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來婚淺情深評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來婚淺情深評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來婚淺情深評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來婚淺情深評論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3萬的網紅龔成,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龔成問答信箱】(Q21601-Q21620) Q21601: Hi 你好,睇咗你個page好耐,本人一路想做中低風險投資,只係未開始落手做,因為我知道好大部份財經資訊同新聞都唔係真係教人投資令讀者得到回報同被動收入, 而係好似龐氏騙局咁,呢個觀察令我大學揀商科都選擇咗marketing an...

原來婚淺情深評論 在 筋肉媽媽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6 10:12:39

#他的事與你的疤 先來說個夢到的故事(是夢到的不要自己對號入座) 兩個家庭的女主人互為閨蜜,兩個家庭都有孩子,兩個家庭會玩的一起孩子們彼此是好朋友;這麼溫馨的兩家子關係,卻發生了A爸爸愛上B媽媽,B爸爸長年不在家,然後B媽媽也發現自己喜歡A爸爸而接受了他,A媽媽至今矇在谷底。 原本兩個婚姻關係...

原來婚淺情深評論 在 ?L!lly Wu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3 16:06:01

🌹 在演藝圈擁有絕佳人緣的張國榮,大家都叫他「哥哥」,英文名字Leslie。原來,這個名字是取自在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中扮演第二男主角Ashley Wilkes 的英國演員Leslie Howard,這是張國榮最喜歡的電影角色。從這個偏好中,可看出他性格上的端倪,在極具東方斯文之美的外表之下,藏著一...

原來婚淺情深評論 在 Chris電影宇宙??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04:57:09

《魔雪奇緣2》(2019) · 我看了一次英文版,看了一次粵語版,如果大家想入場聽好歌的話,強烈建議各位看英文版,粵語版的auto tune實在太誇張了,當然詞也未能完整表達原來歌曲的意思。 · 說回電影本身,我其實沒有十分喜歡這部電影。的確,《魔雪奇緣2》並非乏善可陳:它證明了迪士尼的動畫技術又更...

  • 原來婚淺情深評論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2 23:00:43
    有 115 人按讚

    【龔成問答信箱】(Q21601-Q21620)

    Q21601:

    Hi 你好,睇咗你個page好耐,本人一路想做中低風險投資,只係未開始落手做,因為我知道好大部份財經資訊同新聞都唔係真係教人投資令讀者得到回報同被動收入,

    而係好似龐氏騙局咁,呢個觀察令我大學揀商科都選擇咗marketing and pr,冇揀banking and finance,到而家我都係做嘢然後儲錢,冇投資過。

    我想由頭開始學正確嘅投資方法,唔係投機或者賭博,我唔想做個啲無基礎知識扮識個類人,請問我可以點做?

    如果係咁,我minimum應該預幾多本金慢慢累積呢?

    多謝你睇我個msg!期待回覆。

    龔成老師︰

    你要分清甚麼是「龐氏騙局」,原理就是一個無任何經濟價值的項目,只利用新加入的投資者資金,令初期投資者得益,以這模式一支滾存。

    但如果一間企業,本身有實體價值,對社會有長期正面影響,就不是騙局,你要分清「價值」的概念。

    其實,坊間你會接受到好多投資資訊,但並不是全部有用。你要學識分辨那些"有用的客觀資訊"和"主觀的個人意見"。

    前者係一些你值得參考的資訊,後者對你係無任何意義。

    投資絕對唔應該係賭博,因此你需要有相關知識和經驗,去助你判斷每個投資機會。所以,你係投資前,一定要增進投資知識。

    我自己會看好多有關投資、理財、股票、成功、激勵、心靈、致富等各方面的書。

    我一開始,對投資一無所知,當開始睇,就發現自己過住的投資方法都是錯,更發現坊間的所謂「專家」、散戶,投資方法都是錯!

    之後,我開始明白點解香港有9成散戶,投資股票都是輸多贏少,因為佢地無知識!

    當我愈睇書,就愈明白真正的投資道理,同時自己的投資實力大升。由多年前輸多贏少,到現時贏多輸少。唔少散戶,可能憑短期市況好而獲利,但如果要做長勝將軍,就只有靠知識。

    巴菲特的閱讀就更多,他多年來,絕對不是「睇住個市」,而是不斷睇書增加知識,睇年報了解企業。

    我最初睇得好廣泛,到後來會睇較多「分析企業」、「價值投資法」、「巴菲特」類的書。

    以下是我認為適合初學者睇的書,部分要到圖書館找的:

    《我十一歲,就很有錢》
    《經濟蕭條中,七年賺$1500萬》
    《富爸爸,窮爸爸》
    《思考致富聖經》
    《秘密》
    《財富金鑰匙》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寶典》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解讀巴菲特》
    《巴菲特傳-永恆的價值》
    《勝券在握》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非常潛力股》
    《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人性的弱點》

    同時間,你都可以睇我架《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都適合初學者。

    至於開始投資,你唔需要預好多本金。其實只要每月有一定閒錢,就可以用月供股票,去做財富增值。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若你係偏年青,應以增值為主,建議你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去創造一個增值平台。

    現在你每月先用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由於你投資知識不高,因此可較集中ETF。到你有一定知識,對這些股票又有一定了解,才考慮加入其他股票,咁會較好。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1602:

    龔sir你好,3年前接觸你的fb及書籍,見你一直推介1211, 思量後跟你買了少少,現在還持有著,真的萬分感激你!

    講一講我背景,42歲,月入4萬,單身,與1位退休家人同住居屋(已供完),屋企所有開支我全負責,每月儲1.3萬。手上現金1百萬,但當中30萬要撥備以防不時之需。

    因投資知識不足,股票分得太散,成19隻,當中不乏高位買入。曾經看過阿sir說8-9隻股票組合就夠了,所以想向阿sir請教一下我該如何整合出一個平衡及適合我歲數的組合

    以下是手上股票數目及買入價-

    銀娛,1手,$52.2
    金沙,3手,$35
    港鐵,1手,$41.2
    粵海,2手,$12.28
    比亞迪,3手,$40.6

    福壽園,2手,$7.5
    小米,2手,$22.9
    阿里巴巴,2手,$215.8
    騰訊,2手,$610
    中生,1手,$7.72
    平安好醫生,2手, $84.8

    京東健康,1手,$112
    金界,2手,$7.7
    郵儲銀行,1手,$5.82
    中行,1手,$2.95
    中銀香港,3手,$29.81

    中國人壽,1手,十幾年前買忘了價位
    長和 及 長地, 各1手多,當年和黃重組換成的,和黃$68買入

    今年4月剛開始月供 恆地$2000 及 中生$1000

    想請教阿sir-

    1)19隻股票內哪些該集中保留?

    2)中銀香港,金沙,郵儲,一來高位買入,二來好似增長不大。是不是等到升回買入價後該優先舍棄呢?

    3)手上股票市值8x萬,可動用的現金70萬,比例約一半一半。是不是全部現金都留待大市在平宜區時才入貨較好呢?

    如果現在想慢慢入10萬貨,該加注哪隻較好?

    謝謝你的時間及解答!Thank you very much!

    龔成老師︰

    1) 你現時有股票,都係有質素和適合你年紀,不需沽出任何一隻,照長線持有就可以。

    中國人壽(2628)賺錢能力弱左,質素只算中等,現貨可持有,但不要加注。

    但長線計,你要集中翻係10隻以內,否則你好難定期去審視佢地質素。

    2)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因為我地買股票就是買企業。

    買入價,你的賺蝕,只是一個心理因素,該企業長遠的發展,才是我地是否值得持有的重點。

    如果企業有質素,但股價短期下跌,就不用擔心,照持有就可以。

    如果企業無質素,但你現時蝕錢中,繼續持有只會令你財富繼續貶值,因此要賣出。

    如果企業質素轉差,就有可能要減持,因為這股佔你組合的比例,未必值得太多。

    這3隻股票都有質素,佢地增長力無潛力股咁高。中銀香港(2388)和金沙(1928)有平穏增長力,加一定股息。而郵儲銀行(1658)主要係派息。

    雖然佢地增長力唔高,但有助於你平衡成個組合,建議保留。

    3) 現時大市只係合理水平,現金佔比重大約3-5成。餘下資金,就等大跌市出現,才加大力度掃貨。

    你想再動用10萬,去分注入市,都係可以。

    由於你現時組合,潛力股較多,再加上不少潛力股都在略貴水平。我建議你這10萬,集中係一些平穏增長股身上。現價都算合理水平,可分注儲貨。

    另外,你月供組合都可以。但我建議加大月供供款,最好用每月一半儲蓄去做($6500),餘下一半儲起,等大跌市機會。

    ------------------------------------------------

    Q21603:

