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古舊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古舊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古舊英文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Dogoos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格子褲愛好者出來面對😎 面料是棉麻的 所以很涼 高矮胖瘦的女生都可以穿 但這款不是彈性的 怕屁屁太貼的比較不適合 沒事 我們有平量提供給你們 他的長度算長 我穿可以完全落地但會踩到 平常穿搭偏日系的女孩可以摺成9分 我們準備了兩種不一樣長度的上衣 讓大家參考 搭配比較短版上衣 蠻適合嬌小個 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橫濱 #弘明寺商店街 #弘明寺かんのん通り商店街 #橫濱大岡川櫻紅會 #東京賞櫻勝地 #橫濱商店街 #橫濱景點推介 #橫濱購物 #yokohamastreetfood 今日介紹一條東京橫濱附近的弘明寺商店街, 全長約三百公尺的拱形屋頂讓大家不論晴雨都能享受逛商店街的樂趣,在1956年...
「古舊英文」的推薦目錄
古舊英文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1:31:09
【 @girlstyle.mag 】Anson Lo現「工作紙」家長斥教壞細路!送「拳頭心心」予粉絲:陪你們做功課~ . MIRROR 成員教主 Anson Lo(盧瀚霆)近日現身中環 IFC 出席活動掀起人潮,可見人氣丁點未減,最近他更自創了新的「拳頭心心」手勢冧粉絲~日前在一張英文工作紙上亦見他...
古舊英文 在 倫敦男子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4 13:56:24
#英國封城二點零 閉關的日子,在家復刻英國週日烤肉午餐| 封城即將結束,昨天用 Sunday Roast 華麗收尾。好想念去餐廳吃飯的日子,這段期間心心念念的一道菜,就是星期天中午睡到自然醒,走去附近的 Pub 好好吃上一頓豐盛的「Sunday Roast 週日烤肉」。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聊 ...
古舊英文 在 時間教會我的事(日言)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0:03:58
早一陣子跟朋友聊天,提到舊式電影院,勾起我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是我第一次約會女生看電影的失敗經歷,但還好,凡事都總有第一次,我應該早一點學會這樣安慰自己。 我約她在香港最繁忙的旺角,進行第一次的約會。選擇旺角沒有甚麼特別原因,只是當時的學校很近那邊,午飯時間、下課後或者休假,有空都會...
-
古舊英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9-17 23:00:05#橫濱 #弘明寺商店街 #弘明寺かんのん通り商店街 #橫濱大岡川櫻紅會 #東京賞櫻勝地 #橫濱商店街 #橫濱景點推介 #橫濱購物 #yokohamastreetfood
今日介紹一條東京橫濱附近的弘明寺商店街, 全長約三百公尺的拱形屋頂讓大家不論晴雨都能享受逛商店街的樂趣,在1956年當時更是日本第一的拱形屋頂商店街。如果你是由羽田機場離境的話,你可以先在這裏購物, 除了可以買到便宜東西,更可以感受一下日本平民的古舊街道, 別有一番風味, 這裏中間有一條大崗川河流, 很出名賞櫻花的地方,每年3月尾到4月初, 這裏大岡川兩岸櫻花盛放,每年約有25萬人來到賞櫻花, 這裏離開橫濱幾個車站,行完街回到橫濱, 半小時內遊船班到羽田機場, 方便至極.
