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可達鴨幾等進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可達鴨幾等進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可達鴨幾等進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可達鴨幾等進化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澳洲小學生活日記:謝謝好老師】 昨晚,面對這學期最後一週要報告的「故事重述」,我怕孩子帶錯書,還是特別請老丹幫Lara做沙盤演練。結果Lara馬上拿了中文版的《寶可夢全國大圖鑑》準備塞進書包,最後被爸爸擋下來。 「為什麼?老師說任何書都可以。」 「可是妳必須依照故事發展的前後順序來講耶!而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9的網紅大可眠Duck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文來自 https://www.facebook.com/Jet-Station-%E9%80%B2%E5%8C%96%E7%89%B9%E5%8D%80-254773615363447 看見台灣- Duckman 鴨俠 陳文勝(From Fingermosa ) "Duck~~man~~~ ...

可達鴨幾等進化 在 吉爾家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0 08:11:12

【澳洲小學生活日記:謝謝好老師】 昨晚,面對這學期最後一週要報告的「故事重述」,我怕孩子帶錯書,還是特別請老丹幫Lara做沙盤演練。結果Lara馬上拿了中文版的《寶可夢全國大圖鑑》準備塞進書包,最後被爸爸擋下來。 「為什麼?老師說任何書都可以。」 「可是妳必須依照故事發展的前後順序來講耶!而且...

可達鴨幾等進化 在 Cathy Shih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22:30:19

RAW五歲生日快樂!🙌🏻🙌🏻🙌🏻 在生日這天,我神奇的當了一日(假)主廚,結果可能八字太輕隔天病了整天,果然,主廚不是普通人可以當的🤷‍♀️ 大概一個多月前的晚上,我收到了Chef @andrechiang_sg 的訊息,說RAW快生日了,將會有一個很有趣的慶祝活動。當時的我從來沒想過,「有趣」原來...

可達鴨幾等進化 在 Cathy Shih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22:30:28

RAW五歲生日快樂!🙌🏻🙌🏻🙌🏻 在生日這天,我神奇的當了一日(假)主廚,結果可能八字太輕隔天病了整天,果然,主廚不是普通人可以當的🤷‍♀️ 大概一個多月前的晚上,我收到了Chef @andrechiang_sg 的訊息,說RAW快生日了,將會有一個很有趣的慶祝活動。當時的我從來沒想過,「有趣」原來...

  • 可達鴨幾等進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1 20:00:48
    有 176 人按讚

    【澳洲小學生活日記:謝謝好老師】

    昨晚,面對這學期最後一週要報告的「故事重述」,我怕孩子帶錯書,還是特別請老丹幫Lara做沙盤演練。結果Lara馬上拿了中文版的《寶可夢全國大圖鑑》準備塞進書包,最後被爸爸擋下來。

    「為什麼?老師說任何書都可以。」

    「可是妳必須依照故事發展的前後順序來講耶!而且妳帶的這本是中文!」老丹說。

    「我知道啊,讓我為你用英文介紹:可達鴨會進化成哥達鴨;妙蛙種子會進化成妙蛙草再變成妙蛙花(以上寶可夢的名字Lara都用洋腔的中文發音,自以為轉個腔就代表英文)……」

    「哇,原來可達鴨長大變哥達鴨!我長知識了。不過啊,等妳介紹完,天就黑了耶。而且妳上個學期已經介紹過這本書了,請妳換一本好嗎?」老丹耐心聽完女兒的演練後,苦口婆心勸道。

    「好吧,那我來介紹這本夜光海洋生物(也是中文)。」Lara從容地拿起另一本中文繪本。

    在隔壁房間聽到的我,登時慌媽媽心聲又出現:面對25個(含兩個老師)澳洲人,介紹中文書也沒問題嗎(我其實也不知道有什麼問題,恐怕是心底因中文在學校是少數而不自覺升起的彆扭)?

