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可蘭經由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可蘭經由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可蘭經由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可蘭經由來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尋找阿都拉的表親 | 知史百家 安煥然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經這樣說過:「求知要不遠萬里,即使遠在中國。」 唐宋元三朝,大食商人曾一批又一批地來到中土。這些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不僅從西域陸路,還從海上絲路,揚帆到來。尤其是唐朝中葉以後,陸上絲路的河西和隴右被吐蕃(今西藏)勢力佔據,而中亞又...

可蘭經由來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26 14:22:55

【中東的宗教火藥庫】⁣ ⁣ 耶路撒冷衝突暴力升溫,事件連日造成數百人受傷、被捕,引起國際關注以巴局勢會否進一步升級。⁣ ⁣ 今次事件爆發源頭位於舊城區一帶,正是三大宗教的聖地所在,猶太人及基督徒慣以「聖殿山」(Temple Mount)稱呼當地,穆斯林則以「高貴聖所」(al-Haram al-Sha...

  • 可蘭經由來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1 19:30:00
    有 286 人按讚

    尋找阿都拉的表親 | 知史百家

    安煥然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經這樣說過:「求知要不遠萬里,即使遠在中國。」

    唐宋元三朝,大食商人曾一批又一批地來到中土。這些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不僅從西域陸路,還從海上絲路,揚帆到來。尤其是唐朝中葉以後,陸上絲路的河西和隴右被吐蕃(今西藏)勢力佔據,而中亞又被土耳其民族所佔,陸路受阻。因此海上絲路更為興起,漸而取代陸上絲路。

    「一手可蘭經,一手持劍」,並不是伊斯蘭教傳播的唯一印記。最起碼,在其往東傳(尤其在中國)的記事裡,伊斯蘭教是和平的進入、發展的。早在一千多年前,大食商人是一手拿著《可蘭經》,一手拿著珍奇寶貨,和平友好地東來貿易。在長程貿易過程中,構架起了跨文化的橋樑。

    僅在唐代,據估計,廣州、泉州和揚州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就有數以萬計。唐朝文獻也常見有蕃官、蕃人、蕃客、蕃舶、蕃坊和蕃長等名稱。此「蕃」,大抵指的都是阿拉伯大食商人。至宋代,泉州還有伊斯蘭教徒的「蕃客墓」。由於阿拉伯僑民的長期留居,還出現了「土生蕃客」,亦即出生於中國的阿拉伯人。

    當時,這些經營海洋國際貿易的大食商人非常富有。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說:「諸蕃國之富盛,多寶貨者,莫如大食國。」這些到來中國的大食商人,中國文獻又都記說他們很多是姓「蒲」的。例如南宋岳珂《桯史》記載當時僑居廣州一位最富豪的大食蕃商蒲姓者之家,「其揮金如糞土」。這位蒲姓富豪商人原是「占城之貴人」,來中國貿易後而留居不歸。

    在《宋史》〈大食傳〉記載來華的使節中,記有蒲希密、蒲思那、蒲羅、蒲加心等。他們有些是官員,有些則是阿拉伯船主或商人,用自己的名義來華進貢。例如大食商人蒲亞里,他曾一次向宋朝政府進貢大象牙三百九十株,大犀牛角三十五株,每株象牙都在「五、七十斤以上」。他長期留居廣州,還娶了漢族女子為妻,五年不歸。

    由於大食商人的海貿生意能為中國海舶稅收帶來巨利,宋朝政府還常因此而授予他們官職。他們包括以占城進奉判官的名義入貢的蒲霞辛可,以及船載乳香來廣州市舶的蒲羅辛等。當然,最著名的,還要算是那位宋元之際的大豪商蒲壽庚。

    蒲壽庚的祖輩原為西域穆斯林。至其父蒲開宗,從廣州遷至泉州。宋代淳佑年間(1241-1252),蒲壽庚因助平海寇有功,被委為泉州提舉市舶司,掌管一切海舶抽稅事務。他還擁有自己的私人軍隊,控制當地的軍政大權,成為一方權貴。宋末,元軍攻克臨安,南宋朝廷殘餘勢力逃至泉州,蒲壽庚為保有其既得利益,竟轉投降元。元朝蒙古人征服中國後,蒲壽庚和其子蒲師文備受重用,蒲氏家族承辦泉州市舶招商的重任,利用權勢大量累積財富,擁有海船80艘。

    中國文獻裡的「蒲」姓,不僅在《宋史》〈大食傳〉有述及,《宋史》〈三佛齊國傳〉(亦即島嶼東南亞的室利佛逝)亦記說「其國居人多蒲姓」。該傳中見有蒲姓者,有蒲蔑、蒲婆藍、蒲謀西等。在《宋史》〈占城國傳〉(今越南中南部)又記有蒲思馬應、蒲路雞波羅、蒲訶散、蒲羅遏等名姓。他們都是伊斯蘭教徒。

    在勃泥國(今婆羅洲汶萊),《宋史》則記載有其國副使蒲亞里來中國朝貢的事例。考古發現,在今汶萊的一塊宋代古墓碑,迄今被公認為是遺存在東南亞的最早中文碑刻。其碑刻上「有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此「蒲公」,也許原為阿拉伯或波斯人,但已中國化。他是來自泉州的一個中國官員,而且墓碑完全是中國式的。

    「蒲」姓的由來為何?著名學者桑原騭藏在《中國阿剌伯海上交通史》曾如是考證說:「蒲」姓就是中國人對於阿拉伯人名Abu之音譯。中國人對於Abu之音,普通常用「阿蒲」或「阿卜」等字面譯之。有時又省略最初之母音,而以「卜」或「蒲」等一字代表Abu之音。

