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口腔期中國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口腔期中國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口腔期中國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口腔期中國人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6萬的網紅我是大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娘家日週記 雙魚座表哥吃完中午茶(午餐吃成了下午茶),要回家練習國語作業,準備小一的期中考。 「他的國語怎麼會差成這樣?」從小作文比賽冠軍的家姊,在兒子離開以後抱頭不解。 姊妹情深,手足之情;我說了兩個感人的故事。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條Y染色體毀了X。 故事一: 藍白拖在...

  • 口腔期中國人 在 我是大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15 20:32:39
    有 2,884 人按讚


    #娘家日週記

    雙魚座表哥吃完中午茶(午餐吃成了下午茶),要回家練習國語作業,準備小一的期中考。

    「他的國語怎麼會差成這樣?」從小作文比賽冠軍的家姊,在兒子離開以後抱頭不解。

    姊妹情深,手足之情;我說了兩個感人的故事。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條Y染色體毀了X。

    故事一:

    藍白拖在看手機裡的相片,香火兩歲多的笑容多稚嫩。

    「哇!好可愛喔!」我忍不住嚷嚷,唉,孩子什麼時候最可愛呢?「以前」。
    「妳不要過來,他會跑來鬧。」果不其然,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的香火跑來。

    「唉,就是會這樣,招蜂引蝶。」

    故事二:

    我在看《一把青》,藍白拖瞄了電視一眼。

    「他講話為什麼還要故意,有中國人的口腔呢?」
    「你是說口音和腔調吧?!」

    有人擅長英翻中,有人擅長中翻英;而我擅長中翻中,中二翻中文。(閉眼)

    故事說到了這裡,香火還在興味盎然,玩味著表哥要烤什麼?什麼是期中烤?

    「哥哥要練習的,不是烤,是吃啊。」

    (吃吃吃,滿腦子都是吃。)(一個滿腦子旅行,一個滿腦子食物,我在滿屋子裡面拾荒。我們是滿人嗎?我在北大荒。)

  • 口腔期中國人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6-01 15:21:02
    有 20 人按讚


    【首屆李淑玉教授獎學金「偏遠社區研究與經營優良計畫」:三組團隊獲獎】

    首屆李淑玉教授獎學金「偏遠社區研究與經營優良計畫」:三組團隊獲獎

    第一屆臺大公衛學院李淑玉教授獎學金「偏遠社區研究與經營優良計畫」,於2017年3月10日經第297次主管會報審查,選出三個優秀計畫案,各獲得1萬至5萬不等的獎學金。本院並於3月29日舉辦口頭報告,讓三組入選團隊互相觀摩學習。審查委員為追蹤各計畫執行狀況,要求入選團隊繳交期中書面報告。此三項計畫案預計於今年年底陸續完成期末報告。

    李淑玉教授獎學金「偏遠社區研究與經營優良計畫」是一種不同於一般由教師主導的研究或是教學型態,而是由學生主動提出以團隊合作的方式,對偏鄉或弱勢群體的關懷創新構想,寫出計畫書,依據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偏鄉社區營造優良計畫甄選辦法,經本院主管會報審核通過,獲選優秀計畫之團隊將可獲頒奬學金,用於推動實際方案。

    2017年本院審查通過3個計畫,以及得獎團隊成員,分列於下:
    (一) 麥寮鄉學校之環境意識與健康促進教育需求與策略調查,計畫成員:張耀吉、陳怡君、何思凱、林倩宇、邱冠智

    提案描述

    在偏遠社區健康促進的課程中了解社區運作是動態的變化,事情是持續在發生會隨時發生變化,一定要接觸當地的人,並帶者很多的觀點去觀察與傾聽,熱心的溝通。重點是找出造成健康不平等的<社會決定因子>在著手進行改善。
    經由本組實際進行兩次田野調查發現,麥寮地區學校主管對六輕污染議題態度有趨於保守傾向,發現各校也都有獲得六輕相關補助和人力上的協助,所以對於學校健康促進議題多半探討學童視力保健或口腔衛生等個人衛生教育工作;另外與當地六輕團體訪談發現,長期投入反六輕運動人力資源逐漸凋零,各團體目標與方向上也未逕相同,感受到六輕近年來敦親睦鄰成效發揮,各團體也逐漸分化。

    環境與健康問題影響是長期,如何建立正確知識與觀念,讓當地學校學生可以透過有效的學習,知道環境與健康的關係,知道環境影響健康的嚴重性,並可正確解讀外界討論的相關資訊,期待學生可以自我保護之外,也可影響親友對於環境與健康問題的認知。

