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差別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廖婕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醫招救媽咪 疫苗篇 寶寶唯一一次用吃的疫苗 就是輪狀病毒 不過國內有兩個廠牌(2劑跟3劑的差別) 到底為何要這樣讓媽咪選擇困難發作呢😂 每個家長一定都會問醫生:是差在哪呀? 這個被家長問到翻的難題 讓國泰醫院美女醫師來告訴你吧 #寶寶疫苗 #輪狀病毒 #口服疫苗...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差別 在 廖婕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13 22:22:36
    有 285 人按讚

    #醫招救媽咪 疫苗篇

    寶寶唯一一次用吃的疫苗
    就是輪狀病毒
    不過國內有兩個廠牌(2劑跟3劑的差別)
    到底為何要這樣讓媽咪選擇困難發作呢😂
    每個家長一定都會問醫生:是差在哪呀?
    這個被家長問到翻的難題
    讓國泰醫院美女醫師來告訴你吧

    #寶寶疫苗 #輪狀病毒 #口服疫苗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差別 在 葉勝雄的育兒發燒友.小兒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21 17:46:39
    有 623 人按讚


    陳醫師整理的很詳細
    先說結論:兩者差不多
    (每隔一陣子就有一方拿出論文說自己比較好)

    有興趣的可以提供大家一個記法
    🔴輪達停是人牛輪狀病毒重組(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生出紅孩兒的概念),有五種組合五種外層抗原,所以要吃三次,免疫系統才完全認識
    🔵羅特律是人的輪狀病毒加以修改(李挪吒的概念),只有一種組合,但這個組合有兩個抗原,吃兩次免疫系統就認識了

    學理上還有更複雜的,例如中層抗原的不同。但話說回來,站在音樂人的角度,就像周杰倫和蕭敬騰一樣,兩個都很厲害就是了!

    💦健康小提醒💧
    當家長們開始帶小朋友來打預防針,
    馬上就會遇到一個難題:
    💭「 兩種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我該怎麼選?」

    #輪狀病毒 是嬰幼兒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的主因之一,
    常常會出現嚴重腹瀉症狀,甚至導致脫水,
    年紀越小,症狀越嚴重,危險性越高!!
    還好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的發明,
    讓小朋友得到輪狀病毒的機率降低很多;
    就算得到了輪狀病毒,症狀也變得相當輕微。

    目前可以選擇的 #兩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分別是:
    📌 三劑型(吃三次)的 #RotaTeq輪達停
    📍 兩劑型(吃兩次)的 #RotaRix羅特律
    其中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製造疫苗的 #原料病毒株。
    📌 RotaTeq輪達停:人牛重組輪狀病毒,五種病毒型
    📍 RotaRix羅特律: 人類輪狀病毒,一種病毒型

    但是在我們最在意的 #對輪狀病毒的保護力 上,
    其實 #兩種疫苗的效果是相當的:
    🏅 不管是嚴重程度,或者是需要住院的比例,
    🏅 都可以降低80-90%

    所以我給爸爸媽媽們的建議是:
    📣 吃哪一種都可以,#按時接種疫苗最重要!!
    📣 硬要選的話:來得及吃三劑型;怕忘記吃兩劑型。

  •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差別 在 小花生與女兒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7-24 20:00:21
    有 143 人按讚

    【小花生生病💔日記】(1y11m)🍼
    #驚嚇百分百的小兒熱痙攣
      
    初次見面的 #小兒熱痙攣
    讓我一度覺得我就要失去她了...😭😭
      
    我終於明白,為何那麼多家長在遇到心肝寶貝發生不熟悉的病症時,會急於鉅細靡遺詳細並分享。因為看著可愛的臉龐正經歷可怕的病魔時,妳會打從心底由衷的希望自己能替她受苦,並且祈禱不要有其他小朋友也正經歷這些...
      
    小花生常常生病、感冒、發燒。媽咪我早已見怪不怪...小小年紀才1y11m,玫瑰疹、腸病毒、肺炎⋯通通都找上門過,就在六月初時才無其他病狀沒理由分別高燒三天又二次,不到一個禮拜,隨時伴來的又是一場二個禮拜的鼻涕逆流大戰,眼下看到鼻涕逆流大戰即將結束,令我聞風喪膽的卻又一場「極度高燒」。
      
    這次的發病,可說是目為止對我而言最令我恐慌的生病事件。
      
    明明前一刻還跟大家有說有笑唱唱跳跳之時,下一秒卻不尋常地時不時的全身性打冷顫及手腳冰冷,雖然當下量耳溫僅37.8還不至高燒,但身經百戰的我,第一直覺就是不對勁!潘女兒奴還在一旁怪我窮緊張,但果然在短短不到一小時之內,ㄧ轉眼體溫快速飆高,已經直逼39.9度。
    ⚠️(經驗分享)雖耳溫沒發燒,但時不時身體打冷顫和手腳冰冷,就是即將高燒的身體反應‼️
      
    這場「終極高燒」兇猛地遠遠勝過「玫瑰疹」,
    因為後勁太強,前一刻才37度,下一刻就直逼40的概念。
      
    當下進行退燒處理,中午並帶給醫師就診後。當日晚上6:30又再次高燒直逼40度,只好先塞肛劑應急,正常藥間應隔4-6小時再用藥,避免藥效後勁的失溫。
    ⚠️(經驗分享)吃過藥後,藥效時間為ㄧ個小時,過ㄧ個小時再量耳溫才是最準確的體溫‼️
      