    龔成老師,本人一直有追蹤你的FACEBOOK和YOUTUBE頻道,雖然你我不曾認識,但對於你想提升大眾的財務知識水平的大任,我實在深感佩服。

    而當中的一些觀點,我卻出奇地認同,所以我想寫信給你。感謝你寫了80後千萬富翁這書,也希望藉此告之你有知音,認同其致富之道。

    其實我和龔成老師的背景有點相似,自小在公共屋村長大,家境非常一般,讀書也不是特別擅長,會考只有十五分,大學也是剛剛好的進去,畢業成績也是非常一般。還有一點相似的是,我們畢業後都從事銀行業。

    龔成老師在很早便明白為富者,有很多道理並非一般中小大學課程所傳授,反而更多是躲在日常生活中的潛則規。我贊同推廣財務教育,畢竟金錢是我們所有人一生中用得最多的工具,但現今竟缺乏學科教授。

    然而現在的教育制度也僅僅是培養年輕人成為一個出色的僱員或專業人士,而絕非是一個創業家或投資者。

    我和龔成老師也有一點很似,就是很早已經讀了很多金融及理財書藉,可能在潛移默化下走上一個銀行家之路。

    可是現今的銀行家大多變成跑數的代表,亦只是公司的其中一個齒輪,即是離不開僱員的命運,你所有的付出和努力說穿了也只是為公司的盈利貢獻。

    你所分得的其實很少,但付出了最寶貴的時間,這點我非常明白,但我之前 沒有老師當初的勇氣逃脫這命運之輪。反而沉醉在大公司所給予的看似亮麗的職位和不高不低的收入。

    當然後來我真的離開了創立了一隊銷售團隊,單純為了持續而穩定的被動收入和可持續的事業發展。

    所以我看到龔成老師所提及成為富翁的五大範疇時(全職股票/商業投資者,全職物業投資者,知名專家,企業家,擁有強大銷售團隊)突然發覺自己一路走來方向是對的。

    雖然我和所有一般大眾一樣不是天才,也不是特別聰明。但我天生對所有學問的追求和強大行動力,令我創造了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

    在我29歲時買下第一層物業。在35歲,在銀行事業正處高峰時離開選擇一條不一樣的路。在於39歲時重返中文大學修讀全職MBA,主修創業家精神。

    在40歲時選擇創立銷售團隊不再為大公司拼命,而是為自己而作選擇。回顧到此,再看看你寫的書,便明白有知音,所以非常感激你可以將你的想法匯集成書,以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激勵大眾。除了堅定了我的信念外,你的點子也給我和同事們訓練的重要材料之一,我實在感激。

    你在書本中提及銷售能力的重要性,年少時的我曾對銷售員有種不屑之感。

    我不知道是大眾的刻版印象影響了我,還是成長中有植入錯誤觀念。到我認真反思為富者應具備的能力時,我真的認為銷售技巧和投資知識非常重要,

    其實每一個人也需要作銷售,包括是向股東或潛在投資者解說的CEO,以及是提出論點和協議的大律師,本質上也是銷售。所以愈快掌握和深入研究當中技巧對將來致富之路會更為輕鬆。

    最後,我花了二天時間讀完80後千萬富翁,在此我鼓勵其他人。龔成老師所說的並不是提供股票號碼,而是確實地,有系統地說明致富的潛則規和在正常書本中學不到的論財知識,所以我非常推薦這書。也希望在不久之將來可以和老師好好交流一下。謝謝你。

    你的追隨者

    龔成老師︰

    多謝你的支持!其實我希望將正確投資理念,和一些過往經驗和方法,跟大眾分享。

    希望為一班有理想,但未找到方法的人,提供一條可參考的道路。

    同時,也為一班對投資理財有誤解,因而到處碰壁的朋友,引領佢地重回正軌。

    成個財富增值之路,要透過不斷學習,令自己保持進步,才可以令我們走得更高,更遠。

    其實當我寫書、教班時,我除左想賺錢外,同錯會一定想「怎樣貢獻到社會」,這是一個好大的核心,我相信只要這個大方I向正確,所做的事就正確,而錢就會進來。保持努力,加油~

    ------------------------------------------------

    Q21604:

    老師,你好呀。最近岩岩睇完你講樓市既書,

    有一章講到地區性。我想問最近有好多新樓盤既位置都係新開發。

    我想問問老師點睇屯門掃管芴一帶既新樓盤。

    呢一區會唔會受惠到屯赤公路,駁去港珠澳大橋。
    發展潛力大唔大呀?好唔好係果區上車

    龔成老師︰

    屯門是大型的住宅區,商業活動少。而且地理位置上,較遠離市區,因此樓價與市區有距離。

    但隨屯門港鐵通車,屯門區交通會較以前便利。屯赤公路,可能都會係一個利好因素。

    但始終屯門跟市區有一定隔離,而掃管笏雖在屯門﹐但隔離港鐵站較遠,未能明顯受惠。

    因此,掃管笏升值潛力係有,但唔會話好高。因為所有利好因素都反映左,預期掃管笏配套,未來都唔會有好大提升。

    ------------------------------------------------

    Q21605:

    想請教,我五十歲,看了你的幾本著作!先想學買股票!

    (我份工六十歲要退休,我只剩十年時間有收入去投資!)我應該用月供買邊D股票?

    (我每月得4000可運用)手中儲蓄有18萬(但唔係太咁動用)?謝!

    龔成老師︰

    以你50歲的年齡計,其實已開始為退休做準備。你離退休尚有10年,只要好好把握,都可以做到一個合理增值效果。

    但財富增長同時,我地不能過於進取。因此,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收息股」。

    現時的$18萬,暫時只能動用$7-10萬,因為大市唔算平,你要分注投資,同時留下大約一半資金,等大跌市時入平貨,作長線投資。

    當然你覺得自己風險承受力唔高,你保留多一點現金,都係可以。但就會令你財富增值效率,會慢左少少。

    月供股票方面,你可以先用$1500供盈富(2800)和供2隻收息股(各$750)。餘下$1000就儲起,同樣等大跌市機會。

    但就隨著年齡增加,你要慢慢增加收息股比例。到退休時,收息股佔組合100%。因為你到時,需要透過收息股的現金流(即係股息),去支持你退休後日常開支。

    以下是一些適合你的選擇,你可以從中參考下。

    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

    Q21606:

    你好,想請教你一些意見。我今年47歲單身,同家人同住公屋,自己有銀行儲蓄大約39萬,股票大約11萬,MPF大約55萬。

    想自己搬出來住有私人空間,買樓但又唔想全部銀行儲蓄用晒,唔知好唔好租樓 。

    又諗過海外買樓會平啲,再放租出去,再在香港租樓。
    你有什麼意見?我頗煩惱。

    謝謝!

    龔成老師︰

    如果置業後,會令到你資金儲備盡用,再無閒錢去買優質股,去保持投資增值,係唔理想。

    至於租樓,會令你可投資資金減少,減低左財富增值能力。如非必要,我都唔建議咁做。

    當然你可以用買海外樓收租,再租香港樓的方法,去平衡個支出。

    但你必需對海外樓投資,有全面的認知,才好實行。我地投資的其中一個關鍵,是你有多認識這項目,「不認識就不投資」,如果你真的已了解當地的物業市場、租務市場、法例、經濟發展,那可說是過了第一關。

    土地是有限資源,所以長期一定上升,但你都要分析這地方的長期土地供應。另外就是匯價如何,就算物業有穩定租金,以及樓價上升,但若然匯價不穩,都會對你的投資造成打擊,這方面不能忽視,你應該了解當地貨幣過去的變化,以及將來的強弱分析。

    若你不懂,就不要去投資了。

    以你47歲,要開始慢慢為退休做準備。在財富增值上,你可以集中係優質股身上。投資目標,可以用「平穩增值股」為主。

    現時的$39萬,建議動用多$5-10萬,因為大市唔算平,你要分注投資,同時留下約一半資金。長線投資。

    如果你每月有閒錢可以儲,你可以做埋月供股票,供「平穩增值股」。比例上都係用一半,餘下儲起,等大跌市機會。

    ------------------------------------------------

    Q21607:

    龔sir, 我是一位50歲嘅未婚女士,有男友但未有結婚打算,現獨居在與父親合資的自住物業。

    2008年以198萬買入,市值約750萬,按揭尚餘107萬還清,每月用$6,600供樓。

    我現時喺政府做合約職員(今年內可能轉制成為公務員),月入5萬,每年約滿後有一筆約滿酬金,佔全年收入15%,收入算穩定。

    做呢份工之前一直不懂投資,亦沒有太多儲蓄。入職5年後到現在儲到約55萬現金,另有30萬股票,同埋下年就供完嘅基金投資保險(現值約24萬)。

    股票資產分佈如下:
    388 (100股)@$362.7
    823(571股)@$78.9
    1211 (517股)@$168
    1810 (1200股)@$27.3

    2800(1774股)@$26.8
    6618(100股)@$165
    9988(107股)@$250.5

    每月扣除按揭供款,所有開支和供養父母的費用後,每月大約儲到$15,000現金。

    早前follow你嘅post得到啟發,亦都很認同價值投資法,所以用其中$5,000月供2800和823至上述數量,供咗3年左右直到去年因某些原因停咗月供。

    現有數個問題希望你指點一下:

    1. 根據現時嘅工作狀況,我預算65歲退休,希望用餘下嘅工作年期可以盡快儲到更多錢做退休儲備。如恢復月供股票應該怎樣分佈較適合我?

