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古代人生閨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古代人生閨塾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古代人生閨塾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hsingpen (丹心何懼鬼森森)標題[轉錄]◇ [小戲迷電子報]徐朔方《牡丹亭》賞析(一)時...


※ [本文轉錄自 hsingpen 信箱]

作者: hsingpen (為什麼要填暱稱?) 看板: NTUkungOpera
標題: [小戲迷電子報]徐朔方《牡丹亭》賞析(一)
時間: Thu Oct 2 00:17:55 2003

《牡丹亭》是崑曲的經典名劇。話本短篇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
本的故事情節,在《驚夢》、《尋夢》、《鬧殤》各齣的賓白中還保留了話本的若干原句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它是作者的思想、藝術同時趨於成熟時的作品。它不像
《紫簫記》、《紫釵記》那樣雕章琢句,也不像在寫作《南柯記》和《邯鄲記》的時候那
樣具有比較明顯的消極傾向。


杜麗娘

杜麗娘的形象,是湯顯祖在《牡丹亭》中的一個光輝的創造。杜麗娘是太守的小姐。為了
『他日嫁一書生,不枉了談吐相稱』,也為了『他日到人家,知書知禮,父母光輝』(第三齣
),她的父親杜寶把老學究陳最良請來做她的老師。她應該被養成具有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
。這是她的出身和社會地位為她規定了的。

她的人生第一課就是《詩經》首篇《關睢》。在她的父親和陳最良看來,《關睢》說的是
『后妃之德』,是最適當的教本;但在不按照封建道德標準而思想的杜麗娘,卻直覺地認
出了這是一首熱烈的戀歌。這次啟蒙教育對她有很大的影響,其結果就是《驚夢》。在婢
女春香的慫恿下,她偷偷地離開長年拘束自己的繡房,第一次看見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
次發現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樣美麗。脫口而出的『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是她的信念的
告白。你看:『朝飛暮捲,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她珍惜自己的青春,大自然之美在她內心喚起了共嗚。

我們還知道她是《詩經》、詩詞樂府、唐人傳奇以至《西廂記》的愛好者,她敢於提出她
對門當戶對的婚姻制度的不滿,一則說:『吾生於宦族,長在名門。年已及荓,不得早成
佳配,誠為虛度青春。』再則說:『則為俺生小嬋娟,揀名門一例、一例裏神仙眷。甚良
緣,把青春拋的遠。』但是好像一朵小花從階台下面探出頭來,由於得不到充分的陽光而
顯得纖弱一樣,杜麗娘在封建的夢魘之下,還說不上十分清醒,她還受到有形無形的重重
的壓制。於是我們乃感到她的嘆息是多麼深沉!『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
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她惋惜的不是三月殘春,她惋惜的是眼看青
春瞬即逝去,而她卻無能為力,不能自主。這便是出身於地主階級的青年女子杜麗娘站在
當時還是龐然大物的封制度前面所懷有的心理狀態,也是她的精神面貌的一個方面。

《牡丹亭》以前的戲曲常常有一些傳奇性的情節,為作品中的男女青年設下一個極其湊巧
的機會,得以一見傾心,互通慇懃。吟詩、彈琴都可以作媒介,不是侍婢帶信,就是以贈
家傳寶物做表記,後花園私訂終身,甚至鬧了半天纔知道從小就有婚約在先。杜麗娘名為
宋朝人,其實是湯顯祖的同時代人的寫照,因之作者不能因襲前人的寫法,而安排為遊園
之後,杜麗娘和柳夢梅在夢中幽會。從她的尋夢、寫真以至於死亡,她一直是嚴格的現實
世界中的形象。


杜麗娘之夢

現在讓我們來觀察杜麗娘之夢的另一面。這夢決非現實世界所能有,夢中愛人柳夢梅就是
她後來真正的愛人,她的畫像為柳夢梅拾到,(何等湊巧!)她的鬼魂和他成就了好事。所
有這些都是浪漫主義的手法。而且是為表達反對封建的積極浪漫主義理想而服務的。但是
,杜麗娘畢竟是封建時代上流社會的閨秀小姐,在她身上也明顯地存在著被束縛的痕跡。
她的夢也籠罩在封建禮教的陰影之下,她不能自如地和一個不相識的青年說話。在熱烈的
夢中幽歡之後,緊接著的是母親的責備。老夫人知道的不過是瞌睡而已,如果她知道這是
怎樣的一個夢,那還得了嗎!

