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神稻妻等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神稻妻等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神稻妻等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神稻妻等級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MealKit評測 最近沈浸在meal kit的小小天地裡,不僅紙上談兵,也動手實作。 繼前幾週嘗試了Gen Creative、Club Voila和Solo Pasta後,本週繼續實驗Studio Kyu Kyu「手工披薩DIY組合」、logy「Spaghetti alla Carbonar...

  • 原神稻妻等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6 23:51:27
    有 629 人按讚

    #MealKit評測

    最近沈浸在meal kit的小小天地裡,不僅紙上談兵,也動手實作。

    繼前幾週嘗試了Gen Creative、Club Voila和Solo Pasta後,本週繼續實驗Studio Kyu Kyu「手工披薩DIY組合」、logy「Spaghetti alla Carbonara 培根起司蛋麵」、FoodGo Box「經典威靈頓牛排」與「香色那可那可雞」,我簡直,meal kit開箱達人(自己講)。

    各位沒有走錯棚,這裡不是婦仇者廚房。

    #StudioKyukyu #在家做披薩

    Studio Kyu Kyu是由日籍主廚萩本郡大(Kunihiro Hagimoto)與太太Joyce一起創立的烹飪教室。如果大家有印象,在義大利摘米其林星的德吉洋二主廚三年多前曾在台北101開設快閃餐廳「TABLE by Yoji Tokuyoshi」,當時被派駐在台北的就是萩本主廚,人稱Kuni桑。半年的客座經歷也讓他種下緣分,去年成了台灣女婿。

    疫情中烹飪教室也無法營業,該如何變通?擅長義大利菜的Kuni主廚研發出披薩DIY組,讓人買回家自己做披薩,厲害在於,就算使用家用烤箱,也能做出媲美餐廳窯烤的拿坡里披薩。拿坡里披薩的烤窯溫度高達攝氏430度至480度,只消數十秒就能烤出酥香帶焦痕的餅皮,家用烤箱最高溫不過攝氏250度,怎麼辦到?Kuni主廚想出偷吃步:先用平底鍋煎脆餅皮,用噴槍加工烈焰焦香,再進家用烤箱。

    可是家裡沒有噴槍啊?安啦,跳過跳過。

    DIY組含二個麵團、二種口味的配料:瑪格麗特與芝麻葉帶皮火腿,一紅一白,相當貼心。除了文字說明,掃QR code也能連上教學影片,Kuni主廚隔著螢幕手把手教,還附上緊急聯絡電話(!)。

    我想我是該打通電話過去的。我的麵糰,從整型就是災難......不知是否因為在冰箱多待了一天,白拋拋的麵糰,太幼咪咪了,我無法掌握,濕黏不聽話,我又從沒操作過麵糰,第一顆勉強完成,第二顆擺爛攤軟,不管了,就放進盒子發酵......四小時後,它還是爛泥,只是變比較大灘而已...

    硬著頭皮繼續做,不然沒晚飯吃。把餅皮用手指壓開,然後,就破了......沒事,塗上番茄醬汁,擺上莫札瑞拉遮起來。再把餅皮滑進放了油的平底鍋裡煎,這一步,就是仆街,餅皮翻滾折半,醬汁到處亂流,哈哈哈哈。

    烤箱不會拒絕醜醜的披薩入內。

    神奇的是,即便多災多難,奇形怪狀,這披薩,味道還不賴。餅皮鬆化輕盈,平底鍋煎脆是好招,Kuni主廚熬的番茄醬鮮活有味,和羅勒、莫札瑞拉攜手拯救了我的晚餐。白色的瑞可達、帶皮火腿、芝麻葉也好吃,搭上Kuni主廚的秘方—糖漬檸檬皮,清亮芳香。起司當然都是「慢慢弄」的。

    後來才知道,Kuni主廚的麵糰含水量達80%,所以不好操作。也因為含水量高,這披薩才能外酥內鬆,咀嚼間也透出麥香。

    看了我的作品後,相信大家都信心滿滿。

    💡評測心得:
    不需要把這披薩DIY組當作快速上菜的救星。它適合家人一起動手勞作,在悠閒的週末,花點時間和麵粉、酵母、親子夫妻相處。

    #logy #把煮義大利麵說清楚

    做披薩不簡單,煮義大利麵總輕鬆寫意了吧?