    2. 你對我現時嘅股票組合有什麼評價?由於有啲股票於較高位買入,現時股價回落,是否應繼續持有抑或應趁低吸納更多?

    3. 現時嘅資產應怎樣配置才有機會達到每月$30000現金收入嘅退休目標?

    4. 明年供完嘅基金投資保險,到時應全數提取作其他投資,抑或繼續存放滾存比較適合?

    感謝你嘅耐性及期待你嘅回覆。謝謝。

    龔成老師︰

    1) 以你的年齡,其實要開始為退休做準備,但同時,財富仍有增長力(但不是進取),因此,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收息股」。

    現時的$110萬(連同將贖回24萬基金),可動用多20-30萬,因為大市唔算平,你要分注投資。同時留下一半資金,等大跌市出現,用來買平貨,作長線投資。

    月供方面,你可以供「平穩增值股」+「收息股」。每月先用$8000供款,餘下$7000就儲起,同樣用來等大跌市機會。

    如果你風險承受力較高,又想進取D,可以較集中係「平穩增值股」。相反,你較保守,可以較集中係「收息股」。

    但你要留意,隨著年齡增加,要慢慢增加收息股的比例。到退休時,收息股應佔100%。

    平穩增值股,例如盈富(2800)、金沙(1928)、長建(1038)、中銀(2388)、港鐵(0066)、恆基(0012)、平安(2318)。

    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收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緊記,月供係一個長線計劃,唔好供下停下。咁樣會影響到平均價格風險的效果,會對你造成不利。

    2) 你組合的股票,都係有質素。除左京東健康(6618)真係買入價偏貴外,其他都唔係太貴,算係貴左少少。

    部份投資,雖然帳面上有虧損,但由於企業係有質素。長線佢地價值,都會慢慢提升,所以你長線持有就可以。

    盈富(2800)和領展(0823),未來再有明顯回調,你可以考慮加注。

    但其他持股,因為風險較高,以你年紀不應持有太多。故只建議你持有現貨,不要再加注了。

    3) 由於你自住問題已解決,也算持有一物業。故未來增值上,都係集中係優質股,令成個財富組合更平衡。

    如果你希望退休後,每月有3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600萬。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8%(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5000 + 現有110萬資產,15年後大約會增值至830萬,故這樣安排相信很大機會達至你的財務目標。

    4) 你要睇佢扣除費用後,回報係多少。如果佢整體係優於大市,而風險又唔算過高,你可以考慮繼續存放滾存。

    否則,你就按以上計劃。將贖回資金,分注咁慢慢投入「平穩增值股」和「收息股」中。

    ------------------------------------------------

    Q21608:

    龔sir,感謝感謝,你之前的回覆得好詳細好用心,老公說很有參考價值,我一直都想供盈富。但考量澳門銀行手續費問題所以未實行,聽您說完更安心了。

    我真的要盡快決定投入同開始草貨了。

    我老公說:

    1.上堂時您提出的‘佐丹奴、粵海投資、大快活、六福‘,當時係優質股,依家隔左咁多年還值得投資嗎?想您俾點點意見,因他說這幾隻文中冇提到。

    2.佢見組合內沒有內銀股,如滙豐,這些股票適合繼續持有嗎?

    3.科技ETF市面上還有幾隻,是否因為呢隻手續費平D所以選呢隻?

    4. 另外是關於我自己的,當時藍月亮發行抽新股時,我抽中左一手,那時睇中它是獨市生意及大陸龍頭,所以冇放,在$13蚊多時更入多了一手,現在這情況你認為適唔適合溝貨或繼續持有?

    5. 之前我幾心儀想入手必瘦站,5蚊既時候吾敢入貨吾識睇位,最終沒有持有,必瘦站您認為之後喺邊個位我可以入手?

    感謝感謝。
    ————
    我近日開始去看股票勝經,但現在我既level睇會卡住唔太明白,老公說睇左再上您既堂效果會更好。如果老公再上多一次堂,有沒有優惠?

    我們2個都會一起上,因有他在我應該會更好學習。

    龔成老師︰

    1)以上4隻依然係有質素,你投資係無問題。佐丹奴(0709)主要係收息,增長力不高,唔係咁適合你年紀。

    粵海投資(0270)和大快活(0052)則平穏增長+股息。而增長力,會係六福(0590)較高,這3隻你們都可以投資。

    現時都在合理區,可分注。

    2) 大型內銀股和匯控(0005)都有投資價值,但由於已經好大隻,未來增長力唔會高,主要係收息。

    以你年紀,應以增長為主,這類收息股就唔係咁適合你。

    3) 安碩恒生科技(3067)每年收費和追蹤誤差,都係幾隻當中較低,暫時睇會係較好選擇。

    但你要留意,由於幾隻恒生科技ETF都係初上市,追蹤誤差只能作參考,實際誤差未必一樣。

    4) 藍月亮(6993)有質素的。

    佢有「中國P&G」之稱,成立於1992年,擁有衣物清潔護理、個人清潔護理和家居清潔護理三大系列共73個品種的產品。

    佢係中國洗衣液有龍頭地位,加上毛利率高,賺錢能力強。睇翻佢之前的資料,以零售額計算,藍月亮在洗衣液市場、濃縮洗衣液市場及洗手液市場的市佔率均為第一,分別為24%、28%、17%。

    整體有質素與發展力,若持貨佔你組合不高,長線持有就可以。

    近期雖然回左唔少,但都只算係合理區頂,唔建議現時加注。最好回多1,2成,才考慮。

    5) 必瘦站(1830)長遠有發展,本身有一定的質素。

    睇翻之前的疫情,佢身處的行業受影響,但佢的現金流及財務數據都唔算差,這點可以想象到,當正常的經營環境,佢的生意一定唔錯。

    加上佢的野心愈來愈大,本身有一定的技術,同時不斷將香港的業務模式複製到其他海外地區,我見佢加強了發展其他地方,因此發展不差。

    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

    業績前計佢$4是合理區頂,業績後股價升左好多,雖然我之前好大機會會調高佢合理價值,不過,現價都有少少貴。

    所以,如果無貨,又真係好想入。你可考慮回少少,先小注,然後等跌多d先正式分注投資。

    6. 上堂前,你先睇左股票勝經,的確係有助吸收課堂知識。但唔明都唔緊要,到時課堂都會再仔細解釋,當中的概念。

    如果你基礎不足,可以上多一次基礎班,同時當你地2人一同上,可以有互動作用,增加了學習的進度,打好基礎後,再上進階。

    你重讀初班,可以比個優惠價你,你whatsapp 55457212我同事講翻。

    ------------------------------------------------

    Q21609:

    阿sir 我25歲,係疫情低下 3月頭我決定祼辭左一份我覺得毫無進升和學到野既工作!

    我自知呢份工如同書入面星期一捱 想等星期五,毫無激情,繼續向呢個公司只係浪費時間(我覺得時間好寶貴)我已經考慮半年,

    但身邊朋友同事都勸我騎牛搵馬,都唔太認同我辭職,話呢個時勢有咁既工已經算好,但最尾諗左半年決定辭 因為我唔知前面會點 但我知總會接觸新環境新事物

    而且想趁冇負擔年齡試多啲 至少收入冇呢份工高 但我辭左好肯定都有兼職收入 經過兩個月一直好積極揾全職 一邊睇書 一邊兼職 奈何疫情下難揾全職

    開始質疑自己夠竟係未岩同焦慮呢兩日睇左書阿sir 本書 覺得完全觀念同我想法一樣!令我更加相信自己冇揀錯,得到肯定!

    因為我覺得我花更多時間黎睇理財知識 運動 學野是值得的!多謝阿sir !

    龔成老師︰

    其實,我地做決定,一定係睇長線。

    好多人一直安於現狀,唔肯試下離開舒適圈,就永遠只能停留係現時階段。

    恭喜你,能突破自己舒適圈。你才25歲,還很年輕,應該把握這個負擔較少的年紀,去作出不同的嘗試。

    現時你就要好好計劃將來,到底自已未來10年、20年目標係點樣,想自己變成一個點樣架人。點做,才會一步步接近你想的人生。

    你現時把握未有全職工作的時間,去學習、做運動,努力投資在自己身上,這個態度係非常正確。

    相信你將來,一定可以找到理想的人生。

    ------------------------------------------------

    Q21610:

    龔SIR 你好~本人是投資倍升股課程學生,剛上了第一課,感謝你在課堂上釐清了一些錯誤的投資觀念。本人今年35歲,通常會每儲蓄到一筆錢就會買股票投資, 增值財富。

    這個投資組合有沒有問題? 還是需要再執一執?

