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可靠度失效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可靠度失效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可靠度失效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可靠度失效率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綠能和儲能分別對近期之限電事件能有何貢獻 (05/20/2021 Tony Yen) 關於近期的限電事件中,網路上部分論者想傳遞的一個迷思便是事件起因係由再生能源過多所致。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更多的再生能源,能確保台灣電力系統供電可靠度的提升;而適量的儲能則可以避免系統快速頻率反應不足造成的立即性連...

  • 可靠度失效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0 17:25:46
    有 44 人按讚

    綠能和儲能分別對近期之限電事件能有何貢獻 (05/20/2021 Tony Yen)

    關於近期的限電事件中,網路上部分論者想傳遞的一個迷思便是事件起因係由再生能源過多所致。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更多的再生能源,能確保台灣電力系統供電可靠度的提升;而適量的儲能則可以避免系統快速頻率反應不足造成的立即性連帶損失。

    作者:Tony Yen / 德國弗萊德堡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綠能:增加調度裕度 減輕白天抽蓄水力負擔

    再生能源在當前的台灣,已經能有效減少下午兩點的負載尖峰,在本月帶來將近2.5GW的容量價值。這樣的容量價值對於台電整體的調度裕度是絕對有所貢獻的。就算我們有辦法把現在線上所有太陽能跟風能通通解聯,也不過是讓系統的調度裕度變差。

    再生能源在白天的發電量,對於05/17這樣最終因抽蓄水力發電總量限制而必須限電的事故來說,又有另一層面的價值。當天原定補上的傳統電廠因升載不及,抽蓄水力從14:00左右就持續滿載發電,最後仍無法補足,推估在20:50到21:50左右用戶端卸載2GWh的電量。假設當天線上有額外500MW左右的太陽能,直接減輕抽蓄水力在白天的負擔,這樣的夜間卸載量就可以避免了。

    (注:當然,這樣的調度必須在上午就以電力系統可能出狀況為前提限制抽蓄水力的發電量。不過當太陽能越來越多,致使午間前後的殘餘負載漸漸降低成每日低谷時,增加的太陽能發電量本就極有可能在經濟調度時被用於抽蓄水力的充電。)

    值得注意的是,未來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傳統機組因高溫而故障或必需顯著降低電力輸出的機率也會提升。太陽能剛好在夏季白天最高溫的時候,有較多的發電量,其實也是在減少這些無預警突發狀況發生的機率。

    再生能源對於05/13這樣因系統快速頻率反應不足導致的限電事件可能產生的貢獻,相對沒那麼直觀(這裡暫不討論以再生能源做備轉容量或者提供虛擬慣量的情境)。但當未來殘餘負載在午間前後出現低谷的時候,也代表白天如果發生緊急事故,電力系統上會有更多可調度的傳統機組可做反應(前提自然是它們必須足夠彈性)。這樣的調度裕度,也能讓台電將其他彈性資源更聚焦在夜間殘餘負載尖峰的處置上。

    儲能:快速頻率控制 避免電網事故當下的連帶損失

    另一方面,儲能或者快速需量反應等彈性最佳的資源,在05/13的限電事件中則能提供非常明確的助益:它們可以立即性穩定電網頻率,避免線上的其他傳統機組跳機,造成事件發生當下有其他連帶損失。在05/13的事件中,這就是2.2GW和2.85GW的傳統機組跳脫量的差別。事件發生當下供電量損失的多寡,關鍵性地決定了接下來用戶端低頻卸載到完全復電以前限電的規模和時間長度。

    儲能對於05/17這樣的事件也能帶來的助益,雖然在能源轉型初期,筆者不認為將儲能設備用於例行性的殘餘負載平衡係屬必要,但當電力系統在夜間出現可預測的供電不足風險時,確實可改變部分儲能系統的調度規劃,在白天綠能量多時充飽電,在夜間殘餘負載尖峰時提供不無小補的尖峰削減量。這樣調度在再生能源夠多,讓白天出現殘餘負載低谷時,可行性會更大。相較之下,有效率的需量反應和更提前的用戶通知,對於這種發生後可以提前準備的風險,會是能源轉型初期更具成本有效性的做法。

    綠能不可或缺 試圖限制其發展的論調本末倒置

    誠然,再生能源的變動性和不確定性,是台電近幾年才開始認真研究的,這當中也必然有尚需精進之處。如果要在殘餘負載頻繁趨近負值的未來,讓再生能源提供備轉容量,持續精進電力輸出預報、將殘餘負載中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部分皆視為緊急事件應對上的常態做足規劃,都是可以且應該改善的。

