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可圈可點反義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可圈可點反義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可圈可點反義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可圈可點反義詞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3萬的網紅Eric周興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華語樂壇創作暖男Eric周興哲 VS. 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 簡嫚書 This is love兩小無猜純情談愛 激起Eric周興哲戲劇細胞大噴發 Eric周興哲的紳士浪漫 簡嫚書不領情?! ________________ Eric周興哲《TWENTY TWO Plus》2018 亞洲巡迴演唱...

可圈可點反義詞 在 愛看電影的波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07:35:49

#波妞評新片 【環太平洋2:起義時刻】- 不要讓我重複我自己 個人評分:【 3.5 / 5 】 如果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看到我第一行下的註解絕對知道這是誰的台詞XDD 老實說這集就是一個從《環太平洋》邁向《變形金剛5》的概念,劇情越走越偏,只是單純拚排場而已。假如你只是想看爽片的觀眾,你應該會覺...

  • 可圈可點反義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6 08:55:00
    有 45 人按讚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 可圈可點反義詞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12 16:02:17
    有 14 人按讚

    【一起來寫】#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觀影筆記與其他 // 鄭雋立
    .
    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解嚴初期台灣為背景,描述阿漢與Birdy兩位大男孩刻骨銘心的戀情,巧妙運用1980年代的文化符碼喚醒許多人的鄉愁,而劇情圍繞著兩人對愛與性別意識的探索、對人生迷惘、對社會屈從,以及年華老去的遺憾。上映後佳評如潮、並獲頒金馬獎「最佳攝影」殊榮,日前票房更衝破新台幣1億,以國片中屬小眾的同志題材、導演首次執導來說是極出色的成績。我們不妨藉此機會回顧本作的相關話題,也分享筆者自己的觀影感觸。
    .
    ■ #台灣影視的精緻化轉型
    .
    本片由早期以偶像劇起家的「氧氣電影」製作,從初期漫畫改編作品《薔薇之戀》(2003)、《惡作劇之吻》(2005)…到原創劇《我可能不會愛你》(2011)、文學改編劇《#花甲男孩轉大人》(2017),整體風格與製作品質很明顯地日益茁壯,在高雅文化對美感的需索、大眾品味與商業價值間取得了適當的妥協,和日本1990年代迄今的影視類型劇轉變類似,相較於世紀初重視話題性的偶像劇,近年作品更重視演技與內涵,為「#富有質感的大眾文化」豎立了里程碑,表現可圈可點。
    .
    ■ #比浪漫戀情主線更該細看的劇情脈絡
    .
    榮格(Carl Jung)在〈尤里西斯:一段獨白〉提起年輕時與叔父的對話:「魔鬼在地獄裡讓靈魂 #保持期待 以折磨他們」,這個文脈的「期待」,恰巧也適合套用在阿漢與Birdy的處境:男女合校沒有讓性別不平等消失,而是在男/女校區間架起柵欄、解除髮禁沒有讓成年人的宰制軟化,而是加劇監視、解嚴沒有讓世界開放得能自由戀愛,連告白都要用暗號代替、成年人也只會對青少年不斷開出廉價的 #道德保證支票(考上大學再給你買車)…甚至宗教的制約也阻止了他們像《孽子》那樣拋棄所有逃往「新公園」的情色烏托邦。建構人權觀念的路程,跟尤里西斯的歸途一樣漫長。反覆在對體制的挑釁中尋求希望、也反覆受挫與心碎,如此背景下,兩位男主角為尋求希望而更加相依,對抗著體制促成的 #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甚至為保護對方奮不顧身、身心都佈滿傷痕,這樣的關係因而顯得更加悲愴動人。
    .
    我們不妨借用傅柯(Michel Foucault)的理論看待這些境況,人之所以在解嚴後仍在社會體制內成為「順從的身體」,正是因為規訓在現代生活如同氣體般的瀰散性(pervasiveness),導致權力的散布(dispersion),由於社會的異樣眼光如監視般無所不在,因此人會被自己規訓。從阿漢的母親回答與父親關係「愛就愛了啊」、Bird後來與班班結婚,最後都證實在那個年代仍不得不屈就於 #異性戀霸權 的框架。
    .
    故筆者推測,比起宣傳照、預告片大量對青春愛戀的呈現,導演更想闡述的「潛文本」很可能是解嚴初青少年對家父長主義、威權遺毒、宗教信仰等處境(也是規訓的範疇)的控訴,沒能與真愛在「對的時機」走在一起的 #遺憾、對學妹犧牲成全卻有婚無愛的 #罪咎。
    .
    ■ #既有上映版本的剪輯缺點
    .