    00388 $478.6 @200-
    0003 $14 @3707-
    0005 $33.617 @ 1200-
    02202 $27.3 @200-
    03988 $2.4 @3000-
    09988 234.8 @100

    另外,知道澳門政府在珠海哪邊建立一個新街坊項目,在橫琴哪邊建立一個屬於澳門的新區。(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

    位置鄰近澳門關口, 在此發展中的新區對面亦有新樓盤開賣, 你認為值不值得投資?樓價大約為33平方, 值港幣110 萬左右, 租大約每月可收4000-5000元。

    龔成老師:

    你上述持有的,基本上都有質素,不算差,但可以優化組合。

    你年齡35歲,其實可以著重增值多少少,所以,你持有的煤氣(0003)、匯豐(0005)、中行(3988)只是收息類別,不應佔你組合比例太多。

    至於港交所(0388)及阿里(9988)無問題。而萬科企業(2202)負債較高,不宜持有太多。

    你在之後的財富配置,可以投資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至於澳門新街坊,我無仔細研究在,但我自己對橫琴是正面的,這地方是中央其中一個重點發展地區,加上澳門地方細,一定要想方法延伸經濟圈。

    同時,中央會對澳門的信任度會大過香港,所以會加強澳門周邊地區發展。

    當然,你最好實地考察下先,上述只是簡單意見。

    ------------------------------------------------

    Q21611:

    老師,我亦很仰慕股神巴菲特,所以我亦有投資brk.b,持有1個半月已有7.5%回報,再加上佢財報穩健,令我更有信心持有。

    不過,畢竟他年時已高,有佢隨時退休令股價下跌的隱憂,亦不清楚接任的人會不會處理伯克希爾如股神一樣穩妥。

    你又對此有什麼看法?

    龔成老師︰

    其實巴郡已經係一間大型企業,雖然股神巴菲特真的退下來,很難找一個有咁高能力的人取代。

    但由於企業已係好成熟,就算係其他人掌舵,相信大方向唔會差好遠。

    此股依然係具有投資價值,值得你長線持有,

    不過,回報率點都會比過往略減,但仍然是不差的。

    ------------------------------------------------

    Q21612:

    想問老師,一年只買1/2隻股票,是否次次都是賺錢。

    如果我這樣做,我心理上會害怕。如果睇錯,整年的儲蓄,會就此蝕了。

    暫時都想分散投資,如果不夠資本,可能3067/2833/QQQ/VOO/ARKK便算

    請問我的想法是否可行?

    此外,你為何會有信心,果1/2隻會是眾多公司中,成長最快的一兩間?

    龔成老師︰

    唔係,就算股神巴菲特投資,都唔會隻隻都係賺錢,佢都試過不少失敗投資。

    但由於佢成個組合做得好,整體成績都有唔錯表現,這就是我成日強調,組合要優質和平衡的原因。

    其實只要你有一定經驗,細心分析,加上係合理價或以下,才買入優質股,長線虧損的機會,唔會好高。

    至於點解有信心,個1,2隻係眾多公司中,成長最快的一兩間。除左累積不少分析經驗外,我都分析左好多企業,從中作比較,才會知道個別企業,優質度如何。

    你5隻股票都有質素,3067/VOO/ARKK係潛力型股票,波動性較大。如果你係偏年長、投資經驗較少、或者風險承受力唔高,就不要持有太多。

    現時大市在合理區,記得資金唔好用盡,要留部份等大跌市,才出手。

    ------------------------------------------------

    Q21613:

    老師,有評論話如果完美醫療(1830)無左過期套票,必瘦站會蝕錢,可信嗎?

    龔成老師︰

    完美醫療(1830),這個所謂過期套票,其實是指一些客人已付費,但顧客於合約服務期內並無使用服務確認的收益。

    預繳收入其實在不少行業都存在,是一種對企業甚為有利的營運模式,利用折扣價向客戶出售預繳套票,藉此推廣纖體美容服務,多年來令集團收入提升不少。

    而這些過期套票,大致維持佔每年入帳之套票2-3成。至於出現原因,可以係客人計錯數買多左,或者好多其他因素,無人知。

    但這部份一直多年恆常地存在,佔收入比重每年都大致相同。基本上,佢已經算係恆常收入一部份。

    這部份收益,無話好定唔好。但我地計算企業盈利時,考慮這部份收益,才算正常。因為佢真係成個生意模式中,其中一個收入部份。

    其實,你試從顧客的角度去想想,當你買產品時,你不會假設自己不會用,而最終總會有一部分客無用,有部分客只用到部分。

    正如你食一個飯,都會食剩,如果將食剩的%要退錢,要按比例從收入扣除,相信好多食店都會虧損。

    這些「用不到」「食剩」,其實是產品收入的一部分,所以,做生意不可能強行將「過期套票」數目折去的。

    ------------------------------------------------

    Q21614:

    龔sir你好,今年33歲。早兩年賣左樓,賣咗樓之後大概有5,000,000現金,現在跟屋企人租緊樓,全家五人,爸爸媽媽啱啱退休,我同老公同細佬做嘢

    大家都係搵萬幾蚊,每個月租金$29500,屋企人覺得都係買返樓好啲,自己都有買下股票,手上持有3690,3993,6969,6618,291,都係短炒為主

    因為都想幫補租金,每年要供三份合共大約120,000保險,3年前供的,包括一份基金($50000每年),基金已經供咗3年可以隨時停供

    一份儲蓄($50000每年)另外一份危疾($26000每年),想你俾啲意見我,啲錢點樣可以運用同埋投資得好啲,可以40歲達致財務自由

    龔成老師:

    你地首先要決定,是否買翻買,如果買樓,就要預留部分資金,然後餘下投資增值。

    如果唔買樓,就可全部用作增值。

    如果現時完全無物業,我會傾向買基本的自住樓,但就作高成數按,餘下資金投資增值。

    如果想40歲財務自由,你可以投資
    平穩增長股:潛力股
    7:3
    (如果你投資實力較強,可增加潛力股比例)

    好好利用7年時間,去進行財富增值,利用股票投資。現時現金,計好多少會買樓,餘下的「可長線投資金」,現時已可分注買入(當然要有一定的現金留低)。

    另外,唔好再短炒。至於現時持有的其他理財產品,都可以繼續進行。

    ------------------------------------------------

    Q21615:

    老師你好....自己依家嘅方向好迷惘,自己有工作,但債項實在太多,呢個時候我真係唔知點做好.....

    我好想去重新好好開始,已經31歲嘅我仲係一事無成,我依家應該要點做好....

    龔成老師︰

    我明白你此刻,可能有太多不如意事情,同時間圍繞在你身邊,令你好氣餒和無奈。

    但其實所有問題,都總會有解決方法。在好多問題圍繞自己時,我地要努力去保持一個正面心態。有系統地,將問題逐一拆解。

    首先,我相信你最大問題,係債務方面。你先集中去清理這部份,優先處理利息較高債項。或者可以將較高息債務,先轉到較低貸款利息的地方。

    我地先減少你長線還債負擔,再慢慢被這些負債消滅。

    至於,人生目標,每個人都不同。唔一定要做到家財萬貫,才算係事業有成。

    你要清楚知道,5年、10年、甚至20年後,希望自己變成點。之後,再想下,點樣先可以一步步咁達成。

    記住,這個世界無問題係解決唔到。只要你定好計劃,按部就班咁實行,問題總會解決。而你人生目標,都總會達到。

    ------------------------------------------------

    Q21616:

    Hi 龔sir! 我年紀2X, 每月都儲到幾千蚊加上本身有少少閒錢,所以想由月供股票開始投資。

    我有3個問題希望龔sir可以指點一下。

    第一:就係月供股票嘅回報。我傾向長期投資,但係唔知道長期係幾長。簡單啲講月供股應該供幾耐(5年10年?),或者供到有幾多手先夠? 雖然成本平均咗,但回報係咪同時會平均(拉低)咗?

    如果股價合適係咪直接(或儲夠錢)買一手長渣好啲?

    第二:我諗緊月個股票包括0027 0293 0823 3690

    前三隻我覺得喺疫情之下已經係低谷,未來幾年都會升。3690就潛力而言,現時股價係咪屬於合理/便宜區域,或者bottom line (市場消化完美團負面消息)?

    第三:揀月供股嚟講成交量應唔應該係重要考量? 抑或其他因素比容易賣碎股更重要?