    醬汁還幫你調好了耶。

    logy 的田原諒悟主廚,在餐廳休息的期間一直在想他能為客人做什麼。蹦出來的產品是,從餐廳精緻菜色改弦易轍的,輕鬆方便的義大利麵懶人包,且是他很有感情的一道義麵— 培根起司蛋麵(Spaghetti alla Carbonara)。「這裡面不要加鮮奶油喔」,田原主廚永遠記得在廚藝學校裡義大利主廚的正確示範,如何顛覆印象,他又如何在極簡的食材中追求火侯的掌控與比例的平衡。他說,這道麵「濃縮了我過去十八年來的經驗」。

    米其林二星餐廳推出單價一千元、四人份的義麵meal kit,預訂浪潮瞬起,開放訂單二天後就得關閉,否則做不出來;而在宅配困難的情況下,光靠大台北地區自取,就能衝出一定數量。除了熟客群支持,應也能觸及平常接觸不到的客人。

    更有意思的是,田原主廚的把煮麵這件事,說明得叨絮囉唆,就是一個控制狂把煮培根起司蛋麵的一切變因都想清楚了,從器具、事前準備到實際製作,萬無一失地交代囑咐。他希望我們在家也能像在logy一樣,品嘗到完美。即便只是平凡到不行的carbonara。

    為了示範精準的煮麵水鹹度,又怕有些人家裡無法度量幾公升的水、幾公克的鹽,他附了一小瓶「1%濃度鹽水」。我量了2公升的水、20公克的鹽,再和這瓶1%鹽水比較,真的,一樣。至此我才記好煮麵水該多鹹,在心裡感嘆「學習了」。

    然後就該一帆風順了是吧?煮麵水完成,麵投入完成,醬汁回溫完成,計時一分不漏,濾水、拌麵,voila!

    可是,拍照的時候我覺得怪怪的,這麵長得不太對勁。

    吃完了才發現,還有一包帕瑪森起司粉與黑胡椒,我忘了加。

    這才是藏在細節裡的魔鬼,哈哈哈哈。

    💡評測心得:
    logy的培根起司蛋麵,快速方便,味道精準,一包四份,滿適合作為儲糧。只是供貨不易,也會不定期更換產品,據說下一份是甜點呢。

    #FoodGoBox #搞剛的餐廳主菜

    FoodGo Box 食譜食材箱 是食材顧問商「FoodSeason 食時可樂」推出的meal kit,去年問世,今年改版,除了「經典威靈頓牛排」,還請「香色」餐廳主廚Steve研發「香色那可那可雞」。

    二箱食材送到我家,打開一瞧,連上食譜一看,我眉頭一皺。好難,這二道菜是我目前為止做過的meal kit中最難的,又要包酥皮,又要綁雞捲,大量的手作讓我憂心。

    沒想到,這二道菜我做得很順,成果也很美味。

    手可以突然變巧的嗎?

    或許是手氣較好。我順利地煎香菲力牛排、塗上黃芥末,完整包覆進蘑菇泥、生火腿與酥皮中,還用叉子畫上了菱格紋,烤的溫度與時間也剛好,漂亮的上色,五分熟的肉質。我做出了威靈頓牛排。

    香色的「那可那可雞」更讓我滿意。其實是鹽焗雞,用大量的鹽與蛋白蓋成鹽的厚牆,把包進肉泥慕斯、裹上無花果葉的煙燻雞腿捲放進去烤。無花果葉的香氣非常棒,有如乾爽的森林,也如淡雅的稻草,芬芳滿室滿屋,令人愉悅。鹽焗後的雞捲也很美味,鮮嫩多汁,事先煙燻過的香氣,以及肉泥慕斯的濃郁,非常和諧。這完全是一道餐廳等級的主菜。

    💡評測心得:
    FoodGo Box採取單道菜的作法,一道菜單價落在新台幣680元至980元之間,確實是餐廳主菜的價格。較耗時,帶有儀式感,這樣的meal kit適合慶祝的場合,或者閒暇時吃一頓大餐,若之後有宴客需求也可考慮。

  • 原神稻妻等級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2-21 02:56:42
    有 5 人按讚