    原上映版本的剪輯刪去許多抑鬱的描寫,聚焦於浪漫愛的呈現,雖能減低悲劇衝擊、提升票房,但也導致整體劇情取向「BL化」,削弱同志文本原有的作者性與思辯力度。BL(Boys’Love)來自日本近代文學、現代動漫畫中女性作者描寫男同性戀的文類,與同志文本對應「#他者凝視」(gaze)的關係完全不同,主要由女性視角凝視男同志而獲得審美愉悅(陳盈璇,2018),滿足異性戀的窺探,而非同志探討自身議題,內容也易與同志族群脫節(過度美化或情慾化)而引起爭議。故文學與性別研究通常視為兩種文類看待。
    .
    這套險計目前在票房上看來是成功的,但筆者也常耳聞好友認為本片明顯地「剪掉很多預告出現的部分」、「歐神父跟班班的戲份太少」。這些文脈刪減造成的缺憾應該能在台北電影節限定版、Netflix加長版補足,但只怕會讓人在既有的悲情下更加心痛。這些批評通常也伴隨著認為阿漢的嘶吼「演得太用力」,但筆者反而持相反意見,相信 #解嚴前 出生的世代會很有感觸,青少年的生活基本上是被規訓噤聲。當情緒的壓抑達到極限時,這種(沒有台詞但暗藏千言萬語的)嘶吼其實相當合理。
    .
    ■ #為什麼平權後的同志文本還需要悲情敘事
    .
    無論華人或西洋,古代的悲劇戀情文本都有著「#以情反理」的敘事傳統,莎翁名著《羅密歐與茱麗葉》、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崑曲《牡丹亭》都是經典範例。悲劇能凝聚巨大的 #情感動員 力量,促使觀者淨化情緒,引亞里斯多德語,就是『滌罪』作用(Karthasis),悲痛欲絕後更會深思何以上天允許各種不公不義折磨人。悲情敘事的存在,正是暗暗地告訴世人,即便在同性婚姻專法通過的現在,仍有太多舊時代留下的遺憾無從解決、需要被言說。
    .
    ■ #情慾表現也可以是痛徹心脾的
    .
    阿漢與Birdy在學校浴室的情慾戲可說是本片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種讚許並不是因為帥哥演出肌膚之親,而是這場戲本身暗藏的情緒極為複雜且豐沛,外顯情感的 #防衛機制 藏不住生理反應,證明了「在乎、愛、慾求」這些複雜的情緒一直是並存在兩人身上。Birdy嘴上說著「對不起…對不起」,但 #潛台詞 是「是的我也愛你,但這種愛有罪,我不想拖你下地獄」。任誰也沒想到如此青春的劇情裡,也能在短短幾分鐘用表面是情欲呈現,骨子裡是羞恥與掙扎的一幕,讓戲劇張力飆升到高峰。
    .
    ■ #驚艷的配角表現與視覺符號
    .
    本片在配角方面也被刪剪掉不少頗具可觀的部分:歐神父其實是深櫃同志、在信仰與保護學生的理念間掙扎、班班淪為主角戀情的犧牲者、瘦瘦學弟正視性向、出櫃卻飽受霸凌,可說是三個亮眼的映襯、對照關係,構成了文本內重要的 #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
    這裡不得不提本片兩個視覺極美的橋段,阿漢跟神父一起倒在沙發上偷抽菸,望著滿牆的聖母與基督畫像、桌上放著帶有虛空靜物畫(Vanitas)意味的經書與水果,明顯可見的葡萄通常被美術史解讀為靈糧、 #基督寶血 的象徵(宮下規久朗,2015),學弟瘦瘦(童星出身,《星空》男主角)向阿漢坦言性向時背景是畫著白鴿的彩繪玻璃,白鴿在基督宗教圖像是 #聖靈 象徵、神祕主義中代表靈魂,但四周卻降下訓誡異味濃厚的聖火。
    .
    這兩組視覺上極美、充滿宗教色彩的表現使得本作對宗教的詮釋有著極端的兩面特質,信仰同時默許學生假借輔導之名向神父尋求安慰,但又相反的在性別意識上形成另一個壓迫,使得神父與學弟在實質上分別有著 #罪人與殉道者的身分隱喻。
    .
    最後,希望大家看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能藉機關注台灣的性別運動史,以及仍在進行中的各種人權議題,那麼,『#晚安』。
    .
    ■ #延伸閱讀
    .
    ★以下為「偽學術」目前所有與本篇有關的議題,含氧氣電影前作《花甲男孩轉大人》、性別研究、家庭形式、階級與文化符碼、美術史等跨領域相關議題…幫你旁徵博引,知識量大增!
    .
    ◆李長潔:
    .
    禰豆子的八重齒 | 為什麼牙齒亂才「萌」(規訓實例)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645727662281519
    .
    「家」的各種可能形式:日劇《房仲女王2》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078219682365656
    .
    改名換「性」:《裝扮遊戲》的性別操演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208554915998808/626632984190997
    .
    ◆黃柏凱:
    .
    花甲男孩轉大人──由離別展開的蛻變之旅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389341314586833/742789805908647
    .
    《Me Before You》當言情小說文本中的階級和文化符碼遇到一路玩到掛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hotos/a.389341314586833/561309330723363
    .
    ◆鄭雋立:
    .
    誰規定粉紅色等於女生?憲法還是地球聯邦法?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39174366270184



