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厭世會社低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厭世會社低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厭世會社低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厭世會社低消產品中有14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一次見到孟軒,是在 9m88 的訪問。她面前攤著筆電,好像隨時在回信,而我面前攤著檸檬塔,看起來就一副很不會工作的樣子。(後來學到,如果你想看起來很會工作,千萬不要點檸檬塔。要點鹹貝果或者有一層是蔬菜的三明治。然後把它們放在筆電旁邊。) ⠀ ⠀ 每隔幾週,辦公室就會收到孟軒的公司子皿寄來的新專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Colbie 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首張專輯 開門主打 首波單曲《孔雀》 _ 在流言與偏見川流不息的數位高速公路上,沈默的人顯得老派。 眾聲喧嘩的社交動物園裡,你要成為孔雀還是__? #孔雀 #Colbie王思涵 #馬來西亞歌手 _ 《孔雀》Colbie王思涵即將發行的第一張專輯《C班人生》的開門主打,以忠於自己的本色宣言,打開...

厭世會社低消 在 梁曉豐 Anjo Leu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5:51:41

12 醉酒 2021.6.17 五月初八 宜出行 唔清楚數字上究竟各種情緒病在現今社會有多普遍,感覺每個城市人總有一點,特別是抑鬱症最多。各人應付的方法亦林林總總,看書看電影、瘋狂購物、暴食、或者近期新興詞語為「躺平」,即是「本pea」 或者真正字面解釋直接瞓低,終極厭世攬炒形態。我個人認為...

厭世會社低消 在 朱立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02:36:54

六四的兩代人 每年在中國大陸消失的這一天,彼岸的台灣、南方的香港、海外華人圈及國際社會,無不用自己的方式齊聚、悼念至今尚未撫平的歷史傷口。 我們都記得,兩岸的這一代人,曾在天安門前爭取民主,在中正紀念堂前聲援自由。 三十二年過去,如今面對生活的磨難、現實的挑戰,今天還能否記得昨日的怒吼? 當年...

厭世會社低消 在 陳曉唯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06:09

去年此時,身著正裝快步穿梭在金融區,在各大銀行的人資部門進行一場又一的面試,重複同樣的自我介紹,回答相似的問題,中文、英文、日文,各種語言的語詞轉化,像是一場場演出,將排練無數遍的表情、笑容、台詞與反應於舞台上展現淋漓,接著是漫長無盡的受訓,無數張的證照考核與檢定,一年的日子消耗了三年的體力。 但...

  • 厭世會社低消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3 21:01:25
    有 278 人按讚

    第一次見到孟軒,是在 9m88 的訪問。她面前攤著筆電,好像隨時在回信,而我面前攤著檸檬塔,看起來就一副很不會工作的樣子。(後來學到,如果你想看起來很會工作,千萬不要點檸檬塔。要點鹹貝果或者有一層是蔬菜的三明治。然後把它們放在筆電旁邊。)


    每隔幾週,辦公室就會收到孟軒的公司子皿寄來的新專輯,而且總是兩份,一份給我一份給涵。使我感覺不只孟軒,而是她整間公司的人都很會工作。在職業中,總會有那種定時定量捎來新訊的單位,讓你感覺自己安篤地被編織在圈子裡,像河流不因河道上石子的更迭而停止。子皿是河,我的信箱是石子。如果河不是這樣經過,石子便感覺不到自己身在河中 —— 認識孟軒之後,她們與我在我心中大概是這樣的關係。


    所以,當我的私人信箱收到孟軒的來信,我有一種變成河的心情。




    第一次見到宇寒⋯⋯呃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實體見過宇寒。但第一次在我的圓裡感覺到她在,是四月在專頁上分享珂拉琪的訪問。寫到她與阿爆的創作帶給我的思考,衍伸到訪珂拉琪時的問題意識。大約在那篇貼文的分享與心情數都不再增加的某天,宇寒按了它讚,大概是「我看到了」的意思。


    孟軒在信裡說,宇寒的新專輯正在尋找文案,而她想到你。我們約在某天下班後視訊,我穿著襯衫而她們穿 T 恤,使我看起來又更不會工作了。(後來學到,如果你想要看起來很會工作,那你千萬要很會下班。最好在七點半左右發個在餐廳或酒吧的動態。不要和上班一樣的打扮。)


    我問宇寒為什麼想到我,她說那則動態真的碰到了她。「有些人看見用母語寫歌,就會停在這一點。但你繼續往下。」筆電前我有點慚愧,知道自己常只是一直問問題,然後在遇見答案前就不小心停止。最傷人的鍬子是沒有挖到底就已經心滿意足的鍬子,彷彿所有斲傷都沒有目的來賦予意義。我沒料到這次挖鑿迎來的意義是鑿開我和宇寒遇見的那個縫隙。




