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無法提前預測的愛情 (7.6/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是一部台灣校園愛情電影,由簡學彬執導,陳妤、曹佑寧、林映唯主演,改編自肆一的同名小說,劇情講述熱衷於塔羅牌算命的女孩田筱湘暗戀著青梅竹馬...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無法提前預測的愛情 (7.6/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是一部台灣校園愛情電影,由簡學彬執導,陳妤、曹佑寧、林映唯主演,改編自肆一的同名小說,劇情講述熱衷於塔羅牌算命的女孩田筱湘暗戀著青梅竹馬李助豪,不過在她算出告白時機時,李助豪竟先向校花宋依靜告白,面對依靜開出要促成三對絕緣男女的交往條件,助豪只能找筱湘幫忙,而懷抱複雜心情接受的筱湘能否讓這段戀情走向美滿結局?
⠀
一直以來,校園愛情故事都是台灣電影喜愛選擇的題材,從先前引起話題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從俗套展現出新意的《陪你很久很久》,到加入懸疑成分的《哈囉少女》,除了能夠勾起觀眾在學生時代的校園青澀回憶之外,久久都難以忘懷的初戀也非常符合年輕族群的觀影口味,為電影帶來亮眼的票房成績,而這次鎖定在「青梅竹馬」這愛情故事萬年不敗元素的《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同樣也不例外。
⠀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聚焦在陳妤所飾演的筱湘這位即將畢業,卻又遲遲交不到男朋友的物理系女大生之上,透過她好不容易要勇敢踏出一步,喜歡的男生卻突然跟自己閨蜜告白的尷尬狀況,把故事圍繞於校園中讓人矛盾煩惱的三角戀情,還有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男女關係,從因為害怕永遠失去對方而無法說出口的心意,到彼此之間互相試探卻又搖擺不定的左右游移,都對青春男女的情感做出相當貼近觀眾生活與過往校園經歷的呈現。
⠀
相信對大部分觀眾而言,告白永遠是個需要去不斷學習的千古難題,無法準確拿捏正確的時機,不管是誤會對方心意而造成反效果,或者遲遲不做出行動而錯失更進一步的大好機會,《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從我們青春的共同記憶出發,讓這些失敗經驗所得到的體悟,通過片中幾位主角和配角們深陷愛情世界的內心糾結引發觀眾強烈的共鳴。
⠀
就像《打噴嚏》等所有校園愛情電影一樣,《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也需要我們拋開某些矜持,讓自己重回那個青春熱血且不成熟的自己,在電影輕鬆幽默的故事氛圍下,跟著田筱湘與李助豪兩人在幫不可能戀愛排行榜前三名湊對的過程中,享受著不僅限於青春與初戀,而是每一段戀情都有的酸甜苦辣,我想這就是《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這部電影能從校園向外擴散,刻劃出愛情最純粹樣貌的根本價值。
⠀
我喜歡《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雖然走著非常標準的青春期學生小情小愛的老套路,但以主角和青梅竹馬、閨蜜的三角戀為核心,延伸至周遭強迫症同學、黑道大姊、學校老師等多對男女之間略有差異,但卻同樣都深陷內心矛盾的感情關係,這樣的劇情設計確實相當切合著片名《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非常明確地傳達出整部電影的主題。
⠀
因此,就算《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絕緣榜上的三對男女只是電影的支線,但也不可否認他們都對筱湘和助豪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就像由楊謹華所飾演史東老師的那段故事,雖然因為她罹患漸凍症而無法作畫,忍痛離開她從大學以來就深愛著的男人、轉而對他惡言相向,但另一方面卻又無法克制自己特地來到學校健身房復健,只為見他一面的衝動,而這都給予他們一個學習勇敢、不要因為害怕失敗而不去嘗試的機會。
⠀
我也喜歡《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對於片中角色的設定,無論是迷信於塔羅牌的筱湘,或者外表看似光鮮亮麗,但背後卻必須獨自承擔家庭經濟重擔的校花依靜,都以不同的性格與在世界上生存的方式,不僅以塔羅牌卡面反映愛情裡每個人在每個階段的不同樣貌,最終結局也透過筱湘選擇,告訴我們即便對卡片做出再多解讀,愛情與人生的所有可能都還是需要自己去創造。
⠀
改編自作家肆一的同名小說,並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林孝謙擔任編劇,我能夠清楚感受到《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有著心靈雞湯式文學與「比悲傷結局」兩者風格互相結合的味道,不僅能從感性層面讓觀眾產生深刻的感觸,更讓《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電影本身有著能夠複製「比悲傷」的成功,把口碑從學生族群向外擴散的潛力。
⠀
然而就評斷作品好壞的角度而言,雖然《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以許多的愛情金句貫穿全片,乍看之下好像很有道理,但到最後不僅使我感到有些油膩,心靈雞湯也讓人過目即忘、無法留下太深的印象,沒能在《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這部由新生代演員主演,原本以為可能會有所突破的愛情電影裡看到太多新意,也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可惜。
⠀
整體而言,《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在男女主角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湊對挑戰過程中,藉由她們互相顧慮、受限於彼此身分而無法向對方表達真實心意,呈現出愛情裡最難以掌握處理的矛盾糾結,或許就如同的宣傳標語:「喜歡與喜歡之間只欠了一個剛好。」與「無論如何,都不可以放棄去愛人或是被愛,可以慢慢來,但不要放棄。」《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作為一部校園純愛電影,在選擇題材時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
#DoYouLoveMeAsILoveYou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 #簡學彬 #曹佑寧 #陳妤 #林映唯 #黃健偉 #程予希 #李杏 #林鶴軒 #陳彥名 #劉名凱 #電影 #台灣電影 #國片 #影評 #如履影評 @skyfilms_movie
可不可以不要離開我影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附文稿)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4/14(六) 或 04/20(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重讀了羅伯特希爾迪尼的經典著,叫《影響力》這一本書喔。那影響力這本書呢它談的是很多關於人際之間的互動,我們到底是怎麼樣影響別人跟被別人影響!
