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慎長 *非常長
蛋仔出生時,醫院給了一張自費檢查項目表
第一胎身為新手爸媽的我們什麼都不懂
也因爲如此遇到任何事情更加謹慎
於是新生兒檢查的自費項目我們全做了
抱持著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求個心安的心態
出院當天早上做完檢查
再三的向護理師確認檢查是否有異常
(腹超、心超、心電圖還有新生兒基本檢查等...
*文長慎長 *非常長
蛋仔出生時,醫院給了一張自費檢查項目表
第一胎身為新手爸媽的我們什麼都不懂
也因爲如此遇到任何事情更加謹慎
於是新生兒檢查的自費項目我們全做了
抱持著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求個心安的心態
出院當天早上做完檢查
再三的向護理師確認檢查是否有異常
(腹超、心超、心電圖還有新生兒基本檢查等)
護理師拿了心臟科回診單給我
報告上面寫著「卵圓孔未閉合」
幸好我的小兒科朋友們早早就提醒我
這個沒有什麼只要按時追蹤就好
秉持著護理師說的:
「有問題醫生掃完就會把他留下來了」
想想也是!
於是就這樣我們安心的出院到了月子中心
兩個禮拜後...
突然收到醫院寄來的腹部超音波報告單
和突然被掛號的腎臟科門診
上面寫著「左腎腎盂擴張」建議回診
蛤?那啥?拿著單子我滿臉問號??
以前當護理師時聽到病人有水腎
肯定是回答就水腎啊沒什麼啦
當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真的完全不一樣的心情
請月子中心的醫生再幫忙掃一次腹超
不掃沒事一掃才發現右邊也水腎..而且還頗大🤦♀️
新生兒正常值3以下,蛋仔一邊4.9一邊3.5
月中醫生請我們先觀察勤換尿布預防泌尿道感染
看看往後會不會縮小一點
如果有縮小那就是「生理性的腎盂擴張」無大礙
2個月後我們回到月中的診所回診
醫生說沒有縮小還是一樣的大...
建議我們轉到台中榮總進一步追蹤🥶🥶
甚至還問我們小朋友的保險保好了嗎?!
當時抱著蛋仔心在淌血覺得很難受很焦慮
開始瘋狂的上網爬文..
看到很多媽媽分享自己的小孩和一些學術文章
發現過了新生兒時期,幼兒正常值是5
通常數值達8以上或水腎突然變大
才會做攝影檢查確定是否為輸尿管狹窄
真的是越爬文越緊張的媽媽
直到看到一篇醫生分享的文章
新生兒越檢查還真的檢查出來「病」
內容寫到許多新生兒的症狀都是屬生理性的
包含了:卵圓孔未閉合、水腎..等
照顧時從中觀察喝的飽、睡的好、排的順
基本上沒什麼問題續追蹤就好
當時武漢肺炎疫情醫院正嚴格管制
實在不想帶他到大醫院去
蛋仔其實一直都尿的很好、沒有發燒
於是我們每兩小時換一次尿布非常的勤勞
只要不感染尿布錢就燒吧..😭😭
甚至貴鬆鬆的麗貝樂也是如此💸
就這樣持續在診所追蹤了6個月
醫生終於說
「很好!我覺得已經完全正常了」
「不用再追蹤了!!!」
哇~~~謝天謝地哦!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些自費檢查到底需不需要
或許有人會覺得檢查來讓自己多擔心的
但也因爲如此多一份警備心也不是壞事
總之
媽媽心中的小石頭終於放下了✨✨👏
.
#小蛋仔 #左腎腎盂擴張 #新生兒篩檢 #新生兒自費超音波檢查 #虛驚一場 #終於正常了 #軟圓孔真的不用擔心一個月就合了
卵圓孔未閉合症狀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嬰兒憋氣症候群
"我的寶寶常常大哭後就會嘴唇發紫,有時後大便後或是喝完奶也會,看起來很可怕怎麼辦...?"
今天這位是19天大的寶寶,
在月子中心被護理師發現有這樣的現象轉介過來~
遇到這種情況首要得排除真正嚴重的問題,
例如 腦部、呼吸道異常、先天性心臟病或其他代謝性疾病
平時喝奶狀況良好,
在檢查時完全沒有心雜音或呼吸雜音,
呼吸的模式也完全不費力,
且出生不久也已經做過心臟、腦部超音波,
除了卵圓孔未閉合(正常新生兒構造)之外無特殊發現,
這通常是嬰兒常見問題之一 #嬰兒憋氣症候群
在寶寶發作時通常只要父母積極安撫就會改善
只有少數嚴重案例會需要準備氧氣筒
隨著長大會慢慢改善 不需要太緊張唷!
卵圓孔未閉合症狀 在 嫩妻小藥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珠寶照心臟超音波影片版
.
有相同症狀的媽媽可以聽聽醫師的解釋喔~
.
