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古印體產生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古印體產生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古印體產生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古印體產生器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手機哥 范哲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手機哥抱報】 iPhone 12傳不再附贈USB充電器與有線耳機,蘋果為什麼不惜惹惱果粉也要這樣做? 分析師表示iPhone 12恐不再搭配USB充電器與EarPods有線耳機等配件,這可能與節省成本、符合環保、或刺激新款充電器及無線耳機的銷售有關。 以分析蘋果供應鏈聞名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講到馬奎斯,第一反應一定是《百年孤寂》。但你知道這位大師還有非常好,甚至以我觀點,好到比《百年孤寂》還厲害的短篇小說嗎?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

古印體產生器 在 euyou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1:41:05

【故事365:靜止的時間】⁠ .⁠ 故事365的開端,拿著專欄產生器隨機出來的情境進行的寫作練習。偶而也來穿插一些自己的故事吧。⁠ .⁠ 這幾年來,各種遊戲實況的轉播非常流行,不只是即時性的戰略遊戲,甚至是單機版的角色扮演也經常有實況影片跟轉播。⁠ .⁠ 我一直無法理解:「不玩遊戲的話,看別人玩有什...

  • 古印體產生器 在 手機哥 范哲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7-02 08:03:47
    有 72 人按讚

    【手機哥抱報】
    iPhone 12傳不再附贈USB充電器與有線耳機,蘋果為什麼不惜惹惱果粉也要這樣做?

    分析師表示iPhone 12恐不再搭配USB充電器與EarPods有線耳機等配件,這可能與節省成本、符合環保、或刺激新款充電器及無線耳機的銷售有關。
    以分析蘋果供應鏈聞名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近日在報告中表示蘋果在秋季推出的iPhone 12,可能將不再提供USB充電器與EarPods有線耳機等配件,因此未來新機盒裝內除了手機之外,僅提供一條Lightning連接線。

    市場認為,蘋果將不提供充電器及耳機等配件,主要是出於精簡支出的考量,尤其蘋果新款iPhone 12將首度加入5G連網功能,iPhone 12的零件成本恐居高不下,因此在新機盒裝內取消提供USB充電器與EarPods有線耳機,是立即且有效控制新機成本支出的方式。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蘋果會透過改變盒裝配件來影響用戶使用習慣。蘋果在iPhone 7開始取消提供3.5mm耳機孔,並且在盒裝內提供Lightning轉3.5mm耳機孔轉接配件,讓使用者能在iPhone 7維持使用傳統耳機,但是到了iPhone XS之後就不再提供耳機轉接配件,讓使用者僅能透過內附採用Lightning連接頭的EarPods有線耳機,或是使用AirPods等無線藍牙耳機聆聽音樂。

    因此,若是蘋果今年取消提供iPhone 12盒裝中的USB充電器與EarPods有線耳機,可能表示將主力強打獨立銷售且支援更快充電效率的新款充電器或是提升無線充電裝置的使用率;而取消提供有線耳機則顯然是為了推動蘋果AirPods系列耳機的銷售業績,以及更多第三方業者提供的無線藍牙耳機使用模式。

    此外,取消提供USB充電器與EarPods有線耳機將更精簡iPhone 12盒裝設計,同時降低盒裝體積,因此,蘋果將能在相同貨運空間運銷更多手機,連帶降低貨運成本。

    從另一方面來看,目前消費者透過iPhone盒裝隨附的USB充電器幫手機充電的比例並不高,使用內附有線耳機聽音樂的使用率,更是隨著各廠牌藍牙無線耳機優異的銷售表現而持續減少,這些或許都是促使蘋果決定停止在盒裝中附贈配件的原因,一來不僅能減少無謂的浪費,還能因應歐盟單位呼籲減少電子垃圾的要求。

