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住民語言消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住民語言消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住民語言消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住民語言消失產品中有2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08的網紅周駿宥Kilang’Adop,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花蓮縣政新聞報導》 「完善原住民族語教學數位化智庫,保留珍貴語言資產」 花蓮縣原住民人數位居全國之冠,原住民文化資產相較於其他縣市更豐富、優渥,但因為少子化、人口外移、都市化…等大環濟影響,這些豐富的資源正慢慢消失,很多部落青年、耆老想保存原住民傳統生活文化、語言、舞蹈…等,單靠口語傳承是不...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讓歧視從心消失……》 ~高金素梅 2021.01.15 歷經半年的本土語言課程納入必修議案,終於在1月9日有了決議: ‘’針對「原住民族語言課程」在國中一、二年級為「必修」,國中三年級則為「必選修」的課程發展。’’ 簡單來說:國中三年,在各個年級都有族語學習的課程,並且學校必須為各個年級的原...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0:10

❖「練習當一個原住民,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呢?是一個月、一年、還是一輩子呢?」 我在高雄市長大,尋常的那種集合式大樓;我父親的父親來自澎湖七美嶼,母親則來自屏東高樹鄉。也未曾有過多少跟原住民有關的記憶,只隱約記得母親說過,她和她的堂/表姊妹們,時有被「誤認」成原住民的經驗。 大學後進入了學運社團,開...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羅苡瑄 Lô Í-sua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7:23:18

\有興趣參與集資ㄉ人可以留言或是私訊我~/(直接上網搜尋「南島魯瑪社 全母語河邊教室」也可以!) 很多人可能不太能理解我為什麼要特別宣傳這個募資計劃,因為我自身沒有原住民血統,亦未與任何部落建立過深厚的情感或玄而明之的羈絆;但到花蓮讀書後(雖然我也還是對花蓮一知半解),也就是上大學胡亂瞎混的這一年...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Buan月亮說話 | 月亮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36:08

【因為他看起來很有錢,所以就不應該加分?——我們來做個簡易的思考練習】 今天我們借用一下《思考的藝術》,談一下忽視基本比率的思考錯誤,看主流社會多數人對原住民族加分政策的觀感與邏輯可能是什麼,而這種觀感與邏輯又為何並不理性。 用一個例子講大家就很清楚,醫學系出身的學生都接受過理性看待基本比率的訓...

  •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周駿宥Kilang’Ado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1 16:50:40
    有 66 人按讚

    《花蓮縣政新聞報導》
    「完善原住民族語教學數位化智庫,保留珍貴語言資產」

    花蓮縣原住民人數位居全國之冠,原住民文化資產相較於其他縣市更豐富、優渥,但因為少子化、人口外移、都市化…等大環濟影響,這些豐富的資源正慢慢消失,很多部落青年、耆老想保存原住民傳統生活文化、語言、舞蹈…等,單靠口語傳承是不夠的‧縣府應多原規劃如何保存各原住民族群、部落文化特特色。
    現代社會受到數位化和多媒體的翻轉,在原住民豐富的文化資產保存上更需要與時俱進,縣府在於保存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舞蹈、歌謠、生活文化的傳承是值得肯定,在教育部份也陸續將族語教學置入校園並推動族語測驗,但在於原住民族語言數位化保存的部份仍須積極以對,唯有系統化的建置數位化智庫才能將珍貴的語言資產更完整的留給我們的下一代。
    目前將原住民族與數位化的工作一直是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一點一滴在耕耘,但擁有豐富原住民文化的花蓮縣,更該善用如此可貴的優勢來串連中央與學術研究資源共同耕耘,讓原住民族語言數位化成為完善、系統化的龐大智庫,而並非片段性的媒體素材,或單一單向有限制性的數位資源,擁有豐富原住民族資產的花蓮縣更該串起其他同有原住民資源的縣市,作為原住民族文化資產數位化智庫建置與保存的領頭羊。

    #相關網站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902595986440158/posts/4783026335063751/?d=n

  •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20:00:58
    有 160 人按讚

    🌚 #中秋連假 #八斗子漁村記憶 🌝

    💡 你知道八斗子是根據臺灣哪一個平埔族的住地來翻譯的嗎?