    但經過兩個學期在澳洲小學的薰陶,我不得不讚嘆Lara的臺風因此變得自信大方許多。與其說老師注重孩子的報告內容,我倒覺得他們更重視孩子在眾人面前的自我表達能力。

    今早送Lara到教室,與老師寒暄幾句,老師接著誇讚:「Lara最近在練習英文字母的發音時,時常將之與中文發音做很棒的連結。我們的助教常在一旁向Lara學中文呢。」

    倏地,我心中再次滿溢著感動:一位好的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可是如海底之深、如天際之遠;位於華人面孔不多的小學,老師們卻不時讓Lara感受著「維持第二語言」的重要與溫暖。

    那天有位臉友告訴我,在台灣即使停課了,她任職的幼稚園無論哪個年齡層,老師都仍要準備網課,我當下驚訝不已。一來訝異台灣的老師居然還得如此辛苦地為學齡前孩子付出(去年澳洲停課三個月,幼稚園的孩子唯一工作就是玩),但二來,卻也滿滿感念,正因為有這些老師辛苦的付出,孩子才能繼續保持在家防疫的生活規律。

    無論身在哪個國家,我有著深深的感觸:好老師難得,謝謝你們為孩子的付出。

    #你或孩子也曾遇過什麼樣的好老師嗎?來聊聊吧!

    (圖為最近自己有感而創作一首中文小詩的Lara ,孩子的成長總是讓大人驚豔)

  • 可達鴨幾等進化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4 09:29:52
    有 624 人按讚

