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去大腦皮質姿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去大腦皮質姿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去大腦皮質姿勢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腦中小劇場 第66場 《醉好的時光》 一切都是幻覺 但是騙倒我了】 馬汀很早以前就死了。 不是入土為安的那種,那種還好一點,而是明明還在呼吸,卻動不動就失去心跳那種。 當他在課堂上,渾渾噩噩地唸著歷史課文,直到學生憤而離席時,他失去了心跳。當全家吃完晚餐,他卻想不起剛才的對...
去大腦皮質姿勢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腦中小劇場 第66場 《醉好的時光》 一切都是幻覺 但是騙倒我了】
馬汀很早以前就死了。
不是入土為安的那種,那種還好一點,而是明明還在呼吸,卻動不動就失去心跳那種。
當他在課堂上,渾渾噩噩地唸著歷史課文,直到學生憤而離席時,他失去了心跳。當全家吃完晚餐,他卻想不起剛才的對話時,他失去了心跳。當他從妻子的眼神裡,確定自己變成一個無趣的傢伙,他失去了心跳。當死黨準備慶生,他卻只能拿白開水舉杯時,他失去了心跳。
但他以前真的不是這樣。
那時馬汀還很年輕,心跳還很正常,他是辦公室裡的天菜,甚至還學過爵士芭蕾。學校把博士學位和研究經費雙手送到他面前,只要提出申請,絕對直達天聽。但當時他的孩子年紀還小,他沒時間想未來,他只想顧好現在。當一個家成立之後,他和太太不再是情人,而是分割家計的同路人,為了飛得更遠,他們把很多東西都拋出了機艙,包括語言和想像力。
時間一天天過去,工作是為了維持心跳,剩下的時間拿來喘息,連溝通都太傷元氣。孩子慢慢長大,日常逐漸成型,生活變得安逸,而安逸就是專門用來澆熄熱情的。什麼憧憬,什麼熱情,那些都不重要,就照目前這樣過,不需要驚喜,只要別出差錯就好。反正人生大概都被固定住了,就像產線上的成品,等著被輸送帶往前推,但馬汀並不孤單,因為在他的前後左右,都是一樣的成品。
「這世界從來不是你期待的樣子」,這是他講課的台詞,但有時他更像坐在底下聽這句話的學生。
因此當死黨舉杯,並慫恿他喝一杯時,他流下了眼淚。
原來不需要酒,只消一杯水,就可以從乾掉的身體擠出眼淚。
「乾了吧,反正人類的血液天生就缺乏0.05% 酒精濃度,一兩杯紅酒的量,喝了會讓你更放鬆。」其中一個教心理學的死黨,引用了挪威精神科醫師芬恩斯卡德魯(Finn Skårderud)的假說,用學術把酒包裝起來。結果馬汀買單了,教音樂的死黨買單了,教體育的死黨買單了,整桌人都買單了。
那晚,四個大叔在回家的路上,跳起踉蹌的舞步,拉扯彼此的襯衫,架著有點年紀的肢體玩摔角,姿態狼狽,但他們活過來了。
青春就像一場夢,黃湯下肚,酒神加持,人生回春,夢境回歸。既然青春唾手可得,不如就衝著那0.05%的假說,來進行一場「酒精實驗計畫」吧,順道寫篇論文。
《每天攝取符合人體0.05%酒精濃度的酒,觀察能否提升社交與專業能力》
在心理學老師的主導下,四個大叔煞有介事地寫下論文題目,然後以「蒐集證據」為名,肉身試煉,親自下海開喝。而且他們打算有格調地喝,下班不喝,假日不喝,只在上班時間喝,目的是為了秉持實驗精神,維護學術份子風骨。
還有什麼比為了寫論文而飲酒,更能減輕罪惡感呢。
於是酒一入喉,順著食道,腸胃開始吸收酒精,乙醇在血液裡翻湧,刺激大腦產生 GABA(γ-Aminobutyric acid,γ-胺基丁酸)。對人體而言,GABA是一種能讓大腦放鬆,緩解焦慮的神經傳導物,主要作用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一旦人的大腦皮質與邊緣系統被酒精接管,理性判斷會被解防,行為會變得衝動,每個決定都在推翻陳規,每句話都在挑釁世界,但是迷人極了,這簡直就是青春的訊號。
