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篇文之前,可以先想一句話、一個字詞來說明「愛自己」這個概念。
然後下面內容很流水很抑鬱,但最後一段總結是我對2020各種風浪後的總結,送給你。
一月,
誰知道今年是沒有日本的整整一年。沒題材寫沒東西拍,IG、YT都轉了好大的方向,被迫所有事情從零開始,逼得我只好在台灣另尋生路。
二月,
隨著...
看這篇文之前,可以先想一句話、一個字詞來說明「愛自己」這個概念。
然後下面內容很流水很抑鬱,但最後一段總結是我對2020各種風浪後的總結,送給你。
一月,
誰知道今年是沒有日本的整整一年。沒題材寫沒東西拍,IG、YT都轉了好大的方向,被迫所有事情從零開始,逼得我只好在台灣另尋生路。
二月,
隨著外婆過世後,家裡鬧得非常不愉快,以往的我都是把這些情緒累積著趁著去日本時代謝一切,但也因為疫情讓我少掉了一大部分的情緒代謝管道,卻也在同時嚷我更確立要從家裡搬出的想法。
三月,
CC一直以來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從2019年底就因為活動籌備陷入困境,搞得我自己也開始懷疑自己。
更是因為疫情反覆研討著是要延期還是該取消,許多問題接踵而來。
同時有個朋友離開了,但我卻是在他離開的整整兩週後才偶然知道這個消息,那時我才發現自己在感情世界裡自私地非常噁心,家庭、工作、感情三塊的煩惱交雜在一起後身心狀況面臨了第一次大崩潰。
四月,
延續CC取消問題,因為害怕對不起所有在這付出時間心力的所有人,每天都在苦惱、掙扎,最後還是在公布這件事情時又哭得亂七八糟,也因此讓我開始面對要從CC畢業這件事。
此外拍攝量爆炸,在身心尚未平復的狀態下還是塞了很多新的挑戰進來,希望藉此轉移注意力,但睡眠時間大減少也讓我的狀況遲遲低迷不起。那時我對於所有人跟我說的「要好好愛自己、照顧自己」感到不解甚至倍感壓力。
五月,
直系血親的長輩過世了,因為高齡喜喪讓我沒有太多的感受,但喪禮的流程卻成了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跟那邊的親戚的相處並不是非常融洽,許多累積的問題透過各種逃避、爭執讓這段關係到現在仍舊持續惡化,每次從台北下去的車上,都處在一個極度焦慮的狀態,想保護好自己卻又被無限道德譴責的每一天,在吃藥後昏睡,早上起床後便會感受到前晚的情緒瞬間潰堤,每天幾乎要花上一小時的時間代謝好所有情緒後才有辦法出門上班。
在此要非常謝謝當時陪我去看醫生、吃飯、帶我到處散心的朋友們。
六月,
在友愛街旁的市場吃宵夜時,跟翻喜聊到許多本早已不想再提起的過去,然後再把上半年所有的東西掏出來洗了一遍,好的壞的都有,除了明白了點自己的癥結點之外,也同時更感受到了周圍親朋好友們對我的愛有多多。
同時在CC確定取消後,仍舊把手上的合作案陸續做完,遇到很好的窗口,跟奶牛一起激盪出很多很喜歡的內容,很滿意的成品,一切都慢慢地好了起來。
七月、八月,可能是最燦爛幸福的時光了。
作品開始收到廠商的鼓勵與認可,自己的文字與團隊一起努力拍出的照片開始受到青睞,
工作上辦了幾場很累但很扎實的活動,學到很多細節的處理,也見識到了很多熱情,
去了一趟廬山、衝了幾次浪、記錄起與日常朋友的點滴,漸漸又開始覺得剪片是件很快樂的事,
被稱作柴犬少女一樣被寵得好好的,可以在週四下班後散步去便利商店買酒與零食、在聽呱呱的直播入睡,過的極度幸福與充實。
九月
但儘管如此身體的狀況卻沒有隨著情緒好轉起來,九月初一次上班的途中藥物過敏差點沒有死在路上,小鬼的消息、發生在眼前的車禍各種事情也讓我思考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好好活著這件事。
開始懷疑起自己人生後我努力去做了更多嘗試,月底請了個假下了台中拍攝時也約了幾個奶粉吃飯,看著他們談論我的樣子又重新讓我意識到這些人不是訂閱者的一萬分之一,而是扎扎實實一個活著有溫度,會滑著手機看我做了些什麼跟我分享生活小事的人類們。
當這想法如此具體出現在自己眼前時會突然感受到那份關愛的份量有多沈,有多溫暖。
十月、十一月
開始減藥了,但原因是因為副作用太強,連帶影響著腸胃、腎的狀況。無端的過敏、各種回診拿藥檢查填滿行事曆,開始帶起了口罩過著忌口的日子。下定決心提出離職後,在華山裡跟著喜歡的夥伴、業主們完成我活動人生的最後一場活動。
最後一項任務則是林口的連續施工,花了半年的時間前置,完工時看著眼前的一切也覺得這趟業務旅程已足夠夢幻、努力、該是時候好好休息一下了,謝謝非常照顧我的前輩與不厭其煩的業者夥伴。
離職前兩天,去了社畜的分享會,在台上高喊著「在日商學到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我不適合日商,所以我後天要離職了!」
只能說爽度破表,一直以來都很盡力不在公開或社群上談論工作領域或是負面情緒,但現在卻可以如此坦承自己的不適合甚至笑著與別人分享時才發現自己跨出了好大一步。
