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與遠雷》聽見世間萬物的鳴響 (8.0/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
《蜜蜂與遠雷》是一部日本音樂電影,由石川慶執導,松岡茉優、松坂桃李、森崎温、鈴鹿央士主演,講述年輕鋼琴家踏進音樂殿堂的芳江鋼琴大賽,曾被捧為天才少女的亞夜、無懈可擊的音樂王子馬薩爾...
《#蜜蜂與遠雷》聽見世間萬物的鳴響 (8.0/10)
⠀
#主頁新網站請多幫忙點擊 @looryfilmnotes
⠀
《蜜蜂與遠雷》是一部日本音樂電影,由石川慶執導,松岡茉優、松坂桃李、森崎温、鈴鹿央士主演,講述年輕鋼琴家踏進音樂殿堂的芳江鋼琴大賽,曾被捧為天才少女的亞夜、無懈可擊的音樂王子馬薩爾、演奏方式特別的少年塵與最後一次參賽的男子明石,四人為實現理想渡過重重比賽關卡,不惜賭上一切的追夢之旅。
⠀
就我個人而言,會喜歡看電影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總能透過角色所處環境與視角看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世界。而《蜜蜂與遠雷》以古典鋼琴為主題,聚焦在一場國際鋼琴比賽中四位不同成長背景、性格迥異,但對鋼琴都有著高度熱情與喜愛的參賽者,即便電影核心依舊圍繞在跟許多作品都類似的「夢想」與「成長」之上,但結合音樂題材卻還是成功做出相當特別的詮釋。
⠀
改編自原作者恩田陸根據她從小對古典音樂的喜愛所創作出來的小說,《蜜蜂與遠雷》大概是我近期看過最需要放鬆觀賞的音樂電影,雖然全片步調略為緩慢,可能讓人覺得有些沈悶,不過若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片中的鋼琴世界,搭配電影對一場鋼琴比賽包括規則、賽制流程的完整呈現,觀眾便能深刻感受到每位角色在比賽晉級不斷迎接挑戰和進步,還有每場演奏通過指尖所傳達出來的情感。
⠀
因此《蜜蜂與遠雷》正是透過四位角色在一場鋼琴比賽中的互相競爭合作,探討音樂的真正本質與其對人的代表意義,在有著作者優秀文本之下,導演石川慶把故事主要敘事角度從原作的神秘少年塵轉為片中的天才少女亞夜,透過她內向、缺乏自信的性格,隨著跟其他幾位選手的互動,揭開她兒時創傷與當年突然在演奏途中離開舞台的原因,並逐步克服過去無法跨越的心魔,這都讓《蜜蜂與遠雷》即便演奏橋段佔了許多篇幅,也能有著完整的故事主線。
⠀
而作為貫穿《蜜蜂與遠雷》整部電影的關鍵角色,從導師霍夫曼寫給評審們的推薦信中那句:「要將他視為禮物或災難,由你們決定。」就能得知對音樂有著獨到見解的天才少年風間塵,不僅在電影裡用來挑戰音樂體制與呈現音樂教育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更是導演與作者透過片中各有不同目標與煩惱的角色是如何被他給影響,以此把核心主題從古典鋼琴延伸至一個不論我們處於哪種領域都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
⠀
演奏一段音樂是要竭盡全力去力求完美?又或者要真正享受在其中,適時做出自己的風格,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與情感?我想這不僅是在音樂與其他舞台表演,做任何事情也同樣都是如此。與其說《蜜蜂與遠雷》呈現的只是一場鋼琴比賽,倒不如將其視為一次檢驗人們對自己喜愛事物的熱情,是否禁得起自身心魔與挫敗的考驗?這正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程都必須經歷的障礙。
⠀
從 #貝多芬、#李斯特、#蕭邦、#德布西、#巴拉基列夫、#拉赫曼尼諾夫,到需要即興演奏的指定曲《春與修羅》,還有最後每個人自選的協奏曲,整個比賽過程除了在挑戰每位選手的極限,更是要激發出他們對音樂的熱誠,藉由自身成長經歷、生活背景、內心矛盾、未來夢想與琴鍵的互相結合,把彈奏出來的樂曲昇華到另一個任何人都無法到達的層次,或許這正是《蜜蜂與遠雷》片名的由來。
