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厂部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厂部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厂部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厂部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特写与调查 路透社:中国劳工机构面临空前压力 2015年1月22日 番禺打工族服务部主任曾飞洋(Alexandra Harney / 路透社) 本文根据路透社稿件 China labor activists say facing unprecedented intimidation ...

  • 厂部部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1-22 19:46:42
    有 0 人按讚


    特写与调查
    路透社:中国劳工机构面临空前压力

    2015年1月22日

    番禺打工族服务部主任曾飞洋(Alexandra Harney / 路透社)

    本文根据路透社稿件 China labor activists say facing unprecedented intimidation 翻译,作者 Alexandra Harney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劳资纠纷也越来越多,许多劳工机构表示,在过去一年里他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的压力——而他们预计今年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在中国沿海的省份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放缓和用人成本的增加让许多工厂不得不关厂或是迁往内陆省份,而这些厂在关厂和搬厂时候常常没有给工人合理的赔偿。

    根据位于香港的劳工权利机构中国劳工通讯记录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罢工数量达到2013年的两倍多——从656起增加到1378起。而2014年4月中国发生了近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阿迪达斯、耐克的供货商裕元鞋业约4万名员工为争取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而进行的大罢工。

    这些罢工行动给像曾飞洋、张治儒这样的劳工维权人士增加了工作,而像微信、QQ、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在中国的普及,也让工人维权行动的消息更易于扩散。

    而这也让劳工维权人士和警方的关系时常出现摩擦。当地官员将罢工视为影响社会稳定,而投资者们则认为工人权利是对他们腰包的威胁。

    在近二十年中,作为中国最出色的劳工维权人士之一,番禺打工族服务部主任曾飞洋对警方的骚扰并不感到陌生。但是上个月他第一次在没有被指控任何罪名的情况下,被警察带去派出所羁押了一夜。而从去年9月起,他也两次被迫在有警察看守的宾馆中过夜。

    深圳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主任张治儒
    深圳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主任张治儒

    而深圳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主任张治儒则称,去年被警察盘的次数已经多到他数不清了。

    在过去一年中他被迫13此搬迁。他说,警察告诉他的房东们,他是一个有政治问题的租客。

    而受访的其他劳工维权人士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

    “去年面临的打压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经历了最艰难的一年,”广东劳维律师事务所工人培训部主任陈辉海说。“而2015年的情况可能更糟。”

    广州和深圳的警方并未对此作出任何评论。

    除了面临来自警方的压力,曾飞洋和张治儒还告诉了记者他们因为介入工人维权运动而面临的其他压力。

    2014年12月26日上午,四个男人来到曾飞洋的办公室,称他欠钱不还。其中的两人对他进行了推搡和殴打,曾飞洋的眼镜被打坏,腿部和背部也被打伤。

    去年秋天,张治儒的车被泼汽油、后窗也被打碎。

    虽然他们曾向警方报案,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破案,他们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案件的解释。张治儒则称警方连基本的调查都没有。而警方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收紧境外资金

    据劳工维权人士称,警方尤其关心劳工组织是否是接受境外资金资助。

    “警察经常来拜访我们,而他们最主要就是反对我们接受境外资金,”一位要求匿名的北京在行动国际文化中心的职员说。而在警方的压力之下,该组织不得不停止了他们在许多劳工维权方面的工作。

    张治儒负责的深圳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也声称将不再接受境外资金。在警方的压力下,从去年10月开始曾飞洋已经停止接收来自中国劳工通讯的资金。

    曾飞洋说,他现在是靠从一个朋友那里借钱来维持组织的基本运作,直到找到新的资助方。

    随着官方对劳工NGO的打压加剧,这些劳工NGO常常会建议工人们去找官方工会求助。中华全国总工会——这个中国唯一合法的工会组织到目前为止仍在大多数劳资关系中扮演局外人的角色。

    根据今年一月开始施行的《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规定,工人进行集体谈判时的的首席谈判代表必须是工会的主席。

    深圳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李莹说,工会一直以来都在为工人最大程度的争取权益。但是劳工维权人士却质疑这个经常站在管理层和政府一方的共产党机构是否真的能在劳资纠纷中赢得工人们的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还是经常会找像曾飞洋这样的劳工维权人士寻求帮助。

    尽管曾飞洋很担心他的工作会对他的妻子和只有10岁的孩子造成影响,但他称自己仍没有被吓倒。

    “就算他们将我送进监狱,我也无怨无悔。”

  • 厂部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9-16 18:34:18
    有 208 人按讚


    2014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上人頭攢動,預告:未來的工廠(原文摘錄自澎湃新聞,簡體字)


