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子半徑趨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子半徑趨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子半徑趨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子半徑趨勢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稿頭} 過去40年裡,北極海冰層以每十年下降12%的速度在消退,這原本是氣候暖化給人類最顯著的訊號和警告,卻也成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原子半徑趨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5 15:00:36
    有 405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稿頭}
    過去40年裡,北極海冰層以每十年下降12%的速度在消退,這原本是氣候暖化給人類最顯著的訊號和警告,卻也成了另一個機會,一條經過北極海的北海航道(Northern Sea Route)橫空出世。

    連結北歐與東北亞的海上貿易,北海航道比蘇伊士運河的路線要快30%,但由於需要破冰船的引導,北海航道當前成本頗高。最近因蘇伊士運河的堵塞,最早開發北海航道的俄羅斯又大力提倡,這也才發現,俄羅斯在北極的投入,已超出外界想像。

    俄羅斯除了擁有全球最多的10艘核動力破冰船,且仍持續打造新的核動力破冰船隊,這不只是增加北海航道的商業價值,還有瞄準北極海域豐富的礦藏與油氣資源,與這裡的地緣戰略要塞。

    在遭西方國家圍堵的嚴峻形勢下,迫使俄羅斯尋求戰略突破口,北極就成了一個重要方向。俄羅斯總統普丁近年來多次前往北極,更從今年1月1日起,擴編原本守衛北極海的北方艦隊成為俄羅斯的第五個軍區,下轄兩個北極旅,俱備長時間在北極的作戰能力。

    而這個北極軍區,在蘇伊士運河堵塞之際,舉行一場代號「白熊-2021」的軍事科考演練,以科學論證在北極的軍事能力,其中一幕是三艘核戰略潛艇在指定的時間和300公尺半徑內
    ,同時浮上北極厚達一米半的海冰層,讓西方軍事專家驚豔,也讓美國方面相當緊張,因為也展現俄羅斯的核潛艇,在冰層下更為隱蔽的核打擊力量。

    美國《商業內幕》雜誌就指出,不曾把北極視為重點戰略方向的美國,在北極的實力讓人尷尬。但美國也非無應對措施,川普任內企圖向丹麥買格陵蘭島,將軍事部署前推北極圈內,雖然遭丹麥政府否決,但與北約盟邦,重啟了1950年代在格陵蘭島的一座廢棄空軍基地,成為美軍最北的軍事據點,近年來也聯手北約盟邦在北極圈內展開多場聯合軍演,演練不同軍種,在極地環境下的協同作戰能力。

    此外,美空軍在阿拉斯加已部署兩個中隊的F-35戰機。而在俄羅斯「白熊-2021」北極科考進行同時,美軍與加拿大在北極圈內,也展開代號「北方利刃」的空中軍演,驗證極地狀態下的作戰能力。

    蘇伊士運河塞了6天,北海航道的價值再被凸顯,儘管北極是公認的國際公共財,但這一地區缺乏一個安全框架,來約束軍事化的趨勢,也讓競逐北極利益的軍事博弈,不斷升溫。

    {內文}
    北極科考人員:「哇!那是好大一塊。」

    北極的海冰層 ,正逐年減少。

    Global News記者:「自1970年代以來,衛星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北極冰帽在每年夏天都會融化,然後每個冬天的冰蓋都會增加。但在過去的40年中,美國NASA稱,夏季(冰帽)最低的紅線顯示,海冰正逐漸縮小,總體北極海冰每十年下降12%。」

    這原本是氣候暖化給人類最顯著的訊號和警告,卻也成了另一個機會,隨著北極海冰層持續減少,一條北海航道(Northern Sea Route)橫空出世。

    紀錄片《Sustainable Arctic shipping》 :「北海航線將北歐與東北亞相連,意味著可以直接在北極運輸貨物,這比現有蘇伊士運河的路線快30%,代表著航運的巨大節省。」

    而這樣的航運時代已經來臨。當長榮貨輪卡在蘇伊士運河,俄羅斯趁機推銷北海航道,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就在官方推特發文說,「卡在運河的,可以找我們破冰。」

