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工藝不可取代 有些緣分不可忘懷
SENNET FRÈRES 攜手布業老字號 「友源」
隆重呈獻 SENNET FRÈRES 2021 全新晚裝系列
【南埗新姿 • Everlasting Stitch】
時光倒流至70、80年代的香港,在躋身亞洲四小龍的繁榮經濟環境下,這個亞洲魅力之城...
有些工藝不可取代 有些緣分不可忘懷
SENNET FRÈRES 攜手布業老字號 「友源」
隆重呈獻 SENNET FRÈRES 2021 全新晚裝系列
【南埗新姿 • Everlasting Stitch】
時光倒流至70、80年代的香港,在躋身亞洲四小龍的繁榮經濟環境下,這個亞洲魅力之城精彩紛呈,夜夜笙歌。本地文化藝術與生活品味亦隨之迅速發展;時裝、音樂、電影、餐飲乃至生活的各個方面均與國際接軌之餘又獨樹一幟。香港由百多年前以茶葉和香料出口而聞名的小漁港,搖身一變成為兼容旅遊業和製造業的國際金融中心。而位於九龍半島的長沙灣和深水埗更跟隨時代的步伐發展成為東南亞紡織及製衣原料的集散地,各種規模的布行、皮號、鈕扣行應運而生,並成為近半個世紀以來無數本地服裝設計師的搖籃。當年街上的喇叭褲、大領襯衫、墊肩外套、閃亮的珠片、嬉皮風的流蘇褲,至今仍是經典,那個年代看似久遠,卻又仿如昨天。
友源布行,前身為富城布行,創立於1983年,全盛時期在深水埗區經營全層地舖,專營由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地進口的各式織錦、高級面料、婚紗及絲織品。「友源」以高品質、豐富的布料選擇以及專業審美眼光成為批發商及生產商十分信賴的布號,行業地位備受尊崇。Sennet Frères的首席設計及創意總監 Kev Yiu早在遠赴外國深造前,經已是「友源」的常客,許多啟蒙時期的設計作品都在這裏採購物料。
今天身在時代大潮之中的深水埗,布行、皮號風光不再,或紛紛結業,或搬離地舖。昔日的繁榮喧鬧,現則由年輕人開設的咖啡店和文藝小店繼承。而「友源」亦如部份行家一樣,不敵行業內各種因素和市場轉變的衝擊,由地舖遷至工廈。就在創辦人意興闌珊、幾欲放棄之時,身為家族下一代的Patrick和太太卻毅然接棒,欲以全新的管理和銷售模式為「友源」開闢新天新地。
酷愛以優質面料為自己製作旗袍的張愛玲曾說:
「時間的無涯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這句話完美詮釋了此次Sennet Frères和「友源」的攜手合作。通過兩個品牌對自身行業文化的重視、工藝品質的堅持和追求,促成了這次難得的合作,同時更讓這次【南埗新姿 • Everlasting Stitch】系列更添意義;前者秉持本土製作、以細緻的手工、獨特的剪裁和設計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後者則對布料品質和來源進行嚴格挑選和質量控制。高級的物料再加上精心的設計,令雙方都能通過這次合作體現各自的專業價值。「友源」新掌舵人Patrick和太太抒慧,放棄待遇優厚的工作機會,為了繼承家業和專業信仰而毅然投身布料批發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行業當中,從在門市作為學徒一步一步學習,直至到正式從舅父手中接棒、並將網絡銷售和宣傳的新模式帶入這個30多年的老品牌,每一次的策略變化都鞏固了他們的經營原則和對品牌改革創新的堅持。出於對這個行業的鍾愛和信心加上過去所積累的各種經驗,他們決定在今年開始對外展開全方位合作,並牽手Sennet Frères作為首個合作項目的對象,更特意獻出珍藏多年的珍貴布料,希望能透過新舊交融的傳承精神,讓這些珍貴布料獲得重現新姿的機會。
SENNET FRÈRES 2021 全新晚裝系列【南埗新姿 • Everlasting Stitch】