因此心跳回來了,指尖回溫了,歷史課的迴響差點掀翻屋頂,音樂課的合唱宛如天籟,體育課的孩子甚至踢進了致勝分。人人專業戰力噴發,社交狀態爆棚,老師們又成了教室裡的神,0.05%,一切都維持在「剛剛好」的狀態。
剛剛好的數字,剛剛好的活力,剛剛好的幽默感,踩在剛剛好的紅線上。如果一直這樣剛剛好下去,事情會走向一個剛剛好的完美結局。
可惜所謂的失控,都是從「剛剛好」開始,因為我們總是守不住這條紅線。
馬汀和他的快樂夥伴們嚐到了剛剛好帶來的甜頭後,食髓知味,以進階研究為名,企圖攝取更多的酒量,變成更年輕的自己,而這也是成癮曲線的重要拐點。
因為那時讓他們感到滿足的,不再是酒精帶來的放鬆感,而是飲酒這件事所帶來的後續好處,飲酒從生理需求,轉變為心理渴求。
一旦被心理渴求制約,人就會變得貪心,酒一杯接著一杯,成了大腦的綁匪。喝酒不再是為了提升教學品質,而是用來宣洩生活的怨懟。於是有人吐了真言,有人毀了家庭關係,有人的妻兒撤回娘家,有人甚至丟了性命。
若無意外,《醉好的時光》(Druk,2020)應該會拿下本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它談的不只是酒,不只是中年危機,更是對青春的執念。
當我們都怪罪酒精製造問題時,它其實是浮出問題,包括壓抑的情緒、憤懣的對象、卡關的關卡、上鎖的秘密。只是當事情浮出水面後,一切就砸鍋了,但換個角度想,事情可能很早以前就搞砸了,只是我們都在騙自己。
於是,過量的酒精在大腦表演了一場貼近現實的幻覺,讓我們以為有能力可以維持剛剛好,以為喝了酒之後事情都會變好。但當時的我們並不知道,不是酒精讓我們活過來,而是酒精讓我們相信,自己還能活得跟少年仔一樣。一直到蓮蓬頭的熱水往頭頂砸,我們才赫然發現,
一切都是幻覺。
這讓我想起台劇《偵探物語》的某一集,那集叫做「失蹤」。故事開頭是西裝革履的男人駕著名車,將車開進洗車廠,當時他若有所思地聽著廣播,聽著聽著,突然哭了起來。當車子被送出洗車機時,他打開車門,就此失蹤。
直到劇末,偵探社終於找到他,並問他失蹤的原因時,他說:
「那天我和平常一樣,起床,上班,開車到公司。那天公司有個很重要的提案,我在開車時接了很多電話,儘管公事多,我還是一一處理了。沒有一點點情緒,沒有一點點壓力,直到我在等紅燈時看到一個女人經過,那是我高中的初戀。
「她當時一閃而過,我也只是笑笑,原來在路上遇到初戀情人,會是這麼一般的感覺,並不會像電影裡的澎湃激昂。原來當初那樣死去活來的事,可以這樣一笑而過。
「然而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麼麻木。我的心已經一點也不跳了,我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我已經越來越沒有感覺,不論是壓力或成就感,對我來說根本不痛不癢,我一點都不在乎,也無法得到滿足。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身體裡面有個部分死去了,你就會拋下一切,往太陽落下的地方走去,一直走,像著魔一樣走著,因為你想看看,那裡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
對馬汀而言,夕陽落下的地方,就是青春的所在。在那裡,沒有生計的顧忌,沒有生養的壓力,他不需要把任何東西拋下機艙,他的想像力還在,他對人生還很有感。過去多美好,人之所渴望追逐過去,就像福克納的金句:
「過去永遠不會死去,過去甚至還沒過去」。(註)
但事實是,青春過去了,只是我們不甘於目送,為了抓住衣角,哪怕整件事都是一場幻覺,一齣騙局,我們都心甘情願。
然而摔過一跤的人才會明白,青春不會是一種樣態,而是心態。