那當然心理學家的書他裡面就會有很多的研究,所以當我重讀它的時候,這些研究對我來說雖然不陌生,可是呢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領悟跟體會。
特別是呢我讀到了一個心理學家叫鄧尼斯雷根,他做的一個實驗,是跟「互惠原則」有關的。我們常常說喔在人際之間禮尚往來是很重要的,然而呢透過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這禮尚往來他不會是個觀念,它還真的是會造成你會得到更多額外好處的一個最重要的驅動力。
這個實驗是這樣做的喔,實驗人員呢告訴這些受試者他們參與一個藝術鑒賞的活動,要和別人一起為幾幅畫打分數。那另外一個打分數的人呢叫做喬,那這一位喬呢其實是實驗人員的同謀,他假裝是跟受試者一起來接受實驗的。
這位喬的真實身份就是雷根教授的助理,那為了達成實驗的目的,研究人員採用了兩個不同的環境來進行,其中有幾次喬主動的給受試者一個小小的人情。在短暫的鑒賞畫作的休息時間裡面,喬先離開了房間,然後再回來的時候帶兩罐可口可樂。一罐給受試者,一罐給自己,那一邊對受試者說,我問實驗人員可不可以喝可樂,他們說可以,於是呢我就給你帶了一罐。
然而另外有幾次喬沒有給受試者任何的人情,他到房間外面休息,回來之後兩手空空的回來,除此之外呢喬的表現都一模一樣。等到所有的畫作都評分完畢之後,實驗人員暫時離開房間,這個時候就剩下喬跟受試者單獨的相處。
喬就請受試者幫自己一個忙,喬他表示喔,他正在幫一款新車賣抽獎彩卷,如果他賣掉最多的彩卷,他就能獲得50塊美金的獎金,這位喬就請受試者幫忙買那些彩卷,這些彩卷呢一張25美分,他告訴受試者說幫我個忙就算買一張也可以,當然你能夠買越多是越好的。
那這個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去研究在兩個不同的情況底下,這些受試者他到底跟喬買手裡面的彩卷數量會不會有差別?
簡單來說,到底有沒有因為那一罐可樂的人情,造成彩卷會賣的比較多,這個實驗的結果毫無懸念喔!那些接受了可口可樂的受試者,他們買彩卷的數量會更多,但是會多到多少呢?
這中間的數量差了一倍,所以顯然喔,有時候給別人一些人情,他對於你後面要做的事情是會有好處的,可是這個實驗理解到這邊 ,你可能想到相反的,尤其是詐騙集團那麼多,那我給別人略施小惠的狀況底下,會不會反而引發了對方的戒心,讓對方防著我呢?
這當然是有可能的,所以我常常就會被問到到底還給別人什麼,尤其在彼此的關係還很淺薄的時候,我到底要給什麼,給到什麼程度才能夠恰到好處?給多了,對方會怕我;但是給少了又沒有效果。
每次我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的答案都是,你先給那些相對陌生的人一個善意的表情,和一個開放的非語言訊號。
其實你只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回到你的真實人際當中,一個跟你相對陌生的人,他哪怕是給你一個可樂,或者給你個小東西,以現代的社會環境來說,你都會怕怕的對吧?
可是如果一個相對陌生的人,讓你感覺起來看上去他是和善的,看上去他是相對開放的,那麼你會不會有更多的機會跟他熟識,或者當他主動的跟你熟識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彼此可以認識一下?
你要知道喔!當有了這個認識的前提之後,它後面不管是像這個實驗裡面一樣,給你一罐可樂,或者再給你一些小東西,那麼互惠原則的運作就是從這樣開始的啊。
所以很多人對於「互惠原則」其實存在著一種誤解,就是覺得好像送一些什麼具體的東西,其實不是,你的表情,你的善意,你的開放的非語言訊號,你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你能夠好好地承接別人的訊息,這些就是互惠原則的開始啊!
那麼談到這裡,其實這些功夫你可能意識到了它好基礎,但是卻好重要。然而我們在成長求學的過程當中,卻沒有真正的好好學習過,所以如果你想補修這一門重要又基礎的學分的話,那麼我在5月18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會對你很有幫助,希望你不要錯過這難得學習的機會。
那當然了回到這一段內容的分享,就算你沒有來參與我的課程,我都希望你在還不確定我們能夠帶給別人什麼之前,我們至少可以先帶給別人跟這個世界一個美好的笑容!
希望這段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里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另外在內容當中提到的「人際回應力」課程,再次提醒你,5月18號開課,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在教室里我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