「Stay Elegant Even In Times Of Turbulence」,不被亂世動搖,更要保持優雅 --- 這是Sennet Frères的創作精神和使命。這次【南埗新姿 • Everlasting Stitch】系列,分為婚紗和晚裝兩個主題。在婚紗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重新活化一件由「友源」珍藏、生產於80年代的婚紗。這件被塵封三十多年的全新婚紗,在Kev的構思下被謹慎分拆,並在保留最具時代特色和設計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創意和剪裁,為這件經典婚紗帶來全新面貌。
而晚裝部份,Kev和Sennet Frères 團隊也使用了當年保留下來、產自日本的高級中古錦緞,精心製造了六套晚禮服。其中一件最具挑戰的,是一件將三種不同顏色的車骨蕾絲,通過精心拼花縫製及貼身剪裁所製成的晚裝作品。這件晚裝美麗奪目得令人一見難忘之餘,更充分體現本地資深製衣工匠的精細工藝和高超技術。在其餘的作品當中,有些更配合了「友源」當年所代理的經典絲綢及蕾絲中古手套,獨具匠心之餘更是彌足珍貴。
在這個曾經被稱為南島的深水埗,除孕育了Kev這樣一位充滿夢想和實力的年青設計師外,更成為「友源」布行當代繼承人Patrick和太太的人生新起點。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潮流如何流轉,我們對美學的追求和創新從未遏止,並努力將過去和未來接軌,重新描繪扣人心弦的黃金年代。
#南埗新姿 #EverlastingStitch
#SennetFrères #友源
@sennetfreres_official
@alexanderhera
@yauyuen_fabrics
可不可茶葉來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中國如何防範四個封閉
文章日期:2021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近日我有兩個家人,從加拿大往上海探親,聽到他們千辛萬苦的經歷,才深深體會到中國的治疫有多麼認真。出發前,當然先需要安裝健康碼,且要拿到綠色認證,所以他們就預先去當地一間化驗所做抗體測試。因為他們已接種兩針Pfizer/BioNTech疫苗,所以驗血報告就當然顯示有抗體。但當他們去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卻因為健康碼仍然紅色,而竟然被拒絕登機。他們馬上感到彷徨,不明白為何被拒,就到處問人,結果一位來自內地的年輕女生,好心解釋他們去錯了地方,做錯了測試。
原來必須去一家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做一個特別抗體測試,能辨認出抗體來源,是來自接種疫苗,還是來自自然感染,中國的要求是抗體必須來自疫苗,健康碼才可變為綠色。我的這兩個家人,一個是專科醫生,他太太是化驗師,都可算是行內人士,但竟然他們之前從未聽過有如此精準的測試,他們也佩服中國的化驗技術,非常先進。無論如何,結果他們就去了這間中國人開的化驗所,再做測試,證明抗體來自疫苗,健康碼轉綠,就第二次登機成功,到了上海後經過兩周隔離,現在與家人團聚,非常開心。
我絕對相信只有如此嚴謹政策,才可帶來如此清潔和安全的內地環境,每十萬人的COVID感染和死亡率,都是美國和整個西方的百分之一以下,的確值得被表揚!但我有兩個疑問,這個至今非常成功的零容忍政策,可否長期延續下去?另外,如要零容忍,中國幾乎必須長期維持封關狀態,此政策將帶來什麼後果,除預期內的,會否亦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後果?
內地嚴謹封關料維持至明年底
中國當然不承認封關,仍不停說歡迎外國朋友來中國自己親眼看看情况,數天前更擴大前海面積7倍,繼續鼓勵香港融入大灣區云云,但事實仍是中國封關已近兩年,當然不會永遠,但如再封一年,已是一段很長時間,全球局勢已可出現風起雲湧變化。
從我家人親身經驗,除發現中國醫學化驗科技,一日千里外,另一更重要啟示是原來現在中國,是不容許和不歡迎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進入,其實這是一個頗為驚人和極端的政策!須知道,除抗體測試外,登機前、入境前後,當然亦要求每名旅客做多次核酸測試,確認即時沒有帶菌,所以抗體測試的重點並非找出帶菌者,而是真的拒絕任何曾經感染過COVID的人入境,包括已復原的人!