    而這家俄羅斯的國營企業,擁有全球最多的10艘核動力破冰船,其中最新的「北極號」,最大航速24節,破冰船殼據說是前蘇聯KV2坦克1.3米裝甲厚度的兩倍,船上裝備三台核反應堆,全開的狀態下,破冰厚度能達到6米。當然,因需要破冰船的引導,北海航道當前成本頗高,但俄羅斯仍持續打造新的核動力破冰船隊,不只是增加北海航道的商業價值,還有瞄準北極海域豐富的礦藏與油氣資源,與這裡的地緣戰略要塞。

    俄羅斯第一頻道主播:「法蘭士約瑟夫群島是俄羅斯,乃至全世界最靠北的地區之一 ,再往北,就只有北極了,這個群島有100多個大小島嶼,其中最大的島嶼之一就是亞歷山德拉島,正是在這座島上,俄羅斯建造了可以稱得上是不可思議的建築,在那裡服役的軍人,也進行不可思議的訓練。」

    俄羅斯三葉草基地軍官:「拿好槍,在任何天氣下都要完成任務。」

    遭西方國家圍堵的嚴峻形勢下,迫使俄羅斯尋求戰略突破口,北極就成了一個重要方向。三叉形、四層建築,花了7年時間 ,在2016年啟用的三葉草基地,是俄羅斯在北極圈內6個軍事基地之一,象徵俄羅斯揮師北上,在北極展開新一輪的軍事部署。俄羅斯總統普丁,近年來多次前往北極,更從今年1月1日起,擴編原本守衛北極海的北方艦隊,成為俄羅斯的第五個軍區,下轄兩個北極旅,俱備長時間在北極的作戰能力,並設一支北極摩托化步兵旅,隨時對各個北極基地提供支援。
    在裝備方面,俄羅斯對S-300防空導彈、山毛櫸野戰防空系統與道爾防空導彈等,進行特殊改裝,與北極的雷達網,共同構建北極方向的防禦體系。

    俄羅斯第一頻道主播:「我軍的艦隊、航空兵與北極的發展,又增添了新的一頁,三艘潛艇在高緯度地區浮出水面,突破了冰層。」

    而這一幕,讓西方軍事專家驚豔。俄軍三艘核戰略潛艇,在指定的時間和300公尺半徑內,同時浮上北極厚達一米半的海冰層。這項軍事訓練是代號「白熊-2021」北極科考行動的一部分,以科學論證在北極的軍事能力,也展現俄羅斯的核潛艇,在冰層下更為隱蔽的核打擊力量。

    海軍司令員葉夫梅諾夫同時向普丁通報,軍方還完成潛艇海冰下的魚雷發射,2架米格-31戰機在極地進行空中加油並飛越北極點,另有一支北極摩托化旅分隊,在複雜氣象候條件和陌生地形中,完成戰術演練。

    俄羅斯總統 普丁:「戰鬥訓練、科學研究和所有這些措施,證明了俄羅斯海軍在嚴酷的北極地區,作戰能力和戰備狀態。」

    CNN主播:「今晚的新聞,五角大樓說,正在密切關注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建設,我們將向你展示,為什麼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東西,我們獲得了新的衛星圖像。」

    而美國軍方和輿論,對俄羅斯在北極的動作,已顯示出憂慮。

    CNN資深編輯 Nick Paton Walsh:「因為北極冰融化的速度快,很大一部份在俄羅斯北部海岸線,你可以在這張地圖上看到,我們向你展示了俄羅斯北部沿海地區湧現許多基地,現在朝著這個區域的東部,有新的雷達在阿拉斯加附近,一個名為普羅維傑尼亞(Provideniya)和弗蘭格爾島(Wrangel)的地方,還有一些新的戰機與噴射機,在一個名為阿納德爾(Anadir)的地方。」

    CNN細數俄羅斯近年來在北極圈的軍事部署,而美國《商業內幕》雜誌就指出,不曾把北極視為重點戰略方向的美國,在北極的實力,讓人尷尬!