    画面:工厂里,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社交网络里一样沟通协作。产品能理解制造的细节以及自己将被如何使用。同时,它们能协助生产过程,回答诸如“我是什么时候被制造的”、“哪组参数应该被用来处理我”、“我应该被传送到哪”等等问题。工厂拥有智能移动、智能物流和智能系统网络,从生产到最后的产品回收服务,都能实时监控。可以说,未来,一切都是智能的。
    这正是工业4.0所描绘的工业愿景。“工业4.0”概念由德国业界最早提出,其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最初的想法只是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两年后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产官学”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了题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建议》),称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宣告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
    该《建议》的主要编写者是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ZVEI)三家协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独家专访了《建议》的两位起草者。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不断增加个体消费需求为导向
    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提出工业4.0的初衷是什么?
    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工业4.0部部长东斯特(Wolfgang Dorst)对澎湃新闻说,这是因为在制造工程领域,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德国不是唯一已经认识到要在制造行业引入物联网和服务的国家。“不仅仅亚洲对德国工业构成竞争威胁,美国也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各种计划来应对‘去工业化’,促成‘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实际上,我们的工作在2011年就已经开始了。”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工业4.0部门负责人雷曼对澎湃新闻说,“当时,由德国工程院和德国政府来提出这项工作。我们三家协会是德国工业4.0里涉及的部门,工业4.0的愿景,正是希望通过通信技术、机械制造和电气等行业来改变工业。”
    那么,工业4.0究竟是什么?工业1.0主要是机器制造,机械化生产;工业2.0是流水线,批量生产,标准化;工业3.0是高度自动化,无人化(少人化)生产;而工业4.0是网络化生产,虚实融合。
    关于工业4.0,《建议》有详细描述:在一个“智能、网络化的世界”里,物联网和服务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rvices)将渗透到所有的关键领域。智能电网将能源供应领域、可持续移动通信战略领域(智能移动、智能物流),以及医疗智能健康领域融合。在整个制造领域中,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端到端工程、横向集成(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成为工业化第四阶段的引领者,也即“工业4.0”。
    在东斯特看来,工业4.0是一个愿景,或者说是一盏指路明灯,代表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产品生命周期中整个组织、管理的飞跃。“这样的生命周期以不断增加个体消费需求为导向。它横跨产品最初的设计、生产、发展、配送,再到最后的回收,并包括所有相关服务。”
    他介绍,实时网络提供的所有相关信息、价值链的各个部分,以及随时获得最优价值的能力,是工业4.0的基础。也就说,工业4.0想要打造的是整个产品生产链的实时监控,产品配套服务设施之间的合作。而这一切的起点只需要个体消费者的一个需求。
    “未来,工厂的生产是可以做到单件设计盈利的。”雷曼说。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过去150多年的工业历程中,人类一直追求的是,投入更少的工作,产出更多的产品。未来,这一原则依旧不会改变。根据德国工业4.0的描述,智能工厂中,自动化机器将成为生产重点。那么,德国工业4.0是否意味着未来将不再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
    “工业4.0并不旨在创造减少劳动力的工厂,其将创造更多新的工作,特别是在服务和软件行业。”东斯特表示,跨领域的知识将对未来产品的设计、运行和生产起到重要作用。“熟练的工人和拥有跨领域背景的劳动力是我们所急需的。

  • 厂部部 在 張吉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05-23 21:18:46
    有 36 人按讚

    【南风音】音乐祭
    - - 云聚马来西亚、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音乐家的风音祭会!

    日期:2014年6月3日(二)
    时间:晚上7点30分
    地点:隆雪华堂光前堂
    询问|索票:03–2274 6645
    呈献:隆雪华堂妇女组

    这一场别开生面的【南风音】音乐祭,首次结合了我国马来西亚、中国南宁、美国、加拿大、日本的音乐家跨界演出,风音祭会!

    这一次的演出,也是配合即将在5月24日于中国南宁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盛会 -- “中国东盟音乐周”。届时,马来西亚作曲家余家和、马来西亚High Wind木管室内乐团以及艺术家兼广播人张吉安将代表我国出征参与其盛。随后回国,这三个单位的演出者将联同“中国东盟音乐周”的部分参与者莅马,在6月3日晚上7点30分,隆雪华堂仅演一场。

    此外,【南风音】音乐祭,也要请了来自加拿大的女高音安妮·哈雷(Anne Harley), 美国的钢琴家乔迪·戈布尔(Jodi Goble),美国的双簧管演奏家Keri McCarthy以及日本的长笛演奏家木下大祐 (Daisuke Kino-shita) 等国际音乐家,阵容鼎盛,是我国音乐界在2014年最为瞩目的艺术飨宴。