#2m6d
#小珠寶公主
#心臟超音波
#卵圓孔未閉合 #開放性動脈導管
卵圓孔未閉合症狀 在 吳明珠中醫診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驚蟄節氣養生
【歌訣】
驚蟄聞雷萬物長,
調達肝氣和陰陽,
多練靜功防冷風,
溫補忌怒肝脾祥,
少酸多甘溫不燥,
多食野菜保安康。
驚蟄時「春需響,萬物長」,養生要重視調達肝氣、平衡陰陽。飲食上宜少吃酸味、多吃甘味食物以健脾,適當食溫熱食物以壯陽禦寒,多食野菜亦有利於健康;選擇慢跑、太極拳、放風箏、坐功等較柔和的運動方式;精神上注意調節情緒,切忌妄動肝火。
【節氣特點】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曆3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45°時。「驚」是驚醒、驚動之意;「蟄」是「蟄伏」之意。「驚蟄」的意思是說春需始鳴,驚醒了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
「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鵬)鳴,三候鷹化為塢」,
指出此時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開始驚醒,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我國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上升至3~6℃,江南一帶氣溫升至8℃以上,西南、華南地區氣溫一般可達到10~15℃。與其他節氣相比,驚蟄時的氣溫回升是全年最快的。
【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驚蟄後天氣逐漸轉暖,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有時還會出現「倒春寒「現象。因此,驚蟄時人們還不可急於換上春裝,尤其是老年人,更應時刻關注天氣預報,注意根據天氣冷暖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進入驚蟄以後,隨著天氣轉暖,人們時常會感到困倦無力、昏昏欲睡,這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春困」。之所以出現「春困」,是因為人體的皮膚在冬天里受到寒冷刺激,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和毛孔閉合。隨著驚蟄時氣溫慢慢升高,人體皮膚的毛孔、汗腺和血管也逐漸舒張,所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液增多了,供應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加之暖氣溫的良性刺激,使大腦受到某種抑制,人們就會出現「春困」現象。為了避免此「春困」情況的發生,驚蟄時人們應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黃帝內經》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
意思是說,春天晚睡早起、慢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飲食養生
>>適當多吃溫熱健脾食物
驚蟄時天氣雖然有所轉暖,但余寒未清,在飲食上宜多吃些溫熱的食物以壯陽禦寒,如韭菜、洋蔥、天蒜、魔芋、香菜、生薑、蔥等,這些食物性甘味辛,不僅可祛風散寒,而且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另外,驚蟄時還應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的養生原則,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健脾,這些食物包括糯米、黑米、高粱、燕麥、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等。
>>多食野菜益健康
驚蟄以後,野菜陸續上市。野菜吸取天自然之精華,其營養豐富,有些本身就是藥材,多食有益健康。
①薺菜:
薺菜是最早報春的時鮮野菜,其味甘,性平、涼,入肝、肺、脾經。可涼血止血、清熱利尿,能防治多種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婦女功能性子宮出血、高血壓患者眼底出血、牙齦出血等,對於乾眼病、夜盲症、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症有特殊功效,另外有助於防治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腸癌及痔瘡等。薺菜可炒食、涼拌、做餡等。
②二月蘭:
二月蘭又名諸葛菜,為早春常見野菜,嫩葉和莖均可食用,且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g鮮二月蘭中含胡蘿下素3.32mg、維生素B20.16mg、維生素C 59mg。二月蘭採後只需用開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食用。
③蒲公英:
蒲公英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痢疾、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療瘡、咽炎等,可生吃、炒食、做湯、搶拌、做餡等。
◎運動養生
驚蟄過後,自然界呈現復蘇之勢,人也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樣,身體各臟器的功能都還未恢復到最佳狀態,特別是關節和肌肉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舒展,因此此時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應選擇走路、慢跑、太極拳等比較和緩的運動方式。
另外,放風箏也是特別適合在春天里進行的一種運動,大家不妨一試。因為冬季里人們久居室內,趁驚蟄陽氣生發之際,到曠野郊外去放放風箏,可以在享受天自然美景的同時,使身體各部位得到鍛鍊,加快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機體順應自然界陽氣生發的特點。
驚蟄時也可練坐功以養生。具體方法是:
①每天清晨,盤腿坐,兩手握拳。頭頂向左右緩緩轉動各4次。
②兩肘彎曲,前臂上抬至與胸齊平,手心朝下,十指自然拳曲。兩肘關節同時向後頓引,還原,如此反復做30次。
③然後上下齒相叩,即叩齒36次,漱津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息而止。
常練此功法可改善腰脊脾胃蓄積之邪毒、目黃口乾、齒鼻出血、頭風而腫、喉痹、暴啞、目暗畏光等證。
◎情志養生
驚蟄時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容易發生肝火偏盛。尤其是老年人,易發怒,易發眩暈、中風等疾病。年輕人則因春季陽氣驟然上升引動體內熱氣,如果此時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則易出現長痤瘡、怕熱出汗等症狀。
因此,驚蟄時要重視情志養生,力戒焦躁、抑鬱等有害情緒,學會通過發洩和轉移的方法使怒氣消除,切忌妄動肝火。