一出車站已經是弘明寺商店街, 這裏有很多餐廳,像壽司、烤肉、烤雞串、炸豬扒、鐵板等。商店街的盡頭是橫濱最古老的古剎「弘明寺觀音」,供奉木造的十一面觀音立像,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素食者可以來到這裏一間五十多年的老字號藤方豆腐店, 各類型的豆腐製版都有, 這裏亦有平價超市 ,很值得來這裏購物。
交通:
京急線 "弘明寺站" 歩行3分鐘
市營地鐵 "弘明寺站" 下車馬上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本日は、東京の横浜近郊にある虹明寺の商店街を紹介しますが、約300メートルのアーチ型の屋根は、雨に関係なく商店街を楽しむことができ、1956年には日本で最初のアーチ型屋根商店街でした。羽田空港から出発する場合は、まずここで買い物をしてください。安いものを買うだけでなく、日本の民間人の古い通りを感じることができます。風味があります。中央に大港川があり、桜で有名です。毎年3月下旬から4月上旬にかけて大岡川の両側に桜が咲き、毎年約25万人が桜を楽しんでいます。ここでは、横浜のいくつかの駅を出て、往復後に横浜に戻ります。羽田空港、便利。
1つの駅はすでに紅明寺の商店街で、寿司、バーベキュー、鶏の串焼き、ポークチョップ、鉄板などのレストラン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す。商店街の端には、横浜で最も古い古代寺院「紅明寺観音」があります。これは、木で作られ、重要な国の文化財に指定された11面の観音像に捧げられています。
ベジタリアンは50年前の昔ながらの豆腐屋、あらゆる種類の豆腐皿、安いスーパーもあり、ここで買い物する価値があります。
交通機関:
京急線「本明寺駅」3分分
市営地下鉄「紅明寺駅」下車 -
古舊英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2-02 15:16:59東京谷中銀座商店街夜景;日本郵局對遊客兩項新服務,分別在今年3月和4月實施,更方便。
https://youtu.be/l5EcaNxYDkc
#日暮里駛周邊景點 #谷中銀座 #東京
東京歷史悠長,自然會有幾條吸引人的下町,適合遊逛、購物、晃過一下午。今天來到谷中銀座商店街,輕易在這裡從早到晚待了好長的時光。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買、看的東西是雜貨、日常小物和B級美食,也喜歡享受庶民的日常生活,絕對找到滿滿的樂趣。
谷中銀座商店街 簡介
這是一處大約在1945年(戰後)自然形成的社區型商店街,後來曾經遇到幾次商店街衰退的危機,例如「千駄木駅」開站導致通勤人口移動;有大型超市進駐;以及便利商店興起等等,曾經讓谷中銀座商店街沒落下去,甚至必須舉辦一折特賣吸引客人。
不過在有心人士復興下,商店街開始更新外觀、統一招牌、設置網站、把貓咪的故事帶進商店街等等,讓這下町商店街再度重生,到現在甚至發展成觀光客和外地客都喜歡來拜訪的代表性下町地區。尤其是假日,觀光客絡繹不絕,甚至還有日本的觀光團也會帶領團客來訪。
最近車站:日暮里
那麼來看一下今天的路線。從日暮里車站出來,沿著紫色往下,第一條橫的路線就是「谷中銀座商店街」,中間會經過1號超有名的剉冰店「秘密堂(ひみつ堂)」,到底轉入「よみせ通」這條人潮較少的商店街,經過2號的「和樂屋(和樂や)」餐具店,再到3號人氣拉麵店「神名備」吃午餐,接著原路返回。邊走、邊逛、邊吃加上排隊,這樣大約從早上十點半玩到下午五點左右。
首先搭乘地鐵到「日暮里」車站。往西口方向,可前往這次的目的地:「谷中」,東口則是「日暮里纖維街」,以前是布料店的集散地,有點像台北的迪化街那樣,只是經過時間的演變,多少不如過往那樣人聲鼎沸。
來這區的人,如果時間安排夠長(一整天),則可以遊逛整個「谷根千」地區:也就是谷中、根津、千駄木。我本來也想這麼做,後來發現早上十點半才到、逛到下午五點多居然只逛了谷中銀座和西日暮里而已,時間哪裡夠用啊!