要讓心態回春不困難,先學會「屈服」就好。屈服不是放棄,而是接受,接受酒精無法讓人回春,接受時間會在我們身上留下拖痕,選擇接受,是從騙局下莊最直接的方法。
但這並不絕望,因為無論是酒精或時間,都無法左右我們的心態,那是我們內在最硬派的部分。酒精再堪用,也只能用來喚醒你的冒險精神,但那是你原本就擁有的東西。人的冒險精神,不是喝酒喝出來的,而是在日常的岔口訓練出來的。每一次選擇,都在指向翻新或安逸,而這些箭頭的累積,決定了我們的探勘能力與想像力,也決定了心態的年紀。
不一定要仰賴酒杯,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平凡地活著也很好,只要持續對各種選項保持好奇,願意起身嘗試,一堂課、一場旅行、一句內心話、一條陌生岔道,都是一種和麻木對抗的姿勢。改變並不容易,因此當你決定拿起白開水舉杯時,縱使寂寞,也別忘了還有李宗盛那句:
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
註:
《修女安魂曲》(Requiem for a Nun,1951)
去大腦皮質姿勢 在 Better Leaf 好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對冥想🧘♀的印象是什麽?
沉悶?無聊?
只有宗教信仰的人才能冥想?
你可能嘗試過冥想,但卻因爲冥想時無法靜下心來而認爲冥想很難最終選擇選擇放棄?
今天就讓好葉來和大家分享冥想的5⃣大好處➕5⃣大技巧。
這些好處都是經由專家做過研究的真憑實據,而且好葉也親身體驗過的哦!
🍀🍀🍀🍀🍀🍀🍀🍀🍀🍀🍀🍀🍀🍀🍀🍀
#冥想能增強你對難受和疼痛的耐受力
.
一組來自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讓13位禪修達人和13位非禪修人士對照組暴露在同樣令人感到痛苦的酷熱中,然後以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掃描器測量他們大腦的活動。
.
.
他們發現到禪修達人組顯示出較低的疼痛程度,所以,即使他們的大腦接受到同樣級別的痛楚,在心理實際所感受到的疼痛也比較低。
.
.
另外威克森林浸會醫學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re)也進行了一項實驗:
.
.
15位健康狀況良好,沒接觸過冥想的自願者,讓他們參與四場各20分鐘的課程以學習怎麼冥想,專注在呼吸上。在冥想訓練前後以動脈自旋標記核磁共振成像儀監測參與者在接受熱度試驗引發疼痛時的大腦活動。
.
.
該研究的核心發起人Fadel Zeidan博士解釋,這是自有研究以來首度顯示,只要進行一小時出頭的冥想訓練,即可大幅降低疼痛感以及大腦中掌管疼痛區域的觸發中心。
.
.
受測者的疼痛強度降低了約40%,而疼痛的不適感則降低了57%。冥想對降低疼痛的效果甚至比嗎啡及其他止痛藥物還要好,後者一般而言只能降低25%左右。
.
.
🍀🍀🍀🍀🍀🍀🍀🍀🍀🍀🍀🍀🍀🍀🍀🍀
#冥想可以實質上的改變你的大腦, 提升你大腦各種能力
.
這是來自與哈佛的Sara Lazard博士所發佈的一項研究結果,8周的冥想課程能提高你大腦的3個重要區域的灰質含量,分別是:
.
.
第一個,海馬記憶體和額葉➡負責你的學習能力和儲存資訊的能力,也就是記憶力
第二個,后扣帶皮層➡負責控制你思緒游蕩的能力
第三個,顳頂聯合區➡這是我們的道德輪盤, 負責同情心和憐憫心
.
.
此外,冥想能改善資訊處理和做決策的能力,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成像實驗室的助理教授Eileen Luders和同事們發現到,長期冥想者其大腦皮質皺褶(能讓大腦以更快的速度處理資訊)的數量比沒冥想的人還要多。
.