    【新埔行腳】日本公園的蛻變。記憶的容顏

    (景點路線一):★文昌祠停車場(或鎮公所前停車場→廣和宮)→成功街202巷→福德祠、文昌祠,→彩繪階梯→百階好漢坡→百年老榕、百年福德祠土地公、夫妻樹打卡→日本公園B入口→右轉休閒步道→公園觀景台→櫻花林、羅漢松、LOVE裝置藝術、俯瞰鳳山溪、犁頭夕日、夜空觀星、春夏追鷹→竹編獨角仙裝置藝術→(右轉)櫻花大道日本公園A入口→(1.沿紅磚道直行、左轉)文昌祠。或2左下成功街170巷→林家祠→成功街170巷→寶研齋→中美茶室→百年義順製冰廠→花燈巷馬賽克壁貼、藝術彩繪→新興戲院(文昌祠停車場)。

    (景點路線二):★中正路陳家祠路邊停車→新生照相館→花燈巷花燈巷馬賽克壁貼、藝術彩繪→成功街170巷→林家祠→日本公園A入口→櫻花大道→左轉步道登山→竹編獨角仙裝置藝術→公園觀景台→櫻花林、羅漢松、LOVE裝置藝術、俯瞰鳳山溪、犁頭夕日、夜空觀星、春夏追鷹→范宅三合院→范宅古井→日本公園B入口→無患子樹→百年老榕、百年土地公、夫妻樹打卡→百階好漢坡→福德祠、文昌祠,新興戲院→源香屋粄條(新埔農會對面)→回陳家祠停車處。

    (景點路線三):★義勇廟停車場→宗祠客家文化導覽館→成功街→(右轉上樟樹路一段)→日本公園C入口→福德宮(顯伯公)→櫻花大道口→右轉步道登山→竹編獨角仙裝置藝術→公園觀景台→櫻花林、羅漢松、LOVE裝置藝術、俯瞰鳳山溪、犁頭夕日、夜空觀星、春夏追鷹→范宅三合院→范宅古井→松鼠窩→日本公園B入口→百年老榕、百年土地公、夫妻樹打卡→百階好漢坡(拾級而下遇電線桿左轉)→日本公園A入口→1.直下成功街170巷→左轉林家祠→回成功街170巷→花燈巷馬賽克壁貼、藝術彩繪→成功街寶研齋→中美茶室→百年義順冰店→東波煙腸→義勇廟停車場。

    新埔舊名為吧哩國,原為平埔族打獵的荒埔。最早來新埔地區開墾之漢人,是清朝雍正年間來自廣東惠州府陸豐縣等地移民。19世紀初期的清嘉慶年間,新埔街庄已經成為米、蔗糖、茶葉和樟腦等重要農產品的集散地。

    新埔鎮位於店子湖台地南側,山多平原少,鎮上主要的聚落沿著鳳山溪谷的河階地往東西兩側發展,在狹小的沖積平原聚集成街。新埔後街(成功街)於西元1923 日治大正十二年成形。當年新埔鎮區主要道路只有尚未拓寬的中正路、成功街、和平街三條,以及連外前往枋寮義民廟道路、前往南平、北平、楊梅道路,與前往關西(鹹菜甕)、龍潭等聯外道路。

    日本公園位於新埔街北,屬於保安林地,目前在成功街170巷40號劉阿焜 宅前,仍有一水泥樁 為保安林的標誌。日本公園觀景台位於公園山頂上,大雪山餘脈的大屏山系屏障新埔街,可遠眺南方鳳山溪與頭前溪之分水嶺.-犁頭山脈,以及自東而來的鳳山溪與自東北方向來的霄裡溪匯流後,整條綿延的鳳山溪流。以往40年前,我在未受汙染前的鳳山溪垂釣,常可滿載而歸。

    日本公園山崗觀景台上,可仰望桃園機場往南航道,或台灣南部與香港等地進入桃園機場航道。由於未受工業汙染,加上九降風吹拂使得懸浮微粒少,光害也少,是觀察星空或看飛機的優良處所。

    由於日治大正年間新埔成功街已形成聚落,為居民生活、休閒、農產交易等重心,為居民憩地需求,日治政府規劃為公園。不過,在新埔鎮誌與歷史考據中,一直到 西元1945 年、昭和22年,這一段歷史中都沒有提到成功街後山公園。