離職當天,還來不及好好跟大家告別,子淳特別帶了甜甜圈來接我下班(真不好意思說我上一份工作離職時也是他來接我還幫我收了東西)六點整一到,腦子裡滿是等等趕高鐵的路線,直衝台中的旅行小聚分享,也開始起我在台中市的一人小冒險。
晚上在居酒屋跟老闆聊天時被問到是做什麼的,我喝了好大一口生啤回,「廣代,但我今天剛離職!」,接著我倆都一起笑了出來。
最後的十二月裡,
離職後我僅休息了三天(而且還是五六日),便又跳入新的職場繼續學習了。
而伴隨著耶誕的氣氛感染,困擾我許久的「愛」的定義,也終於在十二月時下了一個滿意的註解。
「要探討愛是什麼可能太難了,但我希望這些『喜歡』『希望你好』『覺得幸運』統稱是愛就夠了。」
每天都繼續學習著重新審視自己、好好關愛自己的身體與周圍得一切,常說「謝謝」「我愛你」「路上小心」。
對你、也對我自己,期許新的一年還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感受,以此增加我們的人生厚度。
台中北堤風浪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湧浪翻膠艇?海象知識待補強
胡健驊/海洋大學退休教授(基隆市)
海軍司令部舉行海軍登陸作戰訓練意外事件調查說明記者會,出席的海軍人員共同為殉職的陸戰隊上兵蔡博宇與上士陳志榮默哀。記者胡經周/攝影
七月三日上午約九時漢光演習訓練突擊艇翻覆導致死傷,海軍報告研判主因是海象劇變的瞬間「湧浪」。因為是嚴肅事件,用詞需謹慎專業,特此提出討論。
湧浪是海浪的一種。起浪必有造波機制,一般都是風力。規模大者如潮汐、地震,產生潮波、海嘯的超級長波。長波兩列波間隔很遠,可達數十公里,這麼大範圍的水同步舉升下降,縱使波高不怎麼高,上下運動的水量則十分可觀,動量奇大,可以跨洋奔跑而面不改色。
反之,一般風力吹擾出的波浪,縱使小區域內波高濤天,波長卻以十幾廿公尺為概念,水量振盪未必甚大,反而來得快去得快。不過,當風力大如颱風或風域廣如季風,亦可堆積出水量可觀的波動,傳出去後,也形成長浪,波長可達一百公尺以上,開放海域的海面即湧動如一片片的丘陵地者,謂之湧浪。行船其上,未必看見浪花濤天,卻叫人左晃右搖,昏頭絞胃,嘔吐連連。岸邊遠眺,似乎平穩,但長浪列隊前進到近岸遇淺時,即堆起拍岸壯觀的水花,一波接一波,常引人駐足欣賞。
所以,貼岸翻騰的湧浪不會突然興起。突如其來的,學名叫異常波,台灣俗稱瘋狗浪,也不可能在海況平穩時發生。也就是說,海象已多浪,眾浪交錯下,三不五時在某一地點上,數個波峰同時到達,激出超越預期的波高者謂之。風浪中的開放海域常見,近岸當然也會,許多海釣客都曾見識。這次海軍的不幸事件,是遭遇湧浪,還是瘋狗浪?
筆者曾數次前往台中港外調查,夏日早上岸邊風和日麗,遠望海上亦相當平穩。不料正在梧棲港內裝載儀器,突然飛沙走石,打在腿上手臂及臉龐,刺痛難挨。出港後,竟變成嚇人的巨浪,進行海洋科研的人,很能體會海軍弟兄在那種情境下,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完成它。下午回港,令我再震驚,岸上「沙風」完全消失。
這就是白天「海風」吹向岸、晚上「陸風」吹向海的現象,特別在夏天明顯。日照下,海水增溫慢,陸地快。因此海上氣溫涼,空氣密度大;陸上氣溫高,空氣密度小而上浮。於是海上空氣壓向陸地,便形成短時間強勁的海風。晚上相反,海水保溫能力使空氣溫暖,陸地散熱快而空氣降溫快,便壓向密度低的海上,形成陸風。
上網調閱氣象局左營站當天的氣象資料,果然看到上午七點時風速平平,然後每小時加大,中午達到顛峰,然後逐漸趨緩。前後一天資料,亦復如此。風向也都在逐時順時鐘旋轉,但不大吻合海風陸風的簡單概念(七月四日吻合度高),應該是設在離岸約一公里半一所學校樓頂的氣象站有關,難免有房舍影響,而且南邊不遠就是平地隆起的鼓山地形,都可能不太能代表桃子園海岸的風場方向。所以,翻艇事件當時,應該海風強起,瞬間拉起「一股」波峰,不必視為湧浪。
其次,左營港口外,向西北延伸一公里多的南邊防波堤,使桃子園海岸形成直角海岸線形態,對海流和波浪行為可能構成特殊條件。希望海軍已掌握這裡的科學知識,如有缺乏,趕快補強,對往後科技戰爭的演習,能鉅細靡遺又勇敢無畏地操練。國人一直都尊敬在心,無以苛責。
台中北堤風浪 在 海洋委員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一篇集氣文
9月22日下午,在台中大甲區松柏港北堤,
有一位男性衝浪客不慎溺水,
雖然我們海巡同仁及時把人拉上來,
但當下是昏迷不醒無意識的,
在一陣緊急救援後,
也順利將這名溺者後送苑裡李綜合醫院,
但是目前狀況不是很樂觀,
在這也希望大家能幫他加加油!
小編想提醒愛好衝浪的朋友,西海岸沙灘海域,
除了規劃的海水浴場外,都屬危險海域,
下水前應先衡量自身身體狀況,
並注意風浪級數是否適合衝浪,
且最好是有人同行~
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