.
科學家們猜想皮質皺褶就是負責讓大腦優化其資訊處理、決策制定、記憶形成以及注意力的功能。
🍀🍀🍀🍀🍀🍀🍀🍀🍀🍀🍀🍀🍀🍀🍀🍀
#冥想可以減少你的負面情緒
.
冥想能夠有效降低的負面情緒如抑鬱、壓力、焦慮。
.
.
Filip Raes教授針對比利時的五所中學的400名學生,進行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進行冥想課程的學生們能降低抑鬱、焦慮以及壓力的跡象,效果更長達6個月以上。此外,這些學生也較少衍生出類似抑鬱的顯著症狀。
.
.
由加州大學Katherine MacLean所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冥想訓練期間與之後,研究對象更容易維持其注意力,特別是在重複又呆板的工作項目上。
.
.
另一項研究則顯示,即便每天只花20分鐘在冥想練習,學生們在認知能力的測驗表現上都有所改善,其中一些案例中更是比沒冥想的學生好上10倍之多。他們在那些帶有期限壓力的資訊處理任務上也表現地更為出色。
.
.
所以還在念書的你,在考試或論文截至日期來臨前,不妨多做冥想,你會發現你的壓力和焦慮感明顯降低了,而且更能專注在學習上。 當然上班族和老闆平時也面對一些工作上的壓力,同樣地也能透過冥想來減少壓力。
.
.
🍀🍀🍀🍀🍀🍀🍀🍀🍀🍀🍀🍀🍀🍀🍀🍀
#冥想可以讓你身體健康,減緩衰老,保持青春活力
.
冥想可以放慢我們的老化速度,根據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有冥想的人群改善了粒線體(Telomeres)的能量產生、消耗及其適應性。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裡的重要部分,它影響著我們細胞的壽命。也就是說冥想會放慢我們老化的速度。
.
.
相較於其他疾病,世界上有越來越多人死於心臟病。在2012年底所發佈的一份研究,有一組超過200位高風險人士被要求從“促進良好飲食及運動的健康教育課程”和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課程”中擇一選擇。
.
.
經過五年的時間,研究人員發現到接受冥想課程的組別其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整體風險降低了48%。冥想能大幅降低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以及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中風機率,這些改變都和冥想帶來的降低血壓和心理社會壓力因素息息相關,相比健康教育更加來得有效。
.
.
而來自“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線上期刊的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只要做30分鐘冥想就能降低孤獨感,同時也能降低心臟病、憂鬱、阿茲海默症及早死的機率。
.
.
實際上,有證據顯示冥想者的大腦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和右前腦島(right anterior insula)都比一般人厚,也因此冥想或許能抵銷掉老年的認知能力喪失。
.
.
🍀🍀🍀🍀🍀🍀🍀🍀🍀🍀🍀🍀🍀🍀🍀🍀
#冥想可以提高你的快樂指數
.
根據埃默里大學的一項研究,冥想能夠有效提升一個人在解讀他人面部表情時所散發的同情心。冥想還會發展對自己和他人抱持友愛的態度、自我接納、蒙受社會的支持、和他人間的正面關係、對他人生活的自我價值感、環境掌握、人生目標以及自我適應性。
.
.
一份發佈在美國心理學協會的研究指出,就算只做幾分鐘的冥想或多或少都有助於提升社會連結感,並對新奇的事物展現積極的一面。這些結果顯示這簡單的冥想能幫助提升正面的社會情感以及降低社會孤立感。
.
.
另外一項來自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顯示,冥想者更容易讓自己能時時刻刻投身於人生所面臨的刺激洪流中,包含了非回應性地覺察每時每刻的自身體驗,重新意識自我情感的一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説活在當下的感覺。
.
.
🍀🍀🍀🍀🍀🍀🍀🍀🍀🍀🍀🍀🍀🍀🍀🍀
接下來就輪到冥想的5大技巧/常見問題:
.