    蘋果近年在iPhone盒裝設計力求精簡環保,不僅大量導入可回收材質,並使用符合環保的大豆印料印製盒裝的設計,同時減少紙材使用比重;蘋果近年來的新款iPhone均大量使用回收材質,例如以回收鋁材打造手機框體,並且強調新機將有更高的可回收比例設計。

    🙊手機哥碎碎唸:
    環保意識抬頭,減少電子垃圾產生器,重視環保,家裡沒有壞的東西重複使用,就是老一輩客家人節省的精神🤣
    重點在於客戶尚未習慣,面對改變的不習慣,以及過往買的蘋果手機有、其他品牌手機都有附贈旅充頭及相關配件的落差感,加上蘋果產品本來就是走高單價路線,自然而然面對的就是一波正反輿論,不過這應該難不倒蘋果公司🤔
    想起 #手機哥 銷售中古手機不附配件的初衷:一、環保
    二、成本考量
    三、配件品質
    沒想到,有些理念層面,在下手機哥跟蘋果公司竟然不約而同的想法,哈哈哈,往自己臉上貼金🤣
    但是,接下來面對的聲浪,想必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然後其他同業惡意攻擊抹黑,我也是經歷過來的,期待蘋果公司 #apple 處理的智慧,讓我可以好好學習一番💯
    加油~我不是為蘋果打氣,我是為我自己😆

  • 古印體產生器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26 19:00:01
    有 163 人按讚

    《地圖,正在遠離我們嗎?》
    千言萬語的敘述,有時候及不上一張照片;鉅細靡遺的描寫,有時候及不上一張地圖,然而有些遺憾的是,大多現代人對地圖的想像,不再是3D立體的構造,而是快速方便的網路地圖與總是記不得細節的世界地圖。

    一般人與地圖最緊密的接觸,要不是汽車導航,要不就是旅遊時照著Google Maps找尋巷弄內美味的所在吧。

    登山亦同,國民政府於戒嚴時期時忌憚島內會冒出座井岡山,於是嚴格管制圖資,個人不能申請地形圖,只能透過協會向國防部、聯勤總部請領。在那個時代,臺灣登山界的先輩們在地形圖上以紙筆勾勒出稜脈與水系的走向(或是根本從白紙畫起),繪製精準的地圖還會被同好們爭相抄傳、奉為範本呢。

    但隨著時代變遷,就連爬山的人與地圖的互動也變得狹隘了。

    早些年瞭解路線與地圖是登山的基本功,然而當協會的傳承式教育和商業隊伍的速成文化形成黃金交叉,從此「跟著走」成為主流,客戶們自然也不需要做地圖方面的功課了。

    一開始我也是跟著走的一員,直到登山社出身的嚮導說,看得懂地圖是登山安全基本中的基本,這才一語驚醒夢中人,促使我去上了地圖判讀課程。不學還好,一學不得了,老師分享的「地圖產生器」,一瞬間讓臺灣眾山塊灌入腦海,讓我不自覺地開始對著螢幕上的地圖對照我曾走過的路線,眼睛睜得大大的,心中滿是不可思議。

    從此我不管是自組行程或是跟團,一定會按照規劃的行程在地圖上神遊一遭,想像在某個位置往某個方向能見到哪一座山,習慣了這個模式之後,爬山過程中竟然開始能夠指認出附近的山頭,讓同伴看我的目光多了些仰慕 … (這純是我自己想像😂😂)

    -----

    但脫出登山定位之外,地圖的作用還有非常非常多。

    比如說現存於臺灣山林之中的古道,光只是「走」,恐怕還難以理解為何先民們會在其上熙來攘往,但假如有人給我們看一張少了現代道路的古地圖,加註隨著年代更迭而異的時空局勢,諸如海盜侵擾、移民拓墾、理蕃計畫、城鎮/部落間互通有無的需求等等,透過先民與統治者的眼睛來看整個區域,道路存在的意義就會豁然開朗,腳下的土石才會變成活生生的歷史,人影也會開始於身邊飄動 ... (大誤

    最近我拿到一本書,名叫《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不翻還好,一翻不得了,原來地圖還可以拿來理解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世界環境呢!敘利亞難民潮、南海局勢、北韓議題、第六次大滅絕、森林濫伐等等,都可以利用資訊化地圖來快速幫助理解。

    我啦,我承認這本書「地緣政治」的屬性是有點沉重,但大家嘴上講的的「國際觀」,就像我們爬山的腿力與腳力一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低~

    .
    .