杜麗娘在現實中既然無法找到出路,夢幻就成為她最可信賴的現實了。於是簡簡單單的第
二次遊園,在杜麗娘看來不啻是追求幸福的實際行動。而且這也是趁春香去傳遞茶湯時,
她獨自來到花園,後來又狡黠地兩次差開了春香,才得安心尋夢。《豆葉黃》和緊接的
《玉交枝》兩支曲調,由回憶中的狂喜突然轉到可悲的現實,一腔無所發發洩熱情在壓制
中積聚了更大的力量,它在對一棵梅樹的傾訴中全表現出來了。極度亢奮之後,又是一陣
悲傷,如果活著不能和愛人相聚,她願意死後埋葬在梅樹下面。

關於杜麗娘對愛情的渴望,作者在《寫真》一齣裏以極其獨特的手法作了有力的表現。在
愛情的驟雨中她像一棵小樹一樣,成長得多麼迅速啊!她再也不能抑制了,而且絲亳不覺
得羞恥,她驕傲地把自已的心事告訴了春香:她已經有一個心上人了。愛情帶來的火一樣
的煎熬耗盡了她的生命,而目的並沒有達到。


杜麗娘之死

杜麗娘之死揭露了在封建社會的重壓下一個青年女性被摧殘的真實。杜麗娘是一個愛自然
、愛生命、愛自由的人。正因為如此,在封建社會裏,她是註定要被毀滅的。或者是改變
她的愛好,或者是被毀滅,兩者必居其一。只要放棄自已的志趣,她很可以像她母親一樣
,將來做一位所謂賢淑的夫人。但是杜麗娘對自已的信念始終是忠實的。『這般花花草草
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尋夢‧江兒水》)這是對她自已說的
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卻又是何等堅決。她的意思是說:『如果要愛就愛,要生就生,要死
就死,那麼人生還有甚麼可怨尤呢?』

《牡丹亭》所具有的感人的力量,在於它強烈地追求幸福,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積極浪漫
主義理想。這個理想作為與封建思想對立的一種力量而出現,而且在傳奇裏佔了上風。在
叛逆者杜麗娘的身邊,派來教育她的陳最良與為她驅病的石道姑是鬼魆一樣的人物。善良
與美好的東西都屬於杜麗娘。整個傳奇只有杜麗娘受到那麼熱烈的贊揚。雖然湯顯祖關於
她的外貌與行動的描寫也是很成功的,但是《牡丹亭》所特有的魅人之處卻在於描寫杜麗
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我們覺得杜麗娘的外貌和行動也很美很動人,這箇然是由於
直接描寫的結果,同時也是她的面貌使我們發生聯想的原故。不像《西廂記》、《紅樓夢
》一樣表達封建婚姻制度如何在一對愛人的幸福道路上設置重重障礙,加以破壞;《牡丹
亭》以杜麗娘之死寫出她要找到愛人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結合了。她不是死於愛情被破
壞,而是死於對愛情的徒渴望。在這一點說,杜麗娘之死所表示的作家對現實的態度是特
別清醒的,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特色。


封建思想

《牡丹亭》之所以具有這樣激動人心的藝術力量,不僅是由於富有反抗性的主題思想,而
且還由於它深刻地反映了那一個時的青年婦女的苦悶。明代的貴族、顯宦並不隱蔽他們的
淫亂的性生活,但是當時婦女所受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卻比它以前的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嚴
重。宋儒建立的貞操節烈的觀念來不及深入當代社會。元代蒙古族的統治者對婦女的壓迫
是很殘酷的,但也不像明代一樣特別加強對她們的精神迫害。

《明史》所收錄的節婦、烈女傳比《元史》以上的任何一代正史至少要多出四倍以上。從
這個悲慘的事實可以見出當時婦女生活的一斑。明代的皇帝和后妃又積極提倡「女德」,
他們編刊了幾種婦女道德教科書,以毒害她們的精神生活。戲曲中杜麗娘奉命讀書,正是
當時中、上層社會的風氣。在嚴厲的閨禁之下,一個少女連午睡和遊花園都是不道德的。
正如春香所說:《昔時賢文》之類的教條把人拘束死了。如果完全聽從它們的教訓,除了
教籠中小鳥學說話,別的還有甚麼事情可做呢?(《閨塾》)封建時代的婦女在《牡丹亭》
裏看見了自己的命運,把它當作她們自己的戲曲,這並不是偶然的。