第一,#要在哪裏冥想?
.
.
對初學者來說,避免外部的干擾是很重要的一點。
.
.
冥想應該在某個安靜的地方,這樣可以讓你集中注意力進行冥想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擾。這個地方不用很大, 一個房間、 客廳或者是陽臺、 衹要確保在你冥想期間不會被打擾就可以了。
.
.
關掉電視、手機和其他可能發出噪音的設備、 冥想並不需要完全靜默的環境、 所以不必戴上耳塞。外面割草機的轟鳴和隔壁家的狗吠並不會妨礙冥想的有效進行。意識到這些噪音並學會無視它們、專注冥想正是成功冥想的重要一環。
🍀🍀🍀🍀🍀🍀🍀🍀🍀🍀🍀🍀🍀🍀🍀🍀
第二,#用怎樣的姿勢冥想?
.
理論上,你要怎樣冥想都可以,因爲這是一個精神上的練習。你可以站著冥想,坐著冥想,甚至躺著冥想。
.
.
但是躺著會讓你睡着,站著則會讓你很累,最正式的冥想是以莲花或半莲花的姿势坐著,除非你的雙腿、臀部和後腰都十分柔軟,否則保持蓮花坐姿勢時,你會有點吃力才能挺直腰板、保持端正。
.
.
對於初學者,我會推薦你坐在一張椅子上,雙脚板平放在地上,而雙手放在你的大腿上。試著挺直你的背部,但不要太緊綳,如果有需要,可以加一個小墊子或者一卷毛巾來幫助你背部挺直。
.
.
無論是睜眼還是閉眼都可以進行冥想,不過作為初學者,最好先試著閉上雙眼。 閉上雙眼能防止外界的視覺干擾,同時讓你更專注于凝神。
.
.
🍀🍀🍀🍀🍀🍀🍀🍀🍀🍀🍀🍀🍀🍀🍀🍀
第三,#要冥想多久?
.
大多數資深冥想者推薦每天冥想兩次、每次二十分鐘;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你可以從每天一次五分鐘做起。
.
.
在開始冥想之前,你應該設置一個定時器,因爲當你進入冥想的時候,你會覺得時間變慢,3分鐘的時間就很像過了一個世紀一樣。設置定時器可以預防你去想到底時間過了多久,還剩下多少時間,是不是完成了冥想。
.
.
當你練習冥想越來越多次的時候,你可以慢慢地增加冥想的時間,而我最推薦的冥想時間是10到20分鐘。
.
.
🍀🍀🍀🍀🍀🍀🍀🍀🍀🍀🍀🍀🍀🍀🍀🍀
第四,#要怎樣進行冥想?
.
有各式各樣的冥想方法,有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某樣東西上面,有的是重複念咒語,有的是走路步行的冥想,這個世界上有超過個百種冥想方法。
.
.
而今天你會學到的會是最常見的和最容易上手的觀察式冥想:
首先調整好姿勢后,閉上眼睛,開始深呼吸,慢慢地吸氣,呼吸,像平常一樣的呼吸,用鼻子呼吸,然後衹是要觀察你呼吸的過程就可以了,觀察吸氣時空氣從你的鼻子進入到你的咽喉一直到你的丹田,再從丹田到咽喉從你的嘴巴呼出來。觀察整個呼吸的過程。
.
.
在你呼吸的同時也可以觀察你身體的觸覺:
.
.
觀察你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重頭到脚掃描一片
.
.
感受一下你鼻子呼吸的感覺,呼吸時肩膀上下浮動的感覺,到你的肺部,丹田,再到你雙手和大腿之間的觸覺,再到屁股坐在椅子上的觸覺,一直到雙脚和地板之間的觸覺。然後再從下往上掃描一篇,然後再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來回重複。
.
.
如果你剛開始冥想時,覺得很難,可以試著先衹是觀察你的呼吸,不要管身體上的觸覺。
.
.