一出日暮里車站,就看到上方這座漂亮的建築,我就忍不住按了好多次快門,縱使完全不知道他是幹嘛用的。
微微傾斜向上的上坡,便是通往谷中銀座商店街的路線。但是無須擔心你的腳力不夠,也就這麼一條小上坡而已。
「御殿坂」1829年即記載在冊的一條小上坡,聽說在這裡常有貓貓出入,不過我來的這天是週日,可能遊客太多、貓貓都不敢出來見人了。
路邊漸漸出現一些店家,帶著古舊的氣氛。比方說這樣的招牌,感覺就是三十年前的咖啡店風格。
左邊、右邊岔出的一些小巷,在在吸引我的眼光、與駐足停留的意願。不是只有谷中銀座商店街,其實這整區都已經發展到隨時都會出現一間小雜貨店的氣氛。
小巷中還會在岔出更小的巷弄,藏著晚上才會營業的居酒屋、燒烤屋等等,店面小到不可思議,如果有深夜食堂,大概就是開在這樣的地點吧。
其實,若不是這裏往下有一條最近特別知名的商店街,這裏就是一般東京住宅區的下町風情,簡單的人們、活在這大城市裡過著簡單的生活罷了。
再往前一點有一條岔路,右邊的大馬路直走往下便是「谷中銀座商店街」,左邊則會直接接到超人氣剉冰店「ひみつ堂(秘密堂)」。
日劇「陽光照耀之地」或稱「陽光照耀的未來」(日語:いつか陽のあたる場所で),就是在「谷中」這個地方拍攝,最著名的一幕就是這道階梯上的陽光。
請用片右下角調高清睇片。
東京・谷中・銀座の商店街の夜景、さらに便利な今年の3月と4月に日本郵便局からの観光客向けの2つの新サービスが実施されました。
https://youtu.be/l5EcaNxYDkc
#日暮里驾周辺観光スポット#谷中銀座#東京
東京には長い歴史があり、当然のことながら、散歩、ショッピング、午後を過ごすのに適した魅力的な下町がいくつかあります。今日は谷中銀座商店街に来て、朝から夜まで長い時間をここで過ごしました。食料品、日常のちょっとしたもの、B級の食べ物などを購入して見たり、私が人々の日常生活を楽しんだりするのが好きなら、きっと楽しいことでしょう。
谷中銀座商店街
昭和20年頃(戦後)に自然に形成されたコミュニティ型の商店街ですが、商店街の衰退に伴い、いくつかの危機に直面しました。たとえば、「銭鶏木駅」の開通により、通勤者の移動や大型スーパーの駐在、山中銀座商店街を離れた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などの台頭により、客を引き付けるために値引きさえ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かった。
しかし、関心のある人々の復活の下で、商店街は外観を更新し、標識を統一し、ウェブサイトを設定し、猫の物語を商店街に持ち込むなどして、この下町商店街が再び生まれ変わり、今や観光客や外国人に発展しました代表的な下町エリアをご覧ください。特に休日は観光客が絶え間なく流れ、日本人観光客グループも訪れるように誘導する。
....................実は、最近の有名商店街でなければ、東京の住宅街にある下町の一般的なスタイルで、この大都市に住む単純な人々が、単純な生活を送っています。
少し先の道に分岐点があり、右手に「谷中銀座商店街」を直進すると、左手に人気のアイスショップ「ひみつ堂」があります。
日本の映画「サンシャインランド」または「サンシャインフューチャー」(日本語:いつか阳ののあたる場で)は「谷」で撮影され、最も有名なシーンはこのはしごの日光です。
フィルムの右下隅を使用して、HDビデオを調整してください。
古舊英文 在 Dogoos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格子褲愛好者出來面對😎
面料是棉麻的 所以很涼
高矮胖瘦的女生都可以穿
但這款不是彈性的
怕屁屁太貼的比較不適合
沒事 我們有平量提供給你們
他的長度算長 我穿可以完全落地但會踩到
平常穿搭偏日系的女孩可以摺成9分
我們準備了兩種不一樣長度的上衣
讓大家參考
搭配比較短版上衣
蠻適合嬌小個
比例比較好
像復古T那種比較寬鬆的
搭起來就比較隨性街頭一點
而且配色很可愛
復古舊舊的米白
搭配紅色、綠色的英文字
立馬愛上
每天穿著它搭配不同風格也沒問題👌🏻
古舊英文 在 男孩媽媽的育兒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童年 顏純鈎
昨日文章貼出後,有網友希望知道我女兒後來的情況。
我們一家九六年移民溫哥華,隔年我就回流香港,女兒在校的情況我所知不多。只知道去到那裡,從來不見她在家裡做功課,有時候問起,她說都在學校做完了。日常在家就是做她自己的事,有時看看電視,去圖書館借書,到超市購物,在住家對面小公園玩。她曾提起對新聞工作有興趣,我讓家裡給她訂了一兩本英文雜誌,提醒她看電視新聞時注意主播播報的節奏感。
