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反浪漫主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反浪漫主義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反浪漫主義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GodTaipei (上帝)看板poem標題[心得] 緬懷浪漫主義時間Mon Apr 21 12...

反浪漫主義 在 文青汪的影劇世界?|電影|韓劇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5:32:24

.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 無論如何,我已不是原來的我。》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無雷 #經典重映 這部電影完全可以體現保羅‧索魯的這句話:「旅遊的價值,應該由日後所發生的事件來證實。」 2004年的《#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是一部公路旅行電影,而此電影之所以有名,乃是因為主角是南美...


◎ 緬懷浪漫主義 (閱讀11921次)





A.反對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一個陳舊而悲愴的事實。
  我們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就能夠看出,浪漫主義的現代消解是歷史的某種定數。除西方
世界沉浸於後現代主義的時代精神之中外,中國當代文學堅定地置棄著這樣一種不合時宜
的情調或風格,在某種意義上,東方比西方更冷酷地打擊了浪漫主義。如果說美國每年出
版一千種以上的長篇科幻小說,那麼我們的公眾則拒絕一切提供新的想像經驗的文本,這
種針對浪漫主義的牴觸姿態,導源於對大躍進或文革時代的國家浪漫主義的痛楚回憶。
  公眾的上述態度無疑構成了作家的寫作律法。一方面是反浪漫主義甚囂塵上,一方面
是小市民現實主義的雲蒸霞蔚,文學景象從總體上說就是如此。如果對此進行條分縷析,
我們將可以看到,中國當代文學在消解浪漫主義諸多要素上是何等徹底。在小市民現實主
義作品中,人們熱衷於用市民的清淡溫情取代浪漫主義的內在生命激情;用世俗的瑣碎經
驗取代對新世界的想像性塑造;用入世的隨波逐流的親切態度取代批判社會和頌揚自然的
反抗立場;用平庸和無意義的事件取代對生命本體的暗示與象徵;最後,用卑下猥瑣的小
市民(小鄉民)氣質去取代英雄主義和對終極價值的崇高企望。所有這些都使全部文學事實
變得黯淡而平庸起來。
  市民理性,這是支配時下走俏作家的頭腦的最核心的事物,它要求我們消除一切與浪
漫主義有關的因素,還原為沒有自我和個性的人,這是一種危險的意識形態,或者說是意
識形態中最頹廢的部份。市民理性充滿了市民功利主義和務實主義的人生信條,而實際上
則顯示了人類日常生活中最沒有生氣和最卑賤的操作態度,而它竟然還要成為一種詩歌或
小說美學,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對公眾進行毒害。
  然而,從這樣一個黯淡的風景出發,我們也可以看到,浪漫主義精神事實上並未完全
泯滅,它僅僅轉入了其他領域而已。例如,在全民大練氣功的熱烈潮流中,氣功浪漫主義
明亮地湧現了,對氣功的想像力發育到令人吃驚的地步,氣功激情勃然發動,古代或中世
紀的奇跡大量復興,各種氣功英雄被競相傳頌。這一情形,很像是某種氣功泛神論的呈現
:在採集和修習「氣」的過程中,神明降臨了,它與「氣」合二而一,給予危機狀態的人
們以令人驚異的拯救。
  在氣功浪漫主義方面,我們看到了柯雲路的小說《大氣功師》和大量與之相似的長篇
「紀實文學」,它們對英雄和奇跡給予了罕見的熱烈頌揚和描述,更重要的是,它們還給
定了一個有關這個民族的輝煌的未來。
  我現在還無法對氣功浪漫主義作品作出準確和充份的估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那些市民讀者正給予這樣的浪漫主義最熱情的歡迎。因為這可以彌補市民現實主義的缺陷
,並給毫無生氣的平庸生活注入一種詭秘的色彩。此外,我堅持認為,市民現實主義和氣
功浪漫主義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它們都受到市民精神的滋養與澆灌,並最終都向市民
