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口腔問題看哪一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口腔問題看哪一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口腔問題看哪一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口腔問題看哪一科產品中有15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寫給女生的一篇文:這一年,我得了和梅艷芳一樣的病 ] 今年五月我做了一個小手術,而事情要先說回去年十月。 我從 25 歲開始,每年都會去做一次抹片,第一年報告是「發炎」,發炎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剛好我那陣子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所以簡單治療後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沒想到去年十月做了抹片後,兩個星期...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東穎整形外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下削骨手術完整解析!哪些人做完下顎線更完美?削骨後遺症公開!|依心唯美 謝東穎醫師 大家敲碗已久的 #下削骨手術 解析來啦! 怎麼從國字臉變成小V臉? 上削骨與下削骨的怎麼互相配合? 下削骨與下巴截骨的關係 一次通通為大家解答! 對削骨手術有更多問題 歡迎在下方留言~ 我們會蒐集問題 未來做成Q...

口腔問題看哪一科 在 三橫太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6:11:03

#育兒好物 自從分享幸福米寶的寶寶粥和寶寶零食之後,有一些粉絲私底下問我好不好吃、小咪的接受度大不大、哪裡買的問題,今天就來分享我跟小咪吃過一輪幸福米寶的食用心得,媽媽們這篇文要收好唷!😎 🌟即時寶寶粥系列 微顆粒感 營養滿分 進入副食品階段的寶寶,攝取完整的鈣質及優質的蛋白質是必需的,針對寶寶不...

口腔問題看哪一科 在 BeeBee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5 09:24:20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裡居多,外送、零食、宵夜樣樣來,加上長時間沒運動、吃飽躺著追劇逛網拍,漸漸的發現原本已經胖了!這段時間脂肪率更上升、體重更失控、看起來更胖嗎😳😭‼️​ ​ 其實胖‼️50~60%和基因有關‼️​ ➡️60%先天基因控制有關​ 脂肪生成的基因、食慾控制的基因、代謝相關的基因、內分...

口腔問題看哪一科 在 BeeBee Li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5 09:24:20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裡居多,外送、零食、宵夜樣樣來,加上長時間沒運動、吃飽躺著追劇逛網拍,漸漸的發現原本已經胖了!這段時間脂肪率更上升、體重更失控、看起來更胖嗎😳😭‼️​ ​ 其實胖‼️50~60%和基因有關‼️​ ➡️60%先天基因控制有關​ 脂肪生成的基因、食慾控制的基因、代謝相關的基因、內分...

  • 口腔問題看哪一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18:47:07
    有 726 人按讚

    [ 寫給女生的一篇文:這一年,我得了和梅艷芳一樣的病 ]

    今年五月我做了一個小手術,而事情要先說回去年十月。
    我從 25 歲開始,每年都會去做一次抹片,第一年報告是「發炎」,發炎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剛好我那陣子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所以簡單治療後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沒想到去年十月做了抹片後,兩個星期收到報告通知書,竟然刺眼地寫著:「異常」。

    收到報告書的當下,我和我媽及妹妹正外出吃午餐,雖然我表面鎮定,心裡卻是波濤洶湧,就連眼前的飯都沒了味道。

    抹片異常,有可能只是發炎,但也有可能是輕微的細胞病變,或可能是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成因,趨近 100% 都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乍聽下很可怕,但其實研究指出,只要有性生活的人,80% 都曾染過 HPV。只是 HPV 病毒有分很多種,有些是屬於「低危險型」的,例如 4、11 型,只會引起菜花之類的東西,病毒自行消除就沒事了,但也有些是屬於「高危險型」,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第 16、18 型,這兩種類型特別毒,也和肛門癌與口腔癌也有關。不過,無論是低危還是高危 HPV,雖然目前都沒藥可醫,但是都可以靠自體免疫力去消滅,不過如果你本身免疫力不好,HPV 就會不斷感染,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細胞病變,然後慢慢進展到侵襲性的子宮頸癌。

    所以,收到抹片異常報告後,接著就要到醫院做病毒檢測,如果沒有病毒,那可能只是一般感染,如果有病毒,那就有可能是細胞病變。
    兩個禮拜報告出來,結果我中了一種高危病毒,第 56 型。
    既然有病毒,那就要再往下檢查了。於是醫師又幫我做了小切片。做小切片沒什麼感覺,只是聽到醫生器具「啪」的一聲,當下聯想到剪刀,剪刀剪肉的幻想畫面,讓我反胃想吐,那天做完小切片後,馬上去附近一家喜歡的咖啡廳喝了一杯溫暖的 cappucino 壓驚。

