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住民族語文教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住民族語文教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住民族語文教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住民族語文教材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271的網紅新聞人 黃旭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一本半線人出版的阿美語字典緣起 --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島民,同島一命。 Lokah su' ga? Lalu' mu ga Wagi Qwali. Kwara mtswe'. Muway su balay. ------(以上 泰雅爾語 賽考利克方言)-- Kapah haw kisu,s...

  • 原住民族語文教材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4 15:28:44
    有 6 人按讚

    從一本半線人出版的阿美語字典緣起

    --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島民,同島一命。

    Lokah su' ga? Lalu' mu ga Wagi Qwali.
    Kwara mtswe'. Muway su balay.
    ------(以上 泰雅爾語 賽考利克方言)--

    Kapah haw kisu,salekaka mapo:long,
    Ci Cidal Palang Ku ngangan nu maku.
    Aray. Arayun 2021/05/24
    Wagi Qwali Cidal palang
    -----以上(阿美語 南勢方言)

    今年(西元2021)初開始,春節前後,在新北市府原住民行政局長羅美菁(WAGI)到記者室拜年,她在記者室看見我的筆記貼滿標籤,各顏色的螢光筆畫滿註記。

    當時,我桌上有一本「阿美族圖解實用字典」(應該已經絕版),也是依照字母貼滿標籤,裡面還有滿滿的眉批,我告訴泰雅族的WAGI局長,這一本藏書是26年歷史,是1995年由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新北市府文化局前身)出版,是當時的台北縣長尤清、文化中心主任劉峰松(彰化半線員林人)委託林生安牧師、陳約翰先生等人編撰、時任三峽鎮長洪見文出版。

    劉峰松先生是歷史學家、藏書家,當時在紙本文字閱讀仍是主流的時代,文化推動著力甚深。彰化古稱“半線” ﹝PASOA﹞,是以原住民半線社而得名。劉峯松先生將自己多年來陸續購得蒐藏的數萬冊台灣文獻獻給國人,在彰化縣員林鎮成立「半線文教基金會」。這是後話。

    至今記得,WAGI告訴我,她很清楚林生安牧師,也說了一些其他族語老師的名字。當時,我沒有告訴她,準備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趁空嫌,隨手將字典、講義、教材、讀一讀、唸一唸,說一說,去族語認證試試功力。

    當天,WAGI也鼓勵我去參加認證(當然,這也加深應考的動力)。上樓後,羅局長請秘書送了一本張月瑛老師編著的「美語教室」 教材送我。後來,我發現作者就是我在網路族語教材上,影片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教學的老師,也對後來我參考與學習幫助很大。

    誠如好朋友大俠邱銘源先生所說,人的一生過程,除了愛自己,受助於貴人幫助很大。語言的學習,要充分的互動以及不恥下問。我在國中時期,當時的語言教學方法下,我被英語老師嚇到,以致於豆芽菜認識我,我不認識他,至今仍是菜英文。現在,通過阿美語(南勢方言)初級認證,要感謝的是高喬瑋先生。

    過程中,誠如陳之藩先生文章所說,要感謝的人很多,那就謝天吧。高喬瑋老師(BASPANAY=老師=Sinsing)是花蓮瑞穗人,也是記者室的同業,在記者室改裝以前,他曾經送我一本「阿美語生活圖解小字典」,是以前前縣長周錫瑋時代的原民局長朱清義所編撰(咦?當時為何沒有給我一本參考)。這本小字典也對後續的學習幫助很大。

    更重要的是,過程如果有不懂的,有現成的高老師可以對話、應用,他也會糾正我說錯的地方。雖是平常一些嘻嘻哈哈的問候,加上葉仁富特派、李梅瑛記者(母親阿美人)的敲邊鼓,日子很快就過去了。