    【南风音】音乐祭,当晚节目分为两项:

    (一)2014年“中国东盟音乐周”作品:由漓江室内乐团将演奏多首中国著名作曲家的华乐作品,以及广西民族声乐。

    (二)马来西亚作曲家余家和作品集:安妮·哈雷将用中文演唱余家和的声乐作品,Keri McCarthy,木下大祐与本地著名钢琴家Nicholas Ong各自将演奏余家和的乐器独奏曲。同时,音乐会的另外一首作品则是由张吉安联合马来西亚High Wind木管室内乐团,演出一首取材来自我国原住民Orang Asli的民间故事的乐队与朗诵音乐作品,这首作品也将在中国南宁的中国东盟音乐周演出。

    音乐家 | 乐团简介:

    中国漓江室内乐团 |

    漓江室内乐团成员由中国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组成,乐团的每一位演奏家和歌唱家在各自的专业上代表着中国广西的最高水平,在各种类型的专业音乐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奖项。乐团除了演奏古今中外民乐和声乐经典作品外,还积极推广当代具有广西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民乐和声乐新作品。乐团组建以来,曾代表学院参加广西各项重大演出活动,并多次代表学院、区政府前往北京、台湾、新加坡、越南、日本、美国等地交流演出。

    团长:侯道辉 (唢呐)
    艺术总监: 钟峻程(驻团作曲家)
    领队: 蔡央(指挥、打击乐)
    琵琶:舒芳
    古筝:王丽萍
    二胡:刘晓静
    笙:曹可欣
    钢琴:陈斯凡
    声乐:刘璐 熊雷

    加拿大女高音 | 安妮·哈雷Anne Harley |

    安妮·哈雷 (Anne Harley),作为耶鲁大学学士,波士顿大学音乐硕士,波士顿大学音乐艺术学博士,波士顿大学戏曲学院戏曲证书获得者,是一个资深的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现居加利福尼亚州的克莱蒙特。安妮·哈雷在加拿大多伦多出生,后移居到美国耶鲁大学钻研文学,后到波士顿学习声乐与歌剧表演。 2006年,在院长奖学金的支持下,她顺利完成了她的历史表演博士学位。自2009年以来,她任教于斯克里普斯学院,课程包括声乐,音乐历史和人文学。安妮既擅长于演奏具有挑战性和突破性的当代作曲家的音乐,也擅长早期欧洲、美国及俄罗斯的口头和书面传统音乐。
    她曾经首演,表演和录制过当代作曲家埃文·兹破伦、约翰·亚当斯、李·霍比、路易·安德里森、彼得·欧特沃思、约翰·哈比森、乔迪·戈布尔、克里斯丁·索斯沃斯、莫·舒曼、余家和和柴普克·米卡拉的作品等等。她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表演。由她作为独奏家的表演包括波士顿现代管弦乐团项目(天使在美国),波士顿歌剧院(尼克松在中国),美国话剧团(俄狄浦斯),亨德尔与海顿协会,波士顿卡米拉塔,班夫艺术中心和坦格活德音乐节。她创立了新的音乐项目“明珠之声”,览落世界上所有女性深奥的传统歌曲周期。(详情请见:www.voicesoftherpearl.org)。

    波士顿环球报对安妮·哈雷在美国波士顿现代管弦乐团项目的美国首演颇有好评,称其“声乐和表演,并显着突出的优秀”。乡村之声描述她在美国波士顿卡米拉塔的独唱“洞彻心肺般的纯净”。她在欧洲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厅首次带领亨德尔的亚西斯和加拉蒂亚与凡尔赛巴洛克音乐中心风和奥伯林学院合作的“爱之力量”。在2009-10年度,她在埃文·兹破伦的歌舞剧巴厘A楼的首演了玛格丽特·米德的角色,剧本由保罗·希克著。此歌舞剧曾在乌布的水宫大剧院,后来在加州伯克利以及波士顿等多处演出。她非常致力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项目。在2009-10年度,她表演的玛格丽特·米德一角,在世界各地都曾演出,并且与巴厘岛各种传统歌手和舞者合作。她也与本科生和专业人员曾亲身制作了几个标准的歌剧乐团(例如哈佛大学的洛厄尔楼歌剧院与UNC夏洛特)。她致力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比较声乐教学有关的问题的学术项目,并由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的支持,应邀在2013年作为客座教授在德国汉诺威交流。她经常被邀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几个高等院机构教授声乐。安妮可以用普通话交流与表演。她带领突破性地带领早期俄罗斯古典音乐乐团合作。他们的第一个录音项目由女作曲家从凯瑟琳大帝法院赢得美国音乐学学会奖的诺亚格林伯格创作。她的最新项目“明珠之声”表演并录制世界各种传统女声歌曲。她的独唱表演在各种平台都有发布,例如Hänssler Profil,Naxos,Sony Classics,Canteloupe, Musica Omnia,einKlang BMOP/sound,等等。
    美国钢琴家| 乔迪·戈布尔 Jodi Goble