⠀
出身自養蜂人家的風間塵從兒時聽著蜜蜂拍打空氣的振翅聲,到比賽期間跟眾人一起到海邊聽見遠方傳來的雷鳴,這種小至圍繞我們生活周遭、大至源於無法觸及天邊的兩種聲響,卻因為遠近差異而在我們耳膜上有著類似的聽覺感受。也正是如此,《蜜蜂與遠雷》把音樂演奏的最高境界,視為唯有以開放的胸襟接受世間萬物,並把身心靈的體悟融合進樂音之中發出屬於世界的鳴響,才會讓整部作品除了有人生哲理之外,更包含著對音樂奧祕與根本意義的探討。
⠀
我喜歡《蜜蜂與遠雷》以琴聲與音樂來突顯角色當下心理狀態與過程的心境變化,片中的四位主角,無論是包含跟世界合而為一的風間塵、像王子般完美的馬薩爾、努力克服內心陰影重回舞台的榮傳亞夜三位鋼琴天才,或者作為觀眾的縮影:快要超過參賽年齡限制、早早被淘汰卻依舊在片中佔有相當程度地位的平凡父親高島明石,導演都為他們塑造在鋼琴演奏之外的多元面貌,使得比起最後互相競爭得來的名次,透過這場比賽所獲得的心靈成長和對音樂的全新體悟才最為重要。
⠀
《蜜蜂與遠雷》雖以少女榮傳亞夜作為敘事焦點,但全片四條主線故事,細膩描繪出每人內心背負的包袱與追尋自身夢想的堅持,讓他們有著不同的目標卻走在相同的道路上,從彼此相互碰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耀眼光芒。我想不管是天才同樣也會面臨的自我實現和肯定,或者是希望能彈奏一般人也能接收樂曲的熱情,在全片時而優美、時而激昂的音樂配合之下,相信都能讓所有觀眾看得相當感動。
⠀
整體而言,雖然《蜜蜂與遠雷》把六百多頁的原作小說,濃縮進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必定會有需要省略,導致角色塑造與情感描寫較不完整的地方,但電影對音樂的呈現卻完全彌補了篇幅的缺陷,不僅展現出角色生命的爆發力,也成功打破了人們對古典音樂的隔閡與疏離。儘管我個人對鋼琴也不算熟悉,還是深深讓我感受到如果把自己完全交給音樂,將會從中得到怎樣的感受與體驗。不可否認那句:「我們能否能通過樂音聽見世間萬物的鳴響?」聽起來有些抽象,但這正是最純粹的享受啊!
⠀
#石川慶 #松岡茉優 #松坂桃李 #森崎温 #鈴鹿央士 #蜜蜂と遠雷 #ListentotheUniverse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catchplay_film
原神主線須彌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每個人都奮力地逆流而上時,也許輕鬆地順流而下是更好的選擇。
人生在世,我們很多時候是透過努力去爭取渴望的東西,也許是人,也許是事。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努力不見得會有成果,但不努力就什麼也沒有。這是前人教我們的道理,然而努力是為了獲得自己認為沒有的,努力是為了達到自己尚未達成的,一旦獲得了達到了,又會有另一個目標出來讓我們努力,循環不已。因此這當中運作的是一個「缺」的機制。
這背後的驅力講好聽是有企圖心有野心有願景,但實際上心底帶有焦慮及不足的匱乏感,時時刻刻地否定自己,怕自己不夠好,以努力來掩藏焦慮。反之,如果我們真的認為自己夠好,也就能安定心神,帶著敞開的心,擴大自己嘗試各種新的可能。嘗試了,成也好,不成也行,它就只是一種體驗,這背後沒有焦慮的存在,當然也就沒有壓力及逼迫。這是「盈」的機制。
缺,會帶動更缺;而盈,會創造滿盈。
如果我們認為人世間渴望獲得的,都必須從外境中索取,那麼心底很難不帶有焦慮及空乏感。就好像沒有人會嫌錢多是一樣的道理,多還要更多。而愈渴望獲得,心裡更是感到缺乏;愈虧缺,則愈是需要努力去獲得。這其實是在一個富有的狀態下不斷體驗貧窮的狀態,與實際上擁有多少物質(或人)無關,因為擁有得再多,若是心是匱乏的,就永遠缺。很多時候我們會誤以為這是邁向成功的企圖心或是成就感,但漸漸地會發現沒有停下來的那一天,因為欲望的增遞是為了彌補心底的那個洞。而這是一個怎樣都填不滿的洞,如此補償機制就出現了。