湯顯祖在《題詞》中寫道:『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住而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自非通人,
恆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我們知道超越一切的抽象的情在
現實社會中是不存在的,這是唯心主義者的哲學語言,但是反對封建的「情」是作為封建
的「理」的對立物而提出來的,它是對封建禮教的有力批判。湯顯祖和他同時代的某些啟
蒙主義思想家一樣,他們只看見「情」和「理」之間的唯心主義的對立,不曾意識到這種
對立實際上只能是封建社會中農民和地主階級矛盾的曲折的不全面的投影。他們的呼號和
抗爭不管怎樣悲壯動人,并未觸及封建社會的本質,這是由作者所處的時代和階級地位所
決定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2.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2.72

> -------------------------------------------------------------------------- <

作者: hsingpen (丹心何懼鬼森森)
標題: [轉錄]◇ [小戲迷電子報]徐朔方《牡丹亭》賞析(二)
時間: Fri May 27 01:27:30 2005

※ [本文轉錄自 hsingpen 信箱]

作者: hsingpen (為什麼要填暱稱?) 看板: NTUkungOpera
標題: [小戲迷電子報]徐朔方《牡丹亭》賞析(二)
時間: Thu Oct 2 00:30:09 2003

春香

人們看到杜麗和春香,自然會想起她們兩個世紀前的先驅者崔鶯鶯和紅娘。張生和崔鶯鶯
雖然寫得很美很成功,但《西廂記》最富有吸引力的人物卻是紅娘。紅娘使《西廂記》全
劇為之生色。沒有她的鼓勵,崔、張的愛情不見得會有所發展;沒有她的見義勇為,崔、
張不會有成功的希望。有這樣一位紅娘的存在,卻說明了崔鶯鶯的軟弱。在《牡丹亭》裏
,杜麗娘和春香的情形卻恰恰與此相反。春香發現了大花園,杜麗娘只當沒聽見。等鬧學
事件平息後,她才問春香有甚麼景致。春香被責罰得不愉快了,杜麗娘一笑就哄她開口。
春香把花園說得多好,杜麗娘卻聲色不動,只淡淡地說:『原來有等一個所在,且回衙去
。』接著的遊園,春香是興沖沖地「觀之不足」,完全是個孩子;杜麗娘則「便賞遍了十
二亭也是枉然」,滿腔心事,無處可訴。

杜麗尋夢,兩次差春香出去,春香一點也不覺得杜麗娘的感情有甚麼變化。直到最後春香
只能看出杜麗娘的外表日見憔悴,不是她自己說出夢中歡會,春香還完全想不到這上面去
。春香的天真的心中飄過甚麼思想,杜麗娘瞭如指掌;而杜麗娘自已的秘密,卻一點沒有
讓春香知道。如果說遊園前春香還有比杜麗娘大膽的一面,而杜麗娘的整個思想卻遠遠超
出春香之上。她是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的主宰。因此,在鬧學、遊園之後,春香在戲曲中是
愈來愈不受重視了,幾乎只是偶然帶上一筆而已。杜麗娘的反抗性超過崔鶯鶯,正如後出
的林黛玉又超過她一樣(這裏只是對女主角性格的比較,並不意味著整個作品的優劣,那
是另外的問題)。

春香鬧學受杜麗娘責罵,正是天大冤枉。杜麗娘並不比春香循規蹈矩;不過她內心深沉,
她的社會地位不允許她像春香一樣無拘無束。同樣不滿意陳最良教書,春香以嘲笑出之,
杜麗娘卻只說得一句:『依註解學生自會。』她不是要春香跪下責認一遭嗎?她要春香「
手不許把鞦韆索拿,腳不許把花園路踏。」然而,接著陪她遊園的卻正是春香。可見她的
責備是違心之論,是為了照顧老師陳最良的面子和禮貌而不得不來這麼一套的。

春香鬧學的反封建精神和杜麗娘的整個反封建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所不同的的是身份和地
位只允許杜麗娘在內心和夢中、死後所實現的反抗,春香在平時就實行了。雖然杜麗娘想
得更為深刻,在夢中、死後表現更為徹底;然而在平時春香又究竟比她潑辣。「女學生以
讀書為事,須要早起。」這是陳最良所信奉的女子生活守則:「雞初鳴,咸盥漱櫛笄,問
安於父母。日出之後,各供其事。」的一個組成部份。一經春香誇張:『今夜不睡,三更
時分請先生上書。』陳最良所視為神聖的準則便變得可笑了。陳最良解「君子好逑」,「
是幽閒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來求她。」春香只追問一句:『為甚好好的求她?』封建
文人對《詩經》的粉飾立刻拆穿,還它活潑的一首民歌。這都是對封建教條的反對。陳最
良的言行舉動,無一不從陳腐的封建教條出發;春香則從她所理解的生活出發(雖然從她
所處的上流社會的閨中生活出發,有很大的局限性)。一個是封建社會的維護者,一個是
封建社會的反抗者。湯顯祖通過春香這個人物把封建思想表達得更加暢透明朗了。但是,
這裏並沒有杜麗娘所真正缺少的東西,因為她早已成人長大了。