    根據書中內容,前陣子我報導過的亞馬遜大火和森林濫伐,原來除了當地的開發需求之外,還有木材走私的網路存在。雖然美國和歐盟實施的管制措施有初步成效,中國、印度、越南的非法進口量卻節節高升(諷刺的是,自己國家內的林地卻是增多),相應的則是巴西、印尼、剛果等國的森林面積快速減少。

    我覺得假如有人也能用類似的方式,以資訊地圖幫助大眾解讀寶島山林之中的歷史故事,絕對是美事一樁。

    好書當然要推一把!

    -----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博客來購買連結:https://bit.ly/2HHIHkm
    🎁好康報:9/27(五)是博客來的讀書日,會員滿699打95折,可以比現在的價格還優惠喔!
    🛍️好康二報:在這篇文章下留言,報上自己最近一次爬上的山的「座標」,就有機會免費獲得一本書 (總共三本)~ 我會在本周日(9/29)晚上結標並留言給中獎的人,請於兩日內私訊姓名、地址、電話給我,然後等書寄到就好了!

    不理我的話視同放棄資格,那我就把書拿去送朋友啦~

    P.S. 不接受家裡的枕頭山座標,感恩 😂!

    #別怨我為何要報座標
    #因為這裡就是個登山健行主題的粉專
    #懂得報座標粉重要謝謝
    -----

    Photo by Alice Donovan Rouse on Unsplash

  • 古印體產生器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26 08:00:00
    有 161 人按讚


    《地圖,正在遠離我們嗎?》
    千言萬語的敘述,有時候及不上一張照片;鉅細靡遺的描寫,有時候及不上一張地圖,然而有些遺憾的是,大多現代人對地圖的想像,不再是3D立體的構造,而是快速方便的網路地圖與總是記不得細節的世界地圖。

    一般人與地圖最緊密的接觸,要不是汽車導航,要不就是旅遊時照著Google Maps找尋巷弄內美味的所在吧。

    登山亦同,國民政府於戒嚴時期時忌憚島內會冒出座井岡山,於是嚴格管制圖資,個人不能申請地形圖,只能透過協會向國防部、聯勤總部請領。在那個時代,臺灣登山界的先輩們在地形圖上以紙筆勾勒出稜脈與水系的走向(或是根本從白紙畫起),繪製精準的地圖還會被同好們爭相抄傳、奉為範本呢。

    但隨著時代變遷,就連爬山的人與地圖的互動也變得狹隘了。

    早些年瞭解路線與地圖是登山的基本功,然而當協會的傳承式教育和商業隊伍的速成文化形成黃金交叉,從此「跟著走」成為主流,客戶們自然也不需要做地圖方面的功課了。

    一開始我也是跟著走的一員,直到登山社出身的嚮導說,看得懂地圖是登山安全基本中的基本,這才一語驚醒夢中人,促使我去上了地圖判讀課程。不學還好,一學不得了,老師分享的「地圖產生器」,一瞬間讓臺灣眾山塊灌入腦海,讓我不自覺地開始對著螢幕上的地圖對照我曾走過的路線,眼睛睜得大大的,心中滿是不可思議。

    從此我不管是自組行程或是跟團,一定會按照規劃的行程在地圖上神遊一遭,想像在某個位置往某個方向能見到哪一座山,習慣了這個模式之後,爬山過程中竟然開始能夠指認出附近的山頭,讓同伴看我的目光多了些仰慕 … (這純是我自己想像😂😂)