我太太說有時深夜下樓,聽到電視室有人說話,走近了才發現是她在跟主播讀新聞,證明她對我的話有聽進去。
我知道有兩件事有點意思。
一件是她們平常沒有考試,但要做project,有一次老師要求她們做上世紀六十年代世界學生運動的主題,除了文字報告之外,學校還安排她們去籌備一個展覽。她們幾個同學一組,各自分配不同的個案,要去圖書館找資料,做採訪,然後合作寫一個報告。
有同學研究美國反戰運動,有同學研究法國學生運動,我女兒就自告奮勇研究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她和我談了幾次,忘記都問些什麼,後來她們要辦展覽,女兒就問家裡有什麼文革紀念品。
我太太手邊恰好有她父親收藏的一些毛澤東像章,那是文革流行的一種領袖崇拜的產物,當年全國出產了無數款式的毛澤東像章,有年輕人為表示忠誠和堅定,把像章直接扣在胸口的皮肉裡,那是瘋狂的年代,人人都失去理性,我把這些情況都告訴她。
她們的展覽很成功,有同學甚至把家裡一把古舊的生鏽步槍也拿出來示眾,不知是不是研究美國的獨立運動或南北戰爭。展覽引起學校老師同學的興趣,校長也來參觀,給她們很好的評價。
這件事讓我明白,在西方國家的學校裡,他們著重引導學生去追尋知識。學習是人生的大課題,不只是在課堂上才學習,出了校門,一生都是學習的過程。所有的知識在圖書館﹑報章雜誌,在師長的言談中都有,現在有了網絡,知識更是一個無邊的淵海,永遠在等你去發掘。
東方的教育方式,是把知識教給孩子,西方的教育方式,是教孩子自己去找知識,所以我們要灌輸,他們不用灌輸,我們要背書,他們不用背書,我們寫錯一個字要重寫二十遍,他們串錯英文單詞,老師不會糾正,老師說學生長大了自己會糾正。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是,有一次老師帶她們外出宿營,那天晚上老師把同學集合在一個大房間裡,每個人發一枝蠟燭,大家把蠟燭在面前點起來,然後每個人講一件從來沒有和別人說過的事。每個人講完自己的故事,就吹熄面前的蠟燭,等到所有人都講完了,房間裡漆黑一片。女兒說,她們互相擁抱,大家都流了眼淚。
我猜那是類似宗教自我讖悔的儀式,把自己的內心坦露在別人面前,洗滌自己的心靈。女兒說,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個晚上。
我問她說的是什麼事,女兒說,那不能告訴你。
自從我知道學校曾有過這麼一次活動後,我對她的成長就完全放心了,因為人格的成長就是這樣發生的,一個人建立起正面的健全的人格,就從這種小事情上開始。
我們中國人的教育,就缺少這麼一種人格的塑造。性善性惡,千古爭辨沒有結論。性善者說人生是一張白紙,只看你填什麼顏色上去,性惡者說先天就自私,不可能改變人的本性。
這是大話題,值得深入探討。但我以為,人的自私不能說是性惡,只是一種天性,天性自私,不一定要作惡,一個人的人格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後天的成份,即使自私,也有向善的可能性。
我女兒輕鬆自在讀完中學,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入讀多倫多一家大學的新聞專業。畢業後她回香港,曾在無線明珠台做過記者,採訪過台灣紅衫軍運動,也採訪過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來也做英文台新聞主播。多年後她到倫敦大學亞非研究所讀一個碩士,現在在倫敦,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
當年在香港時,我和太太對她的未來憂心忡忡,如果一直在香港待下去,我估計她沒什麼機會入讀香港的大學,可能中學畢業後找一份工了事,所以移民對她來說,是人生一大轉折。
當然,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移民,有條件走的,多為孩子設想,沒有條件走的,也要為孩子設想,看看如何對抗香港的教育制度,如何對抗洗腦。在我看來,鼓勵孩子多讀課外書,吸收多一點課堂外的知識,多和孩子討論現實問題,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幫助他們建立質疑流行觀念的習慣,這都會有幫助。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不肯接受官方的誤導,就一定有辦法。對孩子來說,什麼都不重要,建立正面的健全的人格最重要,沒有健全的人格,與畜牲沒有分別。