    接下為這張新專輯《虛空現下》的文案撰寫,我的第一份稿子被退,但頗有所得。第一份稿子,我想像自己是早年台壓日本專輯隨歌詞本附上的導聆小冊,在主持音樂節目的電台 DJ 用老成口吻,寫一首 2001 年的歌如何讓他想起一首 1988 年的歌。我想我大概被少年時聽那些唱片的經驗召喚,下意識走向一個在暗中持手電筒的位置。


    這不是宇寒要的。


    收到退件後,她們告訴我,我可以更試著代入創作者的背景。那是我在第一次嘗試時避免自己去做的、套進第一人稱的位置。但其實,我早就一直在做這件事了:收到事件,飾演角色,那就是《一千七百種靠近》裡的罐頭們啊。


    孟軒傳訊息來,說二稿她們讀到哭。其實她們有好多人,有子皿的另一個孟小孟,晏榕,宇寒自己。不知道是誰哭了,很想知道但沒有問。


    總覺得,只有很不會工作的人才會問這個問題吧。




    我真的問出口的問題,是我可不可以分享這次的寫作。畢竟,隨著專輯文案發送給各媒體,情理上編輯們會預設這些文字是作為歌手與整個團隊的發言,不再只屬於我。但我實在太喜歡這一次合作了。


    孟軒很快回信,說當然沒問題啊,很期待。


    我有一種被河好好地帶到海裡的心情。


    宇寒的《虛空現下》,已經在九月發行了。這陣子點開相關新聞,總覺得很有趣,看見自己寫下的話語被放在博客來和誠品,YouTube MV 下的資訊欄,StreetVoice 的專輯說明,或者在新聞稿裡作為宇寒的發言。這難道就是九頭蛇成功滲透半個神盾局的感覺嗎?


    有沒有一種到處都是蕭詒徽寫的東西的感覺呢。


    Hail Hydra.


    我想孟軒可能會期待我推薦這張作品的音樂。但,我對這張專輯的思考,已經全部都寫在文案裡了。


    應該說,早在我聽完試聽帶、決定接下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就已經確定這不會只是工作而已,它將是我真正的想法,縱然無人知曉。


    其實,我好像很少把工作只當成工作而已。這樣到底是很會工作還是很不會工作?






    黃宇寒 Han 創作專輯《虛空現下》
    2021 Sep. 全球上架 ➤➤ https://linktr.ee/ReturnToReality_han


    我們記得在台上清澈地抱著吉他的黃宇寒,記得她以瀲灩嗓音把客語唱成各種曲風的晴天;所幸的是在第一張專輯將語言意識帶進作品並獲得注目之後,她自己隱隱也意識到大家記得的是她唱客語的歌,而非她的客語歌唱的是什麼。同樣懷著衝撞母語歌曲既定印象的企圖,《有時有日》裡她選擇在明亮的中高音域上讓大家知道她能將作品詮釋得清晰強壯,《虛空現下》則進一步正視母語歌曲入流行樂被迫多跨的一道起跑線:在確定自己能和強勢語言「做到一樣」之後,隨之要找出自己「之所以不同」的核心。

    這兩年,她目睹了網路霸凌對自己所仰慕者的傷害,從一開始的激越憤怒,到無法獲得回應的無邊沉寂,在惡意與悲傷的黑洞邊緣,她訴說一道抵抗情緒引力的心靈運動軌跡。隨著曲序的推衍,新專輯以頗具爆發力的搖滾聲響揭序,一路從對鄉民語言攻擊的奮力質問,來到對已逝之人的深情憑弔,依照時序攤開面對悲劇的歷程,既是黃宇寒對自己止痛的呼告,也召喚所有為此感到無力者的共鳴。

    新作中自疑、對社群世代被過度注視處境的提問,都蘊含當代生活的問題意識。一切恰如她依舊選擇把客語放進主流曲風的原因,是意識到母語使用者的生命場景,已經與傳統客家歌謠生發的所在不同。講客語的人也滑 IG,也有厭世代,也要面對社群時代的創傷。製作上,放下吉他的黃宇寒與四位樂手以創作營模式共同創作,彼此即時以樂句來往切磋,也完成了不同於第一張作品的 band sound 印象。她說,習慣自寫自唱的自己總被團員現場丟出的點子嚇到,深怕自己反應不及。

    其實,在新專輯裡嚇到我們的是她。



    ▍現下 Living in the moment
    https://youtu.be/0r_JRXOeu8Q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天變成別人幾次?