    桑原騭藏認為,當年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經營東方遠洋貿易,應會在其通往中國的航線上建立不少據點。除印度,馬來半島的箇羅國(即吉打)、室利佛逝、占婆,恐亦一度為彼等之居留地。此外,還有一個地方,那就是中國的海南島。

    至於那些唐宋元以來,留居中國的蒲姓族人,很大一部分後來就成為了在中國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系民。有些在泉州,有些在海南島。十多年前,海南島三亞市先後發現五處伊斯蘭教徒古墓群,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伊斯蘭教徒墓地。《宋史》〈占城傳〉也記說,在宋朝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儋州(今海南儋縣)上言,占城人蒲羅遏為交州所逼,率其族百口來附。」此後,占城穆斯林入居海南島者漸多。宋元之際,又有一批占城的伊斯蘭教徒移居海南島,散居海岸,謂之番村、番埔。其人多蒲姓。《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卷1380〈崖州風俗〉記載了這段史事。

    如今,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市羊欄鎮回輝村還有不少回族。1943年,小葉田淳遵照日本「海南海軍特務部」的囑托,著手編纂《海南島史》,記述了海南島這些沿海回族,他們多是漁民,「一直到現在大抵姓蒲,此外哈、海、李、江、劉、陳諸姓雖然也有,然而他們的祖先,幾乎都姓蒲,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19世紀,大概是1870年吧,有四名海南島三亞回輝村的哈姓回族兄弟離開家鄉到南洋來尋找生計。其中一人名叫哈蘇璋,也就是哈山沙禮。哈山有一女,拿督凱蘭哈山。她就是我國(指馬來西亞)前任首相阿都拉(指Tun Abdullah Haji Ahmad Badawi)的母親。

    天涯海角鹿回頭。有人說「布衣首相」阿都拉應也可以算是四分之一的「海南人」,故事就是這樣來的。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 可蘭經由來 在 無國界·旅行·故事Travel Savv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1-21 14:22:04
    有 39 人按讚


    【摩洛哥·馬拉喀什·江湖人士】

    弄蛇(snake charming) 源自於埃及和印度。弄蛇人利用音樂的頻率震動催眠蛇,使之擺動。這個職業的由來有其必要性。在偏遠的住宅區經常會有與各樣的蛇相遇的機會。弄蛇人的技能不止可以移除毒蛇,更知道如何讓毒性慢點發作。

    走在馬拉喀什廣場上,人聲鼎沸,但卻很難不注意到那一縷裊裊笛聲攀附在你的意識中。於是相遇似乎是一種潛意識的引導。我伸手摸了摸褲袋,摸出了三個狄汗dirham。看著弄蛇人苦笑了一下。很意外的,對方大方收下後,任我拍照。

    墨黑的眼鏡蛇有種令人窒息的危險感,張開扇子彷彿隨時可以咬住我近拍的手指。事後才發現同行的兩位西方朋友被收取每人200狄汗,讓蛇纏繞脖子上拍照。要我是露不出那樣的笑容的。

    *** ***
    賣水人(guérrab)現今已經是個面臨斷層的工作。

    在可蘭經裡提到人人皆有權使用泉水或井水。柏柏人認為水即是生命。這些賣水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隨著自來水普及,賣水人一職也跟著式微。在市集裡偶爾還是能見到以賣藝為主的賣水人,身著點綴著金屬鮮豔色彩傳統衣服。胸前背著幾串銅杯,腋下夾著羊皮水袋,表情豐富地四處招攬拍照收費機會。

    這些工作讓我想起在斯里蘭卡見到的竹竿上的海釣者(套句朋友發明的稱呼「立竿見魚」),這樣的傳承似乎也僅是徒具形式而已。

  • 可蘭經由來 在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8-27 20:35:00
    有 37 人按讚


    伊斯蘭曆每年的12月10日,是伊斯蘭教重要節日——大節宰牲節(Eid al-Adha)。

    根據《可蘭經》記載,真主阿拉為了考驗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易卜拉欣,命令他把兒子殺死獻祭。在易卜拉欣於夢中醒來後,他決定服從旨意,將兒子帶到耶路撒冷,即是現在阿克薩清真寺內的一塊岩石上,準備將兒子殺死獻祭給阿拉;而其子伊斯瑪儀也孝順地成全父親對真主的虔誠,準備接受獻祭的命運。真主阿拉看到易卜拉欣父子完全順服的誠心,馬上下令一位天使帶著一隻黑頭白羊給易卜拉欣,取代伊斯瑪儀作為獻祭的羔羊。而這也是一年一度宰牲節的由來。

    在認識了宰牲節的典故之後,不妨讓我們跟著攝影旅人 #氂牛,以一顆滿懷尊敬的心,悄悄走入賈瑪清真寺中,體驗舊德里的穆斯林大節宰牲節⋯⋯
    👉https://yaoindia.com/archives/24989
    特別提醒:文章中後段有一較為血腥的畫面,請斟酌閱讀。

    --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旅人攝影藝廊積極徵稿中!】

    如果你曾經踏上印度,紀錄了她的神秘及絢麗;如果你曾經踏足印度不為人知的巷弄,發現了她濃豔的人文風情。如果你也跟我們一樣,希望印度的美麗能被更多人看到,歡迎投稿至:hello@yaoindia.com!

    來信時敬請提供1至3張照片(小圖即可)以供參考,並附上簡單文字介紹,信件請以「旅人攝影藝廊投稿」為標題,收復來信後我們將與您進一步洽談照片刊登事宜。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認識印度,從這裡開始

    #YaoIndia #就是要印度 #旅人攝影藝廊 #印度 #印度旅遊 #伊斯蘭教 #宰牲節 #穆斯林 #大節 #EidalAdha #作者專欄 #徵稿中 #歡迎投稿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