    【關於巧門與撇步】
    還要感謝的是,今年3月的教育局茶會中,因為採訪教育局國小教育科長林奕成關於國小族語教學議題,他提供借我一套目前學生在學習的「點讀筆」與教材,翌日撰寫的一篇報導還引起電視台記者同業的根進。這套教材,其實是融合網路學習教材的紙本,但,「點讀筆」可以便利攜帶。

    【推動族語教育 新北:善用科技1名學生也開班】
    最新更新:2021/03/10 22:45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103100296.aspx
    這次認證初級聽力滿分,可惜口說只有29分(滿分40),要加油的地方還很多。依據經驗,以及認證內容,可惜當初報名應該直接挑戰中級,不過,那不是重點,語言是要來用的,不是拿認證來炫耀的。

    誠如,新北市政府今年元宵節時所舉行原住民族文化會議時,與會頭目與領袖們、新北市議員馬見、楊春妹等呼籲學校要重視族語教育,族人在家主動與孩子說族語,營造學習與應用語言的環境。
    這次的跨族群語言學習,其實,在網路上的原住民族委原會「族語E樂園」網站有許多教材,各大學族語數位中心 設計製作的語言資源也可以應用。我個人的狀況是,上述教材幾乎是阿美族語「南勢方言(北部方言)」,與紙本教材、真人老師、影片教學的多是美語海岸方言、馬太鞍方言(秀姑巒方言),所以,自己要稍微融會貫通一下。

    過程中,也因為正在就讀世新大學的學弟姪子吳亦宸暑假期間去了花蓮縣豐濱鄉磯崎部落田野調查、拍攝記錄片等,我也稍微去瞭解這30多年前常會路過的部落,理解磯崎(撒奇萊雅語:Kaluluwan)位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最北方,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隨後,理解撒奇萊雅隱藏在阿美族人的歷史,回頭,看看,其語言與阿美族語有許多共通的地方。

    畢竟,這是跨族群的完全陌生的語言,要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學習,我從基本的、熟悉的語詞開始學習,網路上「千字詞」有分類,諸位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分類,歸納。我將筆記本依照各類常用的語詞,以標籤備註後,貼在各頁邊緣尋找,遇到有機會對話時,不管她說對或說錯,就勇敢對話或請老師指導糾正。

    基於以往國中學習英語被「文法」嚇到的經驗,族語的學習,我以生活經驗著手,用最根本的土法煉鋼自學。然後,聽老師與教材聲音後,以紅筆標註『翻譯』成我熟悉、可以理解、背誦的語文(可以是中文、漢語、客語、台語、或英語),只要有利於背誦解即可。

    隨後,考古題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慢慢找到一些南島語言共通的脈絡。誠如網友退休老師Doris Ke所說,她是土生土長閩南人,在在布農族5間學校執教鞭19年(現在應該沒有教鞭這東西了吧?還是改成「愛的小手」?)(109/8退)。Doris Ke老師曾於106年考取布農族族語認證中級合格。也是自學通過認證的她說,族語學習不難,會英文拼音法的通常能看懂羅馬拼音可以自行學習。

    【動機與念想】
    家父來自中國廣西,相當偏遠,是距離越南邊境的山城,以前稱呼「鎮南關」現稱友誼關的地方,青年軍從軍來台,說的是廣西方言與粵語。 母親是台灣台南人,說的是台語,外祖母或許應該有西拉雅族血統。 不過,我們從小就住在新竹的客家庄,說的是客語海陸腔方言,以往,爸爸與叔叔、伯伯鄉叔在世時,聽鄉音交談與辨識,已經熟悉那種陌生有親切語言的味道。

    我自己因為服役期間的花蓮、台東海濱地緣關係、網路初起時與排灣朋友滋膏、山豬,與李孟驊、阿美朋友法拉漢、的關係、在醫療服務團隊擔任志工時,認識朋友娃利斯等關係;或跑新聞認識許多的原民公職人員、民代,即使我在全台灣各部落裡打轉25年,卻從未好好認真學習起某一個族群的語言,只是,一兩句簡單的問候語或招呼用語。這次,狠下心來學習,其實,也沒有這樣困難。

