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尼西林】
希沙良從第一天微有乾癢感,第二天開始冒出痘痘(人中的悶痘最討厭了啊!),到第三天一早醫師見到時,已是右上嘴唇腫如香腸的狀態…
綜合問診後醫師判斷,應是上個禮拜打完疫苗之後所造成的免疫混亂,以致遭到細菌入侵…
而入侵的地方很可能是希沙良自己半昏迷間咬到的口内傷口…於是本人就又被開了抗生素...
【盤尼西林】
希沙良從第一天微有乾癢感,第二天開始冒出痘痘(人中的悶痘最討厭了啊!),到第三天一早醫師見到時,已是右上嘴唇腫如香腸的狀態…
綜合問診後醫師判斷,應是上個禮拜打完疫苗之後所造成的免疫混亂,以致遭到細菌入侵…
而入侵的地方很可能是希沙良自己半昏迷間咬到的口内傷口…於是本人就又被開了抗生素,繼續過著發燒的日子…
要知道人在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的本能反應,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不見得是件壞事,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也不見得一定要把溫度壓下來。
(有關發燒的迷思大家可參考衛福部的文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25&pid=1610)
這個是醫師所開的藥物──諾快寧膜衣錠,資料上寫的是青黴素類,其實也就是俗稱的盤尼西林Penicillin(盤尼西林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不是想到《仁醫》了啊!),但因盤尼西林同時也是一種致敏原,所以醫師在開立的時候也都一一確認了以往所有過敏的狀態。據藥品仿單,也就是隨盒所附説明書上所言(對,希沙良所有吃進肚子的東西都會想要了解),常見的副作用是膓瀉、噁心、嘔吐等(謝天謝地,這次希沙良終於沒中這些…),另外還有一些罕見的血液及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副作用,包括可逆性白血球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等。
列出的適應症包括廣泛的格蘭氏陽性菌及格蘭氏陰性菌,舉些比較常聽聞的例子有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炭疽桿菌等感染症。這些細菌平常就存活在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甚至是身上、皮膚上(像是醫務人員葡萄球菌的帶菌率可能高達70%以上,且多為耐藥菌株),伺機就會入侵人體作亂。當然,對於像是幼稚園常爆發感染的流行性感冒桿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也有效果,只是一般較不會開到這種等級藥物,會開到這個已經算是被列入重度感染(嗚…)。看來這情況那天應該問可不可以直接打一針的…。
有關於抗生素的使用,就是醫師開多少天,就是要吃多少天,要依循指示定時服用,就算覺得症狀已經好轉也一定要依程序吃完它,更不要想說留著以後吃或和他人的混用,這些都是造成細菌突變産生抗藥性的原因。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事,試想以後如果這些可能致病致死的病菌再也殺不死,那痛苦的就絕對是人類自己!不可不慎!
啊,這篇好多科普,難道希沙良也該走上這條路來拍拍影片麼?笑@希沙良的部屋。#台北 #某處
※本文如有任何錯誤,歡迎各位先進不吝指導,以便改正。
-
《希沙良的部屋》部落格➡️kisara.fc2.net
更多IG限定獨家請發落➡️bit.ly/kisaraig
-
#希沙良的部屋 #科普 #處方用藥 #青黴素 #盤尼西林 #抗生素 #藥品仿單 #副作用 #抗藥性細菌 #免疫 #發燒
#ペニシリン #抗生物質 #医薬品添付文書 #耐性菌 #熱がある #ポピュラーサイエンス #科学普及 #台湾
#Penicillin #antibiotics #packageinsert #bacteria #fever #Popularscience #taiwan #kisara #fallowme
可逆性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盤尼西林】
希沙良從第一天微有乾癢感,第二天開始冒出痘痘(人中的悶痘最討厭了啊!),到第三天一早醫師見到時,已是右上嘴唇腫如香腸的狀態…
綜合問診後醫師判斷,應是上個禮拜打完疫苗之後所造成的免疫混亂,以致遭到細菌入侵…
而入侵的地方很可能是希沙良自己半昏迷間咬到的口内傷口…於是本人就又被開了抗生素,繼續過著發燒的日子…
要知道人在生病的時候發燒,算是一種保護的本能反應,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不見得是件壞事,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也不見得一定要把溫度壓下來。
(有關發燒的迷思大家可參考衛福部的文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25&pid=1610)