    不再有誰只擁有一張臉了。這個時代我們不得不花時間重新整理每一個自己,穿脫帳號如此容易,幾乎是一種無限試穿的權力。我們樂於、但也因而忽略試穿時的我們往往並不覺得那些衣服屬於自己,不知不覺,鏡子裡的你擺出不是你的表情也變得沒有關係。

    該如何抵抗,擁有許多臉的每個人所醞釀的、沒有臉的惡意?黃宇寒從憤怒到詰問、再從共情回到對真實的思索 —— 我們都聽過無數次「把握當下」,卻不一定明白把握當下真正的意思,是對自己專心。

    你多久沒有對自己專心?睽違兩年,黃宇寒帶來新專輯第一首歌,也帶著她對音樂的新理解,讓人跟著她的聲音輕輕想起:真誠從來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對別人誠實,是一種美德。對自己誠實是一種自由。



    ▍社會現象 Social phenomenon
    https://youtu.be/ox160KcTIZk

    我們僅只是由我們的言語所構成的嗎?沒有人會同意。然而社群上位十五年,發表意見的成本與意見的殺傷力早不再對等,留言的重量輕得只剩一個 ENTER 鍵,每個人都像拿著手槍的嬰兒。

    可怕的是,嬰兒不會知道自己是嬰兒。人們以為輕易批評的代價是由別人支付,然而,殘酷的話語總是在製造更殘酷的話語,受傷的人總是在製造傷得更重的人。你隨意傷害別人的時候,製造了一個總有一天也會隨意傷害你的世界。

    以沉鬱密集的低音撥弦開場,銜接主歌偏執的壓抑,黃宇寒一反輕柔印象,以滿溢力量的搖滾編曲作為一種提醒。我們都想成為最正確的人,卻常常因此忘記對方是一個人,這首歌向每一個人宣示:你的正確並不賦予你傷害別人的權力。



    ▍下夜 Midnight

    乍聽是最接近黃宇寒本色的民謠表達,〈下夜〉的主旋律在副歌隱隱與和弦拉鋸,靜靜抵達更為淒美的抒情。歌詞中描繪失眠情狀,指向新專輯在創作主題上面對的兩種巨大失語:個人之於整個社會無力改變的失語,以及生者與亡者之間、縱然千字萬句也沒有回聲的失語。面對巨大的靜默,她並不亟於立刻得到答案,也對每一個在深夜裡遲疑的人說:你並不需要為選擇等待感到懷疑。

    與自己交談所花費的時間,永遠不是浪費。歌曲中段加入第二把吉他與第一把平靜地交談,法國號的聲響也為這份孤獨披上外套,黃宇寒吟詠傾訴的歌聲睡在她自己編寫的穩定和聲中,讓聽見的人慢下來,也告訴我們,緩慢並不等於不會抵達。



    ▍虛空 Fake

    在網路上,你有百分之幾是自己?為什麼在這裡,你覺得你不完全是你也沒有關係?我們以為自己懂得虛擬世界的真真假假,漸漸學會披掛武裝登入上線,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領悟的可怕之處,是讓你自己也變成假的。



    ▍係無? Isn't it?

    憂傷的是,我們對待比自己幸福的人時總是比較無情,無論他的幸福是否只是我們的想像。在明白傷害別人不是他者的本質之後,更要知道被傷害的對象也並不一定如他看起來那樣強壯。〈係無?〉蒼茫的編曲,建築起發聲求救卻沒有回應的空洞,也呈現當我們預設別人擁有如此遼闊,也許反而成為他們的荒蕪。



    ▍影戲人 Theatrical

    沒有人真正關心,多半只是好奇。歷經前三曲對他人的思索,黃宇寒將目光拉回自己:身為公眾目光下的表演者,那些注視是真的想要了解,還是因為被娛樂而暫時停留?輕巧曲風,是面對自己或許僅是丑角的苦中做戲 —— 至少,自己的悲劇可能是別人的喜劇。



    ▍太陽系 Solar system

    太陽給人強大的錯覺,彷彿發光發熱是理所當然。事實上每一種燃燒都是交易,太陽消耗自己的身體換成別人的光,卻因為太過耀眼而讓人忽略它的寂寞。日系搖滾聲響中,黃宇寒發揮她在高音域的清朗音質,化作對自己身邊每一顆太陽的呼告:我知道你的孤單,無論你有多明亮。



    ▍和天空問好 How are you?