直到生命的尾端,也許我們可能會警醒也許不會,到頭來回歸到「空」時才發現,人生走一趟竟浪費了很多寶貴時光在追尋最後會幻化成無的一切。在與個案工作的前世今生經歷中,能夠看見這個循環不已的幻象是一世傳一世的。很多世我們不自覺,創造出愈來愈堅定的幻象,也就成為我們今生根深地固的信念,無論是對錢或是愛,道理不變,主軸沒改,只是故事情節百百種,走的都是同個主線。
換句話說,我想靈魂是希望我們能在今生覺醒,看清世間的一切苦痛其實來自於一個對於「我」的執念。如果「我」只是今生實體的肉身,那麼在生命消逝的那一天,「我」的概念也會隨之消失。今生「我」所追求所執著的,也將不覆存在。為了一個到頭來不存在的物質世界,我們充其量只能說在「體驗」一個經歷。然而還有一個更大的我(或是靈魂),它從未消失過,那個我才是主宰這一切的我。人世間的苦痛或執著,在更大的我之內都只是個體驗,或者說是一個幻象。只要我們能不入戲太深,從中醒過來,就能體會我們其實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裡上映的「今生大戲」而已,只要按個按鈕關上電視,這一切就回到原本。
所以當世事不變的是無常時,我們順著流而下可能會輕鬆很多。有高就有低,有愛就有痛,有喜就有悲,人世間的多元及豐富是讓我們敞開體驗,而不是強求操控的。如果此時的你正在苦痛中,也許退出螢幕來把電視關掉,你就能發現你其實只是代演了這部戲,體會了主角的感受就夠了,你並不是真的是劇中人。
#更多內容在靈魂之旅課
#星期日晚上登記中
#也可選一對一量身訂作課程
#深度自我探索
#歡迎報名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日文章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原神主線須彌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故事的光芒,來自於有魅力的角色》
《劇情在電玩裡的重要性?》
動畫《德克斯特的實驗室》製作的方針,會要求劇本要以「角色」來推動,這個角色在故事裡也要具備必須存在的理由,換句話說這個劇本必須要這個角色才能成立,因為有角色性才會有更多的周邊商業性的可能。日本動畫的角色性也很強,因為在有限的製作經費下,動畫品質除了只能維持不輸給別人的狀態下,只能用周邊來獲取更大的回收。
「劇情」對於電玩來說,或許並不全然重要,但要將電玩發展成長遠的IP,那可能就很重要。雖然手機遊戲產業很熱門,但講究劇情的高成本製作還是有很大的市場。中國的《原神》是手機與電腦多平台,但講究劇情的編排,收益還是排名全球前三名。
最近日本電玩公司卡普空的旗下老牌《魔物獵人》系列,同一個時間內出了《魔物獵人:崛起》以及《魔物獵人物語2:破滅之翼》,「崛起」是十幾年來主系列的正統作,作品裡幾乎沒有劇情,主要是玩家在一個充滿像是龍的生物的世界,並持續接任務進行授獵,沒有其他角色的刻劃,更沒有主角成長的歷練。但「物語」系列是最近才開發的另外一個子品牌,反而注重傳統的故事編排,人物角色跟怪物都有明顯的個性。
【徒具設定,IP衰亡更快】
「崛起」被系列玩家詬病用擠牙膏的方式更新內容,所謂的擠牙膏更新,就是遊戲軟體本身一開始只有70%的內容,必須等待官方每個月靠更新補足剩下的30%。老實說在長期缺乏紮實劇情文本的狀況下,官方只能針對獎勵機制作變化,例如武器的種類、服裝等物質的面向的增加,如果官方一下把獎勵全部釋放出去,那這款遊戲的壽命就宣告提前結束了。
《魔物獵人物語2:破滅之翼》的架構,不完全靠獎勵機制作為遊戲的主要設計,而是靠各種不同立場對立的角色,來擴張故事不同層次的變化。以往本傳只有強調玩家扮演獵人這件事情,但「物語」系列加入了跟魔物共存的「騎手」的存在,「獵人」跟「騎手」的對立加深了故事的廣度,這就是第一段提到的,「物語」的敘事轉變成「由角色來推動劇情」的架構,「物語」的劇本是因為騎手角色的存在才能成立。
「物語」系列的角色化除了人類,還有主要作品的怪物。《魔物獵人》系列有很多造型好看的怪物,但這些怪物的個性沒有被深刻的刻劃,「物語」系列反而藉由人類的互動把魔物的個性雕琢得更立體。這類的手法,在電影《侏羅紀世界》的小藍以及《哥吉拉大戰金剛》都可以看的到,怪物的情緒有了明顯得起伏,很顯然的一般觀眾都很喜歡這種做法。