柳夢梅

現在讓我們從作為杜麗娘的愛人的角度,來觀察柳夢梅這個人物。儘管《玩真》這齣戲曲
裏,柳夢梅痴情一片,寫得很出色。但是如《幽媾》所描寫,當杜麗娘的鬼魂前來幽會時
,他卻覺得這是「夜半無故而遇明月之珠」,感情就不那麼真摯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
畢竟是封建士大夫之類的平庸人物。這位來自現實世界,熱中功名的書生和富有理想的杜
麗娘是不相同的。正如柳夢梅自己所說,若把杜麗娘比作一枝玉樹,相形之下他自己不過
是一管葦。他遠沒有《西廂記》中窮書生張生那麼令人可愛。柳夢梅未嘗不可以和杜麗娘
一樣寫成同樣是浪漫主義的理想人物,但是,作者卻碰到無法解決的政治社會問題,而這
個問題是難以迴避的。

一個理想的書生應該有怎樣的思想和行動?湯顯祖那個時代還找不到答案。視科舉為唯一
出路,在明朝知識份子是無例外的,包括湯顯祖自己在內。基於這樣的看法,他對自己同
階級的柳夢梅這個人物的描寫,就難免有了一些不好的影響。第二十一齣《遇謁》,柳夢
梅對於陳列的寶物,感歎地認為,「寶物蠢而無知,三萬里之外,尚然無足而至」;而他
自己,「滿胸奇異,到長安三千里之近,倒無一人購取,有腳不能飛。」寶物雖真,「飢
不可食,寒不可衣」;惟有他自己,才是個「真正獻世寶」。這段話與《玉茗堂文》卷八
《惠州府興寧縣重建尊經閣碑》意思相同。

湯顯祖為反對礦稅而作的感事詩:「中涓鑿空山河盡,聖主求金日夜勞。賴是年來稀駿骨
,黃金應與築臺高!」也以朝廷的輕才和重利相提並論,可見這正是作者自己的思想。作
為對封建帝王貪得無饜的剝削性的批判,尤其是適逢明神宗朱翊釣橫征礦稅的時期,這段
話是特別有意義的。但是當他從封建士大夫的狹隘的利害關係來考察,作為懷才不遇的感
慨提出來卻不見得高明。以之作為正面人物的自抒懷抱顯然是不夠格的,更不要說把他寫
成理想人物了。柳夢梅人物形象缺乏光彩,是《牡丹亭》戀愛故事的美中不足。

不可否認,《牡丹亭》夫榮妻貴的收場帶有很大封建性。但是有關愛情的古代小說戲曲,
十之八九以男中狀元、女封夫人作結束,並不意味著這些作品的思想性就是千篇一律。各
種不同的大團圓,理應得到各種不同的評價。在《牡丹亭》中狀元並不是杜麗娘、柳夢梅
結合的條件,在此以前他們早就有了夢中幽會,還魂以後他們就自己作主結婚了。第三十
七齣就叫《婚走》。那時柳夢梅仍是窮書生,並沒有狀元及第。而且中了狀元也沒有一帆
風順,萬事大吉。他得中狀元時正被吊打,直到最吵到皇帝面前,仍是一場鬥爭。看來杜
寶一定會和柳夢梅和解,但是直到結尾仍是各不相讓。柳夢梅是「則認的十地閻君為岳丈
」,杜寶則要女兒離異了柳夢梅才得父女相認。如果以「六宮宣有你朝拜,五花誥封你非
分外」這兩句曲文,就斷定他們的愛情是「以封建道德為愛情的結合標準,以封建主義的
榮譽為愛情的理想幸福。」顯然不符合作品的實際。誠然,中狀元有利於取得杜麗娘父親
的承認;如果柳夢梅不中狀元,杜寶不承認怎麼辦呢?無論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杜麗
娘和柳夢梅事實上、名義上都已是夫妻了。中狀元會削弱作品的思想性,這是一個缺點。
但是《牡丹亭》還不至於像別的才子佳人型的小說戲曲一樣,使人以為問題不在於封建制
度本身,而在於才子能否中狀元。它的總思想傾向還是強烈地指出,問題在於人們是否有
像杜麗娘那樣視死如歸的對於封建禮教的反抗性。