    真實的農村是一片人性的荒漠
    .
    作者:隨風行走到處看@知乎
    .
    (註:此文提及的農村,是指中國的農村,農民指中國的農民)
    .
    人人都說家鄉好,其實,我一直不怎麼喜歡我的農村老家。
    .
    去年看到一則新聞,某地一個在外打工的兒子請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兩三天過去,父親仍沒有死。兒子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7天假,是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老人隨即自殺。兒子趕在一周內辦完喪事,回城繼續打工。
    .
    看到這樣的新聞,其實我並不感到特別震驚。在我的記憶里,農村就是這樣的,只是我沒有想到,過了這麼多年,人心還是這麼壞。
    .
    我在農村是那種只從事農業生產、幾乎沒有任何工業的真正農村生活了21年,直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才真正離開。
    .
    從過往經歷看,我隱隱覺得,謳歌農村的都是酸腐文人。真實的農村沒有田園牧歌和淳樸民風,有的是爾虞我詐、欺善怕惡、弱肉強食。
    .
    不客氣地說,在我從小見識的農民中,冷漠、小氣、因為嫉妒而心態扭曲,是其中不少人身上的標籤。至於兄弟相殘、父子反目、姐妹成仇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
    貧窮的鄉村里,什麼故事都有,繼父從小睡繼女、老公婚外情、老婆偷漢子、叔叔毒死親侄子、父親服毒兒子不施救、子女不贍養父母、將年邁父母趕到豬欄居住……都是真實故事。
    .
    某台有個欄目叫「真實故事」,我媽最喜歡看。我有時對她說,不用看了,回老家拍劇,每天一個「真實故事」,可以拍一年,每個不重複。我媽聽了很不高興,但真實鄉村的人生百態就是這麼荒誕而豐富。
    .
    窮人在農村體會不到尊嚴和溫暖,越窮越受欺凌。
    .
    當然,越窮越不講理、越蠻橫霸道的也有,但主角必須是那種性格強橫、身強力壯的,更多的是越窮越受欺凌。農村本就不富裕,而一些人要麼因為頭腦不靈活、要麼因為身體有缺陷、要麼因為性格不合群而比一般人更窮,窮就會自卑,就會懦弱,所以容易受欺凌。
    .
    在我記憶中的農村,無論老少,有修養、講文明的不多。單親家庭的孩子、隨母改嫁的孩子、服刑犯的孩子、非親生被抱養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欺負被凌辱的對象。家庭越弱勢,越是身體有缺陷,越是缺乏關愛,越是容易被奚落、取笑、欺凌。小時候,一些頑劣的小孩欺負、取笑殘疾、智障、單親的小孩,有些大人見了也不制止,甚至帶頭參與。
    .
    村婦在背後議論是非、傳播醜聞樂此不疲,也許是鄉村娛樂生活極其缺乏,而生活圈子又太窄,一點點是非瑣事、家長里短,兩三天就能傳遍整個村子,熟人社會有時非常可怕。過去是這樣,現在不知道有沒好點,畢竟我已經離開近多年,也許現在已經進化了吧。
    .
    所以,記憶中的溫暖和愛只來自父母,而不是農村。
    .
    農村是熟人社會,以宗族血緣為紐帶;城市是陌生人社會,住在同一棟樓,也可能對面相逢不相識,住滿十年也可能從未踏進鄰居的門。我比較適應陌生人社會,管閒事的人少,互不干涉,自得其樂。
    .
    農村人嫌貧愛富的不在少數,他們在權貴面前奴顏媚膝,所以權貴富豪往往覺得農村人老實,但在比自己更弱勢的人面前則趾高氣揚。
    .
    經過帝制社會幾千年的專制統治,農民怕官怕富又仇官仇富。平時害怕,但一有機會,就恨不得致所有權貴、富人於死地。農民的老實懦弱與狡猾兇狠是人性中的一體兩面,往往同時存在於同一人身上。
    .
    為什麼歷史上的造反、起義和某些群眾性運動,破壞性那麼強?就是充分調動了農民內心深處的暴戾之氣和人性中的惡,一旦爆發,不可抑制。
    .
    聽奶奶那一輩的老人講過,當年鬥地主,都是惡狠狠地往死里整。帝制社會裡的農民,平時是容易統治的順民,一被煽動,就是最可怕的暴民,無惡不作,沒有底線。
    .
    村婦的吵架,是世上最惡毒詛咒的大集合。我就是聽著村婦的吵架、看著村民們打架長大的。田間地頭,為了爭奪一點水源,都能破口大罵、大打出手。
    .
    打架和對罵是農村日常必備娛樂之一。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村民們能動起刀子。在城裡老實巴交、屁也不敢放一個的農民,面對同宗同族兄弟,卻能異常兇狠。為了爭奪屋前屋後的一寸宅基地、相鄰放養的一隻雞鴨鵝的歸屬,他們能大打出手。兄弟之間比鄰而居,一方禁止對方房子的屋檐滴水越過排水巷的中線,這不是故事,這是真事。
    .
    每到插秧季節,因為稻田蓄水問題,就是誰的稻田水多一點,誰的稻田搶先蓄水影響了別人,以及田埂堆築問題,兩家的稻田相鄰,有的人總愛把中間的田埂向己方開挖以便多占一點面積,都能引發無數場對罵和十數場打架。現在農村大多數人出去打工,耕田的人少,類似事件可能大幅減少了。
    .
    都說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有時說起來卻覺得並不是那麼理直氣壯。也許,愛護弱小隻不過是人類天性,在這方面,似乎中國並不比其他國家做得更好。愛幼倒是普遍存在,但虐幼害幼也時有發生,至於各種形式的虐老害老,深究起來,那可真是觸目驚心了。
    .
    農村的老人,尤其是貧困家庭的老人,活得卑賤而無尊嚴。很多人將年邁的老人視為包袱和累贅,內心希望老人早死,有的甚至宣之於口。在農村死個70歲以上的老人,就像死條狗一樣平常。前年我有個親戚病逝,前來奔喪的人中,有幾個人毫無悲戚之色,連裝也不想裝一下,居然還在喪禮上談笑風生,打撲克牌玩遊戲。
    .
    老人死在家中,被視為一件晦氣的事,所以,年邁行動不便或患病的老人,往往被趕到老屋居住,沒有老屋,搭個茅棚暫且容身,也是常事。很多老人就在老屋或茅棚孤獨、冷清地熬日子,直到死去。
    .
    逃離令人厭惡的鄉村,是我讀書的重要動力。我至今仍然認為,農村只適合遠觀,不適合深入;只適宜度假,不適宜常住。
    .
    謳歌美化農村的言論很多,農村有千百面,也許我看到的只是某些方面。但總的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人類的行為越文明。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誠不我欺。
    .
    本文不想單純停留於批判農村的不文明。我想,農村不文明現象比城市更多,符合人性和經濟學規律。農村的資源比城市更緊張,為了爭奪賴以生存的資源,農民沒有動力講文明,他們必須錙銖必較。將有限的資源用在能產出效益的人身上,通常是年輕年幼的,只不過是理性經濟人的正常選擇。
    .
    10年前,老家65歲以上老人,得了重病,極少送醫院診治;15年前,則基本沒有。為何?因為子女認為,活到這個歲數如果不能產出效益,也該死了。得重病後與其送醫院浪費錢,還不如把錢省下來改善子孫的生活。近幾年,農村合作醫療普及,費用報銷結算也更方便,老人得病後送院的,也漸漸多了起來。
    .
    有時候想想,對農民也不能責之太苛。道德需要物質保障,脫離現實講道德,只不過是空談。趨利避害是人性本能,也許,所有不文明,究其根源,都是窮之過吧。
    .
    只有這樣想,才不至於對人性太失望。
    .
    (原文照片2007至2011年攝於中國各地農村)

