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改造爸爸房間~
.
從小到大
爸爸用心照顧我們
白天工作
回來還要掃地拖地洗衣燒飯
那時候
爸爸堅持每天都要拖地
因為我們這幾隻猴子老是在地上滾
還會把被子披在身上
在客廳走來走去假裝自己是女王
被子就這樣在地上拖來拖去
也會爬上爬下(以為自己寶嘉康蒂)
窗戶、書桌、沙發、書櫃⋯
舉凡可以爬的...
母親節改造爸爸房間~
.
從小到大
爸爸用心照顧我們
白天工作
回來還要掃地拖地洗衣燒飯
那時候
爸爸堅持每天都要拖地
因為我們這幾隻猴子老是在地上滾
還會把被子披在身上
在客廳走來走去假裝自己是女王
被子就這樣在地上拖來拖去
也會爬上爬下(以為自己寶嘉康蒂)
窗戶、書桌、沙發、書櫃⋯
舉凡可以爬的都不放過
所以做裝潢的爸爸
都會把傢俱固定到最牢
以防我們在家受傷
有空還會帶我們到處走走
認識各種植物和昆蟲動物
小時候覺得爸爸什麼都懂
長大之後才知道
爸爸叫不出名字的動植物都是瞎掰的
哈哈哈哈哈
睡覺前還要回覆我們的一百萬個為什麼
問到爸爸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睡著了
在爸爸睡著的時候
我都會聽爸爸的呼吸聲或心跳聲
跟自己的做比較
好多好多美好的回憶
都是爸爸帶給我們的
母親節怎麼可以忘記爸爸
.
雖然爸爸是做裝潢的
把別人家弄的很美
自己的房間卻很隨便
甚至變成儲物間
爸爸就睡在一堆雜物的旁邊
某次偶然睡在爸爸房間
覺得這樣不行
於是半夜開始構思改造爸爸房間行動
.
首先
把沒有用的床架拆了丟棄
雜物整理並進行斷捨離(最累的部分)
將窗戶上的抽風機拆掉
裝上了較透光清透的窗簾
購買了2個層架組合成不規則的3排
將較凌亂不常用的雜物放在最下層
並用布遮起來
爸爸的吉他
和出遊的玩具展示出來
原始傢俱部分
保留了爸爸的躺椅
就是床頭櫃和五斗櫃
胡桃木色很好👌
床包換了適合阿公級的爸爸清爽的直條紋
平衡掉胡桃木的重色
小物收納也都換成同樣復古的藤編
本來椅子也想換成藤編的
但爸爸躺的很舒適
就決定保留
於是畫了一幅跟躺椅一樣花紋的畫做呼應
預想是要把畫上牆
後來發現就這麼擺著也好看
.
基本上重新購入的只有層架、窗簾、床包、藤編小物盒
其他都是保留原本的
再重新配置而已
是個相當低成本的改造
.
雖然覺得還可以改造的更好
(躺椅背後的腳踏車機放在那邊不甚滿意
還得再想想辦法)
下次看膩了再說吧!
爸爸母親節快樂~~~
.
明天還有媽媽的母親節部分❤️🌷
.
#偏心倉庫 #日常生活
#居家佈置 #居家改造 #母親節快樂
#happymothersday #我愛我的家人
@chingting_9368 @miniu0618
原始被子植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羽葉洋葵
#多肉中的貴族
跟大家分享,我還沒見到面的真愛,羽葉洋葵 Pelargonium triste,昨天才得標,正在整理家裡,等待這顆多肉中的貴族到我家居住。(圖片賣家圖)
在多肉的世界中,不免深藏一些貴族品種,這些品種以稀有,昂貴著稱,不容易獲取,繁殖難度高,堪稱是多肉界中的勞斯萊斯,也被稱為是最具「保值」多肉,養的時間越久,價格也會翻倍的增長,換一輛小汽車都不成問題。
文章出處:https://kknews.cc/zh-tw/home/oq889ap.html
羽葉洋葵Pelargonium triste,牻牛兒苗科天竺葵屬,冬型種。原產於南非開普敦省。產自南非的開普敦,屬於「原始品種」,年代非常久遠,像我們平常養的多肉,都是人工培育出來的園藝多肉品種,羽葉洋葵是培育不出來的,只能通過它的種子進行播種繁殖,這也是它稀有,價格高的原因。
形態:多年生的塊根多肉植物,塊根巨大蒼老表面如古樹皮一般,塊根中澱粉的含量很高,據說煮熟後可以食用,味道如土豆,同時,塊根表面還會分泌樹脂,可以用來提取精油。葉子與同科的白皮月界和相似,葉如羽狀,有細小的絨毛,夏季葉子會幹枯。羽葉洋葵花的形態與天竺葵很像,花色比較豐富有白色、淡黃色、淡粉色等,花有甜香。
羽葉洋葵屬於冬種型多肉,秋季適合上盆,成年的羽葉洋葵是可以開花的,花瓣授粉以後,會長出種子,羽葉洋葵的種子很有特點跟蒲公英的種類類似,帶有一些絨毛,質地很輕,風一吹就能飛出很遠的距離。
-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羽葉洋葵
拉丁學名:Pelargoniumtriste
別稱:塊根洋葵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牻牛兒苗目
科:牻牛兒苗科
屬:天竺葵屬
種:羽葉洋葵
亞種:羽葉洋葵
分布區域:南非開普敦省
型種:冬型種
我推薦的優良植物社團: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91330721405485
#植物學分享給大家 #多讀書對腦部發展好
#植物界很多愛馬仕級要多學知識才會懂
原始被子植物 在 Chea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睡覺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且人的睡姿一萬年來都沒有改變,不過睡的床可有很大的不同。