    日本公園山下有文昌祠、林氏家廟與范氏家廟。公園以石壘步道穿梭林間,公園規模粗具,應是休閒性質的公園,並非當時重大建設,加上後來日本戰敗,公園未完整成型。

    日本公園因地處制高點,日治政府於此設一木造防空警報塔,內製手搖式蜂鳴警報器,並於其西側另建一涼亭,以避風雨。我小時候,經常到住家對面的「日本公園」去玩耍,我鄰居是范阿安阿公,也是走過清朝(日治)時代、民國時代的鄰長,他告訴我,日治時代對面山丘即是日本公園。 我因頑皮,也喜歡童軍等,還常進去「公園」的樹叢中,搭起天然帳棚躲在裡面。 以前,日本公園內,經常有吸食強力膠的青少年,那時候,不流行安非他命毒品,我看見吸食強力膠後留下一大堆的塑膠袋,就報請新埔警分局警察上山來捉人。

    世居當地與公園毗鄰而居已70年的范木河先生敘述,對日本公園記憶深刻,以前的防空警報器是裝設在約10米高磚砌方柱體上,基礎設在范家柿餅場前緣邊。公園平台上還有涼亭乙座中間並有桌椅,60年前屋頂就已破損,范家還在水泥地板上曬蘿蔔等農作物,山坡有用石砌坡崁作水土保持,絕大部分種植油加利樹。

    日本公園各種鳥蟲動植物分布其中,自然生態算是相當豐富。松鼠、貓頭鷹、長尾鵲、麻雀、白頭翁、綠繡眼、畫眉(近期已經消失)、甚至天上遨翔的大冠鷲都相當迷人,住民早上都是陪伴著鳥鳴起床,或說,雞鳴鳥叫就是最佳的鬧鐘。大冠鷲聲音鴻亮而且在空中盤旋時總是叫個不停,所以在藍天中,只要聽到「呼悠~悠」聲音,抬頭稍微找一下,通常都可以很快的找到牠。

    日本公園西側山谷有防空洞兩座,洞口步道前有山溝,具洩洪功能,更內處遇天險絕壁,有簡易短距靶場,以往為新埔警分局員警訓練射擊用(現已經廢除)。經常在訓練期間,可以聽到打靶聲音槍聲轟隆。 等打靶完畢,我們ˋ潛入靶場山壁挖掘練習打靶的鉛彈,從泥土中將彈頭挖掘出來收藏或變賣賺零用錢。

    進入山溝右側有兩座防空壕洞,腹地縱深淺而幽暗。 山溝其主要的功能在大雨時,宣洩日本公園山崗的洪水,順著大排宣洩而下。壕溝大水沖刷下來後,沿著排水路(現在的成功街170巷)沖刷而下,直奔第一銀行(如今的花燈巷)。當時,大排水溝並未加蓋,也沒有路。山區居民要前往第一市場(傳統老市場),會沿著兩邊都是竹林與樹木拱起的排水溝,取道林家祠拐到中美茶室後面、及民宅旁巷子出去成功街,就是現在的義順冰店。

    由於 「日本公園」為新埔鎮的置高點,小時候,經常有國軍部隊演習,會在周邊挖壕溝、行軍、駐守,是軍事演習的場所之一。我居住在日本公園側的崗頂三合院,由於 「日本公園」為新埔鎮上的置高點, 以往,我小時候,國軍經常有部隊演習,會在周邊挖壕溝、行軍、駐守,是軍事演習的場所之一。

    小時候,我除了前往日本公園玩耍,要前往新埔國小時,也會取道鄰居范宅前,經過日本公園,前往新埔國小。沿路還可以看見柿餅加工削完的柿子皮。新竹縣新埔以柿餅、水梨特產聞名(現在椪柑已經減產),目前日本公園旁有范家柿餅曬製工坊,祖孫三代飄滿柿香。

    新埔鎮日本公園由現任鎮長林保祿爭取中央經費規劃、設計、整建,逐步完成,已經是鎮民以及外地遊客、歸鄉遊子、回娘家女兒的後花園,除以往雜林、相思木、木麻黃、竹林、矮灌木,鎮公所陸續在公園廣植樹木、櫻花、羅漢松、藤蔓植物,同時加強公園的步道、照明設備、『LOVE』與獨角仙等裝置藝術,加上盆栽與植栽花卉,風貌煥然一新,橫臥相思木更是一絕,成為攝影最佳景點。