    钢琴家,乔迪·戈布尔 (Jodi Goble) 自2009年开始在爱荷华州立大学担当声乐讲师。同一时期,她在大学里培养歌手,指导荷华州立大学歌剧工作室,并且教授词曲创作。在之前的职业生涯里,乔迪·戈布尔在波士顿大学美术学院里担任音乐讲师和钢琴教练九年,有十二个夏天在波士顿大学坦格活德研究所担任高级声乐教练并成为那里歌剧项目的负责人。另外,她还在胡桃山艺术高中教授词曲创作,并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坦格活德节日合唱团的第一钢琴师。与合唱团合作期间,她从波士顿交响乐大厅走到纽约卡内基大厅,游历了欧洲七个城市并最终回到坦格活德小征泽尔音乐厅表演年度新年音乐会。在她任职于波士顿交响乐团期间,她有幸在著名指挥家詹姆斯·莱文,伯纳德·海廷克,科林·戴维斯,弗吕贝克·伯格斯,凯斯‧洛克哈特,小泽征尔等的指挥下表演,并与知名艺术家范·丹姆,保罗・格罗夫斯,伊冯·涅夫,斯蒂芬妮·布莱舍,马塞洛·乔达诺和彼得·塞尔金等一同合作。

    乔迪·戈布尔定期与著名歌剧低音男中音西蒙·埃斯蒂斯在当地和美国其他地区一同登台演出,并成为他在名为“爱荷华之根与翅”的巡回演唱会担当官方伴奏,以及名为“西蒙·埃斯蒂斯青年艺术家音乐会系列演唱会”的钢琴伴奏和艺术总监。另外,乔迪·戈布尔经常与隶属于德梅因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一同表演,并自2009年以来正式成为爱荷华州大都会歌剧院钢琴家。乔迪·戈布尔的作品以旋律感强,直观,包含习语的声乐写作,富有生命的词曲而备受欢迎。她的作品在全国各地已经音乐电台都有播放。她为花腔高音创作的套曲《破碎的象牙盒》,成为2007-2008年度全国音乐教师协会声乐艺术歌曲比赛的入围曲目。近来,她的套曲《错杂的赞美歌》荣获2013年度爱荷华州音乐教师协会金曲奖,并且与2013年六月在IMTA州集会上首演她根据诗人莎拉·蒂斯代尔的作品编写的两首歌曲。这两首歌曲是2013-2014年度全国音乐教师协会声乐艺术歌曲比赛的最终入选歌曲。她为《解放黑奴宣言》一百五十年纪念和黑人民权领袖艾弗斯遇刺五十周年而编写的圣咏清唱剧,《真实的见证》,在2013年十一月于斯克里普斯学院首演。最近其他乔迪·戈布尔参加的项目包括:北卡罗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的创意歌剧(Operatecture项目),波士顿PALS女子合唱团,以及同奥马哈室内三重奏乐团表演的《我是海妖》(I, the Siren)。最近,恩迪科特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爱荷华州立大学,加里学院,爱荷华州作曲家论坛,以及纽约艺术歌曲保护社区都表演过她的作品。乔迪·戈布尔在奥利弗拿撒勒大学取得小提琴和钢琴表演的学士学位,并在州立波尔大学取得钢琴协作以及室内音乐的硕士学位。

    美国双簧管演奏家 | 克里E.麦卡锡Keri E. McCarthy |

    克里E.麦卡锡Keri E.McCarthy曾经任教于泰国玛希隆音乐大学,返回美国后,目前任教于华盛顿州立大学,并担任双簧管副教授和音乐史讲师的工作, 借此栽培更多享有国际水平的室内乐双簧管演奏家和双簧管独奏家。 克里目前也是华盛顿爱达荷交响乐团和冬至管乐五重奏的主要合作演奏员,除此之外,她也在泰国萨拉亚、美国埃文斯维尔爱乐和欧文斯伯勒交响乐团演奏双簧管和英国管。她曾与美国纽黑文乐团、宾厄姆顿乐团、雪城乐团、斯波坎和路易斯维尔交响乐团、纳什维尔乐团和印第安纳波利斯室乐团等合作演出。