    跑新聞32年,我們一直用筆與鍵盤寫著,呼籲大家重視母語。但,我總覺得自己要去落實看看,才更能發現問提、改善問題。甚至,推動與寫新聞或撰述評論會更有說服力。自己有兩位公主也通過了客語初級認證,更激勵我、讓我刮目相看的是,太后大人可以從完全不會說、不會寫、不懂聽客家話,卻可以自學、認真做筆記,一路過關斬將通過客語(四縣腔)的初級認證、中級認證。實在是太厲害了。令我衷心佩服至極。太座做筆記的認真精神,才是學習的典範。

    不過,輸人不輸陣,這次,身為女生宿舍舍監的夸父老鷹,除了在客語認證(海路腔)通過中高級認證以外,也在阿美語(南勢腔)通過初級認證,總算在家中的話語權扳回一城。

    今年四月的某個星期六,與同事調班去應考,並沒有告訴鴻國兄、佩瑤妹當時調假的原因,今天因為放榜揭曉,才不會無顏見江東父老。(遺憾應該直接報名中級)。

    僅以自己為自己命名的
    WAGI QWALI(泰雅語、太陽、老鷹) , CIDAL PALANG(阿美語、太陽、老鷹)
    作為本文結語,面臨疫情當前,依舊嚴峻,祝福大家,
    --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島民,同島一命。
    穆懷述 巴萊(Muhwy su balay)--泰雅
    阿賴 (Aray)--阿美
    烏妮娜 米呼米尚,(mihumisang as)、謝謝(uninang)--布農族丹群
    瑪莎露 馬力馬力(masalu及maljimalji) --排灣族語
    2021/05/24
    #夜夜笙歌不山不市

  • 原住民族語文教材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5 21:04:52
    有 1,113 人按讚

    🏫閩東語文課綱公聽會 傳承馬祖文化的歷史時刻📜
     
    今天早上我前往馬祖高中,參與由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主辦的本土語文閩東語(在馬祖列島通行的閩東語,又稱馬祖話)課程綱要草案公聽會:未來要推出一套新的課本教材,從國小到高中!
     
    🔎維基百科 馬祖話:https://tinyurl.com/3tuf2fmc
     
    閩東語、福州話、馬祖話,對於許多台灣本島的朋友來說,可能不太熟悉。其實,這突顯了馬祖在國內語言文化的特殊性,十足珍貴,卻也和其他少數族群語言一樣,面臨傳承危機。
     
    2019年,在文化部長鄭麗君努力催生之下,施行《#國家語言發展法》,認定國內固有各族群使用之語言,都應受到平等對待,明訂「國家語言一律平等」。
     
    這包括台灣本島及離島使用的語言,更為馬祖話教育,提供法律保障。法案中也提到,要優先對具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進行復振。
     
    感謝教育部國教院的重視,和課綱修訂小組 #陳高志 老師、#劉宏文 老師、#翁玉峰 老師等努力不懈。雖然馬祖話不是我的母語,但看到現場座無虛席、馬祖各界對於母語文化傳承極為重視,我也非常感動。
     
    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為在地創造良好的母語學習環境,也在全國強化多元文化價值。
     
    公聽會上,課綱修訂小組委員也說到,為了克服初期時閩東語(馬祖話)師資不足的問題,未來在馬祖之外地區,如果有需要學習馬祖話的學子,將試著採用「視訊直播教學」,以達到「#即便該學校只有一名學生想學馬祖話,都可以進行」。如此重視語言文化資產,讓在場的各位相當感動。
     
    除了制定教學課綱外,在場也有許多參與者提到,如何創造友善的社會環境,鼓勵孩子出了課堂後還能開口等議題。
     
    🌊🌊🌊
     
    兩點簡單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1. 為母語創造更佳的學習環境,公部門能做的還有很多,應跳脫框架思考,廣泛參考各國案例。
     