    又是漫長的兩個禮拜。
    回診看報告,小切片結果確認了,是「上皮鱗狀細胞病變第二期」,簡稱 CIN2。
    跟大家解釋一下,在子宮頸癌發生之前,還有一個叫做「癌前病變」的階段,癌前病變雖然字眼裡有「癌」這個字,但它和真正的「癌症」還是差了很遠,也就是說,它還不是癌,但放著不管幾年,有可能變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分三期,簡稱 CIN1、2、3,其中 1 期最輕,3 期最嚴重,通常如果只是 CIN1,醫生都會建議先追蹤觀察,因為 CIN1 很高機率可以靠提高免疫力回到正常。但到了 CIN3 就比較難自己好,通常建議會開刀。

    但我是卡在中間的 CIN2。CIN2 有可能自己好,也有可能不會,必須長時間密切追蹤。港星梅艷芳當初就是確診 CIN2,但是因為不明因素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才拖成子宮頸癌,遺憾離世。
    我後來選擇先追蹤半年。然而,六個月過去了,再做一次抹片,仍然是 CIN2,醫生說看似沒有好轉跡象,那不如就考慮開刀吧。
    於是在今年五月,我動了人生第一個手術,「子宮頸圓錐切除」(LEEP)。
    子宮頸圓錐切,就是拿一個電圈,將子宮頸上有問題的部分切下來,大概一到兩公分。

    開刀那天,我爸媽一大早就陪我去醫院等候。我換上了醫院的長袍,坐在候診室等候手術叫號,一向神經質的我媽,看起來比我還緊張,但我爸卻一副老神在在,還買來了麥當勞早餐在旁邊吃,邊吃邊聊,讓我安心了不少。
    叫到我了,我被推進手術室,幾個護士圍在我身邊,幫我接上各式各樣的儀器線路,最可怕的部分應該是在我手背上插針吧,那對我來說,只比把針插到指甲縫裡還不恐怖一點。一切就緒後,醫生還沒出現,但護士說要幫我麻醉了,我說好。麻藥從點滴進入體內,護士話說完不過三秒鐘,我就抵擋不住地陷入了深深的睡眠。

    醒來時,人已經在移動的病床上了,我記得嘴裡喃喃唸著什麼英文,意識到自己清醒後,又對旁邊的護士說了謝謝。然後又沈沈睡去。再次醒來,我仍躺在床上,只是被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覺得很溫暖,好像新生兒一樣安心。
    躺沒多久,開始覺得不耐煩了,於是起身呼喚護士。看了看時鐘,沒想到從我被推進手術室到現在,感覺很久,但其實才一個多小時而已。
    下半身基本上沒什麼痛楚,只是深處隱隱約約有種麻麻的感覺而已。我到廁所順利排尿後,護士就放我回家了。

    術後,醫生說一個月不可以有性行為,也不能提重物或穿高跟鞋,以免發生傷口裂開事件。但是,術後我完全沒有感到痛楚,兩個禮拜內甚至一滴血都沒流,再加上整個手術過程我完全沒看到醫生本人,所以還有點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開刀。

    在那之後,我花了兩個月才把身體調養回來。「子宮頸圓錐切」理論上雖然是個小手術(實際開刀時間大概 10 分鐘以內,當天開完當天回家,過去甚至還是門診手術),但是我覺得身體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連月來的精神壓力,導致我下體不痛,反倒是偏頭痛不斷發作,整個人也是病懨懨的,雖說不上是什麼大病,但整個人就是狀態很差。

    因為疫情,過了一個多月我才回醫院回診,去看圓錐切的組織報告。
    切片邊緣都是乾淨的,接下來只要半年追蹤一次,連續三次都正常,就改回一般做抹片的頻率就好了。謝天謝地。

    經歷了這將近一年的驚魂後,變得更重視與珍惜以前不在意的事情。例如,覺得一個人能每天固定做瑜伽,想跑就跑想跳就跳,想去健身房重訓隨時可以,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代表你的身心狀態強到足夠支撐這些日常鍛鍊。又例如,現在只要每天早上起來時神清氣爽,一天下來沒有頭痛或哪裏不舒服,排便順暢月經正常,就會覺得那真是一個勝利的一天。

    忘了在哪裡看到,「健康」不是「不要生病」就好,「健康」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讓自己維持在個人體質「最巔峰」的身心狀態。這個觀念,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於照顧自己的「佛系態度」,使我現在更有意識地在生活。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讀到這裡的女性讀者,不要忘了定期去做子宮頸抹片,也不要忘了時時照看自己的身心!以下整理出經歷了婦科一年驚魂後,學到的一些事情:

    1/ 雖然政府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開始定期做抹片,但其實只要妳一開始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會染上 HPV 病毒,所以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情況做調整。記得有看過案例是,一個女生很早就有性經驗,結果 20 出頭就出現癌前病變。我認為雖然不需要過度擔憂,但是有意識地關注這件事非常重要。

    2/ 雖然「癌前病變」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從 CIN1 到 CIN3 的進程多數非常緩慢,進展到侵襲性子宮頸癌更是需要非常多年的時間,所以根本不必諱疾忌醫或是恐慌。應該想說,現在醫療已經進步到可以偵測到最早的「不對勁」,並且提供即時斬草除根的方式,這根本就是現代人的超級福利吧!

    3/ 一個人可能同時感染多種 HPV,HPV 目前沒藥醫,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消除,因此建議平常就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不要抽煙喝酒,壓力熬夜等等,也不要覺得人生中某些討厭的人事物忍過去就好,環境不好就要趕快斷捨離,世界上沒人值得你氣出病來

    4/ 性伴侶多的人,感染 HPV 的機率可能高一些,但是這不代表性伴侶數少的人,就不會感染 HPV。這種東西就是有就會中,有人可能性伴侶人數好幾個人,但他沒中就是沒中,也有人性伴侶只有一個人,但就這麼倒霉中了

    5/ 如果你的抹片報告是發炎,記得要再回診治療發炎,然後再做一次抹片。因為抹片有一定的「偽陰性」機率,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

    6/ 癌前病變的治癒率將近 100%,而且整個治療過程完全無痛,所以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去面對,有事情早點解決,總比晚發現好!為自己勇敢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子宮頸 #抹片 #健康 #婦科

  • 口腔問題看哪一科 在 王瑋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3 14:26:30
    有 258 人按讚

    🦷我的隱適美日記🦷
    2020.11.28-2021.09.17
    歷經了42週的隱適美矯正
    我終於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牙套行程啦!!
    10個半月的時間真的一眨眼就過去了
    原本不整齊的下排牙齒卻有天差地別的進步
    但過程比起我以前小時候帶傳統牙套的痛苦經歷
    根本完勝的輕鬆又優雅
    我只能說這一切太神奇了
    所以一定要寫一篇文章來記錄一下這一切

    🦷
    隱適美評比
    清潔度★★★★★
    因為一週就換一副新牙套,過程中每次吃完飯都可以拿下來完整的刷牙清潔,這一點是傳統牙套遠遠不及的地方,是根本就看不到車尾燈的那種天差地別阿!!
    🦷
    舒適度★★★★☆
    只有每週換新牙套的頭一兩天會有牙齒移動的痠痛感,但跟以前我鎖鋼牙那種整個牙床爆痛的感覺比起來根本是小巫見大巫,只要有專注在其他事情上,根本很容易遺忘那種不適感,所以我都是週五睡前換新牙套,讓牙齒移動在睡眠中渡過,早上起來不適感就舒緩很多,其他像是舌側唇側,口腔內側都不會有刮口感,有戴過傳統牙套的絕對很有感受
    🦷
    用餐便利性★★★★★
    初期我會把隱適美取下來用餐,吃完清潔完牙齒再戴上去,這樣其實每次戴上戴下都要重新適應牙套的緊繃感,但大約戴到第七,八副後我直接 #餐餐戴著吃飯 ,吃完我再拿下來刷牙後馬上帶回去,我發現這樣的好處是透過咀嚼讓隱適美更加地貼合,等於是你一直在咬Chewie(QQ)的概念,牙齒可以更有效率的移動,所以我的每一副隱適美牙齒都順利地移動在進度上喔,而且這樣一來我每天總共只花半個小時拿下來刷牙,總配戴的時間長達23個小時半喔
    PS唯一的用餐bug是咖哩類的食物會讓隱適美染成恐怖的螢光黃,所以我會避開咖哩食物,如果非要吃的話會拿下來,或是選在要換新牙套前吃喔
    🦷
    牙齒美白方便性★★★★★★
    沒錯!要比5顆星還要多1顆!!因為這是我發現的隱適美Bonus!!固定式的傳統牙套絕對不要想牙齒美白這件事了,連刷牙都是困擾了哪顧得上白呢...但配戴隱適美的其間不但能正常做牙齒美白,而且隱適美牙套就是 #最密合的超強居家美白牙托 我的矯正醫師 #勤美牙醫田蓂媛醫師 因為知道我矯正期間還會有錄影拍照的需求,不但貼心的幫我把固定矯正器的豆豆貼在開口面看不到的地方,還告訴我可以用隱適美搭配居家美白讓矯正期間也能有潔白美齒,而且因為隱適美超級貼合牙面,美白凝膠的用量更省而且效果更好,我在矯正期間幾乎只有一個月用一次居家美白,牙齒的色階就越來越亮,隨著牙齒排列越來越整齊,我媽都說效果好像假牙一樣喔
    🦷
    回診方便性★★★★★
    這一點也要大大的讚揚,隱適美因為是國外訂製完成,每次回診醫師是看你的牙齒移動進度,所以基本上若沒有太大的問題(要修磨牙齒大小或是剪牙套),一次都可以拿4-6副的牙套回去,等於平均一個半月才要回診一次,中間碰到疫情比較高峰的時候我與醫師討論,醫師也配合我的意願讓一次拿到8副的牙套回去,讓我中間兩個月都可以不回診,大大提升時間安排的便利性喔

