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古物鑑定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古物鑑定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古物鑑定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古物鑑定師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跟著媽祖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宗教文物年代判斷原則:創世論或生命史? 由於宗教文物長時間使用,和宮廷皇室貴族以審美擺設為主、罕有磕碰的文物不同,老化或缺損導致重修之舉,係家常便飯,尤其神像與匾額,常常在寺廟重修之際也隨之整修。以鹿港天后宮大聖母神像為例,神像本體椅背有款,中央為「舊祖宮大聖母」,上款為「同治十二年造」;下款為「閤...

古物鑑定師 在 台灣服飾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21:23

|#雜談──真假鄭成功?!究竟這幅「鄭成功畫像」裡的是誰?| ⠀⠀⠀ 說起鄭成功的樣貌,許多人第一個浮現的是這幅「#鄭成功畫像」。但是這幾年隨著古物鑑定的發達,也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疑雲。 ⠀⠀⠀ 究竟畫像裡,藏著什麼秘密呢? ⠀⠀⠀ #到底鄭成功有幾個版本 ⠀⠀⠀ 這幅穿著綠袍,頭戴冠帽的「鄭成功...

古物鑑定師 在 品翰教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15 16:17:57

很多人對於古物分級完全沒有概念,或是一知半解(就像是翠玉白菜不是國寶,只是重要古物),在面對相較數量更多的一般古物時,平常的民眾偏向使用記住名字而非了解古物的背景以及稀有程度的分級,導致的是能唸出來的寥寥無幾。 這個符號的產生是從「鼎」的外型經由不下50次的草圖修改的成品,原先的方向並非現在所看到的...

  • 古物鑑定師 在 跟著媽祖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15:08:50
    有 142 人按讚

    宗教文物年代判斷原則:創世論或生命史?
    由於宗教文物長時間使用,和宮廷皇室貴族以審美擺設為主、罕有磕碰的文物不同,老化或缺損導致重修之舉,係家常便飯,尤其神像與匾額,常常在寺廟重修之際也隨之整修。以鹿港天后宮大聖母神像為例,神像本體椅背有款,中央為「舊祖宮大聖母」,上款為「同治十二年造」;下款為「閤港公立」;不過,神像正面左下方裙擺上卻以漆線留下「民國四拾壹年 蒲月重修」之年款,顯示粧佛匠師利用巧思以不影響整體美觀考量下留下修繕的記錄。
    另外,據傳在清初迎自湄洲祖廟的鹿港天后宮湄洲二媽,其身體背後漆線同樣有「勅賜」「同治壬申」年款,顯示神像本體製作後,身上粧佛已「剃面」(或稱「洗身」)後再重粧神像。若以漆線作為神像雕造年代,恐與真實年代有所出入。
    而寺廟文物中,最常一再重修的文物莫過於匾額。苗栗中港慈裕宮「允王惟后」匾,因其上款「大清同治拾参年仲冬之月重修」,下款「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故廟方《中港慈裕宮志》衍生出一段傳說:「清穆宗同治帝,龍體違和,慈禧太后亦抱恙。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鎮臺,聞中港慈裕宮媽祖靈異,特來祈求賜藥,果如靈效。太后降旨武隆阿於同治十三年獻立此匾。」不過,同治十三年武隆阿早已結帳買單去了,這樣的說法不成了明代的劍斬清代的官了嗎?透過歷史文獻的梳理、工藝製作的考察,配合文物材料與科學分析,可以發現該匾年代是一種動態過程。
    「允王惟后」匾中央的板材經檢測係杉木,而漆層經分析屬於日治時代以前常見的礦物彩,另外,匾額上方懸掛用的鐵釘係以手工打製,也是屬於日治時代以前常見的做法。至於上下款,光緒20年(1894)陳朝龍《新竹縣采訪冊》卷六〈坊匾 竹南堡匾〉述及:「允王惟后匾:在中港街內天后宮,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 年月闕。」 也就是原來上款在清末是缺的。不過,民國66年林衡道《臺灣古蹟集第一輯》與民國68年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 則已記錄上下款為「大清同治十三年仲冬之月重修;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贈」,與今日所見一致。這表示上下款應是光緒20年以後到民國66年以前所添補。
    拙作指出,原匾應是嘉慶22年(1817)由福建臺灣鎮總兵武隆阿所贈,透過臺灣其它武隆阿傳世古匾的落款年代與官銜推測,其上款應為「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年穀旦」;下款則應是「乾清門侍衛鎮守福建臺澎掛印總兵官阿勒精阿巴圖魯武隆阿敬題」。 目前所見上下款的同治年款與官銜,係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遷臺期間因脫落而補,為求一致性也將下款字體換成風格一樣。
    透過前述神像以及匾額實例的分析說明,寺廟文物年代研究往往需要同時結合藝術史(工藝研究)、歷史考證與材料科學等跨領域合作與各方訊息的交集、判讀,方能貼近其「製作之原始」。而且由於它們經常重修,因此其年代,應該以動態的生命史概念來分析。
    參考資料:
    李建緯,〈臺灣寺廟傳世文物年代判斷的反思〉,《美的科學-風格‧鑑定‧修復》(台南市:台南美術館,2019年),頁449-494。
    李建緯主持,「106-107彰化縣鹿港天后宮24組具古物潛力之文物調查研究計畫」,彰化縣文化局委託,逢甲大學歷文所執行,執行時間2017/8/10~2018/8/9。
    李建緯、張志相、林仁政,〈匾額年代的歷史與科學分析:以中港慈裕宮「允王惟后」匾為例〉,頁83-125。

  • 古物鑑定師 在 林昶佐 Freddy Li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3 13:59:23
    有 2,406 人按讚