    那人已經永遠離開,不會再有任何回答。然而,就算最初沒有回應的這件事延長了我們的悲傷,漸漸的這一點卻反而變成一種慰藉,所有無聲的事物彷彿都藏有他的回答:花是他,天空是他,所有不會說話的東西都像他。因為與離去的人相像,所以我們願意對沒有生命的它們說話,於是一個人死了,世上其他東西卻活過來了。



    ▍夢 Dreaming of you

    身邊的人選擇永遠離開,我們總覺得自己是被悲劇所剩下的那一方。但對離開的人而言,他們也一樣被悲劇所剩下,也在天空另一端嘗試碰觸我們的心。鍵盤使用空間感強烈的音色、減少配器數量,〈夢〉從離去者的角度發聲,將來不及傳達的話語寄託於夢中:我現在過得很好,唯一的願望是你也一樣。



    ▍繼續走吧 Keep going

    夢的意義,在於給予生者睜開眼睛的力氣。在夢中重逢之後,我們不再被沒有說完的話所滯留,終於可以開始道別。人們總想像道別是一個瞬間,其實每一次道別都是綿延的過程,每往前走一步,只是再見的一點點 —— 但我們要走那每一小步,不只為了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自己,也為了讓對方成為下一個對方。






    製作 & 發行 & 經紀_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
    專輯製作人_ 林易祺
    專輯創作室_ 節律音樂
    A&R 及企劃顧問_ 子 皿 In Utero
    A&R 及企劃暨執行_ 這哪位音樂工作室
    行銷宣傳_ 子皿

    客語歌詞校正指導_ 邱新春
    印尼歌詞用字指導_ 林財強
    羅馬拼音翻譯_ 王興寶
    文案_ 蕭詒徽
    裝禎設計 & 插畫師_ 蔡尚儒
    攝影師 & 造型_ 楊景雯
    妝髮_ 洪振揚

    發行日期_ 2021 年 9 月 1 日
    實體發行代理_ 子皿
    數位發行代理_ 派歌

  • 厭世會社低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3 19:19:25
    有 238 人按讚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你看團時很近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為了避免開始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因為我錯過命運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 厭世會社低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2 10:03:23
    有 20 人按讚

    能有論文級的課程心得,真是覺得死而無憾了。

    「表演與生活」下週二第27期要啟動了,歡迎大家來一起來玩,來跟自己的生命對話🥰

    第26期學員分享:

    如果看過耀仁老師的戲,不難發現他演戲時完全就是個迷人的發光體,我相當好奇那個閃閃發亮的來源為何,我覺得那不只是耀仁老師的個人魅力,也不僅是演員光環所致,加上我總被他很赤誠赤裸的專訪與種種分享鼓舞,讓一心想成為好演員、且從沒上過表演課的我十分嚮往耀仁老師的薰陶,因此,我甘心等了三個月才報名成功總是光速爆滿的〈表演與生活〉。

    耀仁老師在第一堂課便跟我們分享他師承李國修老師的名言:「看戲修心,演戲修行」,換言之,耀仁老師的教學較著重於啟發同學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就是自我覺察,而我到課程快接近尾聲才越過重重自己的迷障,幡然瞭悟耀仁老師對課程設計的用意。

    我覺得〈表演與生活〉這堂課的精華在於,耀仁老師以很坦白、很真誠、很真實的態度與他自身對生命、人生、生活、表演的分享,在每堂課邀請我們訴說最近的生活感觸與心得,而漸漸在無形之中創建了一個令人安心、信賴的空間,而這個空間說穿了其實就是表演的世界--表演世界沒有邊界也沒有規則,因而得以令人放下心防、脫下我們面對社會的人設模式,因此,很快地,我在第一堂課的首度表演練習中,便已能同時感覺自己與同學們或多或少都卸下了社會化的模樣而像孩子一樣在玩耍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

    坦白說,其實〈表演與生活〉為我揭露了不少關於自我的困惑,我和我自己的、我和他人的、我和這個世界的。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滿有自覺、跟其他人比起來相對自由的人,但經過每週一堂耀仁老師化有形為無形之神奇教學法,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似乎已不如我所想的自由與清晰,而在經過梳理自己的困惑才發現,其實我已經過社會洗禮而有了一套應對外界的方式,但社會化這三個字並不該是一句髒話,只是,我在社會化的過程,因為必須、也因為我想要被社會接受,而自我掩蓋壓抑了自己的許多部分,我感覺我似乎只剩「膝反應」那樣表層的敏銳度,因為多想,只會為我自己帶來麻煩,我必須把我的感覺壓縮到最低限度,才能有更多注意力和心力去面對工作與生活,但這樣的作法實在令我怎樣都開心不起來,而很慶幸也很遺憾的,生存就是人類的本能,人的韌性超乎想像,我的堅強仍幫助了我捱過不快樂的日子而繼續前行。我時常覺得厭世不是真的想死,而是感覺自己彷彿已窮盡一切卻仍找不到方法好好地活著,而感到厭世。