在冥想的過程中,各種想法一定會出現在你的腦海裏,你可能會開始想等下午餐要吃什麽、數學功課好像是明天交、我的狗在吠什麽等等。當這些想法出現的時候,就簡單把你的注意力拉回來觀察你的呼吸和身體的觸覺就可以了。
.
.
這裏我要補充一下,你沒有必要用力逼自己不去想東西,因爲如果你這樣做的話會很傷你的精神。
.
.
更讓容易的方法是,想像一下你坐在一個馬路的旁邊,而這些想法就是馬路上的車輛,當有車輛進來的時候,不要逼著自己不去想他,讓他進來,同樣的,也讓它走,坐在馬路旁的你,衹要輕鬆地觀察這些想法,讓他們進來和離開就可以了。
.
.
再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很簡單對吧。
.
.
當你剛開始做冥想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很多的車輛會進來,可是當你越來越熟練的時候,就會發現進來的車輛變少了,你也更加能夠專注在你的呼吸和身體上面了!
.
.
🍀🍀🍀🍀🍀🍀🍀🍀🍀🍀🍀🍀🍀🍀🍀🍀
第五,#要冥想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
效果取決於你冥想的次數,長度和個人因數,因爲每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一樣。
.
.
如果你想要看到效果就一定要每天都進行一到兩次的冥想練習,而我每天都會做一次10分鐘的冥想,就在我早上睡醒刷好牙洗臉之後。我也是建議你每天在固定的时段进行冥想,因爲這樣會更容易養成習慣。
.
.
每天清晨是冥想的好时光,因为那时你的大脑还没有被一天的压力和焦虑所占据。但最好不要在吃完饭后立即开始冥想,因为你也许会感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这种不适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
.
根據我的經驗,我堅持了3個月的冥想,第一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感受到了效果。如果你有一天忘記了冥想或者太忙不得空冥想,也沒有關係,我也是經常這樣,因爲我們不是聖人。
.
.
不過今天忘記了,明天我一定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冥想練習,因爲我已經錯過了一天冥想的機會。所以一定經常提醒自己記得做冥想哦,衹有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
.
🍀🍀🍀🍀🍀🍀🍀🍀🍀🍀🍀🍀🍀🍀🍀🍀
#總結
.
冥想是每個人都需要去做,並去堅持的一項練習,特別是在這個繁忙的社會裏,你可能被壓力和焦慮感給壓著喘不過氣來,但只要你有練習冥想,就能夠有效減緩這些精神壓力,讓你更有精神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
.
最後感謝你看完如此長的一篇文章,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如果你覺得這個貼對你有幫助或給到你一些idea的話,歡迎幫好葉點讚,關註,並分享哦!
.
.
關註好葉>>https://www.facebook.com/betterleaf/ 陪你一起學習學習沒教的知識!
.
.
好葉提問:如果你個人時常有冥想的話,你覺得它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麽? 你冥想的經驗有多久?它又如何改善你的生活方面?
.
.
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去大腦皮質姿勢 在 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心書分享x贈書活動🎉🎉🎉]
很開心收到知悅文化的邀請,可以試閱《不老的腦:首創以「腦科學」╳「老化研究」╳「正念」來實證──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大腦回春!》這本書!