    【巷仔內百年古廟:艋舺啟天宮】

    來艋舺,一定要走訪名勝廟宇,除了龍山寺、青山宮、祖師廟,今年剛過180年生日的「艋舺啟天宮」,是凝聚許多虔誠信眾的「巷仔內」古廟。

    又稱為料館媽祖廟、保存許多歷史古物的啟天宮,幾個月以來,我們一直在協助廟方做文資鑑定,期待能吸引更多民眾了解艋舺的在地文化。

    「我只要有心事,就會來找媽祖說說話,跪下去,眼淚就不知不覺的冒出來了…」清茶館老闆娘彭阿姨,提供老人下午茶,一首歌10元的親民消費。那陣子疫情海嘯來襲,自主停業的她,每天都去刷本子,眼巴巴的盼著紓困補助趕緊入帳。

    如同慈母般,料舘媽祖撫慰了彭阿姨的焦慮與不安,順利領到紓困金後,她又趕緊驅車到啟天宮,感謝媽祖的庇佑。虔誠的彭阿姨,40年如一日,幾乎每天都來廟裡捻香,給媽祖當乾女兒,是誼女會的會長,也是啟天宮的常委。

    主委蔡溪浚從年輕小伙子到雙鬢斑白,「越服務,身體越勇!」,當年他們家從高雄舉家搬遷到萬華,因為住得近,一通電話就能趕到廟裡,自然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35歲就當上副主委,如今七十而從心所欲,心心念念的還是啟天宮的大小事。

    對了,還有人稱「寶島叫賣哥」的葉昇峻,可是啟天宮的副爐主。蔡主委說叫賣哥能還掉5千萬的負債,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也是料館媽祖的庇佑!

    這裡是「巷仔內」的古廟,除了從環河南路二段71巷進來以外,其實大家可以邊逛艋舺夜市、廣州街夜市,享受美味小吃、血拼好康以後,從廣州街253巷進來,好好體驗啟天宮的雅緻風華!

  • 古物鑑定師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3 20:00:00
    有 104 人按讚

    |#雜談──真假鄭成功?!究竟這幅「鄭成功畫像」裡的是誰?|
     
      說起鄭成功的樣貌,許多人第一個浮現的是這幅「#鄭成功畫像」。但是這幾年隨著古物鑑定的發達,也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疑雲。
     
      究竟畫像裡,藏著什麼秘密呢?
     
    #到底鄭成功有幾個版本
     
      這幅穿著綠袍,頭戴冠帽的「鄭成功」,在1898年時,原先屬於山坡庄望族「#鄭維隆」所有。
     
      據傳,鄭維隆的祖先是鄭成功的堂兄「#鄭正」。隨著明鄭王朝來台,鄭克塽投降到清朝後,鄭正便將這幅畫收藏保管,也成為鄭維隆家的傳家寶。
     
      而日治時期的台北縣知事,「#村上義雄」知道後,便收購了這幅畫。然而幾個月後,卻發現商談時有些誤會,鄭維隆並非想要把畫像賣出,因此村上只得從日本歸還此畫像。
     
      又因為「鄭成功畫像」,是日本法律中認定的「#國寶」,這件事被當時的總督府知道了,總督府便希望鄭家能給予時間,讓畫師有時間可以臨摹這幅畫像。
     
      於是在1911年時,鄭成功畫像便留下了兩幅摹本,第一幅摹本贈給了「#開山神社」收藏,也就是如今的「#鄭成功文物館」前身。第二幅的摹本贈給了鄭家,照片則收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本身如今則下落不明。
     
      因此,如今傳世的鄭成功畫像圖片,也大多是這兩個二十世紀初的摹本。原件的細節,許多部分已經模糊不清。
     
    #鄭成功穿得到底對不對
     
      臨摹的圖中,日本畫家增添了不少細節,再加上原作者在繪畫時,為了凸顯鄭成功的氣勢,做了不少更動,
     
      首先鄭成功的畫像,乍看非常像明代親王所穿的「#袞龍袍」,但明代龍袍大多是將團龍補子縫製於素色衣袍上;而非像畫中所繪,整件龍袍充滿了繡製,非常的華麗。
     
      另外,鄭成功的冠帽,雖然形制與明代「#翼善冠」相近,但畫中裝飾的紅色圓球,與冠帽「橋」(也就是兩側上折的「紗翅」前端),則裝飾了金黃色的波浪。不只「紗翅」比明代的文物小了很多;金黃波紋、紅球裝飾,也更接近十八十九世紀,戲曲裡的皇帝扮相。
     
      最重要的是,在分析原作的顏料成分時,發現使用了一種稱為「#鐵藍」的顏料,這種顏料在十八世紀後才出現,也因此這幅畫應在十八、十九世紀完成,而非明鄭時期。
     
    #到底真的還是假的?
     
      雖然摹本並非原件,但也由於1900年代的保存,讓這幅畫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流傳後,得以被保留它的細節;而原來認定的明末清初,也在文物鑑定的過程中被推翻。
     
      然而,台博館也對以上論述提出質疑,因為原件在流傳過程,也曾經過後人多次修補,其中的鐵藍顏料,極有可能是後人修補時所繪製的。

      不管是摹本或是原件,這幅鄭成功的畫像,仍然是用著他那雙眼睛,凝視這這幾百年的歷史,而如今這雙眼,也隨著文創商品的傳播,成為了啤酒與洋芋片的包裝。
     
      鄭成功是偉人或是惡人,畫像是真的還是假的,仍然是人們吃著洋芋片與啤酒的閒話家常。
     
    參考資料:
    盧泰康《文化資產中的古物研究與鑑定 臺南瑰寶大揭密》;〈台博館收藏國寶 鄭成功畫像被疑是仿品〉;http://ntmedu.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11.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