    說〈表演與生活〉解放了我是誇張了點,但這堂課給了我過去尋覓未果且求之不得的直面自我之意識與勇氣的開大絕方法,也就是表演本身。縱然過程有些不舒服(畢竟,這就像清創手術一樣,你得先把傷口清乾淨才找得到出血處,才能進而去做治療修補的動作),但我的理智告訴我,這個不舒服、這個痛,是一種healing pain,這個痛值得!且,你經過了,因此又懂了一點,就又變強了一點,也更前進了一些,往那個更可愛、自己更喜歡的模樣。也就是說,〈表演與生活〉為我帶來困惑,可我的困惑引領我前行。

    或許是我比較嚴肅,好像把〈表演與生活〉描述得壓力很大哈哈,但其實上課過程是充滿歡笑和療癒的,只是在下課後,我感覺學習更是發酵地、後效地持續在發生,如化學反應般不停地在我體內作用著。我感覺〈表演與生活〉這堂課對我的訴求--真實地感受,好像一直在挑戰我,一直在給我線索,一直在引誘我去看個究竟,然後我就看見了自己,而我才在電光石火的那一瞬明白了耀仁老師的表演心法之基底,就是他第一堂課分享的「修心修行」!

    耀仁老師透過他的教學,提供我們貼近自我的方法,引領我們看見自己,而使我們發現,我們要的不過就是快樂,什麼叫快樂?怎樣才會快樂?我想大家的答案大同小異,或許都能化約為「如實地做自己」、「對自己忠誠」,而如謎底寶藏般的「如實做自己」的尋寶圖,其實就是我們本人!而正是因為我們和我們的生活是緊扣在一起、無法切割,耀仁老師才會從「生活」著手地引導我們,以我們的感受、情緒和想法作為線索,在我們這張尋寶圖上按圖索驥地尋找寶藏--不必捨近求遠,〈表演與生活〉讓我知道一切的答案就在我身上。

    更深入地說,何謂表演與生活?在生活中我們都扮演著許多不同面向的角色,孩子、父母、員工等等,在扮演這些角色時我們不一定總是甘願歡喜,但生活就是現實,我們總得去接受我們的職責,而〈表演與生活〉向我展示了在切換角色間的靈活性,教我用「遊戲」、「破關」、「打怪」的概念去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但更關鍵的是,它教我不與自己分離地去這麼做,換言之,〈表演與生活〉讓我得以離自由更靠近一些而輕盈可愛。

    所有學過表演的人,無論專業、業餘,還是只當興趣和消遣,都曾跟我說過每個人都應該學表演,我現在知道了,他們說的都是真的,不是為了賺錢,因為表演的學習可以很奸詐地在不知不覺中解構你、解放你,然後你就會感到自由--在有限的人世間裡無限的延展你自己。

  • 厭世會社低消 在 Colbie 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26 00:00:12

    首張專輯 開門主打 首波單曲《孔雀》
    _

    在流言與偏見川流不息的數位高速公路上,沈默的人顯得老派。
    眾聲喧嘩的社交動物園裡,你要成為孔雀還是__?

    #孔雀 #Colbie王思涵 #馬來西亞歌手
    _

    《孔雀》Colbie王思涵即將發行的第一張專輯《C班人生》的開門主打,以忠於自己的本色宣言,打開這張專輯要傳達的信念。Colbie平日寡言抽離,對於各種亂象看似懶於討論,實則,他選擇了音樂作為他與世界溝通的渠道。

    《孔雀》是一首充滿都市感的City Pop,編曲層次豐富,以一種拒絕被標籤拒絕蹭熱度的態度,對社會發出的噪音提出疑問,人是不甘寂寞的孔雀嗎?總在流量與話題中穿梭,沈默的優雅似乎已經是一件老派的事,然而人一多話就聒噪,原本是鳳凰,卻在自己的偏見裡淪為麻雀。

    《孔雀》單曲MV找來馬來西亞近年竄紅的年輕時尚攝影師兼導演Nelson Chong張慈軒操刀,以燈光與復古的場景,強化Colbie新御宅族的印象,厭世而美麗,抽離而不孤立,導演說,每一個鏡頭,他都務必讓自己有戀愛的感覺才過關。

    Colbie除了在MV裡扮演自己,也特別拜師學了一段難度甚高的Finger Tutting (手指舞),雖然只有短短八個小節,卻經過一個多月的苦練才獲得老師肯定。該手指舞寓意著自由與框架,以及在百鳥爭鳴的社會裡表達自己的難度。


    ? 孔雀 ?