這個是醫師所開的藥物──諾快寧膜衣錠,資料上寫的是青黴素類,其實也就是俗稱的盤尼西林Penicillin(盤尼西林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不是想到《仁醫》了啊!),但因盤尼西林同時也是一種致敏原,所以醫師在開立的時候也都一一確認了以往所有過敏的狀態。據藥品仿單,也就是隨盒所附説明書上所言(對,希沙良所有吃進肚子的東西都會想要了解),常見的副作用是膓瀉、噁心、嘔吐等(謝天謝地,這次希沙良終於沒中這些…),另外還有一些罕見的血液及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副作用,包括可逆性白血球減少、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等。
列出的適應症包括廣泛的格蘭氏陽性菌及格蘭氏陰性菌,舉些比較常聽聞的例子有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炭疽桿菌等感染症。這些細菌平常就存活在我們生活的周遭環境,甚至是身上、皮膚上(像是醫務人員葡萄球菌的帶菌率可能高達70%以上,且多為耐藥菌株),伺機就會入侵人體作亂。當然,對於像是幼稚園常爆發感染的流行性感冒桿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也有效果,只是一般較不會開到這種等級藥物,會開到這個已經算是被列入重度感染(嗚…)。看來這情況那天應該問可不可以直接打一針的…。
有關於抗生素的使用,就是醫師開多少天,就是要吃多少天,要依循指示定時服用,就算覺得症狀已經好轉也一定要依程序吃完它,更不要想說留著以後吃或和他人的混用,這些都是造成細菌突變産生抗藥性的原因。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小事,試想以後如果這些可能致病致死的病菌再也殺不死,那痛苦的就絕對是人類自己!不可不慎!
啊,這篇好多科普,難道希沙良也該走上這條路來拍拍影片麼?笑@希沙良的部屋。#台北 #某處
※文中如有任何錯誤,尚祈各位先進不吝指導,俾便改正。
-_
《希沙良的部屋》部落格➡️kisara.fc2.net
更多IG限定獨家請發落➡️bit.ly/kisaraig
-
#希沙良的部屋 #科普 #處方用藥 #青黴素 #盤尼西林 #抗生素 #藥品仿單 #副作用 #抗藥性細菌 #免疫 #發燒
#ペニシリン #抗生物質 #医薬品添付文書 #耐性菌 #熱がある #ポピュラーサイエンス #科学普及 #台湾
#Penicillin #antibiotics #packageinsert #bacteria #fever #Popularscience #taiwan #kisara #fallowme
可逆性例子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做學問
這一陣子,學生們請我加入了數個微信群,一些老朋友也拉我進了幾個不同學術主題的Line群。剛加入新社群,許多人對我跨幾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背景很好奇,不少人問過我該如何做學問?
新的讀者不一定了解我的背景,我得先解釋一下。我大學唸物理,是台灣教育部特別徵選出來的基礎科學培訓學生,不需要考聯考,直接保送台大物理系就讀,並領有國家級獎學金。大學時期已研讀過許多博士等級的物理書籍,大三暑假被送到哈佛大學學習一個暑假。大學畢業前,為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Fellowship)邀請入學就讀。不過,我決定碩博士改唸電機工程,世界排名第一的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也以優渥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入學。那時我從積體電路元件、製程、硬件、軟件、系統設計、研究到無線通訊,四年多內拿到碩士及博士,其中一年多還同時在科技公司擔任全職工程師。史丹佛大學幫我申請了一項重要的專利,我後來以該項專利創辦了我第一家高科技公司。為了加強我在金融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開創公司之餘,同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唸MBA。那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而所有核心課程中,教授們大概都知道有我這號人物。在高科技管理及投資中奔走多年後,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厦老師,再度延伸我的知識領域,進入中醫的殿堂,而倪老師傳承的託付及我個人大量急重症的病例,代表我在中醫上有一定的實力。有這樣跨領域的背景,做學問這件事,我應該算是挺厲害的,而熟識我的人幾乎也都一致認同這點。
回到主題,如何做學問,或者應該說如何做好學問,這裡是基本的五項大綱:
(1)態度:既然是學習新的知識,自然得先把自己原本的知識及成見放在旁邊,如果不把心中的杯子清空,又如何能裝入新的水呢?這並不是說你原本的觀點不正確或沒有用,而是不要在學習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以舊的知識去判斷新的知識,不然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新的知識?存疑和否定是不一樣的,當新舊知識有衝突時,不要急著做判斷,把那些疑點擺在腦海中某個位置,以後需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時,會有許多機會來嘗試及比較不同的觀點。放空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態度是高高掛上自己原有的觀念,那你注定很難深入了解新的知識。