    謝謝

    龔成老師︰

    1) 如果你定平貴能力不足,一手手買,會有買貴貨風險。月供可以平衡價格波動風險,所以較適合你這類初學者。

    月供係一個長線計劃,月供最少維持3年,並持有這些股票5年以上,才會有較理想效果。當然,更理想係一直做,一直維持累積優質股(優質資產)的習慣,對你會最有利。

    用月供方法,成本會拉平均左,但同時間,平均回報都會有機會被拖低左。

    所以,若你用估值方法,直接1手手係合理區,甚至平宜水平才入貨,的確回報一般會比用月供儲貨為高。

    但問題係,用估值方法去入貨,對投資知識要求較高。初學者我唔建議咁做,反而會增大你買貴貨的風險。

    記住,我地投資唔係想賺到盡。而係在合理風險下,賺取最大回報。

    2) 國泰(0293)的質素只是一般。其中一個風險,是油價,睇翻佢過往多年,油價對佢成本影響好大,令佢盈利十分波動,就算佢利用對沖,都唔係好成功,反而試過因對沖而蝕大錢。

    另外,航空業對經濟週期較敏感,收入不穩,同時唔算係一個好賺錢的行業,因此這股的質素只是一般,此股不宜作為月供目標。

    其餘3隻,用來月供都可以,美團點評(3690)有潛力的,但不確定性都高,只可小注月供。

    3) 成交量,參考價值好低。有無碎股,其實都唔重要。

    你要記住,我地係長線持有一些優質股,而唔係短炒。我地著眼點,應該係企業質素、行業發展、財務狀況等。

    我建議你,可以睇我寫架"80後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和"股票勝經",都適合初學者,可以令你更深入了解成個財富增值的理念。

    ------------------------------------------------

    Q21617:

    龔成老師你好!本人(31歲)與丈夫(34歲)共月入7萬,育有1子,現金大約有50萬,持有股票價值約12萬,依家持有友邦、盈富、小米、安碩恆生科技,買左一層公屋自住。

    仲有3年供完,市值大約300萬。依家每月大概有3萬蚊流動資金可以用黎投資。

    想問下老師,如果想係10年內做到每月被動收入有3萬,可唔可行?應該點先可以做到?

    龔成老師︰

    由於你已有自住物業,因此在你之後的財富配置上,不用太急增持物業部分,可以利用股票去進行增值,而現時自住公屋,基本上狀態不用有特別變動。過3年供樓完成後,你可以再加大力度投資股票,令財富進一步增值。

    要做到每月有3萬蚊現金流這個目標,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600萬。

    以你31歲,可以選擇一些「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作投資目標。現有持股,都係有質素,適合用來增值,可長線持有。

    以現時大市合理區狀況,你可以考慮用部份儲蓄,進行月供股票。你可以每月先用一半儲蓄,即先用$15000月供,另一半就先儲起架策略。

    如果你投資經驗唔算高,可以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潛力股只小注(少於3成)。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可以加大潛力股比重,最多佔組合3-5成,視乎你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5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多10-20萬,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資金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30000 + 現有資產62萬(現+股票),10年後大約會增值至720萬,故這樣安排相信很大機會達至你的財務目標。

    ------------------------------------------------

    Q21618:

    老師你好,小弟現年31歲手上有20萬資金想入市投資股票。

    最近有留意0002, 0003, 0012, 2800, 6823想從中開始投資,不過有部分股黎緊都會除淨,理解到一般情況下股價係除淨日後會回調,

    如果我目標係長線持有以上股票的話,請問我係唔係應該等除淨日後先開始入市?多謝老師指教。

    龔成老師︰

    你對除淨派息的運作,似乎有少少誤解。

    如果你要收到股息,必需在「除淨日」前一天,依然持有股票。「除淨日」,其實就是用來確認那些股東收到這權益的日子。等到「除淨日」當天才買,派息就唔會有你份。

    「除淨日」那天,股價就會扣除派息部份,例如原來股價$10,派息$1。那麼「除淨日」就會將股價,從$10下調至$9,以反映派息動作。

    所以,假設不受其他市場因素影響,單係除淨這個因素,除淨日股價下跌,係正常。

    而「派息日」,就係這班合資格股東,正式收到股息的日子。

    由於「除淨日」股價會下跌。而下跌比重同收到息係一樣,所以只係左手交右手動作。因此,你唔會在此期間前後做買/沽貨,而出現任何著數。

    當我地進行人生財富累積時,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方法。年輕人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例如初期投資較有潛力股票,令財富增值較快,到一定金額後,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以你現時31歲去計,應先集中做好增值部份。你所講的股票都有質素﹐但中電(0002)、香港電訊(6823)增長力較弱,主要係收下息,不建議你持有太多。

    策略上,你可以較集中投資在「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上。如果你覺得自己經驗尚淺,想先保守少少,用中電(0002)、香港電訊(6823)都係可以。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水平,你20萬可以先用一半,以分注形式,慢慢入貨。餘下的另一半現金,我地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較大回調,就加大力度掃貨,然後作長線投資。

    由於「潛力股」係需要一定經驗,你投資經驗較淺,建議你先小注,大約佔組合3成左右。此期間,你要努力提高投資知識,到有一定水平時,你可以慢慢將佢調升至5成比重。

    ------------------------------------------------

    Q21619:

    你好,我由2020年中開始到今年5月在不同的日子持有的股票比例:

    00941 10,000股
    02628 10,000股
    00003 10,000股
    03988 5000股
    700 100股

    另有現金200,000

    以上比例會唔會太不平均,比例太重放在0941?

    呢幾隻都係股息很不錯的股票我才選上的,但其實這個想法是否錯誤?求解答!謝謝!

    龔成老師︰

    你現時持有的股票,大體上都有質素,可以長線持有。

    但中國人壽(2628)增長力,近年明顯係弱左,你可以考慮沽少少,換去其他優質股。

    另外,任何股票、任何行業,我們都不應太過集中,因為一個行業就算更有優勢,也有機會面對行業週期及突發風險,太集中會對你整個財富組合不利。

    因此,你要建立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當中有不同的類別、不同的行業,這是最好的平衡風險方法。相同行業不可佔組合多於30%,而單一企業不要高過15%。

    你現時中國移動(0941),佔成個組合一半,明顯係嚴重偏高。你必需慢慢減持部份,換至其他優質股,去平衡風險。

    至於以上股票是否適合你,要睇你年紀、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

    好以騰訊(0700)這類潛力股,增長潛力大,但同時間波動性都較高。比較適合年青、有經驗的投資者。否則,不宜持有太多。

    至於中國移動(0941)、中行(3988)這類收息股,增長力好弱,但勝在有穏定的派息,風險較細。適合較年長、或者投資取態好保守架人士。

    而中國人壽(2628)和煤氣(0003)算係2者只間,有一定增長力之餘,都有一定派息,風險度相對係中等。

    你現時組合,算係一個偏向保守的平穏增長 + 收息組合。

    若係較接近退休之年的人士,或者投資好保守,想以收息為主。941和3988係合適,但其餘幾隻,就未必太適合。

    以下是一些優質收息股,給你參考。

    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恆生(0011)、置富(0778)、陽光(0435)、高息基金(3110)都可以。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

    Q21620:

    小妹我已經35歲,工作13年,穩定,但無特破,對炒樓有興趣,想做地產經紀,但家庭有負擔,兩難,但我這年齡又是出去衝的最後機會,點算?

    我想做有錢人,但呢刻又好多限制!
    同埋我唔夠勇氣呀!

    龔成老師︰

    要成為有錢人,就不能安於現狀,要有勇氣去突破,你已經存在了第一個條件,因為你已懂得對不理想的現象不滿。

    地產代理是成為有錢人的5大方法之一,建立銷售團隊之路。

    但從事這條路,不確定性一定比你現時工作高。而且開頭時,收入有機會比你現有工作少。如你選擇好這條路,就要有一定決心,一直走行去。

    否則,好大機會會令你成個事業發展,變得進退失據,你要明白這一點。

    較好的方法,就是你一邊做現時的工作,一邊尋找一些可以「不辭工但又能創富」的模式(因為我從你的文字,已見到你勇氣不足,如果這刻不足,只能暫時留在原工作先)。

    例如你利用投資,好好滾大資金。

    然後,到了資金有一定的水平時,你在負擔上較安心,而你又有足夠的勇氣,到時才跳出去。

    同時,你可以在這段時間,結識一下地產代理,多了解佢地的工作。(甚至做兼職,當然,你要了解現時正職是否容許,或當中風險,所以你自己衡量,如果真的做兼職,當見到自己這方面真的有發展時,先全力去做。加油啦!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 原來婚淺情深評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8 19:00:29
    有 270 人按讚