    日本公園西側入口處不遠,也有范宅古井、三合院古厝(曾是電視劇拍攝場景)、松鼠窩、無患子樹長尾鵲、百年老榕樹、百年土地公、夫妻樹、挑戰113階好漢坡等打卡景點,沿著步道或欣賞芭蕉樹、楊桃樹,或聆聽鳥語啁啾,居民晨昏運動、健行、上下學、飼養家禽、砍柴挑擔,有如桃花源,到新埔除了吃粄條,看天穿日花燈,日本公園更是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慢活好所在。
    (文與路線規劃/ 黃旭昇2018.02.20)
    — 在新埔日本公園。

    【新埔行腳】百年大葉雀榕。珍貴樹木代代相傳

    老樹,不僅是珍貴的綠色資源,更是地方記憶傳承的結晶。新埔百年大葉雀榕,位於新埔「日本公園」西側,北緯24°49 ’48〞,東經121°4’32〞,海拔90公尺,雀榕樹徑胸圍3.6公尺,樹冠幅約120平方公尺,樹的胸圍大概要三、四個人才能圍抱,依據世居大樹側宅耆老范錦河敘述,樹齡超過100年之久。

    大葉雀榕,又名大葉赤榕,為桑科榕屬下的一個種。榕屬(Ficus)植物有幾項容易辨別的特徵,一是植株有乳汁,二是氣生根,三是隱頭花序。大葉雀榕是靠鳥兒傳播種子發芽的。

    此株百年大葉雀榕成長於清代,大樹旁有一土地公廟「福德祠」,原有居戶范姓、何姓、黃姓、農姓、阮姓等多戶,世代遷移與凋零,目前樹旁僅存黃宅,守護這塊閃耀著生命與歷史光澤的綠色寶石。

    百年大葉雀榕與土地公靜靜的守護這片鄉土,大樹成蔭迎春風,也是日常松鼠、長尾鵲、麻雀、白頭翁等覓食好所在。以往,更早時候,還常可看見貓頭鷹,甚至猴子,生態豐富並未遭到嚴重破壞。雀榕英姿長情形大致良好無虞。

    登高望遠好心情,曲徑通幽樂趣多(張永鎰聯)。樹下可以遠眺新埔小鎮的風貌,延展的枝葉與偉岸的樹型成了天然的休憩歇腳處,清風徐來,也是寫生、欣賞鳳山溪畔夕陽的好所在。從「花燈巷」或文昌祠沿著階梯拾級而上,大葉雀榕是通往日本公園的必經之地。

    水泥階梯以往是石階步道,山區缺水,住民必須前往山下的水井取水挑擔而上,更顯得先人篳路藍縷。目前,新埔鎮公所、新竹縣議會、新埔鎮民代表已經在階梯左側建設不銹鋼扶梯,提供年長遊客更安全的休閒登山步道。

    新埔百年雀榕從丘陵下的新星國小即可遠眺,也是生態戶外教學好所在。自然教室結合珍貴樹木,讓樹保觀念帶入戶外課程中,將大葉雀榕變成活教材。

    新埔日本公園是新埔賞櫻的重要景點,兼具自然及文化價值的珍貴老樹,與文化氣息濃厚的黌宮兩相輝映,承載當地的無數記憶,新春期間前往日本公園賞櫻踏青,別忘了造訪「百年老榕樹」,拍照打卡,享受一下宜人的自然風光。
    20180219 (夸父)

    【新埔行腳】范宅百年古井 飲水思源慎終追遠

    新竹縣新埔鎮日本公園南側的范宅古厝三合院與百年古井,是鮮少人探訪的私密景點。若非熟人帶路,往往忽略此一人文歷史價值與住民息息相關的田野生態景點。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上樟樹林的古井,具體創建時間不明,但依據世居的范宅居住與耕作年代回溯,古井歷史已經超過百年。

    古井位於范宅古厝三合院左側廂房後側。古厝為台灣傳統三合院的磚柱、木梁、土角屋、馬背的瓦房建築。前有庭院(埕、客家方言稱禾秤)。正身由三個房間排成一排,出入口在中間。建築群核心正廳供奉神佛及祖先牌位,是家庭祭祀中心,也是接待賓客的地方,左右兩側為「護龍」廂房,埕前有圍牆,堂前植有含笑花、桂花、楊桃、柿子樹等。

    范宅古厝原主人為范阿清、范阿火兄弟,現管理維護為下一代世居70年的范木河先生、范錦河先生兩兄弟。古厝基礎為石材,外觀可以看見交叉堆疊的圓石。依據范錦河先生回憶,以往在古宅側興建新房舍時,建地也挖掘出不少的大石頭,據此研判,古宅建築的牆基石材或來自於當地採集。