  • 可達鴨幾等進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1 21:00:02
    有 149 人按讚

    (我們的)萬華 ◎蔡琳森

    ──給A
     
    若我偕你走過光影幽晦的傳統市場,前路必險阻
    若你伴我穿越古色持重的危樓,朱顏將改老
    我倆若巡歷那些牛豬雞鴨的販肉舖
    若踏上那顛顛簸簸的碎石路
    卻有淚,不能輕彈──
     
    如我所悉:此地已率先進化,終結了仰賴語言溝通的黑暗時代
    (那名孤冷的老學究老早指認過的:「猿的解剖
    乃係人的解剖的祕訣……」)
    我們若相約福和橋下河濱跳蚤市集
    新富町食料品賣場,或在大理街
    巷衢內背曲身踡的房室,恐有一百張
    權宜疊架的床榻,千百雙腿肚淪陷在不及遣散的餘溫裏
    如教我們相對且望,或相擁而泣,或相擁以歡。
    你若攜上你的一只紙燈籠,披攏一襲短雨衣,走馬花燈轉繞人群中
    你若願領着我,領着我的領子,與影子
    以你固有的甜膩不衰的色澤,與氣息
    領着我,沿途眺看上世紀初業已森嚴入定的
    廟簷燕子尾,遙對新生噴泉池
    若我們相約龍山寺後的青草舖巷
    相約狹道內的莽葛拾遺,相約在
    寺側繡彩盈目的老佛具街
    在深邃處,且有塑合板、石綿浪板與鐵皮
    無私地包裹許多不癒之癰瘡,更且有佝僂的老叟
    衣影單薄行跡可疑頻頻出沒
    步履骯髒,神情苟且
    多踟躕,少哀矜
    他們慣乎任性由着歲月的流速款款地領路
    徐徐步入銷魂的幽蔽曲徑,不欲人知
    迭迭流水與零星漂流物
    且無法分說且蹇滯不前的變衍細部
    實不足為外人道。
    白牡丹在燈海底流連
    扶桑徘徊地藏王座下
    朱槿攬鏡以豔紅照殿
    腥蝦腐魚敗肉於老攤車上於廉價塑料桶內蒸漚歷瀾 
    或是交合前,水果拼盤在紅燈暈影下餿酸
    或是交合後,幾只空酒瓶皺菸盒徒具勞形
    或是一種纏抱在對舉格式下,跋扈且暴虐
    或是一款樸素簡直的情感邏輯,片面而淺短……
    (大抵如是,大抵恰如那位經典丑角說過的:「雖則
    我未必愛他,然他必得愛我……」)
     
    親愛的,若你也都記得:
    此地攸關我們,攸關味道與愛(若我們
    總是走不上一塊)。若你記得
    你曾偕我走過廣州街,經過康定路,或也掠過了西昌街
    老主顧們早早就坐水麵攤車前,一抹抹蒸騰的白霧撩撥浮起
    猶抱風涼,半遮面
    若我隻身走上了西園路,步入桂林路,繼而繞進廣州街
    入夜後,但見攤販盡歇
    黯淡迷濛中猶保持清醒聲源與光源的
    乃是我,乃是時興的便宜贗品
    所謂腳底按摩館、日式居酒屋:且濫俗且孤獨。
     

    --
      
    ◎作者簡介
      

    蔡琳森,一九八二年夏日生。有詩集《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在南方家園。曾獲周夢蝶詩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發表於網路、詩刊及副刊,並入選《2014 台灣詩選》、《九歌 103 年散文選》。
     