    希望透過此次調查目的,其一是了解目前各年級學生對環境相關健康問題的認知程度與教學需求,希望做為未來設計課程或教具之參考之依據;其二是了解學校健康方面之教師,有哪些適合教學策略可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以達到可正確理解相關資訊的能力。

    (二) 移工庇護中心飲食健康促進計畫,計畫成員:蘇紫嫣 、藍怡雯 、Russell Shean

    源起與構想主題

    桃園縣群眾服務協會(SPA)承攬政府業務,協助並庇護全台各地的外籍移工,而位於新北市鶯歌區之庇護中心一館,主要是庇護菲律賓籍移工。這些接受庇護中心庇護的移工(以下簡稱房客)除因勞資雙方爭議、雇主強迫從事許可外或超時過勞工作外,部分甚至遭受雇主及仲介的惡意傷害或虐待,而向各地勞工局申訴,並且在等待轉換雇主的期間,暫時棲身於此。

    庇護中心房客們的一天三餐,多是以輪班採買食材與烹煮的方式完成,然而由於文化差異,房客對於部分臺灣特有食材不甚熟悉,採買食材與調味料時常以東南亞商店所販售的家鄉口味為主,選擇營養健康食材的機會也因而限縮;而在烹煮方式的選擇以及攝取營養素方面,部分房客或也缺乏足夠的健康識能。

    另一方面,庇護中心座落於近鶯歌火車站的住宅區,房客們平時卻因語言的隔閡,極少有機會與當地社區的居民互動。我們也期待透過日常中文會話的訓練,輔以到庇護中心附近菜市場採買食材的實地演練機會,鼓勵房客們能夠走出庇護中心內的舒適圈,並促成其與社區居民間的良性互動。

    (三) 移工的心故鄉-外籍移工與社區居民互動之建構,計畫成員:陳叙良、張心潔、陳凱翔、吳志寧

    計畫構想源起

    外籍移工目前在台灣的人數已達到六十萬(勞動部 105.12),也就是說每四十個台灣人裡,就會有一個移工。大量研究指出,當個體遷移到與原先熟悉之社經地位、語言、文化、政治、宗教皆不相同的環境,容易產生適應困難,並對其身心狀態與生活品質造成負面影響。國人對於外籍移工重視的仍以組織管理、傳染病或職業災害的防治為主,僅有少數研究調查外籍勞工的社會關係與健康狀態之關聯性。勞動者的健康是勞動人權重要的一環,外籍移工的健康問題不能僅立基於防疫需要與管理成效,也不能過度偏重於醫療的觀點,而輕忽了健康問題背後的社會脈絡以及移工社群的健康需求。外籍移工在台灣生活與工作所面臨的壓力與困難,若能建立並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透過增強外籍移工的社會支持,其健康是可以提升的。因此,希望藉由研究這個主題,促進在台移工社會之共融可能性,期待未來增進外籍移工之生活滿意度及增進其健康。

    學生陳叙良目前有參加One-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的活動,此組織為關注東南亞移工議題的創新非營利組織,One-Forty 致力於東南亞移工的教育,讓他們透過在台工作期間,提供線上線下的學習社群,讓移工了解自身權益、習得第二外語、學習商業知識與財務規劃等技能,並釐清個人未來目標。旨在透過教育翻轉移工自身的命運,重新開創人生的另一種可能。One-Forty 也會在週末辦活動,建立台灣人與東南亞移工友善的交流場域,開啟雙方的對話,認識東南亞最真實的樣貌,也建立實質友善的台灣社會。

    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遇到有些移工是從基隆、桃園,甚至是遠到南投的移工會來參與,One-Forty 的理念,目前在移工社群已是被廣為宣傳,但因為One-Forty 的活動目前只利用假日在台北舉行,有許多移工是排班制,並不一定每個移工的時間都能夠參與One-Forty 的課程、活動,另外還有地理的限制,有個移工會因為要花許久的通車時間才能到台北參加活動而怯步,更不用說交通所需的金錢花費。

    另外一方面,在台灣的一些偏鄉地區,移工已經是重要的人口組成,例如宜蘭縣南方澳,基本上有許多基層漁工是外籍移工,或是在年輕人口嚴重外移的鄉鎮,是外移移工在照顧老年人,而這些移工,可能除了基本生活,還是有其他相關的需求(例如:學習商業課程),但是並沒有相關管道可以獲得。

  • 口腔期中國人 在 野喵中途 日韓美泰 代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2-11-20 18:43:44
    有 1,110 人按讚


    孕婦不要怕養貓~~~
    看看我....我那麼多隻~~~
    不要再用這個做藉口....
    不要棄養他們....
    貓與嬰兒都是你我的孩子~~~

    (歡迎轉貼分享)

    弓漿蟲症:給臨床醫師的實用指南
    Toxoplasmosis: A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Clinician