#石器時代人喜歡邊吃邊睡
考古學家在挖掘新石器時代的山洞遺址時,發現了植物床墊的遺跡,裡面還夾雜著石器工具、燒焦的骨頭和動物脂肪,可見祖先們喜歡蓋被子吃烤肉當消夜,且選的植物會找可以驅蟲的。
#一言不合就燒掉
而原始人的床跟現在的床一樣,也是會有壽命的,當堆積太多食物或垃圾時,人們會直接把床燒了,然後在上面鋪新的床墊,因為考古發現同一個洞穴,發了至少十五層燒過的有機灰。
#古埃及的床
古埃及的有錢人喜歡睡硬床,像是用睡在象牙製成的枕頭上(額..怎麼睡啊),而農民就睡在鋪滿蘆葦的土台上,且是一群人睡在一起,白天這個土台還要兼做沙發和用餐區。
#中國與日本的床
通常來講,床鋪越靠近地板,就表示這個人越窮,這句話在中國或許是真的,大約三千年前,中國貴族睡的是高架的床,奴隸就只能睡地板。但日本就不同了,在日本文化裡,不管階級高低一律打地鋪,只是窮人睡稻草,有錢人睡莎草編成的榻榻米,且貴族可以在昂貴的絲綢中保暖。
#枕頭是為了保護武士頭
日本的枕頭也很奇特,日本人是用枕頭來支撐頸部,而不是給頭當靠墊,為的是保護那精美的武士頭(請想像武士頭的畫面)。
#希臘人的床很舒服
希臘人或許對自己的髮型不在意,所以睡的是舒服的枕頭,與舒適的斜躺床,讓希臘人晚上可以盡情翻滾,斜躺床白天還可充當家具,像是用來吃飯。有錢人可以在床墊裡塞羊毛,窮人就是鋪一張粗糙的亞麻布或皮革。
#波斯才是床的專家
希臘人的床聽起來還不錯吧,但說到床的專家,絕對是波斯人莫屬,波斯人不但有錢,還有美感,波斯的床不但實用且奢華,用的是中國的絲綢與雅緻的雕刻或金屬裝飾。
#專門的睡眠罵人用語
到了中世紀的歐洲,習慣是許多人一起睡通鋪,城堡和貴族家裡的僕人或在空曠的大廳一起取暖,躺的是塞了麥稈的麻袋,把頭靠在木頭上,光想就不舒服。事實上,隨機和不同的人同床是常有的事情,中世紀專門為外國人編撰的旅遊手冊,甚至有一些實用對話,專門來斥責打呼的人、搶被子的人或是在夢中翻滾的人。
#睡緊一點
但主人的床可是相當舒適,雖然中世紀的床已經採用木板製作,但仍有很多床是把繩索綁在床架的兩端,用來支撐床墊,像是吊床一樣,中間會陷下去,那麼躺在上面的人便然會身體扭曲,造成不舒服,所以必須經常把繩索拉緊,所以產生了sleep tight,睡個好覺的晚安用語。
#睡前給我一根棍子
此外僕人還會用一種特別設計的棍子(baton de lit),把被褥拍鬆拍平,但可別去巴黎投宿旅館時,跟櫃台要這東西,因為法文中的baton de lit是老二的意思。
#舒服的睡眠
現在人有舒適的床和枕頭,但可能因為生活壓力的關係,仍舊有一群人睡不好。
現在有一個免費下載的睡眠app-好眠,專門來解決失眠的問題啦~
這個app裡面有50+種不同類型的助眠音樂,還可以偵測你的睡眠品質,看你前一晚睡得好不好,每天會提醒你什麼時候該入睡,並用科學的方法叫你起床。
如果還是睡不著,試試app內建的-美國醫生安德魯·韋爾博士發明的
「4-7-8呼吸法」,幫助入眠。VIP則可以用美國海軍設計的3分鐘入眠法。
這個APP能每日更新你的睡眠品質,追蹤你的睡眠紀錄,配合21天計畫,每天進步一點點,不知不覺就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啦。
下載連結
https://link.noxinfluencer.com/dQXda2
廠商也送了5位VIP給留言的觀眾
獲獎者可以直接私訊
好眠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oxSleepTheory)
就可以發放啦
快來試試看吧
--
參考資料: 用一天說歷史: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你的一天是人類累積的百萬年 -馬可孛羅
原始被子植物 在 台客劇場 TKsto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寒假預計帶孩子們來去台中看恐龍
還有什麼推薦的嗎?
要適合小孩的喔!
https://web2.nmns.edu.tw/Exhibits/108/JeholBiotaSpecial/index.htm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覽介紹:
🔥世界級化石生物寶庫🔥
「窺探世界級的古生物化石寶庫-熱河生物群特展」即日起至2020/5/26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一特展室熱烈開展!
#熱河生物群 被國際古生物界稱為20世紀世界最重要的古生物發現之一,位在中國北方遼西地區出土的熱河生物群化石不僅數量多、保存良好,所發現的動植物化石超過20個生物門類,主要研究地層更跨越約 #1100萬年,其中展出了有數項重要突破性的發現,包括早期鳥類、帶羽恐龍、原始胎盤哺乳類和早期被子(開花)植物等古生物學界重大的科學研究發現。
包括「走進熱河生物群的寶庫」、「遇見熱河生物群的珍寶」與「見證龍飛上天的證據」三大展區,運用跨界表演藝術形式,館方更創意用皮影戲、相聲、拉洋片等方式說古生物與演化的科學故事,是一場對生物演化、恐龍和鳥有興趣的你, #不可錯過的年度大展!
所以;這是一則恐龍變成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