【惡靈古堡:從世界英雄到一個女兒的父親】
加強角色的細節跟特徵,是讓IP長賣或是擴增族群的手法,要加強角色性,故事性也就必須加強。日本卡普空的另外一個長青系列《惡靈古堡》,主系列的《惡靈古堡6》雖然銷量很好,但製作小組在《惡靈古堡7》完全改變了玩法,角色只限縮到父親一人,加強了恐怖驚悚劇的深度,因為製作小組已經在《惡靈古堡6》聽到了不少負面的評價,雖然有比好萊塢更多更滿的動作場面,還有不少型男美女,但貧乏的故事內容讓玩法缺乏新意,如果製作小組等遊戲銷量真的下滑再來改革就來不及了。
主系列的《惡靈古堡7》也是角色性很強的劇本,如果沒有這個父親,這個故事也就不成立,網路上眾多玩家也一直討論這個父親為妻子與女兒犧牲的精神。《惡靈古堡7》的好口碑也讓《惡靈古堡8》的銷量有更亮眼的表現,這說明了現代人還是很想要一個有好故事的IP。
【原神:對於角色的愛】
中國的手機遊戲《原神》,它的魅力不是源自於花錢就能壓倒競爭玩家,而是這個故事裡有很多不同的角色,這些角色背景都被細心的刻劃,產生了很大的魅力,玩家會被這些角色的背景故事所吸引,所以會忍不住想要得到這些角色而付費。《原神》的成功建立在厚實的文本基礎,除了廣大的世界觀,每個角色有各自獨立的故事,但這些獨立的故事又能串起深遠的主線。
《原神》在手機平台的收益全球只輸給兩款手機遊戲,但這兩款遊戲是競技遊戲,競技元素就可以產生許多變化,《原神》則是靠豐富的故事來彌補非競技遊戲所缺乏的變化性。
《原神》就如第一段題到的《德克斯特的實驗室》,就是靠「角色」來驅動的劇本架構,這些角色也成為「原神」世界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的角色都曾參與了歷史的創造。《原神》每更新一個新角色,就是新商機的開端,由於《原神》還有龐大的世界關沒有揭露,所以還有更多角色的市場群能被挖掘。
【故事是IP的解方】
所以綜觀下來,《魔物獵人》系列如果再不發展故事,之後本傳的系列也就只能用擠牙膏的方式來更新內容。一來《魔物獵人》不是競技遊戲,沒辦法在對戰模式裡產生百分之百的隨機感,二來《魔物獵人》系列沒有像《原神》花很多時間在角色的經營上,如果缺乏劇情文本,那這個作品也就只剩下世界觀跟各種設定,少了可以推進主線的動機,這個系列之後會更加乏味。我希望《魔物獵人》系列從「物語」之後,能成為像《刺客教條》系列或《Cyber Punk2077》更完熟的世界觀。
原神主線須彌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分鐘閱讀4620-4624
《用野心對抗野心》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建勳去年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用野心對抗野心》,副題是「聯邦黨人文集講稿」。
《聯邦黨人文集》又叫《聯邦論》(The Federalist Papers),是美國獨立建國時國父們「辯」出來的文明大典。作者三人: 美國第四任總統麥迪遜(James Madison) ,美國憲法起草人之一漢彌爾頓 (Alexander Hamilton),和美國第一任首席大法官傑伊(John Jay)。
辯論場景:新憲法擬定,但不被理解;辯論結果:新憲法深入人心,美聯邦創立,美利堅崛起。如果說,憲法是美利堅骨架,《聯邦論》無疑讓憲法有血有肉,涵蓋了美國國父們追問的所有政治問題,王建勳認為,「放在當下,幾乎任何關心自由和政治的人,都可從中找到答案。」雖然孟德斯鳩、洛克等人的著作也非常重要,但是,從構建一個有限政府、一個自由政體原理的角度講,這部文集更出色。就政治智慧而言,沒有什麼著作能超越它。
《聯邦黨人文集》中譯本問世多年,近年又有若干新譯本。作為一部政治學經典,它用語抽象、思維縝密,算是比較難讀的;其次,由三人合寫,充滿跳躍性,普通讀者難以抓住主線;其三,如果讀者不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沒有基本的政治學和憲法學知識,讀起來也會覺得吃力。