文化圈作出親切的投奔。
  使我深感驚異的是,一種純正的浪漫主義精神,竟然會隱藏在台港武俠小說的市俗衣
裾之後。這幾乎是不可思議的。起初,它閃現於古龍中期和晚期的作品中,閃現於那些孤
寂的「歡樂英雄」的豪情之中,閃現於飽含生命激情的刀光與殺氣之中,高7b現於生存與
死亡的轉換瞬間,隨後,它進入溫瑞安的世界,並急速上升到詩學的高度。  溫瑞安,
這是迄今為止大陸以外的最重要的當代小說家,他的「四大名捕」系列幾乎包含了經典浪
漫主義的全部要素:英雄的孤寂性、生命的內在覺醒和生命激情的洋溢、對於死亡的讚頌
、豪情與感傷主義的充份融合、以及從每一個字詞中湧出的詩情畫意。
  這是對古龍的人本主義英雄美學的有力推進。大量的幾乎是不可破解的死亡危機,織
成了詭異壯麗的網絡。人被逼入毫無指望的困境,然後,他以最燦爛、最明亮和最眩目的
方式縱身飛躍,陷入更嚴峻的危機,而後,再躍起,奔蹈、騰撲、擊殺和再陷入……就在
這些連續不斷的生存危機和奇跡中,一個真正的英雄誕生了,他要向一切醜惡和暴虐的制
度作出有力的宣戰。越過悲痛憤懣的劍氣,這個人還說出了他對於人類和新世界的最熱切
的希望。
  耐人尋味的是,在後工業社會中,一種偉大的氣質或精神必須借助大眾認同的形式才
能殘存下去,或者說,必須受到貨幣和金融系統的贊助,也就是受到浪漫主義的真正敵人
的支持。而在大陸農業社會,浪漫主義香火將憑藉什麼才能長明?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可規避的。詩人海子說,我躲進了上帝的羽翼下。這是一個當
代大陸罕見的浪漫主義者的解答。這個孤獨的人,在北京的宅院深處沉思著存在的形而上
意義,然後,用一次臥軌行為來結束這種沉思。但他還是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或者說,大
量不朽的心靈的火焰,他要用這些字詞來召回一個湮滅了的時代。
  海子的重要性在於,他第一次用浪漫主義語言說出了對於最高本體的終極關懷。越過
那些憂傷而明亮的希臘景象、那些質樸而陰鬱的黃河風情、那些兄弟姐妹的旖旎柔腸,他
直截了當地向上蒼發出了呼告。這是一種怎樣的呼告呵,痛切到了喘不過氣來的地步。它
是罕見的力度、渾濁而粗魯的氣質和對於宗教真理的強烈關切的結合,意象堅定地跳躍前
行,「所指」曖昧不清,思想雜亂無章地湧□
'7b,彷彿靈魂已急不可待,說出斷斷續續的真誠的渴望。
  長詩《土地》是這樣一種心情的代表。他把「飢餓」昇華成了造化和夢想的巨獸,馱
負詩歌高傲地飛行。但飢餓同時也吞噬了貧困的人民,他們被埋葬在不結果實的土地上,
帶著恬淡的笑容踅入詩人的夢裡。然而,重要的不是個別意象的語義,而是從他的全體字
詞中躍出的激情,它像一束明亮的光線,照耀了事物的核心。生命情感和生命意志痛切地
訴說著不如意的景況,向神(終極價值的指代)發出含糊不清的呼告,血和智慧從詩行的平
面上混雜著生長,以懷疑主義的殘剩心情爬向上帝的寶座。
  這是我們面對的市民現實主義統治時代中最好的福音。那些粗俗低賤的市民詩歌、灰
色小說及其從西方文本中盜取靈感的文學摹本,在它的打擊下,是必定要潰退的。  海
子是一個路標,孤寂地堅立於廣闊的迷津中。在這裡,我不想預言他所開闢的事業,我只
想回溯一下他以前的歷史事件。這是至關重要的。在反傳統的口號震耳欲聾時,我已經開
始了這種回憶,它描述著人類某種偉大心靈的發育和生長的道路,而最終,它要告訴我們
有關中國文學的全部未來。

B.進入浪漫主義

  在海子躺臥的軌道上,我看見了一輛巨大的機車,穿過黑暗的時代,駛向最遙遠的過
去。這是浪漫主義的機車,奔行在西方和東方兩條鐵軌上。它掠過三十年代的小羅曼蒂克
者的匆忙身影,掠過郭沫若和李金髮的脆弱書卷,把我載回安徒生、雪萊和惠特曼的歲月
。在北歐陰鬱而寒冷的車站,安徒生的容貌明亮地浮現了。這個用鵝毛筆寫作童話的人,
是浪漫主義史上最偉大的歌者之一,所有的孩童和成人都在傾聽他。在宇宙亙古不息的大
雪裡,他用雋永的故事點燃了人類的壁爐。
  我是那麼嚴峻地注意到了這點。在我黯淡的童年裡,正是他的講述和音調拯救了我的
心情。用那些有限的、細小的語言火柴,他還照亮著每個生命的頭頂,使我們看見了奇跡
,看見那些奇跡像流星、雨露和瀑布一樣降臨。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夠看到奇跡是如何
被阻止的。這通常是令人痛楚的,因為這阻止了我們的願望。然而安徒生出示了一個最令
人驚訝的奇跡:只有他能夠在阻止奇跡的同時使我們憂傷而不失望。  是的,當賣火柴
的小女孩兒在雪夜里長眠時,或者,當海的女兒丟棄了刀具、融解在海洋和天空的泡沫中
時,我們多麼憂傷!