    范家古宅使傳統客家式建築,使用的屋頂瓦為「板瓦」(紅瓦),瓦片接合處以水泥石灰混和漿包覆,正廳右側有採光玻璃天窗,建築採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後兩面坡,而且屋頂在山牆牆頭處與山牆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沒有變化。硬山式屋頂是一種等級比較低的屋頂形式,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並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這與附近黃宅白虎側使用琉璃瓦的情形不同。

    除古宅建物基礎是石材,屋身梁與門窗是木材,柱為紅磚,而壁面採用紅土磚牆,粉以白石灰。從部分外露的紅土磚可以一窺傳統建築利用土石居住的生活樣貌,以及利用稻穀夯實紅土為磚的建築,可說是人類居住演進史教學活教材。

    范家有田有園,宅前廣埕可以曬穀子,一旁還有脫穀機訴說歷史的歲月。竹林旁還可以瞧見松鼠窩,可以見證周邊居民注重生態與維護環境的用心。因范宅古樸,還曾經是大愛電視台拍攝電視劇的重要場景之一。

    旱坑里地勢高,早年取水不易,這口超過百年歷史的古井,扮演范宅用水極重要角色,依據范錦河先生回憶,他記得小時候就有打水井的師傅來家裡「打井」(鑽探水井),不但要鑽探也要逐步挖掘,直到出水。當年先人如何找到水脈?在山區又怎會有水脈?古井有多深?都令人好奇。

    范宅古井是漢人以水桶打水的封閉式圓形井,井身與棚架四個方柱已經新砌紅磚。原古井是否為石壘或磚砌仍待考證。不過,古井仍保留打井的手搖轆轆,利用井上方横梁上的支架,手搖轉動繩索省力。

    20日我帶領著已經退休的前新埔國中老師張永樑夫婦,探訪范宅古井秘境後回憶,以往到井打水,不似范宅古井,有時沒有遮棚,經常要日曬,且以手拉繩索,相當費力,當水桶從井底打上來,手掌都紅通通了。如今,自來水方便,范宅已經不使用古井,古宅作為祭祀祖先之用。

    范家古宅左廂房還有故事,已經在西元2009年5月13日辭世的前慰安婦,新竹縣新埔鎮的客籍阿嬤蘇寅嬌,就曾租屋住在范宅古厝內。在日治時期,她與其他慰安婦當年原本應徵食堂服務生及看護助理的工作,卻被騙到中國海南島成為日軍性奴隸。

    蘇寅嬌出生於1923年,從小被賣給祖母姻親作養女,隨母親打零工維生。二十歲時得知有人在招募女子赴海南島食堂工作,與妹妹背著家人出發,從高雄港抵達榆林,結果被當慰安婦。後因盲腸炎開刀,身體虛弱無法再接客,才得以返台。與蘇寅嬌一同搭船回台灣的彭姓軍夫,因憐惜蘇寅嬌遭遇,決定娶她為妻。但因為她受性蹂躪而無法生育,只好收養一名男孩作養子。

    以往蘇寅嬌在世時,常會坐在我家門前的石桌椅上打嘴鼓(聊天),上下街到市場或上台北參加抗議慰安婦活動時,都會經過家門前,循著石頭階梯到小鎮。她的歷史也見證大時代的悲劇,與戰爭的殘酷無情。蘇寅嬌女士住的房子,早已經人亡屋空,留下一個衣櫥(不知是否為蘇女士的),日軍說她們是『慰安婦』,但誰來還給她們的人生一個安慰與公道? (文/黃旭昇 2018.02.21)

  • 原神稻妻等級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2-21 02:38:44
    有 8 人按讚

    【新埔行腳】范宅百年古井 飲水思源慎終追遠
    新竹縣新埔鎮日本公園南側的范宅古厝三合院與百年古井,是鮮少人探訪的私密景點。若非熟人帶路,往往忽略此一人文歷史價值與住民息息相關的田野生態景點。