書本這裡可以買:https://reurl.cc/8lmymd
作者是暢銷書《最高休息法》的久賀谷亮醫師,前著作已告訴我們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消除腦疲勞,讓大腦真正的休息。
如同一貫作風,本書也是以微小說形式搭配親民語言,先介紹防老的運動、飲食、睡眠、壓力的相關影響與調整方法,再介紹正念在生活實作方法與科學研究結果,除了複習正念知識,也學習正念運用於防止老化、強健大腦的觀念。成年人的大腦仍會成長,且正念有其助益!如:書中提及有研究指出,持續正念冥想可增長端粒(人類老化的指標),且效果並非一般放鬆、旅行度假可達成;正念冥想可以減少腦中的β澱粉蛋白,清除腦部廢物;八週正念訓練幫助大腦皮質增厚…等等。
分享作者貼心整理精華的三項練習方式。
1️⃣ 每天可以做:正念呼吸 (一天10分鐘)
✔️ 消除腦部疲勞,為正念基礎
✔️ 助益:減壓、抑制雜念、提升專注與記憶力、控制情緒、改善免疫力
🙋♀️ 怎麼做?🙋♂️
(1) 採取基本姿勢
(背部直立、離開椅背;腹部放鬆、手放大腿、雙腳不交疊;輕閉眼睛)
(2) 將意識導向身體感覺
(3) 注意呼吸有關的感覺,不必深呼吸或控制呼吸
(通過鼻孔的空氣/因空氣出入導致的胸部、腹部起伏/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停頓/每一次呼吸的深度/吸氣與吐氣的空氣溫度差異…等等)
(4) 發現浮現雜念,就將注意力放回至呼吸
2️⃣ 運動時可以做:間歇正念
✔️ 助益:提升記憶功能、去除腦內廢物、防止細胞老化、增加抗氧化物質、預防阿茲海默症
🙋♀️怎麼做?🙋♂️
在有氧運動或間歇運動時:
(1) 在跑步/健走過程中慢下來或停住站立,同時注意血液流動到手腳末端的感覺,還有呼吸逐漸趨緩時的變化
(2) 不逼迫自己或比較過去表現,關愛自己,配合當天身體狀況。
(3) 從自身之外觀察伴隨運動而來的辛苦感。
(4) 緩慢的運動類型,如:瑜珈、氣功,可將將注意力放在伴隨步行產生的身體感覺(雙腳的絕妙協調、兩腳踢到地面的感覺、肌肉及關節的動作、身體重心移動的感覺等)
3️⃣ 用餐時可以做:正念飲食
✔️ 助益:預防肥胖及代謝症候群、避免暴飲暴食、去除氧化壓力、延長端粒
🙋♀️怎麼做?🙋♂️
(1) 注意「飲食」―餐食冥想:
吃東西前要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想吃?」將注意力放在食物的外觀、氣味、溫度及觸感等方面。像孩子般對吃這件事感到好奇,品嚐口感、溫度、味道的變化等,並想想食材來源。
(2) 擺脫「依賴」―RAIN :確認自己是否對「吃」、「喝」有不必要的過多渴望(Craving),以及當這些渴望獲得滿足時,身體又有何變化。
當渴望很強烈時,請意識到
「認知渴望(Recognize)」→「接受(Accept)」→「檢查身體變化(Investigate)」→「化為言語(Note)」這4個步驟
(3) 選擇食品―留意飲食內容。儘可能採納下列飲食習慣:
[1]每天至少吃3餐全穀類,攝取1次綠葉蔬菜及其他蔬菜
[2]幾乎每天都於點心時間攝取堅果類
[3]豆類每隔一天攝取1次
[4]每週攝取2次以上雞肉及莓果類
[5]每週至少吃1次魚
[6]每天可加喝1杯葡萄酒
[7]以橄欖油為日常食用油
[8]奶油的攝取量每天不超過1大匙
[9]起司、速食及油炸食物等的攝取,每週低於1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達成以下三條件,就有抽獎資格喔~
想要得到《不老的腦:首創以「腦科學」╳「老化研究」╳「正念」來實證──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大腦回春!》這本書,請完成3項任務!
1️⃣在 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臉書專頁按讚
2️⃣按讚並公開分享本篇貼文
3️⃣在本篇貼文tag兩個朋友,並留言:「正念不是正向思考」或「正念是刻意將注意力放於當下,對經驗覺察而不評價」或「正念幫助我______(如:減壓、更專注、穩定心情...)」。
🕗會在01/17(五) 22:00抽出兩名幸運得主贈送此書喔!
🥳如果您喜歡或支持筆者持續寫作或分享,請不吝按讚分享專頁喔~
❤️地址限台澎金馬地區,由出版社寄出。
🧡 01/17會在貼文公開回覆獲贈者~再請私訊提供姓名、收件地址、連絡電話。
💛01/19 (日)23:59前未回覆者就重新抽出幸運者喔!
💚本專頁保有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專頁,請體諒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