或是偏遠,但該地居民又有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需求,因此需要小黃公車來解決問題,服務里民!
黃10路的基本班次、部分站牌隨招隨停等相關資訊都在圖卡上,記得搭乘前先行預約喔!歡迎有需要的民眾下載下來參考喔!
改善潭雅神的交通路網、提升便捷性,永鴻會繼續努力!
#台中市議員
#周永鴻
台中市公車路網圖 在 周永鴻 台中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除了是聖誕節,也同時是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十周年。
十年,上一個十年,大台中與台中市決議合併,回首過往看著現在,縣與市的差距仍在,盧市長接受採訪後表示台中市正在改變,細數自己上任後帶來的改變,不論是捷運綠線、東區大智路打通及興建中的台中巨蛋、水湳國際會展中心、台中綠美圖等,先不論這些政績是否都是由她而起,這些她如數家珍的政績,沒有一件是在舊縣區。
昨天永鴻在議會都建水委員會審理議案時,針對潭子區與北屯區交界的道路打通發表意見,希望相關單位能夠加速計畫道路開闢,讓潭子區的居民在交通往返時能夠更加便利;永鴻也在這個會期也馬不停蹄地爭取潭雅神三區的建設,不論是捷運路線的規畫、豐洲二期、聚興產業園區的發展、三區商圈的設置,甚至包含Ibike站的建置、公車路網的擴張等,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加速區域縫合,彌平縣市的差距。
下一個十年,永鴻希望找回舊縣區民眾的光榮感,也希望主政者能夠正視區域發展的落差,加速潭雅神的發展!強風吹拂!跑起來!
#台中市議員
#周永鴻
#台中縣市升格十周年
台中市公車路網圖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軌道路網雙核心 台中發展雙引擎
#車站即是微型城市
「火車已經到車站,阮的心頭漸漸重,看人歡喜來接親人,阮是傷心來相送」
過去,我們對車站的想像,好像就是迎來送往的地方,是到達抵達的玄關。除了上下車,能做的事可能就是買票,最多有個美食街或便利商店。
但在現今的城市裡面,車站的重要性已經不同了,隨著城市內運輸網路的建立,大型車站如今成為了結合食衣住行育樂的人潮、錢潮匯聚點。能夠疏運大量旅客的軌道運輸,也代表高強度的開發利用成為必然。
日本在國鐵民營化之後,近20~30年來,車站複合開發的規模也日益增加,在大阪、東京等主要城市,更是讓車站變成了一座微型城市,讓民眾的生活,旅客的需求可以一站滿足。
這樣的計畫,大多就直接命名為Station City,最具代表的,就是2011年完成的Osaka Station City,結合車站大樓、空中廣場、辦公室、三座百貨、一座飯店,2013年更串連 四棟建築構成的 Grand Front Osaka,成為梅田區域的核心。
而在2017年才全部完成的Tokyo Station City中,規模更加巨大,包含11座大小商業設施、2間飯店、美術館,重新整修復舊的東京車站,並透過地下街串連丸之內與八重洲口的多處再開發計畫,鞏固東京最高級的商辦區域地位。
這類車站城,除了依據,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為導向,以公共運輸交通引領城市開發計畫,將人潮引入外。更透過良好的轉乘介面,步行設施,加上整合的行銷與識別設計,重構以行人為本,熱鬧的立體城市。
這樣的發展,捨棄了以車輛道路為都市計畫重心的思維,而以民眾的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為前提,反而創造更大的商業動能,和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也都成功帶動都心繁榮的提升,讓老舊的市中心能加速更新。
#台中大車站計畫
這週三,我和交通部、台鐵相關單位,了解台中大車站計畫。
過去,我們團隊曾經自費考察日本、歐洲、美國等許多車站再開發計畫,自然很好奇,大台中車站計畫是什麼?大體上,此計畫也是以TOD為依歸。以民眾公共交通為主題,有許多好處,特別是高齡化社會後,大眾運輸系統的設計,除了減少碳排放之外,更兼顧了民眾的交通安全。
台中過去是公路導向發展的城市,大眾運輸客運類型,一直強於軌道發展,透過這計劃,台中可建立軸輻式(hub and spoke)路網,重點資源分配規劃,能帶給公共運輸使用者立即的好處,比如:改善候車環境、簡化搭乘路線、搭乘資訊易懂、減少市區繞行等等正向體驗,改善公眾運輸整體的品質。
大台中車站計畫,從鐵路高架化,並結合車站、客運轉運站、市區公車,到周邊的商場、旅館、生態城等等,看得出來也有車站城的企圖野心。
想想,上下學、上下班搭個車,可以在車站周邊順路完成買菜、購物、繳費、借書還書、寄件收件、甚至公務機關辦公、托嬰育嬰、接送小孩、運動、醫療等等行為,多麼省時,多麼便利,多麼省下大家開車停車的精神耗費。
一個規劃良好的車站城,就像是把城市功能良好地收納在站體裡,取用方便、快速便捷。然而,現在車站蓋好後,周邊的開發計畫,以及行人動線的串連,都沒有更進一步的進展,中央雖然有規劃,但台中市政府感覺意興闌珊,對比周邊國家與城市的積極,其實很可惜。
#軌道路網雙核心 #不要浪費烏日高鐵站
我的選區烏日,是台中高鐵站的座落之地,雖然是台中的門戶,但長久以來,烏日高鐵站的能量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我們應讓位於烏日的台中高鐵站,和市區的台中火車站,成為大台中軌道路網的雙核心。台中火車站承接台中市民、而台中高鐵站可承接全台各地民眾、外國旅客,搭配延展的軌道、客運,深入台中市區、舊縣區,並預留聯開空間,可以提供旅客、市民更多生活機能,能為大台中地區、甚至泛中部地區,注入嶄新活血。
然而,連結這兩座城市主要車站的台鐵,雖然已經高架化,然而班次密度仍然有限,這和缺乏緩急分離、缺乏代避功能、號誌機電系統限制、列車調度問題、以及台鐵的排點都有關連,我們還是希望能有通盤的檢討改善。
目前,烏日高鐵站周邊土地已有多家廠商準備進場開發,但未來在人行動線串連上,仍須加強,否則車站仍然是高架道路包圍的孤島,無法有效達到外溢效應。
另外,我們也希望市府能重視台鐵台中山海環線的計畫,並與中央合作,盤點各站點台鐵土地開發,做通盤規劃,讓重視長期被忽略的舊縣區,也能在軌道路網升級下,起到機能分散,互相串連的功用,地方政府也可清點舊縣區的人口、道路車流量等承載,再與中央協調,計算出最合適的站點。
我也在此呼籲,台中市政府千萬不要放棄海線和舊台中縣區的市民,無視公共運輸資源的落差,讓城市交通網難以齊備,這也是台中選區民眾殷殷期盼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