官方統計,全球測試出感染者數目已超過2.2億人,估計真實數字可能超出10億人,即是說,中國可能拒絕多達全球七分之一人口進入!再想一下,既然中國這麽用心設計出一套這麼精密的測試,加上健康碼和一系列隔離,以及索源追踪系統,更令我更相信這些嚴謹、接近封關的政策,必將維持一段頗長時間。再加上明年冬奧,和中國的政治時間表,不少人已意會到中國的嚴謹封關,大概率最快都將維持至明年底或2023年初。
有些人說,中國不會長期封關,只需全國約七成至八成人接種兩針後,即可馬上全面通關。我也希望是這樣,但我認為機會不大。首先現在全球最流行的Delta variant,傳染度比之前的高很多,R0可能高達8至9,所以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的臨界點可能高達90%,再加上COVID的變異速度也超高,大大影響疫苗的有效度,亦需不停調校成分,所以整個Herd Immunity概念已沒甚意思。加上中國至今以傳統滅活技術疫苗有它的好處,較安全和較清楚長期副作用,但無法否認全新mRNA技術的疫苗,有效率確高於傳統滅活。所以如果開關,即使接近全民接種疫苗,還是極大可能將見到感染個案大幅上升。當然如打了兩針或更好的三針,死亡率必將大跌,但至今中國的零容忍政策不止是零死亡,是更強勢的零感染!
零容忍政策不止零死亡 更要零感染
當然其實大家最渴望的是全球疫情早日過去,所有人生活回復「正常」。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一早已預計COVID將由pandemic(大流行)演變為更麻煩的endemic(風土病),且某程度上,人類歷史將可分為B.C.(Before Coronavirus)和 A.C.(After Coronavirus),不幸似乎已應驗了。Endemic的意思是COVID將揮之不去,永久流傳,且不斷變異,確跟flu(流感)有點類似,但即使經過多次變異,疫苗發展和療法的進步,CFR(Case Fatality Rate)仍徘徊在1.5%,仍是流感的10倍以上,絕不可完全不管。
數天前跟一位外國的頂級策略師通話,他指出全球只剩下中國內地、香港(可能加台灣?)和新西蘭,仍堅持零容忍政策,連日本、新加坡和澳洲等地,都已不幸失守,或逐漸放棄嚴控疫情政策。他悲觀地認為Delta浪是無法抵擋的,北半球夏季已如此厲害,到了進入秋冬將更嚴重,擔心連中國也將失守。他更認為接種疫苗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真正感染過COVID後的抗體才最有效,但我認為此說法並不科學,看到研究報告,打完任何技術的booster第三針後,抗體量都比兩針或感染COVID後的高很多。
港人未能無隔離進內地 令人費解
習慣了香港的安全環境,當然希望他的預測是錯的。但秋冬確可能是高峰期,所以連香港的嚴謹旅遊政策,亦必將繼續。早前歐洲商會警告如香港繼續封關,他們很多會員將無法忍受,更將傷害香港營商環境和國際中心地位。但港府已作出回應,現在香港和內地的治疫成功,得來不易,但至今香港仍未能與內地通關。如香港疫情失守,更將無望與內地通關。其實香港早已本地清零,近日逐漸開放單向來港通關,是好事,但仍未能讓港人自由無隔離進入內地,實在令人費解。固然可能跟香港未行使健康碼有關,但相信亦有其他因素,包括冬奧前不願冒任何風險,擔心部分香港人更可怕的思想病毒,和一改從前過於遷就香港人的呵護政策。
更重要的問題是,長期封關對中國內政以及外交關係有何影響?我觀察是要慎防四個封閉:
1. 封關後,似乎中國就認為這就是做「大掃除」的最好時機。近月中國明顯加速各方面改革步伐,包括教育、地產、醫療、互聯網、資本市場、文化、外交、軍事,和更核心的意識形態。中國過去40年,最成功有兩點,就是和平崛起和拋開意識形態,以實務發展為先。我仍希望中國能保持和平崛起,但當然在台灣、南海以至阿富汗等面對各種挑戰。我早已指出中國未來發展將需要一套較完整但仍務實的經濟甚至政治理論基礎。拉倒大家都知道大有問題的西方發展模式容易,尤其美國企圖以QE解決所有問題,導致社會分裂,但如何發展一套全新模式需要很長時間。中國各政策,分開個別來看,都有一定道理,亦大受內部歡迎,但加起來,就有點快速豪賭一舖的感覺。中國是一個大國,行事應否較慎重和穩定,值得討論和反思,亦當然需要考慮對外交,軍事,和世界和平的影響。即使各政策對治疫、氣候變化、貧富懸殊等問題有幫助,但無意中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和偏見(不止投資者),從而增加了戰爭的風險,這就要非常小心了。
加快改革如豪賭 反加深外國人對中國偏見
2. 數據年代中,既然中國封了旅遊的關,其實更需要開闊互聯網和傳媒等的資訊流通關,但不幸在最關鍵的過去一年多,雖說要講好中國的故事,但事實絕不見得在這方面有任何努力過。如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繼續加深,像近日索羅斯這老人家竟公開批評Blackrock增加在華投資,警告將危害美國和西方的國家利益,其實情况已有點危險。
3. Blackrock確拿到中國第一張全資公募基金牌照,但其實中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帳仍然非常封閉,尤其仍嚴控資金外流,形成人民幣地位與中國經濟規模極不匹配的危險情况。中國PPP GDP已是第一,佔全球的23%,但名義GDP仍是第二,佔全球只16%,且今年中國貿易順差急速擴大。從西方角度看,這就是故意操控貨幣,壓低人民幣匯率,採取不公平貿易政策,其實情况有點似清代早期,中國出售大量茶葉、瓷器和絲綢給英國,但拒絕購買英國貨,形成龐大以白銀為本位的貿易順差,英國才想出以鴉片來毒害中國人民的邪惡計劃,以此扭轉貿易平衡,最後導致戰爭。今天中國已非吳下阿蒙,不會受列強欺壓,但當然仍該避免戰爭!
4. 最後,中國人勤奮好學,素質愈來愈好,平均中國年輕人,對世界的認知,毫無疑問,肯定比平均的美國人,甚至大部分西方人都要好。但如封關太久,加上資訊開放亦不足夠,資本帳更不流通,實在有需要提醒國人,切記千萬不可連重中之重的思想,都逐漸封閉起來!
(中環資產擁有Pfizer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可不可茶葉來源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早餐來盤炒歐姆蛋、煎荷包蛋,這些蛋料理會有什麼健康隱憂嗎?很多人減肥時補充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就是茶葉蛋,對熱量錙銖必較的減重族來說,吃荷包蛋或茶葉蛋哪一種比較好?
雞蛋的營養主要都是來自蛋黃,除蛋白質外,蛋黃還有醣類、脂肪,所以熱量較高,每100公克有330大卡。而蛋白主要目的是提供蛋白質,蛋白近九成都是水分,但幾乎不含醣類與脂肪,所以熱量很低,每100公克僅有48大卡。
早餐吃蛋白質食物能增加飽足感、幫助體重控制,也能提高專注力、增加學習與工作效率,但若選擇吃茶葉蛋,要小心鈉含量的問題,盡量挑選比較不入味、不過鹹的為佳。
一般常見的雞蛋烹調方式還有蒸蛋、水煮蛋、煎蛋、炒蛋,針對減重族斤斤計較的熱量問題,依據「FDA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幫大家做出這張熱量表,方便了解。
大家最常好奇的是,為什麼蒸蛋會比水煮蛋的熱量低這麼多呢🤔?這是因為蒸蛋的比例裡含有水分,因此每100公克的熱量相對較水煮蛋減少許多。
👩🏻⚕️李佳蕙營養師提醒,雞蛋雖然是減重時不可或缺的好食材,但烹調方式不同,可是會大大影響減重計畫,一定要特別注意喔!