杜寶

杜寶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所謂正派人物。封建思想並不是外加在他身上的東西,他本能地反
抗對與此相抵觸的事物。『我請陳齋長教書,要他拘束身心。』(《詰病》)他認為自己是
完全正確的,絲毫沒有不安的感覺。一聽見女兒「白日眠睡」,就責備老夫人「縱容女孩
兒閒眠,是何家教?」他深信只有一個安身立命的標準,即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說他不
關心女兒不免是皮相之論,問題是他完全不信相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

由太守到安撫使以至同平章軍國大事,杜寶的性格在不斷改變。如果當初還殘留著比較迂
腐的書獃子的味道,後來就逐漸由封建的官僚習氣所代替了。等到他升為同平章軍國大事
,他的封建頭腦就和石塊一樣硬化了。還魂的雖然是親生獨養的女兒,但為了保全自己的
名聲,就不惜要將她打死;到真的無法否認時,也還堅持要女兒離異了她心愛的丈夫才肯
相認。爬上了統治集團的高級地位,他的封建階級性就表現得更為頑強和醜惡了。

《牡丹亭》對杜寶是批判、揭露的態度,這本是基本的一面。但是在《勸農》這齣裏,作
品卻美化了這個封建官僚,以抒情的牧歌掩蓋了農民對地主的階級鬥爭,因此就不可能真
實地描寫農村,同時杜寶這個人物形象也顯得前後不一致。這裏可以看出作者還不是很
自覺地把杜寶作為反面人物來描寫的,這也正是他的階級局限性的表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2.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2.72

> -------------------------------------------------------------------------- <

作者: hsingpen (丹心何懼鬼森森)
標題: [轉錄]◇ [小戲迷電子報]徐朔方《牡丹亭》賞析(三)
時間: Fri May 27 01:27:40 2005

※ [本文轉錄自 hsingpen 信箱]

作者: hsingpen (為什麼要填暱稱?) 看板: NTUkungOpera
標題: [小戲迷電子報]徐朔方《牡丹亭》賞析(三)
時間: Thu Oct 2 00:36:33 2003

陳最良

如果說杜寶是享有高官厚祿的封建知識份子形象,陳最良則是非常可憐的一個小人物。三
年一考,考了十五次還是一個秀才。幾十年的「詩云、子曰」使他對現實生活一竅不通。
他書讀得很少,不出《四書》《五經》和八股文的範圍。精神空虛是他的第一特點。如果
瞎子沒有拐杖還可以走路,那末,陳最良不倚靠封建教條就簡直不能開口說話。頑固不化
是他的第二個特點,也是精神空虛的必然結果。不過他的地位是那麼低微,決不可能像杜
寶一樣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人頭上。他信奉封建禮教不及杜寶那樣頑固,他之所以如此,
不過是除封建禮教外,確實一無所知而已。

《牡丹亭》對陳最良的描寫幾乎是定型的,這個人物沒有什麼發展。他在戲曲中不是重要
人物,不可能有比較詳盡的描寫。但是,關於他的幾個片段,如《腐歎》、《旅寄》、《
駭變》,都是很生動的。在那個時代的現實社會裏,《牡丹亭》裏的人物最常常出現的就
數陳最良了。作為青春被科舉制度所犧牲,思想被封建教條所僵化的老學究的典型,他使
人聯想到後來《儒林外史》的某些人物形象。


石道姑

如果說湯顯祖的諷剌才能在陳最良身上得到最好的表現,那末,當他描寫石道姑時,幽默
就降低為刻薄。在《牡丹亭》裏諷剌和惡謔常常糾纏在一起。我們說陳最良的諷剌形象是
很生動的,但是當作家忘記了自己的職責,使陳最良在杜麗娘面前居然說出「君子抽一抽
」之類的下流話來(《診祟》),在這裏,陳最良的形象被歪曲了。描寫石道姑的《道覡》
這齣戲充塞了穢褻的雙關語,使人難以讀下去。