    我 有一雙優雅的平底鞋
    走 走過那 髒亂的每條小街
    穿過流言 隨便素著 一張臉
    若不想聽見 我就聽不見

    我總覺得星座太玄
    難道都怪水逆太常見
    對於廣告感到疲倦
    只眷戀牛仔褲的體貼

    不夠禮貌也不夠賤
    不懂人們所謂的體面
    別急著給我標籤
    你看到的我不過一面

    不想直播我的晝夜
    愛或不愛都很直接
    我不住在動物園裡
    當不了僅供觀賞的孔雀

    我 總被捲在話題裡周旋
    七 嘴八舌 全是傲慢與偏見
    這個世界 不缺你我 的觀點
    百鳥在爭鳴 鳳凰變麻雀

    所有人都想被看見
    大好青春誰肯收斂
    我替網紅感到疲倦
    人生都快被流量終結

    從未問過你的意見
    意見總是隨便又膚淺
    如果不懂怎麼聊天
    用表情符號 再說一遍

    不想直播我的晝夜
    愛或不愛都很直接
    我不住在動物園裡
    當不了僅供觀賞的孔雀

    城市裡堆積了太多寂寞 很難被消滅
    低調浮誇都渴望 被了解

    數位聆聽:https://rock-mobile.lnk.to/colbiepeacock

    _

    詞 / 丁丁
    OP / Funkie Monkies Publishing Pte Ltd
    SP / 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曲 / Colbie王思涵、王保為、林軒羽
    OP / Super Fun Entertainment PLT
    OP / 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OP / 小品音樂工作室SmallBox Music
    SP / 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音樂製作
    製作人 Producer / Colbie王思涵、管啟源、Clement蕭啟賢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 / 管啟源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 / Bowie Ong
    Additional Programming / Clement蕭啟賢、JSAW
    吉他 Guitars / Bowie Ong
    低音吉他 Bass / Ken Chung
    和聲編唱 / Colbie王思涵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Hanz郭文翰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 / Hanz郭文翰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Vocast Studios
    母帶後期處理 Mastering / CL TOH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 Mastering One

    數位發行 / 香港商華納音樂出版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Digital Distributer / 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Branch

    _

    影像製作
    出品 Production / 大茶飯娛樂經紀 Super Fun Entertainment PLT
    製片 Producer / Colbie王思涵、管啟源
    導演 Director / Nelson Chong 張慈軒、Mandy Gioh 楊淑琳
    導演助理 Assitant Director / George Chong 張喬治
    攝影指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Nicholas Chin 陈伟忠
    美術指導 Art Director / Mandy Gioh 楊淑琳
    燈光 Gaffer / Arianto Bin Mintek (Anto)
    燈光助理 Best Boy / Liew Kuok Ken (Ken) 、Edwin Lye Er Hou (Hou Zai) 、Koala Loh
    攝影助理 / Meor Nazrin、Jeffery Teong、Skaiste Kazragyte
    剪接 Editor / Erik Moh 巫志隆
    調光師 Colorist / NC Nicole 霓可樂
    化妝師 Make Up Artist / Rachel Seok @ PLIKA MAKEUP
    髮型師 Hair Stylist / Kay Tuan @ CENTRO HAIR SALON
    藝人助理 Artist Assitant / Kwan
    手指舞編導 Finger Tutting Choreographer / Joey Montut
    古董家具提供 Vintage Furniture Supply / Eddy Sih
    古董樂器提供 Vintage Music Equipment Supply / Shawn @ Sonica

    不是路人甲 The Actors /
    馮俊傑、EstherQuinn、Allen Yeoh、Edward Low、黃龍坤 、Wilson Sam、Floyd、Chunyau

    特別鳴謝 Casting Manager / 陳奕君

  • 厭世會社低消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08 19:00:06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疑問?