王建勳的《用野心對抗野心<聯邦黨人文集>講稿》就把《聯邦黨人文集》中晦澀難解的表述,儘量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又把看似結構零散的文本勾連在一起,讓讀者掌握其內在的邏輯框架,領會其整體的思維脈絡。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必要的當年的背景知識。
一部不朽經典
「用野心對抗野心」,是美國國父們制訂一部美國憲法的初衷,概括來說就是限制權力。《聯邦黨人文集》的作者之一、美國第四任總統麥迪遜說:「人不是天使,任何擁有權力的人都是有野心的,要制約野心,必須以野心來對抗野心,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用野心對抗野心」的所有內容幾乎都能在一本書中找到說明和解釋。這本書就是《聯邦黨人文集》。在美國,這本書的地位僅次於《聖經》、《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美國國父華盛頓說:「它值得任何一個熱愛自由的人閱讀,如果這人想生活在一個公民社會裡的話。」
美國開國元勳傑佛遜認為,它是研究政體原理的最佳評論。
以撰寫《論美國的民主》一書而聞名於世的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Tocqueville)說:「《聯邦黨人文集》是不朽經典」。
王建勳, 1972年生,先後畢業於蘭州大學、北京大學和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法學碩士、政治學博士,對憲政理論及古典自由主義傳統有深入研究。他將這部經典以通俗解說的方式介紹給中文讀者,是因為他認為,對構建一個有限政府、一個自由政體而言,這部文集提供的理論和政治智慧,超越所有前人的著作。
王建勳要將這本書作通俗解讀,針對的是「放在當下,幾乎任何關心自由和政治的人,都可從中找到答案」。因為當下正是美國和全球面臨危機的時候,這要從王建勳另一篇長文《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講起。
美國正處在十字路口
在今年美國大選塵埃落定而關於大選的紛爭仍然未平息之際,王建勳發表長文《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開宗明義地說:「過去幾年,美國政治極化、社會撕裂,尤其是2020年,各種暴力事件頻發。美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美國國父們的政治遺產還能不能繼續發揮作用?美利堅合眾國還有沒有必要存在下去? ……。
美國當下面臨八大挑戰,這些挑戰集中爆發,卻非偶然,而是一百多年來,各種社會思潮對美國傳統價值觀造成衝擊的結果。 美國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美國人在當下的選擇,對其國運的影響絕不亞於建國和內戰,並且一定會深刻改變世界局勢。」
他接著詳細指出所謂的「八大危機」,包括:種族問題,政治正確問題,移民問題,社會保障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墮胎和同性婚姻問題,國際關係問題,對美國憲法制度的挑戰問題。
八大危機中,最重大、最艱難的,是對美國憲法制度的挑戰。美國的政黨競爭一直很激烈,政黨政治固然比專制獨裁優越,但隨著大眾民主的來臨,黨派鬥爭越來越極化——為選舉而選舉,為掌權而掌權。
今天美國的兩黨之爭、社會撕裂,在很大程度上是觀念、文化上的衝突。特別是對基督教、有限政府的看法,對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看法。 這些觀念上的根本分歧,可說是美國當代的、全面的文化戰爭。