    一個人的號外

    踏入《號外》四十年,前輩們都說《號外》離他們生活好遠。

    我不以為然。我這種被視為有能力帶領一點思潮的人,都好像對很多事情不以為然。

    所謂「帶領潮流」的人,往往都會顧盼自豪。

    某天我看黃偉文的面書,他貼了鄭中基的《人若然忘記了愛》的改詞版,說:「現在有人喜歡的事情,他二十年前已經喜歡了!」(Everything you like I liked twenty years ago!)這句印在很多T恤上的說話,引證了某種「自豪」感。的確,大概二十年前,我還是會聽著電台,看著收音機傳來什麼。是彭羚唱「其實我想結婚,橫掂有鋪結婚癮」(彭羚唱寄調《讓我跟你走》),還是「帶你老豆入廚房,我餵佢食橡皮糖,原來棚牙爛晒,帶佢放係大會堂。你有你入自由黨,我有我食話梅乾~」(黎明真人演繹《情深說話未曾講》之廚房版《帶你老豆入廚房》)……那時候,收聽的瞬間,還是有一點那一刻共享秘密壞事的快感。那個時代,電台仍是某種「瞬間的快感」的提供者,錯過,就沒有了。那時候的人,交往的時候會一起聽《嘩嘩嘩》,還會打給那時候的男/女朋友,邊聽邊笑。而且,有很多「傳奇瞬間」,過了就沒有了。比方說,以前卡拉OK剛流行,903會找來歌手交換唱歌,那主題叫「星星相惜交叉剔」。而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聽到楊采妮版本翻唱蘇慧倫的《我一個人住》,不知道現在903的前輩們還有沒有留著。就算有,也不容易找出來再聽一次吧。

    如果《號外》是一個人,不論他願不願意,時代也向前走著了。正如我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我在做電台,而電台的角色和功能都跟以前不同了。

    以前電台是「微妙瞬間見證」的工具。你有聽,就是有聽。沒有聽,你聽同學、朋友覆述,也不是那麼一回事。所以,Radio magic 在這個世代已不復見。你這一秒不看,不聽,不理一件事,如果網路上有人留下了足印,你還是可以下載收聽。現在我的朋友聽《光明頂》,當然有人聽Live的。但有更多人,是加入了一些Line/ Telegram的群組,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聽四十五分鐘陶傑的發言。做電台節目,由一秒感動,變成傳世的傳奇。你的東西只有時效性,不能傳世,也沒有花時間的必要。網路上搶著要給你娛樂要你笑要的哭要的感動要你驚要你怕要你可憐的人,恆河沙數。你看,最近有一次連中東黎巴嫩有一個家務助理打嬰兒的短片上載了,香港的媽媽群組都群起攻之要尋個真相,找出那個打嬰孩的毒婦。我現在才知道香港人對中東嬰兒,都那麼大愛無疆。愛不愛不是重點,重點是媒體變了,生活方式變了。我們很多人在網路活得像一個身份,在現實世界可以是另一種模樣。而這種表裏無一性,造就了無謂的紛擾。當人人都有機會是媒體,人人都有機會做trendsetter(潮流製造者)。

    當然,有機會不代表可以做到。《號外》給我的,不是一種「那時候流行什麼」的能力,而是一種「如何令某種東西流行」的力量。《號外》的原型是什麼呢?大抵是在香港經濟發展的時候,一群中產覺得現在香港的本土口味不夠「有品味」,現存的雜誌也不能再給他們滿足。大概創作原點有點像現在的「翻唱歌手」或 YouTuber 一樣,是別人做的雜誌不夠好看,所以自己捋起衫袖做吧?而在前網路時期,雜誌有著「建構社群」的功能。中學會考的時候英文科的老師一定會教我們寫 Letter to the Editor。寫稱謂的時候一定要用上Dear Editor,Editor要有大楷的E。老師說Editor是一個人,是帶尊稱的。原因是,每一本雜誌,也是一個族群的延伸。
    某次在香港的大學聽到,建立「個人新聞台 PCHome」的創辦人,現在在台灣寫《國宴與家宴》賣到世界滿堂紅的詹宏志先生曾說:「雜誌是一個族群」。就像新聞群組、聊天留言板沒有出現之前,雜誌就是有著共同趣味的人交換訊息的地方。亦舒的半自傳體式小說《女記者手記》中也有提及,有些讀者,以前會像現在的網路噴子hater一樣,看到不滿的文章,如她寫過一些對某位外國歌手的辛辣批評,都會收到如雪片撒落的投訴信。而Letter to the Editor就是讀者與編者交流的接點。你讀的如果是釣魚雜誌,在某地方,那季節釣著某一條魚,那條魚用那個魚鉤比較好?如果你讀的是摔角雜誌,那個地方什麼時候有大賽,大賽有什麼選手參與,參與過後又有什麼後著,之後的發展若何?這些都是以趣味分割的族群建構,也是市場分割的部份。常聽人說,香港的雜誌以前是Trendsetting的能手。以前讀《yes!》,你真的會相信某個歌手是理應被稱作「毒瘤明」的。而讀《號外》的人又在追求什麼呢?從很多個《號外》留下的身影看來,有一群追求著更好、更潮、更時尚的人,是《號外》的追隨者。錢瑪莉的人生除了穿Kenzo,他們代表著精英族群的生活。他們看不起中文大學的人,他們會看《明報月刊》,他們會認中關社,他們不知道生活的趣味,穿著打扮也無聊透頂。從錢瑪莉的眼中看來,時尚的女人需要晒很多的太陽,以黑珍珠皮膚代替我們現在深信不疑的白就是美。錢瑪莉更不會明白,為什麼平庸的人只希望自己在「德福花園」供完房子就當自己完成人生的使命(我相信現在很多八、九十後也在想如何供完他們的三百多萬房貸吧?)錢氏代表的,是一種香港欣欣向榮,大家開始有餘裕的生活態度。四十年前,我們應當這樣。三十年前,大抵是《號外》族群的性取向使然吧,他們的生活也有介紹當時仍未「非刑事化」的同志生活指南。在同志作家葉志偉的筆下,《號外》給了他和他的族群朋友的同性戀生活啟蒙。那時候的同志,往往扉徊在即若離之間,究竟自己是不是?這種對同性的性慾是對抑或錯?葉氏筆下的主角,就是在這種賀爾蒙和道德對錯之間,在《號外》中找到救贖,穿著那時候很流行的Dr. Martens 皮鞋,戴著過多的手繩,按圖索驥的在《號外》的同志生活指南中,尋找那個在主流媒體隱形的生活空間。再過一段時間,當《yes》介紹的衣褲鞋衫都在幾百元的價位,潮流雜誌開始滿地開花,《號外》還是那個「生活品味」的重鎮。那時候還是電台節目主持的黃偉文在中學時代,據說也會購讀《號外》。而他曾在《號外》封面那一季,做「猿人襲地球」那一期,曾提及那時候買《號外》,是需要在午飯時間買的。還會有意無意的跟同學說「這雜誌的字很難懂的,你不會讀」。也許,每間學校都有一種這樣的人。那時候我的學校需要在屋村,我的父母雖不算目不識丁但也只是一天到晚擔心錢不夠用那種人。對我出身的那種家庭,所謂品味是遙遠的。讀物也只可以是老師介紹的「讀好書」書單,才會有機會讓我借讀。對,只是借讀,而不是購閱(說過了,家貧是事實)。那時候那種文化窗口,跟今時今日不同。我要讀村上春樹,也得要等圖書館的老師買回來,然後才有機會放出來給我們讀。對愛情的想像,來來去去都是梁望峰或是張小嫻。這些都不會是母親理解的世界。母親最希望我讀的,只是教科書:「你考試又唔係叻過人讀咩閒書。」對,因為我在班上永遠只是考第二、三的名次。陳浚旌(中學時代永遠考第一那一個人)永遠都比我優秀,而母親也會說「為什麼我沒有辦法考第一」。但那時候,在母親不知道的世界和空間中,也有一兩個同學會讀《號外》和他們的周邊人士寫的東西,如那時候的903會談及英倫流行音樂的潮流,Sex Pistol 是什麼?我當然不會知道。我只會聽陳慧琳的《誰願放手精選十七首》和許美靜的《靜聽精彩十三首》去完成我需要做的十五年會考Past Paper。那時候,卻有一個叫鍾思漢的同學,知道Sex Pistol,會在Past Paper 中掏出林奕華的《太多男人太少時間》,那本講北海道強生故事的那本小說。至於鍾思漢和陳浚旌在做什麼,我已沒有聯絡也不會打探了。只是依稀記得,那時候的自己,看著一群有閒錢讀《號外》,有樣貌空間交女朋友的朋友的生活,覺得自己很渺小,很遙遠。

    進了大學,好像都沒有那麼認真的想像生活品味是什麼。一九九七年的時候會考,一九九九年的時候進了大學。那時候我們好像要進入新時代。我曾經在一家網路電台工作的,叫Radiorepublic。那時候寬頻仍沒有那麼快,網路電台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大概,我們都好像要做一些節目出來,然後要大家去聽。但由於沒有廣告,所謂網路電台也不知道如何生存。我做了大概半年就走了。那時候要做很多東西,要做清談節目,要做音樂節目。生活是什麼也不知道,有什麼態度可言?也像錢瑪莉的所言,我進的是中文大學,那兒的人相對比較簡單,比較直白,比較樸素。那是地理環境使然的:當你身在大學區,從宿舍走到超級市場都需要二十分鐘的腳程,要一排巧克力一個即食麵也需要努力,什麼中環,什麼同志,什麼生活品味,其實都會暫時放下。因為要完成課業生活,已不簡單。

