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只有發燒 活動力正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只有發燒 活動力正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只有發燒 活動力正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只有發燒產品中有10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聽愛麗兒說英國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六天六夜 上週五綿寶忽然發燒🤒️,但因為沒其他症狀,精神也還算不錯,所以我們先給她吃了退燒藥,想說再觀察看看,一直到了週日她依然反覆發燒,而且開始食慾不振,不過假日家庭醫生並沒有上班,於是我們等到了週一才打電話問診,原本想說綿寶都連續發燒3天了,醫生應該會稍微重視一點,也許能開個藥讓她先退燒之類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ultistreaming with https://restream.io/?ref=OooLG 網友分享:是漏洞還是疏忽? 同場還會加映冠狀病毒他爸爸之賴明詔院士開示。 學恆大哥您好~ 半夜有感而發突然想跟您分享一下有關於武漢肺炎的大漏洞,我本人從1/29開始每天晚上都會發燒38-38.9...

只有發燒 在 美味拍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11:57:53

休了一個週末的疫苗假,拍手回來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做足準備的關係 從打完疫苗就一直狂喝水,一天喝了4000cc以上吧 打完疫苗後的拍手跟拍公只有發燒、全身痠軟 就一直睡覺懶懶廢廢的窩在家裡 沒有到非常無法忍耐的不舒服症狀 一方面感到鬆一口氣,一方面也得接受我們就是AZ認證的... . 老人😂😂😂😂 ...

  • 只有發燒 在 聽愛麗兒說英國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2 19:29:32
    有 536 人按讚

    六天六夜

    上週五綿寶忽然發燒🤒️,但因為沒其他症狀,精神也還算不錯,所以我們先給她吃了退燒藥,想說再觀察看看,一直到了週日她依然反覆發燒,而且開始食慾不振,不過假日家庭醫生並沒有上班,於是我們等到了週一才打電話問診,原本想說綿寶都連續發燒3天了,醫生應該會稍微重視一點,也許能開個藥讓她先退燒之類的,沒想到醫生聽到只有發燒,沒有咳嗽、流鼻水或其他症狀後,竟然叫我們繼續吃退燒藥再多觀察幾天🤨

    我自認為自己不是那種很緊張的父母,但發燒4天已經不是很正常的狀態了吧?不過醫生既然已經說了,我們打111(英國醫療服務專線)又打不通,只好再觀察一天,我們有點擔心會是covid,還自己在家先做了檢測,結果是陰性,至少先排除了一種可能,隔天一大早我們立刻撥打111,因為小綿寶連續發燒了5天,雖然中間吃退燒藥有好一些,但藥效一過又燒起來,而且前一天小綿寶幾乎沒有進食,只是喝了很多水,食物含在嘴裡完全不肯吞下去,111聽完以上症狀後馬上回覆說會安排救護人員來家裡,還不時回電話📞安撫我們的情緒,告知我們並沒有被忘記,只是需要幫助的病患較多,安排給我們的人員已經在路上了~

    一直到下午醫護人員來到家裡得知狀況後,他們建議我們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因為2歲以下的兒童還不會表達,如果只有發燒症狀的話,其實很難找出病因,於是我立刻打電話請蟹老闆請假去接小蟹堡下課,我則是坐上救護車🚑,一路安撫著小綿寶到醫院🏥

    抵達醫院後醫生再次確認病情,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檢查,量體溫、心率都是小事,最難的是驗血、驗尿,綿寶根本不會表達自己想尿尿,所以只能擺個盆子在下面接著,一手抱著綿寶,一手拿著盆子,等到綿寶都累到睡著了還接不到尿🤦🏻‍♀️,驗血就更不用說了,綿寶的手實在太小,針戳了好幾次才抽成功,看的我是疼在她身,痛在我心啊~~~

    好不容易蟹老闆接完蟹堡趕來醫院🏥,我已經累到不行🥱 連續好幾天照顧綿寶都沒有睡好,於是蟹老闆跟我換班,由他留在醫院繼續陪綿寶檢查,我則先帶蟹堡回家休息,沒想到回到家後蟹老闆竟然就在電話那頭說:「我們今天要住院觀察等報告了~」😨😨😨

    雖然有點突然,不過也沒辦法,找出小綿寶生病的原因比較重要,隔天我送蟹堡上課後又立刻趕往醫院🏥,好險經過一夜的折騰,終於知道小綿寶應該是尿道感染,醫生說這個病在女寶中算是蠻常見的,打完抗生素就可以出院了😭真的是可喜可賀啊!!!

    連續六天六夜的經驗讓蟹老闆嚇到不敢再提3寶,畢竟小孩生病又無後援可不是開玩笑的,差點沒把我們兩個累死,也讓我再次體悟到,小孩聰不聰明、優不優秀都不重要,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啊~

    *照片是我送完蟹堡趕來醫院後ㄧ推開門的場景,也算蠻幸運的被分配到單人房,但還是辛苦蟹老闆了~

  • 只有發燒 在 Eat MushRoom 食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2 16:22:51
    有 41 人按讚


    終於等到我們這個年齡層施打疫苗啦!
    這幾天瘋狂的被大家洗版著
    雖然是好消息
    但是還是超怕疫苗的副作用
    畢竟之前真的聽到不少恐怖的經驗
    不過還好我的症狀只有發燒
    跟打針的地方酸酸的
    沒有太多的不舒服
    不知道跟我一回來就狂灌水有沒有關係😂
    各位疫苗戰士你們還安好嗎?
    希望我們都能平安渡過疫情🤍
    -
    #eatmushroom食菇 #插畫 #手繪
    #illustration #illustrator #色鉛筆
    #イラスト #絵 #일러스트 #그림 #삽
    #疫苗 #az #covid_19