    目前較廣為接受的說法,是基隆原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巴賽族的住地Pataw,閩南人譯為八斗子。巴賽族的語言巴賽語的Pataw是女巫、或溫泉之意,可延伸為「 煙霧濛濛 」的意思。八斗子灣海深砂淺,是一天然良港。

    由於漁村的人口流失,老房子沒有因為大規模的改建而全部消失,在這裡你可以找到當時就地取材蓋成的石頭屋、咕咾石( 珊瑚礁 )屋,也有日治時期最高等級的紅磚-TR磚蓋成的紅磚屋,穿過巷弄就像穿越了時空,也讓我們一窺八斗子漁業發達時代的常民生活。

    🌊 連假場次|09/20 (一) 15:00-17:30
    🌊 詳細資訊|https://bit.ly/3mtvqk7

    💡 島內散步也有推出 #少人數包團 的方案,
    不用擔心群聚,彈性安排屬於自己與親友的安心旅程!
    詳細資訊|https://bit.ly/3tq4pQk

    #島內散步 #WalkinTaiwan
    #永續旅行 #旅行與土地的約定

  •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6 11:03:11
    有 112 人按讚

    Jimmy Chen
    上週前往凱達格蘭文物館,觀看陳金萬兄拍攝關於凱達格蘭族群流散口述歷史訪談紀錄片,相較於北投社、三貂社等社的歷史變遷,我們Babuza平埔族人的東螺社、西螺社處境更為可憐,

    西螺社是Babuza族的大社,歷經荷蘭的征伐、鄭氏軍隊的清剿、清殖時期的強勢漢化,到日治、華殖時期的漫長漢化過程。大部份的男性先民在征戰中壯烈犧牲,女性先民則在沒有接受正統教育的情況下,陸續被迫接受漢化的身份。

    我查閱族譜,除了第一代被漢化的男性祖先,也在第二代、第四代母系祖先中,見到「番婆」這種絲毫不尊重女性的誇張族譜記載。

    而生活在東螺社的母系氏族,已從過去日殖普查的熟番,全然成了如今自稱祖先來自福建的後人;而我們家族世居的西螺社,當地仍稱之為番社,但原址裡面居住的數千名廖姓子孫,全都自稱是來自福建的客化客家人,這是我的祖母母系部落的真實情況;而我的陳氏家族,從我的族譜及尋根溯源經歷研判,是徹徹底底的漢化巴布薩族人。但我族人世居的故鄉西螺社,已再無一人有所謂的平埔族身份認同。這也是我們Babuza族人要溯源歸根處境艱難所在。

    個人敢大膽預測,若對如今西螺與彰化竹塘、溪洲,進行大規模血液DNA檢測,那些如今自稱來自廣東、福建的當地人,80%以上的人口,身上應該都留有Babuza族人的血液。

    日前華殖政府當局決定未來將北京話與英文訂位為官方語言,看似有成長,但仍顯缺乏文化認同的危機意識。

    有些人會說,台語沒有文字,無法列為官方語言。台語就是古代唐帝國的官方語言,本來就有文字。我們有時也會以漢文書寫文章,只是使用起來沒那麼流暢。

    從中國人移民來台,將北京語訂為華國語施行同化政策後,認定台語為母語的人口數,就以每10年減少11%的速率急遽衰減。到如今出生的嬰兒,幾乎已經沒有人再把台語當母語。

    台語在台灣,成為繼四十多種自古流傳的語言陸續消失之後的瀕危語言,已成定局。只是我們這一代人多數還沒警覺罷了。

    這部我們過去製作的台語正名影片,就是使用漢文書寫台詞。沒有人會瞧不起使用華國語,但台灣執政當局沒有意識到應該將「台語」訂為台灣官方語言之一,則應該被台灣人乃至萬代子孫譴責的惡行。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華殖政府執政當局沒有體悟到因為自己的失職,自身的母語已經在自己出生、執政的土地上,成為了瀕危語言。蔡政府執政當局這麼多年來,沒有集結人力健全台語文字,使之成為電腦輸入可通用的系統,並列入教育必修的課程。這是華殖體制對台灣文化最深的戕害使然。