主要來源出處:早安健康文章 /「減肥該吃哪種蛋?PK荷包蛋、炒蛋熱量最高的是...」,歡迎Google搜尋!
—
可不可茶葉來源 在 營養師媽媽的生活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學生開學之早餐怎麼吃
史上最長暑假終於要結束,9月1日就要開學啦!!!
家中孩子早餐也是精緻麵包、火腿三明治、蛋餅,搭配上各種含糖豆漿、米漿、果汁牛奶、純果汁嗎?
雖然醣類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大腦營養素之一,
但是讓血糖快速上升的精緻澱粉、高果糖糖漿,
卻可能讓孩子因為血糖波動大且讓血液全部集中到胃部,
反而昏沉想睡,造成上課時學習力不佳的問題。
那孩子的早餐應該吃什麼,才能又快速又營養均衡呢?
#早餐對兒童的重要性
由於兒童大腦中的葡萄糖代謝率是成人的兩倍,
在青春期前持續和穩定的血糖
(為大腦提供其高代謝率所需的葡萄糖)
比成人更重要。
#低GI飲食促進認知發展
肥胖會造成認知能力受損,
可能與胰島素抵抗和葡萄糖代謝改變有關,
而精緻的澱粉讓血糖波動大,因此即使是孩子,
也是適合讓血糖穩定的低GI飲食。
#足量蛋白質幫助神經傳導
蛋白質除了可以幫助成長發育外,
也是構成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元素,
而一般常吃的雞蛋,
胺基酸組成更是因為含有22種必需胺基酸,
可稱之為最完美的蛋白質來源,
其中的蛋黃更是加分,
卵磷脂中的膽鹼是構成神經傳導物質重要成分,
可促進腦部發育和保護神經系統。
#Omega3強健大腦發育
過量的飽和脂肪攝取則與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而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則有助於大腦發育,
常見富含DHA的食物有鮭魚、鯖魚、鮪魚、秋刀魚與沙丁魚等,
皆屬於中小型魚,
不會累積過多的重金屬而危害到大腦的發育。
#B群好記性
維生素 B12 缺乏在認知和語言發育將有嚴重的遲緩。維生素B6與其它B群皆可協助神經傳導,
可增加靈敏度跟減輕焦慮。
葉酸則與腦內物質(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等)的生成有關,
都是製造神經傳導物質、維持正常神經系統功能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鈣鎂好鎮定
鈣能增加神經傳導的遞質,
增強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記憶力,
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鎂同樣具有維護神經、緩解肌肉緊張與調節心律的功能;
體內鎂含量不足時,將使得神經細胞容易受刺激,情緒容易激動。
#護腦元素鐵鋅碘
缺鐵影響大腦和神經的發育,
即使貧血改善了,對大腦和神經造成的影響,
也無法逆轉,而長期缺鐵更會導致生長遲緩,
甚至智力低於一般正常兒童。
鋅對兒童的認知功能與生長也佔有重要角色,
尤其是5歲前的學齡兒童,
由於鋅為蛋白質與核酸合成中的輔助元素,
影響全身代謝過程,
有穩定肌肉、神經與體液協調的功用。
WHO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碘」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缺碘導致智能低落,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能力,
嚴重缺碘地區學童的智商分數明顯低落 12 到 13 分;
如果有補碘但是不充足時,
智商仍會低落 8.7 分。
由此可見碘對腦部發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醒腦早餐推薦~
雜糧飯糰(非糯米)+茶葉蛋+鮮奶
地瓜+起司蛋+低糖豆漿
豆腐鬆餅+優酪乳+酪梨莎莎醬
海苔飯糰+蛤蜊鮮奶濃湯
想知道那些食物含有更詳細的資料~
請@2位家有學齡兒童的朋友+我要吃早餐
電腦小幫手就會把資料傳給你喔~
按讚成為粉絲還能加入社團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