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原子核半徑直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子核半徑直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子核半徑直徑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Hanahana Tou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廣島。原爆館。和平紀念公園 https://reurl.cc/EqEZv 原子彈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其所造成的放射線傷害,根據統計,死於當初投擲於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的直接襲擊及核放射線傷害的人數在1999年時總計已超過二十萬人~需要特別說明白的是,當初投擲在廣島以及長崎的原子彈其實只是剛研發完成,...
原子核半徑直徑 在 Hanahana Tou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廣島。原爆館。和平紀念公園 https://reurl.cc/EqEZv
原子彈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其所造成的放射線傷害,根據統計,死於當初投擲於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的直接襲擊及核放射線傷害的人數在1999年時總計已超過二十萬人~需要特別說明白的是,當初投擲在廣島以及長崎的原子彈其實只是剛研發完成,尚未經過試驗的「半完成品」,經歷70年的光陰洗禮,如今的核彈威力更是不容小覷。
而當初的小男孩原子彈是怎麼運作的呢?首先,它必須在離地面大約600公尺左右爆炸(現實中它在離地580公尺時爆炸)以產生最大爆炸影響範圍,爆炸時會產生超過攝氏一百萬度的高溫以及強大的衝擊波,不要說人和活著的動物們,半徑二公里之內的建築物幾乎全毁,估計至少有七萬人的生命在這個階段直接灰飛煙滅,有一個坐在門口的人直接只剩下一團灰黑色的影子,至今仍然不知道他真正的身分是誰,更不要說其他連影子都沒有留下的那些了……熱能也直接引起木質房屋自然,爆炸的大火持續延燒了兩天,只要在爆炸中心直徑3.5公里之內,尚未直接死亡的人群幾乎無可避免地都受到強烈的灼傷以及被擠壓而破裂的內臟傷害。
而這一切還沒完,爆炸的熱能結合空氣中的水氣以及原子彈所產生的輻射塵讓廣島下起了黑色的雨。因為高溫燒灼而嚴重脫水的人群為了求生無不飲下這漆黑的雨水,大量的污染以及放射物質讓他們噁心嘔吐、大量腹瀉,也有的因此而得了白血症,幾乎全體都在一個月之內,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地死去。而黑色的雨隨著空氣的對流去往了更遠的地方,造成更大片的核能污染。
那趕來救援或沒有很快死掉的呢?由於普遍對核能知識的不足,大部分的救援者其實都沒有穿戴足夠的防護措施,事後大多也因遭受放著污染的後遺症而苦~核能放射的後遺症包括了白血病、癌症以及基因的變異,僥倖產下胎兒的孕婦也多猶如被詛咒般的生出畸形兒,是一生難以擺脫的痛苦。
📌這裡附上BBC拍的影片,可以幫助大家快速看看當時的狀況!https://youtu.be/DWoant4dsmg
我想說這一切,都是人為的。
在一般的文化體制下,我們習慣譴責單一國家,例如日本或德國。但是事實上,真正蒙受戰爭災害的,永遠是平民。就像台灣一樣,每個地方都有好人都有不好的人,形形色色,千奇百怪,從來不應該被統一貼上標籤。事實上日本的一般平民甚至是軍人在戰爭的時候過得也並不好,他們被迫上戰場,被迫被奴役,離開自己的家人,殺害根本不認識的人,死在遙遠從未想像過的地方~其實就算僥倖不用上戰場的,也是全體節衣縮食作為戰爭的後備,就連國小的孩童也無法倖免……在戰爭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害者。被不必要的仇恨所擁簇分化,其實,又何必呢?進去紀念館,滿滿各國重要人物前來參觀的留言跟照片,其中以歐巴馬的最讓我心有觸動,他說雖然他沒有那個膽量選擇放棄,但是他真心佩服能夠有勇氣放棄核子武器的人們。我想是吧,和平理性或許才是真正勇敢的舉動,足夠勇敢,所以情願相信放棄武器的自己,不會受傷害。
有機會的話就來看看吧,戰爭唯一的好處就是讓後世的我們明白這是多麼殘酷的故事並且不再重蹈覆轍。想一想,你想為你的後代子孫留下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
願只願我們所有都無比熱烈地愛著這生命。
記得 , 要感謝 。
圖文網誌 花花世界旅行趣
https://hanahanatour.wordpress.com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anahanatour/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anahanatour/