    但美軍也非無應對措施,除了川普任內企圖向丹麥買格陵蘭島失敗之外,美國聯手北約,重啟了當地一度遭廢棄的圖勒(Thule)空軍基地,成為美軍最北的軍事據點;此外,美國近年來也聯手北約盟邦,在北極圈內展開多場聯合軍演,演練不同軍種,在極地環境下的協同作戰能力。
    2018年10月,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27年來首次進入北極;而今年美國海軍部長簽發一份北極戰略藍圖時也說,美海軍將定期在鄰近俄羅斯的北極海域航行,以遏制俄羅斯的擴張。
    此外,美空軍在阿拉斯加已部署兩個中隊的F-35戰機;而在俄羅斯「白熊-2021」北極科考進行同時,美軍與加拿大在北極圈內也展開代號「北方利刃」的空中軍演,驗證極地狀態下的作戰能力。

    CNN資深編輯 Nick Paton Walsh:「他們希望看到的是,沿著北方路線的那條海上航道,可能成為蘇伊士運河的替代方案,這讓俄羅斯試著從中獲利。而這一切發生的太快 讓美國官員非常擔心,他們如何適應這一點,他們也向挪威派出轟炸機和陸戰隊,但情勢變化比融冰消退更快,這導致這種新的失衡,讓每個人都非常緊張。」

    蘇伊士運河塞了6天,北海航道的價值再被凸顯。儘管北極是公認的國際公共財,也有1996年成立的北極理事會協調各國的政策,然而,緊臨北極的8個國家,與6個非北極的利益相關國都各有各的想法,而這一地區缺乏一個安全框架來約束軍事化的趨勢,也讓競逐北極利益的軍事博弈,不斷升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P6UR5Lp_2k

  • 原子半徑趨勢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8-21 16:27:23
    有 18 人按讚


    我們支持【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有關能源轉型的論述

    #要無核低碳未來、#不要核電復辟公投!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針對「以核養綠」公投連署書上的不實論述提出回應,「以核養綠」只是核電幫口不對心的謊言,名實不符地宣稱「養綠」,其實是假借綠能之名,行核電復辟之實。不但對綠能毫無幫助,甚至出現宣稱核能也是綠能這類違背常識的假訊息。事實上,過去政府長期只著重於傳統燃媒、核電能源的發展與補助,長期忽略與排擠綠能,反而導致綠能成長停滯,老舊核電廠運作維護成本高昂,綠能則隨科技發展成本漸降,綠能不須靠核電來養,決心「廢核」才能走出能源改革的下一步。

    老舊核電廠在過去馬前總統「穩健減核」的政策中,本就要如期除役,尚未完工的破爛核四也絕非現成可用的選項,短期而言對供電並沒有幫助,恢復核電運轉來讓今年供電穩定其實只是個假議題。馬前總統與他的核電幫手近日關於能源政策荒腔走板的發言,藉此時機呼籲恢復核電與增加燃煤比例,只是故意阻礙能源轉型進度的奧步。

    目前台灣需要的是能源轉型,而非核電復辟,未來不會面臨缺電,保守勢力不應再當轉型的絆腳石。長年以來核四都被當成政治鬥爭的工具、無限追加預算的政商提款機,社會已經因核四反覆不斷的爭議浪費許多時間,必須盡快進入改革的下一步,擺脫對核與煤的依賴,邁向真正的永續能源未來。

    「要無核低碳未來、不要核電復辟公投! 」

    1 核能不是綠能
    綠色能源,即再生能源,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風力、太陽能、地熱等。核能的來源是鈾礦,蘊藏量有限,不是可持續的再生能源,爭辯核電是否可作為減碳選項時,應同時關注前端核燃料提煉與鈾礦開採、後端處理廢棄物的過程中,同樣會有碳排與環境污染,事實上再生能源才是國際公認的綠色能源。

    2 核廢料難以處理
    核廢料是當今所有發電方式中最棘手難以處理的廢料,現有科學技術無法降低其輻射強度,唯一辦法是讓其永久隔離於生物圈,在地層300~1000公尺深層掩埋,高放射性廢料需時一百萬年,選址、興建、保存材質與方式都是問題,目前全球還沒有任何一座成功啟用的高放射性核廢料處置場。即使是低放射性廢料也需時三百年,台灣至今尚未找到適合且願意接受的低放射性核廢場址,只能暫存於核電廠區與蘭嶼暫時儲存場,核工業所謂的再處理、提煉技術並不成熟,且風險更高,目前只有少數國家使用,不但台灣並無可使用此種再生燃料的反應爐,且提煉後仍然會產出高放射性廢料,因此許多國家不使用。