  這無疑是一種語言的奇跡。它向兒童揭示了黑夜的屬性,卻沒有傷害他們的信念。美
麗的風景、純淨的樹林和海洋、擁有人類兒童的天真目光的動物、善良的老單身漢和長著
芬芳頭髮的女孩,它們是塑造生命信念的最初的火焰。而後,在安徒生的童話的光線裡,
雪萊靦腆地出現了。這個面容過於姣好的男人是羞怯的,但他的詩句卻那麼堅硬,激揚著
金屬般的回聲,成為經典浪漫主義時代的不朽旗幟。
  越過安徒生的憂傷心情,以及越過所有來自華滋華斯、拉馬丁、繆塞和拜倫的憂傷心
情,雪萊卓然獨立。他的詩句如同他的頭髮一樣燃燒:像普羅米修斯身後的巨大岩石,發
出天崩地裂的轟鳴。雪萊說:我要解放那個盜火的人。然後,他就派遣他的全部強大詩句
去解放他。
 這其實就是一次人間情感、尊嚴和自由的解放運動,頹廢的美學,連同「基督教的古志
和嚴酷的形式」被「搗成泥土」。必須向人們指出雪萊的上述針對保羅主義神學和天主教
會的全部反叛的意義。這個人正是普羅米修斯的永恆靈魂的化身,他要成為人及其全部屬
性的不屈的守護者。於是,從對朱庇特的嘲笑和輕蔑中,我們嗅到了藐視神明的濃烈氣味

  雪萊,或者從雪萊以前的偉大的彌爾頓開始,詩歌精神開始了與形而上本體分離的過
然b。這一下降的過程最初是必要的,而它以後卻導致了詩歌精神的現代消解。詩歌匍匐
於污濁的泥淖中,喪失掉它的全部光輝、明亮性及其對於心靈的映照機能。一個快樂、自
由和放縱的普羅米修斯,竟然被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擊中,最終受縛於後現代主義的更嚴
厲的鎖鏈。
  我無意在此指責彌爾頓和雪萊,這不是他們的過失。恰恰相反,我注意到,尤其在彌
爾頓的詩句裡,神性的光輝如此充溢,籠罩住這個反叛的思想家的高貴頭顱。《失樂園》
和《復樂園》,一個對稱的「福一達」遊戲,隱喻著人類與終極真理的分離與重合的完美
進程。這與其說是彌爾頓的浪漫主義氣質的瀰漫,不如說是他的內在(自我)神性和外在(
宇宙)神性的一次宏大擁抱。這個英雄洞見了宇宙的最後本體。
  沿著彌爾頓的有力手臂所指引的方向,我們聽到了但丁在中世紀最後時刻的呼告。無
限謙卑而虔誠的心靈,從對一個女童的永恆戀情出發,登上了至高無上的階梯,逕直走進
「上帝」裡面,走進無限光明與歡樂的最高天體。彌爾頓是「看見」 ,而但丁是「走進
」。他堅定地越過地獄和淨界,也就是越過一切「在下面」的事物,越過全部的驚眩、恐
懼、憂傷和悲痛,越過肉體與靈魂的種種魔障。彌爾頓描述《聖經》故
事,但丁則記錄了他的思想之旅。這其實也就是人類所能企及和走越的全部心靈空間。從
地獄的最深處,到天堂的最深處,那條垂直的道路是奇跡中的奇跡,除了但丁,沒有任何
一個詩人和戰士能夠開闢出如此非凡的景象。
  詩篇,這是我們緬懷浪漫主義先驅的最重要的文獻。在書寫著《神曲》的羊皮卷的邊
緣,西方的軌跡黯淡了,東方的軌跡明亮起來。我們看到了住在各個王朝的衰敗樓宇裡的
不朽詩人,用狼毛筆書寫著浪漫主義的漢語文本。那些用棉絮和毛竹纖維製成的薄紙,在
蛀蟲和歲月的咬嚙下,已經成為毫無意義的碎片,然而詩篇卻存留下來,像寺廟裡的佛燈
,映亮著無數昏暗的人群及其面龐。
  漫長的詩人隊列,擁有著彼此相似的「市俗浪漫主義」的動人容貌,據此與西方
世界的「神學浪漫主義」進行著無言的對抗。我們聽見的是一種宏偉的合唱,在豪放派的
激越旋律後面,婉約派發出了柔和感傷的和聲,無數著名的姓氏支撐著這個龐大的美學集
團。
  我不想在這裡談論李白──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這個人的浪漫主義精神,與其說瀰
散在他的詩歌裡,毋寧說停棲在他的生命風度中。他是謙遜的,他把浪漫主義的桂冠移交
給了李賀,而後,飛揚高蹈著走進民間的傳說。