    🦷
    林口勤美牙醫★★★★★
    上一段提到疫情期間回診,這段我想分享一下我選擇矯正的 #林口勤美牙醫 ,其實疫情期間要看牙醫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緊張,因為不但要把口罩拿下來,還免不了會有一些口腔內的接觸,但就在我坐到診療椅上那一刻一切都很安心,因為從我踏進診所那一刻起勤美牙醫就採分區分流的候診區隔,每一位病人看診完也都會徹底消毒座位扶手後才會換下一位病人看診,助理跟醫師們都是全套口罩護目鏡防護衣裝備齊全上陣(辛苦了大家),就連看診過程中醫師要講解口腔內狀況時請助理地手鏡前,那面鏡子也都是不斷消毒在消毒才會遞到我手上,完完全全安心度100%👍
    🦷
    矯正期間口腔照顧★★★★★
    10個半月的矯正期間口腔照顧,在勤美牙醫是全方位的團隊在幫我把關喔!怎麼說呢?因為勤美牙醫是專業分科,所以除了我的主治醫師是矯正科的 #田蓂媛醫師 外,還有一般牙科的 #廖彥翔醫師 在幫我的牙齒健康照顧把關,中間每半年的例行洗牙,有沒有蛀牙,牙齒美白的諮詢,安全劑量的使用,都有兩位的專科醫師在幫我照顧全口腔,因為矯正期間最重要的就是要顧好不能蛀牙,所以口腔照顧是一大關鍵喔!!

    未來的隱適美之路
    至於我的矯正歷程走完了嗎?第一階段是畢業了🎉🎉🎉也就是已經排整齊囉!但隱適美不同於一般矯正的就是,可以進入第二階段的微調,也就是我以全口排整齊的狀態在進行一次全口掃描,可以在針對細部的牙齒排列,上下排咬合,角度等等做更細部的調整,也就是更完美的追求,所以我現在在等待第二階段的牙套寄來台灣囉,很期待!!照片露出了我過去鮮少露出的下排牙齒,就是要讓大家看看前後差異的變化,這麼長的文章,感謝你看這裡, 如果你也在考慮隱適美,希望可以提供給你一些參考囉,一起來變美吧!!

  • 口腔問題看哪一科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3 19:31:07
    有 376 人按讚

    醬汁哲學是一個謎團,至今我仍未能理解我弟為何奉行不蘸醬主義至今。薯條不沾茄汁,齋吃白飯,白腸粉走醬,在乾旱的飲食沙漠上過着無沾聖心的苦行僧修練。

    不過換照他們的角度,叫多汁的食客才是怪異,無法諒解這種原始的氾濫崇拜。流奶與蜜之地是不可進入的,因為那裡有可怕的巨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不吃流心蛋,不要跟他們吹噓豉油蛋撈飯的美味,他們只會覺得嘔心。是滑潺潺的觸感令他們反胃嗎?後來我想到大概可以這麼分類:有些人喜歡分開吃,有些人喜歡和着吃,這就是個別味道及混合味道的「汁着」對立。

    同一碟餸,各有各吃,沒有對錯。沒有對錯?