    3 核能與核武擴散
    許多國家以興建核電掩護其發展核武的企圖,核電廠級的鈽原料是有可能轉移成核武,雖然等級較差,但仍可以做為武器用途。核電廠雖不會「核爆」,但會「氫爆」,福島核災就發生核電廠氫爆事故,同樣會釋放輻射;過去核研所實驗用的小型用過核燃料露天乾貯設施,也曾發生過氫爆污染事故,核電廠一旦汙染擴散,雖然其爆炸威力不會像投擲於廣島的鈽原子彈,但汙染地區的善後處理反而棘手,離首都過近,更可能癱瘓整個大型都會地區。

    4 核電廠風險代價高
    核電廠如遇天災意外,將導致難以收拾的核災,日本國會調查委員會的報告解析福島事故的原因,直指地震與人為疏失,是導致核災的兩大元兇。福島核災後,台電雖提出地震補強措施,但僅限於電驛、泵浦、桶槽附屬設施等,真正核心的「核島區」是無法進行強化的!核一、核二廠與核三廠分別位處在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的孕震帶上,一旦斷層引發地震,孕震帶上受到的衝擊最大。核四廠半徑80公里海域內有70幾座海底火山,其中11座處於活火山狀態,又因偷工減料、施工品質不佳,出廠前就發生過一堆離譜事故。台灣在世界地震災害地圖上被列為最危險的區域,人口密度又高,難以進行有效疏散,使用核電,必須賭上巨大的風險,任何微小的人為疏忽或機械故障,都有可能釀成巨禍,地狹人稠的台灣經得起一次核災嗎?

    5 核能絕非全年無休
    去年核能佔比不到10%,絕非無法取代的電力比例,也非24小時全年無休,不但每年都必須歲修做保養維護工作,一但有任何故障事件,為免輻射外洩,都需花許多時間停機檢查,颱風期間或海洋生物入侵,為了安全都需降載甚至停機,盛夏期間對於依賴海水冷卻反應爐的核電廠來說,海水溫度若過高,將使得反應爐必須降載停止運作。核電廠的冷卻問題將來可能會變得更嚴重。氣候變遷正讓全球海洋溫度上升,並使全世界許多地區的熱浪更加頻繁和嚴重。

    6 無核低碳創造台灣榮景
    沒有核電不會缺電,核能只是一種能源選項,而且是昂貴又過時的傳統選項,不該再刻意將核電與經濟綁在一起,故意製造核電是經濟萬靈丹的誤導,過去核電運轉近四十年,已經為台灣經濟做過貢獻,未來應儘速投入再生能源的技術發展,全球對於氣候變遷以及節能減碳等議題的重視程度日漸升高,「綠能經濟」也已成為世界各國最主要的經濟策略指標之一。隨著科技進步,「無核低碳」已不再是夢想,甚至將創造龐大的就業機會與商機。

    7 綠能可改善空污
    隨著三座老舊核電廠屆齡除役,核能發電量也越來越少,真正取代核電缺口的其實是「再生能源」及「推行節能」的成果,並不是火力發電!擁核人士喜歡用「非核家園導致用肺發電」話術,不僅刻意將燃煤與燃氣混為一談,更是利用人們對乾淨空氣的渴求,來為核電復辟找藉口。事實上,透過發展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落實節能,並以天然氣作為轉型過渡期的能源,我們就可以同時做到廢核、減煤,使用乾淨、安全的能源,根本不必落入核電或燃煤二選一的假議題。

    8 綠能比核能環保
    再生能源的特性,就是善用各個地區不同的環境條件和自然資源,發展出因地制宜的多樣化能源,地產地銷,減少長距離輸送的損耗。從選址、設備、到整體規劃,全部都需配合在地條件調整,也應制定規範,避開生態敏感區位,才能創造兼顧生態與社區發展的新能源。反觀核電廠從鈾礦開採就造成生態環境破壞,電廠除役後的土地恐數十年內無法使用,核廢料的最終處置更必須盡可能與生態界隔離,核電絕不是友善生態的能源。