    那就是忙完一整天的行程之後,回到家裡整個人就像是電玩的角色大失血、快要GG了…徹底的累垮;而且怎麼睡都沒有用,還是黑眼圈、哈欠不斷,就像是一個永遠都充不飽電的電池一樣。

    而一般來說,我們提到「疲倦」,我們總會覺得它跟身體因素是有比較高的相關,像是缺乏睡眠啊、經過激烈的運動啊,或者是長時間的體力勞動…。

    但是呢,美國的奧瑞岡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略特・柏克曼」,他就指出,假如你是建築工人,或者是在田裡幹活的農夫,再不然是日夜都得輪班的住院醫生;那麼你的疲倦的原因喔,的確是「體力透支」。

    但如果你不是這些狀況,那很有可能你的疲倦,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有研究證實喔,如果你長年覺得疲倦,除了身體上的勞累之外,還有下面這三種心理的因素,也會把你的內在能量整個榨乾。

    這三個因素分別是,第一個「強烈的情緒感受」、第二個「自我控制」和最後一個,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

    先來說說喔,什麼是「強烈的情緒感受」?這就讓我想到我們「啟點文化」的小天使~媗甯,她曾經遇過一個狀況。

    有一天上班日喔,她一如往常的進教室辦公,沒想到喔,她一打開我們線上課程的平台,就赫然發現整個平台當機,無論她怎麼怎麼按、怎麼重新整理網頁,整個線上平台就是沒有反應。

    在她處理緊急狀況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耐著性子跟工程師溝通,而另外一方面,還要擔心學員沒辦法上課的困擾。

    所以呢,在壓抑自己驚嚇過度的情緒之餘,還要承受著心跳加速啊、血壓升高啊…這些生理負荷。

    一直到整個狀況解除,她才能夠鬆一口氣,而且感覺到一整天的體力,就在那一個小時全部消耗光。

    雖然這件事情在一小時之內就順利的解決,但強烈的情緒感受,激化了身體的壓力反應,在短時間之內造成很大的內在負擔,所以會有一種瞬間被榨乾的感覺。

    其實不管強烈的情緒,是來自於像「焦慮」這一類的負面,還是像是「興奮、開心」的正面情況;當焦慮或興奮持續的時間太長,就會超過人類所能夠負荷的程度,很快的耗盡我們所有的心力。

    再來呢,第二個會榨乾我們內在能量的因素,是「自我控制」。

    這就好像是一個天生內向、不常說話的工程師,他要出席一場公司的餐會,你要他在社交場合努力裝出一副很健談、幽默的樣子;或者是一個不擅言詞的人,要跟眾人侃侃而談,發表一個很重要的簡報。

    也好像是喔,你要求一個愛玩的孩子,不可以出去玩,必須乖乖的坐在位子上、定在那裡不能動完成功課,是一樣的感覺。

    這些情況,都要我們去忽略自己的感受、無視於外界的誘惑,再辛苦也要完成目標的決心,這些都很消耗意志力的。

    所以呢,內向的人在參加完聚會之後,他回到家會覺得累翻了,會比他寫一個禮拜的程式還要更累。

    而且人的意志力很有限,不可能隨傳隨到啊,一旦需要自我控制的時間太長,就會讓我們感覺到精疲力盡。

    而第三個,很容易讓人身心俱疲的因素,就是「過度的負面思想」。

    什麼叫做「過度的負面思想」呢?打個比方喔,當你在工作上不順利,遇到挫折、心情很糟,回家想要跟你的家人,或伴侶傾訴的時候。

    結果沒想到你的家人卻跟你說:「早就跟你說那個工作很爛,你偏偏要去做,就不聽!」請問這句話講完,你聽到這裡,是不是會覺得更悶、更賭爛?

    同時呢,你也會因為這樣的回饋,繼續留在挫折感裡面,說不定你心裡喔,還真的會責怪自己;就是像這樣的對話:「對呀!別人都看得出來有問題,我竟然看不出來,真是白痴,我這輩子完蛋了!」

    像是這樣的信念,都叫做「災難化的思考」。它只會不理智的讓我們認為,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因此呢,把所有的心力都花在焦慮跟擔憂上面。

    於是呢形成很大的內在壓力,讓人光想就覺得累,最後你根本就沒有任何行動的能力,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那當我們純粹因為身體的因素而感到疲倦,要恢復體力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休息」就好了!

    但麻煩的是喔,當我們筋疲力盡的原因,是來自於我們內在的時候,因為不容易覺察。所以這樣的心理狀態,很容易就會形成一個「黑洞」,讓我們的內在能量,無止境的流失,休息再多你也補不回來。

    那你一定會好奇,如果是你,或者是你身邊的朋友,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這裡喔,跟你分享一個唯一的解方,它很簡單,兩個字叫「平靜」。

    雖然「平靜」多數時候,會讓人有一種被動、懶惰、無作為的刻板印象。但事實上,平靜的真正功效,跟大家認為的是完全相反的。

    因為平靜是一種低強度的情緒,所以不會刺激你的生理機能,你的心跳不會加速,你的掌心不會冒汗,呼吸也能夠保持規律,身體的狀態是相對感覺到安全,而且平穩的。

    所以呢,平靜它其實不會降低你的產能,也不會讓你變得消極。反而啊,能讓你更順利的完成工作;同時呢,它消耗的能量,也會比你急躁、焦慮的時候來得更少,讓你更省力。

    在職場上面,有很多「完美主義」的經營者,他們成功的原因,也往往是導致他們過勞的原因。雖然追求完美這樣的一個「自我控制」,可以使人進步,但過分追求完美,會把人逼瘋的啊!