  李賀,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他的語言和意象過於高峻,使一切批評家難以望其
項背,而他的生命是那麼短暫,剛剛照亮了唐朝的詩壇,就急促地隕滅了,同時,留下最
奇詭壯麗的詩篇。他的生命的長度和他詩歌的高度構成了如此強烈的反差,以致他在一些
小冊子作家的手下成了「畸人」,也就是古怪的人、不可思議的人和逾越了古典倫理規範
的人。這從反面驗證了他的重要性。他本身就是一個出乎意料的奇跡。他只是沒有風度而
已。
  李賀與李白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是一個無比痛楚的人,而後者則恰好相反。李賀的
痛楚來自他的病弱的肉體和無望的靈魂。他在這種痛楚的深淵裡打滾,從顫慄的舌頭上滾
出詭異的詩句,說出對於時間和人生短促的驚駭和懼怕。而另一方面,他又顯示了對物理
世界的空前絕後的敏感性,這正是他不久將要放棄的那個實在的世界。它的質地、色澤、
重量、裂紋、氣味和聲響,穿過硯台的影像被他輕靈精微地握住,像握住他即將長辭的世
界。甚至連新小說派也不能達到他對於物體及其物體內在生命的觸握深度。而後,通過這
樣一種痛楚的觸握,他把漢詩語言推進到李白根本無法企及的眩目境界。
  這並不意味著,用粗疏或質樸語言寫作的人值得我們蔑視。有時候,一種質樸的語言
暗示了詩人心靈的質樸性,陶淵明是這方面的範例,一方面浪漫,一方面質樸。他用自己
的偉大心靈統一美學的不相容的範疇,並藉此開闢著通向烏托邦的革命道路。  桃花源
的景像是令人難忘的,它直接指涉了所有中國浪漫主義者所迴避的事物,而這正是浪漫主
義的真正核心。穿越桃花構成的牆垣,時間的河流把我們引向過去的世界。構成這個世界
的要求是如此簡單:田野、阡陌、屋舍、雞犬、農夫、老人與兒童。他用這些字詞概括了
烏托邦裡的全部事物。而當他退出後,他無法再度進入:迷津阻止了他。
  我注意到了這種隱喻的意義。陶淵明用一個破壞性的結構反對了彌爾頓的理想。它不
是從失樂園到復樂園的「福一達」過程,而是從得樂園到失樂園的「達一福」過程,它構
成了一個比彌爾頓主義更深刻的反轉的鏡像。
  令我驚異的還有,這個無法進入的烏托邦並未使我們絕望,它最多只能使我們為之憂
傷和悵惘而已。這不僅是一個敘述技巧的問題,而且顯示了浪漫主義的情感本性。在陶淵
明看來,我們企及或不能企及烏托邦,它完全取決於幾率和統計學的因素。這就為信念的
生長提供了脆弱的理由。
  正是這樣的信念鼓舞了陶淵明的寒傖的田園生活──一個烏托邦的次等摹本。關於烏
托邦,陶僅僅進入了一次,而關於它的摹本,陶則傾注了最大量的言辭和激情。他的喜悅
和他的悲痛像稻菽一樣從田園的土地生長,而最終,喜悅瓦解了,剩下的只有永久的悲痛

  烏托邦的現世化、或是浪漫主義字詞的實存化,這是浪漫主義精神的最嚴酷的敵人。
歷史上所有類似的努力都注定要歸於失敗。我們企望用手指抓住它,而我們卻抓住了一個
虛空,就在這樣的深刻的失望中,浪漫主義精神從我們的心靈中消退了,像消退的洪水,
而後,露出了光裸的、一無所有的大地。
  那麼,世俗浪漫主義的弱點已經顯示出來了,除非他放棄一切實用主義的念頭,也就
是放棄在頭腦之外還要用全部肉身去佔有奇跡的渴望。陶淵明沒有意識到這點,所以他注
定要接受貧困的苦難。然而偉大性保證了他以一個隱士的姿態堅定地生活著,履行他向自
己作出的承諾。正是這種堅定的生活召回了浪漫主義信念。從陰鬱寒冷的病榻上,陶用悲
憤的聲音唱出了對於復仇者荊軻和精衛的頌揚。
  這是何等熟識的聲音!它曾經如此澎湃地湧現於屈原的吟哦之中,像一條怒氣衝天的
字詞的河流,去淹沒一切敵對的事物。屈原,這個人是一切憤怒的淵源,而後,一種亞洲