    9 能源轉型才能減輕暖化
    因應《巴黎協議》生效後的全球減碳趨勢,台灣目前設定2025年「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目標,若與日、韓相較,台灣不僅在再生能源占比目標上更為積極,減煤幅度更高,各國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加速發展再生能源100%,並提升能源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核電復辟會延緩再生能源與節能的發展,在衡量成本與風險之下,建構一個以再生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比老舊核電廠延役、破爛核四廠復辟更為適當。

    10 綠能提升國家能源自主
    臺灣的能源98%仰賴進口,能源燃料(煤、石油、天燃氣、鈾)的來源與價格,容易受到國際情勢及政治等外部因素受到影響,進而對整體國家安全及經濟,都將造成衝擊;且過去長期仰賴傳統化石能源,也帶來巨大的環境破壞與社會成本。利用地熱、風力、太陽能、水力等自然資源,達到提高自主能源與多元化能源供應,同時減低對化石能源依賴,避免化石燃料短缺及價格波動之影響,臺灣若能善用豐沛的自然資源發展再生能源,降低臺灣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才能提升國家能源自主。

  • 原子半徑趨勢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3-09-25 12:29:06

  • 原子半徑趨勢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2-04-05 19:00:35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4)日在教育文化委員會五問原子能委員會蔡春鴻主任委員。

    林佳龍委員拿著3月12日 聯合報A10版由中華民國核能學會購買的媒體行銷的「福島事故一年後我們做了什麼?」第一問蔡主委「這是不是置入性行銷?跟原能會有沒有關係?」原能會身為核能學會的會員,蔡春鴻主委更是前任會長,竟然購買媒體置入行銷大暢台灣的核電廠的安全性的「廣告」,林佳龍委員要求原能會進行內部檢討。

    林佳龍委員第二問蔡主委,原能會是否知道民意對核電廠的信心有多高?林佳龍指出去年趨勢民調公司數據顯示有高達六成五以上的受訪者對台灣的核能安全沒有信心,在上個禮拜最新的民調數字顯示仍有過半數以上的民眾贊成停建核四,原能會應具體回應民意。

    林佳龍委員第三問蔡主委,「組織改造後,台灣的核安是更安全還是更不安全?」明年開始原能會有關核安研究所將併入經濟及能源部成為能源研究所成(三級機構),原能會則併入科技部變成核能安全署,目前二級單位的原能會組改後變成三級單位,而且核能安全管制人才兵分二路,組改後原能會不但降級,而且核安人才分散,這對台灣核安有更安全嗎? 參考美國的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是個獨立機關,有充足的技術決策,日本福島核災暴露其原子粒安全研究所隸屬在通產省,造成決策的首長沒有核安專業無法迅速做決策,林佳龍質問科技部長、經濟部長是否具備核安專業可以對嚴重的核子事故下決策?

    林佳龍四問蔡主委: 「核四運轉執照何時發?如何審查?何時商轉?」當初核一、核二、核三運轉審查有美國團隊的參與,如今核四猶如拼裝車竟然由原能會來審查,林佳龍質問蔡主委,有沒有能力審查?有沒有把握?對於所發生的重大違規要如何解決?原能會並未給予正面答覆。

    林佳龍五問蔡主委: 「合理的緊急應變計畫區是幾公里?」日本311後採20公里的疏散範圍,美國甚至訂出80公里的汙染控制區,台灣以核一和核二為中心,5公里的翡翠水庫若受損整個大台北都遭殃,20公里包括基隆和部份的新北市,50公里的人口有735萬之多,包括台北、新北市和宜蘭,這些都是一級災害區。去年的民調指出,一旦台灣核電廠發生爆炸,有78.5%的受訪者不知道應該如何因應與疏散,林佳龍要求原能會研議目前的八公里是否合理以及演習應該要以半徑多少為安全範圍。

    http://www.citylove.org.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