    照道理來說應該是10:30(4小時後)才可以再次用藥,但9:00的小花生雖在床上熟睡,但嘴唇發紫並四肢冰冷且不斷打冷顫,短短3小時的時間,體溫超快速度發燒高達39.9度,(連塞劑也壓不下來),因為害怕失溫而遲遲不敢再次塞劑,雖當日中午已經就過診,此時此刻也只能再衝「急診」一次。
    ⚠️(經驗分享)「泡澡或溫冷水擦腿」、「貼退熱貼或冰沈」最佳使用時間為38度區間時,若已是高燒反應超過39度,效用並不大‼️
      
    就當我們衝往急診治療櫃檯簡約體檢後,小花生還努力擠出力氣說:「護士阿姨謝謝」;等待叫號的過程讓我們稍稍有些鬆懈,正當潘女兒奴前去廁所。我一手環抱小腮紅,一邊看著號碼牌時,小花生在我耳邊輕說一句:「媽咪謝謝」後
      
    便突然全身抽搐、
    整個身體就電流般彈跳、
    眼球上吊、狂流口水、失去意識般...
      
    我慌了!
    尖叫!
    緊抱著女兒衝向櫃檯瘋狂求救!
    我聲斯力歇的懇求:「快救她!拜託!」
      
    所有急診室的醫護人士都衝出來幫忙,用最快的速度...
    每個人馬上分批合作一人一個動作,
    俐索的抽血、幫忙戴呼吸器、塞劑、按壓...
    而我壓抑強忍所有不安、慌張、害怕的情緒,
    不斷握著小花生的手,告訴女兒:「媽媽在、不要害怕!」
    我,沒有哭。
    我告訴我自己,絕對絕對不能讓我的情緒影響到小花生!
    我一定要穩住當小花生最強大的靠山!
    我要冷靜地協助所有醫護人員!絕對不能干擾醫護人員!
      
    發作的時間沒有很長,
    幾秒鐘的時間,卻彷彿經歷人生最漫長的一刻!
      
    在小花生停止彈跳抽搐的那一刻,
    我由衷的感謝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
    如果這件事情是發生在自家,
    我沒有辦法想像自己會怎麼應對⋯
      
    這次的抽血以往都來的順利許多,因為在抽搐的過後,小花生全身的肌肉開始慢慢放鬆...反應會有些遲緩,但嘴裡還是不斷地重覆喊著「媽媽..」
      
    醫生說這是「小兒熱痙攣」,是過於發燒的小兒反應。聽完後,我超級悔於剛剛自己在家時猶豫不決而沒有先塞肛劑再來急診室的判斷。我開始自責自己醫學知識薄弱的斷判處理😭😭😭
      
    這是小花生第二次辦理住院,住院主因為「熱痙攣」。我一直以為我們不會再住院第二次,沒有想到居然這麼快就又來報到⋯
      
    住院後的第一天,原本來都很平靜,小花生突然又在半夜急速燒至39度多,護士人員急忙使用塞劑後,有稍稍穩定下來...但不料約一個半小時後,小花生又開始嘴唇發紫、四肢冷冰、全身打冷顫。之後再吃紫色退燒藥水,但是等待直塞藥水這一個小時藥效發作的時間,小花生已燒到40.5度⋯
      
    我只要一閉上眼睛,就會想到小花生在我懷裏「熱痙攣」的畫面,歷歷在目揮之不去是那樣無力的我。
      
    只要再度想到這畫面,我的眼淚不斷潰堤....
    不斷地禱告:「拜託!不要將她從我身邊帶走」
      
    小花生用手擦擦我的眼淚,
    看著我:「媽媽,對起」
    (還牙牙學語的她,總會發不出三個詞的中間音)
    我擦擦眼淚,我知道我讓小小年紀的她擔心了...
      
    終於一個小時過後,開始用最慢的速度在退燒⋯
    而這也是目前為止,我認為最可怕的發燒經歷。
    (遠比生孩子還可怕😭)
      
    -
      
    所以我想要把「小兒熱痙攣」觀念,分享給大家,如果無意中看見我分享的人,若也不小心經歷了,那至少心裡可以有一個底。
      
    🚼「小兒熱痙攣」時反應:
    ▶️ 四肢對稱抽搐。
    ▶️ 眼球上吊。
    ▶️ 流口水(口中白沫)。
    ▶️ 失去意識貌,但他聽的見你。
    ▶️ 「小兒熱痙攣」全程發作時間不會很長。
    ▶️ 發作完會全身無力,反射神經變慢。
      
    🚼「小兒熱痙攣」時旁人需要的處理:
    ▶️ 讓患者平躺。
    ▶️ 頭朝側邊。(主要是不讓患者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 千萬不要去壓人中,或讓患者口咬東西。
      
    🚼「小兒熱痙攣」,通常有幾種可能性:
    ▶️ 通常發生於 6個月-5歲 小兒。(好發於1y-5y幼童,一歲半為高峰期)
    ▶️ 遺傳。(若24小時內有第二次的熱痙攣反應,癲癇的可能性就很高)
    ▶️ 過於發燒的小兒反應。
    ▶️ 若是輪狀病毒患者也會引發熱痙攣(會上吐下瀉),就算曾經有接種口服輪狀疫苗患者有可能會得到輪狀病毒。(因為不是百分百預防)
      
    #照片是潘女兒奴幫我們拍的
    #累垮的母女
    #媽咪幾近四天沒睡了
      
    -
      
    以下是關於其他「小兒熱痙攣」更深入的文獻分享,我覺得解釋的都非常詳細,這邊也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發燒竟然會導致全身抽搐!?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YEZeNfVQDg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熱痙攣、抽搐、癲癇~究竟有甚麼差別?! 】
    https://m.youtube.com/watch?v=vq6pf2tSYPM
      
    快樂小藥師 【小兒熱痙攣 (Febrile seizures、 febrile convulsion)】
    https://mulicia.pixnet.net/blog/post/484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