    資料來源:美國人道協會The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翻譯:社團法人台灣認養地圖協會

    作者:
    Jeffrey D. Kravetz, MD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ew Haven, Connecticut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Connecticut
    Healthcare System
    West Haven, Connecticut


    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感染在免疫力正常的人身上通常是沒有症狀的,或僅引發良性的自限感染。然而懷孕婦女若感染了弓漿蟲則可能傳染給腹中的胎兒。弓漿蟲感染可能造成流產及各種畸胎的可能,因此往往引發貓飼主的恐慌。許多孕婦會為了降低感染的危險而棄養貓。這使得準媽媽們因為必須面對失去貓咪家人而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幸運的是,養貓並不一定會提高感染弓漿蟲的風險。認識弓漿蟲的生命週期,以及貓咪在該疾病傳染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助於減輕對先天性弓漿蟲感染的恐懼。負責初級照護的醫師及產科醫師若具備相關知識,便能夠教導孕婦如何在不放棄貓咪的情況下也能降低感染風險。在飼主懷孕和小孩生下來的期間當中,貓咪理應繼續帶給她幸福與陪伴。

    弓漿蟲的生命週期
    弓漿蟲是一種絕對細胞內原生動物,所有的哺乳類生物都可能成為其中間宿主,而受其感染。但貓是唯一能夠支持弓漿蟲之有性/無性生殖的完全宿主,也因此在該寄生蟲的生命週期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弓漿蟲主要以三種形式存活,有性生殖所孕育出的卵囊(Oocyst)會附著於食用了含有弓漿蟲組織囊體(tissue cysts)的貓的小腸內,這些卵囊內有具感染力的生殖芽孢子(sporozoites),將於貓初次受感染的兩週之內形成,這種情形多半發生於戶外獵食的幼貓身上。貓一旦感染過弓漿蟲,便會對其免疫,鮮少再度受到感染。因此唯有在貓初次受到感染時,排泄物才可能帶有卵囊。除此之外,卵囊並不是立即具有傳染性的,而是需要一到五天的時間才能夠孵化,屆時才會具有傳染性(參考:Markell ED, John DT, Krotoski WA. Toxoplasma gondii. In: Markell and Voge’s Medical Parisitology. 8th ed. Philadelphia, Penn: WB Saunders Co; 1999: 161-171)。然而具有傳染性的卵囊一旦形成,便可以存活在泥土裡長達五年。速裂殖子(tachyzoites)是快速無性分裂的弓漿蟲,生成於宿主細胞還來不及產生適當的免疫反應之前。但只要宿主的免疫反應開始作用,有機體的分裂便會減慢下來或是停止,並且以慢裂殖子(bradyzoite)的形式保留在組織囊體之中。只要是染有弓漿蟲的中間宿主身上都可以發現這些組織囊體,通常存在其肌肉、肝臟或腦部。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可能帶有組織囊體,而如果這些動物的肉在未經烹煮的情況下被吃進肚子裡,便可能感染給人類。
    人類感染弓漿蟲最常見的機轉有三。最常見的是未烹煮的肉類,其中帶有包裹於組織囊體的弓漿蟲慢裂殖子。這些組織囊體可在8%的牛肉、20%的豬肉,以及20%的羊肉當中發現(參考:Beazley DM, Egerman RS. Toxoplasmosi. Sermin Perinatol. 1998;22:332-338)。直接攝入具傳染力的卵囊則是比較少見的傳染方式,而且與貓直接接觸並不太可能傳染。若孕婦在懷孕首度感染弓漿蟲,則可能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