    --
     
    ◎小編一尾賞析
     
    都市書寫似乎很難跟土地、本土認同勾搭上邊,更何況在台灣被鄉土文學所環繞的文學地景,宣告了都市與鄉村的對立,都市非得與土地認同疏遠走入理所當然的現代性框架。誠如責編所說「都市文明」時常作為一種自外部侵入的壓力,鄉土被認爲是書寫策略上的拒斥,然則若去嘗試跨越其間的藩籬,從本月主編文來看,香港文學的經驗正告訴我們,鄉土文學與都市不必然是對立,因兩者必然面相的仍舊是「本土」,或如葉石濤所言:「沒有土地,哪有文學」,即便是書寫都市,那也得是書寫台灣的都市,才可稱之為台灣的都市書寫。我想若問有何者以抒情建造現代性的都市地景,那是這首〈(我們的)萬華〉。
     
    如同班雅明筆下游覽巴黎的波特萊爾,這首詩的敘述者仿佛也如「漫遊者」將萬華仔細地給走了一遍,但不同的是「漫遊者」好像多了一人。Flâneur和Flaneuse行走在新舊交雜的萬華街道,以都市攬鏡自照,仿佛時光穿錯遇見了各自的年華衰老。「如我所悉:此地已率先進化,終結了仰賴語言溝通的黑暗時代」。就是這樣了都市把一切說完了,觀看的方式總不是言語得以置喙的場域,這樣的觀看有時也像是畫面的拼貼,有時目光在戀人本身,有時則跳接到街景。臺北不總是繁華的國際都市,洗淨鉛華的舊城區沒有光鮮亮麗的文青,而是在都市底層佝僂的老叟,這亦是構成都市景觀的一部分。
     
    街景對於都市來説尤爲重要,在詩裏詩人對於街頭觀察入微,台灣的街景是混雜紊亂的,「寺側繡彩盈目的老佛具街/在深邃處,且有塑合板、石綿浪板與鐵皮」,攤販販賣的食品、某個街角的麵攤、噴泉池、龍山寺、「廟簷燕子尾,遙對新生噴泉池」,新與舊、食與用都同時相鄰的路途發生。而當詩中敘事者開始回憶和戀人走過的路徑,廣州街、康定路、西昌街、桂林路,這些路名或許只是「漫遊者」無心插柳行經的路徑,但這些中國地名也標示著全世界最大的中國城―臺北的象徵,臺北就是大中國的縮影,沒有任何城市可以像臺北一樣這麽中國了,將整個中國的意象放在一座城市裡,也彰顯了「漫遊者」的漫遊為詩人對於城市内部景觀的思索,召喚回憶的同時也召喚了城市裏的一隅到讀者眼前。到了末段,敘事者言道的只是漫游的幻影,此刻敘述者觸景生情,因爲最終詩人將自己比喻為商店裏的便宜贗品,街景中的「所謂的腳底按摩館、日式居酒屋:且濫俗且孤獨。」
     
    這首詩歌寫的是萬華的地景、萬華的人、萬華的街道、萬華的生活,這是屬於萬華這塊地方的詩歌。「萬華」,因與佛典中日語發音的「万華 Banka」,相似日治時由台語發音的「艋舺(Báng-kah)」易名之,而此名又源於凱達格蘭族語「獨木舟」之意。若我們將以「萬華」之名書寫視爲土地的溯源,是臺北這都市的起點,倒也多了些鄉土的意味,而括號裏「(我們的)」,雖言及個人,若不就視爲一種地方共同體的召喚,「(我們的)」壟斷了他者言説的權力,那必然是我們的話語,即使「給A」標的的抒情更指向的是兩人的對話,但在詩裏愛戀的、個人的、土地的抒情,以「漫遊者」的敘事化約為都市的現代性,不更是展現了其同時具備鄉土與都市的雙重視域嗎?
     
    --
     
    美術設計: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21.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蔡琳森 #萬華 #麥葛芬 #南方家園 #我們的萬華 #漫遊者 #都市書寫 #文學地景 #龍山寺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