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住民歌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住民歌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住民歌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住民歌舞產品中有9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伍麗華|Saidai / Resere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原住民族日前夕2 》 跟預期的一樣,疫情警戒降級後,行事曆又再度茂盛,期待所有期待恢復的事情都能如此。 早上我在自己的生活圈參與敬重長輩的告別儀式,又匆匆前往教育界老朋友的歡送迎新致意。下午的我已在台北參加「原照會」長照檢討會議,表達完意見接著跑去順益博物館為「原舞者30系列」加油,這是我今天...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00的網紅米靈岸 Miling'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米靈岸音樂/演出製作 邀演接洽: 02-2916 1666 信箱 : [email protected] 米靈岸官網:http://www.milingan.org 米靈岸音樂劇場 FB :https://www.facebook.com/www.milingan.tw?fref=ts...

原住民歌舞 在 安琪?‍♀️ 熱愛美食&旅遊的部落客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0:37:11

台東住宿推薦-知本老爺溫泉酒店♨️⭐️⭐️⭐️⭐️⭐️ Google 評價4.4 親子溫泉度假村/日式庭園美人湯/游泳池/射箭場/小小動物園/溫泉煮蛋DIY/原住民歌舞表演/每房皆有泡湯池、觀景露台區/鄰近森林遊樂區 . 位於卑南鄉溫泉村的知本風景區內,飯店四周被綠意盎然的山巒環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

  • 原住民歌舞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30 19:15:20
    有 553 人按讚

    《原住民族日前夕2 》

    跟預期的一樣,疫情警戒降級後,行事曆又再度茂盛,期待所有期待恢復的事情都能如此。

    早上我在自己的生活圈參與敬重長輩的告別儀式,又匆匆前往教育界老朋友的歡送迎新致意。下午的我已在台北參加「原照會」長照檢討會議,表達完意見接著跑去順益博物館為「原舞者30系列」加油,這是我今天很重要的事情,就像他們很慎重的邀請我一起爭取辦理這意義重大的三十週年。

    其實,我對原舞者的印象,一直執著地停留在「他們用族語唱歌」,因為這就是留在我腦海最深刻的感受。

    話說從頭30年前,有一群長期離開原住民部落的年輕朋友組織在一起,在部落長者及人類學者的協助下,透過田野調查,用身體的記憶學習原住民歌舞藝術,並將學習成果推廣演出。

    回想自己的32年前,那時我剛出校門教書。魯排族的我,教孩子唱、跳「阿美三鳳」,因為這就是我腦袋裡認為的「山地舞」,也是我會的山地舞。

    十年後(22年前)學校的大會舞,我以為自己進步了,把鄒族、卑南族、泰雅族所有好聽的族語歌曲串在一起編了歌舞劇。

    回想過往,全然的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自己荒腔走板、錯得離譜!對於身為一名原住民籍的國民教育階段的老師,實在是可怕又可憐。

    幾十年來,族群意識的萌芽,我走得篳路藍縷,這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共同命運。

    直到12年前,我身為泰武國小校長,我們拒絕參加合唱比賽,拒絕用西方美聲唱歌,拒絕教孩子唱不是自己部落的歌。「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用對的聲音、對的語言唱對的歌。」這是我在泰武國小泰武古謠傳唱 Taiwu Ancient Ballads Troupe重新學習的功課,也只有如此,才能帶領孩子回到教育的本質、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這些年,大家可以看到Suming 舒米恩、以莉.高露 Ilid Kaolo、王宏恩 Biung、Ado 阿洛、Sangpuy 桑布伊⋯⋯愈來愈多人勇敢的用族語踏入主流歌壇,尤其是Abao阿爆(阿仍仍)的全族語專輯突破主流音樂,獲得2020金曲獎年度最佳歌曲的肯定,長江後浪推前浪,如同布拉瑞揚舞團 BDC引起的注意,這些都是來自原舞者學習與薰陶的軌跡。

    致敬,原住民正名27,原舞者三十,不僅僅而立,還要而歌、而舞、而說,邁向成為「真正的人」!

  • 原住民歌舞 在 KKBOX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8 22:49:27
    有 22 人按讚

    🌟 挺醫護!「給力量-線上音樂會」7/9 20:00 首播 🌟
    🌟 預告片+片頭曲 大公開 🌟

    「文化總會」和「角頭音樂」應援防疫第一線的醫護,策劃「給力量-線上音樂會」,透過音樂紓緩前線醫護緊張的心情,也表達敬佩與感謝。

    📍播出時間:7/9、7/16、7/23、7/30,七月每週五晚上 8 點鎖定 KKBOX 首播(#快筆記下來)

    今晚,先來欣賞「給力量-線上音樂會」預告片,背景音樂〈美麗心蘭嶼〉有著動人的故事。2012 年 8 月,天秤颱風強力吹襲蘭嶼,高達十七級的強風以及數層樓高的滔天巨浪無情地攻擊著這個島嶼,使蘭嶼面臨了海陸空交通中斷及斷水斷電的危機。

    颱風過後三個月,金曲歌王「陳建年」為當地小學的原住民歌舞劇競賽,編寫出這首述說蘭嶼風雨生信心的歌曲。這是一首安慰與陪伴的歌,很貼近「給力量-線上音樂會」的精神,希望藉由充滿力量的旋律和孩童純淨的歌聲,平復醫護人員緊繃的心情,也得到繼續戰鬥的勇氣💝

    另外,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次線上音樂會的企劃,主視覺採用台灣護理師代表花「海芋」,而白色海芋更能凸顯護理人員在嚴峻的疫情下,堅守崗位、堅忍挺拔的特質,在輕柔的身軀中,擁有強大堅定的內心,是台灣防疫前線守護者!