    為什麼貓不太可能直接傳染弓漿蟲?
    貓不太可能直接傳染弓漿蟲給其飼主的理由很多,可由了解弓漿蟲之生命週期來說明。首先,唯有吃下組織囊體的貓會受感染。以貓的群體來說,這包括了在戶外捕食未烹煮的鼠類以及其他嚙齒類動物的戶外貓,以及被飼主餵以生肉的貓。貓是肉食性動物,經常會在食物煮熟前向主人討個幾片來吃。此外,唯有當貓初次接觸到弓漿蟲時,才可能排泄出卵囊,而持續的期間只有二週。一隻在戶外獵食的貓往往當牠是幼貓時便已受感染,所以在長成成貓以後,並不可能傳染弓漿蟲。因此如果純粹以機率來看,直接接觸到會排泄出卵囊的貓的機率微乎其微。
    其次,卵囊並非立即具有傳染性,而是需要一到五天的時間孵化,因此如果貓砂每天更換的話,根本不太可能接觸到具傳染性的卵囊。
    最後,由於卵囊是由口攝入而傳染,飼主必須先接觸到具有傳染性的糞便後,在沒有洗手的情形下碰到自己的嘴巴,才有可能感染。
    因此因直接吃入卵囊而感染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一項以252例病例對照法針對孕婦的弓漿蟲感染所作的研究,並無法顯示各種與貓的接觸能夠提高感染風險,包括孕婦飼養幼貓及/或成貓、清理貓砂、貓到戶外狩獵,或餵食生肉給貓(參考:Cook AJ, Gilbert RE, Buffolano W, et al. Sources of Toxoplasma infection in pregnant women: European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 BMJ. 2000; 321: 142-147)。弓漿蟲感染的顯著風險在於食用未烹煮的生肉、接觸土壤,以及至美加、歐洲以外地區旅行。接觸土壤會讓戶外貓所排泄出的具傳染性的卵囊經由排泄物-口腔的管道進入人體。
    懷孕期感染弓漿蟲的主要風險在於:食用未煮熟的肉類、接觸土壤、食用生的或未洗淨的蔬菜(大致與接觸土壤的途徑相同),其他許多研究也支持這項發現。這些研究當中只有一項認為清貓砂亦為感染弓漿蟲的風險。

    貓飼主如何降低感染弓漿蟲的風險?

    根據我們對弓漿蟲的生命週期的認識,以及貓在疾病傳染當中所扮演的角色,醫師們可建議貓咪飼主在懷孕期間較為安全地與貓互動。以下是對懷孕婦女的一般性建議:
    1.避免生食肉類。肉必須完全煮熟至看不到粉紅色,而且肉汁呈清澈透明。
    2.接觸土壤時戴手套,若不戴手套,則必須徹底洗淨雙手。
    3.生食的蔬菜務必徹底洗乾淨。
    4.不要棄養貓。

    過去未曾接觸過弓漿蟲的婦女,則有首度感染的可能。以下有些建議:
    1.只吃包裝飼料的室內貓並不會感染弓漿蟲,因此其貓砂盆並不會成為感染源。
    2.吃生肉的戶外或室內貓皆可能感染弓漿蟲,如果這樣的話,孕婦應避免清貓砂,或在清貓砂時應戴橡膠手套。
    3.每天換貓砂。

    如何診斷弓漿蟲感染?
    先天性弓漿蟲症極為罕見,在美國每年大約只有三千位新生兒受感(參考:Markell ED, John DT, Krotoski WA. Toxoplasma gondii. In: Markell and Voge’s Medical Parisitology. 8th ed. Philadelphia, Penn: WB Saunders Co; 1999: 161-171)。正如前文所言,只有不具弓漿蟲抗體的孕婦才具有首度感染弓漿蟲的風險。即使是初次感染,也不是所有的孕婦都會傳染給胎兒。弓漿蟲的感染率是隨著娠妊的進展而逐漸提高的,以每三個月為一期來計算,感染率分別是第一期15%,第二期30%,第三期60%。然而因感染而致畸胎的比率則是愈前期愈高。(參考:Beazley DM, Egerman RS. Toxoplasmosi. Sermin Perinatol. 1998;22:332-338)
    由於成人的弓漿蟲感染是沒有症狀的,因此診斷胎兒是否感染十分困難。在懷孕的各個階段篩檢弓漿蟲抗體能夠診斷出是否有新的感染,然而IgM抗體檢測(~0.19/1000)的偽陽性比率,以及弓漿蟲的低盛行率都使得篩檢受到質疑,因此在美國並不是被建議的檢測(參考:Lebech M, Andersen O, Christensen NC, et al. Feasibility of neonatal screening for toxoplasma infection in the absence of prenatal treatment. Lancet. 1999; 353: 1834-1837)。此外,確認孕婦初次感染並不能與先天性感染劃上等號。胎兒感染的診斷必須配合影像學以及實驗室檢測。一般最常見的由超音波檢查所發現之胎兒腦室擴大(ventriculomegaly)僅具有20%的敏感度。實驗室評估具有有高敏感度和特異性,但需要侵入性檢查,包括了臍帶穿刺或羊膜穿刺,才能夠藉由聚合酶連鎖反應來檢測弓漿蟲(參考:Beazley DM, Egerman RS. Toxoplasmosi. Sermin Perinatol. 1998;22:332-338)。母體的弓漿蟲症可以利用抗生素有效治療,而治療胎兒先天性感染而額外投予的抗生素的作法也有紀錄。

    結論
    養貓有許多好處,貓咪所提供陪伴和愛是無法度量的。僅管貓在弓漿蟲的生命週期中扮演了整合性的角色,但貓直接將弓漿蟲傳染給主人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為避免有孕婦的家庭不必要地棄養貓咪,對飼主的衛教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