    ■ #參考文獻
    .
    榮格(Carl Jung)著,馮川、蘇克譯(2014)《心理學與文學》,南京市:譯林出版社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苗栗縣:桂冠圖書出版

    亞里斯多德著,陳中梅編譯(2001)《詩學》,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宮下規久朗著,楊明綺譯(2015)《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盈璇(2018)〈台灣網劇新型態 BL劇崛起〉《喀報》第298期,2018.10.21

  • 可圈可點反義詞 在 站在這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10 20:13:34
    有 34 人按讚

    | ᴰᴿᴬᴹᴬ
    《十匙一飯》是部風格蠻少見的黑色懸疑推理劇。
    講述一名擁有六百億韓幣財產的富豪畫家,在生日宴後無端死亡,
    聚集在豪宅裡的人:
    前妻、情婦、私生女、詐騙慣犯弟弟、養子、秘書、管家...
    都有可能是兇手,
    為了巨額遺產,他們各懷鬼胎,勾心鬥角,
    每個人都可疑,但又不只是可疑那麼簡單。

    它走的是本格推理路線,
    這詞可能很多人不懂,
    但《名偵探柯南》大家都看過吧!
    就是那個密室殺人事件的 style~
    圍繞在豪宅裡,不斷找出線索、解疑,
    被金錢異化的一群人,貪婪醜陋的一面被抽絲剝繭出來。

    "十匙一飯" 原是韓國的成語:「十湯匙就能湊齊一碗飯」
    有點聚沙成塔的意思吧?
    但在這戲裡卻用了一個反義:
    「幾個人的壞心思慢慢加起來,就會走向最壞的結果。」

    全劇只有八集,不長。
    不過有 90% 都在豪宅裡,觀影同時我其實有種窒悶感,
    除了這點我不是很喜歡,
    其它倒是可圈可點的,
    喜歡推理的朋友,看看吧!

    /

    預告片
    https://youtu.be/3z6-U2UEfjs

  • 可圈可點反義詞 在 Eric周興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8-08 18:00:36

    華語樂壇創作暖男Eric周興哲 VS. 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 簡嫚書
    This is love兩小無猜純情談愛 激起Eric周興哲戲劇細胞大噴發
    Eric周興哲的紳士浪漫 簡嫚書不領情?!

    ________________
    Eric周興哲《TWENTY TWO Plus》2018 亞洲巡迴演唱會-全面進化版
    -
    2018/6/09 . 六 19:00 新加坡站https://www.sistic.com.sg/events/ceric0618
    詳情:Unusual Entertainment Pte Ltd
    -
    2018/7/25 . 三 20:15 香港站http://www.hkticketing.com/events/KBERICC0718
    詳情: Rolemodel Entertainment Group
    ________________


    【This is love】歌曲充滿正面意義,在構思腳本與女主角人選時,氣質的「純淨感」是很重要的元素,因此剛出爐的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簡嫚書成了不二人選。

    飾演從小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兩人,貼切的演出了「緣分即使因為物換星移卻仍深深牽引著彼此,長大後的相遇仍然可以感受到曾有過的美好記憶,因為年少時喜歡對方的情愫與心情是最純粹、純真,不帶任何雜質的,相對也更容易停駐在心中,深刻且歷久彌新」的愛的本質,Eric周興哲在劇中就是一個單純簡單的大男孩,一心只希望心儀的女孩快樂,許多現實中的歧異反差,透過故事的鋪陳,在在呼應了歌曲想要表達的愛的意義。

    睽違兩、三年沒有接演MV的簡嫚書,和Eric周興哲的第一場戲就是頂著大太陽在山坡上來回騎腳踏車,為了盡善盡美,資深導演黃中平一拍就拍了三個多小時,Eric周興哲與簡嫚書兩人,不僅不喊累,還表示大清早就騎腳踏車,運動流流汗其實很健康!