    再過一段時間,我去完日本唸書回來,遇上了好幾個奇怪的機會。如《號外》的前總編輯黃源順因為在《信報》讀過我的文章,就找我寫一月一次的人物專訪。那時候還有又一山人拍照,寫的人都是我選,而做的東西都很厲害。當時還沒有很多人在乎的何韻詩、陳淑莊、王貽興,我都好像有寫過。現在這些人,我是有手機,但也不再聯絡了。各種理由吧。是什麼都不再重要,也許我仍維持著某種在錢瑪莉身上感染的直白:看著曾經是朋友的人轉變,我會慢慢挪開身影。而為著寫稿子,我也需要下很多苦勁。其中一個啟蒙我的同代朋友,是大秀。你也許沒有很聽過他的名字,但他在《Milk》的文化欄目這些年,教了我很多事情:他說作家的態度就是吸收和輸出。要讀書才有東西可以寫。這跟也斯教學生的方法有類同的地方:也斯生前也教過學生,說「冇野寫唔好搞人,睇多D書」。直至今天,我也絕少在專欄中論另一個作家。像電影《小親親》中那個應可被現在的人稱作「文青女神」的吳秋月不一樣。寫專欄要讀書,是我一直相信的事。而大秀也教我讀很多台灣中生代的作家。他說黃國峻好看,黃春明的孩子那些傳奇事,都是他告訴我的。為什麼這些以前理應在《號外》中出現的人,卻到了《Milk》呢?黎堅惠在世之時,曾在書展跟梁文道、黃偉文搞講座,談的是「時尚書寫」。梁文道想切入的點子是,如果香港的作家要找下一個市場,《號外》式的、《Ameoba》的時尚書寫,會不會有一定的市場呢?可惜或可恨的是,那時候去書展趁的人,也許是粉絲,問黎堅惠或黃偉文的問題,大概都是問他們會不會有機會再做《Ameoba》之類啟蒙人心的刊物,我很記得黎氏說:「要搞都搞過了,以前搞的時候就被人家說我們搞小圈子。」的確,以前的《Ameoba》有著「年輕感覺《號外》」的氣味。找來當時得令,在903的舞台上撐一字馬的謝霆鋒做封面。找來 Dry(是雷頌德和馮德倫)起封面叫 Dry Wet Wet,淋濕了不苟言笑的馮德倫先生。那些傳奇,仍是歷歷在目的。只是,這十多年,誰在建構潮流呢?

    也許,我玩面書這些年,都是在想像究竟什麼事情會令我生活好過一點。如果你認為《號外》曾做過trendsetter的角色,倒不如看看我這些年試過,有成功有失敗的 KOL 個案。如果你記憶比較好,「#如果你工作累鳥」這幾隻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網路上看奧運,集中看體育運動員胴體這「潮流」,是誰射入網路的呢?當時我在想,大家看奧運,為什麼要看誰贏?贏了又如何?跟我有什麼關係?很簡單,體育運動自從加入了商業贊助,那大家就直白一點說,其實運動員也只是在娛樂大家。為什麼歐鎧淳會比李慧詩更多媒體曝光機會?為什麼方力申司徒端祈可以成為藝員?那也不過是「你的樣子如何,你的身材如何,你的命運也必如何」。那網路的出現,只是把人的慾望更輕易的放大,更輕易的射到人類的體外。手機閱讀是私密的。以前看電視,你的家人必會跟你分享電視的內容。你聽收音機,如果被母親知道你偷聽《聖馬田寶貝紀念夜校》,她一定會罵你。但她自己背著丈夫聽顏聯武的《霎時衝動》,她就是對的。那時候唸男校的我有女同學打電話給我,電話由姐姐或父親聽,他們會叫我聽電話,老豆也會有意無意的說一句「阿仔呀,有個女仔搵你呀」,之後母親就會煞有介事的出來說「你求學時期不準談戀愛呀」。但現在你看看小孩的手機?誰知道他們的Tumblr在看什麼人性交的畫面?他們的Snapchat有幾個炮友群交的群組?總之他們看手機,父母很少機會知道他們在看什麼。因此,你不難發現,在網路上,關於性、交往、感情、港女港男糾結的事情,是最多人看的。因為香港人都愛面子,沒傳奇,大氣候要清淡無味。在這個喜愛用性和「交往人數」論斷人是否一個好人的「民族」,網路上對性或 「#又有性暗示」的需求,是「#唔可以原諒」地被需要的。那從2012年起,你應該明白為什麼Tom Daley越來越多人報道,阮馬素無端平白無事會變成某個商場特意要邀請他來為那元旦倒數的嘉賓,而他所得到的名錶及保健食品的廣告合約,也許都是網民在「#如果你工作累鳥」這遊戲下所衍生的副產品。

    一次的出現,是偶然。那如果再出現一次,又如何呢? C Allstar 由旺角街頭走到叱吒大頒獎台再成為紅館歌手,那可以是現實世界的實力。而我也不相信《摘星天梯》和我時任的上司們看完後對他們四人讚不絕口是其中一個令他們那年獎運亨通的原因。他們要有實力,才可以上到那個位置。那吳業坤呢?2016年我曾經被一個網民恐嚇要淋我鏹水,而那網民已在留言說過她想去買但找不到。警察們聲稱他們會查但直至執筆之時什麼都沒有,也有很多朋友好像很關心我的在Whatsapp Line 和面書Messager中問我需不需要介紹定整容醫生給我一次過把我的樣子弄好。而那時候,我最脆弱的時候,吳業坤就在他要出去做運動之前,特意送我一程。這一點,我永遠都記得。吳氏是不是唱得很好,不知道。見人見智。但至少他在台上,態度清晰地告訴大家他很想也很願意唱歌,聽他唱歌的時候不需要像聽很多流行歌手一樣要提心吊膽。在他年頭一次過得到我最喜愛男歌手、新人獎金獎和我最喜愛歌曲《原來他不夠愛我》的時候,我已知道那是我們在網路上延綿慎密的努力就得到好報。首先,不論你相信或不相信也好,903的頒獎禮,要投票就是來真的。從多個証人給我的証供,他們都說商台的「網路投票」是真的。如果有些歌手覺得他們的歌不能得獎,是因為大傳媒「唔支持、唔播」,我倒真的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有一年,有一首歌叫《撐起雨傘》,有一些歌手說大傳媒不播。不播的話,商台又為什麼會讓他變成可投票選取的一隻歌,最後還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把一首跟佔領運動關係密切深刻的歌放到大台,變成那個頒獎禮「註腳」?自那次之後,我就知道如果網路是來真的,有些事情就可以做了。大家記得「#食好西」這件事是如何發生的嗎?是有一次,吳業坤開工過後,說自己「工作累鳥,要食好西」。大概他是想打「好東西」,而我卻截了他Instagram的圖,說:「現在的小孩說話真直接」。當然,「#食好西」是一種性暗示。究竟他吃飯之後會去那兒,他也不知道。但結果這三個字,現在仍跟著他,和很多的「廣告文案」都有挪用。當時 100毛的編輯朋友,仍對娛樂圈的人共事有點興趣,就知道「#食好西」這三字「有得玩」,但電視台的大員做訪問談這些「無聊事」不會有成果,結果 100毛的朋友就用了 Whatsapp短訊訪問的形式再炒大了這件事一次。之後,大家就留意了我和坤氏之間的交流。很多人以為我們很好朋友。對不起,我真的不會說。究竟一個人要做過什麼才是朋友呢?我想,在現實世界調侃一下大家,是朋友會做的事。但由於我的一點狡猾,令我和坤氏的面書都在互利的狀況下得到更多人關注。他現在做廣告的機會都比我多,收的價碼也比我高。我是高興的。因為,至少他成功了,沒有忘記我。而我再一次證實「#食好西」三隻字的力量,和我加瓊姐這些在網路上被視為廢青廢人的人,在各式各樣的制肘和冷言冷語之中,改變現實世界。

    還有很多很多的。如藥妝店的新品介紹,最近是不是多了?關於讓座和世代之間的爭拗是不是長看長有?關於香港遊客在外地的「品格」問題,為什麼好像大家都很在乎?另外,有很多人在我回來時都告訴我:不要只做日本的資訊,現在都是韓流了,為什麼要寫日本。那為什麼各大網媒都在做日本的資訊?《逃避可恥但有用》這支舞,為什麼好像很多人在看?星野源是誰?大抵是以前903《是日本人鄭家輝》講的Luna Sea那種級數的「流行資訊」吧?