型的明亮事物從中有力地閃現了,這就是被歷代儒者誣指為愛國浪漫主義的偉大詩歌精神

  甄別這點是至關重要的。漢代的儒者,那些利用註疏和訓詁從事文化陰謀活動的人,
企圖在「闡釋」中扭轉古代史的性質。屈原是其中用以篡改先秦浪漫精神的學術核心。假
如他被修補成符合儒家教義的倫理英雄,那麼該教義將獲得更有力的傳播。由於這一緣故
,漢朝,成了闡釋災難大規模發生的年代。
  要清洗掉塗抹於屈原肖像上的漢代顏料,其方式是非常簡單的:首先,徹底忘卻有關
此人的全部歷史評價;其次,像對待一個無名詩人那樣誦讀他的作品。
  所有的屈原研究者都在有意忽略和遺漏下列事實:對歷史上的反叛者的追憶與頌揚,
是這個人的詩歌寫作的基本母題。推翻夏啟的「五子」、弒殺后羿的寒浞、抗滅夏桀的成
湯、興師問罪的文王,上述著名叛臣的姓氏與事業,受到屈原如此熱烈的眷顧,以至成為
反覆吟哦的對象。
  在反叛者的名冊中,伍子胥是至關重要的。這個楚國最傑出的復仇者,因全家遭到楚
平王的殺戮而逃往東方,成為吳國的重臣,並率吳兵打回祖國,將已故國王的屍身掘出,
痛撻三百。對於犯有如此滔天罪愆的叛徒,屈原居然明確聲稱,他要追隨其後以了遂自己
的心願(《悲回風》:「從子胥而自適」)。且問,他何以要追隨此人?他有什麼難以言喻
的心願?
  我想特別指出「端午節」的原初語義。「端」,就是平反與昭正之意;「午」,就是
「伍」的通假字;「端午節」,就是人民用以昭雪伍子胥的日辰。而令人吃驚的是,這個
屬於伍子胥的紀念日最終卻被屈原的闊大身影所掩替。這種情景在人類慶典史上是罕見的
。只有一種假說能夠理性地解釋這一現象,那就是「同構疊加」:一個更有力的反叛者的
歷史映像將覆蓋住與之同構的其他映像。「端午」,顯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反叛者的節日,
它蘊含了對飽受壓迫的革命者的最盛大的讚美。
  和d原的反叛性,可能導源於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他的政治事務的受挫和慘遭貶竄
。他沉痛的目光看到忠臣接與、桑扈、比干和介子推的悲劇結局。他甚至警醒地指明,像
申徒狄那樣因屢諫君王而不被納聽、最後抱石自沉以明心志,是毫無益處的(《悲回風》
:「悲申徒之抗跡,驟諫君而不聽兮,任重石之何益!」)。這是一個貳臣所能達到的較高
覺悟。
  然而,如果把屈原的悲憤僅僅限定於一個臣子對昏聵統治者的抱怨,那就大錯特錯了
。屈原是一個真正的國王,這構成了他全部痛楚與怒的根源。政治失敗迫使他轉向詩歌,
轉向一個可以用隱喻語言來寄托宏大野心的場所。
  讓我們來傾聽一下屈原對自己名字的註解吧。他聲稱自己名叫「正則」,叫「靈均」
,這顯然是一個雙層字謎遊戲。人們已注意到「正則」(「公正」)裡隱含著「平」字,而
「靈均」(靈開混沌)裡隱含著「原」字,等等。但是,這組字謎還有更重要的一層解答:
「正則」和「靈均」,就是要求這個人去匡正(「正」)世界的法則(「則」),以及像神靈
那樣支配(「靈」)循環生息的大地(「均」)。這既是一個喪失權柄的舊部落領袖對他的男
嬰的期待,也預示出這個嬰孩在以後的年代裡所擁有的宏大野心。
  正是這種不可遏止地燃燒的野心,支持著屈原的全部浪漫主義寫作與吟詠進程。在《
九歌》和《離騷》中,他反覆地描述自己與眾神(東皇太一、雲中君、大司命等等)會晤或
交往的豪華場面。他夢想自己像周穆王那樣出巡西方,直抵崑崙,去訪問西王母之邦,有
九千輛馬車簇擁著他,像簇擁著人間最高貴的君王。他還要乘龍駕鸞,在壯麗的天庭遨遊
,向日神、雷神、風神和雲神發佈敕令,並且追逐洛神、宓妃、湘夫人和少司命,向她們
表達熱烈的愛慕。這樣一種對神性血統及其力量的自我鑒定,難道僅僅是某種「楚地民歌
風格」影響的結果麼?