    訂定台語為國語不是所謂的意識形態,台語在東南亞仍有龐大使用市場,若能使台語成為官方語言,也才是真正落實南向政策的大器作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ZedCyLkMg

  •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15 06:00:29

    《讓歧視從心消失……》
    ~高金素梅 2021.01.15

    歷經半年的本土語言課程納入必修議案,終於在1月9日有了決議:

    ‘’針對「原住民族語言課程」在國中一、二年級為「必修」,國中三年級則為「必選修」的課程發展。’’

    簡單來說:國中三年,在各個年級都有族語學習的課程,並且學校必須為各個年級的原住民學生開設族語課程,保障我們的孩子學習族語的權益。

    我認為這樣的結果是圓滿的,這要感謝各方各界的努力。我們共同說服課審委員及社會大眾,藉由不斷地溝通讓彼此的聲音充分交流,讓課審委員理解族語學習對原住民族的重要性,最後才可以做出貼近基層需求的最佳決議。

    我認為這是原住民族與主流社會對話的示範,我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的對話,更期望未來因為《原住民族教育法》的修訂通過,實施對象擴增為全體人民,能增進族群間的理解與尊重。

    讓我們一起將美麗的多元文化流動在台灣社會,讓歧視從心消失。

  •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2-05 20:51:18

    昨天是一個會期一度的施政總質詢,我特別在國會殿堂上,與蘇貞昌院長討論我們的母語正面臨的危機。

    我給蘇院長看了幾個數據。第一,依照聯合國的語言活力分類標準,台語在我們這一代已是不安全等級,如今二三十歲一代的年輕人更是已達到明確危險,至於更小的孩童呢?已經到了嚴重危險的程度,等到下一代出生,台語恐怕已瀕臨滅絕。

    但是政府似乎還沒察覺到這個危機。以文化園區來看,原住民文化園區最早受到重視,目前國內已有30座,客家語也已達到24座,而台語呢?僅有一座。我個人並不贊成廣設文化園區,因為效益還待評估,但這已足以表明政府對於各族群語言的態度。

    過往我們都認為,台語是全台灣最多數人使用的母語,因此不會有危險,可是不受重視的後果,就是語言的斷層幾十年越來越明顯,台語居然成了「多數的弱勢」。

    蘇院長說他非常重視母語,因此孫女的母語都非常流利,他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鏡,因為台語已經面臨滅絕,必須要有意識的傳承才能流傳下去。

    我也要求政府改變態度,從現在起,我們要將台語視為隨時可能消失的語言,擬出如教材、課程的方案讓年輕一輩的朋友有資源可以教育他們的下一代。讓台語這個保存台灣數百年來生活記憶的語言,繼續成為我們共同的溝通方式!

  • 原住民語言消失 在 59N舞炯恩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03 18:14:00

    《Mapulav我們酒醉了》7、8月是排灣族的收穫祭時期,近年來回鄉參加部落祭儀的人越來越多,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滿心期待著祭儀活動,也許有些朋友為了一天的假期回去為了相聚但有些人確實為了飲酒歡樂才參與,其實不只排灣族會有這種現象,我自己也曾經被外婆提醒,不要為了聚而聚,而這句話也點醒我回去收穫祭的意義。

    身為世代交替的青年面臨的處境很尷尬,很多人知道我們的文化語言瀕臨危機,有些人選擇就先這樣,有些人很積極的清醒,有些人則選擇放爛,就像喝酒的狀態;其中也引用獵人現在的處境,若不積極的為自己發聲就像獵人的腳步越來越少直到消失在林中。


    導演/舞炯恩 Utjung
    攝影師/幸凱 Navi Matulaian
    剪接/舞炯恩 Utjung
    攝影助理/呂傑 A-Jay
    視覺藝術/幸凱 Navi Matulaian

    舞者Dancer/Salaw舞團

    詞 Lyricist/舞炯恩 Utjung/黃麗貞 Umadra
    曲 Composer/舞炯恩 Utjung
    編曲 Arrangement/舞炯恩 Utjung
    人聲錄音 Vocal Recording/舞炯恩 Utjung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史瓦力錄音室 Swali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林子煜 Lin Tz Yu

    本專輯獲109年度原文會原住民族文化語言藝術及傳播補助

    本專輯獲109年度屏東縣來義鄉公所補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