古舊英文 在 時間教會我的事 Lessons from 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一陣子跟朋友聊天,提到舊式電影院,勾起我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是我第一次約會女生看電影的失敗經歷,但還好,凡事都總有第一次,我應該早一點學會這樣安慰自己。
我約她在香港最繁忙的旺角,進行第一次的約會。選擇旺角沒有甚麼特別原因,只是當時的學校很近那邊,午飯時間、下課後或者休假,有空都會到那邊的圖書館/書店/影音潮流商店流連,感覺對那邊的環境比較熟悉,萬一約會出了甚麼預期以外的事情都能較容易隨機應變。
那時候仍然有所謂MK妹(註:MK是旺角的英文縮寫),說起來其實怎樣才算是MK妹,真的很難說得準。是否每個在MK出沒的女生都是MK妹?MK妹到了其他區域,但衣著打扮行為舉止不變是否就不再MK?這些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約會的那一個她,一點也不MK。
她是維多利亞港對岸著名女子學校的學生,算是校內數一數二的女神。我們在聯校合辦的義務工作活動中認識,能夠成功約會她完全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當時仍然流行用ICQ(網上通訊軟件),有天我們談到電影的話題,她提議去看電影,是一部愛情電影。機會來了,我當然馬上應約,甚麼補習班,家課通通都拋諸腦後。
考慮到一般的電影院人很多,為了能有多一點寧靜的私人空間跟她好好的看電影,我選擇了一間舊式的電影院,金聲戲院(1)。那是當時僅存少數的舊式電影院之一。舊式電影院和現今的很不一樣,一般只有一個放映廳,空間就像學校的禮堂一樣大,而且還有上層,有不同等級的座位。入場門票是人手劃位,座位編號是手寫的,日期也是用印章蓋上,不同等級的座位用上不同的顏色紙。
當日我按照約定在旺角地鐵站跟她會合,她的打扮很時尚醒目,亦不失氣質,是人群中一眼就認出來的那種。初時她還不知道在哪裡看電影,途經新式的百老匯電影院,還問我為甚麼不進去。我們走到那所大電影院,經過磅重機(2),把票交給職員撕掉一邊,走上了破舊的樓梯,坐在禮堂的正中。
我還記得那套電影,是劉德華和鄭秀文的《孤男寡女》(3)。環看場內四周,幾百個座位大概只有寥寥數人,而且彼此相隔十數行。當時我還自以為這是很高明的決定,我們就像電影名稱一樣,孤男寡女,將會有一個很私人的約會空間。
在電影快要開始的時候,銀幕開始緩緩捲動,傳出幾聲嘰嘰聲響,是金屬滾輪的磨擦聲,那是舊式影院常見的狀況。銀幕開關是手動的(後期或許曾被改成了電動),總之感覺就像學校合唱團出場的畫面,電影在緩慢滾動中的銀幕仍未完全張開時經已開始播放了起來。
電影很快就播放完,離開時由於本身已經很少觀眾,加上我們都沒怎麼說話,感覺份外的幽靜。過了好一陣子她才吐出一句話來。她說從來沒到過這樣的電影院,我當時還以為她覺得這次體驗很特別,還回應說這不是很有意思嘛之類的廢話。離開電影院之後,我還順道帶她去位於附近的學校入內走了一圈,本來的計劃是之後找吃的,但她當時說有事急著要回去,那我就只好送她離開。
那次之後她就再也沒有跟我約會,回應ICQ訊息的頻密程度也慢了很多,字數也越來越少和精簡,很快我就意會到,我們大概不會再有甚麼聯繫了,慢慢失去了聯絡。現在我還是搞不清楚的是,她當時是否真的很不喜歡那次電影院的約會,還是有別的原因。但至少我至今仍清楚記得這段小插曲,其實我當時的感覺是很不錯的,或許未必真的是因為能跟她約會,反而是我很享受那些古舊的環境和氣氛,也許我爸媽從前的約會也是這樣的,對吧?
而那次,也是我最後一次到訪舊式電影院。
---------
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1)金聲戲院位於旺角豉油街/花園街交界,於2005年重建,現址為新寶戲院。
(2)磅重機,量度體重用的機器。以前很多舊影院大堂都設有,原來是因為當時不是很多家庭都有能力購買,亦沒有必要購買,因此在公眾地方設置磅重機以增加收入這個點子便應運而生。(謝謝網友指教🙇🏻♂️)
(3)《孤男寡女》,2000年香港電影,由杜琪峯和韋家輝導演/監製,劉德華與鄭秀文首次合作演出的都市白領愛情喜劇電影,由同名廣播劇改編而成。當年以3521萬港幣成為當年香港最賣座的華語片。獲得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五項提名。(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
https://instagram.com/lessonsfrom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