原子核半徑直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人類第一次「看見」黑洞。
新聞發佈會上,參與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的研究員對研究成果進行簡要介紹。
這次發佈的照片屬於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室女座橢圓星系M87中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M87*,它的質量大約相當於太陽質量的65億倍。
黑洞的圖像呈環狀結構,接近圓形,這是由強引力透鏡效應引起的。同時圖像呈現出南北不對稱性,也符合多普勒增量效應的規律。
目前,天體物理學家認為根據質量可以將黑洞分成三類:恆星級質量的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分別從數十萬倍於太陽質量到上百億倍太陽質量不等。
這樣巨大的質量大部分集中在黑洞的中心,即奇點,而奇點在其附近形成強大的引力場,在一定範圍內光都不能逃逸。光線逃逸的臨界半徑就被成為視界面(Horizon)。
黑洞可說是宇宙當中極為特殊的天體,科學家們孜孜以求探索了上百年終於一窺其真容,黑洞究竟特殊在那兒?
黑洞是一種被極度壓縮的宇宙天體,在一個很小的區域內包含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質量。
它具有超強引力,即便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范圍-\-\這種天體的存在以極端的方式影響著周圍的環境,讓時空彎曲,並將周圍的氣體吸進來。在此過程中,氣體的引力能轉化成熱能,氣體的溫度變得很高,會發出強烈的輻射。
此次拍到首張黑洞照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實際上並非是某台特定的望遠鏡,而是一個虛擬的射電望遠鏡網路,分布智利、美國、西班牙、墨西哥、格陵蘭和南極等8台射電望遠鏡組成。這些射電望遠鏡集合同時工作,相當於天體物理學家擁有一台口徑與地球直徑相當的望遠鏡,EHT的分辨率才能達到拍攝目標黑洞的要求。
2017年4月5日至4月14日,ETH進行了為期10天的觀測。
觀測有兩個目標,除了這次發佈照片的黑洞M87*外,另一個觀測目標是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Sgr A*,它的質量估計約為太陽質量的400萬倍。
ETH團隊會在隨後,才發佈Sgr A*的照片。
事件視界望遠鏡團隊在2017年就完成了觀測工作而在兩年後才發佈照片。主要原因是觀測獲得的數據量太龐大,以至於無法通過網路進行傳輸。觀測每天產生的數據量相當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年產生的數據量。
因此,觀測獲得的數據,需要先使用硬盤進行存儲,然後被送往位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的數據中心。在那裡,研究人員使用超級電腦,大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好似一種特殊的「沖洗」照片模式,然後才能把首張黑洞照片展示在我們面前。
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對於天體物理學家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首先,顯而易見的是,他們第一次瞭解到黑洞的真實樣貌。
其次,天體物理學家可以檢驗在黑洞周圍廣義相對論是否成立。根據目前的數據分析,廣義相對論再次經過考驗。
其次,可以瞭解在銀河系的黑洞周圍是否存在脈衝星。此外,黑洞M87*產生的由帶電亞原子粒子形成的快速、明亮的噴流在星際空間中可以延伸達到5000光年,研究人員一直不清楚這些能量從何而來,而黑洞照片將對回答噴流如何產生這一問題至關重要。
回顧歷史,1784年英國人約翰·米切爾(John Michell)首次提出可能存在密度大到連光都無法逃逸的天體。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967年,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創造了「黑洞」(Black Hole)這個名詞描述這種致密天體並沿用至今。
2015年,LIGO探測到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又使我們對黑洞的存在更加深信不疑。
這次發佈的黑洞照片,不僅讓我們看到黑洞,同時時隔一個世紀,對廣義相對論的再次檢驗。
https://m.youtube.com/watch?v=e-P5IFTqB98&t=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