    但綠能發展作為台灣乃至全球必然且意義至關重大的目標,若以近期的限電事件,試圖論證台灣已過多再生能源、應加以限制,是十分危險的言論。畢竟綠能是能源轉型的基石,將達成核心目標的必備工具視為問題本身而欲排除,完全本末倒置,不僅有害於台灣未來的供電可靠度,也會危及台灣其他的永續目標。在以核火產業研究起家的國際能源總署都提出2050年全球電力系統需有90%綠能(其中70%為風光)的願景的當下,這種擋綠的言論在台灣還能有一定市場,十分諷刺。

  • 可靠度失效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5 21:41:23
    有 28 人按讚

    是時候提升電網的韌性與彈性了(盧展南/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05/15/2021 蘋果日報)

    513大停電因人為疏失導致「匯流排」損壞;關鍵基礎建設中電網與供氣系統的維護運轉與韌性的問題,值得正視。

    作者:盧展南/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許多人關心觀塘中油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若無法及時完成,會造成電源備轉容量不足,燃煤增加,但供電穩定與否,絕不是表面的電源綠燈就可以安全過關的。513的輪流停電和2017年815輪流停電及1999年729大停電的主因,皆不是電源不足問題,而是關鍵基礎建設中電網與供氣系統的維護運轉與韌性的問題。

    電力系統是動態平衡系統,講求絕對的供需平衡,以維持高的系統頻率品質。當發電機的輸出因電網發生事故,無法正常輸出電力時,就會跳機以自保。當系統整個發電量瞬間因跳機減少時,頻率就會往下探底。若無快速反應機組或其他電源的挹注,頻率達低頻卸載的設定時,便有一些用電負載需即時停電,以穩住系統頻率。

    建立獨立電業監管機構

    在發電機組可供電之裕度無虞的情況下,供電穩定與否就取決於發輸配電力設備的可靠性,及機組調度與電網運轉的彈性與韌性。本次的電網事故點接近興達電廠,線路電壓驟降可能造成電廠輔機跳機而導致機組跳機。不論是不是人為造成,設備發生故障造成電網事故,無法完全避免,電網設計上應分散風險、避免過度集中。要緊的是,當事故發生時能將故障區快速隔離,縮小影響範圍,利用備援網路快速復原,這就是電網的韌性。

    很多時候電網的瓶頸在電廠出口的電源線,特別是目前汰舊更新的幾個電廠的電源線,原先都是161kV電源線,因為機組更新後容量增大,必須配合新增345 kV電源線。遺憾的是受到抗爭,導致電源線新增困難。電力公司除應做好設備維護,提高設備韌性減少故障外,電網的建設需要全民的關心與支持。

    過去一年的供電裕度都保持綠燈,若事故造成的跳機總容量未超過10%,還需要執行好幾輪的分區輪流停電,可能就要好好檢討所謂的備轉容量是否在緊急時,真的能派上用場。最近沒下雨,相對造成電力調度的困難,過去可快速反應的機組,在時機不對時,可能就派不上用場。本次事故花了將近30分鐘才將頻率拉回60Hz即顯示調度的困難,建議應擴大輔助服務市場的規模,提供必要的調頻及備用容量。

    台灣如果有獨立的電業監管機構,就可好好注意電力系統的供電可靠度。一個專業的電業獨立機構是站在積極主動的立場,協助電力公司管理所有包含電力系統的安全、設計以及電力市場並兼顧機組調度的效率,讓系統在最安全、最經濟的情況下順利運作。

    就輪流停電而言,民眾最關心的是會不會停到我家、何時會停電、何時會復電。3年前815大停電後電力系統總體檢建議,台電進行「限電資訊揭露系統」建置,該系統內建置停電時間、組別、饋線、行政區里、影響用戶數及路段等資料,使民眾預作準備,可減少不便。

    天然災害、地震及人員疏忽,造成世界各地許多大區域停電,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與生活的不便,在在提醒我們關鍵基礎建設的重要,電網的韌性與彈性是值得大家認真關注的議題。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515/UDWL4TVKXVFRJKLJ5SPSX3RQ2U

  • 可靠度失效率 在 誠實大叔 張誠博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7 08:00:35
    有 175 人按讚

    不宜無標準的超前撥交「勇鷹機」。

    工程的可靠度測試是需要時間去累積的。
    確定失效率開始收斂後,才能啟動量產,否則未來的後果,不堪設想。

    (延伸閱讀)
    F5E機齡老舊 軍方擬加速生產「勇鷹」予以汰換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322004247-26040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