  在中國詩歌史上,沒有人(包括李白)能夠像屈原那樣顯示出非凡的王性、對時間與空
間的征服性以及野心受挫後的憤怒。因為這不僅取決於一個人的美學態度,而是主要取決
於他的政治和哲學立場。也許在征服性上,只有毛澤東可以與之比擬。「把汝裁為三截」
(指崑崙山)和「風景這邊獨好」,這些充滿獨斷性的句式,只能誕生於一個面對世界版圖
躊躇滿志的王者的偉大靈魂。
  然而,在給予了屈原以諸多讚美之後,我不能隱瞞這樣一個令人難堪的事實,即屈原
的人格是高度分裂的。這個人同時擁有王者與僕人、貳臣與忠臣的四重特性(也許還應包
括他對彭鹹─巫隱傳統的嚮往)。他像一個馬不停蹄地改換著角色的悲劇演員,在不同的
台詞裡呈現不同的面貌(當然它們不是面具,而是複雜心靈的直接映射)。他甚至能夠在從
事高貴的反叛與征服事業的同時,保持一個飽受委曲的忠實臣僕的卑順氣味。他是那麼盡
心竭力地表白著自己對於國王的無限忠誠,信誓旦旦,到了令人發笑的地步(見《九章·
惜頌》)。
  這就像馬克思在浪漫主義者歌德身上所洞察到的那樣,屈原,有時非常偉大,有時極
其渺小;有時是叛逆或征服世界的天才,有時則是一個竭力守護住搖搖欲墜的昏聵統治的
庸人。自殺(或謀殺)結束了他的這種紊亂的浪漫主義氣質,卻開始了關於這個人的真相的
永恆爭論。如同讀者所看到的,我不想加入這種爭論,我只想結束它們。
C.猜想浪漫主義

  以屈─陶為代表的世俗浪漫主義,和以但丁─彌爾頓為代表的神學浪漫主義,這就是
我們所面對的浪漫主義傳統的核心部份,而在歷史的盡頭,或者說,在歷史開始的遙遠邊
緣,原始的宗教浪漫主義閃爍著微弱而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23.21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oem/M.1398053317.A.7C2.html
kshsman:寫得真好,本來我對屈原直至現在都是尊敬其情操的,看見文 04/21 15:56
kshsman:內,「他是那麼盡心竭力地表白著自己對於國王的無限忠誠, 04/21 15:59
kshsman:信誓旦旦,到了令人發笑的地步(見《九章·惜頌》)。 04/21 16:00
kshsman:給我了另一種啟發與思考的點,謝謝你的分享,感恩 合十! 04/21 16:02
sea35:所以原po你是朱大可?我不認為朱大可會寫出簡xx奶xx這種神句 04/21 17:38
lifedoctor:朱大可(1957年-),祖籍福建,生於上海,當代文化批 04/21 21:52
lifedoctor:評家、小說家、隨筆作家 現任同濟大學教授以苛評聞名 04/21 21:53
lifedoctor:所以你是陳柏達又是朱大可??? 04/21 21:54
lifedoctor:若非你本人建議加註原作者名諱以示尊重,既是心得也建 04/21 21:58
lifedoctor:議闡述一點個人看法,不然看不出您心得何在? 04/21 21:5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