    位於新竹縣新埔鎮旱坑里上樟樹林的古井,具體創建時間不明,但依據世居的范宅居住與耕作年代回溯,古井歷史已經超過百年。

    古井位於范宅古厝三合院左側廂房後側。古厝為台灣傳統三合院的磚柱、木梁、土角屋、馬背的瓦房建築。前有庭院(埕、客家方言稱禾秤)。正身由三個房間排成一排,出入口在中間。建築群核心正廳供奉神佛及祖先牌位,是家庭祭祀中心,也是接待賓客的地方,左右兩側為「護龍」廂房,埕前有圍牆,堂前植有含笑花、桂花、楊桃、柿子樹等。

    范宅古厝原主人為范阿清、范阿火兄弟,現管理維護為下一代世居70年的范木河先生、范錦河先生兩兄弟。古厝基礎為石材,外觀可以看見交叉堆疊的圓石。依據范錦河先生回憶,以往在古宅側興建新房舍時,建地也挖掘出不少的大石頭,據此研判,古宅建築的牆基石材或來自於當地採集。

    范家古宅使傳統客家式建築,使用的屋頂瓦為「板瓦」(紅瓦),瓦片接合處以水泥石灰混和漿包覆,正廳右側有採光玻璃天窗,建築採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後兩面坡,而且屋頂在山牆牆頭處與山牆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沒有變化。硬山式屋頂是一種等級比較低的屋頂形式,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並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這與附近黃宅白虎側使用琉璃瓦的情形不同。

    除古宅建物基礎是石材,屋身梁與門窗是木材,柱為紅磚,而壁面採用紅土磚牆,粉以白石灰。從部分外露的紅土磚可以一窺傳統建築利用土石居住的生活樣貌,以及利用稻穀夯實紅土為磚的建築,可說是人類居住演進史教學活教材。

    范家有田有園,宅前廣埕可以曬穀子,一旁還有脫穀機訴說歷史的歲月。竹林旁還可以瞧見松鼠窩,可以見證周邊居民注重生態與維護環境的用心。因范宅古樸,還曾經是大愛電視台拍攝電視劇的重要場景之一。

    旱坑里地勢高,早年取水不易,這口超過百年歷史的古井,扮演范宅用水極重要角色,依據范錦河先生回憶,他記得小時候就有打水井的師傅來家裡「打井」(鑽探水井),不但要鑽探也要逐步挖掘,直到出水。當年先人如何找到水脈?在山區又怎會有水脈?古井有多深?都令人好奇。

    范宅古井是漢人以水桶打水的封閉式圓形井,井身與棚架四個方柱已經新砌紅磚。原古井是否為石壘或磚砌仍待考證。不過,古井仍保留打井的手搖轆轆,利用井上方横梁上的支架,手搖轉動繩索省力。

    20日我帶領著已經退休的前新埔國中老師張永樑夫婦,探訪范宅古井秘境後回憶,以往到井打水,不似范宅古井,有時沒有遮棚,經常要日曬,且以手拉繩索,相當費力,當水桶從井底打上來,手掌都紅通通了。如今,自來水方便,范宅已經不使用古井,古宅作為祭祀祖先之用。

    范家古宅左廂房還有故事,已經在西元2009年5月13日辭世的前慰安婦,新竹縣新埔鎮的客籍阿嬤蘇寅嬌,就曾租屋住在范宅古厝內。在日治時期,她與其他慰安婦當年原本應徵食堂服務生及看護助理的工作,卻被騙到中國海南島成為日軍性奴隸。

    蘇寅嬌出生於1923年,從小被賣給祖母姻親作養女,隨母親打零工維生。二十歲時得知有人在招募女子赴海南島食堂工作,與妹妹背著家人出發,從高雄港抵達榆林,結果被當慰安婦。後因盲腸炎開刀,身體虛弱無法再接客,才得以返台。與蘇寅嬌一同搭船回台灣的彭姓軍夫,因憐惜蘇寅嬌遭遇,決定娶她為妻。但因為她受性蹂躪而無法生育,只好收養一名男孩作養子。

    以往蘇寅嬌在世時,常會坐在我家門前的石桌椅上打嘴鼓(聊天),上下街到市場或上台北參加抗議慰安婦活動時,都會經過家門前,循著石頭階梯到小鎮。她的歷史也見證大時代的悲劇,與戰爭的殘酷無情。蘇寅嬌女士住的房子,早已經人亡屋空,留下一個衣櫥(不知是否為蘇女士的),日軍說她們是『慰安婦』,但誰來還給她們的人生一個安慰與公道? (文/黃旭昇 2018.02.2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