  • 只有發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9 09:21:25
    有 887 人按讚

    #心疼染疫的小小人
    #Delta殺到校門口了
    #超前部署守護孩子

    新北幼兒園群聚基因定序確定為Delta變異株,目前已有23人確診,包括10名小朋友,還有1千多人驗篩中,初篩22名陽性,預估幼兒確診還會增加,但我看不到CDC針對染疫幼兒照護的「超前部署」。

    指揮中心說,已收治的疫童只有發燒,流鼻水與喉嚨痛等輕症,且都與家人住兩人室的專責病房,由兒科與感染科共同照護,外界不用擔心。

    不用擔心嗎?

    疫童照護不同於成年人,他們更需要陪伴與安慰,因為被迫隔離就醫的經驗,所造成的心理傷害,很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嚴重。

    過去因小朋友確診案例不多,從中央到地方都缺乏照護疫童的經驗,以致現在只能借用兒童醫院照護原則收治確診的小朋友。

    但新冠肺炎是法定傳染病,必須依法通報、治療並採取隔離等措施,CDC不做規範,等於讓醫護冒著違法風險救人。

    所以我嚴正要求CDC儘速訂明疫童照護指引,讓醫護們有所遵循,同時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受到國家完善的照護。

    家人是孩子最好陪伴,不單指確診治療的陪伴,隔離檢疫期間,小朋友也需要大人在身邊,但家人同住的「家庭式」病房,足夠嗎?CDC盤點了嗎?準備了嗎?

    另外,疫童特色是「高傳染率、低重症率」一童確診,全家中獎,且成人病症通常更嚴重,大人若因重症無法照護疫童,CDC有沒有替代方案?

    由醫護人員代替陪伴?試問以目前的醫護人力,在提供必要的醫療行為之後,能擠出多少人陪伴疫童?

    徵用非醫護人員協助照護?治療中的疫童可能仍有傳染力,非醫護進入專責病房,除了須於法有據,還須專業訓練,CDC部署了嗎?

    最讓人難過的,是大疫之下,許多家庭早已陷入困境,一旦全家染疫隔離,即使能陪同照護孩子,整個家也被拖垮了,免於病死,卻面臨餓死的窘迫,國家不能遺忘他們!

    Delta殺到校門口了,我強烈呼籲。防疫大權一把抓的CDC,馬上拿出策略,用具體行動守護孩子們。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則關於日本疫童照護的報導,作者說:「這些與媽媽分開的孩子,想要的只是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篇報導惹哭了我!

    連結附在下面,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 只有發燒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2-27 21:12:38

    Multistreaming with https://restream.io/?ref=OooLG

    網友分享:是漏洞還是疏忽?
    同場還會加映冠狀病毒他爸爸之賴明詔院士開示。

    學恆大哥您好~
    半夜有感而發突然想跟您分享一下有關於武漢肺炎的大漏洞,我本人從1/29開始每天晚上都會發燒38-38.9度左右,已經就醫多次,到今天連續發燒將近一個月還沒有原因。

    第一次就醫在耳鼻喉科,當時帶有呼吸道症狀(咳嗽喉嚨痛流鼻涕打噴嚏等等),一進診所有戴口罩只問了兩週內有沒有去過大陸,沒有,就進去診間了,當下沒有發燒醫生認為沒關係,開了感冒藥跟退燒藥就離開。

    第二次五天後在另一家婦幼小兒科,詢問醫生發燒連續五天了怎麼處理?也是詢問有去大陸嗎?沒有,那沒關係。反而我自己提出需要流感篩檢嗎?才做採檢,還好是陰性,也是開感冒藥跟退燒藥就離開了。

    第三次又回到了第一次就診的耳鼻喉科,這次沒有任何呼吸道症狀,只有發燒,也是只問有沒有大陸旅遊史,檢查說我喉嚨病毒感染很嚴重疑似流感,我說幾天前有做流感快篩,醫生卻說流感快篩準確率只有50%參考就好,又是開感冒藥跟退燒藥就。

    第四次就醫已經連續發燒20天了,主要是小孩要回醫院複診,自己順便掛家醫科問一下到底為什麼發燒,這次比較好有找胸部X光看起來沒事。
    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究竟為何連續發燒這麼多天,因為沒有出國所以沒有任何進一步的檢查,但新聞上沒有旅遊接觸史的確診病例卻越來越多,甚至有查不到傳染源的案例。

    為何要執著在旅遊史或接觸案例史才能受到重視?我們在路上、在商店、在交通工具上、在餐廳、在任何公共場合根本不知道身邊那個人是誰去過哪裡,只知道我發燒了一個月沒有被醫生當一回事,因為我兩週內沒去過大陸不需要緊張。這不是一個很大的防疫漏洞嗎?若是不知道在哪裡染病的一個受感染者這一個月都不知道趴趴走多少地方接觸多少人了,也完全不受防疫措施限制,因為我沒有旅遊及接觸史,而政府又提倡沒有特殊場合及健康者不需要戴口罩,不就是漏洞中的漏洞,況且本人只買到一次口罩過哪來的口罩呀(路過一間本來只賣晚上,當天改白天賣還沒改公告的藥局)。


    純分享個人經歷與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