    讓人在每天的工作結束的時候,因為能量用光,而彷彿虛脫一樣,長期活在高壓的狀態裡,會越活越累的。

    又或者你有一場重要的簡報,或是正在洽談一筆大交易,但你從接受到任務的那一刻開始,整個「強烈的情緒感受」,會讓你一顆心七上八下。

    除了要做工作上的準備,還要應付心裡不斷跑出來的擔憂跟緊張,處在這種「強烈的情緒感受」和「負面思想」,爉燭兩頭燒的內在情況裡。

    那麼我邀請你想一想,在這種內外煎熬的情況底下,你覺得自己能夠撐多久,又能夠如何把事情做好呢?

    說到這裡喔,如果你有以上這些議題或困擾,我有一門課,叫做【CIA通達力】,它會用循序漸進的步驟引導你,達到從容不迫、泰然自若的平靜狀態,幫助你更靠近你自己,覺知到自己內心的感受。

    當你開始注意到焦慮,和躁動的情緒的時候,你就能夠有意識的調整自己,保持在清明而平靜的狀態,讓你能夠用對內在的能量,就能夠避免累到厭世的狀況發生。

    我們的文化長久以來,在道家和《道德經》裡面,都強調「無為」這個詞彙,他們把「無為」說成是一種「生命之鑰」,認為呢「無為」是力量的來源。而「無為」最直白的說法,其實就是「平靜」。

    當你能夠平靜,你就可以安住在當下,保持淡定沉著,自然就能夠更專注,而且做出更明智的決定,處在一個能量正常流動的狀態,擺脫長久以來的疲倦感。

    祝福你能夠透過今天的分享,活出「寧靜致遠」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內容最後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

    我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CIA通達力】課程,是在10月26號開課。這也是我這一門課經營這麼久以來喔,第一次開在禮科拜六,所以呢它的名額很有限,而且機會很難得。

    希望對於想要更認識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調整的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希望我能夠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厭世會社低消 在 I'm Terry 泰瑞19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2-15 13:22:42

    即便速度再慢,你也能成就自己的精采!

    總里程:105公里
    總爬升:3,064公尺

    從南投出發,有一條山路是被群山包圍,總長約70公里,直線爬升超過2,000公尺的厭世公路,在我心目中被名列台灣最硬路線的第三名。
    它之所以厭世,是因為路段過了和社的7-11之後,就沒有便利商店,只有綿延彎曲山路搭配著隨時從路邊衝出來耍萌卻不萌的狗追著你跑,即便山路騎不快,還是會逼著自己抽車快閃…

    在這裡除了要有心理準備被狗追之外,還有幾個需要留意的小地方。
    1)溫差-由於整體爬升拉到2000公尺以上,加上山區容易起霧,務必要帶上風衣或背心,降低失溫風險。

    2)補給-愈往山上,路段愈徒,體力也消耗的快。可攜帶小背包或加裝車用包,放置一些乾糧,為自己隨時補給。

    3)交通管制-沿途有部份落石管制區,都是短暫封閉及放行,其中有一個管制區,位於塔塔加前10公里處,是最久、最久、最久才放行的。在騎乘時,要預估自己的時間,不然可能會一等就是一世紀了…

    4)隧道-整段路大約會經過3-4個隧道,其中一個隧道沒有光、沒有燈、伸手不見五指,非常危險。雖然路段不長,為自己準備前後燈增加安全性。同時為了加快眼睛對光線的適應,配戴會變色的運動眼鏡也是一個聰明的做法。(推薦 ZIV 1 變色款運動眼鏡)

    最後,跨過這座山路,你也成就了自己的精采。

    #玉山之路
    #塔塔加
    #中央山脈大縱騎
    #中雙塔
    --
    TERRY IG很有趣:https://www.instagram.com/tychungx/
    --
    變色快的像變色龍一樣運動眼鏡/ https://goo.gl/R5N67q
    --
    中央山脈大縱騎-序曲:https://youtu.be/lCRSnMvQA8A
    中央山脈大縱騎-2:https://youtu.be/g7CuMNvXt8s
    中央山脈大縱騎-3:https://youtu.be/WOZDFMPdHJ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