    兩人對戲過程,簡嫚書的演技無庸置疑,不久前才參與微電影拍攝的Eric周興哲也不是省油的燈,許多細膩的表情與心情都詮釋得不錯,其中一場激烈爭吵拉扯的橋段,令人見識到簡嫚書的好演技,Eric周興哲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然而MV裡為了顯現Eric周興哲的貼心與浪漫,其中一幕Eric周興哲因為幫簡嫚書慶生而在屋內點滿蠟燭的情節,畫面氣氛看來唯美感動,沒想到實際派的簡嫚書卻說,若是現實生活中有男生這麼做,她第一個念頭應該會是「這男的沒錢繳電費嗎?!」,此話一出笑翻全場,無疑是打槍Eric周興哲精心的浪漫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MV的構想幾乎都來自於周興哲自己的Idea,包括小時候青梅竹馬長大後再次相遇,因男主角不敢表白而錯過彼此,以及點了滿屋子蠟燭的浪漫情境…等情節。Eric表示,自己從小就很愛看電影,歌曲創作也經常取材自電影,因此藉著拍MV一償當編劇宿願,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進一步當上電影導演完成另一個階段的夢想!

    This is love
    詞:陳學聖/Eric 周興哲 曲:Eric 周興哲

    你手靠近了 卻又放下
    牽著我吧 我 堅定的回答
    有勇氣 就可以 有憧憬 就嚮往
    別讓溫柔 輸給害怕

    只要是真心 什麼對象
    都該相信 愛 本質是一樣
    想親吻 想擁抱 會甜蜜 會受傷
    還有什麼 需要抵抗


    ’Cause This Is Love woo...
    This Is Love woo...
    ’Cause This Is Love woo...
    This Is Love woo...


    是有些困難 背棄眼光
    可是何必 要 所有人欣賞
    不管誰 的解答 只管心 有對方
    幸福的路 就能到達

    偶爾也慶幸 世界很大
    總有一種 愛 讓我們一樣
    被成全 被祝福 用承諾 用感動
    給彼此力量


    再多一點勇敢 把傷害都忘掉
    總有一天 能為我們的愛驕傲

    製作人:K.Y.B (跳蛋工廠 EGGO Music Production & Sound)
    執行製作:Kevin Ding 丁子恒 (跳蛋工廠 EGGO Music Production & Sound)
    編曲: Denny Kang 康友韋 (跳蛋工廠 EGGO Music Production & Sound)
    吉他:詹賢哲
    和聲:Eric周興哲
    錄音工程師:AJ Chen 陳文駿
    錄音室:Mega Force Studio 強力錄音室
    混音工程師:AJ Chen 陳文駿
    混音錄音室:Mega Force Studio 強力錄音室

    ...........................................................................................

    Eric周興哲
    第2張創作專輯〔愛,教會我們的事〕
    What love has taught us…

    2016/07/22 開始預購(限量預購精裝版)
    2016/08/05 興鮮發行!

    博客來:http://goo.gl/OPgX6s
    佳佳唱片行:https://goo.gl/LddHjW
    五大國際唱片:http://goo.gl/gk9mjG
    誠品音樂 Eslite Music:http://goo.gl/Xyi6BL
    玫瑰大眾唱片:http://goo.gl/iNJeaV
    風谷:https://goo.gl/SVaFrU

    數位平台下載
    iTunes/Apple Music:https://itun.es/tw/n5uZdb
    Spotify:http://smarturl.it/Eric2_sp
    KKBOX:http://kkbox.fm/Aa18Na
    myMusic 線上音樂:http://smarturl.it/Eric2_mm
    Omusic:http://smarturl.it/Eric2_om
    iNDIEVOX:http://smarturl.it/Eric2_iv
    心音樂:www.heartmusic.com.tw


    _______
    ●Eric周興哲官方FB
    https://www.facebook.com/ericchou0622
    ●Eric周興哲官方Weibo
    http://weibo.com/0622ericchou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
    索尼音樂 Sony Music Taiwan CPOP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周興哲 #EricChou #주흥철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