    很多人憂心,下一代已經沒有學習母語的環境。然而參考各國案例,如果真的有心創造學習環境,有非常多措施值得參考。
     
    這包括母語(或雙語)幼稚園、多語交通告示牌、大眾運輸廣播、電影電視廣播節目、語言認證考試制度、觀光解說牌、政府出版品、餐廳菜單、歌謠等。
     
    台灣在母語教育方面,其實比別的國家起步晚。如果參考愛爾蘭、加拿大等國政策,母語政策往往不會全國一體適用,而是針對特定省份、縣市或鄉鎮進行不同規範,提供區域性法律保障,如此才能確保資源花在刀口上。
     
    例如在通行特定母語的地區,依法規定公家機關需要為民眾提供母語服務窗口。透過法律保障,在特定區域提高母語的使用並提供公家資源、甚至是就業加分,也將增加年輕世代學習母語的誘因。
     
    🔺2. 千萬不要妄自菲薄,想學馬祖話的人,或許比想像中多!
     
    對馬祖話教材有興趣的人,其實很多!除了馬祖本地人,還包括福州族群在台後代、藝文創作者、文史工作者、或是曾經來馬祖工作、旅遊的許多朋友,都會受益於這份教材。
     
    近年來,流行音樂團體除了進行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言創作,也不乏馬祖話的音樂作品(像是 小老鷹樂團 Eagle Baby Band )。甚至前陣子金曲獎的語言獎項爭議中,平時以台灣話、客家話創作的饒舌團體 勞動服務 Community Service ,也提出疑問,閩東話的歌曲應屬於金曲獎哪一種語言分類。這顯示,馬祖話的全國知名度和討論度,越來越高,未來也會受到更多關注。
     
    🌊🌊🌊
     
    語言做為族群認同、文化記憶的載體。學習母語,就是在進行文化傳承,以及提昇族群自信和認同,更是展現尊重多元文化的價值。國內各族群語言,包括台語、客語、各原住民族語、東南亞各語言,都陸續推動語言認證、普及媒體節目等,提升語言學習環境。
     
    馬祖擁有「台澎金馬」唯一的閩東文化,是非常寶貴的資產,語言教育也不落人後。期待未來閩東語文(馬祖話)課綱實施的那一天!
     
    #閩東語馬祖話
    #國家語言發展法

  • 原住民族語文教材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11 13:45:08
    有 7 人按讚

    [#日常書評]

    《#文青養成指南:#臺灣文學史基本教材》,國立臺灣文學館編,國立臺灣文學館,2021.1。
    .
    年假期間,想推薦一本可以輕鬆購入、輕鬆閱讀、輕鬆吸收的臺灣文學史——《文青養成指南:臺灣文學史基本教材》。

    讓臺灣文學的養分向下滲透紮根,甚至能夠進入中小學的國民教育,是關心臺灣文學發展的人們近年來努力的方向。若是經歷過國立編譯館時期的人,看到模擬「高級中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的副標題,應該會會心一笑。

    看似輕鬆,背後的著力卻是深刻的研究實力與用心。《文青養成指南》是國立臺灣文學館「文學力:書寫LÁN臺灣」常設展的延伸專書,結合邱貴芬教授主持的「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文學史研究成果所編成的「簡明臺灣文學史」。全書分成11個主題,用流暢易讀的文字分述各階段的文學發展與代表作家,並用大18開本、多層次的封面裝幀、可攤平閱讀的裸背穿線裝訂,佐以彩印的文學館藏品圖錄和作品摘文成書。

    全書橫跨台灣史上各個時期,從口傳文學、臺灣古典文學、白話字與台語文學,日治時期「漢文新文學」、戰爭時期的文學,反共文學及其同時代的伏流,美新處與現代主義,鄉土文學與「回歸現實」浪潮,大眾文學的發展,解嚴前後的議題爆炸,1990年代以後的臺灣文學。讀者可以勾勒出一片臺灣文學星圖,涵納各時代、各文類、各族群、各性別、各語言、各議題、各種文學風格。