(2)格局:一門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因為有其整體的系統,而不是這裡一個小伎倆、那裡一個小伎倆。學習一門學問,必須把格局放大,著眼整個系統思維及架構。舉個例來說,學習中醫的微信群裡,很多人偏重在這個藥方解哪個症狀、那個穴位止哪個疼痛,遇到一個病症就急忙想知道有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聽到別人問個什麼病症,也急忙告訴人家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也有許多人花很多時間閱讀及轉發網路上那些吃什麼東西、做什麼小動作就能長命百歲的極簡文,其實,那都只是在消磨時間,看再多也沒有什麼意義。「奴、徒、工、匠、師、家、聖」,如果你學習的格局擺在「奴、徒、工」,你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師、家、聖」。
(3)專注:我記得多年前學習量子物理時,物理系許多的同學們都希望能學好這門深奧的學問,他們買了很多本量子物理的書籍,認為交叉學習更能學好。而我還是堅持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慢慢看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絕對不翻頁,連作者在序文中感謝誰、印書是第幾版第幾刷,我都知道。不用說也猜得到,當年我量子物理學習地非常好,而這麼多年來,我量子物理的功力依然存在,上次在一個微信群內講解中醫時,同時也在另一個Line群裡和好幾位物理學教授討論時間在量子物理及廣義相對論中的差異、時間可逆性與否的不同觀點等等。學習一門學問,就好像學習空手道,入門的黑帶都還沒拿到,擂台賽也還沒打過幾次,就不要急著加上跆拳道的腳、合氣道的手腕等。專注是深入一門學問必要的途徑。
(4)嚴謹:學問,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小知識,必須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如果做學問不能嚴謹,就只是零零散散的點,連結不成一條線、一個面。拿中醫做例子,中醫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嚴謹,絕大多數網路上流傳的中醫文章,最多只能和「一天喝幾杯咖啡比較好」的文章相比,非常的不嚴謹。我參加過很多大型中醫研討會,也和很多所謂的中醫名家交流過,很可惜,無論是教學內容、研究細節、臨床病例,都很少能達到主流科學嚴謹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整個中醫界嚴重缺乏嚴謹的態度,大多流為「告訴你這樣就這樣」,以及非常多的誇大宣傳,病人和中醫學生也習慣這樣的風氣。學習一門學問時,嚴謹的思維可能會讓你覺得怎麼比別人學習得慢許多,人家都已經引經據典地說這說那,你還在探討很基本的東西。然而,沒有了嚴謹的思維,整個學習搭建在一盤散沙上,一切遲早會流為幻影。
(5)實踐:任何一門學問,少了大量的實踐及真實的反饋,那就只是哲學性質的討論,甚至是清談。再拿中醫做例子,許多人沒治癒過多少病人,從古書中看到了某個方劑及病例,或者用了個簡單的方法幫助過一兩位家人,就以為那就是答案了。如果一門學問就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上網搜尋一下不就得了?而實踐也不是死板地重複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以前的做法到了某個程度就卡住了,那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多少次,也不會突破原本的困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思」不僅僅是頭腦裡的思考,更是從大量實踐得到反饋的深入檢討。
態度、格局、專注、嚴謹、實踐,這五項做好了,無論在哪門學問上,你都可能成為「師、家、聖」,少了任何一項,你注定停留在「奴、徒、工」。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629)
可逆性例子 在 黃守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區舊城重要地標「全安堂」太陽餅博物館,去年以文化部的「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補助以及所有權人自籌經費,委託專業團隊進行屋頂的木構架整修、結構補強與屋頂防水工程,改善構件歪斜、斷裂、脫榫狀況,近期終於完工,順利原地復活!
此次修復工程採「可逆性工法」,以U型馬蹄鐵與鋼板進行補強,在不破壞屋架原有木構件的原則下進行修復。
許多老宅所有人因維護成本與使用考量,經常無意願維持其舊有結構與外觀,若無文資身份,舊建築的美麗與記憶最終只能隨時光消逝。
也因此,全安堂的例子更令人感到振奮,不僅為舊城區的典範,也是中區未來可預期、可執行的方向。而這需要公部門與民間持續的溝通,以活化替代新建,讓城市得以保有其歷史記憶。
到全安堂走走的時候,別忘了抬頭欣賞一下屋頂的工法與構件,感受屬於老建築獨有的歷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