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古志本格燒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古志本格燒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古志本格燒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古志本格燒酎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工頭堅。旅行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知道今天大家最關注的應該是疫情的問題,但已經看到許多呼籲,相信都知道要戴口罩、勤洗手。同時對旅遊業也勢必有所影響。但身為業者,還是希望疫情在眾人努力下,能儘快獲得控制。為了不要加重各位的恐慌,還是聊點輕鬆的話題。) 最近各位可能常常看見我在宣傳 #酒鬼巴士 ,但似乎還沒正式說明過,為什麼會有這...

  • 古志本格燒酎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21 23:14:15
    有 179 人按讚

    (我知道今天大家最關注的應該是疫情的問題,但已經看到許多呼籲,相信都知道要戴口罩、勤洗手。同時對旅遊業也勢必有所影響。但身為業者,還是希望疫情在眾人努力下,能儘快獲得控制。為了不要加重各位的恐慌,還是聊點輕鬆的話題。)

    最近各位可能常常看見我在宣傳 #酒鬼巴士 ,但似乎還沒正式說明過,為什麼會有這個 idea.

    做為一個被旅遊業耽誤的文藝青年(咳咳,現在是文藝中年了),喜歡小酌應該不算太過分的事。又因為從我十多年前開始帶團以來,有許多團員,都是從部落格時代開始的讀者,多少也都帶點文藝風格。

    雖然一般領隊受訓的時候,老師都會嚴格教導,領隊絕不可在工作時飲酒,但多年來,我無論帶團去哪個國家,有時遇到酒吧、酒廠、酒莊、酒造,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和團員們試飲或小酌,大家不以為意,更增進融洽氣氛。

    (尤其是古巴的行程,通常就午餐就提供酒類,基本已經是一種「酒鬼巴士」的氛圍)

    尤其有時參加一些日本踩線行程,做為地方物產特色,酒造也常是參訪的對象,我常常在參訪酒造的過程中,意外發現許多人文或自然景觀,以及各種令人驚艷的酒類特色。

    問題是這些酒造往往位於郊區,必須乘車才能抵達,若是自駕,那開車的人當然就不能喝,難免覺得掃興。於是我就心生一念:如果能解決交通問題(採用包車或巴士),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逐一參訪各種酒類的生產與製造地點,那該多有趣!

    而且途中當然不是只有喝,沿途或當地的文史特色,該講解的也都會講解,大家在微醺的氛圍中,或許反而更能進入到說故事的情境,寓教於樂,豈不快哉。

    ——這,就是「酒鬼巴士」的由來,很簡單明瞭。

    每次我提出一些瘋狂的想法,當然就有人會質疑,不喝酒的怎麼辦呢,喝過量怎麼辦呢,願意這樣就去旅行的人數量多嗎⋯⋯等等。

    這答案更簡單,如果不喝酒、或喜歡酗酒、或更專業深度的單一酒類追求者⋯⋯這就不會是屬於您的旅遊產品。

    我一直在旅遊業提倡「分眾」的觀念,這不就是一種最好的分眾方式嗎?

    「酒鬼巴士」的第一個行程,選在鹿兒島,有些朋友也表示,因為當地多產燒酎,但他們不太喝燒酎,故興趣不大。這也可以理解,但,其實我自己過去也不太喝燒酎,可是兩年前去了一趟鹿兒島,才發現燒酎的多樣與美好。

    更不用說,燒酎原是蒸餾酒,而日本人在傳統的蒸餾技術之外,求新求變,如今鹿兒島也有至少兩家威士忌蒸餾廠,更值得親臨當地,一探究竟。

    推出之後,也感謝一些好朋友支持,到今晚為止,2/14 出發的第一團,剩下兩個名額,就可以成團。這也是我特別再寫這篇「初衷」的緣故。嗨,就差您兩位了。(雖然本團採用「現地集合」方式,不必擔心,我都會告訴團員,該如何抵達集合地點)

    其實這也算是我的「大叔宣言」——未來,一般性的旅遊產品,會盡量歸屬到自己的旅行社品牌 米飯GO RiceTour ,而標記「工頭堅」的行程,將會越來越有個人的風格(雖然之前有些行程,也相當有我的個性了)。

    畢竟每個人最終都應該要做自己,不是嗎?

    2/14 歷史首發團,差您兩位,即將成團。趕緊敲我們的 LINE@:https://line.me/R/ti/p/%40zpe1281t

    (本團報名者都必須簽理性飲酒同意書,參考行程附在留言處。理性飲酒,才有品味。酒後駕車,絕不容忍。)

  • 古志本格燒酎 在 旅飯 PanTrav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8-13 20:05:00
    有 80 人按讚


    〖#旅飯酒曜日〗「探訪麥燒酎起源地壹岐」
      
    綜觀世界文明史,常出現某種巧妙的不謀而合:
    例如,同是麥子釀的蒸餾酒,
    蘇格蘭艾雷島有威士忌,日本壹岐島則有麥燒酎。
    一西一東,殊途同歸,化為滋潤著大叔魂的生命之水。
     
    位於九州外海的壹岐島,古來就是中日文化的交流據點,
    是西元3世紀的《魏志.倭人傳》裡田地豐饒的「一支國」。
     
    稻米豐收,吃不完就拿來釀酒,
    戰國末期,壹岐釀的清酒就已紅遍日本。
    江戶時代實行參勤交代(其實就是逼大名們玩大風吹),
    大名們每年都得到幕府去打卡報到,旅費通通自理。
    這讓地方財政大大吃緊,稻米不足之下,
    酒廠只好以麥釀酒,造就了壹岐的麥燒酎文化。
     
    當時的酒都是農家私釀,明治32年頒布酒稅法,
    賣酒必須登記,個體戶遂統合成55家酒藏,
    這55家酒藏後來歷經統廢,成為壹岐島上7家藏元,
    一邊嚴守著祖先傳下來的傳統作法,
    一邊挑戰新的燒酎可能,在全世界博得高度評價。
     
    「#壱岐焼酎」這稱號還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喊,
    必須符合以下3個條件:
    1. 原料比例必須是大麥2/3、米1/3。
    2. 必須使用壹岐島上的水源。
    3. 蒸餾、裝瓶都必須在壹岐島上完成。
     
    壹岐雖然屬於長崎縣,
    但是從福岡搭水翼船大約一小時即可抵達。
    島上不僅有出自老酒藏的各種上好燒酎,
    還有肉質鮮美的壹岐牛。
     
    最近要去九州的愛酒飯友,實在非常該排趟壹岐行程,
    到這燒酎之島上好好走走。
     
    ---
    (文/T編、圖/K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