    所謂KOL Key opinion leader 是什麼,老實說,我不知道。至少我不覺得我可以脫衣服上載一兩張照片就會很多人讚好。我也不會叫人食屎,或叫自己食屎。更不會自稱XXKOL然後廠商給你難喝得要死的薰衣草茶還要讚好,明明自稱文青的人都要舉高雙手脫腋毛。

    意見領袖要帶起潮流,首先要問幾件事:你可以令現實世界有改變嗎?改變了你又會高興嗎?而要令現實世界改變,我要又付出什麼代價?所講意見領袖,首先你要有意見。以前我聽903會聽 Fool’s Garden、會聽Suede,因為他們會說那個好聽那個不好聽。那時候903的音樂節目,會有音樂人,唱片公司,DJ的人討論會將流行曲像《城市論壇》一樣,把《一生最愛就是你》和《濃情化不開》拿上檯面討論,誰比較好聽。當然,觀點角度見人見智,但總有點爭執點:「那有一天不想你的chorus那個hookline 是『是你嗎?是愛嗎?是你出於真心日日夜夜彷彿漆黑中說話~』和『情越濃越會化不開』比較……」現在呢?人人都是評論人了。李蕙敏再出來新歌寫得若何?鄧小巧的《強弱》、《煩可寧》、《荒唐》一次比一次來得精彩,為什麼沒有人留意?盧巧音也回來過,《哲學家》夠厲害了吧?可是卻也沒有了《垃圾》那時候的驚為天人。你去Clockenflap了沒?我覺得Chemical Brothers 不會給 Sekai no owari 來得精彩……人人都好像知道很多事情,而人人都好像想以「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為榮。但問題是,知道又如何呢?

    再者,以前的 Trendsetter 大抵比我們幸福。他們製造潮流的時候,不會被問及究竟你是黃絲抑或藍絲,你是撐警察還是屌警察的人。政治不動盪,才有閒心閒情。未來五年,我們會安定嗎?香港不安,世界也不特別寧,那要走到那兒去?

    回看這些年,我好像被視為 KOL ,也有很多學生問我如何才可以做到 KOL。感覺就好像以前阿 Bu 看著電台的同事,只是回去做兩小時節目之後就可以去玩去滑水一樣愜意。對期望著 KOL 這份工作的人,大概只會覺得我可以坐在淺水灣畔的餐廳,喝著日本茨城縣運來的手工啤酒,邊寫稿子邊抽一抽水就可以有飯吃有日本可去,倒是一件樂事,right?可惜的是,當我嘗試把我的工作簡化傳達,我的學生都不相信。抽水不是很容易嗎?為什麼要想那麼多事情。

    對,一次爆發,是意外。我是一次又一次的爆發,連續兩年被視為是「最有傳達力的香港面書專頁」,在我上面的是 100毛,在我下面的是富可敵國也可以殺我於無形的「蘋果日報面書專頁」。他們的資源,絕對是我的一百一千倍。我也只是量力而為的想像,究竟這個遊戲可以玩多久。畢竟我清楚知道,世道變,有些事情不變。酸人的事情不變(很多歌手本來以為自己很捍衛言論自由,到他們知道我在做黃昏節目,一個他們以為是很重要的言論自由橋頭堡的時候,已是我做了兩年的時候。他們如果真的很在乎一個電台的電台節目是不是言論自由的捍衛者,是不是應該在某些主持離開後,天天聽著那些節目然後告訴大家我是不是在維穩?他們沒有。因為他們只知道用新聞去為自己沾光的重要性),變的只是在媒體民主化(democraization of media)之後,逐臭愛醜的中國人基因性,在香港的網路會發揚光大,我們會見到更多不好看的女孩cosplay 露事業線,又或是有更多人在做自稱「社會實驗」的事情去證實香港人愛「睇人仆街」的根性去收割面書的那些engagement數字。KOL,說到底,只是虛渺的代詞。你看看你的面書,那個 KOL 真的對世道有很多意見?

    有意見的人,如我,本早被視為瘋子,孤獨而卑微的一直在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

    ~~~~~

    原文刊於 2016年 《號外》雜誌。大家都在聊報紙,雜誌,閱讀之時,我在podcast 及以前的專欄都說過一丁點這些事。希望大家讀到。

    長文?正經的?沒有人看的。都是轉發一條新聞,寫三個字(好似「咁都得?!」),就會有好多反應了。

  • 原來婚淺情深評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6 23:01:11
    有 1,702 人按讚

    #他的事與你的疤

    先來說個夢到的故事(是夢到的不要自己對號入座)

    兩個家庭的女主人互為閨蜜,兩個家庭都有孩子,兩個家庭會玩的一起孩子們彼此是好朋友;這麼溫馨的兩家子關係,卻發生了A爸爸愛上B媽媽,B爸爸長年不在家,然後B媽媽也發現自己喜歡A爸爸而接受了他,A媽媽至今矇在谷底。

    原本兩個婚姻關係說到底都不關旁人的事,但兩家孩子被牽扯在其中就有點為人詬病;想想,AB家庭一起玩,A孩B孩都是好朋友還會一起睡,A爸B媽卻偷偷愛來愛去,結果A爸不跟A媽睡跑去找B媽睡.....如果有一天孩子發現了,心靈會受到多大傷害,孩子情何以堪?

    夢到以後,我的直覺就是:這真的有點荒謬!荒謬在於,外遇了就好好處理,把孩子帶著外遇是在搞什麼飛機?

    仔細想想,如果這個夢到的人是我很親密的摯友或家人,我會怎麼做?出言規勸?假裝不知道?或者點到為止?
    #介入別人的家事真的好嗎

    /

    剛成為新手媽媽時,最怕遇到 #資深母親給予指導棋,有些過於熱心的媽媽,會藉由自身經驗,去告訴你「什麼千萬不要做」「這樣做保證會後悔」「你不應該......」「帶小孩你不可以....」

    壓力比山高,被搞到無所適從,而且很多指導棋根本不受用!或許是其他人的經驗談,但很多不適用於自己身上。

    幾年累積下來,才終於體會:美好的育兒之路,就是「不要理會任何指導棋」「別讓旁人介入自己的生活」!畢竟他的人生經驗不是你的、每個人環境背景累積了不同價值觀、活的位置不同看的風景也不一樣,怎麼可能用別人的生活模式套在自己身上,還奢望能夠一路順風?

    體會到這事情後,我從此再也不去評斷其他母親的育兒之路,畢竟 #源於自身的經驗談不見得是他人需要的良言。

    同樣道理也適用於婚姻感情上。

    我不會主動去給予朋友們感情建議,因為給出的跳脫不了「自身過去受創後所延伸的心得」,說出口的都是「自己想要與理想的生活方向」;感情的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能夠做出適合的決定。

    挫折像是疤痕般,烙印在個人的身心上;
    但我的疤不是他的,他的生活不需要用我療傷的信念去支持。

    \

    以前看深夜食堂電影,有一集,一個老奶奶隻身從鄉村來到都市,身上的錢都被騙光了導致露宿街頭,原來他遇到詐騙集團,詐騙集團從電話中偽裝成他兒子說急需用錢,跟兒子失聯多年的老奶奶心急之下就被騙光了財產。

    為什麼跟孩子失聯?因為老奶奶在兒子很小時,長年在家被丈夫忽略,後來跟外遇的男人私奔了!痛苦的孩子從此恨透了放棄自己的母親,而老奶奶選擇成就自己的人生,犧牲孩子卻成為一輩子的心痛。

    那時候看著電影,覺得老人挺可憐,但活該可恨,這一段深夜食堂電影完全無法觸及內心。

    多年後我自己體會了,覺得外面的感情讓自己彷彿靈魂重生,但每每看著睡著的兒子,就有無限內疚與糾結,在「自己」與「孩子」之間,任性、自私、愧疚、懊腦、憂愁.......

    然後又想到了那個電影,突然有點理解了老奶奶的遺憾:
    「沒人懂自己也是受傷需要被呵護的靈魂;卻因為做出了不適合身份的事必須受到世道譴責;不想再當枯萎的花而愛自己此時卻變成了自私無限上綱;因為其實 #母親與女人之間_妳只有一個身份可以選擇!」

    原來當我在地面上時,只看到一個自私的女人活該終老;
    但我淺到水裡後,卻看到一個嘗試救贖自己的女人,用遺憾換回原本就該屬於自己的自由;

    人間事深層交織,看到表象後,我們不該評論,或許也不該介入,因為 #你永遠不會懂別人真正經歷的是什麼傷。

    \

    所以說回我夢到的事。

    或許兩對夫妻之間都有旁人難以理解的問題存在,逐漸導致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而外人解讀,卻只會看到爛男人和假面閨蜜,所以用各種難聽話語評斷、投射自己曾遇到的經驗去大罵事件中男女(啊~其實是想咒罵的應該是當初讓自己受傷的那個人才是...)

    即使真的就只是一對可惡自私的矯情男女,只看到表象就給予的意見也不盡然公允。

    #但是針對這個夢到的故事
    #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一下
    #自己的婚姻愛情旁人無從置喙
    #但真的不要讓孩子被牽扯著這麼緊密

    大人的世界很難理解,
    但大人的傷,
    會造成孩子內心疤痕,
    當疤痕隨著年月疊加越來越多,
    最後孩子會逐漸成為自己也無法理解內在的人。

    #其實當我們成為父母後
    #就已經必須放棄部分自我了不是嗎

    期望夢到的人,能夠不要犧牲了孩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