    這關乎味之學問,有時分開吃才是對的,因為混和意味互相稀釋,可能將味道削弱,而不是增強。有沒有想過,腸粉混醬也分成兩派?一派要求甜醬、麻醬、辣醬在碟中完全混和,另一種則嚮往那混和的散亂狀態?這就是所謂「層次感」,在它的層層分離,絕對的融合的「棕醬」則同時丟失了甜麻辣三種味道,淪為「味噪」。而為了彌補此等喪失,就唯有添加更多的醬來刺激味蕾,有些人甚至會加上黃芥末。

    若沒有習得這門知識,見到西湯上那一弧白色的忌廉時,可能就會本能地用湯匙完全攪拌才喝,沒法嚐到直接舀來喝的另一番滋味——純粹的忌廉在口腔裡碰撞交融,發揮湯之醬汁的效果。分開吃還是混合吃的問題不再單純,需要視乎個別菜式的本質,才可決定它要在碟上預先混和,還是在咀嚼中混和。一杯黑糖珍珠奶茶的黑糖味是否濃烈,取決於你用飲管撩動它多少轉。

    味道的加減乘除將科學和藝術結合了,而醬汁的問題往往着重於化學層面多於這種物理層面,但在香港吃過碟頭飯的人絕不陌生,碟頭飯正正是問題的精華所在。須知道它是一門加快出菜速度的伎倆,舀一勺白飯或夾一撮烚定的意粉,伴以豬牛雞魚四扒的其中一塊,加上或有或無的配菜或餐蛋腸腿的任何一件,再淋上持續熱着的醬汁,一碟碟頭飯就這樣送到餐桌了。然而,醬汁要澆在扒上還是澆在飯上?怎才算不多不少?這就很考那一勺的功力。有些餐廳為了解決這個難答的物理學問題,採取醬汁另上的策略。有些西廚則會從侍應收回的餐盤的剩汁剩菜檢討和修正出品份量的多少,看也不看的也多。

    碟頭飯汁有以色分門或以國別類,不外乎紅黃黑白啡,代表蕃茄、咖哩、黑椒、白汁和洋蔥/蒜蓉,各有個別的衍生,比如咖哩亦分青紅黃白黑,亦有泰式、馬來西亞、日式、越式(可爭論葡汁是否屬於),偏偏印式最稀少,為甚麼?因為印式咖哩是與主菜一起烹調,而非與肉分開另外淋上。港式的汁作用是彌補肉的寡味,大多數沒有將汁烹入肉中。如有的話,通常稱之為燴,例如紅酒汁牛尾燴飯(查實是紅酒燴牛尾白飯)。

    咖哩汁常有大伏,不是太濃就是太稀,或者過多桂皮豆蔻的死味。白汁時興芝士白汁,多數配吉列魚柳;洋蔥豬扒,黑椒牛扒,蒜蓉雞扒,這些都是慣配,但只要你肯要求,餐廳大都可以幫你轉汁。近年有餐廳採用泰式辣醬作為澆汁,貪圖它原筒即可使用,我就不敢恭維,因為它不是可拌飯的東西。眾多之中紅汁是最詭異,常見是帶蕃茄的茄汁,但它有幾個不同國家的衍生:俄羅斯、匈牙利、西班牙——他們寫水牌的時候,到底是隨便作一個國家下去令紅汁聽起來更加高檔,還是真的煮得出不同國家的風味差異呢?

    我曾讀到用底料分辨國屬的方法,若是洋蔥、紅蘿蔔和芹菜切粒用牛油烹成底料,這便是法式,但換成是橄欖油混蒜,就會變成意式,不加芹菜改配紅椒和蕃茄,就會進入西班牙風情,在這些基本盤之上還可做出各樣的變化。分辨一間餐廳的異國風情的紅汁有沒有欺客,是否普通的茄汁玻璃芡扮上菜,這就考驗各位的味覺。若根本沒有添加紅椒粉和月桂葉,那半準便是冒牌貨。有些紅汁一眼就能看出它缺乏配方,為求方便,不少餐廳已放棄自行調配,改買原筒現成的了。

    不嗜汁的人可以免卻了種種令人失望的汁,某程度比較幸福,因為他們沒有汁着的追求。你有沒有嘗過令人一試難忘的超凡之汁,令到不澆汁的人都燃起拌飯的衝動?這是少有的,對多數為口奔馳的人們來說,汁撈飯純粹是使自己較容易下嚥而已,哪來甚麼執着——誰會抗議海南雞飯沒有黑醬油?

    在流行文化中,Sauce為Source的諧音,時興追問人家有沒有Sauce,這種嗜汁的狂熱才是網民至愛。進化的版本是,留言一幅乾噌噌的齋意粉,來抗議對方沒有畀汁。

    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