    日本长笛演奏家 | 木埜下大祐 |

    木埜下大祐于1977年 出生 于日本金沢市,毕业于日本洗足学园音乐大学和日本东宝乐团学院,后被石川县保送到德国汉堡音乐学院进修。师从在不莱梅艺术大学任教的小泉浩、于尔根·弗兰兹、海伦·布莱索、哈里斯塔维尔德和马里奥·卡罗, 他也向松本清和青山浩二学习作曲。他在日本石川县的长笛比赛中获奖无数,曾经四度进入决赛,并在日本现代音乐比赛中二次获得评审团特别奖 。除此之外,他也是富山爱乐乐团和贵阳交响乐团的长笛独奏员。他目前是亚洲现代音乐协会(ADOK)的主席,也曾在很多现代音乐节中受邀演出,如:德国多瑙辛根pre-stage音乐节、中东国际现代音乐节、三得利夏季音乐节等。

    马来西亚| High Winds木管室内乐团High Wind Ensemble |

    马来西亚High Winds木管室内乐的团员都属于马来西亚公民,成立于2004年,是附属于马来西亚爱乐乐团 (MPO) 的教育及外展部门。MPO的双簧管副声部部长为乐团的指挥兼艺术总监。High Winds is the first classical ensemble in Malaysia whose members are all Malaysians. They were founded in 2004 by the Education and Outreach Department of the Malay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MPO)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Mr Joost C. Flach, Co-Principal Oboist of the MPO.

    马来西亚钢琴演奏家Nicholas Ong |

    Nicholas Ong博士是马来西亚杰出的钢琴演奏家,曾在法国依凤·蕾菲布国际钢琴比赛荣获第一名,也是瑞士克拉拉哈斯基尔国际钢琴比赛的决赛选手。 他的钢琴启蒙于马来西亚,后获得法国政府的奖学金,并以一等荣誉获得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学士学位 。之后,他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皮博迪音乐学院进修硕士学位,也在纽约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修得钢琴演奏博士学位。王博士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有非常丰富的演出经验,他曾在很多著名的音乐厅和音乐节受邀演出,如: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爱丽丝塔利音乐厅、纽约米勒剧院、法国嘉禾音乐厅、巴黎科尔托音乐厅、首尔艺术中心、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的李氏基金剧院、马来西亚国油音乐厅和马来亚大学实验剧场。他曾受邀于卡斯尔顿音乐节、纽约焦点音乐节、巴黎肖邦音乐节、巴黎橘园音乐节、罗马梅迪奇别墅音乐节和马来西亚音桥现代音乐节 。他目前任教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 NAFA ),并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立一间音乐工作室。

    马来西亚表演艺术家 | 张吉安Chong Keat Aun |

    马来西亚广播电台爱FM主持兼製作人,节目涵盖电影、剧场、爵士、华乐、曲艺、 摇滚、电音等; 电影系讲师、乡音採集人、 行为艺术工作者、《茨厂家•乡音馆》馆长。曾自资出版华人本土乡音採集着作,包括《乡音考古:行为採集 . 民俗演祭》、《乡音回家》、《八府巡按 •八音乩童》。 2011年凭着电影和跨界艺术的评论节目《安全考古地带》,荣获国家新闻与文化部《安卡沙国家广播大奖–最佳男广播员》,成为大马首位荣获此殊荣的华裔广播人。 2011年2月,代表亚太地区担任「伊朗国际电影节」评审;入围「2011大马十大杰出青年奖:文化艺术成就领域」;2012年11月,赴香港担任第二届华人阳光纪录片奖评委。

    马来西亚作曲家 | 余家和Yii Kah Hoe |

    余家和是马来西亚活跃作曲家。1991年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纯美术系后再于 1994年前往中国西安音乐学院深造,主修音乐学,主导老师为罗艺峰;选修笛子,师从孙永志,并于1997年获学士学位。他先后向钱兆熹、饶馀燕学习作曲。余氏是2007年马来西亚爱乐交响乐团「马来西亚作曲家论坛2」得奖人。2006年获新加坡华乐团主办国际作曲大赛创作奖第三名。2010年,其作品获选入围意大利 Città di Udine 国际作曲家赛决赛。他的音乐作品曾在美国、德国、墨西哥、法国、英国、墨尔本、意大利、曼谷、越南、韩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台北、香港等地演出。余氏现为马来西亚世纪学院音乐系高级讲师,也是马来西亚2009现代音乐节总监,以及马来西亚作曲家协会的副会长。由于余氏的音乐作品都在国外演出,本地的观众比较难听的他的作品,这麽多年来,余氏一直想在自己的国家主办个人音乐发表会,这也是作为马来西亚作曲家的一个心愿。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