而這些難題,早在在美國建國初期,開國元勳們都已經預料到了,並彙集成了美國的憲法根基《聯邦黨人文集》,並以此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開創了一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政治制度,奠定了美國人的精神信仰。
民主壓倒共和
美國開國元勳起草憲法時考慮了聯邦政府權力的邊界問題,他們想要的是一個權力有限的「小政府」,而不是一個權力無邊的「大政府」。
他們設計的是一個「混合政體」,即融合了君主制(一人統治)、貴族制(少數人統治)和民主制(多數人統治)的政體,認為這樣的政體既能保障民眾的權利和自由,又比較穩定。他們竭力避免建立雅典式的民主政體(即直接民主),而是致力於建立共和政體(代議制民主或間接民主)。如果說眾議院體現了民主制的元素,那麼參議院就體現貴族制的元素。因此當初制訂的是眾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就由各州的議會選舉或者任命。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讓民眾的激情掌控整個國會。
開國元勳們設計的總統選舉是選舉人制度,大選時各州單獨計票,某位候選人只要獲得該州半數以上選民的直接投票,就可以包攬該州所有選舉人票——這就是所謂的「贏家通吃」。全國所有選舉人票匯總後,某位候選人得票超過半數,就可以入主白宮。這種大選制度,兼顧了民主與共和的原則。美國是聯邦制,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是分權制衡關係。如果實行直選,人口少的州就很難產生總統,這樣選出來的總統,很難協調各州的利益關係。
十九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進步主義、社會主義、福利國家等思潮的出現,加上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羅斯福「新政」等,導致聯邦政府權力不斷擴張。1913年通過憲法第17修正案,將參議員從間接選舉改為直接選舉,參議院和眾議院變得沒有差別,民主開始壓倒共和。
美國的憲政危機
「美國面臨的八大危機」所造成的觀念、文化的衝突,從根本上說,就是平等與自由之爭,在憲政上說,就是民主與共和之爭。講的不是民主黨和共和黨,而是「越民主的制度越好」、「多數人永遠正確」,與保持小政府、聯邦、共和體制之爭。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大眾民主時代的到來,「一人一票」和民眾的廣泛參與成了人們心中的政治理想,原有憲法規定的參議員產生辦法,被認為是「不民主」因素而受到質疑。1913年國會通過憲法第17修正案,將參議員從間接選舉改為直接選舉。這一改,就失去了代表「少數人」、類似英國上議院的參議院抑制和過濾民眾激情的功能。因為多數不等於正確,民眾的激情往往被少數人操弄而起。其次,原來由6年任期代表穩定的參議員與2年任期代表進步的眾議員相互制約的功能,也消失了。其三,由州議會選舉聯邦參議員,意味參議員對州負責,由選民直選,議員就傾向於支持擴大聯邦政府權力的立法,因而削弱了州權,打破了聯邦與州之間的權力平衡。例如奧巴馬醫改法案,雖然遭到三十多個州的反對,但是,它依然在國會得以通過,成為法律。
改變參眾兩院產生方式之後,近年又有提議改變選舉人票的制度,改為大眾選民一人一票直接選總統。王建勳認為這也是要以民主壓倒共和、有違美國立國初衷要兼顧各州權益的改變。
除了憲政危機之外,其他的幾項危機,以後再介紹。總的來說,王建勳認為現在是需要重溫《聯邦黨人文集》的時候了。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用野心對抗野心<聯邦黨人文集>講稿》
作者:王建勳
由 東方出版社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78565&year=2021&list=1&lang=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