    -\-\-\-\-

    但脫出登山定位之外,地圖的作用還有非常非常多。

    比如說現存於臺灣山林之中的古道,光只是「走」,恐怕還難以理解為何先民們會在其上熙來攘往,但假如有人給我們看一張少了現代道路的古地圖,加註隨著年代更迭而異的時空局勢,諸如海盜侵擾、移民拓墾、理蕃計畫、城鎮/部落間互通有無的需求等等,透過先民與統治者的眼睛來看整個區域,道路存在的意義就會豁然開朗,腳下的土石才會變成活生生的歷史,人影也會開始於身邊飄動 ... (大誤

    最近我拿到一本書,名叫《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不翻還好,一翻不得了,原來地圖還可以拿來理解現在的國際局勢和世界環境呢!敘利亞難民潮、南海局勢、北韓議題、第六次大滅絕、森林濫伐等等,都可以利用資訊化地圖來快速幫助理解。

    我啦,我承認這本書「地緣政治」的屬性是有點沉重,但大家嘴上講的的「國際觀」,就像我們爬山的腿力與腳力一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低~

    .
    .

    根據書中內容,前陣子我報導過的亞馬遜大火和森林濫伐,原來除了當地的開發需求之外,還有木材走私的網路存在。雖然美國和歐盟實施的管制措施有初步成效,中國、印度、越南的非法進口量卻節節高升(諷刺的是,自己國家內的林地卻是增多),相應的則是巴西、印尼、剛果等國的森林面積快速減少。

    我覺得假如有人也能用類似的方式,以資訊地圖幫助大眾解讀寶島山林之中的歷史故事,絕對是美事一樁。

    好書當然要推一把!

    -\-\-\-\-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博客來購買連結:https://bit.ly/2HHIHkm
    🎁好康報:9/27(五)是博客來的讀書日,會員滿699打95折,可以比現在的價格還優惠喔!
    🛍️好康二報:在這篇文章下留言,報上自己最近一次爬上的山的「座標」,就有機會免費獲得一本書 (總共三本)~ 我會在本周日(9/29)晚上結標並留言給中獎的人,請於兩日內私訊姓名、地址、電話給我,然後等書寄到就好了!

    不理我的話視同放棄資格,那我就把書拿去送朋友啦~

    P.S. 不接受家裡的枕頭山座標,感恩 😂!

    #別怨我為何要報座標
    #因為這裡就是個登山健行主題的粉專
    #懂得報座標粉重要謝謝
    -\-\-\-\-

    Photo by Alice Donovan Rouse on Unsplash

  • 古印體產生器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30 22:15:12

    講到馬奎斯,第一反應一定是《百年孤寂》。但你知道這位大師還有非常好,甚至以我觀點,好到比《百年孤寂》還厲害的短篇小說嗎?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我們能掌控自己的愛情嗎?愛情裡,有多大一部分不是凡人所能控制的呢?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馬奎斯〈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暴露狂比利硬闖海水浴場,在更衣間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天使妮娜。毫無邏輯與道德觀念的愛神,就在此刻襲擊了這對小情侶。馬奎斯形容,此時妮娜看見比利脖子上掛一面沒有聖徒像的獎牌,「靜靜隨他的心跳一起一伏」。伊格言說:在一般情況下,心跳的起伏是不可能被肉眼看見的;這個特寫幽微暗示的,正是掌控愛情的頂頭上司:「命運」,以及命運的毫無邏輯,不可理喻。

    是的,沒有什麼能大過命運,即使「一見鍾情」也無法。馬奎斯怎麼描述妮娜和比利的熱戀過程呢?馬奎斯說,妮娜‧達康特帶著比利‧桑其士上了自己的床,獻出童貞,穢亂大宅:

    將近兩星期的時間,他們每天在同一個時刻赤裸裸熱情地狂歡痛飲,無視於以前睡過那張古老大床的內戰英雄和多情祖母們的遺像正訝然瞪著他們。即使在做愛的歇息時間,他們仍赤身露體,窗戶也不關,吸著船上垃圾由海灘漂進來的氣味、糞便的氣味,不吹薩克斯風的時候就聆聽院子傳來的家常聲響、香蕉樹下單調的蛙鳴、水滴落在無名墓上的聲音、他們以前沒有機會學的自然律動。

    這回可不只是更衣間內的心跳起伏了;尚且兼之以香蕉樹、蛙鳴、滴水聲、各式各樣的氣味,萬事萬物,無一不充滿「生之欲力」;甚至連連祖母的鬼魂們都是「多情」的。伊格言說:從兩人隱密卻暴烈的心跳,到各式各樣大自然的神秘律動,小說中細節與意象的擴大發展,正暗喻了命運君臨一切的威力。性的神秘正是生殖的神秘,也是自然的神秘,更代表了命運的神秘;它無處不是,無所不在,當然,也將繼續像烏雲一樣籠罩在兩人身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事已盡,一切聽天由命。

    〈你滴在雪上的血痕〉這篇小說收錄於馬奎斯的短篇集《異鄉客》中。名為「異鄉客」,因為說的都是身處歐洲的拉丁美洲人的故事。對這些拉丁美洲人而言,隔著遙遠的大西洋,歐洲就像是一座幻美的海市蜃樓。他們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來到這幻影之地,不知眼前迎來的將會是何種命運。而比利和妮娜也不例外──二人狂戀數月,不顧家人反對,閃婚,啟程前往巴黎進行蜜月之旅......
    ────
    賈西亞‧馬奎斯,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九二七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拉丁美洲魔幻寫實主義代表人物之一,名作如我們所知:《百年孤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於一短文中討論《百》書中的人物命名問題。是,昆德拉說得對極了,我們確實不容易弄清楚那四五個奧瑞里亞諾、七八個阿加底奧‧布恩迪亞之間的差別;這除了折磨讀者之外,也簡直是在為難那些人物關係圖的編纂者。(可憐的編輯!)而昆德拉的看法是,沒錯,馬奎斯當然就是故意的,他使用重複姓名隨機產生器的目的,正是取消個體獨特性,刻意將讀者擲入系譜的迷宮之中──於此,時間洪流浩浩湯湯,個體被消滅,代之以一組又一組的同名序列(奧瑞里亞諾們、阿加底奧們),而「歐洲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他們的時代了,可是他們的時代是什麼?是回溯到美洲印地安人的過去的時代嗎?或是未來的時代,人類的個體混同在密麻如蟻的人群中?我的感覺是,這部小說帶給小說藝術神化的殊榮,同時也是向小說的年代的一次告別。」

    這論點深沉,武斷,尖銳,帶有昆德拉式的洞見與其狡獪之慣性,需要解釋。他的意思是,於其個人之小說史觀中,現代主義小說的人物們特別不愛生小孩──因為「後裔的終結」正象徵著個人獨特性的標舉。(如何面對一個小孩?至少有著你一半基因,介乎雷同與差異之間,且個人的任何特質皆可能於小孩身上被精準複製?)而《百年孤寂》在小說史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布恩迪亞家族雖同樣以絕子絕孫告終(後裔之終結),然而其中的個體獨特性卻也被馬奎斯的命名策略徹底消滅。這是現代主義內部一個嶄新的矛盾──標舉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傳統V.S.泯滅個體獨特性的現代主義《百年孤寂》──亦因之而被昆德拉界定為「向小說的年代(即現代主義時代,強調個體殊性的年代)的一次告別」。對此,育有二子的馬奎斯不知作何感想──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馬奎斯以八十七歲高齡辭世,我們再也沒機會問他了。───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