湯顯祖寫了五本戲,只有在《牡丹亭》裏特別描寫了陳最良、石道姑、癩頭黿、郭橐駝四
個在精神或生理上有著殘疾的人物。在他們身上,人們看到了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中,人的
精神狀態是何等麻木不仁,人的生理狀況是何等醜陋不全!但是由於作家對他們的描寫還
不夠自覺,不夠認真嚴肅,因此也留下了斑斑點點的敗筆。


胡判官

胡判官是《牡丹亭》裏最獨特的一個人物。和他同時出現的是那麼陰森淒慘的地府。刀山
劍樹是他的律令。只要他的筆頭輕輕一動,鬼魂就打入「一百四十二重無間地獄」,備受
「剉、燒、舂、磨」各種肉刑。作家再次提醒我們陰司地府也和陽世的「金州判、銀府判
、銅司判、鐵院判」一樣貪贓枉法,被玉帝看作「正直聰明」的胡判官也照樣「要潤筆,
十錠金,十貫鈔,紙陌錢財。」這是作者對於現實社會的嘲弄。

胡判官對真正的愛情的敵意也和陽世一樣。他無法想像女孩兒竟會「一夢而亡」,和杜寶
唱的「一個娃兒甚七情」是一個調子。在他看來,連春天裏萬紫千紅、百花開放也是敗壞
人心的。在《後庭花滾》這支曲裏,花神一口氣舉了三十九種鮮花,一一遭到判官的指謫
。他的迂腐和固執,也只有杜寶和陳最良可以和他並比。

這座鬼哭神號的地府是十分現實的陽世衙門和封建社會的縮影。但是作家還意味深長地寫
出了陽世和陰司的差別。胡判官儘管和杜寶之流有共通之處,並且也是個可厭的人物;但
他卻比杜寶之流坦率,他有更多的風趣。難怪《圓駕》中杜麗娘說:『似這般猙獰漢(指
近衛將軍),叫喳喳,在閻浮殿見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地獄還不及朝廷那樣
令人膽戰心驚呢!只有對封建社會的不滿和憤怒達到無法以一般描寫來表達時,才有可能
使作家採用這種光怪陸離的手法。

從杜寶、陳最良、石道姑到胡判官,從陽世到陰間,這就是杜麗娘所生活的整個世界。在
廣闊的畫面上所展開的對封建社會的諷剌和批判,同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相結合,這
顯示了《牡丹亭》在當時的進步傾向性。


寫作背景

《牡丹亭》還對當時政治提出直接的批評。戲曲中安撫使杜寶對李全作亂沒有什麼辦法對
付,只有賄通了李全的「娘娘」之後,才招降了他。杜寶卻因此立了大功,陞為同平章軍
國事的高官。這使人聯想到首相張居正竭力支持邊將王崇古、吳兌、方逢時、鄭洛等利用
三娘子招降俺答的事件。這些將軍確是因此做到兵部尚書之類的大官。戲曲中陳最良對李
全的娘娘說:『但是娘娘要金子,都來宋朝取用。』因此封為「討金娘娘」。他又答應打
一副金做的頭盔送去(《圍釋》)。並不偶然,《明史‧吳兌傳》就有「贈以八寶冠、百鳳
雲衣、紅骨朵雲裙,三娘子以此為兌盡力」的記載。

在湯顯祖的時代,俺答部落常常舉兵犯明,在山西、河北一帶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
湯顯祖出生的那年,俺答部落的騎兵直到北京城下,明朝政府束手策。一五九零年,即《
牡丹亭》完成前八年,火落赤部落又背信棄義進兵青海和甘肅南部。明朝副總兵敗死。首
相申時行只是虛報戰績,一味求和。湯顯祖的同鄉友人萬國欽反而以主戰受到處分。湯顯
祖完全支持他的主張,自己也寫了《朔塞歌》、《河州》、《弔西寧帥》等詩,明確表示
他對妥協政策的不滿。這也為他在一五九一年上論輔臣科臣疏的動機之一。

民族矛盾是階級矛盾的表現。歷史上兄弟民族之間的糾紛和衝突現在已經為社會主義的
友好團結所代替。過去的不正常關係只能歸罪於雙方的統治者即剝削階級。在湯顯祖的時
代,北方和西北邊境地區的和平生活受到破壞和威脅,作者對明朝政府的昏庸無能進行抨
擊和鞭撻,這是正當的,但是戲曲又多處流露了他對古代民族關係的許多不正確的理解,
這是封建主義的時代性和地主階級的階級性給予作者的局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2.2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2.7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