    💗 給力量—線上音樂會 💗
    💗 #每次呼吸都是感激 💗
    -----
    KKBOX 中華文化總會 TCM, taiwan colors music 角頭音樂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原住民歌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7 16:58:25
    有 31 人按讚

    街上的即興(二)

    回憶我在客家莊的孩童時代,和戲劇表演者最近的距離,約莫就是在南苗市場裡,城隍廟口傻傻看著歌仔戲、採茶戲(如果兒時把七爺八爺誤以為戲劇表演也算的話),要不就得等到元宵節,才有登門拜訪的舞龍舞獅隊。元宵節當晚,伴隨隆隆鼓陣聲,扮成財神爺的人手提竹籃,向店家收取紅包後,示意耍龍球的,把龍頭引進這個店家前參拜三次,並在門前舞弄一番。大龍給一百,瘦小的龍若只是六七人編制,媽媽就包台幣五十給他們。對面那家老旅社,總會在當晚,挑選一大的龍隻隊伍,要求他們跑整棟樓梯到頂樓去,祥氣貫穿充斥一番,回到地面後,老闆再放一大圈鞭炮,炸得龍隻翻煙攪光,鄉里民眾自動齊聲鼓掌,見證了今年街頭的喜慶高潮。有些年一晚有好幾隻龍來訪,有些年經濟不好,幾隻小龍虛晃幾招,媽媽給完紅包還會使我們眼色說:『根本就是來騙錢的!』當小孩子最愉快的事,是提著燈籠在街上,跟著舞龍隊伍,於是人群自然聚攏,遇到鄰居聊起天,繼續移動到另一個里,遇到十字路口,尤其兩隻龍不小心遇上了,更是熱鬧!因為他們會即刻隨機封街,然後尬龍,看誰起勁、誰舞得精彩!甚至即興來場雙龍之舞。

    這是我最初的街頭戲劇經驗,來自民俗。後來接觸到的環境劇場,表演者有時非常專業,有時是強調全素人演出。在這日常與超日常相遇的十字路口,無論專業與業餘者講究的是混搭的美學,不變的是,總有一批觀眾只是純粹路過,擦肩經過他們口中總能聽到最俗又有力的批評與困惑,當他們發出『演什麼?看不懂,不好看啦!』這種訊息時,現場就算再高明有深度的演繹與場面,表演立即猶如被判死刑一樣無用無效。街上的婆婆媽媽、小孩老人,永遠是最直接犀利的觀眾,最口無遮攔的率性表現,如果有一天換個角度讓他們也來表演呢?我從來不知道為什麼我那麼喜歡看到認識的人在街上,放下日常的生活,一起共同做一件事情:一起穿戴非日常(特殊或傳統)的衣裳在街頭晃著悠著散著晾著……你不覺得這比電影更魔幻寫實嗎?就像對觀光客來說,部落裡的原住民歌舞儀式、在京都到處可以租借日本傳統服穿上街、或在威尼斯面具節慶裡每個店家老闆自己打扮得最復古!是那些平常不會出現的顏色、那些封鎖交通暫時作為遊樂廣場的魔幻時間、是這近十年來像滬尾居民共相盛舉的史詩劇《反西仔傳說》重疊歷史的真實感。如果我是一個城市建築師,我就要暗自裝上「驚喜噴灑系統裝置」,不定時地,在街道巷弄或是廣場、某個頂樓,給這座城市一些驚喜,像灑水系統對著花圃澆水一樣暢快!城市的街頭即興表演,正是未來都會更需要的嘉年華與人味。

    Jérôme Bel(傑宏・貝爾)在2018年,台北藝術節中做的《歡聚今宵》讓我在他們謝幕時鼓掌許久。(其中集結了眾多專業舞者,演員,不同年齡和生活背景的在地民眾,呈現自己的舞蹈)。表演藝術中所謂的“再現”背後,究竟藏了什麼?我就特別喜歡看那些素人表演中,不完美的完美。卓别林的戲碼在於他總是大費周章地勞動去造就那些華麗跌倒般的錯置與滑稽,超厲害的舞棍或溜冰選手假裝什麼都不會不停地在某個動作上摔倒挫敗,整人節目安排明星喬裝成老伯伯在女子韻律教室上課最後大秀身手令人驚艷,或桌球國手一身藝伎全裝扮出現在國小體育館,跟小朋友輕輕笑笑練球後開始殺球小學生下巴掉地上⋯⋯人們永遠喜愛這類的橋段,表演者屢試不爽帶給觀眾感動、意外的驚喜、孩童式的捉弄。當然,也有另一種感動,特屬於“教練級”的感動,出現在所有專業者培育非專業者時的心態,像看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搖搖擺擺,在教練的眼裡那搖擺的步伐非常好看、耐人尋味,那正在找尋平衡的動態中,正記錄著失衡的軌跡和同時成功支撐起重心的瞬間。教練級的感動帶來另一個觀點的啟發,對于技術不夠完美的尊重,對於進步過程的價值再次肯定,對獨項專業背後個別生命履歷的欣賞。“教練級的感動”美學,看見了每行業年齡者共生共存之美好平衡。(未完)(原載於《文訊》403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