    由於對日治時期之前的臺灣文學史相對陌生,讀來最有收穫的地方,一是原住民族口傳文學中的神話、口頭傳說、民間故事和歌謠諺語。二是臺灣古典文學從明鄭、清領到日治時期蓬勃發展的歷史。此外,由於去年開始接觸台語(漢字、羅馬字)課程,「從教會到社會:白話字與台語文學之路」這一章,也讓我初步了解白話字、漢字書寫的台語文字流變。特別是這一節還介紹了「歌仔冊」——記錄「唸歌」歌詞的文本。這種說唱藝術來自民間,也影響了日治時期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而台語文學的發展雖被壓制,仍有點點星火在民間傳承,在解嚴後迸發出來。

    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灣,各種文學觀念的衝撞、重整,新文體的發展、書寫語言的激辯,潛流其下的是對文學思潮、臺灣文學、臺灣主體意識的辯證。臺灣古典詩中出現了飛機、大砲等「現代」事物,「新文學」開始萌芽,「臺灣文學」是什麼,該以什麼形式的語言書寫、該書寫什麼樣的內容,知識分子迫切地吸收新知,也反省舊有的觀念。

    一頁一頁翻讀,「文明開化的夢與傷」、「空襲警報下的歌」、「窒息年代的游擊戰」、「囚室裡僅有的窗口」⋯⋯經歷日本殖民、度過最長的三十八年戒嚴體制,這些歷史無論重讀幾次,總讓人嘆服臺灣作家克服重重壓制,竄出勃勃生機的創造力。80年代本土意識愈發抬頭,以至解嚴後的百花盛放、眾聲喧嘩,亦展現作家們立基於臺灣經驗,從殊異的面向思考與臺灣相關的議題,並以不同的文學形式再現。除了純文學,書中也將大眾文學放置在文學史的脈絡當中。恐怖、科幻、推理、武俠、愛情這些在出版市場頗受歡迎的類型小說,也有細緻的梳理。

    當然,11個章節無法窮盡臺灣文學史的豐富命題,必然有所取捨。囿於篇幅,有些作家只能以排排坐點名的方式出現。若以文類來看,敘述上還是偏重小說史和詩史,散文和戲劇相對較少。1990年代以後的文學史分期,由於以「後殖民」、「新本土」命名,文學表現主要在小說領域,詩與散文的討論在此缺席。

    但是,它確實是一冊精要的入門說明手冊,除了可以按圖索驥上「臺灣文學虛擬博物館」看推薦書單,也可以在書店、圖書館搜尋作家作品來讀。它更歡迎不滿足的讀者,對臺灣文學、臺灣文學史有更多的閱讀、討論和補完。如同臺灣文學經由無數作家、學者不斷地寫作、辯證,有了如今的階段性成果,它也並非鐵板一塊,而容許搖晃、挪移、碰撞和顛覆,永遠能有新框架詮釋,永遠能用新眼光描敘和想像。

    我很喜歡「後話」中以臺灣這塊島嶼的地質生成為喻,描述臺灣文學的累積成果:
    .
    「如同岩層一般,堆疊累積起來的文學史中,有著星星般閃耀的礦石。那是臺灣人的生活、情感、夢想與才華。

    新的浪潮還會繼續來,繼續改變文學史的地貌,沉澱下新的礦物。新的作家寫下新的作品,但他們也都將持續傳承這座島嶼的文學意志。他們時時回顧,將過去轉化為未來的養分。

    文學平時是安靜的,但只要每一代人都繼續把心血貫注到文字中,我們永遠都能期待下一次的板塊運動,下一次的火山噴發。」
    .
    以此作為開春閱讀,我想是再適合不過的新年讀物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